温棚:中国青年精英缺乏公共意识 加藤嘉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29:37
         中国青年精英缺乏公共意识                         加藤嘉一

    我接下来说中国的问题,说今天的大学生就是在座的各位怎么办的问题。我说两个问题,一个是怎么爱国的问题,二是怎么成长的问题。

我很崇拜孙中山先生

  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怎么看这个社会,因为你们是一个社会人,还有爱国的问题。我刚刚从广东中山市回来,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山市的领导请我吃饭,把我灌醉,我也不好拒绝,入乡随俗一下,然后《中山日报》采访我,问我怎么看待孙中山先生,怎么看待当年的辛亥革命?我说孙中山,我们这个书里面也有,叫孙文,我说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革命者,我非常崇拜他,我也要好好向他学习。记者问我为什么崇拜他,我大概思考了五秒,我说有三个理由,这也是跟今天大学生怎么爱国的问题息息相关:

    第一个就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

    张天民:我插入一句话,加藤先生一直非常勤奋,差不多每一年出一本书,最多的年份可能一年出两本书,第一个我关注的是《日本走向何方》;比如他2007年写的《今日谈》,另外他还写了《以谁为师》,副标题是“日本80后对中日关系的观察与思考”。另外他还写了《中国我误解你了》这里面也谈到了北大,无论对北大是褒还是贬,都有他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我们可以找时间看一下,另外就是他的代表作,《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最近的是四月份出的《中国的逻辑》,这个里面解读了中国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这一系列事情不是现象,它有一个内在的逻辑,我们通过这些书可以解读加藤对中国的认识和对于我们中国青年的认识,接着我还想继续听他对我们中国青年的理解和认识。

    加藤嘉一:感谢张老师为我的几本小书做广告,非常感谢。刚才我为什么提到书,因为前一段我在一些地方也讲,大家都知道这几年什么都涨,物价、房价、地价,包括麦当劳,还有食堂的菜都涨,唯一不涨的就是书,至少涨的幅度不高,为什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不涨?原因是什么?在我看来很清楚,因为消费者始终没有把书当回事,顶多把它当做跟大白菜一样,就是它不是个东西,为什么?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喝过星巴克一杯摩卡咖啡32块,我的这本书28块钱,很多人买一杯摩卡,买一个蛋糕就50块钱,毫无疑问地去买,然后看到《中国的逻辑》,什么乱七八糟的,就觉得贵。当然我没有说我的《中国的逻辑》比星巴克的摩卡有价值,但是大家为什么对摩卡或者是物质的东西这么积极,而对于知识或者是文化这些东西那么有距离?我不是说中国一直以来是如此,我们写作方也有问题,我们也需要改善我们的水平,否则大家总不觉得这是值得买的,我们也要不断地努力。

    我当时看到孙中山先生非常有名,他当时在中国南方组织革命,碰到困难之后到日本请求一些资本上的、人力上的、管理上的各方面的援助,后来他被袁世凯接替以后来到日本,我们对他深有情感和情结,我们尊重孙中山先生,如果你问日本人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人物,一个是孔子,毫无疑问肯定是孔子儒家思想,第二个肯定是鲁迅先生,他毕竟曾经到日本的东北大学留过学,文学方面他给日本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第三个毫无疑问肯定是孙文先生,他是一个革命者。如果这三个人当中再问,当然孔子先生影响很大,孙中山先生我们印象非常深刻,好好学习西方文化和先进制度,他把文化当回事,第四肯定是毛泽东了。我们都知道毛泽东先生、孙中山先生都是革命者,他们搞革命的方式不一样,当然革命本身是带着暴力的,法国如此、美国如此,中国如此,日本如此,但是孙中山跟毛泽东相比,他要搞的是民主,不是愚民,什么农村包围城市,他非常尊重知识和文化。

    第二个孙中山先生非常尊重西方的宪法和法制民主各个方面,用他爱国的方式来保卫中国。现在爱国的贼太多了,嘴上说抵制什么货,为什么?爱国而抵制,这帮人不是卖国贼是爱国贼,我可能下个月在台湾出一本书《爱国贼》,你主观上认为你是爱国,实际上是爱国贼。你抑制日货不可能抵制得了,第二你抵制在华日本企业雇佣的中国员工,你这个抵制不是爱国。就像毛泽东说的,要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

