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猎人x材料对照:身经百战:将帅风采之少将之九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50:15
  身经百战:将帅风采之少将之九 编者:清南文兵 

目录如下:

1089涂学忠  1090涂通今  1091资 凤  1092陶汉章  1093陶国清  1094才旺仁增

1095梅盛伟  1096梅嘉生  1097黄 远  1098黄 厚  1099黄 烽  1100黄 萍

1101黄 霖  1102黄一平  1103黄仁廷  1104黄文明  1105黄正清  1106黄玉昆

1107黄玉庭  1108黄立清  1109黄有凤  1110黄光霞  1111黄连秋  1112黄作珍

1113黄忠学  1114黄忠诚  1115黄径琛  1116黄经耀  1117黄炜华  1118黄荣海

1119黄思沛  1120黄胜明  1121黄振棠  1122黄曹龙  1123黄朝天  1124黄惠良

1125黄鹄显  1126黄新友  1127黄德魁  1128曹 诚  1129曹广化  1130曹中南

1131曹丹辉  1132曹玉清  1133曹达诺夫 1134曹光琳  1135曹传赞  1136曹宇光

1137曹灿章  1138曹孟朴  1139曹思明  1140曹德连  1141龚兴业  1142龚兴贵

1143盛治华  1144戚先初  1145常 勇  1146常玉清  1147常仲连  1148常树人

1149崔文斌  1150崔建功  1151符先辉  1152符确坚  1153康 庄  1154康 林

1155康烈功  1156康健民  1157麻志皓  1158阎捷三  1159梁 军  1160梁天喜

1161梁中玉  1162梁仁芥  1163梁玉振  1164梁达三  1165梁金华  1166梁辑卿

1167韩 庄  1168韩卫民  1169韩东山  1170彭 飞  1171彭 盛  1172彭方复

1173彭龙飞  1174彭寿生  1175彭显伦  1176彭胜标  1177彭施鲁  1178彭清云

1179彭富九  1180彭德清  1181董 超  1182董永清  1183董志常  1184董启强

1185董洪国  1186董家龙  1187蒋克诚  1188蒋润观  1189覃士冕  1190覃国翰

1191喻新华  1192喻缦云  1193索南旺堆 1194程 明  1195程世清  1196程业棠

1197程启文  1198程坤源  1199程悦长  1200程登志  1201程儒珍  1202智生元

1203傅传作  1204傅绍甫  1205傅春早  1206傅家选  1207傅继泽  1208傅崇碧

1209焦玉山  1210舒 行  1211鲁加汉  1212鲁瑞林  1213童陆生  1214童国贵

1215童炎生  1216温先星  1217游好扬  1218游胜华  1219曾 生  1220曾 征

1221曾 威  1222曾 美  1223曾 涤  1224曾凡有

 

    

1089涂学忠少将简历:

涂学忠(1916~1976)安徽省六安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0师28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连长,太行军区武乡独立营副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8旅22团副团长、团长,第二野战军3兵团11军32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副军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6年7月26日在石家庄逝世。

 

涂学忠的故事:

涂学忠是安徽省六安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红4军第10师28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连长,太行军区独立营副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8旅22团副团长、团长,第二野战军3兵团第11军32师副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第11军32师副师长。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军32师副师长,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48师师长、第16军副军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76年7月26日逝世,终年60岁。

 

    

1090涂通今少将简历:

涂通今(1914~)福建省长汀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团第32军96师卫生所医生、所长,中央教导师医务主任,红四方面军后方第四医院医务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国际和平医院王治军医。解放战争时期,任松江军区卫生部部长,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东线卫生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1951年赴苏联科学院神经外科研究所学习,获医学副博士学位,继入苏联医学科学院特别系学习,1956年回国。后任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夫人王黎。

 

涂通今的故事:

涂通今是福建省长汀县人。1929年参加少年先锋队,1930年参加县苏维埃宣传队。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涂通今一心想上战场杀敌,领导却让他当看护。当看护是要考试的,题目是“为什么要学看护?”涂通今识字,看到考场门口有副对联“救治前方归来的英勇将士,培养无产阶级的医学人才”,就抄了上去,结果考了第一名,在福建军区后方总医院学看护,开始了医学生涯。1932年10月考入红军卫生学校第二期,学员近30名。李治当时是专职教员。红军卫生学校成立于1931年,开始称红军军医学校,贺诚是第一任校长,第一期学员25名,有张汝光、刘放、游胜华。1932年红军军医学校改称红军卫生学校。1933年红军卫生学校和傅连璋的红色医务学校合并,李治负责教解剖、生理、细菌,孙仪之教病理、内科和诊断。1933年毕业,任红3师8团军医。不久红3师与红12军合并为红9军团,仍在8团任军医。长征开始时,任红9军团兵站医院1所主治医生。到遵义后,红9军团兵站医院撤消,任红9军团司令部卫生所所长。红9军团改编为红32军,任96师卫生部医务主任。长征结束后,第96师师部划归中央教导师,任师医院1所所长、师卫生处医务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4后方医院医务科科长,干部结核病疗养所副所长,八路军第2后方医院医务科科长。1938年底入卫生学校学习。1940年,学校改名为中国医科大学,在该校学习了4年。1942年毕业,任延安国际和平医院外科主治医生。曾经为两个团扑灭了疥疮。解放战争时期,任松江军区卫生部部长,接管了哈尔滨伪满军医大学,改编为东北军医大学,兼任校长。1947年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东线卫生部部长,1949年任四野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四野入关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组建华中医学院,兼任院长、党委书记。1951年与钱信忠、潘世征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留苏生。以优异成绩被苏联医学科学院神经外科研究所录取。在苏联学习期间,熟练掌握了俄语,在神经外科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1955年取得副博士学位。继入苏联医学科学院特别系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回国,任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校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顾问。“九·一三”事件后,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临时帮助工作,任代理院长和书记,主持全院工作。他1956年在第四军医大学组建了神经外科。在临床中开展的从小脑幕上入路切除听神经瘤、延脑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第三脑室后部脑瘤切除术等,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创了我国神经外科的新局面。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撰写学术论文和编译医学着作,总计在25种以上,翻译了苏联《神经外科手术学》(1961),编审了《实用神经外科学》、《野战外科学》,主持翻译苏联《血管内神经外科学》(1984),引进了脑血管疾病治疗新技术。主编了《急症神经外科学》(1995)等。

 

    

1091资凤少将简历:

资凤(1895~1955)湖南省耒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新营军需,第4军10师28团团部特务长,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10师28团辎重队出纳,红4军第1纵队会计股股长,红一方面军第4军10师经理处处长,第11师经理处处长,红1军团第2师4团供给处股长,第2师供给处副处长兼出纳股股长,军委总供给部出纳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供给科科长,新四军第6支队留守处处长,新四军第4师供给部副部长兼出纳科长,第4师兼淮北军区供给部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总留守处政治委员,华东军区后勤部审计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后勤部财务部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5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

 

资凤的故事:

资凤是湖南省耒阳县(今耒阳市)人,1895年秋出生在耒阳县城厢聂州村一个农民家庭。在1926年大革命高潮中,他积极投身耒阳农民运动,并担任了乡农民协会委员长。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发生后,全省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他转入地下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进入湘南地区,发动了著名的湘南起义。2月中旬,当起义军进军耒阳时,他和其他共产党员一道,积极发动农军参战。攻克耒阳县城后,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师,他加入了工农革命军,并担任新兵营的军需员。同年4月,随朱德、陈毅部队上了井冈山,先后任红四军第十师二十八团特务长、辎重队出纳,参加了保卫井冈山的反"围剿"斗争。1929年1月随红四军进军赣南后,历任红四军第一纵队会计股股长,红一军团第十师、第十一师经理处处长,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供给处处长、第二师供给处副处长兼出纳股股长。参加了创建和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任军委总供给部出纳科科长,为长征途中的后勤保障尽心尽责,做了大量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继续从事军队后勤工作,先后担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供给科科长,新四军第6纵队留守处处长。1940年,任新四军第四师供给部副部长兼出纳科科长。1943年起,调任淮北军区供给部副政委。解放战争期间,他先后担任华中军区供给部政委,华东野战军总留守处政委,华东军区后勤部审计处处长。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他任华东军区后勤部财务部政委。

    自参加工农革命军起,他长期从事军队后勤工作,为人民军队的后勤保障和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5年12月在南京病逝,终年60岁。他是开国将帅中第一位仙逝的将军。

 

    

1092陶汉章少将简历:

陶汉章(1917~)江西省进贤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军区红军学校第4分校教员、主任教员,湘鄂川黔军区红军学校第六分校教务主任,红2军团教导营副营长、营长,庆阳步学校队长兼教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教员、支队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军教科科长、训练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参谋长,平西军分区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直属机动旅参谋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2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副参谋长,冀中野战军参谋长,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副教育长,华北军政大学教育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军事科学研究部副部长、部长,训练总监部科学条令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战术研究部副部长,广州军区参谋长,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副院长、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夫人汤易秀。

 

陶汉章的故事:

陶汉章是江西省进贤县人。出身于五代书香世家,1931年就读洪都中学。初中毕业后,考入冯玉祥的汾阳军官学校。1933年在吉鸿昌领导的抗日同盟军司令部当参谋,追随吉鸿昌反蒋抗日。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军区红军学校第4分校教员、主任教员,湘鄂川黔军区红军学校第6分校教务主任,红2军团教导营副营长、营长,庆阳步兵学校队长兼教员。参加了长征。

陶汉章回忆长征时说,毕节市有一家照相馆。教导营的绝大部分学员都从来没有照过相。有人说:战争年代不知是死是活,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连影子都留不住……都希望能照个相,留作纪念。于是决定带领大家到照相馆照相,每人用八毛钱照一张四寸的相。当时我们离开湖南桑植后,在行军路上给每人发过两次钱,除了照一张相,还有多余的。第一次得到自己的相片,学员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教员、支队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军教科科长、训练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参谋长,平西军分区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直属机动旅参谋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2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副参谋长,冀中野战军参谋长,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副教育长,1949年任华北军政大学教育长。参加了大同集宁、正太、石家庄、平汉路破击战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军事科学研究部副部长、部长,训练总监部科学条令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战术研究部副部长,广州军区参谋长,1973年初任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副院长、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平生著述颇丰,约有100余万字,著有17万字的《军事问答一百题》(1933)、17万字的《游击战术纲要》(1937),改编有35万字的《参谋工作》(1947),编写有《亚热带山岳丛林战斗要则》(1974),出版有《未来卫国战争初期的司令部工作》(1980)、《现代条件下司令部工作》(1983)、《孙子兵法概论》(1985)等。

 

    

1093陶国清少将简历:

陶国清(1911~1992)原名陶明和。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金寨县乡游击队中队长、大队长,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第3分医院政治部科长,红4军第12师、第10师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营长、副团长,第13团副团长、团长,太行军区第2团团长,第5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豫北指挥部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南下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平原军区聊城军分区司令员,河北军区邯郸军分区司令员,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2年8月19日在北京逝世。

 

陶国清的故事:

陶国清(1911-1992),原名陶明和,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金寨县乡游击队中队长、大队长、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第3分院政治部科长、红4军12师连长,第10师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营长、副团长,第13团副团长、团长,太行军区2团团长,第5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豫北指挥部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任平原军区聊城军分区司令员,河北军区邯郸军分区司令员,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8月19日因病逝世,终年81岁。

1947年秋,驻守长垣城的国民党军窜到小岗村抢粮。小岗村的王本章,原来就穷的无隔夜之粮,不久前,妻子林玉花一胎生下三个男孩,困苦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王本章的母亲走东家,窜西家,求亲告友,借了几升小米。谁知米粒还未沾牙,就被进村搜刮的国民党兵抢走了。王本章赶上去苦苦哀求:“老总,行行好,可怜可怜俺那三个快断气的孩子吧!”国民党兵二话不说,抡起枪托就打,不但抢走了小米,还捆走了王本章。王的老母亲一气之下倒在床上,不几天就含愤离开人世。不久,小岗村来了一支共产党的队伍,由陶国清司令员、甘渭汉政委率领,准备再次发起豫北战役,指挥部就设在小岗村。部队驻下的第二天早上,两位首长正在商议军情,忽然听到门外警卫员和一个妇女的对话声。“大嫂,您有啥就对我说吧,首长正忙着哪。”“都说你们是俺老百姓的队伍,快救救俺的孩子吧!”两位首长闻声走出房门,把她让到屋里,这妇女就是王本章的妻子林玉花。看到眼前的人面目和善,林玉花大着胆子说道:“俺一胎生了三个小子,没啥吃就够难了,谁知城里那群遭五雷轰的东西又抢走了借来的小米,气死了俺婆婆,还捆走了俺男人。听说你们是八路军,俺就找来了。”林玉花说到这里,“扑通”一声跪到地上,“救救俺的孩子吧!”

陶司令员、甘政委连忙将她扶起,一边倒水一边安慰她:“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是专门解救穷苦百姓的。”两位首长吩咐警卫员从自己的口粮中匀出一袋小米,递到林玉花手里,关切地说:“这点小米你先带回去救急。”林玉花流着眼泪,蠕动着嘴唇,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再次跪倒在地,连连磕了几个响头,口中喃喃着:“恩人哪,恩人……”12月21日,解放军打开了长垣城,陶司令员、甘政委仍惦念着三胞胎,让政治部从缴获的粮食中取出300斤小麦,送到林玉花家里。县城解放了,林玉花的丈夫王本章回到家中。当夫妻俩同乡亲们一起欢庆胜利的时候,两位首长带着队伍又奔赴新的战场。“俺的救命恩人,请留下姓名吧!”王本章夫妇抱着三个孩子站在路边,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队伍中寻来寻去没有寻着。望着渐渐远去的队伍,他们痴情地呆立了很久、很久。三胞胎得救了,然而,王本章夫妇总存着一个心事,每逢孩子过生日,就带着他们向北磕头,说恩人是从北边来的,打完仗又朝北边走了。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地向儿子说道:“孩子啊,活过来不容易,要对得起咱们的大恩人!”

岁月在流逝,思念在加深。王本章夫妇的头发想白了,眼睛盼花了,仍得不到恩人的音讯。王本章去世时,拉着已长大成人的老大和老三(老二在10岁时病亡)的手再三嘱咐:“孩子,你们一定要找到咱们的恩人,活着的,给人家磕个头,不在的,给人家坟上添把土,也算尽了咱们一家人的心。”清文、清武兄弟俩没有辜负将军的关怀,在家乡的生产建设中,一个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村干部;一个是劳动致富能手,被县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吃水不忘掘井人”,他们一直在苦苦地寻找着自己的救命恩人。时值金秋季节,王清文、王清武两兄弟带着一家三代人的心愿,带着全村父老乡亲的深情,登上了北去的列车。

在陶国清将军的家里,两代人忘情地交谈着。看着40多年前的婴儿已长大成人,老将军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094桑颇·才旺仁增少将简历:

桑颇·才旺仁增(1904~1973)西藏拉萨市人。藏族。13世达赖时,曾任原西藏地方政府色朗巴、台吉、雪巴、甲查列空多当巴等职。热振摄政府时,曾被委任孜本(未到职)。1950年任原西藏地方政府扎萨、造币厂总管。1952年,任拉萨小学董事会董事及编审委员会委员。1956年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拉萨基巧级办事处主任。1958年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地方政府藏军总司令。195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3年6月12日逝世。

 

桑颇·才旺仁增的故事:

桑颇·才旺仁增是西藏拉萨人。藏族。十三世达赖时,曾任原西藏地主政府官员。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地方政府藏军总司令。1973年逝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中,有一段描写了才旺仁增的事:

达赖喇嘛答应去军区礼堂看戏的消息很快在拉萨传扬开来了,噶伦们指使一些人借此造谣惑众散布“汉人要劫走达赖喇嘛”。一时间流言大起,噶伦们又反过来哄骗达赖,说解放军请看节目是假,乘机扣留他是真。还胡说“汉人要消灭宗教,杀活佛”等等。达赖不相信这些话,他虽然年轻,政治上颇为成熟,知道解放军不会干这种事,他想出去辟谣,但已为噶厦挟持,不能行动自由。无奈之中,他只好写了一个便条,说明他已被反动分子挟持,无行动自由。信写好后达赖让一个心腹侍从送给谭冠三。谭冠三见信,急派要员再次去向噶厦交涉,务请达赖来军区礼堂看戏,噶厦拒不转达。谭冠三闻讯,又派军区副司令员桑颇·才旺仁增少将去布达拉宫,噶伦们立即唆使藏军痛打桑颇,等到部队赶去把他救回来时,桑颇已被打成重伤。

中共西藏工委书记张经武和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这时已回到西藏,刚要去医院探望桑颇,忽听拉萨街上传来阵阵人喊马叫声。二人大惊,急欲派人探听,只见一个参谋急喘喘跑来报告:“自治区筹委会干部索郎降措被叛匪杀害,并在街上纵马狂奔拖尸示众。”张经武急令:“快去把他抢下来。”参谋领命带了一连人冲出去了,叛匪看到部队冲来,跳下马躲入民房,部队把索郎降措的遗体抢下来。

 

    

1095梅盛伟少将简历:

梅盛伟(1914~2001)湖北省阳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军政治部宣传员、师文印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处股长、科长,天全独立团团长,后方纵队司令部通信科科长,红4军政治部保卫部秘书。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129师随营学校文印股股长,第1、第2营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总务处副处长、直属供给处政治委员,第34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第24旅71团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2团副政治委员,合江军区第5支队副政治委员,鹤立独立团团长,兴山警备司令员,合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东北军区政治部干部科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沈阳军区防空军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军政治委员,交通部政治部主任、顾问组组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1年4月4日在北京逝世。

 

梅盛伟的故事:

梅盛伟,曾用名梅声为,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人。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政治部宣传员、师文印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处股长、科长,天全独立团团长,第80团政治部主任,后方纵队司令部通信科科长,红4军司令部参谋、政治部保卫部秘书。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文印股股长,129师第1、第2营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总务处副处长、直供处政治委员,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34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24旅71团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2团副政治委员,合江军区5支队副政治委员,鹤立独立团团长,兴山警备司令员,合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东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科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沈阳军区防空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员,1950年组建东北防空部队,任东北防空部队政治部主任,1950年11月1日,高炮17团一举击落4架F-84型敌机。该月高炮部队对敌作战168次,击落敌机11架,击伤69架。空军和防空军合并后,任沈阳空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1军、第2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政治部主任、党组成员,交通部顾问组组长、党组成员,1995年8月离休。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4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

 

    

1096梅嘉生少将简历:

梅嘉生(1913~1993)江苏省丹阳县人。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丹阳游击纵队第3大队大队长,新四军挺进纵队第3团团长,苏皖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教导总队中级干部队队长,新四军第1师3旅参谋长,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苏中公学教育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副参谋长,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一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3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参谋长、第一副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华东军区战史编辑室主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3年9月4日在北京逝世。夫人周政。

 

梅嘉生的故事:

梅嘉生(1913-1993),江苏省丹阳县人。1926年随生母到上海读书,小学毕业后到一家中药店当学徒,出徒后在父亲的药店当伙计,工余在夜校学校英语,不久考入华夏大学附属中学。日军占领东北后,到南京报考国民党陆军军校,学习装甲兵课程。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梅嘉生回到家乡,组织抗日武装,和邻村的管文蔚取得联系,组织起农民自卫团。陈毅率领新四军第1支队北上时归属新四军。历任丹阳游击纵队3大队大队长,新四军挺进纵队3团团长,苏皖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教导总队中级干部队队长,新四军第1师3旅参谋长,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苏中公学教育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副参谋长,第1军委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1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4纵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23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经历过“紫石英号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4月,中央军委命令:第二、三、四野战军各抽调一个师的全套干部参加赴越南军事顾问团,同时由第三野战军调集干部组成顾问团团部班子,由第四野战军抽调一个军事学校的班子担任越军军事学校的顾问。赴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和粟裕商议,由当时设在南京的华东军政大学第3总队首长组成顾问团团部,由总队队长梅嘉生担任韦国清的主要助手,担任了赴越南军事顾问团参谋长、第一副团长。曾经主持为越军起草了《战斗条令》、《队列条令》和《内务条令》。1952年越南人民军发动西北战役,负责战役计划的准备,帮助越军总部组织了战场侦察,并和武元甲进行了8天沙盘推演作业。西北战役开始时,梅嘉生随越军行动,两次遇险,一次几乎被定时炸弹炸着,一次是法军飞机轰炸,警卫员把他压在自己身子底下。西北战役之后,和武元甲赶到越南和老挝边境,会见了老挝巴特寮战线领导人苏发努冯亲王,商议组织桑怒战役。

1953年,韦国清和梅嘉生随越军进入老挝上寮边境地区。参与上寮战役。上寮战役越军全胜,胡志明宴请韦国清、梅嘉生和邓逸凡,胡志明将一个鸡腿夹到梅嘉生碗里说:你为了越南的救国事业染上了严重的关节炎,吃了这个,尽快康复!韦国清、梅嘉生和武元甲研究制定了《1953年冬1954年春作战计划》。韦国清、梅嘉生还和武元甲研究制定了奠边府战役计划。1954年1月,韦国清、梅嘉生到奠边府前线,梅嘉生还到前沿观察法军阵地。回国后,195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华东军区战史编辑室主任,1964年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197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越南民主共和国二级军功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93年9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0岁。

 

    

1097黄远少将简历:

黄远(1911~1992)广东省宝安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民运部干事、调研科科长、宣传部宣传科科长,山东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副部长,济南市政府秘书长,第三野战军政治部联络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南京市委秘书长、市政府财政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兼敌工部副部长,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国防部第十研究院政治委员,国防工业政治部副主任,政治学院副教育长、训练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2年6月3日在北京逝世。

 

黄远的故事:

黄远是广东省宝安县(今深圳市宝安区)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是复旦大学的高才生,会英文和日文。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民运部干事、调研科科长、宣传部宣传科科长,山东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1942年到山东军区后,山东的敌伪军工作顺利展开,多次召开敌军工作会议,研究敌军工作的任务、政策、方法,统一编印敌伪军工作教材,拟制对敌伪军的喊话和标语口号,在各地建立武工队、敌工站,选调干部充实和加强各级敌工部门,把山东军区的敌伪军工作和统战工作搞得有声有色。1944年,有四大股伪军8300人反正,编为山东军区四个独立旅,小股伪军反正有7000多人。山东军区俘虏的日本和朝鲜人员,成立了日本解放联盟和朝鲜独立同盟,作了许多反战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副部长,济南市政府秘书长,第三野战军政治部联络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南京市委秘书长、市政府财政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兼政工部副部长,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国防部第十研究院政治委员,国防工业政治部副主任,政治学院副教育长、训练部部长。199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因病逝世,终年81岁。

 

    

1098黄厚少将简历:

黄厚(1913~1992)江西省安福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第16师49团副排长、连副政治指导员,第49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绥蒙军区骑第1团副政治委员,骑第4支队支队长,骑第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绥蒙军区绥东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师长,绥蒙军区察盟军分区司令员,内蒙古军区平地泉军分区司令员,内蒙古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2年1月11日在呼和浩特逝世。

 

黄厚的故事:

黄厚出生于江西省安福县上绳乡柘田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9年担任根据地苏维埃政府主席。193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8年9月,黄厚随八路军支队挺进大青山,参加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120师715团政治指导员、绥蒙军区绥南1团副政治委员、绥蒙军区骑兵4支队支队长、绥蒙军区骑兵2团团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黄厚任绥远骑兵2团团长、绥东军分区司令员。

全国解放后,黄厚担任绥远二十二师副师长,并于1951年赴朝作战。负伤回国后,先后任蒙绥军区察盟分区司令员,乌兰察布盟军分区司令员,内蒙古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重要领导职务。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三级八一勋章。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1年7月,经中央军委批准,黄厚按正兵团职待遇离职休养。1992年1月11日因病在呼和浩特市逝世,享年80岁。

 

    

1099黄烽少将简历:

黄烽(1916~2001)原名黄宝澄。福建省福安县人。1938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3支队6团技术书记、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政治处副主任,新四军第6师18旅52团政治处主任,苏中军区高宝团政治处主任,高宝团副政治委员,新四军第1师2旅5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59团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89团政治委员,第11纵队32旅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29军86师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群工部部长,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军区空军军事法院院长,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1年9月1日在福州逝世。

 

黄烽的故事:

黄烽,原名黄宝澄,福建省福安县人。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1938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3支队6团技术书记、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政治处副主任。1939年初秋,老“江抗”奉命西撤,在沪宁路东阳澄湖畔的后方医院留下一批伤病员,他们在人民群众掩护下,为避开日、伪、顽的追捕,分散隐蔽于芦滩、芦荡之中。有一天湖水猛涨,激流中冲走一位伤病员,当时在那里养病的老“江抗”五路参谋长夏光发觉这样不行,就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伤病员会议,进行姓名登记,当时有36个伤病员,夏光组织轻伤同志出来放哨。到了1939年11月6日正式成立新“江抗”,以痊愈的伤病员组建了特务连(实际兵力一个排)。这段故事后来编成了家喻户晓的京剧《沙家滨》。刘飞(中将)和黄烽就在36名伤病员之中。黄烽后来担任新四军6师18旅52团政治处主任,苏中军区高宝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治委员,新四军1师2旅5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7纵59团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89团政治委员,第11纵队32旅政治部主任,第3野战军第29军86师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第11师政治委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冲击指挥所空11师政治委员。参加了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回国后,任空第11师政治委员,空军政治部群众工作部部长,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1969年任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1100黄萍少将简历:

黄萍(1917~2002)江西省大余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电台报务员,中央第2梯队电台报务主任,红四方面军电台报务员、报务主任,援西军电台报务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电台报务主任,山东纵队电台报务主任、副队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电台区队长、通信科科长,胶东军区电台副中队长、通信股股长、科长,东线团通信分局副局长,华东军区业务处处长,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副处长兼华东电信管理局副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邮电部工程局副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处长、副参谋长,沈阳军区通信主任,通信学院院长,通信部副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2年11月27日在北京逝世。

 

黄萍的故事:

黄萍是江西省大余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0军医处看护员、电台报务员,中央第二梯队电台报务主任。红一方面军四渡赤水之后,与红四方面军电台突然失去联络,引起中央领导严重关注。黄萍耐心呼叫、守听,终于和红四方面军电台恢复了联络。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调到红四方面军电台任报务员、报务主任,援西军电台报务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电台报务主任,支队电台队长,山东纵队司令部电台队报务主任、副队长,中央山东分局电台区队长、通信科长,胶东军区司令部电台副中队长、通信股股长、通信科科长。参加了胶东区1942年冬季反“扫荡”和山东军区1944年冬季攻势作战,跟随部队转战南北,出色地完成了电台收发报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司令部电台副中队长、通信股股长、通信科科长,第三野战军东线兵团通信分局副局长,华东军区通信联络局业务处处长,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电信处副处长兼华东电信管理局副局长,江苏省南京市电信管理局局长、江苏省邮电管理局局长。参加了解放高密、即墨、孟良崮等战斗和淮海、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邮电部工程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处长,军委通信部工程建设处处长,通信兵副参谋长兼工程建设处处长,沈阳军区司令部通信兵处副主任、司令部通信兵部主任,通信兵学院院长,总参通信部副主任、顾问等职。经常深入基层、深入部队调查研究,不断探索现代通信的特点和规律,重视通信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部队建设,为我军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0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11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1101黄霖少将简历:

黄霖(1914~1986)湖南省浏阳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3军7师20团排长、副连长、连长,红1军团第2师四团连长、营长,中央军委警卫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陕北公学大队长,八路军120师359旅教导营营长,新四军第5师1支队参谋长,第5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第5师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5师13旅副旅长,河南挺进团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桐柏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豫西地委书记,中共豫皖苏第4地委书记,第二野战军11军三32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益阳军分区司令员兼中共益阳地委书记,华南军区防空军副司令员,粤中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防空军副司令员,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6月24日在广州逝世。

 

黄霖的故事:

黄霖是湖南省浏阳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3军7师20团排长、副连长、连长,红1军团第2师4团军长、营长,中央军委警卫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陕北公学大队长,八路军120师旅教导营营长,新四军第5师1支队参谋长,第5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第5师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5师13旅副旅长,河南挺进兵团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桐柏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豫西地委书记,中共豫皖苏第4地委书记,第二野战军第11军32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益阳军分区司令兼中共益阳地委书记,华南军区防空军副司令员,粤中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防空军副司令员,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6月24日因病逝世,终年72岁。

湘江之战红军损失相当大,有一本书描写湘江之战时,其中有关于黄霖的内容。

流水潺潺的湘江,成了关乎中央红军命运的绝地。“整整一天,我们顶住了敌人的进攻,但是伤亡很大。”91岁的唐进新说,参加红军以来,他从没见过像那天那么密集的炮击。    激战到30日,红1师1团赶来增援。“我们连打了几天仗,又星夜赶来,有的人站在阵地上就睡着了。”刘惟治老人,当时是红1团青年训练班的战士。没有时间构筑阵地,刘惟治和战友们仓促投入战斗。“敌人排成方队冲锋,倒下一排,后面的接着冲,像是不怕死一样!”     鲜血,染红了一个又一个山头。敌人的迂回部队甚至一度端着刺刀冲到了红1军团的指挥部门口。战至下午,阵地上的人几乎少了一半。“前沿的几个山头因为阵地上的人全部阵亡,被敌人占领了。”一直在阵地上传达命令的唐进新看到,连团政委杨成武也被一颗子弹打中了右膝,“幸好被6连连长黄霖带人冒死抢了出来。”激战中,红5团政委易荡平身负重伤,为了不让蜂拥而来的敌人活捉,他掏出枪给自己补了一枪……。光华铺——湘江之战的另一处主阵地,彭德怀指挥着3军团进行着同样的血战。曾在光华铺坚守了3天的张震将军回忆,仅10团一个团,就挡住了敌人1个师又1个团的兵力。战斗最激烈的30日,团长沈述清牺牲,几个小时后,继任团长杜宗美也牺牲了……

“湘江战役后,我们100多人的连队,只剩下30多人。”91岁的老红军王道金回忆说。红军将士以惊人的牺牲精神,以一当十,奇迹般地保护了军委纵队安全过江。徐占权说,当时,投入战争的红军和国民党部队接近50万人,敌我兵力之比为5:1。

 

    

1102黄一平少将简历:

黄一平(1903~1980)原名黄启滔,广西贺县人。1925年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与党失去联系,1938年重新入党。曾任广西农民运动特派员,中共广西特委委员,红7军前委委员,新四军第5支队团长,淮南军区第四旅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3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3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南军区第二副参谋长,中南军区广东武装部部长,广东军区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0年12月3日在桂林逝世。

 

黄一平的故事:

黄一平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县人。1919年考入县立高等小学,1921年考入县立中学。在中学参与发起组织贺县中学学生会,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5年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与党失去联系,1938年重新入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1月曾任广西特委委员,同年10月偕同邓拔奇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报告广西斗争情况。返回香港后,邓拔奇代表特委改组成立中共广西临时省委,指示黄一平重回浔州四属,设法收集被打散的农军坚持武装斗争。黄一平回广西后,因找不到交通联络站折回香港,香港交通联络站也撤离,黄一平失去与党组织的联系。1929年任红7军前委委员,被任命为红19师55团政治委员,红7军前委在“打到柳州去”、“打到桂林去”、“打到广州去”的口号下,制订了“先取桂林,然后向柳州推进”的进军方案。军前委调黄一平只身潜赴桂林搞兵运,待他在短期内创造基础和联络点后,前委再派30余名连、排干部潜人桂林作内应。数天后,红7军决定放弃攻打桂林、柳州、广州的冒险计划,挥师转战粤湘赣边以期与朱、毛红军联络,指示黄一平暂在桂林汽车工人中从事地下活动。1931年,黄一平在广州与党组织接上关系,在广州设立联络点,从事兵运工作。1932年被国民党当局查获,跳楼逃脱。先后在香港、云南、广西、福建寻找党组织未果。1932年经越南转赴云南省的广南县,在南生公司做了两年的记帐工作。1935年到澳门大华公司做工,后在国民党福建省同安专员公署和蒲城县政府当事务员。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得知原红7军军长张云逸出任新四军参谋长,于是奔赴皖南,见到张云逸,谢绝了让他到第3支队当副官的安排,到教导队当了学兵,同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由学兵、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教导队干事、副队长,至1940年任新四军教导大队大队长,率领教导大队浴血奋战7天7夜,重创顽军,确保阵地不失。由于他在半塔集保卫战中的出色表现,被提升为8团团长,黄桥决战时任新四军独立团团长,后历任新四军第5支队团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8分校军教科长、训练处长,1942年任新四军2师4旅参谋长,1944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淮南军区第4旅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7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3师政治委员,1947年9月任10纵第二参谋长,1948年3月任6纵副参谋长,1948年11月任第四野战军第43军第二参谋长。参加解放四平战斗、辽沈战役,率部直驱津唐地区,截断傅作义集团海上逃路,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江西、广州、湛江、海南岛的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南军区第二副参谋长,中南军区广东武装部部长,广东军区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64年转业,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务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分管三线建设工作。1972年离职到桂林休养。1977年12月被推选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届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0年12月3日因病逝世,终年77岁。

 

    

1103黄仁廷少将简历:

黄仁廷(1911~1982)安徽省六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5师225团连长,红28军特务营营长,鄂东北独立团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委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9团营长,第14团营长,新四军第2师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特务营营长,盱眙县独立团团长,淮南军区路东军分区独立团团长,盱嘉支队副司令员,甘泉支队司令员,淮南军区独立旅第3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6师18旅副参谋长,第6纵队18师副参谋长,淮北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江淮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警备第1旅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2年12月3日在合肥逝世。

 

黄仁廷的故事:

1938年3月初,刚刚组建的新四军四支队在司令员高敬亭的率领下,奉命东进抗日。4月到达舒城、桐城、庐江、巢县等地区。

新四军四支队到达舒城桐庐地区后,即迅速展开活动。5月初,先遣部队九团到达庐江盛家桥和巢县槐林嘴一带,九团一边宣传动员群众抗日救亡,一边派侦察队侦察敌情,寻机杀敌。

经侦察发现,巢湖东南蒋家河口是日军下乡抢劫骚扰的一个主要地区。他们几乎都是每天上午八九点钟从巢县县城出发,沿裕溪河到达蒋家河口。有时乘汽艇,有时坐木船。每次十几个人、几十个人不等。上岸后见物就抢,见人就杀,然后于午饭前后满载原路返回。

5月上旬的一天晚上,九团政委高志荣、参谋长唐少田召集二营营长和指导员以及侦察参谋们开会,研究制订作战计划。会议根据几天来的侦察情况,一致决定在蒋家河口打一个伏击战。为此,团领导们精心地制订了周密的作战方案。蒋家河口一带杂草丛生,芦苇茂密,河道纵横,地形复杂,河堤埂便于设伏,是打伏击的理想地形。二营营长和教导员就代表全营指战员向团首长请战,5月11日下午,四支队九团二营参战部队在银屏山下集合,由团首长作了战斗动员。在营长黄仁廷、参谋郭思进的率领下,全营迅速向北移动,翻山越溪直到蒋家河口。

上午8点多,从县城方向的河面上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个黑点,渐渐地听到了马达的声音,敌人毫无戒备,渐渐驶近了我军设的伏击区。敌船靠岸了,20多个鬼子叽里呱啦,拉开阵势准备上岸。随着我军“砰”的一声枪响,两岸新四军伏击部队居高临下,几十支长短枪一起开火,打得敌人晕头转向,许多鬼子来不及举枪就纷纷中弹倒毙或受伤落水。其余的鬼子拼命挣扎,驾船狼狈逃去。

这场战斗出敌不意,行动迅速,仅用十几分钟,干净、利落地毙敌20余人,缴枪11支、敌旗一面,以及一些枪弹等。我伏击部队无一伤亡。

 

    

1104黄文明少将简历:

黄文明(1908~1995)江西省兴国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第6师17团团部技术书记,第五师政治部干事、团政治处技术书记、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2团政治委员,中共完县县委书记兼支队政治委员,第3分区2团政治委员,3分区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4、11、9旅政治委员,3纵队9、8旅政治委员,63军188师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19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兵团干部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委员,志愿军干部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工程兵副政治委员,通信兵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候补委员。1995年9月27日在北京逝世。

 

黄文明的故事:

黄文明是江西省兴国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6师17团团部技术书记,第5师政治部干事、团政治处技术书记、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2团政治委员,中共完县县委书记兼支队政治委员。第3军分区2团政治委员,第3军分区政治委员。毕业于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4纵4旅政治委员,第11旅政治委员,第9旅政治委员,第3纵9旅政治委员,第8旅政治委员,第63军188师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19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副政治委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兵团干部部副部长、部长,志愿军第64军政治委员、志愿军干部部副部长、部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工程兵副政治委员,通信兵政治委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候补委员。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族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一枚。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9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

 

    

1105黄正清少将简历:

黄正清(1903~1997)四川省理塘县人,藏族,藏名叫洛桑泽旺。曾任地方保安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畜牧部副部长,西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甘南军分区司令员,甘肃省副省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1997年10月6日在北京逝世。

 

黄正清的故事:

黄正清是藏族人,汉名黄正清,藏名洛桑泽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采玛村人。从小在家放牧,练就了一手百发百中的好枪法。曾任地方保安司令。彭德怀元帅曾称赞他“为全国少数民族走上革命道路作出了榜样”。

1920年,黄正清和父亲随着弟弟第五世嘉木样(活佛)来到拉卜楞寺。起初他只是在拉卜楞拉章宫分管事务,协助父亲处理一些寺内的事务。1924年,他借朝拜班禅大师之机,率100多人的僧俗代表团前往兰州状告宁海军。次年,他再次组织“拉卜楞呼吁代表团”赴兰控告宁海军,以解决拉卜楞案件。就在他两次到兰州期间,他结识了共产党员宣侠夫等人,接受了进步思想,并参加进步活动。他成立了“藏民文化促进会”并任会长,先后在拉卜楞、果洛等地创办了几所学校,掀开了这些地区民族教育的帷幕。抗日战争时期,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因捐赠了一架战机被广为传颂。而很少有人知道,黄正清曾在1943年冬天,率领拉卜楞的僧俗代表团前往重庆为抗战捐献了30架飞机价款,支援抗战。他本人也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委以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等职。1949年,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黄正清率部起义,并往兰州会见了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及贺龙、习仲勋等领导同志,汇报了夏河地区的情况,表达了参加革命工作的愿望。组织上对他深表欢迎,决定留省工作。

1950年元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成立,黄正清任甘肃省政府委员、省农业厅副厅长。同年3月,西北军政委员会在西安成立,他应邀参加军政会议,并任委员、畜牧部副部长、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随后,西北民族致敬团组成,他当选为副团长,进京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等党政军领导人的接见。1952年,西北军政委员会组织了甘肃藏区慰问团,他担任团长,率团到甘南各地慰问。1953年10月1日,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他当选为州长。同年冬天,西北军政委员会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他担任副主席。1954年,他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再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1954年,西北行政委员会撤销,他回到甘肃担任省政协副主席。他曾代表甘肃省先后前往西藏自治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等庆祝活动。1957年,他再次到北京参加人代会。1958年,他参加了甘南平判工作。1959年10月1日,他在北京参加了建国10周年庆祝活动。他还率领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到天津、上海、杭州、武汉、河南等地参观。“文革”当中,他遭到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甘肃省委彻底为他平反,恢复名誉。1978年,他当选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他当选为甘肃省副省长。

 

    

1106黄玉昆少将简历:

黄玉昆(1917~1997)江西省兴国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青年团区委宣传科科长,红3军团参谋处文书,第四师政治部秘书。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连政治指导员,115师警卫营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直工科科长,教导第五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滨海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挺进纵队第4支队副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19旅副政治委员,第1纵队3师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38军112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第3航空学校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97年8月12日在北京逝世。

 

黄玉昆的故事:

