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kins和svn的关系:毛去世后才发现的杨开慧手稿--她对毛泽东的深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7:49:15



1982年3月10日,在修缮杨开慧烈士故居——长沙县板仓杨家老屋时,从杨开慧卧室后墙离地面约两米高处的泥砖缝中发现了杨开慧的一叠手稿。
据当事的修建工人介绍,杨开慧卧室的后墙,从齐楼板处往下拆砖,手稿是他们在拆至第五行砖时发现的。发现时,手稿整齐地折叠在一起,直放在砖缝中,砖缝外面还糊上了一层泥灰。
手稿共12页,其中自传体散文一篇3页为官堆纸,每页纵长24.3厘米,横长51.8厘米;其余9页为深绿色方格毛边作文纸,每页纵长22.8厘米,横长26.8厘米。行文系用毛笔从右至左直行书写。手稿共约4200余字,行草字体,字迹清秀流畅。由于藏于墙缝中达50余年,纸张发黄,有几页一些字迹略有残缺。手稿现珍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手稿中共有完整的诗文7篇:自传体散文一篇,诗两首,杂文两篇,没有发出的信两封。写作时间为1928年10月至1929年。
这次新发现的杨开慧手稿,从许多方面反映了杨开慧烈士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认识杨开慧烈士的生平与思想有重要价值。
现在介绍的这一封,是杨开慧被捕前于1929年3月写给堂弟杨开明的一封未发出的信,是以上所说9页深绿色方格毛边作文纸手稿中的一节。
五月三日,长沙县开慧乡板仓小镇,棉花坡上的杨柳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记者走进位于开慧乡板仓屋场的杨开慧故居,土砖墙、小青瓦,绿树环绕。在故居东头北边的杨开慧住房内,旧木床、书桌、青花瓷坛整齐摆放,光阴荏苒却好似独独忘却了这个地方,时间停留在了一九二八年。那个留着清爽短发的坚毅女子好似仍旧坐在书桌前,点着一盏煤油灯,用毛笔书写着封封深情。以一腔热血和对毛主席的忠贞留下了一曲令后人景仰的爱情绝唱。

毛泽东和杨开慧油画。

杨开慧手稿

杨开慧手迹发现处
线索档案
杨开慧手稿复制品,原件现存于省博物馆。1982年3月,在修缮杨开慧烈士故居——长沙县开慧乡板仓杨家老屋时,从杨开慧卧室后墙的泥砖缝中发现。手稿内容涉及杨开慧一生中许多重要和一些鲜为人知的问题,如她对爱情的无比坚贞、对妇女解放的高度关心、对白色恐怖的愤怒抨击等。
面对爱情 愿与“他”共被杀命运
“自从我完全了解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一个新意义,我觉得我是为母亲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假如他被敌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跟着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摘自杨开慧手稿《从六岁到二十八岁》
1982年3月10日,杨开慧烈士故居的修缮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工人们从杨开慧卧室后墙的齐楼板处往下拆除到第五行老砖时,一叠被厚重泥灰包裹着的整齐手稿被意外发现。“当时手稿整齐地折叠在一起,直放在砖缝中,砖缝外面还糊上了一层泥灰。”据杨开慧纪念馆办公室主任刘向上向记者介绍,1982年发现的手稿共12页,其中自传体散文一篇3页,为官堆纸(古书的用纸种类,色黄),每页纵长24.3厘米,横长51.8厘米;其余9页为深绿色方格手边作文纸,每页纵长22.8厘米,横长26.8厘米。行文系用毛笔从右至左直行书写。手稿共约4200字,行草字体,字迹清秀流畅,纸张发黄,有几页字迹略有残缺。
1990年11月14日,再次对故居进行翻修时,工人又在砖缝中发现了另一批4页手稿。后经鉴定,均确为杨开慧留下的手稿。藏于墙缝多年后,七篇诗文重见天日,杨开慧那深明大义的传奇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在杨开慧纪念馆内,陈列着数份杨开慧手稿的复制件。在烽火硝烟的动荡岁月中,那段以国家大局、人民利益为重的刻骨爱情被“霞姑”隽秀的字迹,永恒镌刻在泛黄残缺的稿纸上。一篇自传体散文、两首诗、两篇杂文和两封没有发出的信……
在捕杀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中,杨开慧将这些手稿藏于墙缝中、挑梁下,无疑是希望有朝一日,能被为了全中国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丈夫看见,这是一个普通女子对爱人的深情。“唯一遗憾的是,手稿被发现的时间晚了那么几年,不然,毛主席还有机会看到这些迟到的深情。”杨开慧纪念馆刘向上无限感叹地说。
不惧死神 写下“遗嘱信”托孤
“我好像已经看到了死神——唉!它那冷酷严肃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致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
——摘自杨开慧手稿《给一弟的信》
1930年10月杨开慧在板仓被抓,敌人的严刑拷打也没撬开一个柔弱女子的嘴。杨开慧拒绝与毛泽东断绝夫妻关系,以一句“死不足惜”决然地从容赴死。
刘向上指着展柜中杨开慧写于1929年3月的《给一弟的信》告诉记者:“当时革命形势日益严峻,在两次逃脱敌人的追捕后,杨开慧已经预感自己将要牺牲,于是写下这封‘遗嘱信’,希望弟弟杨开明能为自己照顾年幼的孩子。也希望能通过杨开明将消息传递给身在外地的毛泽东。”冒着必死的“信念”,杨开慧将年幼的孩子托孤于堂弟杨开明,然而动荡的时局最终没能让她如愿。1929年底杨开明在汉口被捕。9个月后,他高呼着“共产党万岁”被刺刀刺死,与堂姐杨开慧在同一地点壮烈赴死。就义时年仅25岁。
“来抓杨开慧的人,每人得了三块光洋、三斤肉。当天晚上他们就在福临铺大吃大喝了一顿,第二天才把杨开慧押解到长沙。”据开慧纪念馆的解说员介绍,“当时是福临镇铲共义勇队的范觐溪来抓的人,天还没亮就带了人把杨开慧、毛岸英和保姆陈玉瑛用鸡公车送到了长沙城的司禁湾陆军监狱署。”解说员说:“当时杨开慧已经准备要转移了,只过两天就要走了,结果没想到还是被抓住了。”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保护手稿,保护这一份记录着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翻身做主而艰苦奋战的岁月,以及伟人遗留在那段岁月中的不朽爱情的珍贵文物,省文化局已派人将其征集交湖南省博物馆装裱入库珍藏,供后人感怀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时光。
相关链接
杨开慧手稿摘选
“今天是他的生日,我格外不能忘记他,我暗中行事,使家人买了一点菜,晚上又下了几碗面,妈妈也记着这个日子。”
——杨开慧《追记》
“我想假使是他死了,我的情丝将永远缚在他的尸体上,不会放松,可惜他还不知道我这番情景。”