    第三个孙中山先生是精英。今天北大的学子是有能力的,有沟通能力和语言能力,非常棒,比我棒多了,有知识也有文凭,但是精英还要有公共意识,这一点在我看来孙中山先生具备了精英的素质。中国今天的年轻人,不是说大学生,我没有说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相对来说中国部分大学生他们的弱国逻辑很严重,我在《中国的逻辑》里提到了这个弱国逻辑,看到外国失败、外国衰落,外国碰到什么钉子就感到很得意,这是弱国的心态,大国心态则是包容对方的弱点。中国的大学生一看到外国人强,就感到很焦虑,看到外国弱了,就很高兴。

    还有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就是愤青,当然我不是愤青,还有就是认为一切外来的都是好的,苹果教,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包括到美国留学。按照竞争力来讲,进北大比进哈佛难多了,大家认为美国一切都是好的,同时美国炸了中国的大使馆就说他妈的美国,但是一方面家长又说好好考英文,到时候到美国去,这非常的极端。今天中国的年轻人怎么爱国?我认为大家的处境非常非常艰难,如何找到自己,对国家、对社会有认同感,这是非常非常要命的。

    前一段时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参加了一个活动,讨论如何培养文化意识。我说这个在日本人看来是非常简单的,就是中体西用,我们的根是我们的,但是我们可以用西方先进的东西,要虚心学习,对方好的东西我们要好好吸收,如果没有这个姿态你是成长不了的,你不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但是同时要回归非常传统美好的儒家思想,孔、孟道,中国这个根是非常好的,我们外国人非常清楚。同时要吸收西方,创新,这是一个全球的时代,跟原来是不一样的,你在全球化的时代找到你的国际位置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大家受到多种文化冲击和转折,在座的各位,你如何找到你的灵魂,前一段时间亨廷顿去世了,我感到非常悲哀。

中国青年如何面对这个不确定的国家、社会和时代

    在这个时代,大家要不断地问自己我是谁,今天非常复杂,但是大家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始终要找到自己的位置,跟体制相关的问题要慢慢来,不能着急,我待会儿也会谈到,你们尽可能做到你能控制的,对你控制不了的东西表现出最大限度的从容,否则的话更痛苦。我平时上电视、写作的时候都是很痛苦的,但是这个是很正常的,任何社会都是有约束的,大家在成长的过程中怎么认识这个国家,何况今天很多有钱人,很多有背景的人不断地出国移民,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所有中国人都能出国移民的,你在这样一个有制约的社会环境当中如何找到你的位置,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最后,这是一个我刚才强调的,就是怎么成长的问题,在座的各位怎么成长的问题我做了一点功课。刚刚爱国这个话题很沉重,但是怎么成长,这跟我们大学青春的生活有关系,咱们轻松一点。我这个人在北大待了六年,我绝对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一个非常坏的学生,北大也不是特别喜欢我,但是我跟北大的党委书记、院长关系都非常好,他们很关心我、支持我。我当时学中文应该说花了很大的功夫,因为毕竟要用中文写书,这是我认真做的。媒体这一块我没有想到,我从高二开始做日文和英文的翻译,因为要谋生,我小时候送报纸,因为我家里有点困难,我有一个弟弟和妹妹,然后我爸也借了很多的债,然后我得还,我得保护家庭。送报纸然后翻译,这样来支撑,还有在阿迪达斯当模特什么的,我当时还做国家的运动员有一点补贴,这样来谋生来支撑家庭。

    我非常认真地学英文,因为我从小特别想出国,伊豆这个地方是很保守的,很封闭的,所以我特别想出国,然后我到海外观察日本,反观日本,日本这种规格和标准跟其他国家是一致的吗?我第一次出国是到澳大利亚,非常大,大家没有那么着急,活得很轻松,澳大利亚的女孩子也很漂亮,然后觉得回国之后如果能够尽快出国更好。但是当时由于我家庭的原因没有办法到欧美,只能到中国,我也非常荣幸获得了公派留学的身份,我硕士和学士都是免费读下来的,还有一点生活补贴。我当时就是觉得英文好,中文好,然后去联合国工作,这样就很好,然后后来没有想到有媒体的这样一个平台,我不认为我是一个媒体人,我现在定位自己很难,但是我抱着自己是运动员的精神,把我所看到的东西好好表达。我认同自己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也有学术背景的一个表达者,和行动中的思考者,媒体人的身份我没有想到,我从来没有逃过课,我是旷课,“老师我现在要去凤凰卫视了,抱歉我得走”,同学们他们都知道的,“好好上一虎、文涛节目”,这一点学校支持。唯一遗憾的一点是没有跟北大同学好好交流,到旁边的饭馆吃吃饭,聊聊天,这个没有做到,所以这真的遗憾。

