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textview属性:素书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6:31:49
素书
百科名片
   素书
有一个典故大概大家都知道,黄老先生故意把鞋子弄到桥下,张良毕恭毕敬的为老人拾鞋穿鞋,后来老人又几次考验张良,张良终于通过了考验,于是黄石公就把自己的一本书传授给了张良,这部书的名字有传说叫做《太公兵法》,其实是以讹传讹,这部书的名字应该叫做《素书》。张良却没有把这部书传给后人,而是将书埋进了自己的坟墓。张良死后大约五百年,盗墓人从张良墓里偷了这本书,才在民间流传开来。这段故事记载于宋朝人张商英为《素书》写的序里。张良虽然用这部书里的知识帮助刘邦取得了天下,但是张良也没有完全领悟书中的奥义。
目录
原文主要书评书讯黄石公《素书》是一部类似‘语录’体的书《素书》问世以来版本甚多
书中讲述的五大问题阐明了作者的思想体系阐明了作者用人的原则提出了如何加强个人修养的意见总结安邦治国的经验阐述了他自己的处世之道
素书-原始章第一素书-正道章素书-求人之志章第三素书-本德宗道章第四素书-道义章第五素书-安礼章第六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
原文
主要书评书讯黄石公《素书》是一部类似‘语录’体的书《素书》问世以来版本甚多
书中讲述的五大问题阐明了作者的思想体系阐明了作者用人的原则提出了如何加强个人修养的意见总结安邦治国的经验阐述了他自己的处世之道
素书-原始章第一
素书-正道章
素书-求人之志章第三
素书-本德宗道章第四
素书-道义章第五
素书-安礼章第六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展开
编辑本段原文
《素书 》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明重于后代。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jué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dǔ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瘅dàn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cù。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以明示下者暗àn,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Miào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
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惛hūn,女谒yè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念旧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
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豫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饥在贱农,寒在惰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来,贫在弃时。
上无常操,下多疑心;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山峭者崩,泽满者溢。
弃玉抱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足寒伤心,民怨伤国。山将崩者,下先隳huī;国将衰者,民先弊。根枯枝朽,民困国残。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
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
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
编辑本段主要书评书讯
黄石公《素书》是一部类似‘语录’体的书
黄石公《素书》是一部类似‘语录’体的书,流传甚广,影响很大。另名《钤经》,又名《玉钤经》《宋史。艺文志》载:‘宋代有黄石公《素书》一卷,张良所传。’《素书》问世以来版本甚多
有明朝窜眇阁刊《先秦诸子合编》本、《汉魏丛书》本、明朝唐琳刊本、《说郛》本、《二十二子》本、《百名家书》本、明朝王士祺本、明朝溪香馆刻杨慎评本等等,不一而足。
编辑本段书中讲述的五大问题
《素书》是作者人生观的具体表现。全书六章共讲了五个问题,兹简介于下。阐明了作者的思想体系
一 、阐明了作者的思想体系,即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密不可分,及‘潜居抱道,以待其时’的处世哲学。暗示读者,只要具备道、德、仁、义、礼五种品格,再逢机遇,定可建绝代之功,极人臣之位。阐明了作者用人的原则
二、 阐明了作者用人的原则。作者依据才学之不同,将人才分为俊、豪、杰三类。是故其无异儒家的理性意识及道德水平的准则。作者认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危莫危于任疑’、‘既用不任者疏’、‘用人不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等等,都是来自生活的总结,有著指导性意义。提出了如何加强个人修养的意见
三、作者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提出了如何加强个人修养的意见。‘博学切问’、‘恭俭谦约’、‘近恕笃行’、‘亲仁友直’等,反映了儒家的道德意识;‘绝嗜禁欲’、‘抑非损恶’、‘设变致权’、‘安莫安于忍辱’、‘吉莫吉于知足’等,又具有道家思想的成分,儒、道兼收并蓄,反映出作者的思想的包罗万象。总结安邦治国的经验
