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味央会员中心:关于毛泽东和《庄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5:14:30

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就熟读过多种版本的《庄子》,对庄子的哲学思想很熟悉。1917年在《体育之研究》里,毛泽东借庄子在《养生篇》里写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养生之道",认为体育锻炼"皆先精究生理,详于官体之构造,脉络之运行,何方发达为早,何部较有偏缺"。同年,他为同学萧子升的《一切入一》读书笔记写的序言中,毛泽东开篇就说:“予唯庄生有言:吾生也有涯,而智也无涯,今世学问之途愈益加辟,……势有不可究诘者。唯文化进矣,人之智慧亦随而进,则所以究诘已者,仍自有道也。”
    1917年下半年至1918年上半年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时批道:“技术家之为技术,虽系为生活起见,而当其奏技之时,必为无人之念存于其中。庄子曰:‘癯瘘丈人承蝉(即捕蝉),唯吾蝉翼之知(精神专注到只知道、注意蝉翼)’,凡天下事所以成,所以成而有价值者以此(即一片浑忘人已差别,惟注事际事物之真诚)。”
    毛泽东在他的读书笔记《讲堂录》中,还有读《庄子·逍遥游》等篇章的笔记:故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又何厝心于其间哉。夫大鸟一去,半岁至天池而息;小鸟一飞,半朝抱榆枋而止。此比所能,则有间矣,其于适性一也。
    言鹏不知道里之远近,趣足以自胜而逝。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耶?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复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予诵斯言,未尝不叹其义之当也。夫古今谋国之臣夥矣,其雍容暇豫游刃而成功者有之,在失度因而颠踬者实繁有徒,其负大舟也无力,岂非积之也不厚乎?吾观合肥李氏(编者注:指李鸿章),实类之矣。其始也平发夷捻,所至有功,则杯水芥舟之谓也;及其登坛□理国交,着着失败,贻羞至于无已者何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孟子曰:流水为之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浅薄者流,亦知省哉。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逍遥,即悠然自得、无拘无束;游,指人的交往与处事。《讲堂录》笔记中毛泽东引用的后一段,通过水与舟的关系,引申出一番人生哲理。人的能力与他担任的职务要相称,应当厚积而薄发。并以清代李鸿章为例,提醒人们引以为戒,不能自不量力,勉强承担不能胜任的工作。否则将给事业带来危害,自己也将出丑蒙羞。
    《逍遥游》中,庄子以极其丰富的想象力描述了“鲲鹏”的形象:北溟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鲲化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毛泽东非常喜欢这个大鹏的形象,经常加以运用。1918年为送别罗章龙东渡的诗中写道:“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1965年,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更是充满激情地描绘:“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无情地嘲笑那些没见过世面的胆小的“蓬间雀”。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就曾自豪地说,中国共产党以及军队已经不是小麻雀了,已从小麻雀发展成一个翅膀就可以把中国扫得差不多的大鹏鸟,最终扫尽全中国。
    在“七大”的预备会上,毛泽东引用庄子的话说:“我们中国《庄子》上有句话说‘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现在我们还没有‘毕’,已经很大了”,  以此说明我党在草创之初,一切都很简单,现在规模已经很大了。
    1943年,抗战形势明显好转,针对蒋介石不打日本、消灭边区的企图,毛泽东在《质问国民党》一文中,说:“假如你们也没有什么对付日本人的蒙汗药、定身法,又没有和日本人订立默契,那就让我正式告诉你们吧:你们不应该打边区,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这后一个故事,就引自《庄子·山木》,这个典故的引用,把当时抗战的形势和三方面的利害关系分析的再透彻不过了。
    1963年,毛泽东在给幼女李讷的信中说:“干部子弟(翘尾巴的)吃不开了,尾巴翘不成了,痛苦来了,改变态度也就来了,这就好了。读了《秋水篇》,好,你不会再做河伯了……。”庄子在《秋水篇》中叙述了一个妄自尊大的河伯(黄河水神),满以为百川归己,十分自负,等他顺流东行,见大海无涯,方觉自己渺小。