大学四年是各位的人生当中唯一自由自在的四年,走进社会之后要面临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包括面临各种各样的行政压力,那四年的青春怎么过?我是个失败者,我没有好好享受校园文化,我太社会化了。大家在大学四年除了纯粹享受大学,不管是谈恋爱还是忙社团,包括考英文,除了这些之外,你们或多或少也要培养一点社会性。但在大学不能过于社会化,但是还是要有跟社会相关的有关经验,我不知道中国政法大学如何,我在北大看到的是大家一进大学马上报社团,报实习,马上就开始找工作了,这样的话你太社会了吧,你大学的意义就丧失了。

    现在北大的学生到麦当劳打工,这样的话你的知识面很广,你可以跟不同的人,不同背景的,不同的知识结构的人相处。今天的北大学生走进社会之后都碰到钉子,他们不知道如何跟同事打交道,他们到社会之后表现是非常差的,他们跟北京大学的口碑是不相融的,这种情况怎么改变,我建议你们多到麦当劳打工,这样的话才能变成真正很牛的人才。

 

    我给大家这样一个简单的建议,就是大学四年如何避免过度社会化又稍微带一点社会化,如何享受青春生活。我觉得是慢慢升级,不要一进去就找工作升级,你先谈谈恋爱,我的初恋是高中的英文老师,很漂亮,但是后来被学校发现差点处罚,所以我们不得不分手。我不鼓励师生恋,但是大家要有这么一个比较放松的心态。第二,要把握好分寸,你不管是忙社会,还是谈恋爱,还是搞社团,要把握分寸,最后一点不要从众,不要看周围人做什么你就要做什么,今天我强调一个观点,大家为什么从众,因为缺乏信心和自信,你不得不观察精英怎么着,然后我才要怎么着,这种从众我表示理解,大家很没有安全感,但是大家不要过于从众,还是要有一个自我、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我想说如何度过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充满竞争力的社会环境,从大学时代能够做的,我给大家简单提个建议,我鼓励大家跑步,我每天的专栏都是跑步跑出来的,不是上百度搜索出来的,我每天除了跑步至少走十公里,走路很好,首先你脑子是动的,包括在这么美丽的校园多走走路,跟女朋友在一起也可以,走路带来思路,思路带来出路,出路带来退路。

    其次,在充满这么不确定性的社会中,我们能够做的无非是两条,第一不断提高自控能力,自我把关能力,首先你弄清楚你能控制的是什么,在你的生活当中,在你的就业环境当中你能控制的是什么,你能够把关的,是学习,是掌握知识,是去旅游。

    对于你不可能控制的事情,表现出最大限度的从容,比如说就业、房价,这不是你决定的,但是需要你的努力,但是很多事情你决定不了,大家都知道成绩也不是你来填表的,如果面试的时候老师心情不好,那不是你能控制的,我看到今天的大学生,包括北大的,忽视了不断提高自我的控制能力,国家不管我们等等乱七八糟的,大家应该调整心态。

    刚才我跟三位同学聊,我说你们怎么样,她们说很忙,焦虑,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不知道,今天社会经常说大学生你们太浮躁了,太迷茫了,我觉得这一切都是非常正常的。如果在座的各位不浮躁,比如说我、你不浮躁、不迷茫,我对任何问题看得很清楚,我对未来也看得很清楚,这样一个状态才是不健康的。今天在充满不确定性和竞争力的这么一个环境谋生,还要走向社会,面临着这么激烈的情况,你还不浮躁,还不迷盲,那你是一个变态。所以大家焦虑、浮躁、迷茫、盲目,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这样子,这种状态是正确的。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老百姓、年轻人对未来看得那么清楚,对自己定位得那么清楚,对世界看得那么清楚,这个国家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年轻人多纠结,多折腾,多无奈,这种症状是正常的。

    最后一点,也是我的一位长辈告诉我的,年轻人要过好日子,提高幸福感、幸福指数,我觉得我们要做到三个“自”,一个就是自律,你不自律哪有自信,自信从何而来,自信从自律而来。有了自律你能把关的,你能控制的东西越来越多,这个我控制了,这个暗示完成了,然后你变得很自信,自信自信再自信,然后你变得自由了,自由在高处,就像我尊敬的老朋友熊培云先生出的一本书《自由在高处》。大家抱着这么一种理念,这么一种生活的态度去享受校园生活,比较健康地对待自己,然后度过这个校园生活,我认为对于大家将来走向社会也好,买房也好,找对象也好会更加的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