——杨开慧《追记》
“又是一晚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解不开。”
——杨开慧《追记》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念我远方人,复及数良朋。心怀长郁郁,何日复重逢。”
——杨开慧《偶感》




我仔细地盯视着板仓杨开慧旧居墙上的那个缝隙,杨开慧的手稿就是在这个缝隙中发现的,只是发现得太晚了。1982年整修这个房子的工人发现时,手稿有十二页之多,还有一些手稿在另一处的挑梁下发现,时间已到了1990年。假如发现得早一些,也许毛泽东还能看到,那或许是杨开慧塞入墙缝时的一种心愿。
看着娟秀的字体,渐渐地会让人看到一个女人的温软的内心,及那彻夜滴落的泪水。那种深深的痛和深深的爱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一行行触目惊心的文字。这文字多少年都没有逝去,坚毅地表明着一个女人、一个爱人、一个母亲的意思。它丝毫没有折损杨开慧的形象,反而让人觉出一个更真实更可爱更可敬的形象。杨开慧有一个乳名,叫霞姑,那是因为她出生时附近的飘峰山上出现了一道红霞。霞姑的名字实在是好。
介绍杨开慧的文字有这样一句:“她幼小时候虽孱弱病怏,且性情自孤,又胆小。”这么一个病弱又胆小的女子,如何跟随了毛泽东走南闯北,同甘共苦,又如何在大革命失败后紧护着三个儿子东躲西藏,隐身自生而终落入敌掌?在解说词中,有一句“不畏敌人的严刑拷打”,“严刑拷打”四个字让我们不知道她经受的那种惨烈,但能够想象出她是经受了怎样的惨烈。
“我深爱父亲,我尊敬我的母亲。”开慧的父亲杨昌济病逝得早。1919年12月,父亲在北京住院期间杨开慧一直陪伴在父亲身旁,为父亲喂药,念书读报。是父亲把许多的知识和进步的思想给了她,也是由于父亲,杨开慧认识了毛泽东。而母亲,给了杨开慧诸多的关爱和照顾。当杨开慧和毛泽东在长沙的清水塘生下岸英和岸青时,母亲就离开家乡,住在他们的隔壁同他们一起生活。毛泽东到上海工作时,母亲又随杨开慧去照料岸英和岸青。毛泽东去广州后,1925年的冬天,母亲又同杨开慧一起带着孩子到了广东。
母亲照样给了杨开慧以深厚的影响,还在辛亥革命前夕,年过40的母亲不怕“妇女上学有伤风化”的闲言秽语,带着年幼的开慧进入离家20多里的女校求学。父女同校的举动曾震动了愚禁的山乡。杨开慧牺牲后,母亲坚强地把她的孩子照料长大。母亲坚强地面对了失去不止她一个亲人的悲痛,活到1962年离世。这也许是杨开慧和母亲的感情,深深地、坚强地支撑着母亲生活的信念。
杨开慧自传手稿首次披露——毛泽东,“我是十分的爱他”
来源: 时间:2009年09月01日 作者:  编辑:admin 字体:【 大  中  小 】
[关键词]毛泽东;杨开慧
6月板仓冲的夜晚,气候宜人。
微黄的煤油灯下,开慧坐在卧室靠窗的书桌前。
暖暖的夜风携带着山间杜鹃花淡淡的香气轻盈地飘人房间,屋前那片葱绿的稻田里隐隐传来的蛙声像是一曲美妙的乐曲悄然送人她的耳中。
这是一个温馨的夜晚。
这几天,她正在写:一篇关于自己人生历程的回忆文章——《从六岁到二十八岁》。童年和少年时代已经写完,现在,她想写写自己和毛泽东的恋情。
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收到毛泽东的信了,她日日夜夜都在牵挂着他,思念着他。
“我是怎样爱上毛泽东的呢?”开慧陷入了甜蜜的回忆之中:
记得有一天,我独自一人在父亲的书房里找书。《红楼梦》里的故事,父亲曾给我讲过不少,我想找到这书自己来读一读。在书架中层靠墙的那一头,我发现了一套线装的《红偻梦》。我揭开扉页,见里面放着一张纸条,纸条上用毛笔端端正正地写着这样几句话:  “杨昌济先生之藏书,毛泽东借阅。欲取走阅读者务请告我为盼。”
毛泽东是我父亲的学生,他常和蔡和森、萧子升、陈昌等人来我们“板仓杨寓”向父亲求教,平时听父亲说,他读书广泛又记忆超群,是自己的一位得意门生。我见到他时,总要喊一声“润之哥”,他也总是微笑着回应一句“开慧小妹”。
“润之哥读过的书,我今天也读读看:”于是我将《红楼梦》搬到父亲的书桌上。
书桌正中的前方摆着一本打开的笔记本,左页的上半部写满了字。  “父亲读书喜欢摘抄些什么呢?”我将笔记本挪过来看看,只见上面写着:
“4月5日
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仅隔一山,人多务农。渠之父先亦务农,现业转贩;其弟亦务农,其外家为湘乡人,亦农家也,而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毛生曾务农二年,民国反正时又曾当兵半年,亦有趣味之履历也。”
啊,这是父亲昨晚写的日记。
怎么这样凑巧,今天瞧见的两样东西都与毛泽东有关,难道我与毛泽东有缘?自此以后,有一种说不清的甜蜜的感觉时常在我的心中涌动。
我喜欢旁听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在我家举行的讨论会,什么哲学呀,宇宙的大本大源呀,社会的根本改造呀。我听不太懂,但我听得很认真。每当毛泽东发言时我更是聚精会神地听着。这样的次数多了,毛泽东似乎有了些异样的感觉,他有时突然停下发言来轻声地问我:“开慧小妹,你说对吗?”我只是笑笑,并不回答对与不对。时间长了,和森哥也像有什么感觉似的,以至于后来的讨论会一开始,他就故意眯笑着双眼对毛泽东说:“润之兄,还是你先说吧,开慧很想听你的高论哩!”和森哥这么一说,大家便哄堂大笑。但我没有责怪和森哥,相反地,我倒觉得和森哥的玩笑使我感到心里有些热乎乎的。
后来,我又听到了许多关于毛泽东的故事:
毛泽东改诗赠父以明心志;毛泽东成了湖南新军里的“秀才”兵;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名义征求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和他做朋友;毛泽东用白话文写的工人夜校招生广告引来大批工人乐意上夜校;毛泽东智缴2000件北洋溃军的枪械成为长沙城内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
这些故事,就像是一篇篇传奇动人的小说,它几乎每天都会不由自主地触动着我的心灵。他使我崇拜,使我思念,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已是深深地爱上了他。
但我不愿首先表露这爱的心迹。
又是一个周末的日子,毛泽东来见我的父亲。他打开一张报纸,将一本德国哲学家、伦理学家泡尔士著的《伦理学原理》送到我父亲的手上说:“杨老师,听您讲授泡氏著的这本书,有许多新鲜的感受,学生又细读了几遍,在书上写了一些体会,不知正确否?送老师一阅,请多多指教!”我父亲和蔼地笑着
说:“我看看吧!”父亲接过书,认真地一页一页地翻阅起来。
母亲在厨房里准备中餐,我在中间的小餐厅里做就餐准备。这时,毛泽东从父亲的书房里走出来,他轻步来我的跟前,把一个信封塞在我的手中,悄悄地说:“别吱声,开慧小妹,这是我写给你的几句心里话。”说完,他转身又迈进父亲的书房去了。
“润之哥,你写了什么心里话呀?”接过信封,我心里感到忐忑不安。
吃过午饭,毛泽东告别父母回一师去了。我在自己的一方小卧室内急匆匆地将信展开,只见粉红色的桃纹信纸上用俊秀工整的小楷毛笔字写着:
开慧小妹:
有幸认识你,真是人生之幸啊!