四、作者总结安邦治国的经验。作者认为‘短莫短于茍得’(反对短期行为)‘后令缪前者毁’(政策必须备有连续性)‘足寒伤心,人怨伤国’(失民心者失天下)‘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反映了作者的天道意识和非神观念)。这些,对于后人参政有一定的启发。阐述了他自己的处世之道
五、作者阐述了他自己的处世之道。我们中国人的政治是人治的政治,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事业能否亨通的关键。作者提出‘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轻上生罪,侮下无亲’、‘上无常守,下多疑心’、‘近臣不重,远臣轻之’等,都给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提出了借鉴。
大凡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都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都和个人的修养,能否协调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古人看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是不可打乱的,因此将‘人’的问题放在首位。国人认为,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军事的高度集中,是一种高层次的军事。‘败莫败于多私’、‘阴计外泄者败’、‘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等,对于指导政治或军事行动,有著同样的意义。
编辑本段素书-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注:离而用之则有五,合而浑之则为一。一所以贯五,五所以衍一。
译文:道德仁义礼,五者为一整体。
译注:把它们分开来区别对待就是五个不同部分,把它们合拢并混同起来则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整体贯穿于五个不同的部分,而这五个不同部分又衍化归合为一个整体。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注:道之衣被万物,广矣,大矣。一动息,一语默,一出处,一饮食,大而八方之表,小而芒芥之内,何适而非道也。仁不足以名,故仁者见之谓之仁;智不足以尽,故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不足以见,故日用而不知也。
译文:所谓道,是人所遵循的自然法则,它支配着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而天地万物却不知其所缘由。
译注:道生养天地万物,极其广大。或动或静,或言语或沉默,或行或止,或饮或食,大至八方极远之地表,小至芒芥末尖之里面,无处不有道。仁不足以指明道,所以仁者看见仁的方面就称之为仁;智不足以探究道,所以智者看见智的方面就称之为智;而普通人不足以觉察到,所以天天与道打交道却毫无所知。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注:有求之谓欲,欲而不得,非德之至也。求于规矩者,得方圆而已矣;求于权衡者,得轻重而已矣。求于德者,无所欲而不得,君臣父子,得之以为君臣父子,昆虫草木,得之以为昆虫草木,大得以成大,小得以成小,迩之一身,远之万物,盖无所欲而不得也。
译文:所谓德,就是指人顺应自然的安排而各有所得,它支配万物,使万物各得其所而尽其所能。
译注:有需求则称之为欲,需求而无所得,那就达不到“德”的最高境界。借助圆规和曲尺可以求得方和圆;借助秤锤和秤杆可以求得轻和重。遵照具体事物的自然规律,所有的需求都可以获得。君臣父子,是得之于君臣父子这一自然法则的安排;昆虫草木,是得之于昆虫草木这一自然法则的安排。天地万物,有“大得”则能成其为大,有“小得”则能成其为小。近是自我,远是万事万物,世上的事物没有哪个不是在自然法则的安排下而求得其所的。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注:仁之为体,如天,天无不覆;如海,海无不容;如雨露,雨露无不润。慈慧恻隐,所以用仁者也,非亲于天下,而天下自亲之,无一夫不获其生。《书》曰:“鸟兽鱼鳖咸若。”《诗》曰:“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其仁之至也夫。
译文:所谓仁,就是人与人的亲情关系,它包含慈爱、聪慧和同情之心,人之亲情顺其产生和形成。
译注:仁是主体,是根本。它犹如天,天无所不覆盖;它犹如海,海无所不包容;它犹如雨露,雨露无所不滋润。慈爱、聪慧和怜悯之心都是包涵在仁之中的,是仁的具体体现。按照仁的这种法则去做,不必孜孜以求于如何去亲近天下之人,只要顺应自然,天下之人自会去亲近他。以这种方式使仁广布于天下、天下之人没有谁不顺乎各自的本性而生存和发展的。《书》说:“鸟兽鱼鳖这些自然物都各顺其性,各应其时,各处其所,这都是仁广布于天 下的结果。”《诗》说:“路旁的草葱绿茂盛,牛羊可别把它踏坏。”这就是仁的最高境界呀。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注:理之所以谓之义,顺理而决断,所以行义,赏善罚恶,义之理也,立功立事,义之断也。
译文:所谓义,就是人所遵循的与事理相适宜的原则,根据这种原则,奖赏善者惩罚恶者,从而建立功德、成就事业。
译注:合乎事理就称之为义,依据事理进行裁决判断什么事该做和什么事不该做,就是实行义。称扬善人善事惩办恶人恶事,是义的道理和法则的体现;而树立功德成就事业,是依据义作出正确决断结果的体现。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注:礼,履也。朝夕之所履践,而不失其序者,皆礼也。言动视听,造次必于是,放僻邪侈,从何而生乎?
