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my ding怎么读:建设创新型城市助推跨越式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5:54:41
建设创新型城市助推跨越式发展


民建石家庄市委员会集体发言

发言人    市政协副主席    武义青

    联合国工业组织一项研究表明,人均GDP3400美元是一个分界点,低于3400美元,专利产出和GDP无明显的相关性,高于3400美元,专利产出和GDP呈明显的正相关性。2009年,我市人均GDP已超过4500美元,这意味着我市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由资源、资本驱动转向科技创新驱动。
    新年第一期《求实》杂志发表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文章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十二五”时期,省会要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就必须抢抓机遇,紧紧抓住创新这把“金钥匙”,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契机,充分发挥省会优势、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举全市之力,推动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1、加强组织领导,把建设创新型城市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建设创新型城市涉及面广,是项复杂系统工程,因而这不仅仅是科技部门的工作,而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我们应切实把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将科技创新贯穿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部门联动,形成合力。为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将科技创新指标纳入领导考核评价体系,真正以创新能力强弱、创新绩效高低、科技惠民程度、创新环境好坏,来论政绩、定奖惩。
    2、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在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上实现突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需要政府进行超常规、高强度的科技投入,另一方面,要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体系,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全国已有许多省市如苏州、武汉、山西等设立地方性的创业引导基金,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专家管理和控制风险”的原则,起到放大创业资金、推动民间资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目的。天津市为促进科技中小型企业发展,专门成立产业投资引导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我市要虚心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做法,大胆试、大胆闯,以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等为重点,形成健全的自主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同时,要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载体,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为目标,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更多的科技人员主动服务企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真正把科研成果“写”在实实在在的产品上。
    3、坚持园城结合,做好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升级工程。石家庄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要利用好这一平台,将其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强大引擎来抓。国际经验表明,启动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组织形态,是创新型新兴城市或新城区,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工业园。日本筑波、印度的班加罗尔、韩国的大德谷等世界上无数成功的园区都堪称由“园”到“城”的标本。石家庄高新区也应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通过园城结合的道路,逐步成长为科技、产业、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城市功能区。软环境方面,要用足、用好国家高新区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让各项产业创新计划在高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4、携手北京中关村,搞好创新资源的整合利用。我市创新能力较弱,但可以利用区位优势,挖掘京津这个科技创新宝库。随着京石高铁年底建成通车,我市将进入北京“一小时经济圈”,这为我们更好地利用首都科教智力资源提供了重要机遇。2010年9月,北京市启动了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目标是到本世纪前20年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议有关部门积极谋划,力争与中关村共建科技(分)园,以便大力吸纳转化中关村技术成果,承接中关村企业的转移扩散,学习模仿中关村管理模式,力争融入中关村的产业梯级和网络,实现协同发展。内蒙古凭借京蒙高科技孵化器,迅速成为北京市输出技术的第三大省区。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已在无锡正式启动,天津市滨海高新区也在谋划与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其经验都可为我所用。  
    5、切实用好“第一资源”,大力培养和集聚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中坚力量。五年前无锡市首推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五三〇”计划,其影响力辐射到全球17个国家,2009年又启动了“无锡千人计划”,准备用二十年时间把该市建成“东方硅谷”。武汉东湖高新区投入超过2亿元打造“人才特区”,近两年来吸引1万多名各类人才创业。我市也应立足自身实际,建立完善、实在、管用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和机制,把我市打造成京津冀重要人才聚集区。
    6、大力推广创新方法培训,从源头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河北省科技厅确定的创新方法试点市,我市应以创新方法培训为切入点,推进创新方法在企业的应用。建议发挥科协优势,组织专家将相关理论拓展为科普宣传资料,编写为通俗读本,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企业、高校、以及科技管理部门举办创新方法巡讲,不断扩大参与面。为满足多数企业科技人员参加正规系统培训的愿望,建议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创新方法继续教育基地,形成长效机制,为培养创新型企业提供培训平台。
    附件一 在省内坐标系中省会拥有较多的创新要素(如图1-图5所示)


     附件二在全国坐标系中我市创新投入不足(如图6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