顿时,我只觉得满脸发烧,心扑扑地乱跳,天旋地转!我虽然早有预感,这一天迟早会要到来,但当爱神真正降临的时候,我在激动与幸福的感受中感到有几分不知如何应对的茫然。
以后的几个星期天,毛泽东几乎都要来我家,每次他都会巧妙地寻找机会塞给一封
令我看后激动不已的信。
而我呢,总是抑制着自己的情感,不让内心燃烧着的爱的火焰喷射出来。见面时,我照样只是爽朗地喊一声“润之哥”。
1918年6月初,我的父亲决定接受蔡元培校长的聘请到北京大学出任伦理学教授。
明天,全家就要北迁,我就要告别生活多年的长沙,就要告别心中的恋人了。我心里非常地难过。
润之哥,我的心中已接受了你的爱,我也十分的爱你,我如何向你表达爱意呢?
是写一封信?还是直接地告诉?我踌躇了。
忽然,我想起自己曾经作的赠给一位女友的那首诗来:“高谊薄云霞,温和德行嘉。所贻娇丽菊,今尚独开花。月夜幽思永,楼台入幕遮。明年秋色好,能否至吾家?”
何不移花接木,把这首小诗抄给毛泽东?这诗最后的四句可以代表我的爱意,可以婉转含蓄地向毛泽东作出回答。他能明白吗?我想,能诗善词、聪明过人的毛泽东一定能心领神会!
第二天,毛泽东和父亲的十几个学生一早就来到我们家,帮着收拾行李,直到把我们送上火车。我瞅空儿把装着小诗的信封塞到毛泽东的手里,小声地说:“润之哥,开慧的心都装在这里头啦!你要多保重啊!”他先是一愣,随即说道:“开慧,你也要多保重啊!”
火车徐徐地启动了。我从车厢的窗口伸出半个身来向他和为我们全家送行的人招手致意。毛泽东靠近我的窗口,他双目含情地注视着我,一边跟着启动的火车向前走动,一边向我频频招手。我瞧见,他的眼角挂着大颗的泪花,我忍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
他把我们送了好远的一程,直到他无法追上逐渐加快的车轮才缓缓地停下来,我也一直到看不清他的身影才无奈地将身子缩回车厢内。
我再也忍不住了,我侧过头对着车厢壁哇哇地哭了起来。父亲知道我是在为谁而哭,他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安慰我说:“开慧,别太难过了,后会有期啊!”我听得出,父亲是理解我的,我这才慢慢地止住了哭。
到北京后,我家住在鼓楼后的豆腐池胡同九号。太概是父亲先去信把地址告诉了毛泽东,所以到京后不到20天,我就收到了毛泽东一封长长的来信。不出所料,他不仅对我的诗大加赞赏,而且把我的心思捉摸得透透的。他的信,情意绵绵,才华横溢,读来荡气回肠。我感悟,不要说北京、长沙相隔才多远啊,纵然是万水千山也难以把我们相恋的心分开1
1918年秋天,毛泽东为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第一次来到北京。最初一段时间,他是住在我们家里。经父亲的介绍,他到李大钊任主任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他还常到北京大学去旁听,又参加了北大的哲学研究会和新文学研究会,由此认识了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邓中夏、张国焘、邵飘萍等许多人。
在北京的这段日子,也是我们亲密相爱的日子。
就在我们俩人书信往还,情感日深的美好时刻,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19年暑期,我父亲在西山北大休养所度假,不料却生了病,开学后住在这里继续养病,我日夜守护着。12月初,病情转重,由西山转北京德国医院治疗。正当我疲倦不堪的时候,12月中旬,毛泽东为组织驱逐统治湖南的军阀张敬尧的斗争,第二次来到北京,他得知我父亲住院,立刻赶到医院探视。他详细地询问了父亲的病情,温言暖语安慰父亲。
当父亲中午睡熟了的时候,毛泽东贴近我坐下。
他轻声而又亲切地对我说:“开慧,你瘦了,你辛苦了!”
“照顾父亲,再辛苦也是应该的啊!”
我口里这样说,但眼里却噙满了泪水,这不是因为自己辛苦,我是为毛泽东能这样体贴我而感动。
“开慧,我把事情稍为安顿一下,晚上就由我来护理吧!”
“那怎么行呢?润之哥,驱张是件大事啊!你是领头的人,你肩上的担子很重啊,你有空隔几天来看一次就行了。”我执意不肯接受他的好意。
毛泽东用他那双温暖有力的大手紧握着我的手,他没有和我再理论什么,只是用一种钦佩的目光久久地注视着我。
我感到,这就是男人的力量。我周身的热血仿佛在沸腾,久日的疲劳悄悄退去。
以后每隔两天,毛泽东就来医院看望父亲一次。父亲去世的前几天,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毛泽东观察后,悄悄地对我说:  “开慧,你父亲的病情好像在加重,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你都要有思想准备呀!”从那天起,接连三、四个晚上,毛泽东都通宵和我一起守护着父亲。
1920年1月17日凌晨5时,病魔无情地夺去了我父亲宝贵的生命。毛泽东和我们全家一样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忍着悲伤帮助料理着父亲的丧事。
2月中旬,我和母亲、哥哥护送着父亲的灵柩,从北京回到板仓故里。
这年的7月初,毛泽东从上海一回到长沙,就立即去板仓祭扫父亲的坟墓,他以像亲如儿子那样的一片孝心抚慰着我母亲那颗极度悲伤的心。
从来患难见真情!
同年的冬天,我与毛泽东结为夫妻。
开慧就这样回想着,泪水早已矇眬了她的双眼!
她要把自己与毛泽东的恩爱情缘写下来!