    1965年,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讲到对问题要作全面分析,都要按辩证法时说:“看电影,银幕上那些人净是那么活动,但是拿电影拷贝一看,每一片都是不动的。庄子的《天下篇》说:‘飞鸟之累,未尝动也。’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
    1966年,毛泽东在北戴河哲学工作座谈会上,引用了《天下篇》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引申说明物质无限、世界无限:“列宁讲过,凡事都可分。举原子为例,不但原子可分,电子也可分。可是从前认为原子不可分。原子核分裂,这门科学还很年青。近几十年来,科学家把原子核分解了。有质子、反质子、中子、反中子,分子、反分子,这是重的,还有轻的。至于电子可以跟原子核分开,那早就发现了。电线传电,就利用了铜、锡的外层电子的分离。电离层,在地球上空几百公里,那里电子同原子核也分离了。电子本身到现在还没有分裂,总有一天能分裂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个真理。如果有竭,就没有科学了。世界是无限的。时间、空间是无限的。空间方面,宏观、微观,是无限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所以科学家有工作可做,一百万年以后也有工作可做”。
    1965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
    “人为什么要死?这是自然规律。森林寿命比较长,没有死,那还了得,如果今天还看到孔夫子,地球就装不下了。赞成庄子的办法,妻子死了,鼓盆而歌,死了人要开庆祝会,庆祝辩证法的胜利。辩证法的生命是不断走向反面”。
    庄周丧妻鼓盆而歌这个典故在这里被毛泽东借用来提出自己乐观主义的生死观。“死了人要开庆祝会”,这句反语真是一鸣惊人,匪夷所思,给人以极大的震撼。仔细想一想,这也是很合情理的,生与死是人生大事,都值得庆祝。民间就有“红白喜事”之说,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来认识生与死,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洞察和透彻的理解,放射着哲理的光辉。
    相关链接
    庄周
    庄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生活年代与孟轲相仿,可能年岁略小。只做过地位卑微的漆园吏。据《庄子》中记载,他生活贫困,住在穷闾陋巷,困窘时织履为生,弄得面黄肌瘦。但据说楚王派人迎他到楚国去做国相,他却拒绝了,说是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
    庄周的思想,是以老子为依归。但《老子》的中心,是阐述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庄子》的中心,则是探求个人在沉重黑暗的社会中,如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的方法。在庄子看来,最理想的社会是上古的混沌状态,一切人为的制度和文化措施都违逆人的天性,因而是毫无价值的。对于个人人生,《庄子》强调“全性保真”,舍充任何世俗的知识和名誉地位,以追求与宇宙的抽象本质——“道 ”化为一体,从而达到绝对的和完美的精神自由。
    《庄子》对现实有深刻的认识和尖锐的批判,不同于其他人。只是从统治者的残暴来看问题,作者还更为透彻地指出,一切社会的礼法制度、道德准则,本质上只是维护统治的工具。但作者并不主张以积极的行为来改变现实,而是对现实人生持悲观厌世的态度。甚至认为,一切世间的是非、美丑、大小之对立,只是人的认识上的对立,而并非万物自身的性质。
    庄子学派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从积极意义上说,它揭示了社会统治思想的本质,表现了摆脱精神束缚的热烈渴望,为封建时代具有反传统精神和异端思想的文人提供了哲学出发点;从消极意义来说,它所追的自由只是理念上非而实践的自由,提供给人们的只是逃避社会予盾的方法,因而始终能够为统治者所容忍。庄子本人既是一个哲学家,又富于诗人气质。因而,《庄子》这部哲学著作,又充满了浓厚的文学色彩。在文学意义上,它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念奴娇·鸟儿问答》
    毛泽东
     一九六五年
    鲲鹏展翅,
    九万里,
    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
    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
    弹痕遍地,
    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
    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
    雀儿答道:
    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
    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
    土豆烧熟了,
    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
    试看天地翻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