黄玉昆是是江西省兴国县潋江镇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青年团区委宣传科科和,红3军团参谋处文书,第四师政治部秘书。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连政治指导员,115师警卫营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直工科科长,教导第5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滨海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挺进纵队第四支队副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19旅副政治委员,第1纵队3师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38军112师、114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第3航空学校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黄玉昆将军的生活态度和工作作风非常严谨。在红军时代,他当过红三军团补充二师师部通迅员,做过师长曾春鉴、政委胡定坤、特派员裴周玉的传令员,工作尽职尽责。收发文件,传达命令,从不出差错,很受领导人的欢迎,因此被提为师部技术书记。1977年,他在总政治部任副主任,兴国县农机厂有位干部出差北京,顺便给他捎了一张竹片折叠式睡椅,那位干部拒绝收他的钱就走了。他立即写信给在该厂工作的侄女黄琼玉,责成她代付这笔钱。厂长摇头说:“总共才七八块钱,你叔叔太认真了。”她侄女说:“你们不知道我叔叔,就是这么一个秉性。”1983年,县里有3位同志去北京拜访他,调查苏区兴国模范县的历史材料。他当时正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不在家里,他的家属在电话中向来访者作了解释。当他知道家属婉言谢绝了这批客人时,他愠怒嗔怪道:“他们千里迢迢来北京,是为了工作。来一趟不容易,不能叫人家白跑。”于是他通过萧华和邓飞两位同志,好不容易找到3位家乡来访者,派专车接到京西宾馆,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向来访者作了两个多小时的介绍谈话。同时,还向来访者表示歉意。

1990年10月,赣州地委和兴国县委就京九铁路的走向问题,将老苏区人民的愿望向他作了汇报。黄玉昆说: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尽量照顾江西省的铁路经过的区域宽一些,铁路长一些,使老区的经济得到更快的发展,并表示他将如实反映这个要求。当时,县里还有两个同志出差北京,顺便将一个长征老红军的待遇问题的信件转交给他,他并未因为这些琐碎的事情而将来者拒之门外,他表示愿意充当一个通讯员,将对方的信件转给有关部门,按照党的有关政策实事求是地给予研究解决或者答复。他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官架子,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的人民公仆。

 

    

1107黄玉庭少将简历:

黄玉庭(1912~)原名黄应庭,江西省万年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0军第83团副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副营长,中央苏区1分区第2大队队长,第6大队大队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2支队4团营长、团长,新四军第6师16旅代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16旅46团团长,旅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6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24军71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空军预科总队总队长,空军师长,第2航空预科总队总队长,山东省军区德州军分区司令员,惠民军分区司令员,淄博军分区司令员,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1年3月20日在济南逝世。

 

黄玉庭的故事:

黄玉庭原名黄应庭,江西省万年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0军83团副排长、指导员、连长、副营长,中央苏区第1分区第2大队队长,第6大队大队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2支队4团营长、团长,第6师18旅代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6纵16旅46团团长、旅参谋长,华东野战军6纵16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第24军71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空军预科总队总队长,1951年5月,71师改编为空15师,任空第15师师长。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15师师长。空15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战绩不俗,击落敌机51架,击伤16架;被击落41架,被击伤37架。回国后,离开空15师,任第2航空预科总队总队长,后来离开空军,先后在山东省军区三个军分区(德州军分区、惠民军分区、淄博军分区)担任司令员,后任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3月20日因病在济南逝世,终年79岁。

 

    

1108黄立清少将简历:

黄立清(1913~1988)湖北省大悟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1军连政治指导员,第92师274政治处主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科长、组织部副部长,红31军第91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团警备第6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120师独立第1旅2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11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绥蒙军区副政治委员,绥远军区第22师独立第11旅旅长,第22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部长,沈阳军区防空军司令员,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九八二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88年3月11日在北京逝世。

 

黄立清的故事:

黄立清是湖北省大悟县禹王镇江田村江家田人(原黄安县五区,后划礼山县,今大悟县),青少年时时期就投身革命,1929年加入红色少年先锋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黄立清同志历任红军班长、排长、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科长、副部长,红31军第91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各次反“围剿”。1932年西征到达川陕地区后,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1935年3月,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他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多次负伤。在战斗频繁,生活艰苦,环境险恶的严峻条件下,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毫不动摇,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政治品质。抗日战争时期,黄立清同志于1937年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任陕甘宁边区警备6团政治处主任,率部深入敌后,在雁北、绥南地区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1940年参加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1941年任八路军120师独立1旅2团政治委员,1942年部队调往陕甘宁边区,担任绥德地区警务任务。1945年春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黄立清同志历任晋绥军区第11军分区司令员,绥蒙军区第22师师长兼军区政委,1949年随贺龙、李进泉同志进军西南。在绥东、绥南、绥北等战役中,他坚决执行中央军委命令,独立指挥作战,身先士卒,为保证这些战役的胜利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立清同志历任西南军区第二工作团团长,西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部长,沈阳军区防空军司令员,沈阳空军政治委员,空军副政治委员。他为防空军的组建人民空军的发展壮大,为加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黄立清同志惨遭林彪、“四人帮”的打击迫害。他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1975年重新工作后,他坚决执行邓小平同志关于“军队要整顿”的重要指示,参加领导了空军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工作,为加强空军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作也了重大贡献。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拥护改革开入搞活的方针和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衷心拥护党的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热情支持年轻干部的工作,表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1982年9月,他担任广州军区整党联络组组长,对加强部队党的思想、组织、用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黄立清同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12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黄立清同志参加革命半个多世纪以来,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他具有坚强的党性和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坚决服从党的决定,以党的事业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他为人正直,待人诚恳,原则性强,公道正派,严于律已,谦虚谨慎,廉洁奉公。他工作一贯积极,敢于负责,作风深入,雷厉风行,认识问题敏锐,处理问题有魄力。他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和子女,深肥广大指战员的爱戴。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生。

 

    

1109黄有凤少将简历:

黄有凤(1914~1989)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兴国县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军学校团政治处干事,军委机要秘书,西方野战军司令部机要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指挥部机要科科长,军委机要处代处长,中共中央机要科股长、机要科办公室主任兼机要训练班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机要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司令部机要处处长,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局第一副局长,总参谋部机要局局长、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1989年7月8日在北京逝世。夫人赵雪明。

 

黄有凤的故事:

黄有凤是江西省兴国县东村乡人。多年担任毛治东的机要秘书,是在毛泽东身边成长起来的将军。他1914年出生在兴国县东村乡冷水坑一贫农家庭。1929年毛泽东率红四军来兴国时,黄有凤15岁。他参加了船筏工会,经常帮助红军运物资送伤员,往返在滔滔的潋江之上。回到村里,他把从红军处听来的道理告诉乡亲们,成了村里闹革命的领头人。1931年,他被选为乡苏维埃政府主席。这位17岁的小主席,特别敬仰在瑞金的毛委员,因为毛委员才是真正的革命领路人。

1932年,黄有凤参加了红军,立即被选入红军学校学习。毕业后调到瑞金叶坪中央政府劳战委员会任译电员。当时,他又惊又喜,喜的是能到毛委员身边工作,惊的是自己文化水平低,工作难胜任、怕出漏子。果然,他一去就受到毛泽东的批评。这一天,他送一份电报给毛泽东。当时,毛泽东正在伏案著文,顺手接电报浏览了一下,便从桌上换了支红笔,“唰唰”地改了两个错别字。黄有凤的脸刷地红了,心想:坏了,这下非挨骂不可。毛泽东示意他坐下,严肃地说:“电报出现错别字要贻误大事呀!你读了几年书?”“三年。”黄有凤低声嗫嚅。沉默了一阵,毛泽东从桌上措过一本字典,认真地说:“这是陈昌奉他们学文化用的字典,你拿去用一段时间吧!下次不能再有错别字了。”黄有凤双手接过字典,道过谢后,转身欲走,毛泽东又问:“你会查字典吗!”黄有凤老老实实承认不会。毛泽东耐心细致地把查字典的方法教了他一遍,又叫黄有凤试查一字。毛泽东见黄有凤基本掌握查字典的要领,才叫他离去。黄有凤回去后,不敢怠慢,一有空就翻字典查生字,学文化,还时时向战友请教,进步很快。由于他时该用这件事警醒自己,工作特别认真细致,再没出现差错,受到首长们的好评,以后被调任中央军委机要秘书。

长征路上,红军官兵最怕的是因伤病寄放在老百姓家里,脱离革命队伍。因为这样,就会像一只断线风筝,漂泊不定。到了四川懋功,黄有凤不幸染上疟疾,发高烧,浑身打颤。组织上动员他留下,他死活不肯,硬撑着走,一天,他走着走着,眼前一黑,一个趔趄,往下倒,朦胧中好像有人一把扶住他,又传来一阵关切的声音:“黄参谋,你怎么啦?”他睁眼一看原来是毛泽东。卫生员告诉毛泽东说:“黄参谋患疟疾,走不动。”毛泽东让卫生员给黄有凤吃了几片药后,叫过一副担架。黄有凤一看抬担架的人,便知这是毛泽东躺的担架。原来,在长征途中,中央领导同志是晚上工作,白天躺在担架上休息。毛泽东把黄有凤扶上自己的担架。黄有凤心想,把毛主席的身体拖坏了怎么办?他挣扎着要爬下来自己走。毛泽东按住他说:“躺着,很快就会和四方面军会师了,到那时你就可以住下来安心治病。”黄有凤含泪躺在担架上行军,毛泽东则骑在骡子上打盹。直到第二天,红军一、四方面军在老河口胜利会师后,黄有凤才住下来治病。1936年5月,红一方面军在延川县决定组成西方野战军,迎接二、四方面军北上,黄有凤调任西方野战军司令部机要科科长。黄有凤恋恋不舍地离开毛泽东时,毛泽东还叮嘱他说:“黄有凤,这回当科长了,要注意团结同志,做好榜样。”

1940年。黄有凤从抗日前线返回延安。头一件事,他就去杨家岭看望毛泽东。毛泽东看见黄有凤很高兴,留他吃饭,关心地问长问短。黄有凤向毛泽东汇报了他前线的工作生活情况。毛泽听了频频点头。不久,毛泽东找黄有凤谈话,说准备在中央设置一个小作战室,布置好全国的地图和部分沙盘,让军委领导人便于指挥全国的战争,可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来做这件事。说罢,微笑地看了黄有凤一眼,黄有凤眼睛一亮,脱口而出:“主席,让我来试试吧。”就这样,他又愉快地回到毛泽身边工作。他把小作战室布置得井井有条,每天都根据最新情况在地图上做标记。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经常在这个小作战室里分析全国形势,作出战备决策。首长们对黄有凤的工作都很赞赏。1941年6月的一天,毛泽东散步时远远地看见黄有凤和一个女同志在一起。第二天,毛泽东在作战室看地图时,装着漫不经心的样子,问:“黄有凤,你快30岁了吧,昨天那个女同志是谁呀?”原来,黄有凤认识了一位叫赵雪明的抗大女生,他想抗战结束后,条件好了再结婚。经毛泽东一问,他红着脸把情况说了一遍。毛泽东静静地听完,含笑替他参谋起来:“抗日战争是个持久战,你们年纪都不小了,战争胜利那天,恐怕你们都老喽。我看你还是打报告结婚吧。”黄有凤听了毛泽东的话,便和赵雪明商量,不久便向组织递交了申请结婚的报告。1941年10月10日,黄有凤和赵雪明在中央军委办公楼二楼举行婚礼。结婚那天,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王稼祥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来祝贺。毛泽东送给他俩二瓶延安大生产自产的红葡萄酒和一床碎花洋布被子,朱总司令送给他俩一床毯子。毛泽东做他俩的证婚人,来参加婚礼的中央领导人纷纷向他俩祝福。战友们又唱又跳,整个婚礼既简单朴素又隆重热闹。


    

1110黄光霞少将简历:

黄光霞(1915~2002)河南省新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0师30团排长,红30军军部特务营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红31军第39师278团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1团副团长,八路军东进纵队第八支队2团团长,太行军区新编第7旅19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第11军分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第14纵队42旅旅长,衡水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军事运输部部长,河北军区沧县军分区司令员,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2年2月17日在北京逝世。

 

黄光霞的故事:

黄光霞是河南省新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留在军部任战士。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任红4军10师30团通讯员、通讯班长、排长,军部特务营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红31军39师278团营长,参加了苏家埠、商潢、黄安等战役和中央根据地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129师385旅1团副团长,东进纵队第8支队2团团长,第1团副团长,太行军区新7旅19团团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数次反“扫荡”战役战斗。1941年组织和指挥了枣强县娄子镇战斗,被列为129师10个典型战例之一。1942年,19团被授予“冀南战斗模范团”称号。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11军分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14纵队42旅旅长、衡水军分区司令员。战争年代作战英勇,指挥果断,4次负伤,被评为三等甲级残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军事运输部部长,河北军区沧县军分区司令员,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为部队建设做出了贡献。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2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1111黄连秋少将简历:

黄连秋(1912~1982)湖南省平江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师3团连政治指导员,第1团卫生队政治指导员,师卫生队政治指导员,第1团政治处副总支书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独立第1师1团总支部书记,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3团政治委员,第2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34团政治委员,第2区队政治委员,第12军分区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仕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察哈尔军区独立第4旅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3旅政治委员,第20团66军198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2年10月19日在北京逝世。

 

黄连秋的故事:

黄连秋,又名黄长岳,湖南省平江县虹桥枧黄村人。1928年9月随国民党新八军毕占云部起义,奔赴井岗山参加工农红军。黄将军在回忆毕占云的时候说道:“毕占云原在国民党湖南唐生智的吴尚新八军阎仲儒三师王湘鲁八团二营当营长。毕占云部起义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毕占云部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是收编过来的。1928年,国民党军队进行整编,毕占云那一个营被整编为一个连三个排,将营长降为连长,所有的连长降为排长。职务的降低,意思是不相信他们了,因而他和他的部下都对国民党不满;第二是,部队中四川人不少,班长以上都是四川人,加上多数当兵的都是从各地抓来的穷苦老百姓,我们平江虹桥的二十多个同乡,被一起抓来后五花大绑,像卖牲口一样送进了问罐车厢里,从长沙运到桂东,关在一个小房子里,饭吃不饱,睡觉只能背靠背地坐着打盹,在一个月内就死了三个,病倒几个,有好几个逃跑了,只剩下我与李春生两人编入华占云部。我们这些穷苦的百姓,都对国民党的统治很不满。这年的秋天,毕占云带着我们这个连在桂东沙田一带、进剿,红军,他就带着我们起义了。”

黄连秋于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师3团班长、连政治指导员,第1团卫生队政治指导员,师卫生队政治指导员,第1团政治处副总支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独立1师1团总支书记,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3团政治委员,第3团政治委员,第2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34团政治委员,第二区队政治委员,第13军分区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察哈尔军区独立4旅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3旅政治委员,第20兵团第66军198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6军198师政治委员,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政治部主任,华北空军政治部主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终年70岁。

 

    

1112黄作珍少将简历:

黄作珍(1914~1991)江西省宁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宁都县少先队队长,红1军团第2师4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第1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师供给部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组织干事,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政治处组织股长,第3军分区2团政治处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大队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陆军军官学校第2大队政治委员,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北军政大学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石家庄高级步学校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19兵团军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卫戍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91年1月24日在北京逝世。

 

黄作珍的故事:

黄忠学是湖北省天门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9师警卫营书记,红二军团6师18团代政治委员,红2军团4师宣传科长。是个有文化的干部,在任红2军团4师宣传科长时,编写过一出话剧,内容是反映湘西根据地反围剿中活捉敌师长张振汉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教导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120师政治部组织部巡视团主任,第358旅教导营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9军分区游击队支队长,第9军分区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7军政治部主任。第7军的前身是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吕梁军区机关一部和独立10旅、独立12旅。1949年7军由晋入陕,接着解放甘肃,留驻天水地区,参加修建天兰铁路。1950年,7军20师、21师分别开赴济南、锦西改编为炮兵部队,军部仅辖19师。1951年,7军撤消番号,军部一部分充实第一高级步兵学校,调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后勤学院政治部主任,海军青岛基地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北海舰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东海舰队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12月4日因病逝世,终年81岁。

 

    

1113黄忠学少将简历:

黄忠学(1911~1992)湖北省天门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9师警卫营书记,红2军团第6师18团代政治委员,红2军第4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教导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师政治部组织部巡视团主任,358旅教导营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9军分区游击队支队长、军分区司令员,第一野战军7军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高级步学校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政治部主任,海军青岛基地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东海舰队第一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2年12月4日在上海逝世。

 

黄忠学的故事:

黄忠学是湖北省天门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9师警卫营书记,红二军团6师18团代政治委员,红2军团4师宣传科长。是个有文化的干部,在任红2军团4师宣传科长时,编写过一出话剧,内容是反映湘西根据地反围剿中活捉敌师长张振汉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教导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120师政治部组织部巡视团主任,第358旅教导营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9军分区游击队支队长,第9军分区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7军政治部主任。第7军的前身是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吕梁军区机关一部和独立10旅、独立12旅。1949年7军由晋入陕,接着解放甘肃,留驻天水地区,参加修建天兰铁路。1950年,7军20师、21师分别开赴济南、锦西改编为炮兵部队,军部仅辖19师。1951年,7军撤消番号,军部一部分充实第一高级步兵学校,调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后勤学院政治部主任,海军青岛基地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北海舰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东海舰队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12月4日因病逝世,终年81岁。

 

    

1114黄忠诚少将简历:

黄忠诚(1913~2002)湖南省麻阳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1师3团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教导营连长,冀鲁豫支队教导营营长,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第2旅6团参谋长,新四军第3师8旅23团副团长,第10旅兼淮海军分区参谋处长,第2支队参谋长,第10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吉军区第2军分区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19师参谋长、副师长,第四野战军44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副军长,中南军区海军西营基地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海军系副主任,海军学院副院长兼训练部部长,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2年12月11日在长沙逝世。

 

黄忠诚的故事:

1935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期间,中央红军主力一边发动群众建立各级“苏维埃”,一边进行休整与整编。遵义这个地方有党的工作基础,红军入城时受到了热烈欢迎,这都是党领导的“红军之友社”宣传组织的,红军仅在遵义县城就“扩红”千余人,也都是“红军之友社”动员的,整个黔北地区“扩红”人数在四五千人左右,耿飚、杨成武的红四团,扩来的新兵可以编1个营(1)。中革军委进驻泗渡那天,军委副总参谋长张云逸工作之余提个浆糊桶上街刷标语,碰到个小伙子顺带问了问路,结果那小伙子就一路跟着他边走边聊,聊来聊去就说要当红军,张云逸就这么着刷标语稍带着扩红两件事儿都办齐了。

这位名叫黄忠诚的小伙子走过了万里征程,后来还成了开国海军少将、南海舰队副司令员。

黄忠诚(1913-2002),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人。1935年在遵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1师2团2营9连班长,第3团3连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教导营连长,冀鲁豫支队教导营营长,八路军第2纵队新2旅6团参谋长,新四军3师8旅23团副团长,第10旅参谋处长,第2支队参谋长,第10旅参谋长。参加了平型关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吉军区第2军分区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7纵19师参谋长、副师长,第四野战军第44军参谋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4军师长、第44军副军长,中南军区海军西营基地司令员,军事学院海军系副主任,海军学院副院长,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12月11日因病在长沙逝世,享年89岁。

 

    

1115黄径琛少将简历:

黄径琛(1916~1991)江西省宁都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国家政治保卫局保卫大队副排长,红军学校第3团军事教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兼军事教员,抗大第1分校营长、军事总教员,抗大第1分校直属大队大队长、第1分校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第6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5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33军副参谋长,淞沪警备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参谋长,华东军区上海防空司令部参谋长,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参谋长,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空军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1年6月1日在武昌逝世。

 

黄径琛的故事:

黄径琛是江西省宁都县人。1932年参加国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国家政治保卫局保卫大队副排长,红军学校3团军事教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兼军事教员,抗大一分校营长、军事总教员,抗大第1分校直属大队大队长,抗大第1分校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6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9纵25师副师长。淮海战役强攻碾庄圩时,分工指挥炮兵。第25师的任务由碾庄圩南方、西南方攻击,得手后直捣黄伯韬兵团司令部。25师由73团主攻,74团助攻,75团为二梯队。第一天几度进攻失利,黄径深指出,由于侦察得不够仔细,没有把敌人的火力点全部摧毁,使突击队碰了钉子。黄昏后,再次攻击开始,东南西北全线炮兵猛烈向敌射击,西北方向,我军战车也参加战斗。73团再次担任突击任务,73团就是着名的“济南第一团”。黄径深组织的炮火一延伸,73团突破了碾庄圩,将守敌全部瓦解。1949年任第33军副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上海防空司令部参谋长,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参谋长,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空军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6月1日因病在武昌逝世,终年75岁。

 

    

1116黄经耀少将简历:

黄经耀(1915~2005)江西省于都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政治部通信班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排长,苏鲁豫支队第3大队连长、副营长,新四军第3师7旅20团营长,第8旅22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4师10团团长,第四野战军42军126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陕西省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宁夏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5年8月16日在北京逝世。

 

黄经耀的故事:

黄经耀是江西省于都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政治部通信战士、班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排长,苏鲁豫支队第3大队连长、副营长,新四军第3师7旅20团营长,第8旅22团副团长等职。参加了广阳、孝义、午城等对日作战,创建苏鲁豫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斗,山东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粉碎日军七路围攻大扫荡的战斗,打通华北与华中战略联系的艰苦斗争。此外,还配合淮海部队参加宿北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4师10团长,第四野战军第42军126师副师长等职。参加了开辟西满、北满根据地的斗争和秋、冬季攻势作战、锦州攻坚战、辽西黑山大虎山会战、沈阳攻坚战、平津战役、湘西剿匪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126师师长,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126师师长,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回国后,1953年任黑龙江军区司令员,黑龙江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陕西省军区司令员、陕西省委书记,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宁夏军区司令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等职。为西北地区的稳定和繁荣,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两枚。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8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1117黄炜华少将简历:

黄炜华(1914~2001)福建省上杭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1师政治部秘书,红1军团第2师政治部技术书记,师司令部队列参谋,陕甘支队第5大队技术书记,红1军团第2师司令部作战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司令部作战参谋,苏鲁豫支队参谋长,新四军第3师7旅20团团长,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参谋长,第10纵队参谋长,第四野战军47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航空处处长,中南军区空军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谋长,中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事订货部部长、科学研究部部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军事科学研究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1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

 

黄炜华的故事:

黄炜华是福建省上杭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1师政治部秘书,红1军团第2师政治部技术书记、师司令部队列参谋,陕甘支队第5大队技术书记,红1军团第2师司令部作战参谋等职。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举世闻名的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司令部作战参谋,苏鲁豫支队参谋长,新四军第3师7旅20团团长、旅参谋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吕梁山脉地区抗战和苏鲁豫敌后根据地作战等。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参谋长,第10纵队军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47军参谋长。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以及宜当战役、川东追击战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航空处处长,中南军区空军参谋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谋长、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参谋长。回国后,任中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空军军事订货部部长、军事科学研究部部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军事科学研究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12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1118黄荣海少将简历:

黄荣海(1915~1996)江西省万安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2军特务训练队班长,红1军团政治部特务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警卫连政治指导员,特务营政治教导员,115师政治部直工科科长,冀鲁边军区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第3军分区5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21旅副旅长,第6纵队18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43军128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副军长兼师长,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军长,广东省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96年10月13日在广州逝世。夫人郑景琛。

 

黄荣海的故事:

黄荣海是江西省万安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2军特务训练队班长,红1军团政治部特务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警卫连政治指导员,特务营政治教导员,115师政治部直工科科长,冀鲁边军区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第3军分区5团团长。打起仗来经常身先士卒,人送绰号“猛子”。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21旅副旅长,第6纵队18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第43军128师师长。

1950年4月,43军副军长龙书金、128师师长黄荣海、政委相炜、参谋长孙干卿率领128师7000多人,分乘98只帆船、机帆船,从雷州半岛尖端的港头港、叁塘港一 线,跨越琼州海峡。孙干卿在渡海时,因对船队的队形是否会被打乱?会不会发生掉队?有没有沉没?伤亡如何等心里没底,闲得难受,一会就将自己带的两斤 饼干吃完了,最后将师长黄荣海的两斤饼干也吃完了。渡海之夜,128师98只船,航行了近12个小时,行程100里,无一沉没。师指挥船近岸后,孙干卿和黄荣海率领警卫连,跳进齐腰深的海水,抢占了滩头阵地,孙干卿和黄荣海又率领警卫连攀登上才芳岭,夺取了制高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128师师长,第43军副军长兼128师师长,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第43军军长,1964年任广东省军区司令员,1969年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10月13日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1岁。

 

    

1119黄思沛少将简历:

黄思沛(1910~1988)江西省宁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8军第4师连长,红8军团第26师61团营长,红1军团随营学校连长,第1师特务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大队长,第6支队3总队参谋长兼第8团团长,豫皖苏边区保卫司令部参谋长,第4师6旅副旅长兼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7师副师长,辽北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警卫师师长,中共吉林省委军事部部长,吉林军区副司令员,黑龙江省军区第1副司令员,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2月28日在大连逝世。

 

黄思沛的故事:

黄思沛是江西省宁都县人。1930年参加古口游击队,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8军4师1营1连连长,红8军团26师61团营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后,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调任红1军团随营学校连长,红1师特务队队长。1937年6月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1938年毕业。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1大队大队长。1939年1月奉命到国民党军第5路军四支队1大队任大队长,同年年底返回新四军,任第6支队3总队参谋长兼8团团长,萧县自卫团副司令员、豫皖区苏边保卫司令部参谋长。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4师6旅副旅长兼参谋长。1944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赴东北任辽吉军区22旅副旅长。1946年参加围攻长春的战斗,后调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7师副师长。先后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和四保临江战役。1948年7月调任辽北军区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后,任东北军区警卫师师长,吉林省委军事部部长,吉林军区副司令员,黑龙江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61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后历任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2月28日因病逝世,终年78岁。

 

    

1120黄胜明少将简历:

黄胜明(1914~1996)湖南省平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团第1师1团排长,红军学校连政治指导员,中央干部团上级干部队区队长,红9军团营政治教导员,独立团政治委员,教导大队政治委员,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二方面军红军大学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庆阳步学校第1团政治教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政治教员,隰县工作团团长,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治处主任、代政治委员,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补训团第3旅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补训第1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复员委员会秘书处处长,中南军区后勤部生产部副政治委员、运输部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6年8月18日在武汉逝世。

 

黄胜明的故事:

黄胜明是湖南省平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团1师1团排长,红军学校连指导员,中央干部团上级干部队区队长,红9军团营政治教导员,独立团政治委员,教导大队政治委员,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2方面军红军大学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庆阳步兵学校1团政治教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政治委员,隰县工作团团长,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治处主任、代政治委员,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4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补训兵团3旅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补训第1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复员委员会秘书处长,中南军区后勤部生产部副政治委员、运输部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8月18日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82岁。

 

    

1121黄振棠少将简历:

黄振棠(1912~1996)江西省上犹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宣传队分队长,红21军第43团青年干事,军政治部青年部长,红3军团教导营连政治指导员,第4师11团总支书记,第6师16团代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1师团政治委员,红31军第91师政治部主任、代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政训处主任,769团政治委员,第385旅政治部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副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新编第4旅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6军17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副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6年2月8日在北京逝世。

 

黄振棠的故事:

黄振棠是江西省上犹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宣传队分队长,红21军43团青年干事、军政治部青年部长,红3军团教导营连政治指导员,红4师11团总支书记,红6师16团代政治委员,红1军团1师团政治委员,红31军91师政治部主任、代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政训处主任,第769团政治委员,385旅政治部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4旅政治部主任。曾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4旅副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新4旅政治委员,第6军17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63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副政治委员。回国后,任63军副政治委员,第65军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69年,郑维山、杜文达、黄振棠、张正光组成内蒙前线指挥所,统一全面领导内蒙古的工作。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两枚,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枚。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2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1122黄曹龙少将简历:

黄曹龙(1911~1979)湖南省浏阳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站部第13分站政治委员,第23分站政治委员,第4运输大队队长,陕北总站部第10分站站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副官处队列科科长,站站长,站部第4办事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宁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东北军区总站部政治委员、部长,北线后勤司令部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后勤4分部部长,第12团后勤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驻南宁办事处主任,总后勤部车管部副部长,兰州军区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9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

 

黄曹龙的故事:

黄曹龙是湖南浏阳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过攻打长沙。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兵站部十三分站政治委员,第二十三分站政治委员,第四运输大队长,陕北总兵站十分站站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副官处队列科科长,总兵站部兵站站长,第四办事处处长。1942年起,先后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宁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东北军区总兵站部政治委员、部长,第十二兵团后勤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驻南宁办事处主任,总后车管部副部长,兰州军区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9年4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8岁。

 

    

1123黄朝天少将简历:

黄朝天(1915~1987)江西省兴国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特科学校教员,排长、连长,干部团特科营连长,陕甘宁边区军事部作战科科长,陕甘宁边区独立营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团侦察科参谋、科长,警备4团参谋长,警备第7团团长,河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2旅参谋长,鄂西北军分区参谋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8旅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0军58师副师长、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副军长,舟嵊要塞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7年4月28日在南京逝世。

 

黄朝天的故事:

黄朝天,原名黄朝钿,江西省兴国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特科学校教员,排长、连长,干部团特科营连长。1930年12月30日,第一次反“围剿”战斗的总攻,在龙冈打响了。就在这松林弹雨的总攻战斗中,一排子弹突然从山头左侧斜扫过来,黄朝天腹部中弹,鲜血直流。“快找担架”。扫视了四周后,陈毅军长指着附近的一个草垛说,“先躲在这里,等担架来了马上送医院。”并弯腰看了看他的伤,嘱咐道:“别紧张回头再来看你。”说完转身朝枪响的地方走去了。睡在担架上的黄朝天,看到战斗结束后一队队鼻青脸肿、耷拉着脑袋的俘虏从身边走过,高兴得连伤痛都忘记了。这时,陈毅军长赶了上来,掏出3块大洋轻轻放在黄朝天的手上,说:“朝天,把这带上,买点好吃的,补补身子。”紧握着带有陈毅军长体温的银元,黄朝天禁不住热泪盈眶,他知道,这3块大洋,是陈军长好几个月的零用钱啊。

黄朝天参加了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侦察科参谋、侦察科科长,警备第4团参谋长,警备第7团团长,河南军区第4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2旅参谋长,鄂西北军分区参谋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8旅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20军58师副师长、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58师师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8师师长、志愿军第20军参谋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参谋长、第20副军长,舟嵊要塞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部顾问。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是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7年4月28日因病逝世,终年72岁。

 

    

1124黄惠良少将简历:

黄惠良(1912~1975)广西平治(今平果)县人。壮族。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7军第20师政治部组织干事,第19师55团连政治指导员,红3军团第5师13团连政治指导员,红15军团第75师224团政治处主任,第73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344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29师晋冀豫独立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新编第3旅政治部主任兼第7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大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留守团警备第1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热辽纵队政治部主任,龙江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辽东军区169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政治委员,辽宁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5年4月29日在南宁逝世。

 

黄惠良的故事:

黄惠良,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治(今平果)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7军第20师政治部组织干事,第19师55团连政治指导员,红3军团第5师13团连政治指导员,红15军团第75师224团政治处主任,第73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344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29师晋冀豫独立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新编第3旅政治部主任兼第7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大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1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热辽纵队政治部主任,龙江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辽东军区169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69师各团分别补充到13兵团各军。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政治委员,负责具体组织抗美援朝后勤运输工作,曾到朝鲜检查各汽车团、运输分部和兵站工作。1952年因严重的胃溃疡离职休养。1954年到第57速成中学学习。1956年任辽宁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65年回广西,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5年4月29日逝世,终年63岁。

 

    

1125黄鹄显少将简历:

黄鹄显(1914~1986)福建省上杭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第34四师101团连政治指导员,军部独立团连长,红军总部一局作战科参谋,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作战科科长,第30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作战科科长,总部特务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纵队参谋长,冀察热辽军区第2旅副旅长,第13旅旅长,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参谋长,第四野战军45军134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指挥所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副参谋长,装甲学院院长,装甲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4月18日在北京逝世。夫人吴彦如。

 

黄鹄显的故事:

黄鹄显是福建省上杭县人。1931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第34师第100团班长、连政治指导员、连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1局参谋。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9月随红军总部留在川康边区,后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作战科科长,红30军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作战科科长,总部特务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纵队参谋长,冀察热辽军区第2旅副旅长,第13旅旅长,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45军134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134师师长,坦克1师师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师长。装甲兵先后入朝的有:坦克兵1师、3师、26师53团、2师3团、独立1、2、3、6、5、8团,作战246次,除配合步兵歼敌外,击毁敌坦克40辆,击伤34辆,捣毁敌地堡工事864个。1952年6月率坦克兵1师回国,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参谋长,装甲兵学院院长,湖南省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装甲兵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国旗勋章。1986年4月18日因病逝世,终年72岁。

 

    

1126黄新友少将简历:

黄新友(1912~1985)原名邓新友,广西百色县人。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7军第19师55团排长,红3军团司令部作战参谋,北上先遣支队司令部作战参谋,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作战股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71团参谋长,师教育科科长,115师344旅司令部作战科股长,688团参谋长、团长,129师新编第1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第8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兼第4军分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9纵队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副部长,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10月15日在郑州逝世。

 

黄新友的故事:

黄新友,1912年出生于广西凌云县(古称泗城府)一个城镇贫民家庭。原名邓新友,父亲是个穷裁缝,母亲是个家庭妇女。一兄一妹。他7岁时,父亲病逝,裁缝铺倒闭,他母亲因难以一个人养活二子一女,拉家扯口流落百色县。不久母亲携长子改嫁,将次子及女儿送与他人领养。大革命初期,母亲谢世,新友兄参加北伐军第7军,出发前赶来与新友相会一面,兄弟俩抱头痛哭,洒泪相别,从此失去了联系。

1929年秋,黄新友参加了红7军当上了红军,经过革命队伍的锻炼和熏陶,他懂得了许多的革命道理,1930年5月的一天,教导队教员袁任远和同学冯治安这突然找到他,问道:“新友,你愿不愿意跟共产党闹革命?”他听完后先是一愣,然后马上说:“愿意啊!”“干革命是要流血牺牲的,你怕不怕死?”袁任远好像有意在考试他。“哪个怕死,我才不怕呢!”黄新友说着便瞪圆了眼睛。“那好吧”袁任远和冯治安会心地笑笑,“现在正式通知你,经组织考察,决定吸收你参加共产党。说完,他俩把黄新友带到野外的一块空地上,让他和另外四名同志并排站在党旗下宣誓,黄新友从此成了一名共产党员,他一直极为珍惜自己的这个荣誉。1985年10月15日,黄新友因病医治无效。在郑州逝世,享年76岁。

黄新友,原名邓新友,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人。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7军第19师55团战士、班长、排长、师政治部宣传员、组织干事,红3军团司令部作战参谋,北上先遣支队司令部作战参谋,中央军委科员,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作战股股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129师385旅771团参谋长、师教育科科长,115师344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688团参谋长、团长,干校校长,129师新编第1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第8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兼分区司令员,晋冀豫野战军第9纵队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交通部副部长,河南军区副司令员,1954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副部长。1958年2月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10月15日因病在郑州逝世,终年73岁。

 

    

1127黄德魁少将简历:

黄德魁(1910~1992)甘肃省临夏市人。1931年宁都暴动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团第13师政治部警卫排排长,第13师38团3营连长、1营营长,红四方面军第93师274团参谋长,第31军警卫团副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鄂豫边区挺进纵队第1大队政治委员,第10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5师15旅44团政治委员、团长,鄂豫边区豫中指挥部指挥长,豫中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2纵队第14旅参谋长,第15旅44团团长,鄂西北军区和平支队第6大队大队长,豫鄂陕军区第5军分区支队队长、野战纵队第7支队支队长,晋冀鲁豫军区第35旅副旅长、第104团团长,江汉军区襄西工作委员会书记、襄西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江汉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宜昌军分区司令员兼鄂西北剿匪指挥部指挥长,中南军区公安部队第11师师长,建筑工程第7师师长,第5步预备学校校长,河南省冶金厅、湖北省民政厅副厅长,湖北省副省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2年5月11日在武汉逝世。

 

黄德魁的故事:

黄德魁出生在甘肃省临夏市。原在国民党第26路军,1931年参加宁都暴动后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团第13师政治部警卫排排长,第13师38团3营连长、1营营长,红四方面军第93师274团参谋长,第31军警卫团副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调到李先念部下,任鄂豫挺进纵队1大队政治委员,第10团政治委员,新四军5师15旅44团政治委员、团长,鄂豫边区豫中指挥部指挥长,豫中军区分区参谋长,中原军区2纵15旅44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2纵队第14旅参谋长,第15旅44团团长。中原突围时,2纵15旅旅直和43团、44团接应掩护南路军突过平汉铁路后,因敌情严重,无法按原计划归建第2纵队,即西渡襄河,进入武当山,奉命组建鄂西北军区第3军分区,部队改编为第3、6、9大队。1946年9月,上级决定15旅主力转移到陕南,归建2纵。15旅旅直和第3、6大队1300多人在经过由鄂入陕的必经之地时,刚通过一天门,就遭到敌军阻击,黄德魁指挥两个连从两侧山垭攀登陡崖,冲上山顶,将敌击退,15旅一鼓作气通过了二天门和三天门。任鄂西北军区和平支队第6大队大队长,豫鄂陕军区第5军分区支队队长,野战纵队第7支队支队长,晋冀鲁豫军区第35旅副旅长,第104团团长,襄西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江汉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宜昌军分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公安第11师师长,建筑工程第7师师长,第5步兵预备学校校长,河南省冶金厅副厅长,湖北省民政厅副厅长,湖北省副省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5月11日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82岁。

 

    

1128曹诚少将简历:

曹诚(1916~2003)原名曹三省。河南省内乡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2纵队独立大队大队长,新编第1总队总队长,游击第3团团长,第196旅15团团长,八路军115师晋西独立支队第3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第15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冀察热辽军政大学副教育长、代教育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东军政大学教育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步学校副校长兼训练部部长,军事学院合同战术司令部教授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部长,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陆军学校副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教育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3年10月3日在北京逝世。

 

曹诚的故事:

曹诚生于1916,河南内乡人。1935年参加革命运动,从事中共宛西工委地下党的外围活动。1937年参加山西牺盟会军政训练班,同年任山西孝义县牺盟会特派员兼中共孝义县委书记。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游击支队队长、青年抗敌决死队独立大队大队长、游击第三团团长、八路军115师独立第1支队第3团团长等职。曾参加了晋西南“反顽”战役和晋西北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冀东军区第15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代司令。参加了解放新军屯、宝坻、南蔡村、武清、杨村、柳树街等战斗。1946年参加解放宝坻县城战斗,全歼国民党军队1000余人,受到冀东军区表彰。后任冀察热辽军大分校副教育长,四野南下工作团副团长,广东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第25步兵学校副校长,军事学院训练部合同战术教研室主任,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部长,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步兵学校副校长,原后勤学院训练部教育长、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军政大学教育长,第25步兵学校副校长兼训练部部长,南京军事学院代理高级系二班党支部书记,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部长。他主要从事军队的教育和训练等领导工作,为加强和规范部队教育训练,提高军事素质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他为培养我军军事和后勤干部贡献了力量。1968年出任国家体委主任。1971年被错误的撤职,调青海省军区任副司令员。1979年平反后调任军委后勤学院教育长、训练部长等职。2003年10月3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曹诚同志1964年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129曹广化少将简历:

曹广化(1905~2004)又名曹甦民、赵屏东。安徽省寿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肄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寿(县)、凤(台)县委书记,红四方面军第25军73师师部书记,四方面军参谋部书记,总司令部机要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军事工业局政治处主任,八路军129师385旅警备第四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10师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后勤部运输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军需部政治部主任,中南军政大学第1分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军衔奖励部部长,第20步学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防化学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2004年4月21日在北京逝世。

 

曹广化的故事:

曹广化,1925年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1926年转入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回家乡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任中共寿凤(寿县、凤台县)临时县委书记,1931年兼任中共寿县县委书记,1932年率寿县游击队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任师部书记、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书记,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任科长、兵工厂政委、陕北军委军事工业局政治处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师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后勤部运输部政委,参加了新开岭、四保临江、梅河口和辽沈、平津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中南军区军需部政治部主任,中南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政委,步兵学校政委,总干部部军衔奖励部副部长、部长,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防化学兵部政委,军事检察院检察长,总政治部组织部顾问等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后兼任中央“两案”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曹广化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曹广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4年4月21日曹广化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1130曹中南少将简历:

曹中南(1914~)河北省景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冀南民军第3纵队政训处政训员,八路军东进纵队第5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3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第7旅教导队教导员,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中共清河县委书记,冀南军区第6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6旅政治部主任,第14纵队42旅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际和平医院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干部部组织统计处处长,军衔奖励处处长,军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山西省军区政治委员,天津警备区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曹中南的故事:

曹中南是河北省景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冀南民军第3纵队政训员,八路军东进纵队第5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3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第7旅教导队教导员,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中共清河县委书记,冀南军区第6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6旅政治部主任,第14纵队42旅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际和平医院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干部部组织统计处处长,军衔奖励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山西省军区政治委员,天津警备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文革时期,山西两派对立愈演愈烈,毛泽东有一次在碰头会上不满地问:“张日清还在闹啊?”1969年4月,张日清当选九届候补中央委员,紧接着中央着手解决山西问题,张日清离开山西,虽升任北京军区副政委,但从此淡出政坛。中央派了谢振华少将和曹中南少将。谢振华是69军军长,曹中南是69军政委。毛泽东决定派他们取代刘格平和张日清。谢振华担任了山西省军区司令员,曹中南担任了政委;谢振华先是担任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以后取刘格平而代之;1971年4月,成立新省委,谢振华为第一书记,曹中南为书记。谢振华因开罪江青和陈永贵,1975年离任,曹中南则是在文革后调离山西。

 

    

1131曹丹辉少将简历:

曹丹辉(1915~1977)江西省南康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2军第26纵队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红一方面军总部电台报务员,红12军电台报务主任,红1军团报务主任,红军前敌总指挥电台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电台队长,新四军军部第3科科长兼无线电总队总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通信局局长,上海市军管会电信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邮电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长途电信总局局长,中央军委通信部副部长,通信部副主任,高等军事学院通信教研室主任,国防部第六研究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7年4月20日在北京逝世。

 

曹丹辉的故事:

曹丹辉是江西省南康县人,1915年出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2军64师师政委办公厅的青年科长。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红军缴获到一部无线电台,俘虏了六名无线电技术人员,红一方面军总部决定从各军抽调政治坚定、有些文化、身体健康的优秀青年干部组成无线电大队,培养训练无线电技术人员,64师师长粟裕告诉曹丹辉,上级决定让他去学习无线电技术。曹丹辉到无线电大队报到,当时学习无线电的有十二个人,大队长是王诤。

四个月后,曹丹辉上机实习,和王诤一起收到了敌两个电台之间的明码通报,得知敌进攻我军的时间,为粉碎第二次反围剿立了功劳,曹丹辉也得以结业。广昌战斗时我军又缴获了十余部电台,曹丹辉和伍云甫收到总后方办事处发的一封电报,这是红军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无线电通信。据曹丹辉日记记载,曹丹辉是电台的党支部书记,当时电台领导不团结,于是召开支部大会,毛泽东亲自出面来解决团结问题。第三次反围剿,曹丹辉侦抄并破译了何应钦发给各路敌军的十万火急电报,全文共324个字。这份电报全部暴露了敌军的战役企图和兵力部署。红三军团首长当即将这份重要情报转告给方面军首长。朱德和毛泽东决定向兴国县东部的莲塘、永丰县南部的良村和守都县北部的黄陂方向突进。由于红军对敌人的进攻路线和兵力部署了如指掌,在战斗中掌握了主动权。事后毛泽东召见了曹丹辉,说:“你收到那份何应钦的电报,对这次战役很有价值。”毛主席叫副官处奖励曹丹辉三块钱,说是给曹丹辉买鸡蛋吃,那时曹丹辉才16岁。

曹丹辉历任红12军电台报务主任、红1军团报务主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电台队长、中央军委电台队长。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军委命令曹丹辉带着电台去毛泽东身边,毛泽东见到曹丹辉说:“来得好快呀!你们就在我旁边住下吧!”不久,毛泽东就带着曹丹辉的电台和一个警卫班为东渡黄河到黄河边上视察。东渡黄河后,15军团北上,1军团南下,毛泽东带着曹丹辉的电台和特务团的两个连共500人单独行动,毛泽东戏称是“中路军”, 曹丹辉成了“中路军”的一员。曹丹辉1938年调到新四军,任新四军军部3科科长兼无线电总队总队长,经历了“皖南事变”。项英率领的皖南新四军部队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后,叶挺草拟两份电报,让曹丹辉发出,一份是给蒋介石和顾祝同,责问为何围攻我军?要求立即停止行动,否则不惜决一死战。另一份是给我党中央,请求指示。第二天,党中央来电:皖南部队的一切指挥权,完全由叶挺军长负责。在这次事变中,曹丹辉只身突围,他将延安和陈毅、张云逸两个指挥部的电台呼号等通信联络规定,用笔写在两条大腿上和衬衣袖筒里,一路上得到当地老百姓的掩护和帮助,找到了部队。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通信局局长。

建国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邮电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长途电信总局局长、中央军委通信部副部长、通信兵部副主任、高等军事学院通信兵教研室主任、国防部第6研究院副院长。1954年,通信兵部在中南海布置了一个小型的通信技术装备展览,毛泽东去看了这个展览,曹丹辉为毛泽东讲解,毛泽东握着他的手问:面很熟,叫什么名字?傍边的同志介绍是通信兵部副部长曹丹辉,毛泽东说:曹丹辉同志,今天穿得这么整齐,我倒认不出来了。毛泽东在曹丹辉的陪同下看了三个小时,对载波、会议电话、传真和各种雷达的原理、战术技术性能问得很详细。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1977年去世。着有《曹丹辉日记》。

 

 

 

1132曹玉清少将简历:

曹玉清(1906~1991)湖南省新晃县人。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第2纵队3大队分队长,第2大队中队长,红15军第1团连长,川陕独立团营长,红四方面军供给部站管理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驻河南竹沟留守处教导队中队长,新四军挺进支队第2团营长,新四军第5师4团团长,第38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1旅副旅长,华北军区第14纵队41旅旅长,第70军209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山西省役局局长,山西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1年4月28日在北京逝世。

 

   曹玉清的故事:

曹玉清是湖南省新晃县人,1906年出生,又名曹光铭、曹金声。侗族。因家境贫寒,幼读私塾两年后,便辍学给地主放牛、做长工、打短工。1924年入黔军王培部。1926年王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参加北伐,曹玉清随二十八师二团一营三连出征,参加攻打宜昌、安庆、徐州、临城、泰安等战役战斗。1927年,蒋介石将王天培杀害,十军解体。曹玉清等30余人投奔驻防江西的滇军第三军警卫营四连。1928年,三军改为整编第七师,曹任该师工兵营三连三排下士班长。1929年春,二排驻防江西万载县城。1929年清明节,曹玉清率部在万载县城暴动,投奔在平江、浏阳、万载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黄公略部。曹玉清历任红5军2纵队3大队分队长、2大队中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红军攻打湖北阳新县城,曹玉清率四中队攻坚。因负重伤在阳新龙港医院治疗。7月伤愈,因远离部队,据湘鄂赣边区党委指示,与同出院的同志和轻伤员重新组成红军纵队。8月北渡长江,与黄梅、广济、浠水一带地方游击队合编成立红15军,任1团8连连长。9月,随15军转入鄂豫皖根据地。1931年初,红1军、红15军合并成立红4军,任红4军10师30团1营3连连长,7月初任28团3营副营长。10月,成立红25军,任72师128团2营营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苏家埠战役中,率部打阻击,头部负重伤仍继续指挥战斗。6月被当作"改组派"逮捕关押。是年秋,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转移时才获释放,任总指挥部电台担运队班长,1933年10月任队长。1934年红四方面军成立川陕指挥部,任川陕独立团3营营长,参加创建咱陕革命根据地斗争。长征时曹玉清任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兵站二大站科长。

曹玉清参加西路军西征。西路军失败后,曹玉清被俘,与敌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国共合作后,回到援西军教导团,进延安抗大第3期一大队三中队学习。抗日战争,曹玉清被分配到新四军工作,历任河南竹沟留守处教导队中队长、新四军5师4团团长、38团政委。参加和领导了开辟洪湖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斗争。毕业于抗大第5期。中原突围前,曹玉清到皮旅任3团团长。着名的皮旅,有6名干部在1955年到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少将军衔:副旅长方普升、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郭林祥、1团团长王诚汉、2团团长钟发生、政委张春森、3团团长曹玉清。中原突围时,皮旅抢渡磨子潭,曹玉清率领1营,用仅有的5只小船渡过河担任警戒。这时国民党军的一个营抢先占领了河东金鸡岭,曹玉清立即组织1营与敌激战,将敌击退,牢牢控制了渡河登陆点,掩护全旅渡河。中原突围后,1旅准备向东北方向进行再次突围。曹玉清建议,大别山区东北方向敌有重兵防守,应先向西突,将敌主力引进大别山后,再甩开敌人到苏北和新四军苏北部队会合。建议被采纳,1旅突围成功。到苏北后,曹参与指挥莲水战役、莱芜战役围歼战、两准保卫站。1945年底任1旅副旅长。1947年元月,1旅改为新四军独立师,任副师长。参加了孟良崮战役。1948年底,任晋冀鲁豫军区14纵队41旅旅长。19497月14纵队改为70军,任70军209师师长。参加解放安阳、新乡、邯郸等战役。

1951年,曹玉清入朝作战,任68军204师师长。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性反击,参与指挥江原道、文登里至鱼隐山一线的阻击战和“伤心岭”战斗。他集中5个团的无后座力炮、向美2师发起短距离突然攻击,创造24天摧毁美军40多辆坦克的战绩。曹玉清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2年回国后,在天津学文化。任66军198师师长、66军副参谋长。1955年7月任山西省兵役局局长, 1960年任山西省军区参谋长,1962年2月,任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曹玉清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在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元月,曹玉清与军区司令员陈金钰、副司令员赵冠英等12名军区党委常委,遵照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军队不直接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的指示,反对省军区直接参加山西造反“一.一二”夺权,并向上级写了报告。但在林彪签发到全军军以上党委的电报中,被指责为“怕字当头,不敢革命”,是“口头革命派”使他们受到批判和斗争。直到1980年5月此案才平反。1967年3月至1976年,玉清率军区部分干部支援山西地方工作,任山西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兼业务组副组长,主管全省农业和财贸工作。期间顶住"左"的干挠,为发展山西的农业和财贸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曾到全省80%以上的县和大、中型水利工地调查研究,现场办公,深入到30多个贫困县的山庄窝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不管走到哪里,张口粮棉油,闭口农林水,人们称他“农业通”,“粮棉油干部”。

 

    

1133曹达诺夫·扎依尔少将简历:

曹达诺夫·扎依尔(1920~)新疆伊犁人。维吾尔族。1944年参加新疆三区(伊犁、塔城、阿尔泰)革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伊犁起义游击队文书,新疆伊犁民族军骑营参谋长,步第4团营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疆伊犁民族军第4团科长、团参谋长,民族军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民族第5军副政治委员,新疆军区政治部第二副主任,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乌鲁木齐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曹达诺夫·扎依尔的故事:

曹达诺夫.扎伊尔是新疆伊犁人,1920年出生,维吾尔族。1944年参加伊犁、塔城、阿尔泰三区革命。历任伊犁起义游击队文书、新疆伊犁民族军骑兵营参谋长、步兵第4团营参谋长、科长、团参谋长、民族军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第5军副政委、新疆军区政治部第二副主任、新疆军区副政委、乌鲁木齐军区副政委。曹达诺夫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伊塔反革命暴乱事件”时,曹达诺夫带领工作组正在伊犁检查工作,听到消息后便从军分区赶到区党委,不顾个人安危,出面劝阻边民。毛泽东曾接见过曹达诺夫,毛泽东说:“你是新中国第一代维吾尔将军。”

言及建国后首次授衔,曹达诺夫将军仍激动不已。1955年9月,曹达诺夫将军入京参加总参动员部兵役动员会议,宿京西宾馆。9月30日,将军突然接总干部部通知:下午四点钟至中南海怀仁堂开会。将军问开什么会?答不清楚。下午三点半,将军被一辆面包车送至怀仁堂。下车后,一位年轻女服务员引领进一屋,指将军胸前解放军臂章,曰:“把它取下。”将军不解,取臂章。又曰:“把衣服脱了。”将军疑豫,脱衣服。又曰:“把裤子脱了。”将军大惑。服务员笑笑指一箱子曰:“把这里的衣服换上。”将军问:“这是什么衣服啊?”答:“你自己看。”将军开箱见是一套将军礼服,甚喜。是日,曹达诺夫将军参加了我军最高规格的授衔仪式。将军曰,毛泽东为元帅、大将授衔,周恩来总理主持大会。会后看梅兰芳唱京戏,虽然听不懂,一招一式确实好看。将军是年三十五岁。曹达诺夫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着有《难忘的历程》、《五军的革命历程》。

 

    

1134曹光琳少将简历:

曹光琳(1917~1994)江西省南康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独立第6师政治部宣传员,第62师186团、红3军团第4师12团、11团干事,红15军团政治部干事、青年部部长,第73师217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1营、2营政治教导员、团组织股股长,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特务团政治委员,八路军总指挥部卫生部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警备旅政治部主任,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独立第7旅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1军3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师政治委员,第1步兵学校政治委员,高级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国防部第5研究院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4年7月22日在北京逝世。

 

曹光琳的故事:

曹光琳是江西省南康县人,1917年出生。1932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独立6师政治部宣传员、红62师186团干事、红3军团4师12团干事、11团干事、红15军团政治部干事、青年部部长、73师217团政委。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115师344旅687团1营教导员、2营教导员、团组织股股长、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特务团政委、八路军总指挥部卫生部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警备旅政治部主任、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副政委、独立7旅政委、1军3师政委。

建国后,任第1步兵学校政委、高级步兵学校副政委、政委、国防部第5研究院副政委、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文革期间,七机部被工人舒龙山夺权,曹光琳和舒龙山在七机部搞揪斗,担任了七机部党的核心小组成员。《王洪文传》记载,1976年6月王洪文召见七机部党的核心小组成员舒龙山、党的核心小组列席成员叶正光、党的核心小组成员兼副部长曹光琳,要他们向下“吹风”。舒龙山“吹风”说:“党内资产阶级在党内形成一股政治势力,从广度上不是一个人,是一批人。”“从深度上来看,从中央到地方,从幕前到幕后。”“在领导权问题上不要避嫌,等了十年了,这次无论如何不能再等了。”叶正光说“吹风”说:“从中央到地方,有一根又粗又长的黑线。”曹光琳“吹风”说:“一天也不能等了。要先解决司令部的问题,不要犯历史性的错误。”

曹光琳1977年被撤职。曹光琳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4年去世。

 

    

1135曹传赞少将简历:

曹传赞(1910~1974)江西省南康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2军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军部办公厅秘书,第34师101团组织干事,红4军第12师政治部秘书,红1军团政治部文书科长、总务处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政治部组织干事,留守团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385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组织科科长、军法处处长,770团政治处主任,385旅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12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41军154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梧州军分区政治委员,华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南军区防空部队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军事法院代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4年7月9日在广州逝世。

 

曹传赞的故事:

曹传赞是江西省南康县人,1910年出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930年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2军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军部办公厅秘书、34师101团组织干事、红4军12师政治部秘书、红1军团政治部文书科长、总务处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政治部组织干事、留守兵团政治部宣传副科长、385旅政治部宣传科长、组织科长、军法处处长、770团政治处主任、385旅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4纵12师政治部主任、41军154师政委。

建国后,任广西军区梧州军分区政委、华南军区后勤部政委、中南军区防空部队政委、广州军区军事法院代院长、解放军体育学院政委。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1974年去世。

 

    

1136曹宇光少将简历:

曹宇光(1918~2005)原名曹英奎。山东省泗水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曲(阜)泗(水)边区支部书记,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政治指导员,中共苏鲁豫皖省委军事部政治处巡视员,八路军山东纵队民运部干事,苏皖纵队直属大队政治委员,苏皖纵队政治部工作团团长,山东纵队第2旅政治部民运科副科长,鲁中军区政治部武装动员科副科长,中共泗北县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人民武装部部长,鲁中南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人民武装部教育训练处处长、组织计划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动员部处长、副部长、部长、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5年4月30日在北京逝世。

 

曹宇光的故事:

曹宇光是山东省泗水县人,原名曹英奎。1918年出生于中农家庭。8岁始读三年私塾,后上高小。1933年高小毕业,考入曲阜明德中学。1936年初中毕业,考入曲阜第二师范。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曹宇光回家乡成立了泗水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鲁中工委负责人孙干卿亦到曹宇光家乡,发动抗日武装。

1938年,曹宇光带领20多人编入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4支队5中队,任排政治员、2团3营9连指导员、苏鲁皖省委军事部政治处巡视员。1939年任山东纵队政治部民运部干事苏皖纵队直属泗洲大队政委,到宿迁南部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武装。1941年任山东纵队2旅政治部民运科副科长,1942年任鲁中军区政治部武装动员科副科长。1943年任泰泗宁县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曹宇光任鲁中军区人民武装部部长,1948年任鲁中南军区人民武装部副部长,1949年任鲁中南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1950年任中央军委人民武装部教育训练处处长、1954年任组织计划处处长。1955年任总参谋部处长,获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6年任总参动员部副部长,1964年晋升少将,1975年任部长。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起草和修订工作。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137曹灿章少将简历:

曹灿章(1913~2004)安徽省毫县人。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39师116团副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人路军115师343旅686团连长、副营长、营长、团参谋长,鲁南支队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第1师1团团长,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3师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38军114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38军151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龙州军分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公安军师长,广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4年10月6日在信阳逝世。

 

曹灿章的故事:

曹灿章是安徽省亳县人,1913年出生。原在国民党第26路军,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参加红军后任红5军团39师116团副团长。抗日战争,曹灿章历任115师343旅686团连长、副营长、营长、团参谋长、鲁南支队参谋长。解放战争,曹灿章到东北,是梁兴初第1师的1团团长。第1师当时直属林彪指挥。曹灿章的1团参加了秀水河子战斗,任务是由后五里山向秀水河子西北方向进攻。1团1营连续冲击4次未成,曹灿章命令2营6连绕至公路南侧由西向村内冲击,终于突破敌军防御。曹灿章指挥3营沿公路北侧与2营并肩向东攻击前进,使1师和7旅对敌形成夹攻之势。拉法新站战斗,1团一举攻占了拉法以东的574高地,在攻打新站时,遭到敌军猛烈反击,战斗进行得异常艰苦,1团后续部队未上来,曹灿章到前沿大声高呼:“同志们,坚持到黄昏就是胜利!”1团官兵顿添信心,利用残壁颓墙,守住了阵地,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曹灿章后来担任东野1纵3师参谋长、38军114师副师长。1949年,曹灿章担任38军151师师长,当时四野的主力军每军有4个师,151师是由独立师升为野战部队的。38军解放广西后,151师拨归广西军区建制,曹灿章历任广西军区龙州军分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公安师师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曹灿章没有参加长征,也没有坚持南方游击战争的经历,他1961年晋升少将。

 

    

1138曹孟朴少将简历:

曹孟朴(1907~1991)黑龙江省宁安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连队政治指导员,八路军129师政治部教育科科长、巡视团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合江军区宣传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第13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东北军政大学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军政大学湖南分校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高级工程兵学校副政治委员,高级工程兵学校政治委员,工程兵工程学院政治部主任、副院长、院长、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1年9月2日在北京逝世。

 

曹孟朴的故事:

曹孟朴是黑龙江宁安人,1907年出生。北洋大学肄业。曾在东北做党的秘密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中干队指导员、129师政治部教育科长、巡视团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合江军区宣传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东北军政大学团政委。

建国后,任中南军区军政大学湖南分校政治部主任、22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高级工兵学校副政委、高级工程兵学校政委、工程兵工程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1964年晋升少将。

 

    

1139曹思明少将简历:

曹思明(1917~2003)河南省商城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河南光山县双轮河游击队队长,红1军团第3后方医院管理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教导大队区队长、队政治指导员、大队政治部组织股股长,师政治部直工科科长,师后勤部政治处主任,滨海军区后勤部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苏南军区苏州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胶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国防建筑工程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委员,舟山要塞区政治委员,新疆军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后勤学院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2003年1月3日在北京逝世。

 

曹思明的故事:

曹思明是河南省商城县人,1917年出生。1930年任本村儿童团团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红军,任河南光山县双轮河游击队队员、通信员、队长、红25军74师通信班长,参加了长征。1935年在陕南一次作战中负伤,到陕北后在红1军团第3后方医院养伤,留任医院管理员,1937年任前敌指挥部政治部文工团管理员。抗日战争时期,曹思明入红1军团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留任该校管理员、区队长、1队指导员。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38年任东进支队教导大队政治处干事、股长。1940年任115师政治部直工科科长。1941年任115师供给部政治处主任、滨海军区后勤部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曹思明任滨海军区淮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苏南军区苏州军分区副政委。

建国后,曹思明任胶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1958年入南京军区速成中学学习,1960年毕业任60军政委。后任舟山要塞区政委兼舟山地委第一书记。文革期间,1967年浙江省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曹思明和阮贤榜、南萍、陈励耘均为副主任。在军管会中,龙潜、阮贤榜和南萍、陈励耘严重分歧,曹思明也遭到迫害,1969年被平反,调回60军任政委。

1971年,曹思明任新疆军区政委、新疆区委书记,1972年兼代司令员,新疆区委第二书记,1973年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1975年,曹思明升任总后勤部副政委,离开新疆。1981年任后勤学院政委。曹思明是11届中央候补委员。曹思明被评为二等乙级残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去世。

 

    

1140曹德连少将简历:

曹德连(1907~1995)江西省南康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2师5团连指导员,团总支书记,红30军262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炮营教导员,留守团警备3团营长,团政治处副主任,警备1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关中军分区保安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第30旅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6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8纵队23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冀察热辽军区第19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补训4师政治委员,第15兵团组织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吉林省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胁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5年6月16日在沈阳逝世。

 

曹德连的故事:

曹德连是江西南康人,1907年出生,又名曹德广。1930年参加南康县农民暴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排长、红1军团2师5连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团政治处主任、骑兵连政委、红1军团侦察连指导员。长征打开腊子口后,部队进人了汉民回民杂居的地区。林彪派军团侦察连连长梁兴初、指导员曹德连立即出发到哈达铺,执行侦察敌情、筹集粮食和物资的任务。毛泽东说:“我补充一点,指导员你注意:给我找点'精神食粮’来。国民党的报纸、杂志只要近期的和比较近期的,各种都要搞几份来。”梁兴初、曹德连等化装成中央军进入了哈达铺。国民党军的一个少校副官从兰州回来,路过哈达铺,带着几驮子书籍;报纸等物品;这些都被侦察员缴获了,其中一张报纸登载着红军徐海东部与刘志丹部会合的消息,还有陕北根据地略图。梁兴初、曹德连将报纸交给聂荣臻,聂荣臻立即派人送给毛泽东。

曹德连后升任红30军262团政委。抗日战争时期,曹德连任八路军129师炮兵营教导员、留守兵团警备3团营长、团政治处副主任、警备1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关中军分区保安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30旅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16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8纵23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冀察热辽军区第19军分区副政委、第四野战军补训4师政委、15兵团组织部副部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海南岛等战役。曹德连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组织部副部长,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沈阳军区后勤部政委。1962年被任命为吉林省军区政委,未到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141龚兴业少将简历:

龚兴业(1911~1993)湖北省荆门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方面军警卫连排长、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85旅716团连长、营长,晋绥军区第3军分区游击大队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独立3旅特务团参谋长,第9团副团长,第24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军区武都军分区司令员,西北军区后勤部车辆管理部部长,军区司令部装备计划处处长,骑兵第1师师长,新疆伊犁军区司令员,东疆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副参谋长、军区司令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3年4月27日在乌鲁木齐逝世。

 

龚兴业的故事:

龚兴业,1914年6月2日出生于荆门市沙洋县毛李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9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龚兴业同志历任红八师二十四团勤务员、通信员,红八军师政治部特务员;红二方面军警备连班长、排长;红二方面军二军六师十七团连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0师教导团班长、排长,358旅连长、营长、游击大队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军区独2旅团参谋长,9团副团长;3纵队2旅独20团团长。建国以后,历任甘肃省武都军分区司令员,西北军区后勤部车辆管理部部长;西北军区司令部装备计划处处长;骑兵第一师师长;伊犁军区司令员;北疆军区司令员;东疆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副参谋长;乌鲁木齐军区副参某长;乌鲁木齐军区司令部副兵团职顾问。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戎马生涯中,龚兴业同志南征北战,多次负伤,出生入死,屡建功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跟随贺龙元帅转战洪湖苏区和湘鄂西苏区,参加了历次反“围剿”作战。1935年在攻打龙山县城战斗中他担任突击队长,由于作战英勇顽强,出色地完成攻城突击任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5年11月随红二方面军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他以顽强的毅力爬雪山,过草地,多次与敌浴血奋战,历经艰险胜利到达陕北。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雁门关伏击战,1937年底至1938年春参加了收复晋西北七城战斗;1938年11月参加了山西五台滑石片伏击战;1939年2月参加了河北河间黑马张庄伏击战;1939年秋参加了河北灵寿县陈庄伏击战;参加了1940年夏季、1941年夏季、1942年秋季对侵华日军进行的反“扫荡”战役;参加了绥包战役、大青河两岸地区各次战斗和著名的“百团大战”。八年抗战中,龚兴业同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部参加了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保卫延安的历次战役、战斗。1947年参加了著名的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特别是率部参加了清涧战役、保卫西安战斗和解放兰州战役,他指挥果断、机智灵活,出色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攻坚和防御任务。为祖国西北地区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建国以后,在担任西北军区后勤部车辆管理部部长和骑兵第一师师长期间,先后两次指挥了甘南、青南和川北地区的剿匪战斗。在长达五年多时间的剿匪战斗中,他率领部队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剿匪战斗的重大胜利。1962年“伊塔事件”后他奉命率部进疆。龚兴业同志几十年来为保卫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在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祖国西北边疆的巩固和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龚兴业同志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战争中,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142龚兴贵少将简历:

龚兴贵(1914~2002)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8师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红5军团政治部宣传队副队长,军委3局无线电台总队政治指导员,中华苏维埃政府电台分队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电台分队长,冀热察挺进军电台中队长、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通信科科长,炮兵教导大队政治委员,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9旅政治部副主任,华北军区炮兵第3师政治部主任,西南军区军械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重庆炮兵学校政治委员,锦州炮兵学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51基地政治委员,第二炮兵技术学院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2年4月21日在大连逝世。

 

龚兴贵的故事:

1935年6月,龚兴贵随电台调到红四方面军工作。部队到达草地,张国焘分裂中央,命令四方面军停止前进,南下芦山、天全。由于军事失利,部队被拖回到四川西北,在人烟稀少、严寒无粮的地区来回折腾近一年。后来,龚兴贵又随红四方面军三次爬雪山,过草地,受尽艰苦。

1936年10月,龚兴贵随西路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苦战六个多月,得不到补充,部队弹尽粮绝,只好向祁连山区突围。由于敌人前堵后追,在喇叭寺等地,经过三天三夜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西路军失败了。突围后,龚兴贵和战友刘生标进入了戈壁滩。白天,用沙子将身子全埋住,只留下头部在外边晚上,向群众问清敌情和方向后,摸索着向陕北走去。不料,他俩又遇上一伙土匪,随行包裹被一抢而空。从此,他们只好一路讨饭。为了分头找吃的,他俩又不幸走散了。龚兴贵成了一只失群的孤雁。

不知走过了多少荒漠沙滩,熬过了多少饥肠辘辘的日日夜夜;也不知闯过了多少道敌人严密把守的哨卡,龚兴贵始终信念不改,不找到党和红军,决不停步。在沿途群众的救济和指引下,经过艰难跋涉和与病魔的艰苦斗争,龚兴贵终于在镇原县找到红军援西军。当时,他已被伤寒折磨得骨瘦如柴,形容枯槁了。这段艰难的历程,在他后来写的一首诗中得到真实的描述:“孤雁失群苦,行程倍艰难;饥肠辘辘步步愁,关卡道道时时险;戈壁白日似火海,黑夜寒风鬼胆寒……”

龚兴贵“孤雁归群”后,得到首长刘伯承的热情欢迎,将他分到第三十一军。后来,调到八路军,担任一一五师电台分队长。尔后,他跟随该师先遣团,协助团长杨得志指挥战斗,取得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

1939年,萧克司令员到平西后,总部任命龚兴贵为无线电台第四中队队长。这时,萧克司令部的电台与总部电台、延安电台,已经数月失去联络。他一到任,便着急地调频拨线,检修电机,采取多种办法,仅用了几个钟头,便接通了与总部和延安电台的联络,收发了积压数月的全部电报,还搞清了总部与延安电台的新波长与呼号。萧克夸奖他说:“他们几个月都没接通,你几个钟头就联络上,真有办法。”

日本投降后,被中央组织部派去东北地区工作的龚兴贵,又被聂荣臻和萧克要回到了晋察冀军区,并被任命为军区司令部通信科科长。上任途中,萧克司令员对他说:“目前正在进行绥远战役,总部电台与延安电台及友军电台早已失去联络,聂司令叫你快去”龚兴贵知道,如果电台再联络不上,绥远战役就有失败的危险。掂着这分量,他加大了步伐,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前线司令部。聂荣臻司令员一见到龚兴贵,第一句话就说:“你来的正好,你的任务首先就是将延安总部电台与友军电台联络通。”他放下行李,立即上机。龚兴贵凭多年经验,先将电台发射机声音调尖,对准他们相互通报台,用老呼号反复呼叫。不到四个小时的功夫,便和一个星期前突然更换波长呼号而接收不到的延安总部电台联络上了。接到总部电报,聂司令非常高兴。四天后,龚兴贵将所有失去联络的电台全部接通,双方电报全部收发,还设法搞清了敌军傅作义部各个电台的呼号。聂荣臻把他叫到了自己的住地,拍着他的肩膀,夸赞了他一番:“你的电台工作做得真不错,你对战争是有贡献的。”

龚兴贵就是凭着妙手回春的硬功夫,多次使濒临瘫痪的军用电台绝处逢生,协助指挥员指挥战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1143盛治华少将简历:

盛治华(1916~)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1师1团通信排长,军团司令部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连长,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营长,第3游击司令部参谋长,晋察冀军政学校大队长,冀中军区第1军分区16团团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大队长、高干科副科长,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35团团长,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6旅旅长,第20团67军200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天津公安总队总队长,分安部队师长,华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高级公安学校校长,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盛治华的故事:

盛治华是江西永新人,1916年出生。父亲早逝,盛治华从小拾粪打柴扒猪草。1929年,苏维埃政府给盛治华家分了10亩好田。当时盛治华只有13岁,谎报16岁参加红军,在红1军团3军7师一个团的通讯排当通讯员。第二次攻打长沙,盛治华左腿负伤不下火线,坚持把命令送到前线,受到师部表彰。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红1军团1师1团通信排班长,1933年任1团通信排排长,到红1军团保卫局学习后,任团警卫排排长。长征期间,担任左权的警卫员。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留校当教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连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盛治华率领本连在孟县发展队伍,成立了孟县大队,任大队长。1937年底任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教导大队队长。1938年在五台山军政学校任教官兼教导大队队长。1939年任第3游击司令部参谋长、冀中军区第1军分区12团团长、抗大第2分校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35团团长,曾率领部队歼灭日军一个中队200余人。1944年任第4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2纵6旅旅长、67军200师师长参加了清包、郑太、清风店、石家庄、张家口、太原等战役。建国后,罗瑞卿点名,盛治华任天津公安总队总队长、公安1师政委。

1952年,盛治华率志愿军公安1师政委入朝,担负剿匪、警卫、武装押运、设防空哨任务,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4年回国,历任华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高级公安学校校长、人民警察部队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副司令员。文革期间,盛治华因对批判罗瑞卿有不同意见,受到迫害。1978年任第二炮兵顾问,1979年再次出任第二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144戚先初少将简历:

戚先初(1918~1991)河南省商城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5师223团副排长,红15军团保卫局科员,第73师直属队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营特派员,团政治处保卫股股长,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第7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1旅1团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16军48师副政治委员,军随营学校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师政治委员,空军军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军区空军军事法院院长,沈阳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修建部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1年3月9日在北京逝世。

 

戚先初的故事:

戚先初是河南商城人,1918年出生。1931年参加安徽独立团,后编入红25军73师,任223团副排长。先后参加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二至五次反“围剿”和长征。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任红15军团保卫局科员、73师直属队特派员。抗日战争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77团营特派员、团政治处保卫股长。1940年任18集团军巡视团团员。1942年任冀鲁豫军区第8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1945年任7团政委。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所部改编为冀鲁豫野战军1纵1旅1团。1946年参加张家口战斗后,改属晋冀鲁豫军区,南下濮阳阻击国民党新5军,1947年参加豫北战役和运城、六营集、羊山战斗。挺进大别山后,在桐柏山与敌周旋。1948年参加郑州、开封、淮海战役。1949年任16军48师副政委、军随营学校副政委,参加渡江战役。

1951年后任16军干部部部长、186师政委、高炮101师政委,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9年后任空2军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后勤部政委。1966年任空军后勤部副政委。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145常勇少将简历:

常勇(1915~)山东省荣成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入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连政治委员,营政治教导员,山东纵队第5旅工厂政治委员,胶东军区第5旅13团营政治教导员,旅政治部直工科副科长,旅司令部作战科股长,13团政治处副主任,东海军分区后勤部政治委员,胶东军区独立团政治处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警备第4旅7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5师政治部副主任,26师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27军79师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师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商丘步学校政治委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基地政治委员,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副政治委员,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五研究院政治委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常勇的故事:

常勇是山东省荣成县人,1915年出生于中农家庭。8岁上私塾,11岁转入学堂,12岁考入县立王港寺第二高级小学。高小毕业后辍学,当小学教员。常勇受到山东第7乡师两位共产党员的影响,参加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1935年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一一四”暴动失败,这两位共产党员就隐蔽在常勇家中。

1938年常勇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3路8大队任战士、文书、八路军山东游击第5支队61团1营2连政委、65团1营政委。1939年,常勇任八路军山东纵队5旅兵工厂政委。1940年任胶东军区政治部组织科干事、5旅司令部教导员、13团3营教导员、副教导员。1941年在战斗中负伤,后任5旅政治部直工科副科长、5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43年任胶东军区13团政治处副主任、胶东军区直属队总支书记。1944年任东海军分区后勤部政委、军分区独立团政治处副主任。1945年,常勇任胶东军区警备4旅7团副政委、政委。

孟良崮战役时,常勇是华东野战军9纵26师76团政委,和团长指挥该团攻击通往孟良崮主峰的屏障雕窝山,一夜猛攻未克。常勇和团长向上级表示,哪怕丢掉性命,也要夺取雕窝山,铲除这只拦路虎。他和团长调整了部署,他对部队说:我们受点委屈不要紧,想办法再与敌人斗阵。其实,敌人比我们的压力更大,他们只剩下一股劲,只要我们再鼓足了干劲,定能把敌人戳得稀巴烂。第二天,76团的两个营终于攻占雕窝山,打开了通往孟良崮主峰600高地的重要通道。1947年,常勇升任9纵25师政治部副主任,后任26师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27军79师政治部主任。长期从事政工工作,也懂作战,打仗勇敢。每次战斗到紧急关头,他都能沉得住气,想对策解决问题,因此成为许世友、聂凤智手下的得力战将。他先后参加了潍县、济南、淮海、渡江、淞沪战役。

1950年,常勇入朝作战,任志愿军27军79师副政委,参加了第二和第五次战役。回国后,升任27军79师政委。1956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任商丘步兵学校政委。常勇随同陈士□到西北地区勘察地形,选核试验靶场位置。1958年,以商丘步兵学校一部分为基础,组建核试验基地,常勇任国防科委核试验A部队政委、原子弹基地勘探大队政委、导弹卫星基地勘探大队大队长兼政委、罗布泊核试验基地政委,参与领导核试验基地建设工作。

1964年,常勇任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副政委。1967年初聂荣臻向中央呈送报告,提出了组建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建议,并于8月成立空间技术研究院筹备处。11月,国防科委批准了由钱学森、常勇领导下的空间技术研究院筹备处提出的研究院编制方案,确定了研究院的任务以及各组成单位的方向、任务、分工等。1970年,常勇任国防部五院政委,参与卫星研制的组织领导工作。1978年任国防科委政治部副主任,1980年任主任。常勇1964年晋升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1146常玉清少将简历:

常玉清(1905~1991)河南省商城县人,1929年参加农民暴动,任商城县游击队小队长、中队长、分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编入红1军独立师,任特务营班长、排长、红9军80团特务营机枪指导员兼连长、红25军75师223团营政委, 1935年任73师230团政委,红25军改编为红15军团75师,常玉清任副师长、政委,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开始,红15军团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副团长,344旅旅政治部副主任,冀鲁豫支队2大队政委、八路军第2纵队新二旅副旅长,新四军3师8旅副旅长,苏北民兵总指挥部总指挥。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10纵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12纵副司令员、华中军区副参谋长、苏北军区副司令员。建国后,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1965年因病离职休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1年10月28日在镇江逝世。

 

常玉清的故事:

常玉清是河南省商城县人,1905年出生。13岁放牛,18岁烧炭。1929年参加农民暴动,任商城县游击队小队长、中队长、分队长。曾率领游击队袭击敌军修械所,歼敌近一个连。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编入红1军独立师,任特务营班长、排长、红9军80团特务营机枪指导员兼连长、红25军75师223团营政委,长征中率部连续攻克河风桥、高家棚、草庙集、豆腐甸,到达陕北。1935年任73师230团政委,参加劳山战役和强攻榆林镇。直罗镇战役,敌109师师长牛元峰纠集残部在一个寨子里顽抗,常玉清所在团负责攻打寨子,周恩来指示赶敌出寨,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常玉清和团长放开了一个口子,敌逃出后追杀20里,牛元峰亦被击毙。红25军改编为红15军团75师,常玉清任副师长、政委,参加东征和西征。西安事变后入红军大学高干班学习。抗日战争开始,红15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常玉清任687团副团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进至晋东南,做后方机关工作,举办教导队轮训干部,筹建小型兵工厂、被服厂,并组织了1500人的游击队。1938年他任344旅旅政治部副主任,收编了一支游击队,组建了一个支队和一个营。1939年任冀鲁豫支队2大队政委、八路军第2纵队新二旅副旅长。

1940年,344旅南下华中,他组建了淮北游击大队和湖北游击队。1941年常玉清任新四军3师8旅副旅长,积劳成疾,养病年余。常玉清病愈后到地方上担任苏北民兵总指挥部总指挥。1946年,常玉清担任华中野战军10纵副司令员,在粟裕的苏中七战七捷中,常玉清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年的8月,国民党军25师向邵伯发动进攻。邵伯是扬州北面的一个大镇,是两淮的南大门,失去邵伯就失去了运河。粟裕部署10纵坚守邵伯。10纵是由地方部队组建,未经大战考验。常玉清指挥部队在运河大堤构筑主阵地,在邵伯镇入口构筑副阵地,战斗打响后,争夺十分激烈,直至在大堤上展开白刃战。第三天,常玉清及时换上82团,挫败了敌人的总攻。第四天,敌25师调来主力团,仍不能越过常玉清的防线。邵伯保卫战,以我军胜利告终,敌伤亡2000人,我军伤亡1200人。粟裕大将后来给常玉清很高的评价:“我守卫邵伯的部队是刚由地方部队升级而成的第10纵队的三个团和两个分区的地方团,虽然训练不多,但士气旺盛。当时我们指定常玉清同志指挥。同志们知道,元末明初朱洪武有个大将叫常遇春,打过采石矶。我们在邵伯指挥作战的是10纵队的副司令常玉清,名字差不多。部队与敌人进行了多次白刃肉搏战,经四昼夜的连续激战,敌人终于被我击退。”常玉清后担任华东野战军12纵副司令员、华中军区副参谋长、苏北军区副司令员。

建国后,常玉清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1965年因病离职休养。常玉清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去世。

 

    

1147常仲连少将简历:

常仲连(1914~)原名常光金,河南省孟县人。1936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西征时任红1军团1师1团班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区队长,副指导员,冀中军区南进支队16团2营营长。冀鲁豫军区南进支队21团团长,冀中军区南进支队16团团长,教1旅2团团长,并入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4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华北军区8纵24旅副旅长,十八兵团补训师师长。建国后,任川西军区眉山军分区司令员。1952年任空军13师师长。1956年任防空军3师师长。1958年任沈阳军区空军高炮指挥部司令员,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常仲连的故事:

常仲连是河南孟县人,1914年出生,原名常光金。1936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西征时任红1军团1师1团班长,在一次战斗中曾抓获一敌团长。西安事变后,任红1军团随营学校第2分队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区队长、副指导员。百团大战时任冀中军区南进支队16团2营营长。1942年任冀鲁豫军区南进支队21团团长,率部拔除日军号称“非炮莫攻”的清丰县楼集据点。他担任濮、滑、东、长地委副书记时,率部没费一枪一弹,解除了500多人的反动武装。