开慧拨亮油灯。
她铺开昨晚未写完的那张浅黄色的长条形的纸,  “沙沙沙”地写了起来:
……这个时候,大约是十七八岁的时候,我对于结婚也已有了我自己的见解,我反对一切用仪式的结婚,并且我认为,有心去求爱,是容易而且必然的要失掉真[]神圣的不可思议的最高级最美丽无上的爱的!我也知道这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到的事;而且普通人是懂不到这一头来的。然而我好像生性如此,不能够随便,一句恰好的话可以表现我的态度出来:  “不完全则宁无。”
父亲死了!我对于他有深爱的父亲死了!当然不免难过,但我父亲是得到了解脱,因此我并不十分悲伤。
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的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了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不过我没有希望过会同他结婚(因为我不要人家的被动爱,我虽然爱他,我决不表示,我认定爱的权柄是操在自然的手里.我决不妄去希求。我也知道都像我这样,爱不都会埋没尽了么?然而我的性格,非如此不行,我早已决定独身一世的)。一直到他有许多的信给我,表示他的爱意,我还不敢相信我有这样的幸运!不是一位朋友,知道他的情形的朋友,把他的情形告诉我——他为我非常烦闷——我相信我的独身生活,是会成功的。自从我完全了解了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一个新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我想像着,假如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死!假如他被人捉去杀了,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运命!因为我的意志早又衰歇下来了,早又入了浪漫态度中,早已又得了一个结论:  “只有天崩地塌一下总解决!”除非为母亲和他而生,我的生有何意义?过了差不
多两年的恋爱生活,……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日写成
1982年3月10日,在修缮板仓开慧的故居时,开慧的这篇自传性散文体手稿连同她的其它几篇手稿从砖缝中被发现。
从此,人间又多了一段美好情缘的传说。

杨开慧许就是在这样的影响下一点点地开慧起来。我看到杨开慧十二岁写给女友的诗:“高谊薄云霞,温和德行嘉;所贻娇丽菊,今尚独开花。”
走进板仓杨开慧的旧居,偌大的院子和众多的房屋,能够感觉到这是一个还算富足的家庭,父亲在外工作,也置办有房产家业。开慧的生活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离饥寒交迫四个字很远。杨开慧的手稿却有这样一句话:“我同情下层生活的同胞,我嫉恨那些穿华服只顾自己快活的人,我热天和下层生活的人一样,穿大布衣。”杨开慧的同学许文萱在1967年写下的回忆说:“开慧生活很艰苦,穿得很朴素,一般都是粗布衣服。”一个玻璃展柜中,有杨开慧穿过的一件粗布衣服,领口已经磨损。我的目光停驻在“原物”二字上。
1920年冬天,在湖南一师附小的一间办公室里,19岁的杨开慧走进了毛泽东的生活,从此,她始终陪伴在毛泽东身边,辗转于长沙、上海、韶山、安源、广州、武汉等地。她以一腔热血和对毛泽东的忠贞留下了一曲令后人景仰的爱情绝唱。

远在1913年春天,迎春花开的时间,杨开慧随父亲迁居长沙,就是在妙高峰下的自家里,12岁的她第一次见到了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求学的毛泽东。毛泽东喜欢爬山,洗冷水澡,以锻炼体魄。杨开慧喜欢毛泽东和蔡和森这些进步青年的思想行为,她也跟随他们参加过这些锻炼。杨开慧的手稿里有这样的话:“要救国,就要锻炼强健的身体……我到了北京,那时是16岁的光景,我清早起来洗冷水澡,行体操。”
1918年,毛泽东去了北京,北大的伦理学教授杨昌济帮他在北大图书馆找到了一份工作。他自然要去拜会老师,自然又见到了杨开慧。这个时候的杨开慧已出落成一个秀雅美丽的少女。毛泽东爱上了她。
杨开慧1926年6月20日的手稿上这样写着:“自从听到他的许多的事,看见了他许多文章,我就爱上了他……我虽然爱他,我却绝不表示。”墙壁上有一首毛泽东赠与杨开慧的情诗:“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杨开慧的回忆中写道:“我认定爱的权柄操在自然的手里,我绝不妄去希求。一直到他有许多的信给我,表示他的爱意,我还不敢相信我有这样的幸运。自从我完全了解了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一个心意是,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我想象着假如一天他死去了,我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运命!”
杨开慧和毛泽东在长沙的清水塘是他们居住时间最长的寓所,杨开慧克服着身怀有孕和照顾幼子的各种困难,生活上给予毛泽东无微不至的关怀,工作上同样给予极尽全力的支持。寒冷的冬天,杨开慧常常用一只烘笼为毛泽东取暖,陪伴着毛泽东撰写文章。
在旧居和纪念馆里,解说员都表明了一个遗憾:有毛泽东和家人的照片,有杨开慧和家人与孩子的照片,却没有一张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合影。
1927年毛泽东深入到湘潭等五个县进行了农民运动的考察,这个时候杨开慧又怀有了身孕,为了支持毛泽东,他不顾惜自己的身体,夜以继日地帮助照顾、整理农民运动的考察资料,这个考察报告后来被印成了小册子。

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杨开慧陪同心情苍凉的毛泽东登上了黄鹤楼。面对滚滚东逝的长江水,毛泽东心潮起伏,归去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也就是在那年,毛泽东与杨开慧分别,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先是秋收起义,后而上井冈山。
杨开慧长时间得不到毛泽东的信息,曾经在1928年10月,写下了一首《偶感》诗,以寄托自己对毛泽东深深的思念之情:“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
我还看见杨开慧的手稿里这样写:“今天是他的生日,我格外的不能忘记他。我暗中行事,使家人买了一点菜,晚上又下了几碗面。妈妈也记着这个日子。” “听说他病了,并且是积劳的缘故,这真不是一个小问题,没有我在旁边,他不会注意的,一定除死方行。”
由此想见,杨开慧的手稿是一点点蘸着浓墨的感情和思念写下的。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写下这些,是想有一天寄给毛泽东,还是想着万一自己经受了什么事故,这些回忆便是作为自己心灵轨迹的一份见证?
