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烘干机价格是多少:和家长谈谈幼儿数学教育 (ZT) - 宇堃妈的角落 - 西祠胡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18:20
和家长谈谈幼儿数学教育 (ZT)04-03-26 16:42  发表于:《成长快乐俱乐部》 分类:未分类
很长的贴子,大家可要有耐心看哦
近日在对幼儿家长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家长以为幼儿学习数学就是学习数数和加减运算,而且持这种认识的还不在少数。看来,在许多家长心中,识数会算是第一重要的,而数学教育的价值也就在于培养所谓“神算子”。因此,也难怪家长们会积极地到市场上买那些诵读加法口诀的录音磁带回来给孩子听,或者把孩子送到什么“速算班”去培训了。不过,也许我们有必要冷静地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数学究竟是什么?数学教育对幼儿究竟有什么价值?
数学:一种思维方式
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世界数学家大会期间,我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对记者说过,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接受了十几年的数学教育,然而很多人却只是学会了计算,而没有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数学。
数学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精确计算,而在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把具体问题上升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通过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将其应用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中。这个过程也被称为“数学建模”。因此有人提出,数学思维就是一种模式化的思维方式,数学就是关于“模式”的科学。
举例而言,两个人要平分一堆(10块)糖果,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尝试错误”的方法,先把糖果分成两份,然后比较它们的多少并作调整,直到看不出谁多谁少为止;我们也可以一块一块地轮流分给两个人,这样可以保证两个人分到的一样多……但是若借助于数学这个工具,我们则可以脱离具体的情节来解决一个抽象的数学问题(10的一半是多少),然后将结果应用于这个具体的问题,最终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由此可见,数学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数学具有抽象性,它不同于具体的事物,而是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而来;另一方面,数学又具有现实的有效性,它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
同样,对幼儿开展数学教育也具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是思维训练的价值,由于数学是抽象的过程,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学习思维,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的方法;另一方面,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我们就不能把数学教育等同于纯粹的计算了,而数学也不仅仅是记忆的结果。
幼儿的数学学习和思维发展
幼儿是怎样学会数学的呢?是通过记忆还是通过理解?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表现为教育幼儿的不同方法。曾有一位三岁幼儿家长问我,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数数时总是乱数,他教了很多次也没有用;还有一位四岁幼儿的家长问我:“为什么我的孩子记性那么差?我给他讲过很多遍,他还是记不住这些加减题?”其实,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幼儿并不是通过记忆学习数学的!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在成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数学吧:
首先,数是什么?自然数的序列──1、2、3、4、5……看似一组需要幼儿记住的顺序,实质蕴涵了很多逻辑的关系。如前后数之间存在着递增的序列关系,每个数都比前面的数大又比后面的数小,而且这种序列关系是可以传递的,也就是说即使不相邻的数我们也可以根据其在数序中的位置判断其大小关系。再如,数序中也蕴涵着包含关系,每个数都包含了它前面的数,同时也被它后面的数所包含,5包含了1、2、3、4,6又包含了5……对幼儿来说,他们认识的1,2,3,4……绝不是一些具体事物的名称,也不是这些具体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而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即使是最简单的数,也具有抽象的意义。比如“1”,它可以表示1个人、1条狗、1辆汽车、1个小圆片……任何数量是“1”的物体。又如5只桔子,它是对一堆桔子的数量特征的抽象,和这些桔子的大小、颜色、酸甜无关,也和它们的排列方式无关:无论是横着排、竖着排,或是排成圈,它们都是5个。因此,幼儿对数的认识就不像对大小、颜色的认识那样可以通过直接的感知获得,而要通过一个抽象的过程。5个桔子中的每一个桔子,都不具有“5”的性质,相反,“5”这一数量属性也不存在于任何一个桔子中,而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它们构成了一个数量为“5”的整体。儿童对于这一知识的获得,也不是通过直接的感知,而是通过一系列动作的协调,具体说就是“点”的动作和“数”的动作之间的协调。首先,他必须使手点的动作和口头数数的动作相对应。其次是序的协调,他口中数的数应该是有序的,而点物的动作也应该是连续而有序的,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最后,他还要将所有的动作合在一起,才能得到物体的总数。
由此看来,幼儿会数数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在这背后,是幼儿的对应、序列、包含等逻辑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理解了这些逻辑观念,幼儿才能正确地计数。再经过无数次具体的计数经验,幼儿对数的理解逐渐脱离具体的事物,最终达到抽象的理解。