1943年,常仲连任冀中军区南进支队16团团长,在滑县原庄攻坚战中,夜间率部登上寨墙,因敌我犬牙交错,他只身闯入敌阵,冒充敌军官,指挥敌军就范,致使身负重伤。

1944年常仲连随部去延安,任教1旅2团团长,并入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4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参与指挥保卫济孟沿岸桥头堡战斗,率部参与收复沁阳、孟县县城。1947年任华北军区8纵24旅副旅长。1948年他率部在同蒲铁路附近与敌遭遇,他当机立断命令部队抢占要点,先敌开火,与23旅合围歼敌13000人。太原战役后,常仲连任第十八兵团补训师师长。

建国后,任川西军区眉山军分区司令员。1952年任空军13师师长。1956年任防空军3师师长。1958年任沈阳军区空军高炮指挥部司令员。他首创高射炮机动作战法,在汕头地区指挥部队先后击落敌机9架,击伤38架。1961年参与指挥高炮部队首次击落台湾国民党空军P2V─7型低空电子侦察机一架。文革期间任辽宁省委常委、人保组长。1970年任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148常树人少将简历:

常树人(1915~1984)山东省泰安县人,1938年参加徂徕山起义,在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4支队3中队任战士,1团后勤处供给员,八路军山东纵队供给部粮秣科长,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任鲁中军区后勤处副处长、1945年任鲁中军区供给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3纵供给部部长,辽东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东北野战军后勤部东线战勤司令部参谋长,后勤部二分部部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后勤部部长。建国后,任炮兵后勤部部长,海军后勤部副部长。海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后勤部参谋长。1964年晋升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4年8月29日在北京逝世,

 

常树人的故事:

常树人是山东泰安人,1915年出生。祖父开小杂货店,常树人父母早忘,由祖父抚养成人。因遭土匪劫舍,家境败落为中农。常树人7岁读私塾,1924年考入县立小学,1929年考入县立师范讲习所,1930年考入省立泰安第3中学,1932年考入济南高中。1933年因经济拮据,改考济南无线电训练班,结业后在齐河县河务局任录士。1934年任潍县烟酒税局会计主任、文牍主任。1935年被撤职后回济南高中继续读书。1937年因组织学生运动,被警方拘禁,保释回家。

1938年常树人携枪参加徂徕山起义,在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4支队3中队任战士、1团后勤处供给员、八路军山东纵队供给部粮秣科长,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任鲁中军区后勤处副处长、1945年任鲁中军区供给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3纵供给部部长。1946年任辽东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后勤部东线战勤司令部参谋长、后勤部二分部部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后勤部部长。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等战役。

建国后,常树人任炮兵后勤部部长,1951年任海军后勤部副部长。1956年入于海军军事学院学习,1958年毕业后任海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后勤部参谋长。1962年任海军后勤部副部长。文革受迫害,被批斗5年。1964年晋升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4年去世,遗体贡献给医学事业。

 

    

1149崔文斌少将简历:

崔文斌(1917~1998)陕西省绥德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参加红军,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大学特务团连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6支队营政委,4师11旅33团政治处副主任,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6纵47团政委、三野24军72师政治部主任,71师副政委,政委。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委。空8军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政委、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8年12月11日在北京逝世。

 

崔文斌的故事:

崔文斌是陕西省绥德县人,1917年出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参加红军,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大学特务团连指导员、新四军第6支队营政委、团政治处副主任、总队副政委、团政委、华中野战军6纵47团政委、三野24军72师政治部主任、71师副政委、政委。

1950年,24军71师改建为空军,师部和211、213团机关编为中南军区空军预科总队,崔文斌任总队政委,212团调到北京编为警备团。1951年5月,编为空军15师,崔文斌任师政委。1951年10月,空15师入朝,编入志愿军空军序列,这支队伍刚组建,经过改装训练、学习组织飞行的程序和方法、6000米以下单机到大队的基本训练、团的编队训练、战斗使用科目训练,飞行员仅飞了20多个小时,1952年2月在空4师带领下升空作战,3月20日在空4师一个大队掩护下,击落敌机2架,击伤1架。经过8次空战,1952年5月,空15师撤回吉林省公主岭机场休整,9月转场到东丰机场,保卫小丰满水电站。9月中旬,空15师接收米格-15飞机52架,随即进行改装训练和战斗科目训练。1952年11月,空15师再次入朝作战。空15师两次参战,共击落敌机51架,击伤16架,被击落41架,击伤37架。空15师涌现出3名二级战斗英雄:吴胜凯(击落敌机4架、击伤1架)、蒋道平(击落敌机5架、击伤2架)、韩德彩(击落敌机5架,其中击毙美国“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崔文斌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崔文斌后来担任空8军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政委、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去世。

 

    

1150崔建功少将简历:

崔建功(1915~2004)河北省魏县人。1935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5军团73师政治部敌工干事。抗日战争时期,任115师344旅687团政治处敌工股股长、营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129师新1旅1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3团政委,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代理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27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第15军45师师长。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4年9月10日在武汉逝世。

 

崔建功的故事:

崔建功1915年出生于河北魏县一个家道中落的清末进士家庭,19岁因家事愤而出走,跑到汉口,参加了东北军,在109师当兵。这个师的师长就是肖华的《长征组歌》里唱的“活捉了敌酋牛师长”的牛元峰,他在七十年代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比崔建功的知名度高。牛元峰,山东人,大胡子,在直罗镇战役之前给部下作战前动员:“弟兄们!共匪都说咱们是他们的运输大队,咱这次决不当他们的运输队,现在宣誓,有枪举枪,没枪举手,谁要是给共匪当运输队,就操谁的祖宗。”崔建功的老上级黄镇有时跟崔建功开玩笑:你还是我在直罗镇抓的俘虏呢!已经当旅长的崔建功说:可你抓来个共产党的旅长!崔建功1935年被俘后参加了红军,经过短期集训,被唐天际看中,留在红15军团政治部破坏部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到73师政治部任敌工干事、涉县独立团教导员。抗日战争时期,任115师344旅687团政治处敌工股股长、营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129师新1旅1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3团政委。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1945年10月邯郸战役中,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司令员张廷发负了伤,崔建功组织人把他抢救下来,张廷发担心自己负伤会影响任务的完成,崔建功主动请缨,“司令员,你安心养伤,这里由我来指挥,保证完成任务”。崔建功指挥了一场阻击战,敌攻击两天未能跨彰河岸一步。这一仗尽展崔建功军事才干. 崔建功用电话向刘伯承司令员汇报了战情,并把由他代理指挥的战况向刘司令员作了报告。刘伯承司令员说:“任务完成的很好嘛!你等一下,下一步的任务由李达参谋长同你讲。”不一会儿,李达参谋长说:“崔建功吗?不派人去了,那里就由你指挥!”战役结束,他被任命为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代理司令员,时年三十岁。1947年二野9纵组建时,崔建功任9纵27旅旅长。27旅是新建之师,部队分别来自太行第1军分区36团、第4军分区46、47团、第5军分区50、53团,还有两支起义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就是这样一支队伍,被崔建功带成9纵的一只“铁拳头”。9纵27旅后编为15军45师,崔建功任师长。15军秦基伟手下三个师长,向守志善攻,崔建功善守,张显扬善于开辟根据地。45师善守,1947年曾在河南西平抗击国民党整3师,激战20多个小时,未让其北进一步。1948年在洛阳战役中,该师阻击国民党18军,在炮火与毒气中死守两昼夜,一个阵地也未丢。45师的一个团在马圪当寨阻击孙元良兵团,敌一个团没攻下这个寨子。在郑州北郊,45师的另一个团堵住北逃敌40军万余人。崔建功参加了邯郸、淮海、渡江等战役。

1960年11月,13军副军长崔建功任昆明军区前方指挥所副指挥,指挥5个团21个营跨越国境进入缅甸,在东西长三百公里、南北宽一百公里的热带山地丛林,与缅甸国防军双边夹击滞驻“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经过80天 的出国勘界警卫作战,消灭了国民党残军的“复兴基地”。 崔建功还担任过15军副军长、14军代军长、昆明军区参谋长。崔建功原名崔日发,1938年6月,他任涉县独立团教导员时,改名“建工”,号“广运” ,意思是广泛开展群众运动,建设工农政权。1954年从朝鲜回国后,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秘书处将他的名字错写为崔建功,他便顺其自然。崔建功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151符先辉少将简历:

符先辉(1918~1998)陕西省镇巴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便衣队副排长。参加了长征。1935年入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2团营长、太岳军区独立7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12旅副旅长、9军55师师长。建国后,任志愿军65军副军长。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65军军长、第二炮兵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8年1月7日在北京逝世。

 

符先辉的故事:

符先辉同志1918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省镇巴县简池坝一个农民家庭。1932年11月他刚满14岁就自愿参加工农红军,走上革命道路。193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符先辉同志历任红四军军部参谋处通信员、红四方面军军委交通队副排长等职,先后参加了建立川陕苏区和反“围剿”斗争。1935年被选送红军大学学习,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战火与艰难岁月的锻炼和考验,使他懂得了革命道理,坚定了革命意志,确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人生追求。

抗日战争时期,符先辉同志历任129师教导团队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1纵队游击1支队队长、游击2团营长兼教导队队长,太岳军区57团营长、副团长、72团团长等职。在八年艰苦抗战中,他坚决执行上级命令,始终坚定斗争信心。1937年12月他受党的委派到决死队开展工作,率部与日寇顽强作战。先后参加了粉碎日寇进攻晋东南的九路围攻、百团大战,上党战役。他作战英勇,决心果断,指挥得当,战术灵活,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解放战争时期,符先辉同志继续担任太岳军区72团团长,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2旅副旅长兼参谋长、湖北两郧军分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19军55师师长。先后率部参加了豫北战役、浮冀汾地区战役、临汾战役、白晋线战役、灵霍介战役、吕梁战役、晋南战役。1947年随陈谢大军渡过黄河,挺进豫西、鄂陕、创建根据地。在四面环敌、敌优我劣、环境条件异常艰苦、与上级不能取得联系的情况下,独立作战,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努力发展壮大队伍,战胜了各种困难,很快站稳了脚跟,建立了革命政权,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的对敌作战。后又参加了宛西战役、陕南战役,在鄂陕交界关亚子战斗中,歼敌一个师,俘敌师长符树蓬。在解放安康的牛蹄岭战役中,他率55师等部与数倍于我的胡宗南部进行激战,取得了陕南战役的决定性胜利。1949年底,他率部进军川北,指挥了川北战役,歼灭川陕鄂豫绥靖公署主任王凌云部三个军零一个师,俘敌一万三千余人。为全中国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符先辉同志率部进驻汉中地区。针对长期战争环境转入和平建设时期,部队一度出现的和平麻痹思想,他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指示,严格管理部队,认真抓好部队的思想作风建设,保持了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1952年2月到朝鲜战场见习对美作战的战略战术。1952年8月入解放军南京高等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54年8月以优异成绩毕业。1955年2月又奉命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1军副军长,为朝鲜的和平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回国后,于1959年率部参加了青海、西藏平叛,为边疆的安定和祖国统一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60年至1969年,先后任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65军军长。他坚持严格治军,注重言传身教。特别是在战场建设和战备工作中,他走遍了战区的各个战役方向,精心筹划,精心设防,为国防工程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嘉勉。1969年2月任第二炮兵副司令员,曾主管作战、工程和后勤建设。他经常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勘察阵地,深入施工第一线,检查指导工作,为加强战略导弹部队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152符确坚少将简历:

符确坚(1905~1972)原名符敦秀,广东省文昌县人。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财政部文书科科长。中央财政部国库局局长兼统收局局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组织部统计科长,后方留守处政治处主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长,新四军总兵站政委,新四军 1师3旅政治部副主任、1师组织部副部长,部长。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2旅副政委、华东野战军1纵2旅副政委,滨海军分区副政委,华东野战军4纵10师政委,23军政治部副主任。建国后,任23军副政委,31军政委,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2年8月21日在南京逝世。

 

符确坚的故事:

符确坚是广东文昌人,1906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原名敦秀。符确坚自幼放牛、打短工,11岁读小学,5年后辍学。1922年到1924年,他在姑父开的店里当伙计。1925年,符确坚到新加坡,在一家橡胶厂工作,他积极参加工人运动,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回国,在文昌开展党的工作,1930年中共文昌县委遭到破坏,他被迫离开文昌。1931年任琼东县苏维埃政府巡视员、县委秘书。1932年,琼崖苏区遭受严重挫折,符确坚母亲被杀害,妻子改嫁,敌人四处抓捕符确坚。符确坚逃亡到香港。

1934年,符确坚在厦门找到了党组织,恢复了组织关系,并由厦门进入中央苏区。符确坚到苏区后,分配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财政部文书科,担任缮写工作。符确坚在长征途中,担任没收委员会保管科长。到达陕北后任中央财政部文书科科长兼印刷所所长,1936年任中央财政部国库局局长兼统收局局长。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任陕北公学队长、中央财政部秘书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组织部统计科长、袁国平同志机要秘书,1938年任后方留守处政治处主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长,1940年任新四军总兵站政委,1941年任1师3旅政治部副主任、1师组织部副部长,1942年任1师组织部部长。1944年任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5年任第4军分区副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2旅副政委、华东野战军1纵2旅副政委,1946年任滨海军分区副政委,1948年任华东野战军4纵10师政委,1949年任23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开封、睢杞、渡江、上海等战役。

建国后,1950年任23军副政委,1952年任31军政委,1955年任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0年,符确坚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文革期间,1968年,符确坚因“叛徒”、“特务”、“反党乱军”罪名被送到东北受审,下放农场劳动。1972年因病去世。1978年获平反。

 

    

1153康庄少将简历:

康庄(1914~2006)江西省泰和县人,原名康在柳。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独立5师1团政治处宣传队分队长、工人师2团连指导员、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政治部组织部巡视团副主任、八路军后勤部政治部组织科长、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7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8军分区政治部主任,60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建国后,历任海军学校第2分校政委,海军高级专科学校副政委,政委,海军政治学校校长、海军上海基地政委、东海舰队副政委。1961年晋升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6年4月15日在上海逝世。

 

康庄的故事:

康庄是江西泰和人,1914年出生,原名在柳。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独立5师1团政治处宣传队分队长、工人师2团连指导员、团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政治部组织部巡视团副主任、八路军后勤部政治部组织科长、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7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8军分区政治部主任、60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参加了太原、扶□、西南等战役。

1957年9月27日,以快艇学校和联合学校的兵器、机械、舰务三所分校为基础成立了海军高级学校。刘中华任校长,康庄任政治委员。1958年4月,又将海军政治干部学校和海军后勤学校合并进来。经过几年建设至1963年已具有相当规模,设有舰艇长系(培训水面舰艇正副舰艇长)、舰艇政治系(培训舰艇政治委员和政治指导员)、业务长系(培训舰艇大队和支队的航海、枪炮、鱼雷、水雷、防化等业务长)、参谋系(培训各级司令部参谋和技术侦察干部)、后勤系(培训战勤指挥干部、后勤保障干部)和导弹艇长系共6个系,有教员300余人。

 

 

 

 

1154康林少将简历:

康林(1914~1995)江西省于都县人。1932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红1军团6团4连战士。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1支队2团2营4连副指导员,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教导大队大队长,新四军1师3旅7团营长,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警卫团参谋长,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康林任华东野战军4纵11师参谋长, 24军72师师长,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军长,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28军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5年7月9日在北京逝世。

 

康林的故事:

康林是江西省于都县人,1916年出生一个农民家庭。从小放牛,读了两年书,跟木匠当了两年学徒。1932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红1军团6团4连战士。红军长征突破第一道封锁线时,康林所在班9个人负责放军事哨。经过一场激战,红军部队快速通过了封锁线。康林他们班却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被当地游击队收容。康林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开始在张日清手下工作,1935年5月,被调到陈毅身边当警卫员。当时缺粮,有一次康林为陈毅去找粮食,在一间农民的屋子里找到一罐酒糟番薯干,留下银元刚想走,敌人端着刺刀冲了进来,康林拼死脱险,酒糟番薯干却未带,康林不愿空手回去,在树林里蹲了一夜。第二天等到一个砍柴的小男孩,他听说康林是红军游击队,拿了10多斤米给康林。陈毅知道后说:这粮食是我们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找来的,不能给我一个人吃,应该让每一个同志都吃到它,使让每一个同志都永远记着我们这些艰苦斗争的日子。有一次和敌人遭遇,陈毅和康林躲在路边水沟下面的芦苇蓬里,鞋子也掉了一只,但敌军未能发现他们。

1938年初,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这时的康林编入一支队2团2营4连任副指导员。不久,康林调离2团到新四军皖南教导队学习,1939年毕业,历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教导大队大队长、新四军1师3旅7团营长、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警卫团参谋长、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康林任华东野战军4纵11师参谋长,在苏中“七战七捷”战役中,康林带领4纵一个团配合6纵,在6纵司令员王必成指挥下,经过分界之战,完成了全歼敌整编99旅的任务,受到王必成的表扬。1949年,康林担任24军72师师长,康林指挥72师渡过长江,经过铜陵以东向顺安南陵的敌88师进攻,在广德地区配合其他兄弟部队歼灭了由南京、镇江逃来5个军的国民党部队,康林指挥的72师赶到白砚镇与25军、23军会合。至此,第3野战军中路、东路兵团全歼南逃之敌后胜利会师,完成了渡江战役。72师参加了解放长山列岛的战斗,随后,72师奉命北上南京担任南京的警备任务。

1952年,康林率领72师赴朝参战,参加了元山防御作战、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金城战役中,72师4个营和74师参加注字洞南山地区进攻战斗,突破敌防御正面4公里,突入敌纵深5公里,毙伤俘敌韩首都师、韩9师5310人。康林在朝鲜升任24军副军长,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1961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任28军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康林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康林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去世。

 

    

1155康烈功少将简历:

康烈功(1916~2004)安徽省金寨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政治部宣传队员、红31军9师侦察连班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8纵23旅67团团长,60军187师副师长。建国后,任川西军区绵阳军分区司令员,海军水警区司令员,海军旅顺基地副司令员,福建基地司令员,政委,烟台基地司令员。1964年晋升少将。获叁级八一勋章、叁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4年5月23日在青岛逝世。

 

康烈功的故事:

“临汾旅”是一支战功卓著的部队。1948年5月,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第23旅在解放临汾的战役中对破城和登城起了“决定性作用”。6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和中央军委批准,由晋冀鲁豫军区(后与晋察冀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司令员徐向前亲手将绣有“光荣的临汾旅”锦旗授予第23旅,这是人民解放军发展史上首次获得师(旅)级荣誉称号的部队。

这支部队是由地方部队升编为野战军的,它的前身是山西新军“青年抗敌决死队”第3纵队。这是一支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部队,由老红军为核心骨干,爱国知识青年为基础,改造旧军,以广大农民群众参加组成的军队,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中成长,后兼晋冀鲁豫军区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属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八路军第129师暨晋冀鲁豫军区建制。1945年12月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23旅,在解放战争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能攻善守的劲旅,番号几经更迭,1949年2月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第60军步兵第179师。

这支部队富有红军各方面军的特色。第一任旅(师)长黄定基是在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一方面军成长起来的,第二任政委萧新春是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的干部,第二任师长吴仕宏和副旅长邓仕俊、副政委郑其贵、团长康烈功、程九章是徐向前领导的红四方面军成长起来的指挥员,副旅长崔建功、后任后勤部长黄维纪和其他一些领导骨干来自陕北红军。这支部队组建后就投入烽火连天的战场,连续作战。是一支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人民,坚决听从党指挥的部队。

 

    

1156康健民少将简历:

康健民(1916~1977)甘肃省定西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6军骑团连政治指导员、代团长、团长,红1军团骑兵团副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大队3队副队长、队长,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团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骑兵团团长兼政治委员,骑兵旅旅长,绥远绥中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骑兵旅旅长,第一野战军骑兵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绥远军区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兼河北省石家庄卫戍区司令员,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书记,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十届中央候补委员。1977年1月18日在银川逝世。

 

康健民的故事:

康健民原名康廷文,又名康天民,是甘肃省定西县人,1916年出生于中农家庭。11岁起读私塾3年,因母亲病逝辍学务农。1929年到国民党雷中田部新11旅1团1连当兵。1933年,所在1团部分官兵在合水县起义,康健民参加了起义,参加红军陕甘游击支队,后在红26军担任号长、骑兵连班长、排长,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任陕红26军骑兵团连指导员、代团长、团长、红1军团骑兵团副团长。甘肃军阀马鸿逵兄弟经营多年、称霸大西北的马队,三番两次侵袭红军。为加强中央军委直属队的战斗力,保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安全,军委决定组建中央军委骑兵团,康健民任团长。1935年11月,张爱萍调任团政委。康健民对张爱萍说,“我长这么大,都在这黄土高坡上转悠,马笼头大的字不识半马褡儿,你是中央来的……”张爱萍说:“中央来的更应该好好地学。你转悠的地方不大本事大,文化不高骑术高。这个团成立了三年半,你在这个团待了42个月……”张爱萍真心实意地拜康健民为师,学习骑术,两人成为一对好搭档。

1935年后,康健民先后到瓦窑堡干部训练班和抗大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康健民在抗大工作过一段时间。1938年任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团长,1940年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骑兵团团长兼政委,1942年任骑兵旅旅长,1945年任绥远省绥中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绥蒙军区骑兵旅旅长,1946年任晋绥野战军骑兵旅旅长,1947年率骑兵旅挺进敌后,取得重要战果,立一等功。1949年担任一野骑兵师师长。1950年任36军副军长、军政委。36军是国民党董其武起义部队111军改编而成,当年移驻河北省衡水地区。

1951年,康健民率36军入朝,担负机场修建、保护和后方警戒任务。当年,36军回国,驻河北省定县地区。1952年,36军撤消番号,康健民到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任63军副军长,同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任63军军长兼石家庄卫戍区司令员。1962年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68年4月康健民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1970年3月,康健民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1年8月,康健民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委第一书记。康健民主政宁夏九年,是第9届、10届候补中央委员。文革结束后,1977年,康健民病逝。

 

    

1157麻志皓少将简历:

麻志皓(1917~1999)河北省遵化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中队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晋西北工人武装自卫旅第23团政治处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1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秘书处处长,晋绥军区绥德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西北军区独立第1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副政治委员,战车编练基地政治委员。1953年入苏联斯大林装甲坦克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毕业回国,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技术部副部长,装甲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装甲兵后勤部副部长,装甲兵副参谋长,装甲兵后勤部部长,装甲兵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9年4月17日在北京逝世。

 

麻志皓的故事:

麻志皓是河北遵化人,1917年出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牺盟会。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我党领导的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总队,历任中队政治指导员、大队政治教导员、晋西北工人武装自卫旅23团政治处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1旅政治部宣传科长,参加了晋中九里湾、严村、北徐村、罗城、百团大战、晋西北反扫荡等战役战斗和陕甘宁边区御敌戍边的斗争。1941年后入延安军政学院、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他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秘书处长、绥德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西北军区独立1师政治部主任,先后参加了清涧、沙家店、晋中、解放太原、解放榆林、进军三边追歼马匪军和解放宁夏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任师副政治委员、第3战车编练基地政治委员。1953年入苏联斯大林装甲坦克兵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毕业,任装甲兵技术部副部长。

1961年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所移至北京房山,扩编为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麻志皓为院长,迁至长辛店槐树岭。麻志皓后担任装甲兵后勤部副部长、装甲兵司令部副参谋长、装甲兵后勤部部长、装甲兵副司令员。麻志皓长期担任装甲兵装备科研和技术保障的组织领导工作,是装甲兵有建树的专家和科研技术工作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经常深入部队,深入科研第一线,与科研人员共同攻关,为装甲兵技术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去世。

 

    

1158阎捷三少将简历:

阎捷三(1905~2006)山西省晋城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0师连长,江西军区教导营副营长,独立6师参谋长,独立6团团长,彭杨步学校军事教员,干部团2营教员,工农红军学校主任教员,红军大学教导师2团副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教育处处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训练部副教育长、教育长,山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7师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18师师长,第四野战军43军129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第25步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训练部部长、副教育长、教育长、副院长、政治委员,总后勤部顾问,后勤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6年1月29日在北京逝世。夫人吴世英。

 

阎捷三的故事:

皮定均身为培育指挥员的团长,结结实实地抓住了作风的培养。但在军事技术训练上他还不在行。他虽然不大懂,但却很自信。一次,他主持夜间团进攻演习,演习前,主任军事教员阎捷三问他:“今天这个演习,怎么个搞法?”他说:“你别管,这个咱们是在行的。”主任军事教员阎捷三,来自中央红军大学,在瑞金时便已经任教,还当过师参谋长,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颇见长。阎捷三见他如此自信,便也没有多问。

这次演习,搞得一塌糊涂!没有教案,没有看地形,只是心里有个谱。过去打仗靠人海战术,冲锋号一吹汹涌澎湃。这便是皮定均心里的谱。他把队伍带到山坡上,对着山坡下面的洼地和洼地后边的山头,下令吹冲锋号,发起冲锋。冲锋号吹得很响,山鸣谷应。可是队伍冲到洼地,冲不动了。洼地表面有层薄冰,薄冰下面是烂泥,几百人全滚了一身泥,好不容易才退回来,一个个冻得直哆嗦。“就是要这样搞”把队伍集合起来时他这样说。他嘴上挺硬。

回到驻地,等他冷静下来,阎捷三婉转地说:“预先侦察一下,把道路搞好,那不是更好吗?”他接受了阎捷三的批评,说:“以后再搞,要侦察,要了解情况,就是临时搞的,也要派几个人在前面走走,不要匆匆忙忙的。”皮定均与阎捷三相处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不久,皮定均调到前方,阎捷三留在学校。解放战争中皮定均在华东,阎捷三在东北。解放后皮定均在福建前线,阎捷三在后勤学院。他们一别数十载,音容断绝。可是,阎捷三从后勤学院政治委员的岗位上被拉下来需要战友支援时想起了皮定均。

阎捷三发配到关中,他的儿子阎步兵到农村插队。那时,学校都关闭了,阎步兵想参军。阎捷三给山西一位政委写信,叫妻子带上信领上儿子路远迢迢地去太原,信传进去了,但人被挡在传达室。阎捷三率领一个师进关时,这位政委是共同领导这个师的老搭档。吃了闭门羹,阎捷三还没感到世态炎凉的可怕。他又写了三封信,给一起进军两广在一个纵队小灶食堂搅过勺子的老伙计,眼下,这三位老伙计都身居要职。三封信全都碰回来。他茫然了。他不敢再贸然写信。他回顾自己一生的足迹,回忆一起共过事的众多的脸谱,他忽然想起嘴唇翘起的矮个子——皮定均。他兴冲冲地对妻子说:“去找皮司令,他准会帮忙,他不会变。”三个儿子听他如此肯定,都争着要去。不行。他不能把压力都推到皮定均那里去。他的老伴揣上书信领上儿子阎步兵,乘车去兰州。这回真叫阎捷三说中了,阎步兵当了汽车兵。皮定均请他们吃了顿饭,席间问阎步兵:“汽车为什么能跑?”把母子俩全都问笑了。 “那些人是要升官的,皮定均不是。很少有这样正直的人,分清是非的人。”八十五岁高龄的阎老怀着深深的悼念之情向笔者这样说。

阎将军每天5点准时起床,外出散步,1985年全国举办首届全国健康老人评选活动,他作为军队代表,经过筛选,终于在人民大会堂接过了首届健康老人的证书。如今,虽已90多岁高龄了,但他面色红润,步履稳健,谈话条理清楚,没有一点儿龙钟之态,他的目标是10年后还要参加健康老人的评选。

 

    

1159梁军少将简历:

梁军(1918~1977)浙江省杭州市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政治部民运部干事,晋冀豫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平汉总队政治处主任,129师司令部队训科副科长,师参训队副队长,师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太行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副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华北军区第1团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第18团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办公厅主任兼作战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副参谋长,高级防空学校训练部部长、副校长,空军高级防空学校校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司令部参谋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7年逝世。

 

梁军的故事:

梁军是浙江省杭州市人,1918年出生。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政治部民运部干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平汉总队政治处主任、129师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太行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副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司令部参谋处长、第十八兵团司令部参谋处长、副参谋长。

建国后,任西南军区办公厅主任兼作战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副参谋长、高级防空学校训练部部长、副校长、空军高级防空学校校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司令部参谋长。1961年晋升少将。1977年去世。

 

 

 

1160梁天喜少将简历:

梁天喜(1914~)四川省阆中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0军89师政治部干事,红31军通信营连政治指导员,第93师279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政治部干事,16团营副政治教导员,772团特派员,太岳军区政治部保卫部科长,第2军分区21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0旅30团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四团供给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云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昆明军区政治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2年1月16日在昆明逝世。

 

梁天喜的故事:

梁天喜是四川省阆中县人,1914年出生于贫农家庭,读了4年私塾后辍学,学过银匠手艺。1932年梁天喜参加游击队,1933年参加红军,在红30军89师266团当通讯员,5个月后,升任连指导员。1934年,梁天喜调到89师师部任通讯排长、师政治部干事。1935年,他调到红30军政治部保卫局任指导员,在战斗中负伤。1936年,他被分配到红31军通讯营任指导员。1937年,调到93师279团12连任指导员。抗日战争,红31军编入八路军129师386旅,梁天喜任772团政治处干事,1938年任772团1营教导员。他在神头岭战斗中负重伤。1939年,在一次和顽军作战时,任386旅16团特派员的梁天喜带伤指挥战斗,表现十分勇敢。之后,他历任太岳军区政治部保卫部科长、772团特派员、太岳军区二分区政委。解放战争,梁天喜历任386旅21团政委、4兵团后勤供给部政委。

建国后,梁天喜任云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委、云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1953年,他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政治系学习,1955年毕业后担任昆明军区后勤部政委长达27年。1964年晋升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去世。

 

 

 

1161梁中玉少将简历:

梁中玉(1918~1980)山西省岚县人。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决死队第1总队第3区队排长,游击1团连长,第25团教导队队长,第25团司令部作战参谋,太岳军区决1旅25团司令部作战股股长,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11旅31团参谋长,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1旅31团团长,第二野战军14军40师参谋长,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副师长,师长。1954年入苏联伏龙芝高等军事学院学习。回国后任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0年5月3日在成都逝世。

 

梁中玉的故事:

梁中玉是山西岚县人,1918年出生。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决死队第1总队第3区队排长、游击1团连长。1940年百团大战,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梁中玉率领本连与日军展开肉搏,一个被他刺倒在地的日本鬼子向他扔了一颗手榴弹,梁中玉左颞部受了重伤,一根动脉血管被打断。为梁中玉做手术的是八路军医疗队着名的德国医生米勒。米勒用中国话对梁中玉说:“同志,没有麻药,就这样做手术,你明白吗?”梁中玉慨然答允,咬紧牙关,双手紧紧攥着石板床的边沿,两腿使劲绷直着浑身的肌肉,像古代自己的山西老乡关云长刮骨疗毒一样,坚持做完了手术。伤愈归队后,团政委李成芳夸奖他:“好样的,真不愧是硬骨头。”梁中玉后担任25团教导队队长、25团司令部作战参谋、太岳军区决1旅25团司令部作战教育股股长、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4纵11旅31团参谋长、中原野战军4纵11旅31团团长。梁中玉不仅自己是“硬骨头”,打起仗来也绝不是那种“只愿吃肉,不愿啃骨头”的人,他喜欢打进攻仗、歼灭仗,也敢打阻击仗、牵制仗,以打“啃骨头仗”为荣。

淮海战役时,上级利用黄维兵团急进的企图,决计诱敌至浍河以南歼灭,陈赓纵队只以少量部队迟滞黄维兵团前进,纵队主力转移到浍河一线。11旅以27个连在30华里的正面防御黄维兵团12万人。防御的重点是梁中玉31团防守的南坪集,必须扼守三昼夜。梁中玉在布阵上很有特色:首先是不按照过去的习惯在村落构筑防御工事,而是把阵地推移到南坪集以南200米的田野,以减少敌人炮火杀伤;其次是在正面阵地上,以一个排或两个班为单位,构成可以互相支援的集团工事:再次把右翼阵地伸展到杨庄,把左翼阵地伸展到胡庄,使敌若夺取南坪集,必先夺取左、右翼。同时梁中玉还以小部分兵力抵近敌人宿营地,迫使敌过早展开。南坪集阻击战打得很激烈,国民党王牌部队18军在炮火、坦克和火焰喷射器的掩护下,分五路同时进攻南坪集,但猛攻不下。敌人不久终于发现了31团主力所在,重点攻击31团6连的阵地,企图突破,以撕开31团的阵地。6连在打退敌人4次进攻后,阵地被突入,敌人离营指挥所只有几十米,离梁中玉的指挥所只有200米了。梁中玉当即将指挥交给团政委,抓起两颗手榴弹,带着三个干部,冲到营指挥所指挥白刃格斗,夺回了失去的阵地,迫使敌人停止了正面进攻。由于敌人未能及时攻下南坪集,黄维兵团北上不得,南下不能,最终被围歼。在淮海战役中,梁中玉获战斗英雄称号。梁中玉后升任第二野战军14军40师参谋长。

建国后,梁中玉升任14军军部作战处处长,1950年陈赓代表中共中央前往越南,帮助越军组织、实施边界战役,梁中玉随同陈赓去了越南。回国后,梁中玉升任副师长、师长。1954年到苏联伏龙芝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毕业,回国后分配到高等军事学院从事教育工作。他历任军参谋长、副军长、14军军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梁中玉的脑子里,还留着百团大战受伤时的两块弹片。文革期间,1967年12月31日,毛泽东接见昆明、云南两级军区在京开会领导干部,梁中玉参加了接见。1964年晋升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0年去世。

 

 

 

1162梁仁芥少将简历:

梁仁芥(1912~1991)江西省吉安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石城县游击大队政治委员,县独立团代政治委员,懋功独立营政治委员,共青团川康省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红二方面军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教导团政治处副主任、师政治部科长,津南自卫军政治部副主任,第358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6军分区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3军7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团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委员,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政治委员,甘肃省军区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1年11月8日在西安逝世。

 

梁仁芥的故事:

梁仁芥是江西省吉安县人,1912年出生。梁仁芥的家乡叫陂村位于吉安市东南22公里,为庐陵文化第一村,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全村为梁姓相传。梁氏奉“耕读为身家之本”,该村出了梁必业、梁兴初中将和梁仁芥少将。梁仁芥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石城县游击大队政委、县独立团代政委、少共登贤县委书记、懋功独立营政委、共青团川康省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红二方面军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教导团政治处副主任、师政治部科长。“七·七”事变后,张仲翰拉起了一支3000多人的津南自卫军,当他得知贺龙率领的120师到达冀中后,,主动请求120师派干部帮助他。贺龙派梁仁芥到津南自卫军政治部当主任,梁仁芥后担任358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晋绥六地委书记兼晋绥军区第6分区政委。

1948年,张开基任西北野战军3纵独2旅旅长,梁仁芥任独2旅政委,率领独2旅参加宜川战役。当时刘戡带了三万人马,到了瓦子前街停下不走了。张开基和梁仁芥商量后,下达命令攻击宜川外围,其中19团攻击太子山,36团攻击外七郎山。为了加强领导,梁仁芥到36团。破晓,36团攻下了外七郎山,迫使刘戡部进至瓦子街任家湾一带,进入我军即设阵地。为了防止刘戡放弃北援,掉头突围,张开基和梁仁芥指挥19团攻进宜川,当敌军慌了手脚,全力反扑之时,张开基和梁仁芥即使将19团撤出战斗。这一攻,逼得刘戡东进,后路被我军切断,败局已定。1949年,梁仁芥第一野战军3军7师政委。

建国后,任3军政委。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1军政委。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后历任军政委、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政委,1969年到1978年任甘肃省军区政委,后担任兰州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去世。

 

 

 

1163梁玉振少将简历:

梁玉振(1903~1984)江西省宁都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赣南红军第15纵队宣传员,独立第4团连司务长,红6军第2纵队连司务长,红3军第8师司令部参谋,瑞金红军学校供给部会计科长,彭杨步学校供给处主任,干部团3科科长,红1军团第2师四团供给处主任,军团供给部军实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粮袜科科长,第3军分区供给处处长,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冀中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部部长,华北野战军第1团后勤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后勤部副部长,总参谋部警备部后勤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4年8月23日在赣州逝世。

 

梁玉振的故事:

梁玉振是江西省宁都县人,1903年出生。1928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赣南红军15纵队宣传员、独立第4团连司务长、红6军第2纵队连司务长、红3军8师司令部参谋、瑞金红军学校供给部会计科科长、彭杨步兵学校供给处主任、干部团3科科长、红1军团2师4团供给处主任、军团供给部军实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粮抹科科长、第3军分区供给处处长、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冀中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部长、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后勤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后勤部副部长、总参谋部警备部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4年去世。

 

 

 

1164梁达三少将简历:

梁达三(1912~1985)江西省瑞金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瑞金县区少先队队长,少共区委书记,红1军团通信队副政治指导员,电台第3分队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电台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11大队总支书记,营教导员,第10大队政治处主任,大队政治委员,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22团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石家庄警备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补训团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空军干部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

 

梁达三的故事:

梁达三是江西省瑞金县人,1912年出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瑞金县区少先队队长、少共区委书记、红一军团通信队副政治指导员、电台第三分队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电台指导员、晋察冀军第3军分区11大队总支书记、营教导员、第10大队政治处主任、大队政委、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22团政委。1942年日军“五一大扫荡”,22团在敌人准备合围地区之内。梁达三率一部分战士转移到赵庄村,拂晓在赵庄村东、村北发现敌人,梁达三立即指挥部队快速前进,在两股敌人未会合前穿了出去,避免了重大伤亡。梁达三所在团在宋庄血战16小时,击毙日军旅团长□本少将,共毙伤敌860余人,22团伤亡仅70余人,此次战斗成为“五一反扫荡”中一个战例。梁达三后升任第七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石家庄警备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补训兵团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空军干部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去世。

 

 

 

1165梁金华少将简历:

梁金华(1913~1962)湖南省湘阴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6军第91师特务连副连长,独立第2师特务连连长,红18师第54团连长、副营长、湘鄂赣军区司令部通信科科长、特务营营长、短枪队队长、特务大队大队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1支队1团特务队队长、作战参谋、特务营营长,第3支队6团参谋长,5团参谋长,第7师57团团长,皖南支队副支队长,支队长兼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7师20旅旅长,华中野战军第6师17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7师师长,第三野战军24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2年6月21日在上海逝世。

 

梁金华的故事:

梁金华是湖南湘阴人,1913年出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6军91师特务连副连长、独立2师特务连连长、红18师54团连长、副营长、湘鄂赣军区司令部通信科科长、特务营营长、短枪队队长、特务大队大队长,参加了湘鄂赣苏区反“围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1团特务队队长、作战参谋、特务营营长、第三支队6团参谋长、5团参谋长。在一次战斗中梁金华腰部被子弹打穿。后担任新四军7师57团团长、皖南支队副支队长、支队长兼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7师20旅旅长、华中野战军6师17旅旅长、华东野战军6纵17师师长、三野24军副军长。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

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24军副军长、军长,率部参加元山防御作战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第一次进攻作战,24军作战7次,毙伤俘敌543人,自身伤亡158人。第二次进攻作战,24军作战20次,毙伤俘敌5821人,自身伤亡2038人。第三次进攻作战,24军作战7次,毙伤俘敌8429人,自身伤亡2687人。梁金华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任24军军长、浙江军区副司令员、浙江省军区司令员。1961年晋升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2年去世。

 

 

 

1166梁辑卿少将简历:

梁辑卿(1912~1977)原名梁世端,山东省莱阳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胶东总队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昌潍独立团政治委员,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第7师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9师政治委员,济南市警备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华东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工程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江苏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安徽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7年2月7日在上海逝世。

 

梁辑卿的故事:

梁辑卿是山东莱西人,1912年出生于破落的封建家庭,原名梁世端。在本村读书8年,后入县立高小读书,1931年入省立掖县第9中学读书,参加本校学生运动。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掖县第9中学党支部书记。1935年梁辑卿中学毕业,任莱阳东南乡区委书记。1936年莱阳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他到济南找到党组织,被派到德州、博平做地下工作。1937年任莱阳县大队副大队长。

1938年,奉命组建昌邑、潍县中心县委,任县委书记,坚持了敌区斗争。1940年,任中共东海地委书记兼5大队政委、兼军分区政委。1942年日军大扫荡,军分区司令员孙端夫和梁辑卿率领部队转移到外线,配合胶东主力部队粉碎了扫荡,扩大了根据地,使东海根据地连成一片。解放战争时期,他率东海三个主力团攻克烟台、威海。1947年任胶东军区7师政委,华东野战军13纵39师政委。他所在的39师被评为“执行政策的模范”。他参加了潍县、兖州、济南战役。