杨开慧在1929年3月给他的堂弟杨开明的信中曾这样说:“我好像已经看到了死神——唉!它那冷酷严肃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啊!我有点可怜他们!而且这个情绪,缠绕得我非常厉害——前晚竟使我半睡半醒地闹了一晚!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致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
从这封信里可以看出杨开慧的不安的心绪,她似乎已经感觉到危险的来临,甚至死神的迫近。而这个时候她所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她的亲人、母亲和孩子,尤其是孩子们。这些孩子,着实是拖累了杨开慧。三个孩子太小了,一个一个地绊住了杨开慧的手脚,也成了杨开慧的心病。这许也是她不能随着毛泽东一同前行,不能去找毛泽东的缘由。
在她被捕入狱之前写的手稿里,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又是一晚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解不开。”“只要他是好好地,属我不属我倒在其次,天保佑他罢。”
这时的杨开慧,实在是焦虑万分,可以说她思念毛泽东到了极点,她真的是要风雨兼程,去寻那个她最爱的人。她曾经陪伴了他七年的时光,她依然可以再陪伴他无数个七年。然而,正是由于这些孩子,使她和毛泽东远隔千山万水,终不得相见。1930年10月,躲藏在家中的杨开慧不幸被捕,受尽折磨,不到一个月,29岁的她在长沙浏阳门外的十字岭就义。就义时她留下了“死不足惜。我死后希望家里人不作俗人之举,只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的遗言。

杨开慧的手稿是用两种纸写成的,其中一种尤为普通。杨开慧的好友李淑一回忆,当时杨开慧在板仓的生活十分艰苦,连写信的纸都没有了。
杨开慧并不是一直住在板仓自己的家里,她始终在秘密躲藏,即使住在家里也做好了应变的准备,她将秘密的文件藏入了一个带有喜字的青花瓷坛,埋入地下,直到20世纪五十年代,当地的群众在挖菜地时才被发现。杨开慧的手稿是包扎以后塞进了墙缝。
1930年12月,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惊闻杨开慧牺牲的噩耗,悲痛地写下:“开慧之死,百身莫赎。”而后,托人辗转给杨家寄回了30块银元。
1962年,杨开慧的母亲去世,毛泽东在唁函中嘱咐:“葬仪可以与杨开慧——我亲爱的夫人同穴。”再一次表达了对杨开慧的深切怀念。“我失骄杨君失柳”,“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
杨开慧就义那天是1930年11月14日,家乡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连夜将她的遗体运回板仓,安葬在青松环绕的棉花坡上。
我透过老旧的窗棂望出去,窗外是粗粗壮壮高扬而上的翠竹,一棵棵密密匝匝地生长在板仓的四周。
雨不知何时停了,一缕霞光从云缝中突泄而出,照在那些翠竹上,那翠竹便带有了一种红色的光影。
厚重的大门打开了,我对着那个门拍照,一个女子从门里走出来,透视在了漫漫霞光中,恍惚间,我猛然听到了那个名字——霞姑。

清明雨、后人泪——怀念杨开慧、毛泽东和毛岸英!
一、 杨开慧、毛泽东和毛岸英 1950年5月初夏,一队年青的解放军士兵匆匆地离开北京,辗转千里风尘仆仆地来到湖南长沙县板仓乡棉花坡山包上的一座坟前;在满山的苍绿和松涛声中,他们在坟前肃立,摘下军帽,默哀良久,为首那位高个、一脸英气的青年军官眼含泪水在坟前说:“妈妈,我回到板仓了,您老人家要做的事情现在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人民翻身站起来了,您老人家的汗没有白出,您老人家的血没有白流……”。 这队年青的士兵,在板仓住了三天,然后离开长沙和湖南,回到北京,五个月后,那位高挑身材、相貌英俊的年青军官,就在朝鲜战场上冲天的大火中壮烈牺牲,他们母子二人先后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捐躯,前后仅仅相隔20年!而那一次故乡奠母之行,也就成了他生前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站在他母亲的坟前。假如真有天国,那么他一定在那里找到了他如此热爱的母亲,母子重逢,而且这一次他们将永不分离!只是他们的生离死别,为人间留下了多少后人的热泪和叹息,更使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肝肠寸断。 那位在烈士母亲的坟前一洒热泪、5个月后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青年军人,是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而长眠在板仓乡山头的是他的母亲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当她1930年11月14日牺牲在敌人刑场时,是三个年幼孩子的母亲,时年29岁,杨开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继北大的缪伯英后全国第二个女党员,当时湖南长沙地下党负责人之一。 杨开慧,号霞,字云锦,被家乡人亲切称为“霞姑”,其父杨昌济,为民国早期教育界名人,曾留学日本、英国。在清末民初,杨昌济那一代人是最先向外放眼的中国人,同时又是有最忧国忧民之心的中国人,杨昌济回国后,曾先后在湖南高等师范、第一师范和北京大学任教,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是一位忠厚善良、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的女性。 生长在这样一个既得风气之先,又有中国传统教化的湖湘书香人家,杨开慧可谓生活在一个幸福的环境中,由于父母的开明,杨开慧有幸成为“戊戌变法”实行新政现代教育的第一批女学生。7岁时既破例入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今天杨开慧给我们留下的手迹中仍有当年她手书的小楷书信,其字端庄清秀有大家风范,被认为功力在以狂草而成为中国书法大家的毛泽东的楷书之上。 1913年的春天,杨开慧跟随母亲陪伴从国外留学回湘的父亲到长沙居住,正是在这段时间,杨开慧第一次见到她生命中至关重要、后来与她生死相依的毛泽东,那时毛泽东是杨开慧父亲杨昌济先生的学生,而且是杨昌济最赞赏的学生,杨昌济当时就已经意识到毛泽东将来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成就大业的栋梁之才,对他欣赏和教授得格外用心,而按当时的师生之礼,毛泽东常去杨昌济家,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后来成为他妻子,成为他三个儿子的母亲的杨开慧,那时,她还是一个13岁的少女。能看见自己爱的人从少女长成亭亭玉立的美人,然后在她生命的春天,用心去追寻、然后获得那份少女纯情,不是每一个男人一生中都能得到的幸福,而毛泽东就是一个有这份幸福的男人。 1918年,25岁的毛泽东来到北京,在当时的北大图书馆暂任职员,在他的记忆中,北京的生活曾是那样的清贫,他许多年后对美国记者斯诺回忆;当时他一度住在北京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为了省钱晚上和许多人睡一铺大炕,彼此间如此拥挤,以至于夜间翻身都要警告身边的同伴以免被压着。而毛泽东对古都北京却有无比美好的回忆:“在公园里和故宫广场上,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当北海仍然结着冰的时候,我看到白梅花盛开。