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kins常用插件介绍:毛泽东军事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45:04
百科名片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制胜之道,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毛泽东关于当代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以及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录
科学含义本质特征形成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建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主要内容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理论基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意义和影响科学含义
科学含义
本质特征
形成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建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主要内容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理论基础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
科学体系
历史地位
意义和影响
科学含义
展开
编辑本段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
  
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历史经验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思想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07页)
这一定义不仅科学地揭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涵,而且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本质特征。
编辑本段本质特征
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毛泽东军事思想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沃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
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5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本段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它是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为一个科学体系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
(1927.8“八一”南昌起义——1935.1遵义会议)
毛泽东成功解决了中国革命走什么路、如何建军、如何作战三个基本问题,它们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已初步形成。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35年1月遵义会议前,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时期。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就原则提出了用革命手段推翻旧政权的历史任务。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以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人帮助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和革命军队,并先后参加了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这是中国共产党参与组织武装、参加战争的重要尝试。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了“上山”以“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的主张。随后,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进入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9月,毛泽东组织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尔后,在井冈山斗争中,提出了“十六字诀”的游击战争的基本作战原则。1928年至1930年初,毛泽东在他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中,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古田会议又明确了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在1930年至1931年的反"围剿"作战中,红军取得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提出了诱敌深入的方针,形成了红军的全部作战原则。这表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已经产生,为其后来科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建立
(1935.1遵义会议——1945.8抗日战争胜利)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四渡赤水确立了毛泽东的威信,1945年朱德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并对此做了阐述。
遵义会议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完整科学体系的时期。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的一个起点。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研究战争和指导战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论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指导问题。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相继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等军事著作,系统地论述了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理论和原则,以及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一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已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并经受了战争实践的考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建国以来的和平建设时期)
总结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
全国解放战争、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继续得到全面丰富和发展的时期。在全国解放战争中,毛泽东等老一辈军事家的战争指导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极大的丰富。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以自卫的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关于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等著作和文电中得到充分体现。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现代化战争。指导这场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适应现代化战争需要的新内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提出了国防建设理论、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方针、原则,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
人民战争思想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能动作用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民战争思想。
1.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真正有力量的是人民而不是反动派,革命战争是群众的事业,动员了广大军民,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对广大军民的政治动员是一件绝大的事,是夺取战争胜利最基本的条件。
2.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社会条件下,要首先在反动统治力量最薄弱的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并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逐步加以扩大,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依托。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才能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使之成为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发展生产、准备干部的战略基地,成为为人民军队提供人力物力支援的巩固后方和作战的良好战场,借以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的战争目的。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必须把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结合起来,建立革命政权,广泛组织和武装群众。同时,也不可忽视城市工作和非根据地的农村工作。实行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国家必须建设巩固而强大的战略后方。
3.革命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战争,要实行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和基本政策。战争中要兼顾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重视发展生产,尽可能地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尽力改善群众生活,以调动和保持人民群众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积极性。
4.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使革命获得最广泛的国内社会基础和国际同情援助,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5.要把武装斗争这种主要斗争形式同其他各种非武装斗争形式,包括工人的、农民的、青年和妇女的斗争,经济战线、外交战线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合法的和非法的斗争,公开的和秘密的斗争等,在总体上配合起来,从一切方面的努力中不断增加革命的战争力量,减杀反革命的战争力量,使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方面逐步变化,最后达到获得力量优势,战胜敌人的目的。
6.以人民军队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实行主力兵团(野战军)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体制。主力兵团可以随时执行超越地方的作战任务,地方兵团执行保卫地方和进攻当地敌人的任务;游击队和民兵则是正规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主要执行在固定地区内直接配合正规军作战和保卫地方的任务。三种武装力量分工不同,紧密配合作战,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正确组织形式。
