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阳果泡水一次用多少:河南博物院藏青铜器(西周部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11:14
-----1层3展厅---西周厅














鼎是最重要的青铜器物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对铜鼎的拥有和使用,是奴隶主身份等级差别的标志之一。在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随着这种等级、身份、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鼎逐渐成为了王权的象征、国家的重宝。统治者往往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秦代以后,鼎的王权象征意义逐渐失去。以后,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鼎的形式得以延续。后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既是装饰物,又是焚香的容器。

易经中一卦:

  鼎:元吉,亨。

 

骨排箫-----中国最早的排箫实物.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1997年鹿邑县太清宫镇长子口墓出土.为禽类肢骨所制,由13根长短递减的骨管组成,出土时管身有带子束管的痕迹.这件排箫距今3000多年,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排箫.
 



玉虎形跽(音记)坐人(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1997年鹿邑县太清宫镇长子口墓出土.


申——姜姓国。《左传·隐公元年》曰:"郑武公娶于申,曰武羌。"《国语·周语中》:"齐、许、申、吕由大姜。"韦昭:"四国皆姜姓。"申人源于姜戎,早年居于今陕西米脂县及以北地区,是较早与华夏融合的西戎先周时期姬姓周人便与申人世为婚姻,周太王之妃、王季之妃、文王之祖母等皆称"太姜"即是。西周后期,申国仍不断与王室通婚,且在周王室中任要职,如厉王大臣"申季",厉王、幽王皆娶申女为后。




 

蟠龙纹铜盉(酒器)

西周(公元前1046 ~ 前771年)

1990年三门峡市虢国墓地M2001出土







一组西周玉器


"虢季"铜方壶(酒器),西周.1990年三门峡市上村虢国墓地出土

自商代有青铜壶以来,它们便成为礼器之一,壶是盛放酒或者水的器皿。在使用时,它们以偶数的组合出现且大小、形制、纹饰相同。方口、束颈、上承杯形盖,垂腹,圈足,壶头两侧有一对套环项鼻耳,腹部两面皆以宽带形成十字纹,每一方格内饰凤纹,腹上部与盖周也饰凤纹,方壶形体较大,深厚雄伟。
虢季,为西周晚期某一代虢国国君。


左为"姜"铜壶,右为"应事"铜簋.西周,均出土于平顶山应国墓地.


国是周武王儿子的封国,《左传·二十四年》曰:" 于、晋、应、韩,武之穆也"。有记应国为武王弟所封,可能是武王弟先为应监,成、康时改封其子为应候。应国故城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西郊薛庄乡原滍阳镇。应国城址1964已没入白龟山水库西北隅。

应国以鹰为族徽,这也是平顶山别名鹰城的由来.

敔铜簋

 
应国墓出土的组玉佩.




 
1988年河南省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盖内有阴刻铭文43字,笔画均匀,字迹清晰。铭文记述应国使者“匍”到氐这个地方探访邢国的国君邢公,邢公派一名叫的官员会见了他,并赠送给他一些礼物。后来匍用邢公所赐的铜做了这件盉,以作纪念。

匍雁形铜盉---见证西周邦交礼节,里面有铭文,讲述了盉的来历

西周(公元前1046 ~ 前771年)

1988年平顶山市应国墓地M50出土

 

该盉盖内40余字铭文,记述了盉的主人“匍”作为应国的使者,赴邢国探访邢国国君邢公,邢公派一名叫“兒”的官员会见了他,并赠送给他一些礼物。后来匍用邢公所赐的铜做这件盉,以作纪念。其形状是根据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所制造,像匍这种卿大夫一级的贵族,只能用鸭子、鹅之类造型的器物。

盉(音禾),古代盛酒器,或说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即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如同现今的鸡尾酒。盉的形状较多,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音畔),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青铜盉出现在商代早期,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战国。中国古代青铜器从商代晚期开始,造型特点是敦厚凝重,装饰繁复,图纹威严神秘,西周大致秉承商代旧制而略有变化。春秋早期盉的形式基本承袭了西周形制的盉。到了春秋晚期,盉的形式变化较大,随着王权衰落,礼崩乐坏,青铜礼器中逐渐透出一些令人轻松的气息,旧有的神秘、庄重与沉闷渐渐隐去,而新的有创意的造型和纹饰,一步步走向生活,这件龙首盉便是冲破旧制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