译文:所谓礼,就是人日日身体力行,起早睡晚勤奋实践,形成人与人之间序长幼、别尊卑的一种伦理纲常。
译注:礼,是一种实践。每日从早到晚身体力行,而不失其次序,这些就是“礼”。一言一行,一视一听,有违反法则的必须以此来规范。如果是这样,那些放肆、怪僻、邪恶、浮夸的坏毛病又从何而生呢?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注:老子曰:“夫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者,散也。道散而为德,德散而为仁,仁散而为义,义散而为礼。五者未尝不相为用,而要其不散者,道妙而已。老子言其“体”,故曰:“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黄石公言其用,故曰:“不可无一焉。”
译文:人是要有根本和主体的,而想要求得这一根本和主体,道德仁义礼相互为用,是不可缺一的。
译注:老子说:“丧失了道而后才有德,丧失了德而后才有仁,丧失了仁而后才有义,丧失了义而后才有礼。”老子所说的失,就是散亡的意思。如果道已散失,得不到道,就只有求于德;如果德已散失,就只有求于仁;如果仁已散失,这是就只有求之于义;如果义也已散失,就只有求于礼。这五者交相为用,互相贯通,是一个整体。而要使这五者成一整体,各不散失,就只有掌握道的深微神妙之义,也就是得道。老子强调的是道德仁义礼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又说:“到了只依靠礼法来治世,已经是忠信衰微,社会秩序混乱的开始了。”而黄石公强调的是道德仁义礼的根本作用,所以他说:“五者不可缺一。”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注:盛衰有道,成败有数,治乱有势,去就有理。
译文:德才兼备的贤人君子,能洞察事物兴盛衰微的规律,通晓成功失败有其定数,详悉天下安定与纷乱的变化趋势,明达自己该仕该隐的道理。
译注:兴盛衰亡有规律,成功失败有定数,太平动乱有它的内在原因,去留进退也有它的一定道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注:道犹舟也,时犹水也,有舟辑之利,而无江河以行之,亦莫见其利涉也。
译文:所以,如果时势不宜,不能出仕,就守道隐居,静观其变,等待时机。
译注:治世的规则犹如船,有船才能渡河;实行这一规则的机遇犹如水,有水才能行船。只有船的便利,却没有江河使它成行,也发挥不了船渡河的作用。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注:盖谓养之有素,及时而动。机不容发,岂容拟议者哉?
译文:如果时机到来,乘势而行,就能位极人臣;如果抓住机遇,乘势而动,就能建立盖世之功。如果遭逢不到这样的机会,就只有守其道而终身。
译注:这是说平常隐居养道,得到机会就立即行动。时机稍纵即逝,怎允许先细心揣度议论而后决呢?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注:道高则名随于后而重矣。
译文:因此贤人君子掌握的道足够高深,只要遭逢其时,就能功名显赫并流传后世。
译注:掌握了道的深微奥妙之义,就能建立盖世之功并流传后世。
编辑本段素书-正道章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编辑本段素书-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编辑本段素书-本德宗道章第四
夫志,心独行之术。长没长于博谋,安没安于忍辱,先没先于修德,乐没乐于好善,神没神于至诚,明没明于体物,吉没吉于知足,苦没苦于多愿,悲没悲于精散,病没病于无常,短没短于苟得,幽没幽于贪鄙,孤没孤于自恃,危没危于任疑,败没败于多私。
编辑本段素书-道义章第五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念旧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编辑本段素书-安礼章第六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山峭者崩,泽满者溢。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足寒伤心,人怨伤国。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根枯枝朽,人困国残。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如此理身、理国、理家,可也!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书 名: 素书:感悟让平凡人成就伟  
业的传世奇书
作 者:黄石公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8月1日
ISBN: 9787512700413
开本: 16开