我看到北海的垂柳,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因而想起唐朝诗人岑参咏雪后披上冬装的树木之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京数不尽的树木引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 经历了人生的大爱大悲许多年后我才明白;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上,哪里有爱情,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毛泽东正是在北京遇见了他人生的挚爱,而爱盈于他的胸怀和脑海,流溢在北京的湖畔、高墙和青砖胡同间,这一次在北京,他爱的是一别经年、已经出落成花季少女,而意志和内心情感都另有新天地的恩师的女儿杨开慧。 杨开慧在北京重逢毛泽东那年是18岁,在少女灿烂如花的岁月里,她遇到了一位有大情大爱、胸怀天下、中国历史上后来最伟大的人物毛泽东,如此绚丽的爱情,将因为汇入了中国历史的巨澜、命中注定将会是惊天动地,而这一切在11年后当杨开慧因为挚爱毛泽东而舍身抛子走上刑场时,最终成为沉重的现实。而那时的杨开慧会还会想起那些她和毛泽东君一起走过的北京的青砖胡同和垂柳的湖畔吗? 杨开慧自小显示出一种女性的温柔,内向而又沉静的心理特征,童年的杨开慧身体蠃弱,性情内向,并不爱动,因此与一般的孩子将大量时间投放在玩耍上不同,童年幼齿的杨开慧,已经有时间去思考人生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内,杨开慧都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在杨开慧后来被人发现的自传体回忆录《从六岁到二十八岁》一文中,杨开慧涉及到最多的内心世界之一就是她短暂一生中始终感觉到死亡的影子,而她已经千百遍的思考过人生和死亡的意义了。 在杨开慧生命很长一段时间内,她内心始终有自己将死亡的念头,而帮助它对抗这个始终萦绕着她幼小心灵的黑色阴影的、是她对母亲和家人爱:“我总舍不得我的母亲去受那样的痛苦——看见我死的痛苦——不是有这一个人有力的牵伴,那我简直没法生活下来的可能了!”这是后来她自传回忆录中的一段话,是在认识毛泽东之前的想法。 随着年龄的增大,随着和毛泽东的相识、相知和相交,情窦初开的杨开慧对于死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起源她的思想观和人生观发生的根本的转变。这种转变应该追溯到1917年,或者更早,“我很想寻出一个信仰来!后来我决定了我的态度,尽我的心,尽我的力,只要做到一个‘尽’字,其余就不是我的责任了。我安心要把身体弄强健——这个方针定了。不久我就到了北京,那时是十六岁的光景。我清早起来洗冷水澡,行体操,我只穿一件旧棉袄过冬天。那时现出我的意志力来!我简直相信人的寿命可以由意志力去延长它的。”最能体现杨开慧思想变化是她父亲的去世。1920年11月17日,杨昌济先生在北京逝世,这一年,杨开慧不满十九岁,她目睹了父亲死亡的过程。她在手稿中写到:“我知道人是要死的。父亲死了!我对于他有深爱的父亲死了!当然我不免难过,但我认为父亲得到了解脱,因此,我并不十分悲伤。” 我们今天已经知道,只有对世界有大慈悲、对人世有最深眷恋、对亲人有感激之情、内心又格外细腻多情的人,才会时时担心自己生命的羸弱,才会比平凡人更多地感受到死亡的阴影。这是一种命中注定的大彻大悟,是理智已经提前穿透时间和肉体,而预先规划自己生命时的倜怅,是只有人类中最敏感和最高贵的年青的心才有的特殊现象。杨开慧从一开头就不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敏锐的内心世界从一开始就在替自己规划未来人生最重大的抉择:生与死的意义。 二、人间挚情杨开慧 毛泽东和杨开慧相爱,其历程同样是曲折蜿蜒,但最终两个骄傲但又互相深爱的人最终走到了一起;在杨开慧的自传中她写道: “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恋人,我是十分的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了他的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不过,我没有希望过会同他结婚(因为我不要女人家的被动爱,我虽然爱他,却决不表示……我早已决定独身一世的)一直到他有许多信给我,表示他的爱意,我还不敢相信我有这样的幸运。 自从我完全了解了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一个新意识,我觉得我在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我想象着,假如一天他死去了,那时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我们后人已经难以想象那些20世纪初,当时中国的满目悲创的岁月;当数千年的文明轰然倒下后,新的方向和新的光明尚未照耀进来之前的黑暗和窒息,在那个时代,所有最优秀和内心善良的中国人,都感到生命的压抑和沉重,于是有奋斗、有人彷徨、有人投水、有人牺牲。杨开慧和毛泽东正是那些得风气之先,将生命的意义看透,将用生命为中国打出一方崭新天地的有情有义的湖湘儿女。 1920年,毛泽东为传播马列主义,积极创办文化书社,杨开慧动员母亲,将亲友送来给父亲治丧的奠仪费拿出来支持毛泽东。1920年冬天,杨开慧不坐花轿、不备嫁妆,不作“俗人之举”,来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与当时任该校主事的毛泽东举行了简朴的结婚仪式。 1921年,毛泽东赴上海出席中共一大后回到湖南,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并担任书记。杨开慧就在这一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湖南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并担任湘区委员会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承担了大量的机关日常事务,使毛泽东有充沛的精力考虑和处理大事。杨开慧还积极协助毛泽东发展党团组织和开展工人、农民、学生运动。毛泽东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她曾是韶山20多所农民夜校的总负责人;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期间,她对大量的调查资料作了选择和整理,为毛泽东写成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出了一臂之力…… 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夫妻生活是离多聚少,性格坚强的毛泽东和杨开慧各自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境界,在革命的洪流中,毛泽东同样因为杨开慧而流露出儿女情长。1923年毛泽东告别新婚的杨开慧时曾填过一首词赠杨开慧: 贺新郎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往。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目,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伟人的胸怀中的儿女情长和壮志豪情,都在这首词中向至亲的杨开慧展示,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首以儿女之情示怀的诗词。 1927年夏大革命失败后,杨开慧带着孩子回到长沙板仓。秘密潜回湖南的毛泽东日夜进行暴动的准备,杨开慧则照料着丈夫的生活。8月底,毛泽东去指挥秋收起义,行前嘱咐杨开慧照顾好孩子,参加一些农民运动。杨开慧给丈夫带上草鞋,并叮嘱毛泽东最好扮成郎中。但谁也没有想到,此次话别,竟成夫妻之间的永诀! 在和毛泽东分离后,思念毛泽东的杨开慧曾写过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直到1983年才在杨开慧故居的墙缝里被发现,毛泽东生前没有看到过他的亡妻杨开慧写下的对他无限思念的这首诗;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也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良朋尽如此,数亦何聊聊。