建国后,梁辑卿任师政委,1951年任华东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1954年任华东军区工程兵政委,1961年任27军政委,1964年任江苏省军区副政委,后任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齐鲁将军传》称他“在文革初期,说过错话,办过错事”。1970年任安徽省军区政委,后兼任安徽省委书记。梁辑卿1961年晋升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7年因癌症去世。

 

 

 

1167韩庄少将简历:

韩庄(1912~1991)安徽省宿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在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部秘书处译电员,第2师教导队分队长,1937年参加平西抗日游击队。抗日战争时期,任平西国民抗日军副连长,晋察冀军区第5支队2总队总队长,第1军分区3团营长,第1团政治处主任,游击第3支队副司令员,第26团政治委员,第2军分区河南地区队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兼保卫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朗,任晋察冀军区北平办事处秘书长,第3纵队11旅政治部主任,独立第8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炮第3团团长,第20团炮兵主任兼炮兵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第六炮兵学校副校长、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炮兵教授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广州军区炮兵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部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1年8月20日在广州逝世。夫人苏中。

 

韩庄的故事:

韩庄是安徽宿县人,1912年出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任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部秘书处译电员、5师教导大队分队长。1937年参加平西抗日游击队。抗日战争时期,任平西国民抗日军副连长、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5支队2总队总队长、第1军分区3团营长、1团政治处主任、游击第3支队副司令员、26团政委、第2军分区河南地区队政委、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北平办事处秘书长、3纵11旅旅副政委、独立8旅副政委、炮兵3团政委、第二十兵团炮兵主任。参加了太原战役。

建国后,任师政委、华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第6炮兵学校副校长、校长兼政委。1954年毕业于高级炮兵学校。后历任高等军事学院炮兵教授会主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广州军区炮兵司令员。1961年晋升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1年去世。

 

 

  

 

1168韩卫民少将简历:

韩卫民(1903~1981)原名韩福安,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北黄安县区游击队、政治指导员,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红4军第11师32团宣传队队长,第36团教育参谋,第11师通信股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14团参谋长,太行军区第6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17旅副旅长,第13军分区司令员,太行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华北军区独立第7旅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西省军区榆次军分区司令员,山西省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1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韩卫民的故事:

韩卫民又名福安,湖北省黄安县人,1903年出生。幼家贫,7岁入塾,9岁辍学,到汉口一家旅店当童工。1926年,韩卫民参加工会和反帝大同盟组织,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与党失去联系,回到家乡。1927年11月,韩卫民参加黄麻起义,组织群众,筹粮筹款,转运伤员。1928年,韩卫民再次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乡苏维埃主席,区农民协会主席,党支部书记和区游击队政治指导员。1930年,韩卫民带百余名赤卫队员参加工农红军,先后任红4军11师32团宣传队队长、36团教育参谋、11师通讯股长等职,历经鄂豫皖苏区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韩卫民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移,1935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 1938年3月,他率部参加响堂铺伏击战。

1940年,任八路军129师385旅14团参谋长,8月参加百团大战,协同团长率部攻克狮□山。3日后,驻阳泉日军进犯狮□山,14团据险抗击,韩卫民身先士卒,手持双枪参战,14团激战6昼夜,歼敌400余人,击落飞机2架。1942年4月,韩卫民任太行军区第6军分区参谋长,1945年8月,任太行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日本侵略军投降后,韩卫民率部在上党地区继续消灭残存的日伪军据点。时阎锡山命所部69军沿同蒲线向上党地区发动进攻,韩卫民奉命迎击,以一昼两夜急行军到达壶关城外,经两小时激战,攻破壶关县城,歼阎军700余人。旋围攻长治县城,该城守敌弃城逃走,韩率部追击,歼其一部,余敌被赶进包围圈,一举全歼。以后,韩卫民历任第13军分区司令员,焦作军分区司令员,华北军区独立第7旅旅长,率部参加太原、焦作、新乡等战斗。

1950年,韩卫民任山西省军区榆次军分区司令员、山西省军区参谋长,有资料说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职不详。归国后,任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韩卫民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1年去世。

 

 

 

1169韩东山少将简历:

韩东山(1903~1986)湖北省大悟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河南省罗山县红军独立团连长,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36团营长、第4军12师36团副团长,第9军25师75团团长,25师师长,第31军91师副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副团长、补充团团长、副旅长,东进纵队副司令员,新四军第5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干部旅旅长,陕南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原军区第2纵队政治委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副司令员,江汉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湖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参谋长,湖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6年1月13日在武汉逝世。

 

韩东山的故事:

韩东山是湖北省大悟县人,1905年出生。他出身贫苦,小时候没读过一天书。韩东山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红军,历任红军独立团连长、红四方面军红4军12师36团营长、36团副团长、红9军25师75团团长、25师师长。1935年,红四方面军实施强渡嘉陵江战役,红9军25师的任务是自行解决渡江器材,在阆中以北实施偷渡。当时国民党军已将东岸的船只弄到西岸,我军弄到的船只集中到了中路,师长韩东山到各团转了一圈,仍未找到办法。这时参谋跑来告诉他,一个小战士提出用打谷桶当船,韩东山认为可行,命令部队四处收集,用两根扛子绑4个桶,用它将全师渡过了嘉陵江。韩东山紧接着指挥部队包围了南部城,集中全师重火器于主攻方向,73团实施强攻,该团组织敢死队攻入城内,将守敌全歼。从偷渡嘉陵江到打下南部县城,25师歼灭敌一个师部、三个团的兵力。

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北活动时,徐向前告诉韩东山,要他为中央红军进入懋功打开通道并与中央红军会师。徐向前说:你韩东山是迎接毛主席的第一个红四方面军的代表,说不定将来还得给你上书呢!韩东山指挥部队三天走了300多里,打了20余仗,攻克了懋功,歼敌700余人。和中央红军会师时,韩东山看见他过去在红四方面军的老上级陈赓,在陈赓的介绍下,韩东山见到了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他向中央领导汇报了部队的情况,他说:我们部队的指战员都是来自鄂豫皖和四川的贫苦农民,打仗都非常顽强勇敢。一上战场没有一个怕死的,都是拼命地往前冲。毛泽东说:这就是红军的作风!中央红军和韩东山部开了一个联欢会,毛泽东、朱德讲了话,韩东山代表红四方面军部队也讲了话。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夹金山下一个汉藏杂居的村子,半山有个喇嘛寺,红军为了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下令保护寺院,不要干涉喇嘛的宗教活动,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如有违犯,从严惩处。有个战士去喇嘛寺参观时,拿了寺里的一幅帐布,恰好韩东山也去喇嘛寺参观,喇嘛将这件事告诉了韩东山,韩东山当即掏出手枪要枪毙这个战士,喇嘛见状,跪下求情,韩东山还是枪毙了这个战士,以此教育全师官兵。韩东山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

1969年国庆节,韩东山特意邀请康世恩到武汉参加庆祝活动。来到省革委会大门口,车子被拦住,说什么也不许进,康世恩只好打电话让韩东山解围。韩东山笑着迎出来说:“老康,啥也不怪,就怪你这破车不抬举人。你看看,进出这个大院的车像你这样的还能找出第二辆么?回头,我给你弄辆好车。”他果真从省革委会为康世恩调拨了一辆崭新的伏尔加轿车。韩东山说“在油田,你照坐你的嘎斯车。到外面开会,再换上伏尔加。”当时,部队参加会战的干部比较多,一般都在各单位任正职。韩东山多次在干部会上宣布:“业务工作,主要由懂业务的同志来抓,军队干部不要乱加干涉,过多插手。我们主要是支持康世恩等同志的工作。”韩东山虽然战功卓着,对子女均从严要求,从不特殊;1961年部分军队干部子弟不愿应征入伍,韩带头将长子送往部队。1968年城市青年不愿上山下乡,韩又将次子送往农村。1969年幼子参军,当了饲养员。韩多次带着子女回陈家河过年,入乡随俗,住透风潮湿的屋子,铺稻草,开统铺。经常教育子女:“我不把功劳当资本,向党伸手;你们更不能把父亲的功劳当资本,向党伸手。” 韩东山的长女至今是农民。:韩东山说:“人家过得,你们也过得!”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5年离职休息,1986年去世。

 

 

 

1170彭飞少将简历:

彭飞(1914~2006)湖南省永顺县人。土家族。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军团第4师政治部统计干事、青年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司令部参谋,苏鲁豫支队3大队作战参谋,新四军第3师7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海边支队支队长,7旅20团参谋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3师7旅20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9师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0军59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教导团团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解放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福建生产建设团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福州军区司令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6年10月14日在厦门逝世

 

彭飞的故事:

彭飞是湖南省永顺县人,1914年出生,土家族。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户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军团4师政治部统计干事、青年干事。参加了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120师358旅司令部参谋,1938年入延安抗大第5期学习,后来调到115师序列的苏鲁豫支队三大队任参谋,苏鲁豫支队后改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新四军3师7旅,彭飞任7旅司令部作战科长、海边支队支队长、7旅20团参谋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13纵39师参谋长。13纵改编为31军时,他没有去31军,调到20军59师任副师长。

1950年,彭飞任志愿军20军60师师长,入朝作战。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在第二次战役中,9兵团分割包围长津湖之敌,27军实施正面进攻,20军从西侧实施进攻。当时20军有四个师,黄朝天的58师三面包围了下碣隅里之敌,戴克林的59师占领了死鹰岭和西兴里,割断了柳潭里与下碣隅里敌军的联系,余光茂的89师迫近社仓里,彭飞率60师占领了富盛里、小民泰里一线,切断了下碣隅里敌军的南逃退路。敌军曾对60师阵地连续发动四次进攻,均被60师击退。美陆战1师1团一个营和一个坦克营,英国海军陆战队第41派遣队千余人,坦克、汽车百余辆,在50余架飞机掩护下,再次向60师发动进攻,彭飞指挥60师进行了顽强抗击,并在击退敌军多次进攻后,对该敌实施了坚决反击,经过激战,敌军除部分逃窜外,大部被60师歼灭。在第五次战役中,60师向敌纵深勇猛穿插,突入敌纵深25公里,按时抢占了后坪里、五马峙、美山里、旺盛谷地区,歼敌500余人,切断了县里地区韩3师、韩9师南逃退路,与81师全歼韩军5个营3000余人。彭飞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彭飞回国后任20军副军长。1957年入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0年毕业,任31军副军长、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参谋长。1964年晋升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171彭盛少将简历:

彭盛(1912~1998)江西省万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国际师连长,红一方面军保卫局保卫队队长、管理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卫生部站医院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一旅卫生部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19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9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团后方办事处政治委员、组织部部长,志愿军后勤部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大连第一疗养院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9年9月8日在大连逝世。

 

彭盛的故事:

彭盛是江西万载人,1912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国际师连长、红一方面军保卫局保卫队队长、管理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卫生部兵站医院政委。1941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1旅卫生部政委。参加了平型关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供给部政委、第一野战军19兵团组织部副部长。参加了平津、太原、兰州等战役。

建国后,任19兵团组织部部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兵团19后方办事处政委、志愿军后勤部政委。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沈阳军区大连第一疗养院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172彭方复少将简历:

彭方复(1911~2001)湖北省阳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总医院看护排长,红6军团第17师49团卫生队队长,师卫生部部长,红6军团卫生部副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冀热察挺进军卫生部部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巡视团主任、医务科科长,察哈尔军区卫生部副部长、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岳军区卫生部部长,第20兵团后勤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卫生部处长,东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第13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后勤部部长,国防科委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1年12月16日在北京逝世。

 

彭方复的故事:

彭方复是湖北省阳新县人,1911年出生。他9岁念过一年私塾,因母亲去世辍学。后因摆烟酒小摊的父亲与教书先生有交情,他半工半读了几年。1929年参加农民赤卫队。

1930年背着家人参加红军,在红5军5纵医院当看护。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彭方复任红3军团总医院看护排长。他在红3军团参加过医护训练班学习。

1930年9月,湘东地区的游击队集中起来,成立了湘东独立师,全师800余人,成分多为湘东各县地方武装和安源煤矿的工人,全师只有为数不多的医生和卫生员。大致在1932年,湘赣军区卫生部举办过军医训练班,彭方复是这个训练班的学员,学习结束后彭方复任军医。彭方复回忆说:当时缺医少药,药品器材一是自己动手制作,二是取之于敌,三是到敌占区和游击区搞药曾经有一次抓了两个比利时传教士当人质,让国民党当局用钱和药品来交换。四是利用地下党关系在白区买药。

1932年2月,湘赣独立1师和3师合编为红8军,红8军成立之后,沿用国民党军队医疗卫生管理方式,军部设军医处,师设卫生队,当时红8军下辖红22师、红23师和红24师,彭方复调到红23师卫生队队长。师卫生队设有运输班、担架班、看护班、轻伤班、炊事班,医生2人、司药2人,通讯员2人。1933年5月,红8军整编为红6军团17师,下辖49、50、51团,彭方复任49团卫生队队长。1934年任17师卫生部部长。1936年红2、6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时,彭方复任红2军团卫生部副部长。他到军委卫生学校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彭方复1938年任120师卫生部防疫科科长,1939年任晋察冀军区冀热察挺进军卫生部部长,1942年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巡视团主任、医务科科长。1944年任冀察军区卫生部副部长。解放战争,任北岳军区卫生部卫生部部长、20兵团后勤部副部长。

有的部队回避伤亡事实,彭方复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卫生部掌握的统计数字,如实向上级汇报。建国后,彭方复历任军委卫生部医政处处长,四次入朝调查处理问题。他后任东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在任副院长期间,组织开展疟疾防治科研工作,取得成效。

1970年,他担任第13研究院院长,后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后勤部部长。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173彭龙飞少将简历:

彭龙飞(1915~1992)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永新县保卫队排长,湘赣第18师53团连政治指导员,湘鄂川黔边区永顺县毛巴游击队政治委员,红6军团第16师47团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孟县保安大队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正、新、灵支队支队长、区队长,军区教导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沈阳市保安第3旅旅长,辽宁独立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14师师长,第四野战军42军125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2年6月9日在长沙逝世。

 

彭龙飞的故事:

彭龙飞是江西省永新县人,1915年出生,原名彭龙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永新县保卫队排长、湘赣18师53团连指导员、游击队政委、红6军团16师47团营教导员。在长征中,彭龙飞过雪山受了冻伤,十指被锯掉七个,只剩下两个大拇指和右手食指。抗日战争,彭龙飞任120师359旅717团副营长、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后留在晋察冀军区,历任县大队政委、支队长、区队长、晋察冀军区教导团团长。解放战争,彭龙飞到东北,历任沈阳市保安第3旅旅长、辽宁独立师师长、5纵14师师长。14师的前身是冀东的一个独立团和胶东军区的一个团合编而成,亦称通化支队、杨靖宇支队。这支部队坚持过敌后斗争,游击战经验多,有朝气,有猛冲精神。在百里穿插攻歼廖耀湘兵团战斗中,彭龙飞命令14师机关干部和八大员去抓俘虏,身边只留了一个警卫员,碰上5个敌人,彭龙飞因操枪不便,被击伤左腿。彭龙飞后来担任42军125师师长、42军副军长。

1952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42军副军长,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42军副军长、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去世。

 

 

 

1174彭寿生少将简历:

彭寿生(1915~1993)江西省信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粤赣军区独立3师师部技术书记,红9军团军团部见习参谋,第9军司令部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师部作战参谋,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11支队副参谋长兼大队长,第7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13军分区参谋长,冀热辽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唐山警备司令员,第20兵团67军201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天津市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副军长,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3年6月19日在赣州逝世。夫人徐菁莲。

 

彭寿生的故事:

彭寿生同志1912年3月出生于江西萍乡市一个贫苦的农民之家,自幼父母双亡,7岁帮人放牛,11岁当学徒。1931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一个红军战士、基层干部逐步成长为我军的一名优秀高级指挥员。他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和组织指挥各种战斗、战役数百次,多次负伤,屡立战功。1940年在苏北黄桥决战中被敌人打掉了右臂,成了一名“独臂司令”。

彭寿生同志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彭寿生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因身体负伤未能随红军主力长征北上,留下和其他伤员一起在湘赣边区与敌人继续进行艰苦的斗争。一年冬天,为打击敌人的反动嚣张气焰,鼓舞人民群众继续斗争的信心,领导决定要趁夜间天黑时分,端掉设在十几里路以外的敌区公所。为谨慎起见,连首长先派出一个侦察组前去侦察,其余部队休息待命。不一会儿侦察员回来报告,发现前面大房子边有一个敌哨兵。领导研究认为,既有哨兵,必有敌军。于是派彭寿生带一个战士将敌哨兵抓来问个究竟。摸哨,是游击队的一个强项。雪天,他俩披上白被单,一会儿就将敌哨兵抓了回来。敌哨兵说:他们是县保安团的,在附近共有1个营3个连,每个连有八九十人不等;他们这个连有90多人,五六十支步枪和两挺轻机枪。哨兵还说,因柴火潮湿不好烧,他们还没有开晚饭;一会儿值班排长要来查哨等等。

领导认为,要端掉敌区公所,不把敌保安团的这个营消灭掉不行。但要消灭敌保安团这个营,我军只有30多人,敌军有近300人,是我们的10倍,因此,只能智取,不能强攻。领导决定由彭寿生带两名战士,彭先化装成敌哨兵,两名战士埋伏于两边,待敌值班排长来查哨时,干掉敌排长后,再化装成敌值班排长,进入敌人院子内见机行事……彭等3人干掉敌排长后,彭就以值班排长的身份,趁着天黑只身一人来到敌人住地天井内。为防止敌人发觉,他把帽檐压得低低的,先远远地巡视了一下各个房间的敌人情况。此时正好有两个伙夫抬着饭菜来到天井内,叫“值班排长”吹哨子,准备开晚饭。彭便立即吹哨子,叫各班集合,不要带枪,准备开饭。敌军集合后,彭发现有几个士兵交头接耳、嘀嘀咕咕,他把这几个士兵训斥了一顿。但他又发现有一个敌军窜回房内,叫来了敌连长。敌连长拎着枪迅速跑了出来,问彭是谁?彭看看门外自己的人还没有到,就故意拖延时间对敌连长说:“我是你的二排长啊,怎么,不认识了?”“胡说,敌连长火冒三丈拔出枪……正当敌连长拔枪准备向彭开枪时,彭部队的连长和政委带着队伍冲进了大门。彭的个子比敌连长高,他说时迟,那时快,一个飞腿踢向敌连长,迅即缴下了敌连长手中的驳壳枪。这时敌人乱成一团,但手中都没有枪。红军部队有的举枪对着徒手的敌人说“不许动”,有的迅速冲进屋内捧出敌人的步枪、机枪……结果,此战斗一枪未发获得了全胜。接着,通过敌人弄清了敌人另外两个连和营部的情况,乘胜又搞掉了敌人的营部和另外两个连。就这样,一枪未打连夜巧歼白匪一个营;后来顺利地端掉了大安里敌区公所。

新四军一支队老二团,当年在江南有“新四军老虎团”之称。后来,曾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段焕竞同志,1995年12月在《岁月悠悠战友情》一文中说:“老二团,当年之所以被苏南父老乡亲誉为'新四军老虎团’,固然与当时的团长王必成'王老虎’分不开,但如果没有彭寿生、曾旦生等这样一些英勇战斗的'小老虎’,同样不能成其为威震敌胆的'老虎团’和江南指挥部号称的'模范主力团’。”“彭寿生与闻名的廖政国、吴光明、童炎生等'独臂将军’相比较,尽管职务低一些,然而就其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来说,则毫不逊色。”

 

    

1175彭显伦少将简历:

彭显伦(1895~1958)广东省南雄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大革命时期,曾任中共南雄县第六区区委书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政治部组织科科员,军部军需处科长、军医处政治委员,红3军第9师供给处主任,红4军第1师2团供给处主任,红1军团供给部出纳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供给部出纳科科长,山东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滨海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山东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5月1日在青岛逝世。

 

彭显伦的故事:

彭显伦是广东南雄人,189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大革命时期,任中共南雄县第6区委书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政治部组织科员、军需处科长、军医处政委、红3军9师供给处主任、红4军1师2团供给处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红1军团供给部出纳科科长。参加了平型关等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供给部政委、山东军区供给部政委、滨海军区后勤部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供给部政委、山东军区供给部政委。

建国后,任山东军区后勤部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去世。

 

 

 

1176彭胜标少将简历:

彭胜标(1909~2003)福建省长汀县人。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汀瑞游击支队副中队长,红12军政治部保卫队政治委员,第101团特务连政治委员兼连长,中共福建兆征县监察委员会主席、兆征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2支队3团1营政治委员,第3支队5团政治处主任,挺进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7师沿江支队副政治委员,第七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鲁中南军区第4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第47师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35军103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苏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江苏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3年3月1日在合肥逝世。

 

彭胜标的故事:

彭胜标是福建省长汀县人,1909年出生,原名彭佑先。1929年参加游击队,任汀瑞游击支队副中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政治部保卫队政委、第101团特务连政委兼连长、兆征县保卫队政委、县巡视员,中共长汀县古城区区委书记、兆征县监察委员会主席。参加了第一至三次反“围剿”战斗。

1934年11月,红军长征后,瑞金县桃阳区和兆征县古城区合并为桃古区,桃阳游击队和古城游击队合并为桃古游击队,彭胜标任区委书记兼游击队政委,共有100来人。坚持游击战争。由于彭胜标不了解整个形势的严重性,有些麻痹,上级要求他马上带部队转移上山,彭胜标没有立刻转移,心想吃过饭再说。于是一面派侦察员去侦察,一面叫炊事员做饭。饭刚做好,敌人就摸进村子里来了。彭胜标只好带领部队边打边撤,牺牲了十一名同志。彭胜标的队伍在山上很艰苦,喝着山水,吃着野菜和竹笋,一天换十几个宿营地,被敌人追得精疲力尽,1935年春,兆征县独立营遭到损失,与桃古游击队合并,合并后队伍有200人,彭胜标因此担任兆征县苏维埃主席。1935年8月,瑞金县游击司令部张开荆8人也合并到桃古游击队。彭胜标等率领部队坚持游击战争,开展群众工作,逐渐转入主动。1936年11月成立汀瑞县委,彭胜标任副书记,桃古游击队改为汀瑞游击队。

1937年9月,彭胜标到池江向项英、陈毅汇报了工作,项英、陈毅派陈丕显向闽赣边游击队传达中央指示。11月,部队点编为7个连,称抗日义勇军游击支队,彭胜标任副支队长。彭胜标到池江、赣州汇报工作期间,国民党军的一个营包围了游击支队,部队跑出来200多人,彭胜标把部队带到新四军张鼎丞部,编为2支队3团2营,彭胜标担任营政委,对外称副营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3团1营政委、第三支队5团政治处主任、挺进团政委。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七师挺进团政委、沿江支队副政委、七师政治部组织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七师政治部组织部长、鲁南军区警备第8旅兼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鲁中南军区第4军分区副政委、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47师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35军103师政委。

1949年初春,彭胜标率部从宿县、经滁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南京对岸的江浦、浦镇、浦口三镇。渡江战役发起后,103师以400 人的伤亡代价,歼敌2000人,攻克江浦县城和浦口。彭胜标所在部队率先进入南京国民党总统府,彭胜标指着一张办公桌上翻在“四月二十二日”的日历,对身边的师参谋长说:“请看,这就是蒋家王朝的末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苏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江苏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177彭施鲁少将简历:

彭施鲁(1916~)原名王鹏华。河南省武陟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12·9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部秘书。抗日战争时期,任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4团政治委员,第7军1师政治部主任,抗联第2支队教导大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政大学合江分校副教育长、总校第2团副团长,东北军区军政学校副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7步学校副校长。军事师范学校副校长,军委军校部编研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学院学校部学院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学校管理部副部长、军训部副部长,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参谋长,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司令部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彭施鲁的故事:

彭施鲁是河南省武陟县人,1916年出生,原名王鹏华。彭施鲁1934年在高中学习期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参加北平“一二 九”学生运动之后,被党组织派到东北抗日联军工作,任抗日联军第4军军长李延禄的秘书,彭施鲁参加的这支部队成立于1933年,当时叫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是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辖4个团和1个游击支队,共800人。1934年9月,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4军,10月改称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1936年1月,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辖2个师,约2000人。1937年,第4军发展为4个师,彭施鲁升任2师4团政委。同年,第4军划归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部,1938年1月,彭施鲁调到同归第二路军建制的第7军,任1师政治部主任。

1938年后,第7军处境日益困难,1940年4月,第4军和第7军的余部缩编为第2支队,彭施鲁任第2支队教导大队政委。1941年11月彭施鲁随第2支队转移至苏联境内北野营。在周保中任旅长、李兆麟为政治委员的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苏军番号为远东红旗军第88独立步兵旅)任上尉连长(营长为金日成)。1942年,教导旅召开了中共全体党员大会,自行宣布成立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局(后称东北党委员会)。大会通过了周保中作的《关于留苏中共东北党组织总结状况及改组的报告》。选举了特别支部局第一届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选举周保中、张寿笺、崔石泉(崔庸健)、金日成、金京石、彭施鲁、王明贵、金策、王效明、安吉、季青等11人为委员。

1945年彭施鲁回国,任苏军佳木斯市卫戍副司令、中共佳木斯地区委员会书记,后历任东北军政大学合江分校副教育长、总校第2团副团长、东北军区军政学校副校长。建国后,彭施鲁历任27步兵学校副校长、军事师范学校副校长、军委军校部编研处处长、训练总监部学院学校部学院处处长、总参谋部学校管理部副部长、军训部副部长、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参谋长。他在1956至1958年期间,在《八一杂志》和《解放军报》上发表多篇文章,探讨如何在学习苏军先进经验当中避免照搬照套的教条主义做法,重视总结我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作战经验,并认为应在澄清是非的前提下,改进训练工作,反对过分追究个人责任的做法。

1963年冬,总参谋部在镇江召开的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现场会议上,时任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的彭施鲁作了大会总结,对郭兴福教学法作了肯定的评价,主张积极的在全军范围内推广郭兴福教学法。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178彭清云少将简历:

彭清云(1918~1995)江西省永新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第18师53团连政治指导员,第16师47团营政治教导员,第18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9团营政治教导员,教导营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0纵队28师14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7军160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学院政治部主任,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总参谋部3部政治委员,总参谋部通信部政治委员,中国共产党总参谋部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95年7月30日在北京逝世。夫人张杰。

 

彭清云的故事:

彭清云是江西永新人,1918年出生于雇农家庭。读过私塾,大革命时期,在农会办的夜校读了一年夜书,10岁学裁缝。1928年参加儿童团、少先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被派往湘赣省委团校学习,学习结束后,在湘赣团省委任巡视员,1932年任宁冈县工会青工部长。1933年入湘赣军分区红军党校学习。1934年在战斗中右臂受伤,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任红6军团18师53团连指导员、16师47团营教导员,1935年任18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彭清云在长征中得了伤寒病,战友给了他8块银元,离开了他。彭清云昏了过去,被后面的部队抢救了过来。抗日战争时期,彭清云任120师359旅719团1营教导员。1938年10月,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常冈宽治中将由张家口经广灵到灵丘前线督战,359旅旅长王震令719团和717团9连在广灵伏击。彭清云被任命为突击队长,在战斗中,彭清云发现一日军军官在指挥抵抗,彭清云是全团有名的神枪手,他要过一支三八大盖,一枪撂倒了日军军官,日军阵脚大乱,彭清云指挥部队冲了上去,彭清云却被敌子弹打穿右肘关节,因伤势严重,不得不截肢。

白求恩知道彭清云是击毙日军常冈宽治中将的英雄时,立即为他截肢。手术前要输血,一时又无法化验血型,白求恩毫不迟疑地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就这样,白求恩大夫的鲜血,缓缓地流进彭清云的血管中。彭清云失去右臂后,仍然留在战斗部队。解放战争时期,他随部队进入东北,任10纵28师14团政委、29师政治部主任、47军140师政治部主任、160师政委、141师政委。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

1951年,彭清云随47军入朝,率领141师修建南阳里机场,1952年在朝鲜升任47军政治部主任,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4年回国后,1955年入政治学院学习,毕业后任政治学院系主任、学院政治部主任。1964年任总参谋部三部副政委,后任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总参谋部三部政委、通信部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去世。

 

 

 

1179彭富九少将简历:

彭富九(1918~)江西省永新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无线电报务员,红2军团报务主任,红6军团电台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2局前方工作队报务员、电台台长、股长、副科长、1处副处长、干部科科长、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局副局长、局长,华北军区2局局长,中南军区2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技术部1局局长兼政治委员、第一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3部代部长、部长兼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总参谋部3部部长、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彭富九的故事:

彭富九是江西省永新县人,1918年出生于贫农家庭。他读了几年书,10岁参加儿童团,1928年任区儿童团团长,1931年任永新县儿童局书记。1932年12月,肖克从中央军委带来一台50瓦的电台,湘赣军区立即在永新县城办了第一期训练班,共青团中央巡视员冯文彬推荐彭富九参加了训练班。这期学员共8人,学成之后,彭富九担任红6军团无线电报务员、红2军团报务主任、红6军团电台队长。整个抗日战争,彭富九都在军委二局工作。军委二局负责侦察工作,彭富九在二局历任报务员、电台台长、股长、一处副处长、干部科科长、系主任。解放战争,彭富九到晋察冀军区,任二局副局长、局长,彭富九当时没有能够破译傅作义偷袭张北的情报。北平解放后,他找到傅作义原办公室主任,才知道傅作义怕失密,内部没有用蒋介石统一的密码,自己另搞了一套密码,故意把电报搞得颠来倒去,把签名和时间插在电文里,致使破译十分困难。傅作义架了几部电台测向,听无线电的方向和声音大小。从而得知我军主力在张家口西南面,而张北空虚。

1947年2月,晋察冀军区2纵和4纵主力向固城、漕河、徐水一线出击,迫使敌53军和22师东移,从而孤立了进至易县姚河地区的敌94军,出现了歼灭大股敌人的有利战机。聂荣臻立即命令杨成武指挥3纵、4纵迅速北进。3纵、4纵连夜强行军70多里,包围了姚村地区的敌94军及5个团,敌我兵力对比是三比五。当我军正要发起总攻时,突然误传姚村被围之敌已突围向东逃窜。3纵、4纵自行撤围,分路追击。至发现情报有误,部队已无法收拢,丧失了歼敌战机。彭富九回忆说:姚村战斗,电话上报告,敌人跑了。聂司令员问我,我说,敌人肯定没跑,敌人的电台还在工作,正在发出“SOS”紧急呼救信号,向北平求援说“姚村被围,火速增援,非常危险!”但前面部队都去追“逃敌”去了,天快亮了,已经出去很远。为这个,2局的同志火了,因为在空中抓住敌人一个情报不容易。

1947年10月,我地下工作人员从石家庄发来特急密码电报,彭富九亲自翻译,该电说敌3军和16军1团将于近日沿北汉线北进。杨得志问情报是否可靠,彭富九作了肯定的回答。彭富九又通过电台收到敌军的几个密码电报,通过破译,确定了敌3军向北行动。清风店战役结束后,杨得志将缴获的一支手枪和一件雨衣送给彭富九说:老彭,干得不错,这一仗没有你们准确的情报,不可能会这样顺利地取得胜利。彭富九后来任华北军区二局局长、中南军区二局局长。

1949年6月,白崇禧主力4个军驻扎衡阳、宝庆一带。四野首长要求二局搞清白崇禧下步战略动向。彭富九把我军电台截获到的敌往来电报逐一细看,发现白部电令各军给团以上单位发五万分之一的广西地图,白部电告广西省政府报告广西各地粮仓存粮数,白部要求汇报广西各地桥梁负重量。彭富九判断白崇禧欲退回广西。为防止白部退回广西,四野采取了稳住敌军,远距离迂回包围,截断敌退路的作战方针。此时敌潜伏在武汉的一个电台被破获,彭富九监督敌电台台长发报,慌称四野士兵多系东北人,到南方来水土不服,疲惫不堪,伤病很多,部队已发放冬装,正在休整,未发现有重大行动迹象。白崇禧接电后信以为真。罗荣桓说:彭富九所领导的二局的工作,对取得衡宝战役的胜利功不可没。1952年,总参谋部下设技术部,彭富九调到北京,任技术部一局局长。彭富九组织领导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情报保障工作,开展对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多国部队的多种文字翻译、情报技术侦察工作。后因技术部主要领导发生了问题,一时形势混乱,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1180彭德清少将简历:

彭德清(1911~1999)曾用名陈国华。福建省同安县人。1926年参加本地农民协会。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同安县委组织部部长,泉州市特委书记,晋(江)南(安)中心县委书记,中共(南)靖(平)和(漳)浦中心县委书记,中共同安县委书记,闽南第2游击支队政治委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闽南抗日义勇军独立大队大队长,新四军第2支队4团连政治指导员,教导总队第2大队政治教导员,挺进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4团政治处主任,苏北指挥部第5团政治委员,第3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7团政治委员兼团长,苏浙军区第3纵队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3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12师师长,第三野战军22军、23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27军军长,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基地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交通部副部长、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9年6月10日在北京逝世。

 

彭德清的故事:

彭德清是福建省同安县人,1911年出生。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2岁入学,16岁辍学。大革命时期积极投身农民运动,历任团同安县委组织部长、泉州中心特委书记、晋南中心县委书记、靖和浦中心县委书记、同安县委书记、工农红军闽南二支队政委,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和武装斗争的经验。彭德清经历过漳浦事件。1937年春,驻漳州的国民党157师合击闽粤边红3团,特委代理书记、红3团政委何鸣带的驳壳枪队被157师包围,部队被缴械,人员被带回漳州。不久何鸣从漳州回来,说已经同157师进行了停战抗日谈判,正逢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派来的姚铎也指示应与国民党军谈判,因此特委决定集中部队,何鸣未经特委研究,擅自答应157师,将部队集中在漳浦城。经谈判,红3团编入国民革命军,全团编为7个连。彭德清曾向特委报告,157师正集中部队由漳州、平和向漳浦移动,城里的地主豪绅正在开会,要求157师缴我们部队的枪,何鸣对此毫无警惕。部队进城的第3天,彭德清向特委报告157师的一个旅长,命令红3团到飞机场听训话。部队到了飞机场,157师少将政治部主任说要部队进行徒手训练,这是埋伏在机场的国民党部队将红3团部队包围,缴了红3团的枪,以后,红3团跑出来100多人。彭德清则到一个叫□仔的地方,发动群众拉队伍。

1950年11月,彭德清率领27军入朝作战。参加了第一、第二、第五次战役。27军隶属第9兵团,下辖79师、80师、81师和94师。入朝后,27军为第一梯队,由北偏东向长津机动。27日,东线战区普降大雪,气温降至零下30~45度,27军主力已隐蔽进入柳潭里、新兴里以北地区,完成了进攻准备。当日黄昏,第九兵团各部按预定部署发起反击,迅速完成了对长津湖地区之敌的分割包围。从正面进攻的27军,其81师主力占领了位于赴战湖西侧的小汉岱、广大里地区,割裂了美步兵第七师与美陆战第一师的联系;第79师向柳潭里之敌进攻,当夜歼敌一部,与敌形成对峙;第80师附第81师第242团包围了新兴里、内洞峙之敌,并歼其一部。对敌发起攻击的第一天晚上,战斗就打成胶着。虽然给被围之敌重大打击,但攻击部队各部伤亡也异常惨重。攻击新兴里的第80师减员近1/3。而向柳潭里进攻之第79师减员竟达2/3,而两个师的的冻伤减员竟达全部减员数1/3。

28日全天,被围美军全力反扑,27军各部在饥寒交迫、非战斗减员剧增和装备低劣的极端不利的情况下迎战在航空火力和优势地面炮火掩护下的美军部队。战斗最为激烈的是包围着陆战第一师的柳潭里和下碣隅里。美陆战第一师是美国军队中最为凶悍的部队。柳潭里的美陆战第1师第5、第7团连续5次冲击27军第79师的1282和1240高地,阵地被美军的燃烧弹炸成一片火海,岩石化作粉末,树木变成焦炭。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几度易手。28日当晚,第80师不顾重大伤亡,向内洞峙美步兵第7师第32团一个营和炮兵、坦克各一部发动猛攻,将其指挥所摧毁,残敌遗尸300余具,逃住新兴里。第80师虽于当晚一度突入新兴里,但因兵力不足,冻伤减员太大,只好撤出战斗。至此,第80师战斗与非战斗减员已达2/3。29日,彭德清令第80师张□秀师长调整建制,整理战斗组织继续战斗,同时调孙瑞夫师长的81师主力会同第80师围歼新兴里地区之敌。军预备队第94师准备随时投入战斗。为准备第二步攻歼柳潭里之敌,第20军第59师暂归27军指挥。29日,柳潭里的美陆战第一师部队向79师阵地攻击,并空投伞兵百余名配合,均被已伤亡惨重的79师部队击溃。11月30日,陶勇亲临新兴里,指挥80师和81师主力和军属炮兵,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同时向新兴里之敌猛烈攻击,战士们蜂涌冲进美军的坦克防御圈内,与美国兵血肉相搏,并于次日拂晓,将敌压缩至狭小地区,敌第31团长麦克劳恩上校见伤亡惨重,待援无望,便在40余架飞机掩护下,以10余辆坦克为先导,沿公路向南突围。80师和81师在伤亡惨重、有些团队在只剩几十个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战斗,冒着敌机轰炸奋勇投入追击,沿途围追堵截,又将该敌截歼大半,团长麦克劳恩上校被击毙。塞满了美国兵的一辆辆汽车在越过的长津湖时,湖面坍塌。接任团长指挥的弗恩中校等一部分美国兵被淹死。剩下的不到几百人,刚跑到后浦里、泗水里地区,又撞在81师的设伏网上,全部就歼。至此,美步兵第7师第31团、第32团第1营和师属第57炮兵营共1个加强团的兵力,全部被27军部队歼灭,俘虏该团官兵300余人。第31团团旗亦被缴获。这是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歼灭的唯一一个美国陆军团级单位的建制部队。彭德怀闻讯大喜并驰电:

“嘉奖第九兵团,嘉奖第27军。”

 

 

 

1181董超少将简历:

董超(1915~1990)原名董仲礼,山东省新泰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徂徕山起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泰县抗日游击队队长,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4支队1团连政治指导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特务大队副政治教导员、政治处主任,鲁中军区第11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警备第2旅政治部主任,第9师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23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鲁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系班主任、系主任,军事学院基本系政治委员、高级系政治委员,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安徽省军区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0年9月5日在北京逝世。

 

董超的故事:

1939年,董超和战友们到泗洪县一带开辟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他们积极宣传抗日主张,以归仁集镇的七里庄为中心开展减租减息、合理分担的运动,发动、组织群众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由于新的分配政策极大地维护了群众的权益,民众欢天喜地,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姊妹团等抗日群众团体纷纷成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不到一年的时间,各县建立了区武装(区队),有的县建立了县大队、县独立团。因为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归仁集镇、刘圩区、潘山区、金锁镇区、闸塘等地建立了10多个人民政权,1941年在泗洪县建立了皖东北第一个抗日县政府。

“虽然我们发动群众的工作做得好,但当地的日伪势力和顽固势力不甘心失败。”董超回忆起当年开辟新区的往事说,“我们在梅花乡建立了乡政权,当地的一些地主暗地组织反动武装打死了我们新任的乡长,又抓了我工作队两名工作人员。我从庞道口村回来得知此事后,立即带着连队在七里庄抓了三个地主分子和一个地主狗腿子,并在归仁集召开了群众大会,痛斥他们的罪行,限令顽固分子三天内把抓去的两名工作人员交出来。地主们吓坏了,不得不乖乖地把那两名工作人员偷偷放回来了。”说到这,董超爽朗地哈哈一笑。1939年春,董超参加八路军南进支队随营学校学习,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无数次战斗实践中,他学习并积累了带兵、练兵、打仗的经验。从一个意气风发、满腔爱国壮志的青年学生成长为一名智勇果敢的战斗指挥员。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敌强我弱,我们主要与鬼子打游击战、伏击战。这都是毛泽东思想正确的指导啊!”董超追忆起他早年亲自指挥或亲历的在黑塔镇、在毛桃董家、在小魏庄、在三棵树等地对日伪军展开的数十次伏击战,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这些伏击战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也使他在战斗中不断增长了本领。

