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大兴小学:注重积累 练好文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05:31
 
时间:2010-8-3   作者:   点击: 5
 

□刘成文

机关工作人员,完成文稿是一项主要任务。所以,必须从“字、词、句、篇”四个方面下功夫,通过扎实的基础训练,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中积淀语感经验,提高工作质量。

  一、从“字”来说,要注重严密细致、精益求精

  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在读书写作的时候,要“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说明了每一个汉字在文稿中的重要份量。有的人以为,识字、会写就可以了,无需下功夫。其实,轻视了一个个生动的汉字,想写出好文章可谓是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应该在更高层次上加强“字”的学习和揣摩。

  1、学习时,一字未晓不放过。平时阅读要注意学习积累,对于不熟悉或者产生疑问的汉字,要当场解决,通过查字典或词典搞清楚它的读音、意思,然后批注在书籍的空白处,或者摘记在专用的小本子上,绝不能视而不见、含含糊糊。这样做,看似耽误了一点时间,却解决了学习梗阻,并益于养成认真细致的阅读习惯。

  2、工作中,一字有误不放过。周总理在检查自己创作或者秘书交上来的文稿时,喜欢将每一页稿纸折一下,这样就可以自然地顺读到下一页,从而在两页之间不会产生漏字现象,这种认真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文稿交付领导人审阅之前,一定要仔细校对,绝不放过一个错字。而出错的地方往往是在不起眼的“字”上。要避免这类错误,可以用“朗读法”,把写好的文稿轻声读一遍,顺一顺;可以用“三校法”,准备三种颜色的笔,校一遍用一种颜色,三次从头至尾的检查,也能杜绝错误;可以用“互校法”,请别人帮助校对。周总理曾经称赞胡乔木同志:“许多文件只有经胡乔木看过,发下去才放心。文件经胡乔木修改,就成熟了。”我们要学习他对语言文字的严格要求。

  二、从“词”来说,要注重厚积薄发、求新求进

  创作文稿,词语就是一块块富有生命的砖石。把这些砖石有规律地垒砌在一起,才能建筑起一幢幢或耸入云天的大厦或精致小巧的亭台殿阁。要提升书面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加强对词汇的积累。

  1、要增强积累的意识。平时要注意多朗读高质量的文稿和背诵中国古代、近现代的名篇佳作,且特别注意文中关键词的诵读和记忆。要对传递感情的词语进行咀嚼、推敲,从中体验其丰富的思想结晶,使自己感动、共鸣和震撼,从而使这些词语转化为自己语言的一部分。在默读的时候,要拿笔圈画、勾点,对这些好词语、词组进行“消化”,其文章的精华就会脱颖而出,再次阅读就会产生亲切感,文稿创作就会得到辅助。

  2、要养成积累的习惯。要利用宝贵的业余时间多读一些应用文、议论文,培养细致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高瞻远瞩的宏观视角。阅读时,对一些新词要加强记忆。如今年人代会上,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三网’融合”、“物联网”、“森林碳汇”等词汇、词组,我们就要有敏感性,既理解其义又能吸收运用,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增加公文写作的亮点。

  三、从“句”来说,要注重多重练习、脱口而出

  文稿写作过程中,“句”犹如一个个组装好的零部件。你胸有主旨,零部件就如同听命的士兵,鱼贯而入,组成富有生气的一个个整齐的段落,以致构成一篇文从字顺的文章。

  1、有意提炼,把特定的句式列出来。在阅读一篇调研报告或者领导讲话时,要注意对文稿提纲的研究。好的提纲,句式排列整齐,词语准确有序,读来朗朗上口。遇到这样的好文稿,要及时摘记,形成自己的资料库,同时,对文中的精彩句子及格言警句,也可一并收录。当资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写作文稿才能产生“不择地而出”的灵感。

  2、有意揣摩,把好的句式记下来。在摘记的过程中,要进行揣摩,学习人家的句式变化和表达方法。“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有了这些准备,接到不同要求的写作任务,就会运用不同的写作词汇,多次实践,自然就会写出切合实际的精彩语言。

  3、有意训练,把生动的句式用起来。要写出符合领导风格的讲话稿或者调研报告。首先要站在领导的角度,观察和看待问题。其次要把自己学到的句式尽早用起来,也许起初会东拼西凑,甚至不知轻重,但这都是成长过程的必经阶段。第三要虚心吸取别人的意见,坚持写作,坚持锤炼,形成自己独特的话风、文风。

  四、从“篇”来说,要注重反复体味,“摹”篇布局

  任何人的写作之初,免不了有所模仿。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就是这个阶段的反映。真正的“抄”,不应是大段的抄袭、剽窃,而善于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看人家写什么、怎么写,只有这样,才能奠定个性文章的质量基础。

  1、要谋划文稿的开头。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是如此。一篇好的文稿,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开头。要学习佳作是如何直抒胸臆、打开局面的。如,有的是以诗句、对联开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的是以平和的语言叙述,渐入佳境,给人以循循善诱的坦诚;有的是以数字作为亮点,起到有说服力、震撼力强的效果。在品味这些佳作时,要注意总结和掌握,学会运用。

  2、要把握文稿的衔接。“文似看山不喜平”,任何一篇好文章,既有作者的匠心独运,更有“起承转合”四个创作步骤。“起”要起得响亮,“承”要承的坚实,“转”要转得自然,“合”要合得利落。在学习各种文稿写作中,要看人家这四个环节是如何把握的。有了这种宏观掌控,然后再细致体会人家的技法运用,便能如庖丁解牛,“所见无非全牛者”、“未尝见全牛也”,“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要重视文稿的结尾。好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豹尾”就是指文稿精彩的结尾,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有的和前文一脉相承、照应全文,形成首尾呼应的完美;有的以号召性的语句提炼全文,使人振聋发聩、过目难忘。在学习写作结尾时,要认真根据文章的着力点,为自己的创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