念我远方人,复及教良朋。心怀长郁郁,何日重相逢。 这是我读过的中国历史上最美好的五言闺闱寄情诗,这是应该放在我们中小学语文课本里的经典中的经典之作。每一个后来的中国人,都可以从这首诗和它的背景中体会到什么是人间至情,体会到我们前辈的中国人、尤其是那些为后人而牺牲的中国人,有着多么美好的内心情感世界。正是这样的性情中人,才是惊天地、泣鬼神、最忠诚的革命者。只有这样至情挚意的性情中人,才会为理想和挚爱献身。杨开慧一生的道路,让中国人那种达到最高境界的情谊和信念、以及海枯石烂而矢志不移的爱情变得如此清晰和光耀后人! 三、开慧之死 百身莫赎 因关山远隔,音信不通,三年间杨开慧只能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屡“剿”“朱毛”却总不成功的消息,既受鼓舞又生牵挂。处境险恶的她曾写信给堂弟杨开明,嘱咐他在自己遇到不测时照顾好孩子和母亲,并把党的文件密封在一个蓝花瓷缸中,埋在叔叔的菜园里:杨开慧得知敌人正在抓捕她,但仍无畏地奔走于板仓方圆数十里的地方,顽强地坚持地下工作。1930年10月下旬,杨开慧被到处搜杀共产党人及其家属的军阀何键抓获。 杨开慧在深牢大狱里遭受过多次的肉刑逼供,当时的军阀急于从担任中共湖南省委要职的杨开慧嘴中得知湖南地下党其它成员的情况,杨开慧回答仅有三个字“不知道”。出身书香门第、举止温婉的杨开慧几乎每天都被提去过堂,遭到皮鞭、木棍的毒打,还被压杠子,被打昏后又用凉水泼醒。曾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叛徒卓宣向何键献策称:“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于是,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杨开慧则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杨开慧在面临着与三个幼小的儿子生离死别时,早就想过未来孩子们万一失掉母亲后的命运,而年幼的儿女离开母亲后之命运凄凉,也使她肝肠寸断,而难以割舍的儿女情却被更大的情愫所覆盖,所以她很早就已经为孩子们寻找当她死后能够托附自己三个儿子的亲人,她当时找的托附儿子的亲人是她的表兄杨开明。 在她写给杨开明的信中,她说:“我好象已经看见了死神——唉!他那冷酷严肃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只是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而且这个情绪缠扰得我非常厉害,前晚竟使我半睡半醒的闹了一晚,我决定把他们——小孩托付你们。”而能够被杨开慧信托的亲人杨开明,也是当年最早的共产党人,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的负责人之一,于杨天慧同年壮烈牺牲,他未能照顾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三个儿子,他们后来流落上海街头,曾沦入社会低层,后被党组织营救。 杨开慧就义的时候,身边有三个至亲的儿子:毛岸英、毛岸龙、毛岸青,而毛岸英也被和杨开慧一起关进了大牢,骨肉之情乃人生第一大痛;人类的本性决定了在所有可以做出的牺牲中,生命是最宝贵的,但如果是为保护自己的年幼的儿女,所有的母亲都可以牺牲自己生命,这是因为儿女本身就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所以牺牲自己保全幼小儿女是每一个做父母的人的生命本能。 而作为母亲的杨开慧,在牢中仍在照顾也被抓进牢中的毛岸英,思念狱外的另外两个儿子,而能使杨开慧在几近绝望的为牢狱所困、为母性所困的处境中毅然决然地坚守自己的意志,而不被死亡和对儿女深情所压倒的、一定是一种比生命更强大的意志。这时候,也只有意志、才能使一个人决定毅然赴死,骨肉分离是为人父母者人生最大的痛苦,对芸芸众生来说,这是不可逾越的生命界限,杨开慧却越过了这一界限,并因此而得到了永生,柔弱文静的杨开慧心中到底是依托着什么而变得如此刚毅和视死如归?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走上刑场时,毛泽东正在赣西南苏区,准备与围剿的国民党大军决战,当时毛泽东已是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领袖人物,在这之前,他已经历经过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党内斗争二起二落,古田建军和富田风波,尽管当时毛泽东还不是中共的最高领导人,但已经是当时国民党出最高价钱收买人头的中共领导人。毛泽东正在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注定将改变中国的历史,而毛泽东本人正在向他生命中的高峰——数年后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一步步接近。 1930年11月14日,冬云密布,细雨菲菲,杨开慧被提出大狱,这是敌人对她进行的最后一次审讯,主审官说,只要杨开慧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马上恢复她的自由,被杨开慧断然拒绝。敌执行处长喊道:“杨开慧既不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又死不自首,应立即处决。” 行刑是在1930年11月14日中午1点,是枪决,第一枪并未立即致命,流了很多血,剧痛,当时杨开慧双手紧紧抠入泥土,抠成了两个小坑。后来行刑队又补了一枪,当亲人们赶来为杨开慧殓尸时,她面容如生,双手紧握,指甲里塞满了黄土,年仅29岁。毛泽东是在十几天后的报纸上得知发妻开慧之死的,此时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寄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20年后的1950年,当毛泽东、毛岸英父子俩聚首,毛岸英说起当年在大狱中妈妈杨开慧常让他记住牢狱中的一切,将来见到爸爸时告诉他,可见她当年早已将生命置之度外,是毅然决然选择了牺牲的,伟人毛泽东热泪盈眶,他对毛岸英说你妈妈是抛下年迈的母亲和三个孩子走向刑场,这是常人多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啊! 四、英灵常照后人心 生活在21世纪初年,已经行过万里路和开卷无数,每当想到杨开慧之死,我总是难以自持;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有过无数被旌表和昭忠祠烈的义女贞妇,各种正史野志中更有无数的历代烈女传奇,但求生的情由之强烈,舍生取义之坚决,死亡之壮烈,牺牲的意义之深远,杨开慧都是第一人!杨开慧的牺牲,是中国革命历程中最壮烈的一幕之一,因为杨开慧是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牺牲和痛苦,这其中有她骨肉相连的、命运未卜的三个儿子,毅然决然走向刑场的,几十年过去后,我们仍被烈士的刚毅和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而震憾。 毛泽东不是仅凭自己个人的力量而成为千古伟人的,毛泽东的伟岸、毛泽东的壮烈、毛泽东的冷峻和毛泽东的深情,都有杨开慧的生命和情爱在其中;先有如此的英烈和柔情的杨开慧,后有成就天地宏业的毛泽东,然后才有全体中国人的拯救和全新的中国。而让后人心潮难平的是:毛泽东一生竟有如此之多的生离死别和骨肉分离;毛泽东一生中最挚爱的儿子毛岸英,那个眉眼中都让毛泽东依稀看见当年杨开慧的至亲骨肉,竟然在失散了多年后,仅仅和毛泽东一起生活了短短的数年,又象他英烈的母亲一样,成为中国革命历程中的一位烈士。“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坚毅和庄严如毛泽东,在想念杨开慧和毛岸英母子时,心中那份伤楚,我们同样能够感受到。 