1945年8月,在攻克安徽省灵璧县城的战斗中,董超所在营担任南门的佯攻任务,牵制敌人。由于守城的敌人把守甚严,且火力又猛,我北门、西门的主攻部队两次强攻受挫。董超觉察到经过几轮与敌人周旋,敌人对他们这支佯攻部队已渐渐失去了戒备心理,于是他向上级请命要求从南门攻入,变佯攻为主攻。九纵参谋长赵江川听了董超的汇报十分赞成,经上级同意,董超组织了40多人的突击队向南门突然发起强攻。他们把两架高梯靠上南门城门,攀登上城楼,歼灭了城楼一个排的守敌,打开了南大门。接着,董超带领二营战士如猛虎下山般直扑城中心,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动摇了敌人的斗志,一时城内火光冲天,枪弹齐鸣。我各路部队紧密配合,北门、西门不久也相继被攻破,在拂晓前全歼守城的敌军,俘虏伪县长孙宝鉴等1300余人。

 

 

 

1182董永清少将简历:

董永清(1911~1995)江西省吉水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经理处出纳科科员、科长,红1军团直属供给处主任,军团供给部军实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供给处处长,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供给部部长,冀热辽军区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后勤部部长,华北野战军后勤部指挥所主任,第19兵团后勤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4分部部长、第5分部部长,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5年11月23日在北京逝世。

 

董永清的故事:

董永清是江西吉水人,1911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经理处出纳科科员、科长、红1军团直属供给处主任、军团供给部军实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到达川西北懋功(今小金)达维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宿营时,赵尔陆发现战士董永清不见了,说:“我们的战士只要活着,就一个也不能少。”他派人沿原路四处寻找,终于发现负伤的董永清躺在路边。董永清回到部队治好伤后,跟着部队继续北上。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供给处处长、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供给部部长、冀热辽军区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后勤部部长、第十九兵团后勤部部长。参加了石家庄、平津、太原等战役。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后勤部第4分部部长、第5分部部长、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历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183董志常少将简历:

董志常(1915~1984)湖北省大悟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3师29团共青团委员会书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供给部军需股股长,八路军第2纵队供给部军需科副科长、科长,冀鲁豫军区后勤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供给部部长,第1纵队供给部部长,第二野战军5团供给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管理部副部长,总后勤部司令部副参谋长兼特种部队计划供应局局长、白城办事处主任,总后勤部物资部部长、营房部部长,总后勤部司令部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4年4月7日在北京逝世。

 

董志常的故事:

董志常是湖北省大悟县人,1915年出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73师29团共青团委员会书记。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供给部军需股股长、八路军第二纵队供给部军需科副科长、科长、冀鲁豫军区后勤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7纵供给部部长、1纵供给部部长、第二野战军5兵团供给部部长。

解放后,任贵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总后勤部营房管理部副部长、总后勤部司令部副参谋长兼特种部队计划供应局局长、白城办事处主任、总后勤部物资部部长、营房部部长。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4年逝世。

 

 

 

1184董启强少将简历:

董启强(1918~2005)四川省巴县(今属重庆市)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援西军教导团政治教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政治部教育科科长,东进纵队政治部宣教科科长,冀南军区教导队政治教导员,冀南军区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部长,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独立第四旅参谋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4旅12团副政治委员,第2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步学校副政治委员,第6步学校政治委员,第2政治干部学校教育长、第二副校长,第1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政治工作教材编委会副主任,国防部第5研究院第2分院政治委员,国防科技大学副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5年12月8日在北京逝世。

 

董启强的故事:

董启强是四川省巴县人,1918年出生。他的父亲是刘湘手下的少将参军,董启强从小被父亲送到重庆一家贫儿院半工半读,以后在武汉上小学和初中,14岁在北平读书,参加了共青团。1934年,他考入南京军政部化学兵队,从事地下工作。1936年,根据中共浙南特委的决定,董启强从南京军政部化学兵队开小差到达上海,后到达陕北,在共青团中央工作。1936年11月,董启强进入红军大学学习,以后转入抗大学习。“七七事变”后,他被编入援西军教导团任政治教员。以后历任129师随营学校政治部教育科长、冀南抗日东进纵队政治部教育科长、冀南军区教导队教导员、干部轮训队政治处主任、冀南军区政治部宣传教育部部长、新7旅兼第6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日军合围第6军分区,军分区政委因病调回延安,司令员和副司令员在作战中牺牲。董启强在突围中,头部、胸部和腕部受伤,伤未痊愈就赶回部队,此时军分区参谋长被俘,军分区领导仅剩董启强一人带领部队坚持斗争。1944年,他调到冀鲁豫军区太行后梯队参加整风。1945年,他回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董启强任冀南军区独立第4旅参谋长。1947年,他调入主力部队,任2纵4旅12团副政委,1948年任2纵政治部宣传教育部部长。1949年,董启强被派往浙江金华英士大学任军代表。

建国后,董启强历任第6步兵学校政委、第2政治学校教育长、副校长、第1政治学校副校长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董启强进京,主持总政治部政工教材编委会常务工作,领导编写解放军政工教材。1957年1月,董启强任通讯兵电子科学研究院副政委。同年以电子科学研究院为基础,组建成国防部五院二分院,他先后担任副政委、政委,该院负责“东风1号”导弹研制工作。1961年,以国防部五院为基础,组建七机部,二分院改为七机部第二研究院,董启强任院党委书记。文革期间,董启强被批斗,关押了5年。1973年他重新工作,任第二研究院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大力开展整顿工作,被王洪文点名,王洪文在中南海专门开会批判董启强,随后他又被关押3年。1975年,邓小平主持工作,董启强刚被解放,又被四人帮揪住不放,被撤消一切职务,开除出党,遣送京郊农村劳动改造。

1979年,董启强被平反,出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政委,他参加了银河亿次计算机研制的领导工作。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185董洪国少将简历:

董洪国(1910~2001)安徽省金寨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1师33团机枪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第30军医院政治部主任,医院政治委员,第30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队副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野战医院政治委员,八路军总部站部第6分站政治教导员,八路军总部供给部军用制造厂材料科科长,新四军第5师供给部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特种纵队供给部部长,豫皖苏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河南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武汉军区财务部部长,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1年6月29日在武汉逝世。

 

董洪国的故事:

董洪国是安徽省金寨县人,1910年出生。1928年参加苏维埃农民自卫军,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潢光战役,是红四方面军继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之后的又一个胜仗。董洪国当时是红11师33团机枪连指导员,参加了潢光战役。第一仗是光山县椿树店战斗,机枪连配属1、3营,在双方对峙中,机枪连2排4班被敌迫击炮击中,除班长外,全班伤亡。这一仗歼灭敌一个团大部。第二仗是璞塔集战斗,在敌人的炮火中,董洪国和连长汲取上次战斗的教训,果断转移射击阵地,完成了掩护部队出击的任务。第三仗是十里头阻击战,机枪连不仅完成了阻击任务,还一直追击到潢川城下。以后董洪国担任营政委、红30军医院政治部主任、政委、红30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队副队长,在鄂豫皖苏区先后参加了南亚、潢光、陡坡、兴集、柳林河、土桥铺等战斗,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野战医院政委、八路军总部兵站部第6分站教导员、八路军总部供给部科长、新四军5师供给部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供给部部长、豫皖苏军区供给部政委、河南军区供给部政委。参加了中原突围、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和河南剿匪等战役、战斗。建国后,董洪国历任河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武汉军区财务部部长、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去世。

 

 

 

1186董家龙少将简历:

董家龙(1912~1996)湖北省荆门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8师22团卫生队护士长,第9师医务处处长,军卫生部医生,红2军团第5师卫生部部长,军团卫生部医生。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卫生队队长,旅卫生部部长,江汉军区卫生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卫生部部长,第一野战军1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后勤部副部长,西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6年12月24日在成都逝世。

 

董家龙的故事:

董家龙是湖北省荆门县人,1912年出生于革命烈士家庭。读私塾3年。1930年参加红军,任警卫连战士、特务长。1932年洪湖医务学校毕业,任红3军8师22团卫生队护士长、22团医务所所长、9师医务处处长、红3军卫生部医生、红2军团5师卫生部部长、红2军团卫生部医生。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120师358旅715团卫生队队长。1941年入晋绥军区卫生学校学习,1944年毕业,任358旅卫生部部长、江汉军区卫生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1纵卫生部部长。宜川瓦子街战斗,1纵伤员达2000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指挥医务人员及时救治了伤员。1949年任1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

建国后任1军后勤部副部长,1951年任1军后勤部部长、西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1954年入第一军医大学学习,1957年毕业,任成都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指挥成都军区医疗单位收治1000多名危重伤员。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187蒋克诚少将简历:

蒋克诚(1916~1992)原名蒋开诚。四川省阆中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四川少共赤北、巴州县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少共陕南、南江、松潘、彰明、崇化县委书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独立支队三大队政治委员,八路军129师10旅29团参谋长,第10旅参谋长,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第34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4旅副旅长,第10纵队29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47军140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会同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副参谋长、参谋长,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2年2月10日在沈阳逝世。

 

蒋克诚的故事:

蒋克诚是四川阆中人, 1916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原名蒋开诚。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任少共赤北县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1934年任少共陕南、南江、巴中、巴州县委书记,参加陕南保卫战。长征途中,担任少共茂州、彰明、崇化、松潘县委书记。

1936年入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在八路军总政治部青年科从事青年工作,被派往山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工作,以八路军军事教官身份,在太原师范学校的集训班讲授我党抗日主张、革命斗争史和游击战战略战术。后到太谷县组建了一支抗日武装,发展到2000多人,是秦(基伟)赖(际发)支队的前身。1938年,任太行军区独立支队3大队政委、队长。1940年任太行军区独立支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40年任八路军129师新10旅29团参谋长,在百团大战中,指挥部队消灭日军200余人。1941年任新10旅参谋长,在护送炮兵团去延安的战斗中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1942年任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1943年精兵简政,任34团团长,参加了林南战役,组织了西夏城战斗,歼敌一个团大部。在水冶城战役重中,34团作为突击队,解放了水冶城,率部解放了鲁县。在上党战役中,34团是太行纵队的主力团。1945年,率领由太行军区干部组成的干部团到达本溪,后进入吉林市,任吉林分区副司令员,部队扩大为一个旅。

1946年,吉林分区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24旅,任副旅长,参加四平保卫战。年底任10纵29师副师长。1947年,他指挥部队在五尔汉堡子同时在两个方向作战,一方面阻击援敌,一方面堵击突围之敌。1948年,率领29师参加黑山阻击战,阻击敌人7天7夜,由阻击战改为追击战后,歼敌第62师。辽沈战役后,任47军140师副师长、代师长,率部歼敌一个团后,抢占金钟河铁桥歼守敌一个师大部,在新河镇又歼敌千余人。平津战役后任140师师长,率部解放安阳和新乡。1949年他指挥部队在宜昌强渡长江,在三斗坪歼敌一个师。

建国后,参加了任湘西剿匪,任湖南军区会同军分区司令员。1950年任47军副参谋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47军副参谋长、参谋长,负责抢修空军战斗机场。随后组织部队在天德山、月夜山防御,47军140师在天德山围歼美骑兵1师一个大队。1952年,蒋克诚任志愿军50军参谋长。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蒋克诚在战争年代负伤5次。1953年回国,1956年任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分管训练和民兵工作。1961年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2年毕业,。任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文革期间,1967年兼任吉林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主任。1970年任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蒋克诚少将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去世。着有《刘伯承元帅研究》、《革命回忆录选辑》、《红军在镇巴》。

 

 

 

1188蒋润观少将简历:

蒋润观(1916~1990)江西省广丰县人。1938年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3大队干事,队副政治指导员,3团2大队特派员,第5分校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新四军第3师10旅政治部组织股股长,10旅5团政治委员,抗大第5分校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新四军第3师特务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肇州县委书记,西满军区独立3师1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21师政治部副主任,第四野战军44军132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兼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1957年毕业于苏联伏罗希洛夫军事学院。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战略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总政治部保卫部部长,福建省军区政治委员,军事学院副教育长、训练部副部长、训练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0年3月5日在北京逝世。

 

蒋润观的故事:

蒋润观是江西广丰人,1916年出生。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3大队干事、队副指导员、3团2大队特派员、抗大5分校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新四军3师特务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肇州县委书记、西满军区独立3师1团政委、东北野战军7纵21师政治部副主任、第四野战军44军132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广东等战役。建国后,任44军130师政委、54军130师政委。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54军130师师长兼政委,率部参加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在金城战役中,130师编在西集团,攻占424.2高地后,未能迅速肃清坑道内之敌,延缓了向烽火山的攻击。蒋润观在朝鲜升任54军政治部主任,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

蒋润观1957年毕业于苏联伏罗希洛夫军事学院。回国后,历任高等军事学院战史教授会主任、战略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总政治部保卫部部长,1975年到1979年任福建省军区政委,后任军事学院副教育长、训练部副部长。蒋润观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战争、战略分册主编。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1990年去世。

 

 

 

1189覃士冕少将简历:

覃士冕(1914~1981)广西东兰县人。壮族。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7军政治部青年干事,红3军团第5师13团特派员,红3军团保卫局侦察科员,第4师12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营组织干事,补充团营政治教导员,686团政治处组织股副股长,教导第5旅13团政治委员,滨海军区23团政治委员,23团团长,滨海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警备第11旅政治委员,滨海警备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副司令员,渤海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员,广西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海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1年6月27日在广州逝世。

 

覃士冕的故事:

覃士冕是广西东兰县人,1914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壮族。年幼读私塾,后到县立完小读书,因不满学校的教育制度辍学。1925年,韦拔群从广州回到东兰,开展农民运动,覃士冕的二哥覃士珍当上了会员。这一年他父亲被害,覃士冕和二嫂被抓进县监狱,然后四处张贴布告,逼覃士珍去自首换释妻弟。覃士冕被关了一年,不能判罪而释放。1929年夏,覃士冕任区儿童团团长,入东兰县高级革命劳动小学学习,同年参加红军,在红7军第3纵队直属迫击炮连当宣传员。

覃士冕参加了百色起义,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红7军强渡武水时,被敌人拦腰截断,邓小平、李明瑞率领红7军主力过了河,覃士冕随未过河的队伍在军长张云逸带领下向湘东北前进。当时覃士冕在军部特务连当战士,连长李天佑对全连说:“情况万分紧张,部队要轻装突围,要急行军,要准备和十倍一百倍于我的敌人作战。为此,军部决定所有的伤员全部就地分散医治,所有的'小鬼’全部就地遣散,各自谋生。”覃士冕和一群小战士偷偷跟着部队走,红7军即将进入苏区时,覃士冕和小战士们被允许归队,李天佑深感愧疚,涕泪纵横,泣不成声。1932年,覃士冕任红7军军部青年干事,调红三军团保卫局学习。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左肩部负重伤。第五次反“围剿”时,任红3军团5师13团任特派员,脚部负伤。保卫局派人到医院抬着他走上长征之路,他先后担任红3军团保卫局侦察科员、4师12团特派员。1936年,覃士冕任教导营特派员,多次要求到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政委黄克诚根据工作需要,没有同意。覃士冕闹起情绪,气得黄克诚拍了桌子,要给他警告处分。覃士冕说:“政委批评处分,我都接受,保证改正。但我要求读书,是为了少挨骂,请政委批准我的要求。”第二天开教导营干部大会,宣布了警告处分,同时同意覃士冕去学习。

1946年冬,国民党以30个旅的兵力进攻华东解放区。为了保证山东与苏北的联系,滨海区警备旅西移至鲁南的临沂地区,覃士冕以一个旅的兵力抗击敌第26师及第一快速纵队三倍于己敌军的进攻。面对严峻的形势,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口头命令:警备旅务必在七天至十天内固守临沂,如临沂失守,旅长和政委一块枪毙。战斗开始后,敌人以坦克开路,部队找不到打坦克的办法,敌人突入阵地,覃士冕被迫率部撤到第二道防线卞庄。覃士冕冷静地从失利中吸取教训,群策群力,很快研究出了几套对付敌坦克的战法。第二天经过15个小时的混战,击毁敌人坦克七辆,消灭敌人900余人,俘虏300余人,覃士冕指挥的警备旅仅伤亡150余人。警备旅坚守整整22天,保障了山东主力部队南下苏北作战。陈毅后来拍着覃士冕的肩膀说:“好嘛!文武双全,看来我想枪毙一个手下军官做不到了。给你十天的期限,你守住临沂守了20多天,这是真正的超额完成任务。我们所有的指挥员都要有这样的硬骨头硬本领,我表扬你,表扬你们警备旅全体官兵。”

1947年1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奉命组成华东野战军,实施纵队建制,覃士冕被任命为3纵副司令员,在率部参加高桥战斗、杨桥战斗等重要战斗中都取得了胜利, 1949年覃士冕任渤海军区司令员。12月广西全境解放。覃士冕被任命为中共百色地委书记、百色专区专员、百色军分区政委。但他因体质非常虚弱正在山东休养,未能到任。

1950年10月,覃士冕抱病接受了广西公安总队司令员的任命。1951年9月,奉调担任广西军区参谋长。1952年肠胃大破裂,大吐血,体重骤降至38公斤,离职到北京休养。1955年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同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任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员。1957年任广西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63年任广州军区工程兵政委。1965年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1969年覃士冕离职休养,住进了桂林干部休养所。1981年病逝。

 

 

 

1190覃国翰少将简历:

覃国翰(1912~1996)广西都安县人。壮族。1927年在本县从事农运工作。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7军第19师55团连司务长,湘赣独立师第1团排长、副连长、连长、红17师第49团通信主任,红6军团第18师53团营长、团参谋长,第16师47团团长,第17师参谋长,第18师52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兼教员,挺进军随营学校副校长,挺进军参谋处长,第9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平北分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第12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纵队参谋长,第2旅政治委员,冀东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右江军分区司令员,广西军区参谋长,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6年5月23日在桂林逝世。

 

覃国翰的故事:

覃国翰是广西都安县人,1912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壮族。他很小年纪就随大人上山砍柴,下地掰包谷,挖红薯,放羊割草。9岁丧父,从小养成了不畏强暴、宁折不弯的刚强性格。11岁读私塾。1926年因家贫辍学。1927年陈洪涛、邓无畏住在他家,在他们的影响下,覃国翰加入了都安县农民自卫军。不久,他被选派到韦拔群在东兰举办的农讲所学习。农讲所学习结业后,覃国翰回乡组织农民进行武装斗争,遭当局缉捕。他把家里惟一的一头黄牛卖掉,换来400块银元买了一枝步枪,坚持农民运动。1929年覃国翰参加百色起义,都安县农民自卫军被编入红7军第3纵队,覃国翰任1营1连文书,1930年任1连司务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1月,覃国翰到红7军军部教导队学习。3月下旬,他随随张云逸转战到中央苏区,教导队与王震领导的湘赣独立师第三团会合。5月,红七军教导队与红二十军教导队合并,成立河西教导队,专门培养红军初级指挥员。覃国翰继续在河西教导队学习,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从河西教导队结业后,覃国翰又被推荐到中共湘赣省委党务训练班学习。12月,训练班学习结业,覃国翰被分配到湘赣独立师1团1连任排长。他在战斗中十分英勇顽强,颇受师政委王震的器重,很快被提升为连长。湘赣独立师改编为红8军后,覃国翰任红8军17师49团通讯主任,随团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在茶陵县高陇战斗中,他率部一举歼敌第二十八师一个营。第四次反“围剿”结束后,覃国翰调任红6军团18师53团1营营长,率部配合兄弟部队参加了莲花县九渡冲战斗,歼敌第63师1500余人。

1935年11月,红6军团向湖南省最大的矿山之一锡矿山挺进,王震命令覃国翰的47团迅速占领锡矿山,覃国翰派一个营执行任务,随后全团进驻了锡矿山。47团在锡矿山宣传群众,访贫问苦,成立工人武装组织,开展反对资本家的斗争,红军离开锡矿山时,有800多人参加了红军。红2、6军团长征时,52团殿后,覃国翰指挥52团击退了敌人数百次的追击。1936年,52团改编为16师47团,覃国翰任团长。在历时将近一年的长征途中,一直担任后卫任务的47团,在覃国翰的率领下,对尾追之敌打得凶猛,抗得顽强,牢牢保护了军团的安全,真正起到了全军后盾的作用。长征胜利后,覃国翰到抗大学习。有资料说,覃国翰曾担任17师参谋长。

抗日战争时期,覃国翰任八路军120师教导团任第5训练队队长。1939年任冀察热挺进军随营学校副校长兼教育长。1940年任挺进军参谋处长。覃国翰率领一个大队到平北十三陵地区活动,消灭敌人数股游杂武装与伪军,开辟了涞水等县平原地区。3月上旬,日伪军9000余人分十路向平北进攻,覃国翰奉命代理挺进军参谋长,指挥部队在斋堂东北之大村和青白口各歼敌一部后,以小部队牵制东面之敌,主力迎击西路进攻之敌,在涿鹿之谢家堡、张家庄又各歼敌一部。同时组织部队多次以伏击、袭击等手段打击敌人,迫敌撤出平西。接着,覃国翰率部到平西整训,并派出武装工作团协同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建立政权,使平西根据地得到了巩固。8月任9团政委。在百团大战中,9团按照总部下达的作战命令,与挺进军5个团攻入娘子关、井陉煤矿等据点,尔后参加破坏涞源、灵邱之公路,并夺取涞源、灵邱两城。在灵邱战斗中,9团与日军松本大队连续激战18天,伤亡减员较大,部队极度疲劳。覃国翰积极配合团长黄光明带领全团指战员忍着饥饿、疲劳,与占极大优势的敌人展开血战,夺占要隘,与兄弟部队一道消灭了占领灵邱之日军松本大队。在历时三个多月的百团大战中,9团将士始终以勇敢、顽强的精神与敌拼杀,顺利地完成了艰苦频繁的作战任务,受到了晋察冀军区首长的表扬。

1941年覃国翰担任冀察热挺进军平北军分区副司令员。他率领部队到平北地区的康庄、下花园、独石口等地开辟大块游击区和游击根据地,并以小分队引蛇出洞,偷袭日军;以主力埋伏,粉碎了敌人较大规模的三次“扫荡”,使地方部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1942年,覃国翰升任晋察冀军区第十二分区司令员。1945年入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赵尔陆纵队参谋长,在坚守古北口战斗中,率领大刀队上阵。1947年任冀热辽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1948年任冀东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覃国翰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覃国翰任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由于他秉性刚直,从不阿谀奉承,也无讳言忌语。与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交恶。1965年1月,黄永胜等编造出了一个“关于覃国翰的严重问题”的材料,并制造了“覃(国翰)姜(茂生)黄(超)事件”,说覃国翰等人阴谋夺取广州军区的领导权,还成立了专案组,对覃国输等人进行迫害,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匆匆开列了几条莫须有的罪名,于1965年5月强令免去覃国翰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的职务,提前离休。按规定少将离休的年龄是55岁,覃国翰当时53岁,回到广西,驻在桂林将军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覃国翰的冤案得到了重新审查并得到了平反昭雪。

1988年覃国翰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191喻新华少将简历:

喻新华(1909~1993)原名喻同金。湖北省麻城县人。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1师33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第30军88师268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89师269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师11旅32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干部科科长,华东野战军特种纵队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3年6月8日在南京逝世。

 

喻新华的故事:

喻新华是湖北麻城人,1909年出生,原名喻同金。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组织农民武装,任自卫队长、村苏维埃主席、赤卫军排长。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4军11师33团战士、排长、连指导员、30军88师268团连指导员、营政委、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88师268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西路军向西突围时,268团团长牺牲,政委负伤,喻新华率领本团继续突围到星星峡。在星星峡,西路军余部400多人编成新兵营,喻新华任总支书记,1940年回到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4师11旅32师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干部科科长、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去世。

 

 

 

1192喻缦云少将简历:

喻缦云(1903~1994)湖南省平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总经理处会计,第6师供给部会计科科长,军实科科长,红15军团供给部财政处处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经理处军实科科长,八路军总供给部军实处副处长、财政处处长、营业处处长,军委总后勤部审计处处长,太岳军区后勤部部长,太岳军区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四纵队后勤部部长,华北军区后勤部南线办事处副主任,第三野战军后勤部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部长,总后勤部物资计划部部长,总后勤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1990年1月17日在北京逝世。

 

喻缦云的故事:

喻缦云是湖南省平江县人,1903年出生,曾名喻声、余缦云。1930年,喻缦云参加了红军,在红3军团3师9团2连,因为当过3年学徒,能写会算,就当了司务长,负责管理全连的武器弹药和给养,筹集粮、柴、菜、油、盐,管理炊事班、给养员、文书、通信员、军械员的工作,他在2连当了两年半的司务长。1932年,他被调到红3军团教导队学习。学习期间,教导队的经理处长开了小差,他担任了教导队经理处长,工作很出色。教导队学习结束后,军团供给部领导不让喻缦云回连队,留在供给部做后勤工作。1933年2月,兴国模范师改编为红3军团6师,他调任6师供给部会计科长。红军到达黑水、芦花时,部队没有盐吃,彭德怀发现河边岩石上布满了白点点,他尝了一下有盐味,下令部队组织熬盐,总供给部派喻缦云当“熬盐官”,熬了七八天,每个连队分得十几斤又咸又苦的硝盐。毛泽东和张国焘分裂后,红一方面军改编为陕甘支队,喻缦云调任12团供给处,处长是汤平(后授中将衔),军需股长是谢胜坤(后授少将衔),会计是姚醒吾(后授少将衔),出纳是彭显伦(后授少将衔),喻缦云任粮秣股长。红军到达陕北,喻缦云先被派到洪洞县收集布匹,后担任红15军团供给部财政科长。

抗日战争开始后,喻缦云担任115师经理处军实科科长。1938年初,他调到八路军总供给部任军需处副处长,7月到西安治病。1939年1月,任八路军总供给部财政处长。1940年,任总八路军供给部营业处处长,负责开展对敌占区的贸易。1942年他调到军委总后勤部任审计处处长。1944年任太岳军区后勤部长、副参谋长,负责供给部、卫生部、太岳银行工作。1948年,周恩来派杨立三和喻缦云到山东参加研究淮海战役的作战部署,会议期间,杨立三指示喻缦云参加战役的后勤工作。会议决定成立华野后勤部,喻缦云任副司令员,主要负责部队后勤工作。喻缦云加强了兵站网,将供给、卫生、军械系统的仓库划归兵站系统统一领导。在调配运力方面,组织在前方第一线的担架16000副,挑子17000副,小车20000辆,储备炮弹20多万发,炸药18万斤,子弹200多万发,手榴弹40多万发。华野部队和支前机关及参战民工100多万人。抽出野战医院21个,可容纳5万人。喻缦云回忆说:当时各纵队捉了不少俘虏,经过短期教育,补入我军,衣帽来不及换,经常发生误会,新解放的战士重新当俘虏。喻缦云组织力量,突击抢运帽子和布鞋,抢运了几十万顶帽子,几十万双布鞋,让新战士穿了,以示区别。由于准备充分,战役结束时,前方还剩余600多万斤粮食,弹药和其他物资也有大量剩余。淮海战役结束后,喻缦云又参加了渡江战役的后勤工作,他率东线指挥所,在泰州、扬州、高邮组成东线后方基地,负责对第8、10兵团的后方供应。上海解放后,喻缦云负责接收了上海所有医院、仓库、工厂,任华东军区兼三野后勤部副部长。

建国后,1950年,喻缦云担任总后勤部军需部部长。该部由华东军区抽调干部组成。1950年和1951年,他两次到朝鲜前线考察。经他提出,毛泽东批准,志愿军部队每人每日主副食标准增加2两肉、半斤蔬菜、4两粮食。1959年,总后成立物资计划部部长,管理我军国外进口和国内统一分配物资的申请、分配、订货,喻缦云任部长。1960年,我军物资供应生铁缺口3000吨,喻缦云向总后部长邱会作汇报,邱会作说自己动手炼铁。喻缦云打算办两座小高炉,邱会作提出年产生铁30万吨的目标。后因技术不过关,军办钢铁厂炼的钢铁均不能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去世。

 

 

 

1193凯墨·索南旺堆少将简历:

凯墨·索南旺堆(1900~1976)西藏拉萨市人。藏族。13世达赖时,曾任原西藏地方政府色朗巴、嘎谆,藏军二代本、当巴等职。热振摄政府时,任原西藏地方政府扎萨、财务局总管。1947年任藏军司令。1951年被原西藏地方政府派为赴京和谈代表之一。1956年曾任过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59年参加叛乱,1976年病死在国外。1955年曾被授予过少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逝世。

 

凯墨·索南旺堆的故事:

凯墨·索南旺堆是西藏拉萨人,藏族。十三世达赖时,曾任西藏政府色朗巴、嘎谆、藏军二代本、当巴等职。热振摄政府时,任西藏政府扎萨、财务局总管。1949年,凯墨·索南旺堆任藏军总司令。1951年,凯墨·索南旺堆被西藏政府派为赴京和谈代表之一。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1956年,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59年参加叛乱出逃,1976年病死国外。关于凯墨·索南旺堆的资料很有限。

秦文玉、昊夫着《西藏和平解放始未》记载:

“1949年“驱汉事件”之后,美国的间谍鼓励西藏政府成立一支有技术的部队,接受他们的技术训练,抵抗人民解 放军进入西藏。西藏当局即向美国要求提供“十亿美元”的援助和给予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用的武器。接着,第一批美国武器经印度加尔各答运到了拉萨,藏军司令亲自带人到江孜印度兵营接受训练。“这个藏军司令就是凯墨·索南旺堆。1951年赴北京进行谈判代表团的情况是:“达赖喇嘛批准噶厦任命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谈判代表,任命堪穷(四品官)土登列门,代本桑颇·登增顿珠为代表,三入由陆路赴北京;任命在亚东的藏军总司令凯墨·索南旺堆和僧官仲译钦波(秘书长)上丹旦达为代表,由印度乘飞机经香港进京。” “除了阿沛之外,凯墨·索南旺堆就是西藏代表里最有实力的人物了。他身为藏军总司令,握有兵权,又是噶伦索康的叔叔,而且他从亚东达赖的身边来,噶厦对他面授机宜,他的权威性自然是不容忽视的。1951年5月23日。下午4时许,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字仪式。主持签字仪式的是朱德、李济深、陈云,他们的左首站立着中央和谈代表团李维汉等4位代表。坐在长桌前签字的是阿沛·阿旺晋美、凯墨·索南旺堆等5位西藏和谈代表。

5月24日晚上,为了庆祝协议的签订,毛泽东主席举行了盛大宴会。应邀出席的有班禅大师及其堪厅随员;西藏地方政府的5位全权 代表及其随员,中央人民政府的4位全权代表及有关人员,应邀作陪的,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李济深,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陈云、郭沫若、黄炎培,以及首都各界着名人士180余人。

阿沛·阿旺晋美着《回顾西藏和平解放的谈判情况》记载:

凯墨·索南旺堆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是“国民代表大会”的西藏代表。凯墨·索南旺堆的父亲是阿沛·阿旺晋美祖母的亲姐弟,凯墨·索南旺堆是阿沛·阿旺晋美的舅舅。凯墨·索南旺堆的夫人是另一位和谈代表桑颇·登增顿珠的母亲的亲姐妹,而桑颇·登增顿珠的祖母和阿沛·阿旺晋美的母亲是亲姐妹。总之,阿沛·阿旺晋美、凯墨·索南旺堆和桑颇·登增顿珠是亲戚,说话比较方便,阿沛·阿旺晋美“同凯墨·索南旺堆个别谈过必须同意往边境派驻解放军的道理,否则,就无法进行谈判;而要同解放军合作,就要成立军政委员会。这样,凯墨·索南旺堆没有什么阻力,其他代表也很顺利地取得一致意见。”凯墨·索南旺堆着有《老人漫谈自传》。

 

    

1194程明少将简历:

程明(1918~)安徽省金寨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4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第75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15军团直属队俱乐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中从政治指导员,军委总卫生部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新四军第四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特务团政治处主任,淮南军区津浦铁路南段便衣大队政治委员,甘泉支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淮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河南军区警备第二旅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中南军区防空部队副政治委员,沈阳军区防空军副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空军军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空军顾问。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程明的故事:

程明是安徽省金寨县人,1918年出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25军74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红25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75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15军团直属队俱乐部主任。抗日战争,程明在抗大担任中队指导员。离开抗大后,历任军委总卫生部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新四军第4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特务团政治处主任、淮南军区大队政委、支队政委。解放战争,程明历任淮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东野战军6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河南军区警备第2旅政委。

1949年,由河南军区警备第2旅直属机关和四野特种兵司令部高炮指挥所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射炮第1师,由原警2旅旅长蔡爱卿任师长,原警2旅政委程明任政委,原高炮指挥所副主任刘奠西任副师长兼参谋长,原警2旅副旅长刘自双任副师长,原警2旅副政委李大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高射炮第1师师部在武昌,1团在雷州半岛,担负掩护解放海南岛部队任务,2团在北京,担负北京防空任务,3团驻长沙、广州一线,担负要地防空。以后又配属了第9团,驻广州。1951年,高射炮第1师一部分在武昌组成中南军区司令部防空处,其余移至广州,组建广东军区防空司令部,下辖4个高射炮团,2个地监团,1个探照灯团,1个雷达营,程明任中南军区司令部防空部队副政委。以后,程明历任沈阳军区防空军副政委、兰州军区空军副政委、空军军政委、沈阳军区空军副政委。1961年晋升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195程世清少将简历:

程世清(1918~)河南省新县人。1929年参加光山县独立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于1935年加入过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过光山县独立团宣传员,红73师宣传队分队长,红25军78师宣传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过八路军115师687团宣传干事,青年股股长,冀鲁豫支队政治处副主任,团政治处主任,团长兼政治委员,黑龙江军区庆安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西满独立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132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装甲干部部副部长、部长,装甲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委员,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江西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曾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央委员。夫人李秋萍。

 

程世清的故事:

程世清是河南省新县人,1918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只上过两年私塾。为了全家人的生计,他帮助父母干农活、打柴、放牛。1929年他刚满11岁,就编入光山县独立团当传令兵、宣传员。1931年被编入红25军73师267团宣传队任宣传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被提升为宣传队分队长。后参加了双柳树、泼皮河、英山、固始等战斗。1932年夏,国民党向鄂豫皖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红四方面军在反“围剿”斗争中失利转移外线西征,程世清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他找到了重建后的红25军军部当马夫,后被安排到军政治部宣传队任宣传员、分队长。1934年11月,他随红25军主力北上长征,翌年初到达陕南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调任78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1936年夏,他参加了东渡黄河抢占离石战斗。抗日战争开始后,程世清被编入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任宣传干事,参加了平型关战斗。翌年夏,升任旅政治部青年股长。同年冬,参加了延安青年联合会代表大会。1939年后,先后任344旅独立团一营教导员,冀鲁豫支队2大队宣传股长、政治处副主任,新四军3师8旅23、24团政治处主任。转战在苏北、淮安等地。于1943年11月到达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

“文化大革命”中,程世清奉命带领26军76师和坦克团到江西制止“武斗”。嗣后,程世清任江西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组长,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省委第一书记,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江西省军区第一政委,是中国共产党九届中央委员。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二中全会上,程世清在代表中散布朱德、陈毅等人是“老右倾”、“野心家”,并说不要投他们的票。1968年程世清下令炸掉罗浮棋罗坳的牌楼,上面有朱德同志1962年3月上井冈山时的题词:“天下第一山”。炸毁的还有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在黄洋界上立起了高达二十余米的火炬亭,将南山山头削平,修整为有几个篮球场面积大的航船形状,四角,建了四个火炬亭,周围的栏杆花纹也由无数的小火炬组成。程世清亲自主持了井冈山博物馆新的陈列方案,他说:“位置不能一个个去摆,不能平分秋色,历史得为现实服务”,将井冈山革命斗争博物馆更名为毛主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博物馆里有一张1929年1月红四军关于向赣南闽西进军的布告上,落款处署有“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如何处理掉“军长朱德”这四个字,有人建议用香火烧去,只要动作徐缓、细致,烧出来的小洞,颇像被虫子蛀出来的。领导小组决定采用此种“技术处理”后,向程世清汇报,他当即表态:“这样处理好!”朱德的扁担,实物被撤走了,换成一幅油画,挑粮的毛泽东、林彪在黄洋界的那棵槲树下小憩。由此,“林彪偷走了朱老总的扁担”成为笑谈。纪念馆里的油画《井冈会师》,远景是青葱的峰峦,欢腾的河水,盛开的杜鹃,悠悠的白云。两支部队在拥抱,欢呼……近景是一面闪动阳光的红四军军旗下,走着一身蓝布军装、风华正茂的毛泽东,稍后是眉清目秀、神情谦恭的林彪。

1971年毛泽东南巡时,汪东兴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在南昌向许世友、韩先楚、程世清传达了毛泽东在湖北、湖南的谈话内容。8月31日,毛泽东与许世友、韩先楚、程世清谈话,毛泽东谈到庐山九届二中全会的问题,问程世清说:去年的庐山会议,吴法宪向华东空军系统的王维国、陈励耘、韦祖珍这几个人打了招呼,有没有你程世清呀?’程世清对毛泽东说:我有错误,吴法宪对我有影响。主要的错误是我的思想没有改造好。9月2日,毛泽东再次找许世友、韩先楚、程世清谈话。1972年,程世清被撤职、关押。1981年,中共中央决定对原拟追究刑事责任在押未判的周赤萍、程世清等26人,解除关押。

 

     

1196程业棠少将简历:

程业棠(1912~1986)安徽省六安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88师265团排长、连长兼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团总支部书记、营长、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4军教导营队政治指导员,教导总队大队政治教导员、教导队总支书记,特务团副营长、代营长,第1师3旅7团政治处主任,警卫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团长,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特务四团团长兼政治委员,苏浙军区第3纵队8支队支队长,浙东纵队第4支队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3旅9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2师副师长、师长,第三野战军20军59九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3步学校校长,第17文化速成中学校长,安徽军区副司令员,安徽生产建设团第一副司令员,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9月3日在合肥逝世。

 

程业棠的故事:

程业棠是安徽六安人,1912年出生。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0军88师265团排长、连长兼指导员、营政委、营长、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教导营队指导员、教导总队大队教导员、特务团副营长、1师3旅7团政治处主任、警卫团副团长、团长、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特务4团团长兼政委、苏浙军区3纵8支队支队长、浙东纵队第4支队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1纵3旅9团团长、华东野战军1纵2师副师长、师长、三野20军59师师长。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

建国后,任第13步兵学校校长、第17文化速成中学校长、安徽军区副司令员。1961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任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安徽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55年被授子少将军衔。获二级八─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去世。20军59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占领了死鹰岭、西兴里阵地,割断了柳潭里与下碣隅里敌人的联系并坚守之,后暂归27军指挥,与柳潭里逃敌展开激战,59师在敌两面夹击下,奋力抗击,给敌以重大杀伤,但因连日作战,弹药不济,冻伤及战斗减员较大,阵地为敌突破。

 

 

 

1197程启文少将简历:

程启文(1915~1994)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25军政治部宣传员、巡视员,第七十三师二一七团总支书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政治部总务科科长,江北指挥部独立第四团副团长,第二师四旅十团副团长、团长,淮南军区路东军分区来(安)六(合)支队司令员,第二师四旅十二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松江军区哈东军分区参谋长,哈北军分区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七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五二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玉林军分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副军长,解放军体育学院副院长,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9年6月10日在北京逝世。1994年4月11日在广州逝世。

 

程启文的故事:

程启文是湖北省黄安县人,1915年出生。家有四斗薄地,不能糊口,全靠父亲到安徽六安搞长途贩运、当脚夫度日。程启文1929年参加红军,在红11军31师3大队当传令兵。不久,到师政治部当勤务员。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25军政治部宣传员、巡视员、73师217团总支书记。红25军到达陕南后,为开辟新区,决定成立商洛特委,由手枪团的宋政委担任特委书记,当时担任少年宣传队队长的程启文也被派到特委工作。特委组织了二、三百人的武装,第一仗就被敌军打散了,仅剩宋政委带着手枪团一个分队30多人突出重围。宋政委心里愧疚,开枪自杀。一时群龙无首,程启文挺身而出说:我们走了几千里路,来到商州这个地方就是要建立一块立足之地。我们虽然吃了败仗,受了挫折,可困难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大家不要灰心丧气。宋政委的做法是错误的,我们都要记住这个教训!现在,我们要打起精神,坚持斗争!程启文稳住了大家的情绪,大家一致推举他担任小分队的队长。