定价: 33.80元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素书:感悟让平凡人成就伟业的传世奇书》据北宋学者、曾任过宰相的张商英考证,张良从黄石公所受之《太公兵法》实为《素书》。张商英在《素书》序中写道:“黄石公《素书》六篇。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即《太公兵法》)为是,盖传之者误也。晋乱,盗发子房(张良字)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呜呼!其慎重如此。”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作者:(汉代)黄石公 李渔
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编者序
原序
第一辑 原始章
潜居抱道,以涉世立身
苛己修身,做事先做人
以道为本,顺天者昌
安居养性,尽修身齐家之职
海纳百川,常怀侧隐之心
行事果断,处事公正
藏锋敛锐,以礼待人
德才兼修,成绝代之功
审时度势,三分天下了于胸
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时至而行,顺水推舟
其德越高,其行越远
第二辑 正道章
做极品之人,走沧桑正道
宽则得众,惠能使人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
见微知著、洞烛察微者得人心
寡欲明察者,为人中豪杰
恪尽职守,虽死犹荣
勇于出世,能担当大任
不求闻达于世,但求无愧我心
第三辑 求人之志章
危难存慈航指迷,得志持暮鼓晨钟
绝嗜禁欲,人无欲则刚
反躬自省,则灾祸全无
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
识人所恶,避人所讳
勤奋自勉,博学而多才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简以养廉,可避遭人妒
良禽择木,处世要慎重
忠恕待人,可息怒附众
人尽其用,量才器使
明察秋毫,瘅恶斥谗
深谋远虑,三思而后行
通机达变,直在曲中求
谨言慎行,规避人生是非
坚忍不惰,求得善始善终
第四辑 本德宗道章
以德为权变之本,以道为操控之宗
通谋略,行事滴水不漏
忍一时委屈,成一世功名
乐善好施,保吉乐安详
参透福祸,看淡得失
知足福无尽,多欲苦无边
居安思危,切忌贪鄙苟得
利令智昏,摒弃贪婪之心
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自私自利,易激天下怒
第五辑遵义章
通做人之伦理,晓做事之纲常
内明外晦,说话做事七分满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迷途知返,守得云开见月明
出言不逊,则祸之所伏
令行禁止,心无信则事毁弃
喜怒无形,则不怒自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心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逢庙烧香,见佛磕头
苦口为良药,逆耳见忠言
红颜多祸水,贪恋则无为
知人善任,远离自私自利者
沽名钓誉者,不过是自欺之徒
谦恭处世,宽则得众
切忌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离心即化整为零,同心即化零为整
兴衰之法,用人之道
轻诺寡信者,必招致怨恨
吃亏越多,得到越多
富贵不忘贫贱,静坐常思己过
前嫌尽弃,心胸广阔好成事
以弱胜强,当决策于仁人
亲近小人,必有危亡之险
须出其不意,勿聚敛伤民
游说者挂相,天下将纷乱
善待直言者昌,记过不忘者亡
施德政为上策,滥施刑罚为下策
当罚却赏,当赏却罚,祸乱必生
赏罚分明,则叛乱不生
人之过:好谀、自夸
第六辑 安礼章
得礼之妙道,顺理方能成章
常释怀,雅量成就未来
积善者福,积恶者祸
勤于律己,防患于未然
得人得天下,失人失天下
安贫乐道,苦尽甘来
求贤养人,当有大家风范
为上者心诚,为下者才能忠诚
自知则自信,自知者明
锋芒毕露,乃做人大忌
慧眼识珠,识人先于用人
自以为是,莽夫所为
善识人用人,是兴衰关键所在
将祸患消弭于无形
有道者吉,吉则百福归
善于务善,即是远虑
同道相助,同声相闻
志同道合,则相辅相成
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
顺势而行,则万事不难
附录一:《素书》原文及注释
附录二:【晋】皇甫谧:高士传·黄石公
附录三:【晋】搜神记·黄石公神祠
附录四:【清】钦定四库全书·素书提要
附录五:黄石公《素书》述要
附录六:汉书·张良传
附录七:《三略》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1 图书 《素书》http://www.zhuoyuewangshangshucheng.com/book/11240.html
2 《白话素书浅释》谭威居士著
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c4d9b0100eru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