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pro6潜水壳安装方法:进入《张过碑》的相关链接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46:42

进入《张迁碑》的相关链接

--王增军谈隶书

 

对古代任何一个优秀碑帖的学习,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死啃一家,即学不到,更学不好。特别是那些具有学科标志性的,其工程就更须周密和严紧。汉隶因其时间空间距今已十分遥远,随着社会形态的变革,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基因到唐宋已发生变异。虽然,清末努力接续,但很快被挣断,断裂直到今天。《张迁碑》不仅具有这样的标志性,而且已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标本!20余载临习《张迁碑》的体会是:沿着《张迁碑》的基因线索,链接与之最近缘的其他书法艺术形式和其他形式的艺术,借力他们共同的文化思想能量,进入汉碑的文化语境。

 

链接一、全息《张迁碑》

对《张迁碑》的本体把握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但有些环节常常被忽略。所谓全息《张迁碑》,就是有关《张迁碑》的所有直接信息。通常临习《张迁碑》只着眼碑阳、碑阴,顶多关注到碑额就算不错了,而这些也多是停留在学习单字上。因为所能购买到的字帖(特别是手拓本),都是碑拓的局部,一页只有数个字,看不到碑的全貌。因此,很难把握《张迁碑》的章法和整体气象。所以,一定要有《张迁碑》全碑拓片,至少要有影印件。有条件还应到泰山脚下的岱庙观摩原碑,原碑的质感、浩茫气象,是任何高超的捶拓技艺和印刷技术都不能传达的。

 

链接二、《石鼓文》《散氏盘》

《张迁碑》高古、沉厚气象秉承于钟鼎文字,与《石鼓文》更是嫡亲。习《石鼓文》可得古法,“取法乎上”古人不我欺也。

 

链接三、汉印、封泥

汉印文字即缪篆和汉隶同样,都是中国书法发展到汉代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产物,具备同样的体貌特怔——“横平竖直”。缪篆胎系于大小篆,虽然被“格式化”了,但其性情没有被删除。非但未失其原有的高古、浑穆品质,反又增添些许淡定和沉雄!尤其是那不经意的幽默,与《张迁碑》是那么地默契。

封泥是印章封检竹木简文书上的泥痕,由于秦汉印章多是阴文,所以封泥上的文字大多是鼓出的阳文。又因泥的柔软和随意性,封泥文字常常出现粘连、渍漫、驳蚀等意想不到的效果,就象是立体的书写墨迹!汉隶的浑朴与质感在封泥这里得到了直观展现。

通过对汉印、封泥的学习,定会对“刀感”有深刻的体会。学汉碑,特别是《张迁碑》是躲不过这一“刀”的。

鼎器、石刻是学习书法的重要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特别质量的美,不能因其沉重而成为负担,亦不能因其重量而轻薄一切。“透过刀锋看笔锋”启功先生也在启发我们,要有欣赏和把握“两锋”的胸怀和睿智。

 

链接四、老子《道德经》

《张迁碑》是老子《道德经》的书法译本。《张迁碑》刻于东汉中平三年(公元一八六年)二月,此时许多隶书碑文已达到绝对的工致,平稳匀称(《曹全碑》《史晨碑》等),与唐代工稳楷书具有相似的审美感受。然而,《张迁碑》另类。其字形不合规律,时扁时长,时大时小。笔画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横竖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也无规律性的“雁尾”“蚕头”。章法也没有明显的字距和行距。然而,线质浑劲沉实,结字巧拙相生,章法错落有致,一派天然!所呈现的古穆、内敛、沉厚、松静、天然的气象,甚和老子守拙、抱朴、顺其自然的主张。

汉碑文字记述的多是被记述者的生平事迹,没有多少思想性和艺术性,更谈不到哲学层面。任何艺术形式,书法的、绘画的、音乐的、舞蹈的、文学的,它塑造的形象不管是具象还是抽象,都只是载体,所承载的应该是思想。不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具有哲学价值的,换言之,它是哲学的外化。习书者欲提高审美、深刻作品,只依赖向古代法帖学习字法、笔法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象《张迁碑》这样的具有哲学深意的人类文明遗存,看似稚拙实则深邃,通过与《道德经》等经典哲学著作互读,以进入那洪荒之境。

在与朋友聊到此话题时,朋友笑我太偏爱《张迁碑》了。竟然将器等同于道了!我虽心然,但口上却不服:“道可道,非常道。把《张迁碑》比做《道德经》定是有千万个不妥,没有办法,我也只能悟到此境界了。也许,《张迁碑》有自己的哲学定位,是我辈还不能洞悉的呢。更何况缶庐还认为‘道在瓦 ’”!

 

 

选择链接一、汉画像、刻石、玉器

汉代画像、刻石和汉代玉器都具有浑朴、简约、大气的基本气质,对形象特征有着高超的概括力和抽象力。往往只是一个轮廓,但神采已无处不在了。《张迁碑》虽与之不属于同一艺术范畴,但它们有相同的特质。经常观摩、欣赏汉代画像、刻石和玉器,通过具象感知抽象,进而进入意象,进入到他们所共有的浑厚、苍茫的语境!不只为谛听,亦为倾诉!

 

选择链接二、《诗经》

音乐是很神奇、玄妙的,旋律的法力可穿越不同的时空,而无障碍。《诗经》是音乐,是我国古代音乐大典,共三百多首。既有象《雅》《颂》这样的正统的、庙堂的音乐,也有象《齐风》《豳风》《秦风》这样的地方曲调。宏大而精微,较全面、准确、生动、艺术地录制下了当时的习俗风尚和人们的喜怒哀乐。同时,也毫无保留地把先哲的创作思想和手法拷贝下来。时常吟咏,没准就能找到一点张迁的“家乡调”。

汉代乐府民歌、唐诗、宋词,有时间亦多吟咏。“中国之睿智运于虚”(左宗堂语),陶冶性情,提高审美之事多多宜善,对打通《张迁碑》语境,只有好处。

 

选择链接三、山水画

“书画同源”的实在意义,在这里不在于象形、指事造字之初的书与画的紧密联系,笔墨运用越来越突出地成为这一词语的中心词。善于用笔,又善于用墨绘画或书法表现才会丰富。中国山水画不仅笔墨丰富,而且意境深邃、玄远,书余习练,即可活用笔法,体会墨法,又可陶练意境。可谓以他山之石,攻我之玉也。

所谓链接即必修与选修,只是愚见,是个人学书坷坷坎坎的经历体验。性情不同,爱好有别,习书门径当然不一。

另外,习《张迁碑》不宜辅之以《爨宝子》,易堕于做作,失大气象。再有,隶书求书写性,世人多从行草书中寻找,得高格者不多,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