这支红军小分队在当地发动群众,抗租抗捐,闹得热火朝天。大家管他叫“少队长”,老百姓以为他姓“邵”,管他叫“邵队长”。 “邵队长”曾经只身到龙驹寨与民团头子谈判,曾经化装进商州侦察,“邵队长”带领小分队冒充敌军,收缴民团枪支。他有不少传奇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1935年4月,他带领小分队回到主力部队。到达陕北后进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程启文随同党中央代表郑位三同志,从延安来到红安七里坪寻找坚持南方游击战争的红28军,帮助整编训练新四军第四支队,任支队政治部总务科科长。行前毛泽东接见了郑位三、肖望东、张体学和程启文。程启文、张体学在红25军时,曾在高敬亭手下工作过,深得高敬亭信任,因而成了派往红28军的最佳人选。1938年程启文随四支队开赴皖中抗日,不久调到第5支队任特务营教导员、江北指挥部独立第4团副团长,参与领导淮南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1942年4月任新四军第2师4旅10团团长,指挥纪岗战斗,歼敌200余人,拔掉根据地前沿的一个敌据点,接着拔除鸡岗据点,粉碎了敌人进犯淮南的企图。被师部授予“金刚钻团”称号。

1943年春,程启文被调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长徐海东身边,任警卫大队队长。不久调任淮南军区路东军分区来(安)六(合)支队司令员,转战津浦路两侧,组建新部队,改造旧军队,发展根据地。解放战争,程启文到东北,任独7师副师长、39军152师副师长。1949年39军打到广西后,152师改为南宁军分区,脱离39军建制。

建国后,1953年到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任55军副军长,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副院长、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61年程启文晋升为少将,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去世。

 

 

 

1198程坤源少将简历:

程坤源(1920~)江苏省武进县人。1936年参加中共领导的南京地下学联。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新四军。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六支队随营学校政、治指导员,2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支队司令部政治协理员,永城县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第4纵队6旅18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4师12旅35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四师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科长,新四军4师骑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5师14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苏北团、第三野战军第10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华东军政大学福建分校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文化补习学校校长,第2军医大学政治委员,后勤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程坤源的故事:

程坤源是江苏省武进县人,1920年出生。1936年参加中共领导的南京地下学联,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新四军。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6支队随营学校指导员、2团连指导员、营教导员、支队司令部政治协理员、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4纵6旅18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4师12旅35团政治处主任、4师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科长、4师骑兵团政治处主任。

1941年4月, 新四军四师在路西反顽作战中遭国民党军骑八师的突袭,32团大部受损。于是把师部骑兵连、特务团骑兵连和10旅、11旅骑兵连、排集合起来,四处购买马匹并抽调各部队战士、通讯员甚至班、排干部,成立了四师骑兵团,下辖1、3、5、7大队 。第一任团长兼政委是黎同新,后又调周纯麟任副团长。不久,黎调走,由周任团长,廖步云和姚运良先后任政委,代彪为参谋长,程坤源为政治处主任。1944年8月19日,彭雪枫师长率骑兵团及其他兄弟部队共四个团,首先拔除今安徽淮北市境内小朱庄敌据点,全歼伪顽合流的“苏北挺进军第四十纵队”王传授部。步兵攻入小朱庄后,王传授率卫队拼死突围,被我部骑兵全歼1944年9月11日。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2纵5师14团副政委、政委、苏北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0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华东军政大学福建分校副政委。

建国后,任师政委、华东军区文化补习学校校长、第二军医大学政委、后勤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政委。1964年晋升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199程悦长少将简历:

程悦长(1911~1961)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国际团排长、连长,红31军第93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师医院政治委员,师供给部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卫生队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新编第1团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4旅16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参谋长、副旅长,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新编第四旅旅长,第一野战军6军17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迪化(今乌鲁木齐)军分区司令员,军长,新疆军区副参谋长,新疆生产建设团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61年5月1日在北京逝世。

 

程悦长的故事:

程悦长是湖北省黄安县人,1911年出生。程悦长读过5年书,参加过童子团,16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了黄麻起义。1929年,长兄被国民党当局杀害,房屋被烧,母亲外出讨饭,程悦长参加红军。1932年程悦长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四方面军少共国际团副排长,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排长牺牲,程悦长率战士奋战,歼国民党军一个机枪连,受团部奖励,升任排长。后历任红31军93师连指导员、连长、93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93师医院政委、师供给部政委。抗日战争时期,程悦长任129师386旅772团卫生队指导员、营教导员、新1团政委。新1团组建半年后,参加了香城固诱击战,新1团的任务是以一个营钳制增援之敌,以两个营切断敌之退路。由于无法事先构筑隐蔽工事,无法事先设伏,当日军突然回窜时,新1团和日军的战斗十分激烈,名将许世友赶到新1团,带着一个营冲了上去,切断了日军的退路,这一仗歼敌200余人。许世友评价新1团:“新1团从团长、政委到每一个战士,个个都是好样的!”朱德总司令赞誉新1团是“模范青年团”,八路军总部授予该团“模范朱德青年团”称号。程悦长还担任晋冀鲁豫16团政委、团长。16团是陈赓386旅新建的一个团。1940年,程悦长到延安学习,毛泽东曾请程悦长等一批干部吃饭,毛泽东说:“你们大都是红军改编后到前线去的,你们走的地方很多,有的还进过大城市,可以算是'洋包子’了。'洋包子’我们需要,只是不允许'洋包子’看不起'土包子’。”

1940年起,程悦长先后入延安军政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16团编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4旅后,1943年,毛泽东接见了新4旅旅长王近山、政委徐立清、政治部主任黄振棠和16团团长程悦长。在谈话中,毛泽东问了16团的情况,谈到16团在来延安的路上,在韩略狠狠打了一仗,歼灭了日军华北战地参观团一百多人。毛泽东表扬了16团的战斗作风,说这是一场硬仗,但打得很好,很灵活,要求把这种好的作风保持、发扬下去,不要失传。毛泽东那天谈兴很浓,一直谈到天黑,还请王、徐、黄、程吃了饭,吃完饭接着谈到深夜。1945年7月,程悦长率16团驻甘泉、富县一带。国民党军队突袭爷台山,771团被迫撤出爷台山。军委命令16团增援关中。程悦长率16团受领主攻爷台山的任务,该团1营、3营参加了战斗,收复了爷台山。战斗结束的第3天,程悦长还陪同美军调解组到现场进行调查。

1947年3月,16团调回延安,毛泽东接见黄振棠、程悦长和袁学凯。毛泽东说:这次叫你们回来,是为对付敌人伞兵。毛泽东畅谈了全国战场的形势: “我们部队数量和装备都比不上敌人,因此,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先打弱敌,后打强敌,先打分散孤立的敌人,后打集中强大的敌人。好比你面前有三个敌手,一个强手,两个弱手。你先把两个弱手一一打倒,剩下那一个强的,前后失去了照应,他就孤立了,胆怯了,强手就变成了弱手,一打就能倒。把弱的消灭了,强的也变弱了,把分散的打了,集中的又要分散。我们这次打仗,采用蘑菇战术。你们的任务,是作磨心,牵敌人,磨敌人,使他们疲劳饿饭,再寻机会歼灭它。一个月歼灭它几个团,过上一年光景,情况就会好转。”解放战争时,新4旅编为西北野战军6纵,程悦长升任旅长,新4旅后称一野6军17师,程悦长为师长。17师是西北战场主力部队之一,西府战役中,17师在陇东的南家李庄,及时填补了警3旅未到位而造成的空隙,节节抗击一整天,避免了全军的损失。在保卫延安时,17师也出了大力,尤其是该师50团,是一个能攻能守屡建战功的老团。程悦长的部队经常担任主攻,程悦长发明了“膏药战术”,即首此进攻未成功,但有一部分部队已攻到敌人脚下,程悦长不让这些部队撤下来,程悦长称之为“在敌人眼皮底下贴上一片膏药”,为下次进攻创造条件。程悦长的17师在攻克蟠龙和兰州战役都成功运用了这一战术。l949年进军新疆,程悦长任6军17师师长兼政委及迪化军分区司令员,1952年任6军军长,1953年任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部长。1954年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副参谋长。

1952年,《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刊登《艰苦朴素的程悦长》一文,军委号召全军向他学习。1957年,任剿匪部队前线总指挥,平息乌斯满、贾尼木汗北疆叛乱。率部修建和平渠、猛进水库。同年毛泽东接见他时说:“程悦长同志,你很爱兵,你对部队很有感情。”程悦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去世,年仅50岁。着有《三战三捷》、《难忘的教诲》、《爷台山反击战》、《红旗插上营盘岭》。

 

 

 

1200程登志少将简历:

程登志(1912~1995)四川省巴中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教导队通信排长、连长,红4军第36团副营长、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大队教员,第3团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特务团副团长、团长,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26师78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2团师参谋长、代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兵团炮兵司令员,副军长,旅大警备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政治委员、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5年10月12日在大连逝世。

 

程登志的故事:

程登志是四川省巴中县人,1912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幼年家境贫寒,从小打柴、放牛,长大当了木匠。红四方面军到巴中,程登志参加了红军,在新兵排当副排长。1933年成立红9军,程登志历任25师73团3营9连班长、排长、副连长,在战斗中多次负伤。他先后调任红30军88师268团1营1连连长、红4军36团副营长。抗日战争,程登志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连长,1938年到抗大学习,后留抗大工作。1941年到冀中军区工作,1943年到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程登志任冀东军区特务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团长。1947年任东北野战军9纵26师78团团长。锦州战役时,9纵的任务是割裂锦北防线,切断敌暂22师退路,26师奉命包围消灭葛王碑、薛家屯之敌。程登志率78团插到薛家屯,将本团兵力沿公路构成梯次防御,薛家屯之敌向78团阵地实施集团突围,战斗十分激烈,程登志和指挥所人员也拿起枪,边打边指挥。战斗结束时,除300多骑兵从78团阵地左翼绕道逃跑,近千名敌军横尸78团阵地。9纵改称46军,程登志任137师409团团长。

建国后历任137师参谋长、代师长、师长。1952年率137师入朝作战,在朝鲜升任46军副军长。率部参加了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参加了毛耳山、平顶山等战斗。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3兵团炮兵师长、兵团炮兵司令员。1956年起,先后任旅大警备区炮兵司令员、警备区参谋长、警备区副司令员,1970年任旅大警备区政委。程登志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201程儒珍少将简历:

程儒珍(1900~1963)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黄麻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黄安县自卫军中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副官处副官,第四军经理处总务科科长、军需科科长,红四方面军经理部部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供给部副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供给处处长,青年纵队供给处处长,东进纵队供给处处长,385旅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供给部部长,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后勤部部长,第四野战军46军后勤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南军区后勤部油料部部长,湖北省军区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3年4月26日在武汉逝世。

 

程儒珍的故事:

程儒珍是湖北省黄安县人,1900年出生于家道殷实的人家,但他自幼性情刚强,极富正义感。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任黄安县农民自卫军中队长,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程儒珍是1927年参加中共的老党员,是红四方面军后勤工作的元老。1928年1月,他所在的部队编入工农革命军第7军。4月,第7军又改编为红11军31师,程儒珍在31师副官处当副官,副官处有主任一人,副官二三人。1930年初,红11军改为红1军,程儒珍任军部副官处副官。当时军部副官处下设人事、总务、交际三个科,每科有科长1人,副官三四人。1931年春,红1军和红15军合编为红4军,不再设副官处,并将军需处改为经理处,下设总务、财务、军需、辎重4个科,程儒珍任红4军经理处总务科科长。1931年11月,红4军和红25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红4军的经理处改为红四方面军经理部。1932年红四方面军入川后,程儒珍任红四方面军经理部部长。

不久,红四方面军经理部又扩大为西北军事委员会总经理部,程儒珍任副部长。西北军事委员会总经理部下设总务、财政、军需、粮秣、军械5个处,每处10人左右。还有一个兵工厂,下设修械厂、子弹厂、炸弹厂,共1000人,同时还有男被服营、女被服营,鞋厂、木碗厂。总经理部还有2个留守处10多个兵站,2个经理分部,还有一个盐务总局,程儒珍兼任第2经理分部部长。

程儒珍一生从事后勤工作,他历任129师386旅771团供给处处长、青年纵队供给处处长、东进纵队供给处处长、385旅供给部部长、冀东军区供给部部长、东野9纵后勤部部长、46军后勤部部长、湖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湖北省军区后勤部部长。程儒珍的小弟(他七个弟兄中唯一的幸存者)老死乡里,他的儿子病逝家乡,他的孙子及其一家仍在原籍务农。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3年去世。

 

 

 

1202智生元少将简历:

智生元(1914~1975)山西省定襄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定襄县委组织委员,定襄县牺盟会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6大队政治处主任,第2军分区政治部民运科科长,第2支队政治部主任,第2支队政治委员,第5区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第4区队政治委员,中共第2地委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第2地委副书记,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1旅政治部主任,第3旅政治部主任,第20兵团66军196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0兵团军干部部副部长、部长,军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山西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5年10月24日在太原逝世。

 

智生元的故事:

智生元是山西定襄人,1914年出生。1933年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定襄县委组织委员、县牺盟会主任,山西牺盟会执行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6大队政治处主任、第2军分区政治部民运科科长、第2支队政治部主任、第2支队政委、第5区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4区队政委、中共晋察冀二地委组织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晋察冀二地委副书记,晋察冀军区1纵1旅政治部主任、3旅政治部主任、第二十兵团66军196师政委。参加了保北、平津,太原等战役。

1947年正太战役中参加解放阳泉的战斗,同年5月兼任阳泉市委书记、市长和军事委员会主任职务。其间,他贯彻执行党对城市复恢时期的有关政策,对稳定阳泉时局迅速恢复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66军196师政委、66军干部部副部长,率部参加了一至四次战役。回国后,任66军干部部部长、66军政治部主任。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山西省军区副政委。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5年逝世。

 

 

 

1203傅传作少将简历:

傅传作(1914~1982)湖北省石首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7师便衣队队长,红2军团第6师18团连长、副营长,龙山狐立团营长,第4师12团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营长,独立第1旅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独立第1旅副旅长,晋绥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7旅旅长,第1野战军1军1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空军司令员,武汉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1982年8月26日在北京逝世。

 

傅传作的故事:

傅传作是湖北省石首县人,1914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家有薄田三亩,幼年丧母,7岁随父劳作,15岁为佣工。他16岁到红2军团6军警卫团2连当战士,因作战勇敢和精明能干,先后给胡梯之、段德昌两位师长当警卫员。1930年傅传作任警卫班长,1933年任便衣队长。他在肃反扩大化时被捕,为贺龙保释,回到战斗部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在战斗中十分勇敢,多次负伤。他在云南宣威作战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掩护负伤的朱辉照政委转移。傅传作是被战士抬着过雪山的。后4师在甘肃海原县与大部队失去联系,傅传作率便衣队越险山,穿恶林,照到大部队,任团参谋长。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他在红2军团4师12团任团长,年仅22岁。抗日战争中,傅传作任120师358旅715团1营营长。1939年,715团与冀中军区独立第4支队合编为独1旅,傅传作任独1旅2团团长。陈庄战斗中,傅传作2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时,日军第八旅团长水原重义少将,纠集日军精锐部队1500,运用“包围、迂回、欺骗、急袭”的“牛刀子战术”,轻装急进,突袭我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陈庄。王尚荣旅长将计就计,指挥独一旅以2团为主力布好了包围圈。战斗一打响,傅传作率领部冒着炮火迅速展开部队抢占有利地形,将日军包围在陈庄附近鲁柏山下长300米、宽100米狭窄的小高地和山沟里,日军处处受攻,伤亡惨重,不得不坚守待援。第二天水原见待援无望,遂在飞机和毒气弹的配合下,集中全力向2团阵地进攻,傅传作巧妙地率领2团顽强地顶住日军的突围。经过敌我双方的反复冲杀,至第三天21时,我独一旅攻占日军所占的一切制高点,第四天凌晨全歼日军1500余人。素有“才智过人”、“反游击专家”之誉的水原少将的“牛刀子”新战术宣告彻底失败。陈庄一役,傅传作取得了山地歼灭战的宝贵经验,更使我八路军声威远扬。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致电120师师长贺龙:“对陈庄血战,尽歼顽敌,予敌重大打击,树立华北抗战之楷模,振军威于晋察,特传令嘉奖。”1941年傅传作到延安军政学院高级班学习,1943年回到2团,1945年升任独1旅副旅长。傅传作在抗日战争中两次负伤。解放战争中傅传作一度到晋绥军区军政干校工作,1947年任西北野战军7纵7旅旅长,参加解放临汾、太原战役。在攻打太原时,傅传作率7旅血战牛驼寨。1949年傅传作调到第1野战军第1军,先后任3师师长和1师师长。

1950年,傅传作任西南军区空军司令员,他在任西南军区空军司令员时亲自指挥过一次大的军事行动。当时以国民党军统特务傅秉勋为头目的土匪集团3000余人盘踞于四川黑水地区,梦想建立“陆上台湾”, 是我军必剿之地。1952年7月,川西军区奉命对这股土匪进行清剿。考虑到这一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台湾当局有可能派飞机空投武装人员和物资接济,中央军委决定由空军派出轰炸机、歼击机各一个大队及运输机部队予以支援。7月5日,空军令第8师以图─2轰炸机动性6架,第9师以拉─9歼击机5架组成混合团,分别从齐齐哈尔、吉林进驻四川广汉机场执行这一任务,归西南军区空军指挥。同时,以驻四川新津机场的第13师担负战区空运粮食和作战物资的任务。川西军区与西南军区空军7月12日联合发布作战命令,为了保证对空军部队统一指挥和有效地进行陆空协同作战,西南军区空军在广汉机场组成基地指挥所,由傅传作任指挥员,同时在茂县设立辅助指挥所。根据作战方案,确定空军在这次作战中的任务是:实施空中侦察、轰炸,配合陆军围歼敌人;空投传单,开展政治攻势;拦截可能从台湾来的敌机,地面部队所需的粮食、弹药、实施空投补给。经过紧张的准备之后,进剿部队于7月20日发起进攻,8月20日以全歼敌人宣告战斗结束。在一个月的作战中,空军出动轰炸机,歼击机17架次,对本疏衙门、杂窝等地的土匪集结区多次轰炸扫射,投弹72颗,发射枪炮弹1300余发;出动运输237架次,给进剿部队空投粮食和其他物资49.6万公斤。空军部队的战斗活动对于震撼土匪,为陆军部队提供补给,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4年,傅传作调任中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55年调任武汉空军司令员。1960年,傅传作主持陆军15军改建空降兵工作。1966年8月31日,空军司令员吴法宪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根据林彪授意,叫傅传作等人写揭发贺龙的材料,吴法宪将写成的材料报给了林彪。1967年9月7日,叶群带着傅传作等人的材料在中央一次日常工作会议上提出对贺龙立案审查。1969年,傅传作当选9届候补中央委员,4月29日,贺龙在关押中说:“傅传作也当了中央委员,这个人在湘鄂西时,是警卫排的一个班长,后来的发展本事也不大,能力一般,不知在什么事情上可能对他们(林彪、江青)有贡献,不然他是当不了中央委员的。”“九一三”事件后的1973年,傅传作被提拔为空军政委,傅传作是空军第四任政委,在之前分别是肖华上将、吴法宪中将、王辉球中将,傅传作初不敢到任,经中央首长做工作,才赴京上任,1973年当选10届中央委员。1975年,傅传作61岁时被免去空军政委职务。这一年,中共中央为贺龙恢复了名誉,并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傅传作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2年去世。

 

 

 

1204傅绍甫少将简历:

傅绍甫(1908~1993)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73师排长、副连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第30军89师267团营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教导大队3队政治指导员,新四军第3支队5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营长,挺进团营长,团参谋长,新四军第7师58团团长,沿江支队副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7师21旅副旅长,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21师参谋长、副师长,第13纵队39师师长,第三野战军31军93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师范学校副校长,江苏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江苏生产建设团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3年1月20日在南京逝世。

 

傅绍甫的故事:

傅绍甫是安徽金寨人,1908年出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73师排长、副连长、连长、连指导员、红30军89师267团营政委。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教导大队3队指导员、第三支队5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

新四军三支队1938年进驻芜湖地区后,五团一营在营长和团组织股长傅绍甫的率领下,到芜湖县夫子阕至小坝咀一线驻防,一连驻小坝咀,二连驻夫子阕,三连和营部驻马家元、东莞崔,面对湾沚和陶辛圩小河口日军据点布防。我军常组织便衣队到芜湖至宣城公路和铁路两侧伏击日军,并与湾沚以东的新四军二支队遥相呼应。9月的一天夜里,一营二连一排长带一位副班长和4名战士,从夫子阕去袭击驻陶辛圩小河口的日军据点。一排长带两名战士隐蔽埋伏在日军据点附近,副班长带两名战士向日军据点投掷手榴弹,傲慢的日军受到突如其来的打击后,嗥叫着向外冲。副班长和两名战士且战且走,将日军向东引去,等日军追远后,一排长带领两名战士冲进敌据点内,打死两名看家的敌人,缴获部分衣服和子弹,将据点的房屋烧掉。拂晓时,一排的6位同志带着战利品凯旋而归。

此战之后,傅绍甫升任营长、挺进团营长、团参谋长、7师58团团长、沿江支队副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7师21旅副旅长、华东野战军7纵21师参谋长、副师长、13纵39师师长。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福州等战役。

建国后,任军参谋长。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解放军政治师范学校副校长,江苏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205傅春早少将简历:

傅春早(1911~1996)安徽省六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六安独立团、独立师、红25军手枪队队长,红25军站站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便衣队队长、通信连连长、副营长、营长,344旅688团副团长,冀鲁豫军区第2旅4团团长,第19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独立第1旅副旅长,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19旅副旅长,鄂豫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湖北军区独立第3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黄冈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粤东军区副司令员,广西役局局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6年3月14日在洛阳逝世。

 

傅春早的故事:

傅春早是安徽六安人,1911年出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在一次战斗中,傅春早和部队失去联系,碰上患病掉队的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沈泽民要傅春早开枪打死他,傅春早拒绝了,他背着沈泽民急奔猛跑,脱离险境,赶上了队伍。后来高敬亭把傅春早当作“第三党”分子抓了起来,决定枪毙,沈泽民听说后立即制止,并传下命令:“对傅大个子以不杀头为原则!”保住了傅春早的性命。傅春早历任六安独立团手枪队队长、独立师手枪队队长、红25军手枪队队长、兵站站长。当时吉鸿昌潜入苏区,上级派傅春早护送吉鸿昌离开苏区。临别时,吉鸿昌拿出一百枚银元交给傅春早说:“我是新党员,你们红军不肯收留我,我就交纳一百块大洋,算作我的党费吧!”并让傅春早给他开个收条。傅说他不会写收条,吉鸿昌就让随从副官代写了收条,傅春早在上面按了个手印。傅春早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便衣队队长、通信连连长、副营长、营长,688团副团长、冀鲁豫军区2旅4团团长、19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独立1旅副旅长、晋冀鲁豫军区8纵19旅副旅长、鄂豫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湖北军区独立3师师长。参加了鲁西南、进军大别山、高山铺等战役。

建国后,历任湖北军区黄冈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粤东军区副司令员、广西省兵役局局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206傅家选少将简历:

傅家选(1909~1995)河南省光山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光山县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红28军第250团供给科科长,红25军经理处会计科副科长,红15军团供给部会计科代理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供给处处长、供给部部长,八路军第2纵队后勤部部长,冀鲁豫军区供给部部长、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赣东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交通部第1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部长、生产部部长,总后勤部技术装备研究院院长,济南军区后勤部部长,济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5年3月20日在济南逝世。

 

傅家选的故事:

傅家选是河南光山人,1909年出生。1929年参加赤卫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乡党支部书记兼乡苏维埃政府主席。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入鄂豫皖省苏维埃财经学校学习,任红28军250团供给科科长、红25军经理处会计科副科长、红15军团供给部会计科代科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供给处处长、供给部部长、八路军第2纵队后勤部部长、冀鲁豫军区供给部部长、后勤部部长兼政委,参加了平型关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副参谋长,1946年任参谋长。1949年任赣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参加了鲁西南、淮海等战役。随5兵团进入贵州,担任抢建乌江公路大桥工程总指挥。

建国后,1950年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第一副部长、长江航务局民生公司董事。1951年任总后勤部军需部部长、生产部部长。1956年入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0年毕业,任总后勤部技术装备研究院院长,1962年任济南军区后勤部部长,1964年后任济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着有《忆红25军在鄂豫皖苏区》。

 

 

 

1207傅继泽少将简历:

傅继泽(1918~1991)河北省博野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津南抗日自卫军独立第2旅参谋长。冀鲁边军区运河支队参谋长,八路军115师教导第6旅特务营营长,冀鲁边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渤海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第6旅旅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第18小组中共代表,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11师师长,第三野战军33军99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海军第1舰艇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第6舰队参谋长,第4海军学校校长,舰艇第1支队支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部部长,海军副参谋长,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南海舰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1年8月30日在北京逝世。

 

傅继泽的故事:

傅继泽是河北省博野县人,1918年出生。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津南抗日自卫军2旅参谋长、冀鲁边军区运河支队参谋长、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特务营营长、冀鲁边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渤海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渤海区一专署专员。傅继泽曾担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驻泊头小组中共代表。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6旅旅长、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11师师长、33军99师的师长。参加了青沧、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1949年11月,华东军区海军组建了第一支混合舰部队──华东军区海军第1、2舰大队,傅继泽担任第1大队大队长兼政委。舰大队由护卫舰和登陆舰组成,都是国民党海军起义和接收、征用的舰艇,没有多少战斗力,由于防空力量差,不断遭到国民党空军袭击。为了保存力量,舰大队离开上海去武汉,但在南京长沙舰被炸伤,惠安舰被炸沉,长治舰被迫自沉。

1950年4月,我军防空力量有所加强,舰大队回到上海,以两个大队的护卫舰为主,组建了华东军区海军第6舰队,饶子健任舰队司令员兼政委,傅继泽任舰队参谋长。舰队官兵主要有三个来源:三分之二从陆军调来,三分之一是原国民党海军人员,一小部分是招收来的青年学生。1950年11月,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在上海召见傅继泽,说苏联政府帮助我军培训一批潜艇指挥人员、艇员和基地人员,海军党委决定由傅继泽担任潜艇学习队的领队。1951年5月,傅继泽带领潜艇学习队到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旅顺基地潜艇支队学习,学习队有275人,总共学习了37个月。傅继泽笔试及口试均回答得很圆满,得了满分。苏军上校戏谑地问傅继泽:“傅指挥官,您告诉我,作为主考官,我如何才能难倒您呢?” 傅继泽获得标志潜艇操纵合格的潜艇纪念章。

1953年8月,傅继泽担任海军潜艇学校校长。1954年6月,海军成立了潜水艇独立大队,傅继泽担任大队长。苏联海军向中国海军移交了2艘“斯大林”型潜艇,分别被命名为“新中国11”号和“新中国12”号。1955年9月,潜水艇独立大队改编为潜水艇第1支队,傅继泽担任支队长,第1支队参加了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演习。傅继泽后来担任海军潜艇部部长、海军副参谋长。文革期间,李作鹏、王宏坤、张秀川在给林彪的信中,诬陷傅继泽、郭炳坤、张汉丞、赵晓丹、罗斌是海军“苏记黑司令部”的五大虎将。文革后傅继泽历任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南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1年去世。

 

    

1208傅崇碧少将简历:

傅崇碧(1916~2003)四川省通江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四川通江县区少先队长、青年团区委书记,中共通江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川陕省工作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指导员,四大队组织股长,校政治部干部科科长,第2团政治处主任,第2分校2大队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35团政治委员,第4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10旅政治委员,华北野战军第10旅旅长,第19团64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9兵团军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3年1月17日在北京逝世。夫人黎红。

 

傅崇碧的故事:

傅崇碧是四川省通江县人,1916年出生。爷爷是教书先生,父亲是铁工。六、七岁时随爷爷读书,爷爷去世后,由父亲继续供养上学。1932年,学校一位思想进步的老师带傅崇碧离家出走,到陕南和四川交界处,参加红军。他们被介绍到红四方面军10师政治部,政治部主任傅钟将傅崇碧分配到师政治部团委工作。傅崇碧作战勇敢,第一次参加战斗,就缴获了两支枪。他随领导回家乡开展工作,因领导是外省人,不会说本地话,15岁的傅崇碧就在上千人参加的大会上演讲,效果很好。他先后担任区财政委员、少先队大队长、少共书记、仪陇县少共书记、中共仪陇县委书记、通江县委书记。在一次战斗中,傅崇碧头部受伤。还有一次与民团遭遇,打到最后,傅崇碧从悬崖上往下跳,头朝下被挂在树藤上,头部再次受伤,敌人扔了一颗手榴弹,也挂在树枝上,但没有爆炸。

1934年,傅崇碧任长池县委书记。红四方面军长征时,傅崇碧是一个独立团的政委,他在战斗中第三次负伤,伤在腿部,在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开了刀,取出了两块弹片。伤好后任宝兴县委书记、观音地区特委书记。红军到达陕北后,傅崇碧先在中央党校学习,后进入抗大第2期,编在第2大队第4队,与王树声、许世友、王建安、洪学智、李天焕、詹才芳、郑维山、韩伟同学。他在抗大没毕业,就担任第1大队第1队指导员、第4大队第7队指导员、第4大队政治处组织股长、总校政治部干部科科长、2团政治处主任。1941年,傅崇碧到晋察冀军区,初任抗大2分校1团政治处主任。李志民当时带着1团去冀中,在路上李志民病得厉害,冀中军区要把李志民坚壁到群众中去,傅崇碧坚决不同意,组织战士抬着李志民走。后来李志民说,没有你们,我早在扫荡中见马克思了。傅崇碧和肖全夫带一个大队到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训练连营干部,不久担任第2军分区特务团政委。

有一次和日军作战,部队往下撤,傅崇碧赶去问:你们为什么往下撤?是共产党员的统统跟我来!他带着部队冲了上去与敌激战,打死打伤日伪军100多人,缴获步枪200多支、重机枪2挺、轻机枪7挺。特务团改编为晋察冀军区35团,调归第4军分区,抗战结束前,傅崇碧担任第4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傅崇碧任冀晋军区第4支队政委、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10旅政委,旅长是邱蔚。有一次邱蔚和旅机关一部被敌军包围在丰镇,傅崇碧带部队去解救,当时有一辆汽车,他坐汽车先走,结果汽车翻了,所幸只受轻伤。丰镇解围后,傅崇碧对邱蔚说:敌人没把你打死,可翻车差点没把我翻死。敌军占领张家口后,晋察冀军区以3个纵队围歼进犯易县之敌,战斗打了一天一夜,双方伤亡都很大,我军不可能将敌全部围歼,敌军也无力继续进攻,上级命令撤出战斗。傅崇碧对纵队政委胡耀邦说:不能撤!我们还有一个29团在里面,我们得把他们接应回来!胡耀邦同意了,两人带领30团继续向敌人进攻,把敌军打乱了,在11旅的配合下,不仅接应回29团,还活捉了300多敌人。清风店战役中,邱蔚受伤,傅崇碧指挥部队打定县,俘敌1000多人。石家庄战役时,10旅30团的一个连闯进敌师指挥部,活捉了敌少将师长兼石门警备司令刘英。傅崇碧对刘英说:我代表解放军前线指挥部命令你,立即写信让你的部队投降!刘英不理睬,傅崇碧用手枪对着刘英的脑袋:不写就枪毙你!刘英只好写了。1949年初,傅崇碧升任4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64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64军打到六盘山时,部队追击敌军,军长曾思玉和傅崇碧乘一辆吉普车冲在前面,车开的太快,部队没跟上,结果开进敌军驻地,赶紧掉头才脱险。1950年11月,傅崇碧升任63军军长,1951年2月入朝作战。第5次战役,他指挥63军突破临津江,重创英军29旅格洛斯特营,该营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在19世纪征服埃及时曾突破重围,转败为胜,全营官兵获英皇授予“皇家陆军”帽徽,该营官兵佩带两枚帽徽,有“皇家陆军双徽营”之称。紧接着63军在北汉江激战两天,188师攻占清平川,187师攻占加平,63军强行突破汉江。这时189师捉获美军俘虏,得知美军切断我军在汉江以南退路的企图,188师也报告友邻部队64军已经撤退,傅崇碧果断下令撤退。

63军进行了涟川、铁原地区防御作战,这是63军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激烈、最残酷的一场战斗,傅崇碧在战斗中瘦了25斤。彭德怀亲临63军,彭德怀问傅崇碧有什么要求,傅崇碧说:“我要兵。”. 彭德怀对傅崇碧说:“你们从四次战役后期投入战斗到今天,长期作战,未得到休整补充。这次在铁原阻击战中,我知道你们伤亡很大,你们给他们杀伤也很大。交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很好。我已经通知西北野战军选3万余人补充你军” 。第5次战役后,63军在开城地区进行了8个月的阵地防御战。

63军在朝鲜19个月,作战190余次,毙伤敌军3万人,俘虏1000人,击落击伤敌机175架。1952年国庆典礼上,毛泽东问傅崇碧:“那么多炮,伤亡肯定不少,你们怎么搞的?”傅崇碧答:“挖坑道” 。毛泽东点头说:“打坑道也是在朝鲜创造的。” 傅崇碧荣获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授予的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二级国旗勋章二枚。1957年,傅崇碧到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59年彭德怀被贬挂甲屯,皮定均和傅崇碧专门去看望彭德怀,彭德怀说:“你两个来干什么?敢来呀?”1960年,傅崇碧在高等军事学院毕业,重新担任63军军长,1961年,升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1209焦玉山少将简历:

焦玉山(1915~1990)安徽省阜阳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88师263团排长,第89师267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四方面军总部便衣队队长,警卫营副营长,骑连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警卫连连长,独立支队营长,师教导大队副队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兼教育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11师31团副团长,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2师34团团长,第四野战军41军123师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东省公安厅副处长、处长,广东省公安总队副政治委员,广东佛山军分区司令员,守备第10师师长,副军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0年10月9日在广州逝世。夫人李斐然。

 

焦玉山的故事:

焦玉山是安徽省阜阳县人,1915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年幼时给亲戚家放牛,1931年淮河特大水灾,焦玉山离家逃荒到固始,遇到红军,坚决要求参军,连长看他个子矮,年龄小,不肯收,政委詹才芳把他留在连部当了勤务兵。1932年,焦玉山在战斗中负伤。1933年,他任红30军88师265团团部警通排1班班长。1934年在战斗中腰部受伤。他经李先念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他在李先念指挥下,强渡嘉陵江。他在剑门关口战斗中负伤,师首长派两个战士搀着他过了雪山。第二次过雪山时,他和战士们在篝火旁睡着了,被大雪盖住,只有焦玉山和勤务班长爬了出来。焦玉山先后担任红30军88师263团排长、89师267团连指导员、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学兵连连长、红四方面军总部便衣队队长、警卫营副营长、骑兵连连长。西征时,焦玉山左手被子弹打穿。西路军失败,他被地方民团抓住,在监狱里关了10多天,后在押往青海途中逃脱,被援西军救回。

抗日战争时期,任129师385旅团警卫连连长,在关家□战斗中头部负伤。他担任了独立支队营长、师教导大队副队长。1942年进抗大学习,任队长兼教育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4纵12师34团团长。新开岭战斗,34团配合兄弟部队攻打赛马,兄弟部队进展不快,师长命令34团出击,焦玉山指挥34团从敌侧翼发起猛烈攻击,打下了赛马。新开岭围歼战开始后,34团三次强攻,拿下敌25师固守的阵地。焦玉山指挥34团解放了本溪,在辽阳总攻时,部队5分钟就登上城墙。攻打鞍山时,34团占领神社山和市政府大楼。在塔山阻击战中,34团开始的阵地在塔山堡和铁路桥头,塔山阻击战的第二天,守卫在村口最前沿的34团遭到敌人一个梯队接着一个梯队的猛烈进攻,一片混战,34团伤亡惨重,连团预备队也用上了,一直打到刺刀见红。第三天纵队调整了部署,34团集中守备塔山堡,敌人进攻的更猛烈,敌敢死队每人胸前挂一排手榴弹,冲锋时高喊“攻下塔山有赏,官长三级!”焦玉山指挥34团打得十分艰苦,34团出现了“向我开火”的英雄人物。战后12师34团获得“塔山英雄团”称号。焦玉山成为全军闻名的“塔山英雄团”团长。1949年,4纵改称41军时,焦玉山任41军123师团长。

建国后,焦玉山先后担任过广东省公安厅副处长、处长、省公安总队副政委、守备10师师长、佛山军分区司令员,1962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任47军副军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参谋长。焦玉山参与指挥了1974年西沙永乐群岛反击作战和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去世,骨灰安葬在塔山。

 

 

 

1210舒行少将简历:

舒行(1913~2001)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特务连排长,教导营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第4师10团总支书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7大队3队队长,第2分校2大队大队长,冀中军区游击第5总队总队长,晋察冀军区13团团长,第14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军区参谋长,冀热察军区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参谋长,第四野战军50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参谋长,吉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1年1月3日在吉安逝世。

 

舒行的故事:

舒行是江西吉安人,1913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特务连排长、教导营连指导员、红1军团4师10团总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7大队3队队长、二分校2大队大队长、冀中军区游击第5总队总队长、冀东军区13团团长。13团是冀东八路军主力,1940年8月成立,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兼任团长、政委。包森牺牲后,舒行继任团长,在冀东西部、长城南北及热河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创建了山区和平原根据地。依靠广大群众,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围剿,恢复了被蚕食的平原基本区,发展了新区。到1944年,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将敌人安插在农村的小据点消灭殆尽,迫使日伪军收缩在县城及几个大据点之内。战争中,十三团不断得到发展壮大,同时为各地区队、县支队及新建部队输送了大批英勇善战的指挥员,为冀东地区的抗日战争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4年9月4日夜,平谷县城的日军出发援救城东被围困的胡庄据点。八路军13团据此情报决定乘县城空虚发动奇袭。团长舒行对各连进行了战斗部署,深夜11时,命令发起攻击,经过一场短兵相接的激战,主攻部队由西城打开缺口,冲进县城,将两个伪警备中队缴械。指战员乘胜歼敌,摧毁了敌宪兵队部、保安联队部、伪县公署、警察局、配给所、新民会等;砸开监狱,救出抗日同胞百余人;打开仓库,将粮食分给穷苦百姓。经三个多小时激战,缴获长短枪121支,子弹1600余发,手榴弹400多枚,电话机12部和其它战利品。日本投降后,舒行任晋察冀军区14军分区司令员,率领所属13团、北进支队约两千多人,向承德、围场方向进发。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军区参谋长、冀热察军区参谋长、东北野战军11纵参谋长、50军参谋长。参加了辽沈等战役。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50`军参谋长。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211鲁加汉少将简历:

鲁加汉(1916~1991)原名鲁述安,河南省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3师218团通信员,红31军政治部敌工部干事、科长、部长,军供给部政治委员,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卫生部政治委员,386旅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师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太岳军区供给部政治协理员,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第18团办事处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政治部民运部部长,茂县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干部部部长,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成都军区后勤部部长,四川省军区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1年12月17日在成都逝世。

 

鲁加汉的故事:

鲁加汉是河南省新县人,1916年出生农民家庭,原名鲁述安。9岁时到私塾读书,11岁因家贫辍学回家干农活。1928年4月,工农革命军在他的家乡开辟柴山保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府,他参加了儿童团、少先队,并担任少先队队长。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光山县独立团机枪连公务员、红25军73师218团通信员、红31军政治部敌工部干事、科长、部长、红31军供给部政委。1935年5月红31军西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鲁加汉奉命组建郭底坦地区的革命政权和革命武装力量。他率5名工作人员深入郭底坦以北的山林里,消灭了敌潜逃武装30余人。鲁加汉担任红31军供给部政委时,有一天宿营后,鲁加汉要骑马去检查部队宿营情况,他的饲养员去牵马,马不见了,找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找回来。正巧红四方面军总卫生部也在一起宿营,饲养员便把总卫生部政委徐立清的马牵来了。由于是深夜,鲁加汉也未察觉。待他检查完部队,马有些不听使唤,他仔细一看才知道不是自己的马。第二天他连忙向徐立清赔不是,徐立清表示没关系,并嘱咐鲁加汉回去不要批评饲养员。鲁加汉后担任红31军政治部总务处长。抗日战争,鲁加汉历任八路军129师卫生部政委、386旅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师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太岳军区供给部政治协理员、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他历任太岳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18兵团办事处政委。