7.实行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地使用兵力和作战形式。人民军队思想
毛泽东高度重视人民军了在夺取政权和保卫政权中的作用,强调“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789页)他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系统地创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成功地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1.这支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着广大人民利益而建立、而战斗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军队,是真正的人民军队。紧密地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是这支队军队的唯一宗旨。
2.这支军队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也执行工作队、生产队等革命政治所要求的其他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除了担负作战这项主要任务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设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工作,并利用作战间隙进行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捍卫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
3.这支军队作为忠实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的工具,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持党指挥枪,决不允许枪指挥党,兵权只属于党,决不属于任何个人。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最高指挥权属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一切行动听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军队中要建立党的各级组织,作为各级部队(分队)的领导核心。党委(支部)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党实施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
4.这支军队实行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对军队实施领导而在军队中进行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军队中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官兵实行进步的政治教育,灌注革命精神和先进思想,培养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军事民主,实行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中国共产党在军队的团和相当于团以上的单位设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并配备相应的政治工作人员,领导和管理部队的政治工作。政治工作的任务是:保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人民军队的性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全体指战员充分发挥为人民而战斗,而工作和训练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
5.这支军队实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建立自觉的严格的纪律,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政府,爱护人民;时刻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做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6.这支军队要加强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加强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不断用现代化的武器和新的技术装备部队,提高战斗力。
7.这支军队要加强教育训练,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大力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提高官兵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掌握新的技术和随之而来的最新战术,全面提高指战员的军政素质。要办好各类院校,培养合格的军事人才。
8.这支军队要加强军事科学研究,注重把自己的战争经验上升为理论,同时批判地借鉴中国古代和外国军事思想的有益成分,发展中国现代的军事科学。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创立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成为人民军队在战争力量敌强我弱,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法宝。其基本精神是:一切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灵活机动,不拘一格,扬长避短,力争主动,利用矛盾,各个击破;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退却时反对逃跑主义,有效地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
1.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战略防御阶段必须实行战略上的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和战役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通过战役战斗上的歼灭战达到战略上不断消耗敌人,借以逐渐改变战争力量的总体对比,最终把战略防御推向战略进攻。
2.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作为作战的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城市和地方的夺取或保守是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
3.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必须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力求打歼灭战,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取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力避打得不偿失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
4.实现歼灭战,必须审慎地选择打击方向和攻歼目标,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每战集中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5.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实行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就中国革命战争的全过程而言,运动战是大量歼灭敌人,决定战争命运的主要作战形式。阵地战是消耗和歼灭敌人的重要作战形式,战略防御阶段主要执行阻击和钳制敌人的任务,在战略进攻阶段主要执行攻歼据守之敌,夺取城市的任务。游击战则应提高到战略地位,它不仅是配合正规战争必不可缺的辅助作战形式,而且在长时期内,游击战和游击性的运动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应根据战争的实际情况有主有次,灵活运用,并适时实行以转换主要作战形式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战略转变。
6.力求主动,力避被动,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应慎重初战。每战须预有准备,立足于能够应付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力求有胜利把握,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7.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勇于近战夜战的优良战斗作风;善于利用作战间隙休整部队,以利再战。
8.立足现有装备战胜敌人,同时注重从作战缴获中不断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装备。
9.把对敌军的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结合起来,重视利用敌人营垒内部的各种矛盾,在军事打击的强大压力下开展有力的政治攻势,利用多种方式解决敌人。
10.大力组织支援前线,搞好后勤保障,切实做好人员和各种物资的动员补充工作及医疗救护工作。
编辑本段理论基础
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指导中国革命而形成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战争起源、战争性质、战争目的、现代战争根源,以及无产阶级对于战争的态度等问题作了精辟的阐释。毛泽东指出,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自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质的战争。然而,战争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治,而是流血的政治。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前进了,于是爆发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毛泽东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无产阶级反对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非正义战争,拥护一切推动社会发展的正义战争,支持和参加正义战争是为了最终消灭战争,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毛泽东认为,战争是力量的竞赛,战争力量是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结合物。军事家不可能超越既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去企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既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上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使客观物质基础所提供的胜利可能,转变为胜利的现实,人的能动作用是最活跃的因素。在认识战争的制胜因素问题上,既要防止过分夸大精神作用的唯意志论,又要防止过分夸大物质作用的机械论。毛泽东指出,从本质上和从长远上看,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应从这点上建立无产阶级的战略思想;另一方面,它们又是活老虎、铁老虎、真老虎,应从这点上建立无产阶级的策略思想和战术思想。在反动势力强大而革命力量弱小的条件下,革命人民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经过主观能力的活跃,是能够逐渐转变双方力量对比,最后获得革命战争胜利的。毛泽东强调指出,战争现象较之其他社会现象更带所谓“盖然性”,然而,战争也是一种物质的运动现象,是有规律的,战争规律也是可以认识的。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是进行正确的作战指导的基本方法。从实际出发研究战争和指导战争,不但要求熟识和运用一般的战争规律,尤其要求熟识和运用特殊的战争规律,着眼于特点和着眼于发展,善于按照运动着发展着的战争情况,灵活地使用兵力和变换战法,防止作战指导上不区分时间、地域、性质差别的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作战指导要有战略头脑和全局观念,善于关照全局,掌握关节,抓住战略枢纽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部署战斗,以局部服从全局。作战过程中,要在周密组织侦察的基础上,进行客观的判断,定下正确的决心,建立合理的部署,并根据客观情况的实际变化,及时修正决心,积极机断行事,实现作战指导上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这些,都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运用于作战指导的重要表现。