再来看看数的加减。同样地,加减运算也不可能通过记忆来学习,因为它需要幼儿对三个数之间的逻辑关系获得一种真正的理解,也就是说,幼儿要真正认识到加减就是将两个部分合并成一个整体或从整体中去掉一个部分的运算。幼儿在四岁左右能够借助于具体的实物和动作的摆弄来理解其中的加减关系,但要在抽象的数字层面进行加减运算,就必须要在头脑中建立起抽象的类包含的逻辑关系。而这则要到六七岁才能发展起来。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幼儿对于具体的问题(如“三块糖加三块糖是多少”)能够解决,而面对抽象的问题(如 “3+3=\\\?”)就无能为力了。
总之,幼儿的数学学习和思维发展关系密切。一方面,幼儿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心理准备,也就是说幼儿要具备一定的逻辑观念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数学教育也要指向幼儿的思维发展,要通过数学教育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数学知识只是幼儿思维发展的载体,而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目的。
幼儿数学教育:“为思维而教”
我们提出“为思维而教”的教育原则,是为了根本扭转那种记忆式的数学学习,让幼儿真正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魅力。建议家长牢记以下几条:
第一,逻辑观念的重要性远甚于数字的记忆。不必担心幼儿不会数数、不会计算,这都是由于他们还没有获得相应的逻辑观念。家长与其让幼儿死记硬背那些无法理解的数学,不如给幼儿提供有价值的逻辑经验。如,配对的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对应观念,排序的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序列观念,分类的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包含观念,等等。这些看起来和数学无关,却是幼儿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础。
第二,立足具体经验,指向抽象概念。数学的本质在于抽象。但是幼儿的抽象数学概念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必须建立在具体的经验基础之上。所以不要急于让幼儿进行抽象的符号化的数学运算,而要充分利用具体的实物,让幼儿获取数学经验。当幼儿有了丰富的数学经验之后,即便大人不教,他们也会举一反三。如幼儿经常有平分物体的经验(分蛋糕、分糖块、分苹果……等),他就很容易理解数学中的“二等分”的概念。遇到其它类似的问题,他也会主动迁移自己的知识。在幼儿阶段,不应强求计算的速度,而要注重给幼儿丰富的经验。
第三,生活是幼儿数学知识的源泉。幼儿的数学知识来源于他的实际生活。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实、具体的问题,真正是他“自己”的问题,因而最容易被幼儿所理解,解决起来也比大人给他的那些问题容易得多。同时,当幼儿真正有意识地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对数学的应用性也会有更直接的体验,从而真正理解数学和生活的关系。例如,数字可以表示什么意思?面对抽象的数字符号,幼儿很难理解“数字就是表示多少”。但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生活中哪里有数字?它们表示什么?这样幼儿就很会得到很多具体而丰富的认识。
和孩子一起玩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数学不仅仅是数数和加减,数学更不是枯燥而抽象的计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许许多多真实的生活事件中。你有没有经历过以下的生活情景?有没有想到这也可以是数学教育的好时机呢?
对于两三岁的孩子,建立起一一对应的观念很重要。吃饭前,我们可以让他来检查,餐桌前的每个人,是不是都有了一只碗,一双筷子……。如果他长大一点了,还可以让他来完成这件事,给每个人配上一套餐具。
我们也可以让孩子通过一一对应的逻辑方法来比较数量的多少,而不仅仅是数数。是爸爸面前的糖果多,还是妈妈的多呢?请他来比一比吧。
三岁左右的孩子,数数是他很喜欢的游戏。确实数字的顺序是需要记住的,我们可以抓住一切孩子愿意的时机,和他来玩数数的游戏。比如,上楼梯的时候数数自己的脚步、穿衣服时点点他的扣子……切记不要脱离具体的物体凭空地数数,这样无助于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排序对于幼儿的序列逻辑观念的形成很重要,也是其理解数序的必要基础。当我们买来一堆桔子的时候,和孩子一起给它们排排队吧。不过不要忘记,幼儿排序的能力和年龄有关,三岁的孩子一般不超过五个物体,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就可以逐步增加到10个啦!
分类的活动相对较难。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有明显特征差异(如颜色、形状不同)的物体,让孩子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等到四、五岁时,幼儿有了一定的数目概念,我们引导幼儿进行分类计数。例如,可以让他来数数现在一共有几个人,其中有几男几女,几个大人、几个小孩,几个戴眼睛、几个不戴……
整体和部分的包含关系对幼儿来说要很晚才能建立。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事情让他有所体会。如果一块方形蛋糕比较大,我们就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你想吃整块的大蛋糕还是切成两块的?”“我们把它切成三角形的还是长方形的呢?”孩子从中不仅体验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还能对图形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呢!
加减运算是家长最为关心的。不过我们不能从几加几的问题开始,而要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开始。其实四岁多的孩子就已经能够理解实物的加减了。“你现在手上有几块糖?我这里还有两块糖,你说一共有几块糖呢?”孩子最初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把你手上的糖拿去以后才能进行合并的运算,这并不奇怪。不过,当他能够在头脑中运算并得出结论时,我们真的应该为他的这一进步感到骄傲了!
孩子到五六岁时,开始进入抽象的数字运算阶段。这时我们可以不再借助实物,给他出一些抽象的问题了。为了让孩子对加减运算及算式有真正的理解,我们可以让他编个应用题,或者考察他能不能举一反三。如果孩子真的“久经考验”,也不妨和他玩玩速算的比赛。这不仅能够激发他的好胜心,也能训练他的运算速度。
希望爸爸妈妈都来和孩子一起玩数学,一起来享受思维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