建国后,他历任川西军区政治部民运部部长、军分区副政委、政委、成都军区干部部部长、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成都军区后勤部部长。1951年,参加指挥黑水、芦花战役,1959年参加指挥昌都战役,取得了西藏平叛胜利。文革期间遭迫害,被批斗200余次,押送农场劳动4年。1971年任四川省军区政委、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79年任副政委。1955年,鲁加汉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1年离休,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逝世。

 

    

1212鲁瑞林少将简历:

鲁瑞林(1912~1999)甘肃省临夏县人。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后转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团第13师1团连政治指导员,第38团营长,红31军第91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31军供给部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分区政治委员,第3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副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副司令员,第18团61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委员,西康军区副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西南军区副参谋长,昆明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1999年7月14日在广州逝世。

 

鲁瑞林的故事:

鲁瑞林是甘肃省临夏市人,1912年出生。原是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75旅1团82迫击炮连马夫。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指导员、营长、干事、股长、科长、军供给部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股长,科长,军分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旧关、七亘村、神头岭、响堂铺、安阳、白晋、磁县、武安、涉县、林县、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鲁瑞林的文化程度低,刘伯承要他好好学文化,并耐心地教给他具体学习办法。刘伯承说:一个是每天写日记,把经历的重要事情、感受记下来,可以备忘,还可以锻炼思想的条理化,提高写作能力;一个是多读书,先坚持看完《水浒传》、《老残游记》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这三本书,逐渐养成读书习惯,从读书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再一个是经常总结工作经验,写工作总结。他打了个比喻说:经验好似一堆零散的钱,理论好似一根钱串子;用理论把经验总结出来,条理化,就像用钱串子把零散的钱串了起来,好拿好用。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纵队副司令员,副军长,军政治委员,甘肃临夏专员等职,先后参加了上党、临汾、晋中、太原、咸阳、扶眉和解放大西南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军政治委员,西康军区副政治委员兼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兼凉山工作委员会指挥部党委书记,西南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60年4月,周恩来访问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在昆明短暂停留,和陈毅召见了鲁瑞林,了解逃入缅甸的国民党残军的情况。鲁瑞林担任云南省委边界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1965年,为了帮助越南修建公路,鲁瑞林到越南观察地形,踏勘线路,拟定计划,组织实施。1967年3月,中央决定对云南实行军事管制,这时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中将在周恩来的指示下被接到北京保护起来,昆明军区第一政委阎红彦上将已经自杀身亡,昆明军区第二政委李成芳中将任云南省军管会主任,昆明军区副政委张子明少将、云南省军区司令员黎锡福少将任省军管会副主任,鲁瑞林是省军管会委员之一。1968年1月13日在北京召开了昆明军区、云南省军区和13军、14军领导人会议,鲁瑞林参加了会议。谢富治在会上指责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赵健民:“赵健民,你辜负了中央对你的委托!在昆明时,我当面对你讲,要你做两级军区和两大派组织的工作,可你到北京,遥控炮派进行武斗。炮派组织的滇西挺进纵队都是山东人,是你指挥的,你的错误是极其严重的。”“谢副总理,,你说我遥控指挥滇西挺进纵队,没有这回事。”赵健民说。这时鲁瑞林插话:“赵健民召集工8团开会,答应他们,留在云南可以当干部,可以增加工资。”赵健民反驳说:“这完全是造谣。我在哪里开会讲的?有那些人参加?你指出证人来!”鲁瑞林没有回话。1月22日,中央领导人同意动用部队堵截工8团,22日夜间,派出的部队没有拦住工8团。谢富治批评部队“右倾”,“怕死”,指示鲁瑞林负责处理此事。26日上午,鲁瑞林飞回昆明部署围剿工8团,当晚包围了甘海资煤矿,27日发起进攻,工8团184人和甘海资煤矿95人丧生,工8团480人被捉。随后,鲁瑞林进年京汇报,谢富治听说打死200多人,惊悸地说:“中央没叫开枪,没有授予你们开枪权,为什么你们打死这么多人?这件事对外不要说了。”鲁瑞林在汇报时诬陷赵健民、陈康(昆明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张力雄(云南省军区政委、少将)、王银山(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少将)是“滇西挺进纵队”的幕后策划者,在场的中央军委云南联络员罗元发中将制止他,他也不听。

1968年8月10日,云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谭甫仁中将任主任、周兴、陈康、鲁瑞林等担任副主任。谭甫仁上任后,在云南大搞“划线站队”, 鲁瑞林一马当先,在全省起示范作用,他亲自组织专案人员,给不同观点的干部、群众扣上各种罪名,随意批斗,有的被逼身亡。下列事件均与鲁瑞林有关:298厂厂长阎书田在批斗会上被活活打死;昆明耐火材料厂副厂长沐家云跳楼自杀:298厂汽车司机刘家邦被枪杀:“会泽炸毁公路反革命案”100多人被打伤,会泽铅锌矿政治部副主任李忠考被活活打死。鲁瑞林在文革期间担任云南省委书记,在中共九大和十大连续当选中央委员,群众送他的外号叫“鲁屠夫”。1971年到1978年,鲁瑞林任贵州省委第一书记,1973年到1977年任贵州省革命委员会主任。鲁瑞林后调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去世。

 

 

 

1213童陆生少将简历:

童陆生(1901~2001)湖北省黄陂县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湖北黄安暴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广西、陕西等地从事秘密联络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山东省委军事部参谋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3分校军事教员,中央军委四局副处长兼科长,八路军总部高参室参议,中央军委1局副局长、代局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1局局长、4局副局长、代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4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军事出版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院务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1年2月27日在北京逝世。

 

童陆生的故事:

童陆生是湖北省黄陂人,1901年出生地主家庭。青少年时代在武昌大华中学读书,与恽代英、林育南交往甚密。1919年参加了“五四”运动,1920年进入云南讲武堂韶州分校第二期,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到北伐军2军,当时湘军只有8个团,童陆生既有学历,又有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被任命为5师13团参谋长。大革命失败后,李富春领导鄂西革命委员会时,童陆生任公安暴动总参谋长,失败后,利用与李明瑞的关系,当过李明瑞的作战科长。

1932年春,经人推荐,童陆生到杨虎城部,童陆生应杨虎城之邀,接受了起草宪兵团编制草案的委托。童陆生根据杨虎城“缩小范围、节约开支,训练部队官兵”的意图,连续开了几个夜车,起草了宪兵团编制及说明,杨虎城看后,非常满意。当然决定把童陆生留下来在身边工作。不久,童陆生担任了宪兵营副营长。1932年秋,中共在宪兵营建立了支部,童陆生是支委。1933年11月,19路军发动“福建事变”, 童陆生以杨虎城代表的身份去福建进行联系。1934年1月,童陆生任17路军总部上校参议。西安事变后,应邀到西北军许权中部任参谋主任。童陆生参与了西安事变,领导了“西北特支”和“西救会”的工作。 “七七事变”后率部参加了华北抗战的沂口战役。不久,童陆生经林伯渠介绍到山东,任山东省委军事部参谋主任。1937年冬,党组织与山东省第3区督察专员兼第3区保安司令张里元建立了统战关系,先后派童陆生、刘其人等去张部工作。1940年童陆生到延安,先在抗大三分校当教员,后到延安总部高参室任少将高参。按当时标图的习惯,红色代表敌人,蓝色代表我军。童陆生在教学中让大家改了过来。从那时起,我军的标图就这样确定下来,并一直沿用到今。1942年整风运动,童陆生曾被定性为“特务”。

1945年8月,童陆生从延安总部高参室调到中央军委作战部1局担任副局长、代理局长职务。1946年1月任局长。当时1局的参谋人员有王政柱、安东、张清化、雷英夫等,全局不到50人。1局的任务,主要是了解、分析和研究敌、我、友军几方面的情况。当时各地的电报到中央,中央和军委的领导要一个个看,既麻烦,又费时间。童陆生改变了方法,先把每天收到的电报汇集、整理,画一个略图,向副总参谋长叶剑英汇报,尔后上报军委和中央。1局每周将情况汇编整理成综合性简报,同时定期向中央和军委领导作口头汇报。1946年1月,周恩来参加军事三人小组谈判,按规定周恩来可以带一名将军。经总参谋长彭德怀提名,童陆生以18集团军少将高级参谋的身份随周恩来到重庆谈判。后来代表团迁到南京,童陆生也到了南京,担任代表团军事组组长。1947年党中央、毛泽东撤离延安,童陆生率王家坪工作人员转移到晋西北。周恩来曾带童陆生去见毛泽东,毛泽东向童陆生问了一些民情。在延安,童陆生还担任过四局副局长、代局长。童陆生在延安担任一局局长时,遇见了林彪,他们是湖北老乡,童陆生问起林育南,林彪问:“你们熟悉?”“我们很熟,你们家我也很熟,你父亲还娶了个小老婆呢。”童陆生随便地说。林彪邀请童陆生跟他一起去山东工作,童陆生面有难色地说:“我刚任一局局长,不好向军委提出调走,再说中央有规定不准带人,我实在不能破这个规矩。”林彪听后很不高兴,扭头就走。建国后,童陆生任中央军委四局局长、训练总监部军事出版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院务部副部长。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这是他在我军第三次被授少将军衔,这在开国将军中可能绝无仅有。他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关于童陆生落难,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1960年,林彪在一次大会上大骂朱德,童陆生听了很惊奇,认为没有道理,就在一次小组会上谈了自己的看法。这个消息传到林彪耳边,林彪觉得童陆生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就问童陆生是哪里人,当得知是湖北同乡时,林彪想起了17年前的情景,林彪说:“这样腐朽的干部,还留着干什么?”第二种说法是:童陆生在1959年“反右倾”中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和“阶级异己分子”的帽子,被一抹到底。林彪处理童陆生的直接原因是童回乡为其母送葬,并用其母的积蓄为当地建了一所用其母亲命名的图书馆。而其母土改时的成份是地主,于是就有了“阶级立场”的问题。林彪得知此事后的原话是“这样的干部我们不能用!”童因而被开除党籍、军籍,发配黑龙江北大荒。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成立,两种说法按时间顺序排下来,就是童陆生落难的原因。童陆生在北大荒农场劳动改造,劳动之余,他钻研中医,并义务行医,在农场附近颇有名气。1963年,中央组织部调童陆生回北京,未分配工作,闲住在军事学院的大院里,童陆生就在北京义务行医,渐起名声。

1981年,童陆生才被恢复党籍和军籍。童陆生历经磨难,早已淡泊名利,一位中央领导曾建议给他安排一个较高的职位,他婉言谢绝了。他离休后,全身心倾注于中医,医术越发高超,不少同行前来请教,登门求医者络绎不绝。童陆生于军事、文学、历史、诗词和书法均有较深造诣,着有《五花堂诗词集》、《吾心集稿》。按照部队规定,童陆生是正兵团级干部,军事科学院应给他调扩住房。但他为了方便群众看病,一直坚持不调扩新的住房,仍然住在简陋的单元房。童陆生回到北京后,先后向家乡的图书馆捐献5000余册图书,3000册期刊。1988年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2月,童陆生仙逝,享年100岁。童陆生高寿的秘诀是“心宽为乐、以书为乐和助人为乐”。

 

 

 

1214童国贵少将简历:

童国贵(1916~1994)江西省信丰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8军团第21师61团排长、副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3军团第4师11团连支部书记,陕甘宁独立师第3团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军事教员、第6分校大队长、太行大队大队长,太行军区第1军分区31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9旅26团团长,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7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1军33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山东省军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4年10月3日在济南逝世。

 

童国贵的故事:

童国贵是江西信丰人,1916年出生。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8军团21师61团排长、副连长、连指导员、红3军团4师11团连支部书记、陕甘宁独立师3团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入延安抗大学习,任抗大军事教员、抗大6分校大队长、太行军区第1军分区31团长。解放战争时期,童国贵任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9旅旅长,和7旅旅长赵兰田、8旅旅长马忠全成为3纵司令员手下的三员战将。

1946年9月,蒋军五大主力之一整编11师进到山东巨野附近。童国贵奉命率26团迅速出击,向敌前卫驻地曹家垓发动进攻,以第2营从村东担任主要突击;当主攻方向前进受阻时,当即令第3营强占制高点掩护,亲自指挥第1营从村南突破,迅速直插村内,歼其指挥所工事内之敌,保证了正面突击成功,激战6个小时,歼灭整编1l师一个加强连,俘敌200余人,缴获迫击炮2门,机枪18挺。在战略防御时期创出完整歼灭1个美械连的范例。在钜、金、鱼战役中,9旅奉命攻夺钜野,他多次带领干部到钜野城外侦察,并和侦察人员深夜摸到敌设置的鹿柴前判明敌火力点。1946年12月31日,他亲率第25团、第27团攻击东门和北门,第25团担任主攻,做到了夺关快,攻城快,纵深发展快,与兄弟部队协同全歼守敌两个团4000多人。在鲁西南战役羊山集战斗中,9旅在羊山与金乡之间占领阵地,担负向南阻击敌人,向北攻击羊山守敌的两项重大战斗任务。有时受敌前后夹攻。当时连日大雨,战壕内水深及胸,童国贵与战士一起泡在水里,白天打援,晚上攻村。以25团为主正面阻击,粉碎敌整编第58师和第199旅的增援,歼援敌1000余名后,协同友邻攻村,全歼守敌整编第66师。9旅打援任务完成得比较好,对保障羊山战斗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1947年4月, 9旅奉命在河南汤阴附近之宜沟镇阻击蒋军第2快速纵队,童国贵亲率27团在宜沟镇设防。敌以1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四架、坦克11辆的掩护下,向我阵地猛攻,前沿阵地发生激烈争夺。童国贵赶到前沿阵地指挥,分割敌坦克后之步兵,给予杀伤。1947年10月,3纵跳出敌人合围后,乘虚挺进皖西,兵分数路寻歼敌第88师。童国贵和7旅旅长赵兰田都发现敌第88师师部及第62旅全部正在张家店宿营。童国贵和赵兰田机断行事,先把敌人围了起来,3纵郑国仲副司令员带着马忠全的第8旅赶到,9旅由西南两面围攻,楔人张家店,速战速决。张家店战役共计毙伤、俘虏敌人4O00余,取得了进入大别山后,刘邓大军在无后方依托条件下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在淮海战役宿县攻坚战中,以9旅攻西关。西关护城河河宽水深城墙坚固,且城外民房较少,不易隐蔽部队。他率各级干部周密侦察,确定攻城方案。第25团奋勇逼近敌人,在敌火力下架桥,血水染红了护城河水,终于爆破登城,直插敌地纵深,迅速攻取城中核心阵地,提前到达指定会师地点,对主攻方向起了积极配合作用,受到上级多次表场。童国贵后任第二野战军11军33师师长。

童国贵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33师师长。33师是入朝步兵师中唯一不在军建制的师。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33师奉命攻夺隐山以南1089.6高地主峰。童国贵决心以99团、98团3个连的兵力投入战斗,并将师指挥所前靠到炮兵指挥所附近阵地。开始进攻后,由于地形复杂,主攻方面受阻。他及时投入预备力量,集中火力进攻,攻克1089.6高地全部阵地。并连续3天击退敌反扑80多次,巩固了阵地。共歼韩军第20师第62团大部,毙伤俘敌1900多名。在这次战斗中,他7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随时掌握战场动态,直接听取第一线指挥员的汇报:在及其困难的条件下,坚定了指挥员的必胜信心,完成了歼敌任务。金城战役时童国贵积极请求,决心夺取1089.6高地以南无名高地,以利停战后确保鱼隐山主峰阵地的安全。他多次深入前沿阵地,反复查明各种情况,集中火力支援第98团第10连在深夜发起进攻, 4个小时全歼美军第45师1个加强连。拂晓后连续击退敌8次反扑,巩固了阵地。共击毙伤美军580名,俘敌34名,在朝鲜停战前12天把我阵地向前推进l公里。童国贵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回国后,任26军副军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1965年至1975年任山东省军区司令员,1975年至1980年任湖南省军区司令员,兼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去世。

 

 

 

1215童炎生少将简历:

童炎生(1911~1985)江西省安福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边区红军独立第3团排长,湘赣军区敌后挺进大队分队长,茶(陵)攸(县)莲(花)游击队队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1支队2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第1师2旅4团政治处主任,苏中军区特务3团政治委员,第1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司令员,苏北军区泰州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苏北军区参谋长,江苏军区参谋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5年5月2日在南京逝世。

 

童炎生的故事:

童炎生是江西安福人1911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童炎生在湘赣边区红军当班长,在一次战斗中,全班被白军包围了,童炎生在率领全班冲出包围圈时,一颗化学炮弹在他身边炸开,他左腿负了伤。当时环境恶劣,无医无药,连用盐水洗伤口都办不到,很快伤口两侧就出现半尺多长的烂肉。童炎生想:不挖掉烂肉,好肉还会感染。刚强的童炎生找来一把剪刀,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忍着巨痛,自己把烂肉剪掉,敷上草药,伤口才开始愈合。不久,他在另一次战斗中,为了掩护营长撤退,左膝盖又负了一次伤。童炎生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

1944年童炎生在苏中军区当团政委时,一次战斗结束,缴获了敌人大批土造手榴弹,当时大家都不会使用这种土造手榴弹。童炎生试着投了一颗,没想到手榴弹在他手中爆炸了,童炎生右手的五个指头都被炸飞了,从手腕处做了截肢手术。由于童炎生杀敌心切,伤口还未愈合就回了部队,结果伤口无法愈合,只好做了第二次截肢手术,伤口没愈合,童炎生又上了前线。

建国后,童炎生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去世。

 

 

 

1216温先星少将简历:

温先星(1914~1990)江西省石城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2师5团排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第5支队连长、副营长,冀鲁豫军区第5支队营长,教导第3旅7团营长、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3旅副旅长,冀鲁豫军区第4军分区副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22旅副旅长,第18团61军178师副师长、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师长兼四川军区绵阳军分区司令员,川西军区副参谋长,四川军区副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军区司令部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0年10月9日在成都逝世。

 

温先星的故事:

温先星是江西省石城县人,1914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1932年参加红军。他在红军中的第一个领导职务是红1军团2师5团的排长。红5团非同小可,它的前身是朱毛红军。1933年6月红军整编,改小师小团为大师大团,红1军团的11师缩编为红5团,其前身是秋收起义毛泽东部红4军31团的1营和2营,南昌起义朱德部红4军28团3营和团教导队。红5团成立后,“充分发扬了死打、硬拼英勇顽强而又灵活机动、坚决完成任务的优良作风,锻炼成为一支打不烂、拖不跨、不怕苦、不畏难、战必胜、攻必克的钢铁部队。”抗日战争爆发后,红1军团2师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红5团改编为685团2营,参加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4月,2营随343旅副旅长周建屏深入敌后河北井陉以北、平山以西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7月,2营进入冀南,扩编为晋察冀军区第5支队,时称曾国华支队。9月,2营编入肖华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开辟冀鲁边。在山东,2营的5连、7连和8连都扩编为营,组成第5支队5团。

1939年温先星由连长升为副营长,不久营长牺牲,温先星升任营长。杨俊生少将、王定烈少将当时都是1营的领导。第5支队先后又称鲁西支队、运河支队,5团始终是支队的主力。1940年,5团改称教3旅7团,1941年在潘溪渡伏击战中,担任7团1营营长的温先星率领1营向进村的日伪军猛冲猛打,在狭窄的村庄里与敌军短兵相接,刺刀见红,把敌军赶到黄河故道大堤旁的坟地里歼灭之。同年温先星升任7团副团长。7团在郓城伏击敌军,歼敌550人,创造鲁西战场全歼日军的模范战例。1942年,正规军地方化,7团改为小团制,直辖9个连。1943年,温先星升任7团团长,不久到党校学习,1945年回到7团,此时7团已改为大团,属冀鲁豫军区第8军分区建制。抗战结束后,7团编为刘邓大军1纵1旅1团,温先星任1团团长。1团在攻打汤阴县城时,率先破城,全歼守敌暂7军军部直属队2200人。1946年,温先星升任1旅副旅长,离开了这个着名的红军团。

1949年,1团改编为16军46师136团,团里仅留下一位开国少将王猛,他是136团首任政委。温先星虽然没有参加秋收起义,但他是开国将帅中在毛泽东手创的31团的后裔部队里任职最长的将领,这在当时无论是谁都引以自豪的。战争时期,温先星先后六次九处负伤。建国后,任四川军区绵阳军分区司令员、四川军区军区副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1962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任成都军区副参谋长。1961年晋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去世。

 

 

 

1217游好扬少将简历:

游好扬(1916~1991)江西省赣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军部警卫排副排长,红1军团保卫局警卫排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特务团副连长,120师358旅716团连长、营长、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358旅716团团长,第一野战军1军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团师长、副军长、军长,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1年7月30日在沈阳逝世。

 

游好扬的故事:

游好扬是江西赣县人,1916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军部警卫排副排长、红1军团保卫局排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1935年直罗镇战役时,游好扬负了伤,担架队一时上不来,游好扬和几个伤员被暂时安置在散兵坑里。这时战斗已经结束,一个伤员突然高声喊道:“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罗瑞卿来到伤员中间,挨个察看了伤势,安慰伤员们说,担架队一会就上来,要大家到医院好好休养,不要老惦记着前方。游好扬负伤后,心情很烦躁,听了毛泽东的安慰,心里好受多了。他很想和毛泽东说话,可是因为伤着了喉咙,一张嘴伤口就流血。毛泽东看到这情景,连忙来到游好扬跟前,摇摇手,不让游好扬讲话。毛泽东取下自己背的军用水壶,把水倒在杯子里,一手端着杯子,俯下身,将水送到游好扬嘴边。游好扬看着毛泽东,迟疑了一下。毛泽东看出游好扬的心思,说:“你们为革命负了伤,我们应该照顾好。”然后,又像哄小孩地说:“快喝吧,喝点水会舒服些,啊!”游好扬把这杯掺含着感激之情的水喝了下去。一会儿,担架队上来了,担架是用硬梆梆的木板钉的。毛泽东看了皱了皱眉头,对担架队员们说:“来,咱们去捡点东西铺在担架上,让他们躺得舒服些。”说罢,毛泽东和其他首长到附近树林里去拾敌人丢下的破大衣和破被子,又捡了一些枯树叶。毛泽东和其他首长把伤员一个个搀上了担架,毛主席还亲手给游好扬盖上了大衣。抗日战争时期,升任115师特务连副连长,后来调到120师358团,从连长一直干到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358旅716团团长、第一野战军1军1师2团团长、2师副师长。参加了宜川、西府陇东、扶□等战役。

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1953年他任志愿军1军2师师长,入朝作战,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和夏季进攻战役,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历任1军副军长、代军长、23军副军长、军长。文革期间,1967年1月,成立“黑龙江省红色造反者革命委员会”,夺取黑龙江省党政大权,在大会上,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汪家道发表《坚决用实际行动支持红色造反者》的讲话,驻军部队负责人游好扬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红色造反者的坚强后盾》的讲话。游好扬任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常委,1970年免去常委职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去世。

 

 

 

1218游胜华少将简历:

游胜华(1912~1996)江西省万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卫生部医生,军团司令部卫生所医生,军团医院医务科科长,后方医院第2所所长,第1师3团卫生所所长,红1军团卫生部医务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卫生部部长,第19团后勤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预防处处长、预防局局长,湖南医学院院长,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6年7月25日在北京逝世。

 

游胜华的故事:

游胜华是江西省万安县人,1913年出生赤贫家庭,原名游辉贵。他父亲给他兄弟四人取名辉荣、辉华、辉富、辉贵,寓荣华富贵俱全之意。游胜华年幼时,父亲因欠债投赣江身亡,大哥被国民党军当挑夫吐血而死,三哥当纤夫跌入赣江而死。游胜华读了6年书。游胜华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任乡农协书记长。1930年参加红军,任红4军11师军医处医兵。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反围剿时,游胜华与敌军一马夫相遇,游胜华向他宣传了红军的政策,马夫把枪交给了游胜华,并说愿意说服营长带全营来降。游胜华带他去见军医处处长,处长装扮成师长,游胜华装扮成副官,与他谈判,该营敌军果然来降。1932年,游胜华以第7名的成绩考入红军卫生学校第一期学习,开学时,朱德说:你们25个同志很光荣,你们是红军第一所军医学校的第一批学员。希望同志们刻苦学习,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成绩,人人成为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合格红色军医。有一次行军,下着大雨,学校派游胜华号房子,路遇朱德,朱德知道他未能号到房子,便告诉他某处有房可号,按朱德指点,学校住进了好房子。第二天贺诚批评游胜华:朱总司令把房子让给我们,你倒挺不客气!

1933年第一期毕业考试,刘放第一,游胜华第二,张汝光第三。毕业后,游胜华任红1军团卫生部医政科科员,不久任军团司令部卫生所所长兼军医。当时红1军团司令部机关和直属队患夜盲症者较多,游胜华发动部队捉泥鳅、逮青蛙,捕鱼,补充动物蛋白,果见其效。游胜华代表红1军团提出卫生大竞赛的8条标准,向红3军团挑战,导致红一方面军开展了卫生大竞赛运动。长征时,游胜华患疟疾,他手上有奎宁,但坚持不用,聂荣臻派了4个警卫员和一个担架班把他送到红1军团卫生部治疗。游胜华病愈后任红1军团卫生部医务科科长、后方医院第2所所长、红1师3团卫生所所长、红1军团卫生部医务科科长。抗日战争,游胜华随聂荣臻到晋察冀,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白求恩大夫到晋察冀军区,聂荣臻派游胜华协助白求恩工作,照顾他的生活,并且要把白求恩的外科技术学到手。在此期间游胜华学会了英语。白求恩认为游胜华是他最满意的外科医生。

1939年10月,日军发动大规模的冬季扫荡,白求恩大夫率医疗队到第1军分区。当时从前线下来的伤员,送到涞源县孙家庄,白求恩把手术台设在孙家庄的戏台上。战斗进行到第2天,一个哨兵跑来报告北面山上发现敌情,游胜华立刻到村北观察,果然发现山顶上日军的钢盔闪闪发光。游胜华马上告诉白求恩“敌人从我们后方袭击过来了,离这儿不远。”当时还有10个伤员没动手术,白求恩坚持要将10个伤员的手术做完。待到手术做完,白求恩和游胜华刚刚进入山沟,日军的先头部队就冲进了孙家庄。可是白求恩就是在这次手术中手指被刺破,最终引起败血病而去世。游胜华后来担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1943年到延安,1944年进入中国医科大学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卫生部部长,他组建了医院,扩建了冀中卫生分校。1948年任19兵团后勤部副部长。

建国后,游胜华担任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处长、防疫局局长,负责志愿军反细菌战、云南防疟、舟山防丝虫病工作。他在朝鲜因车祸受重伤。一度转业任湖南医学院院长、河北省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后回到军界,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64年因病离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219曾生少将简历:

曾生(1910~1995)广东省宝安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前在地方工作,后参加游击队转入部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山大学抗日救国会主席团主席,广州抗日联合会主席团主席。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海员工会组织部部长、书记,中共惠(阳)宝(安)工委书记,惠宝抗日游击总队总队长,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军政大学副校长,渤海军区副司令员,两广纵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华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珠江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中共广州市委第三书记,广东省副省长,广州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副部长、部长,国务院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5年11月20日在广州逝世。夫人阮群英。

 

曾生的故事:

曾生1910年生于广东惠阳县一个华侨工人家庭,父亲侨居澳大利亚,在香港的英国轮船上党厨师,随船到过欧、美、澳、亚洲的许多城市,见过世面,对曾生影响很大。曾生原名曾振声,曾生是他父亲的小名,曾生在香港搞工运时开始用曾生这个名字。曾生的父亲在澳大利亚攒了些钱,在家乡买了十几亩田,曾生在香港筹办招收海员子弟学校时,卖了几亩田。在东江纵队工作时,曾生卖光了家里的田,用作部队经费。曾生6岁读私塾,10岁到香港读高小,13岁在家乡的小学毕业,去澳大利亚半工半读,1924年入中学读书,1926年入悉尼商业学院读书。曾生1928年回国,在中山大学附中读高中,1933年入中山大学文学院教育系读书。过去中山大学附中的毕业生不能直接升到中山大学本科,曾生认为不合理,带领同学请愿,曾生与中山大学校长邹鲁谈判,邹鲁答应了学生们的要求,从此中山大学附中的毕业生可以直接升到中山大学本科。曾生是广州地区“一二·九”运动的领导人,被国民党当局通缉,一度转移香港,从事海员工人运动。曾生1936年入党,1937年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38年,曾生率领在香港组成的60多人的队伍回到惠阳,抵抗进犯家乡的日军,组织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任总队长,部队发展到500余人。1940年所部遭敌围攻,损失严重,仅余100余人。曾生率部突围后重返东惠宝地区,与王作尧(1955年授衔少将)部合并,改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5大队,1941年,曾生、王作尧部发展至1500人,两部抢救出困留香港的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800人,国际友人100人,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好的影响。邹韬奋先生曾有“曾生大队长,以文士奋起”的题词。1942年,曾生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副总队长,1943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称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东江纵队八年抗战,歼敌9000余人,部队发展到11000人,曾生成为我党在华南抗日战场上的一面旗帜。

1946年,按照军调部的协议,曾生率东江纵队2583人乘美国军舰至烟台。曾生部到达烟台后,编成一个团,曾生率大部分干部去华东军政大学学习,曾生任副校长。1947年,曾生率所部编入渤海军区,任副司令员。同年,成立两广纵队,曾生任司令员,全纵4000余人。为什么叫“两广纵队”?因为该纵是由曾生部的广东人和在莱芜战役国民党军广西籍的俘虏和山东翻身农民组成。两广纵队参加了睢杞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

1949年,两广纵队转隶四野指挥,曾生将现有部队编为一个师,另派出一个师的干部架子,接受北京和平解放时起义的国民党何宝松师6000人。曾生在赴京汇报的路上,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问:“你就是在广东打教育厅那个曾生吗?”曾生答:“是。”毛泽东赞赏说:“打得好!”对于1936年打压制学生抗日运动的教育厅,广东党内曾有不同看法。当时曾生是中山大学抗日救国会主席团主席、广州抗日联合会主席团主席。毛泽东鼓励曾生:“你这回又增加了部队,要为解放华南再立新功!”毛泽东考问曾生:“你知道你们广东是什么时候开化的吗?”曾生一时语塞。毛泽东说:“你们广东开化很早,秦始皇时代,广东就是秦朝管辖的地方。河北人赵佗在广东做官,他对地方治理不错,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他乘机扩占了粤西、海南岛等地方,自立为王。汉高祖平定天下后,,派人去见他,他表示臣服,接受汉朝的管理。”曾生率部参加了广东战役。

建国后,曾生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华南军区副参谋长。1952年,叶剑英调回北京工作,黄永胜任华南军区司令员,叶剑英知曾生与黄永胜不和,遂将曾生推荐给海军司令员肖劲光,肖劲光安排曾生到军事学院海军系学习。1955年被授子少将军衔,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级解放勋章。1956年曾生毕业,任南海舰队副司令员。1960年经陶铸推荐,曾生借调地方,任广东省副省长兼广州市市长,文革中被关押7年。1967年,黄永胜派人将曾生押至北京,关在京郊一个部队里,1968年关入秦城监狱。曾生当时有两个罪名,一是“东江纵队是叛徒、特务、土匪部队”,二是编造曾生1966年访问日本时玩日妓而出卖海军情报。1973年曾生的女儿写信给周总理,1974年曾生始得出狱,因长期关押与世隔绝,思维和语言迟钝,以致见了亲人连话都无法说出,经过相当长时间才得以恢复。1975年出任交通部副部长,后任部长,1981年,曾生71岁时退居二线。曾生1995年逝世,骨灰安放在深圳烈士陵园。着有《曾生回忆录》。

 

 

 

1220曾征少将简历:

曾征(1912~2001)江西省寻邬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5军排长,红3军团第5师15团连长,红1军团补充营营长,红29军第256团代团长,红二方面军第6师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参谋长,第3支队支队长,独立1团副团长,独立2旅5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11军分区参谋长,第6军分区参谋长,第12旅副旅长兼参谋长,第一野战军7军20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师长,空军第1预科总队总队长,沈阳军区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空军副军长,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兼西宁警备区司令员,陕西省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0年6月1日在西安逝世。

 

曾征的故事:

曾征是江西寻乌人,1912年出生于广东惠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原名来古。他7岁跟着父母、哥哥逃荒讨饭到了广东龙川县的岩下墟,父母兄长因贫病交加相继撒手人寰,曾征成了一名流浪儿,被人贩子骗卖了几处;13岁时又被拐卖到江西寻乌县虑石村一户农家做小长工,因受不了牛马不如的生活出逃,被东家追回,再次被拐卖给乐坎村的农民曾焕有做养子。1929年,养父带他参加农民运动,参加暴动队围攻红头岭土围,接着参加了区赤卫队。1930年参加县赤卫大队,被编在二中队当战士。同年10月,赣南行委决定调集各县地方革命武装组建红35军。曾征随县赤卫大队开到信丰县城受编,分在红35军军部特务营当通信员。曾征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瑞金红军学校学习。曾征历任红35军战士、班长、排长、红3军团5师15团机枪连连长、红1军团补充营营长、红29军256团代团长、红二方面军6师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他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两次负伤,坚持不下火线,继续带伤参加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参谋长、第三支队支队长、独立1团副团长、独立2旅5团团长,参加了雁门关伏击战。

1940年,曾征到八路军120师高干班学习。贺龙问他有什么困难,曾征说没有笔,贺龙把自己用的派克钢笔送给了曾征。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11军分区参谋长、第6军分区参谋长、12旅副旅长兼参谋长、第一野战军7军20师副师长。参加了大同、晋中、太原、扶□等战役。

建国后,任军委炮兵山东周村高炮训练基地副司令员,1951年组建空军16师,该师系以原青岛流亭基地、陆军第7军第20师第58、60两团合编组建,曾征任副师长,后担任空军第一预科总队总队长。1958年毕业于空军学院,历任沈阳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空3军副军长、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兼西宁警备区司令员。1964年兼任青海省体委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221曾威少将简历:

曾威(1916~2004)江西省泰和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省保卫局特务员,红6军团保卫局特务员,西安办事处副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总务科科长,挺进军第9团营政治教导员,挺进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12军分区10团政治委员兼中共昌延县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独立第5旅副政治委员,独立第8旅副政治委员,察哈尔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平北军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3兵团师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副军长,北京军区工程政治委员,天津警备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4年1月24日在北京逝世。夫人申晓晴。

 

曾威的故事:

曾威是江西泰和人,1916年出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省保卫局特务员、红6军团保卫局特务员、驻西安办事处副官,参加了中央苏区、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总务科科长、挺进军9团营教导员、挺进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12军分区10团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独立5旅副政委、独立8旅副政委、察哈尔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平北军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11纵32师副师长、48军143师副师长。参加了辽沈等战役。

建国后,任华北军区独立210师副师长、37军109师政委。1951年入朝,任志愿军37军109师政委,担负机场修建和保护任务。回国后任37军副政委、69军副军长、副政委。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1975年到1978年任天津警备区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222曾美少将简历:

曾美(1914~)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司令部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4大队连长,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大队政治委员,支队长兼政治委员,第26团团长,第4区队区队长,第2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岳军区独立1旅旅长,第20团67军参谋长,196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军参谋长,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兼京津卫戍司令部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参谋长,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河北省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曾美的故事:

在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保留着当时的人员名册。曾美将军是这本不朽名册上的人员之一,时任红军总司令部作战参谋。是当时的8个作战参谋之一。

长征开始党中央与中革军委的职能机构合并,一律军事化。曾美等8人既是总部的作战参谋,又是中央首长的办事人员,肩负双重任务,知道核心机密,在首长的意图下,权大责任重。除毛泽东有位机要秘书外,其他首长都没有配秘书。遵义会议的会址是当时遵义城的一个公馆———柏辉章公馆,就是曾美奉周恩来副主席之命察看选定。曾美对记者回忆,长征途中,他一直在红军总司令部担任作战参谋,周恩来副主席主管军事,所以是他的直接领导,他的任务是整理汇集军事情报给周恩来副主席作参考。

曾美与周恩来朝夕相处,他的名字都是周恩来让他改的。先是叫“曾美德”,后来大家说,干脆把“德”字去了,就叫曾美。今天,曾美仍对周恩来赞不绝口,“周恩来同志了不起!”曾美回忆,周恩来当时负责全军的指挥工作,千头万绪却总能井井有条。由于责任重大,周恩来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盯在作战室指挥作战,长征前夕,由于过度疲劳他曾昏睡七天七夜,粒米未进,经过连续的紧张抢救,才苏醒过来。

“周副主席是绝对的表率,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曾美满怀深情地对记者说,“长征途中,行军都是拂晓出发,一直走到黄昏时分才宿营。每到一处宿营地,周副主席的第一个命令就是要架设电台,与各军团联系,布置命令。有的军团联系不上,他就一直守在电台旁边与我们一起等,不管多晚,他都要等到命令传达下去为止。因为过度劳累和休息太少,使他每一次入睡都很难叫醒,为了不影响工作,他给我们下了死命令,如有紧急情况,务必叫醒他,实在叫不醒就硬拉起来。就在向贵州进军时,我就因实在不忍心硬拉醒熟睡的他,事后受到了他严肃的批评。”

曾美说,周恩来对自己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周副主席对自己要求严格、严守纪律,工作极端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大家都十分尊敬和佩服他,更加坚定了大家的革命信心。

曾美和几个参谋在这座挽救中国革命命运的遵义会议小楼里度过了难忘的三天,三天后,周恩来告诉他们,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组成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指挥小组。

 

 

 

1223曾涤少将简历:

曾涤(1913~1971)湖南省浏阳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萍乡县三区团委书记,分宜县委书记,江西少共省委儿童局书记,省委宣传干事,省委巡视员,红6军团政治部俱乐部主任、宣传部干事,桑植独立团政治部主任,地方工作团、解放团、军团直属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民运股股长,团长,团政治委员,中共鄂北地委书记兼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旅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2军6师政治委员,1团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部长、宣传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1年12月14日在北京逝世。夫人常玉文。

 

曾涤的故事:

曾涤出生于浏阳县山下乡桥头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参加农民运动。马日事变后,参加了中共浏阳县委组织的农军攻打长沙战斗,任敢死队队长。后又多次参与组织武装暴动。193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浏阳赤卫队参加了红军两次进攻长沙战斗。1931年刚满18岁,就担任中共分宜县委书记,当选为湘鄂赣省委儿童局书记。他多次指挥游击队打击敌人,出色地完成了打仗、扩军、生产、筹粮等任务。1932年春任湘赣省委巡视员,因反对“左”倾错误路线被打成“AB团”分子,遭受种种酷刑,由任弼时解救才幸免于难。1935年11月,随红六军团参加长征。历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俱乐部主任,地方工作团、军团直属政治部主任等职。他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过草地时,染上了疟疾,仍坚持说快板、讲故事,做宣传鼓动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民运股长。1938年,奉命到晋南侯马地区组建了一个侯马团,任团长、政委。参加了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1944年任南下支队第三大队政治委员,部队进入湘鄂两省境内后,先后兼任湘北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鄂北军分区政委,北返时任中原军区第一军分区政委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教导旅、西北野战军独立旅政委。1948年在陇东战役中战绩突出,所部受到彭德怀司令员的嘉奖。后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部副主任,协助兵团领导率部挺进宁夏,解放青海,翻越祁连山,进军新疆,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任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1年,他率领军区工作团到伊犁地区,帮助当地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减租反霸和土改工作,并参与领导改编8万起义部队,组织进疆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巩固新疆和平解放成果。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6年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1962年5月29日,伊犁地区发生反革命暴乱,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他指挥部队迅速平息了暴乱,受到毛泽东的赞扬。1965年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1971年12月14日逝世,终年58岁。

 

 

 

1224曾凡有少将简历:

曾凡有(1916~)江西省宁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保卫局检查科科员,骑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骑团连政治指导员,冀中军区第1军分区16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团政治处副主任,南进支队第21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9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平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独立第7师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6军159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衡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空军师政治委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训练基地后勤部政治委员、基地政治委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后勤部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曾凡有的故事:

曾凡有是江西宁都人,1916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保卫局检查科科员、骑兵团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骑兵团连指导员、冀中军区第1军分区16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政治处副主任、南进支队21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9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平北军分区副政委、独立7师副政委、第四野战军46军159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张家口保卫战和平津、渡江、衡宝等战役。

建国后,任湖南军区衡阳军分区副政委。1952年以步兵第143师师机关及西南军区步兵基干第4团和步兵第533团机关合编组建空军28师,任师政委。1958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任国防科委基地后勤部政委、基地政委,国防科委后勤部政委。参与导弹、卫星发射试验的组织领导工作。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