编辑本段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
就是一切从战争的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战争和指导战争。毛泽东以回答和解决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中国的客观实际,成功地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战争的战争指导上。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战争实践的理论升华,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在同中国共产党内的以脱离实际为特点的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品格,正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突出特征。
毛泽东军事思想不只是毛泽东个人智慧的产物,它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又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的共同创造。中国革命战争是在若干彼此分割、互不相连的地方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割据”区域,发展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再发展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各解放区,虽然革命根据地在不断扩大,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革命力量是处于被敌人分割的状态。在这种斗争环境中,各革命根据地不仅各自创造了适应地区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斗争手段,而且造就了一大批能够独当一面的革命领袖人物。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领导人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之中有的同毛泽东一起起草过军事文献;有的参加过重大决策的讨论,其卓越见解被概括于毛泽东起草的军事文献之中;有的发表过自己的军事论著,对毛泽东军事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和必要的补充。全党、全军和全体革命人民在规模空前的人民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聪明才智,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最宝贵的源泉。中国革命战争的丰富实践经验,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最深厚的基础。毛泽东则是中国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
编辑本段科学体系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与国防斗争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科学体系是由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问题的基本原理、原则而构成的具有不同功能、不同作用,而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以毛泽东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战争的基本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和方法论。认为,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战争力量的竞赛;战争是一种物质运动现象,是有规律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建军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建军理论和原则。主要包括:人民军队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唯一宗旨;人民军队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人民军队在加强革命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现代化建设和正规化建设。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人民战争的理论,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思想。它的基本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坚决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群众,实行全面彻底的人民革命战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特点,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经过长期革命战争实践,总结和提出一整套建立在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基础上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理论。确立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基本原则;明确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思想;确定了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等作战形式;建立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作战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了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国防建设要根据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指导;国防建设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在世界大战可能避免的相对和平时期,要实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上的战略性转变,等等。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既具有不同功能、不同作用,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在这个整体中,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是整个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人民军队理论是建设人民军队的掼;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进行人民战争的方式和方法;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是进行国防建设,保卫国家安全,防止外敌入侵的指导方针和原则。
编辑本段历史地位
1毛泽东军事思想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
2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
3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广为传播,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编辑本段意义和影响
毛泽东军事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中外优秀军事理论,尤其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K.马克思和F.恩格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创立无产阶级关于战争和军队的学说,奠定了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基础。В.И.列宁研究了帝国主义时代的战争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推进到新的阶段。И.В.斯大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也作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指导问题,尤其是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建设以农民为主体的军队,实行积极防御和灵活运用战略战术,以及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等重要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宝库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最新财富。
恩格斯曾经指出:“十八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 206页)毛泽东军事思想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变革的产物,当然不能不受到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必须从毛泽东军事思想整个体系中去获得正确的理解。认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神实质,掌握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战争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那些针对当时革命战争实践所作的具体结论,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它们是适用的,超出一定的历史范围,就可能不再适用。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把具体结论当作普遍真理而机械移用,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有害的,也是毛泽东本人所坚决反对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为我们开辟了进一步认识和发展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广阔道路。毛泽东逝世之后,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军事实践中继续得到发展。
编辑本段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历史经验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这一定义不仅科学地揭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涵,而且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本质特征。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1 《军事理论教程》高等学校教材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年
2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思想卷 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7年
开放分类:军事,思想,毛泽东思想,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