在世界历史上,所有成就了千秋大业的帝王和伟人,都付出过巨大的个人和家庭的代价和牺牲,所以中国的孟子说过:“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困乏其身, 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这样的千古名言,但在所有的历史巨人中,谁都没有象毛泽东这样,为了他所追求千秋宏业,付出过如此多的骨肉至亲牺牲的代价;杨开慧与他的表兄杨开明、外甥向钧、以及毛泽东之子的直系亲属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楚雄、赵先桂(毛泽覃发妻)、陈芬(毛泽建丈夫)都是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第一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于敌人的屠刀下。中国革命历程之艰辛革命先烈流血牺牲之壮烈,仅从毛泽东亲属们牺牲的数量和悲壮中完全地被显示出来仅仅毛泽东为其信仰和事业所付出的个人和家庭代价的沉重和壮烈,我们可以想象那是怎宏大和壮丽的事业。 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有无数英雄人物,他们都以自己的业绩、风范、牺牲、慈悲和对世人的关爱成为人类记忆中的丰碑。他中间有中国历史上的圣人舜尧、先师孔子、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有满怀慈悲以天下苍生为念的释加牟尼、耶酥基督,有开创人类新纪元的拿破仑、华盛顿、林肯,有人类历史上绝顶武功的亚历山大和成吉思汗,但这些所有英雄人物的伟业和奋斗的历程,无论是从事业的规模、奋斗的英勇还是牺牲的庄严上,没有任何人能够超过20世纪中国的毛泽东。毛泽东一生中经历了历史上任何帝王都未经历过的个人和家族的牺牲,杨开慧和她的三个孩子就是毛泽东巨大个人牺牲的一部分;也没有任何人象毛泽东一样,带领过比中国人口更庞大的人民,志在高远地进行过一场真正的革命。 我始终相信,人类事业的伟大要由为事业而牺牲的规模来决定;天下从来没有免费的收获,仅仅就因为中国革命流血之惨烈和前赴后继之英勇。中国革命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是最终将改变人类历史的最伟大的事件,我们目前还仅仅处于中国革命的早期,甚至未进入中期。与人类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无数次的帝王间的改朝换代、阶级之间利益和统治权的斗争不同,中国革命是真正的人民的革命,是千百年来在本土的礼义道德、忠信廉耻的统治者虚伪而残酷的秩序的绝望压迫之下,以及近代刀光血影、生灵涂炭的异族入侵之后,全体中国人民求生和追求光明的奋斗。而在这个奋斗过程中,中国人为之付出的代价之高昂,同样是人类历史上仅有绝无的,毛泽东和他的亲人的牺牲,杨开慧和她孩子的付出,就是这场革命代价的一部分。 又是杨花纷纷的春天,杨开慧离开人间已是76个年头,而30年前,毛泽东主席也离开了我们;今天每当我们感到人生不如意和社会的阴暗时,无数人都在想念毛泽东,每当我们遇到我们无法把握的时代风险和巨大的困难,很多人爱说的一句话是:如果毛主席活到今天……毛泽东已经真正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是集天地君亲师一样的人物,更是所有社会底层人民永远怀念的救星。 毛泽东的伟大在于,他是真正集人类的良知、智慧、道德、毅力和勇气为一体的顶天立地的人物,而毛泽东也一如历史上所有的先贤和先圣,为大众的救赎,而付出了自己的牺牲,杨开慧、毛岸英、毛泽民、毛泽覃、毛楚雄……在中国革命的英烈榜上毛泽东亲属们的名字将标炳千秋,毛泽东和杨开慧这两个中国历史上最壮烈的家庭,是真正的满门忠烈! 行走在夏日的中国都市里,身边不经意而过的青年女性人人都妩媚而动人;生活在没有宗教传统和礼教已毁的新中国,生活在被中国革命摧枯拉朽而开创的崭新的社会,生活在日益富足的消费时代,中国青年女性从整体上显示出一种惊人的向美丽快速演变的趋势;我不止一次听到不同年龄的众人论说当下的女人一代比一代漂亮。而走过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我的确相信,只要中国社会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中国女性会进化为全球所有人种中最美丽的女性,因为一个社会的幸福、端庄丰裕和美好,会最先从女人和孩子的美容和身姿向外部展示。 按照中国人历史长河中顶级智慧“易”的解释;女性代表着厚德载物,上善如水的坤宁世界,中国女性总体上更加美丽和女性化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到了一个转折阶段,中国先贤们所憧憬升平世已经降临中国大地,更美好的太平盛世正在被建设和创造中,而太平美好的盛世就是美丽和女性化的。 只是为了到达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妩媚时代,我们的先辈中国人付出过无比沉重的代价,无数的生命在这期间流逝,只是一些消逝了的生命比另一些更伟大和更有意义。中国革命因为无数先烈的流血和牺牲,其中就包括毛泽东和杨开慧、毛岸英的奋斗和牺牲,而变得如此神圣、伟大的庄严。毛泽东、杨开慧和毛岸英、还有那些无数倒下去的英烈,那些源自无数中国农民家庭的儿女,在奋斗的途中、在倒下去的时候,胸怀的是对未来中国的信仰和为天下人谋幸福的信念,这一切,使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上其它的变革相比,有了全新的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远远超过当今少数人的既得利益和金钱物质利益,无数革命先烈、包括杨开慧和毛岸英的牺牲,决不是为了在当代中国重新创造出一个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的统治者官僚既得利益和贪污共犯集团,中国革命、按照毛泽东、以及无数象杨开慧和毛岸英这样革命先烈的意愿,应该是为天下开创一个平等、富足、美好、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而不断奋斗的事业,而无数革命先烈、其中包括毛泽东的至亲杨开慧和毛岸英为之前赴后继的千秋大业,今天就在你我的手中和心中。 在灿烂如花的当代中国社会,我愿意永远铭记杨开慧,铭记她生活的年代和她的牺牲,铭记她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个女党员的身份,铭记她和所有的革命先辈、包括我最敬爱的毛泽东主席、对他们为之奋斗和牺牲的中国的梦想以及对我们这些后来人的期望,我只能满怀感恩和后来人的敬意和决心,在他们开创的宏伟事业中,尽心尽力的生活和奋斗。我坚信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人间正道,投身于此的有限生命将因此而永恒,而在奋斗的过程中,生活又是如此美好和充实,人生当如是!
毛泽东是哪年去世的? 毛泽东什么时候去世的 亚当斯密为什么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 毛泽东去世时间 毛泽东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以及他的生平 对毛泽东的评价 有女朋友了,她有点胖,刚开始的时候没发现,确立关系后才感觉到哦,也不漂亮 退休工人的去世后工资 历史上有哪些伟大的领袖在其去世后其事业才成功 为什么人去世后要三天后才火化呀? 我的一个朋友,以前认为她很不错,处久了才发现她对我不是真正的友谊,该怎么办? 我梦见去世的亲人在去世后无人照看! 如果女人提出分手后才发现爱他,她会怎么样 分手后才发现爱的是他 结婚后才发现不爱自己的老公,怎么办 如果发现女朋友在跟我一起的前一个星期才被另一个男孩拒绝,我该抱什么态度对她。。。 吴娟发现韩作栋是内奸后???她的结局是??? 父亲去世后他的遗产怎么办 有个小女孩今年才3虚岁,父母亲离开了她,现在是高龄爷爷在带她,小女孩的奶奶老早就去世了。 当你结婚后发现老婆不是处女你会如何对她?离婚吗? 为什么我不看到她就很想她,见了她却发现对她没有感觉,可以分别后又会想她? 恋爱游戏,当我们戏剧性的分手后,我才发现,我对他的感情是真实的,并非一场游戏 毛泽东因什么疾病而去世? 如何提高对题目和文章的理解能力,因为我常常做完题目后才发现与同学和老师的理解角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