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凤6年多少钱一瓶:决定美国命运的四次选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33:58
决定美国命运的四次选举

        如果林肯在1860年的选举中失败,又或者西奥多·罗斯福在1912年的选举中获胜,那么美国会怎样?1932年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以及1980年的罗纳德·里根是怎样在选举中胜出并成功领导一个国家走出低谷的?

  在乔治·华盛顿的诸多显赫事迹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一定是他曾两次全票通过当选美国总统。他的后继者中只有一个人接近了这一成绩:詹姆斯·门罗,在1820年的大选中获得了除投给国务卿约翰·亚当斯的一票之外的所有选票,而保守易怒的亚当斯甚至根本没有参加总统竞选,这一票真的让他很尴尬。从那以后,每次美国总统竞选不仅参选的候选人更多,而且选举结果也依赖于更广范围的公众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州开始由选民直接进行选举而不是通过选举团中的指定的代表进行投票。
  这些选择能够产生足以决定美国命运的结果。在美国历史上,有四次最重要的选举:1860年的大选,1912年的大选,1932年的大选,还有1980年的大选。其中一些选举,如1860年的总统大选,选民很容易作出抉择:自由和被奴役、统一和分裂、战争与和平。而其他的选举,如1912年那次竞争激烈的四人竞选,则确立了共和党人的未来,并标志着美国的社会改革达到了全盛时期,此次大选的重要意义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显现出来的。当然,对于哪次选举在美国历史上具有最重大的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是好是坏,每个美国人毫无疑问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即使是对历史进行一次粗略的审视,我们也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每次选举都很重要,每张选票都有效。

1860年大选:如果是另一种结果
  共和党人亚伯拉罕·林肯仅仅依靠40%的选票就赢得了大选,但是如果他的竞选对手——支持奴隶制的民主党人获胜,那又会怎么样呢?
  1860年大选中,基本问题就是是否要在美国的疆域内继续推行奴隶制。一共有四位总统候选人。在芝加哥进行的共和党大会上,刚组建不久的共和党放弃了他们最有可能获胜的总统候选人,来自纽约的威廉·苏厄德,他被认为对于奴隶问题过于激进。他们最终选择了来自伊利诺伊州相对不是很有名的亚伯拉罕·林肯。
  共和党人在纲领中抨击了不久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德雷德·斯科特做出的关于允许奴隶制在美国各州继续存在的决定。民主党内部在对待奴隶问题上也产生了意见分歧。该党北部和西部阵营提名伊利诺伊州的议员史蒂芬·道格拉斯作为总统候选人,并且认可了他的“大众主权”政策,根据这一政策,各州居民都有权决定是否允许奴隶制继续存在。美国南部地区选民支持来自肯塔基州的副总统约翰·布雷肯里奇,他们主张保护各州的奴隶主权利,并且得到一些北方民主党人的支持,如性格外向的詹姆斯·布坎南总统。一个主要由原辉格党党员组成的保守派团体,联盟党,提名田纳西州的约翰·贝尔作为总统候选人,他们的纲领模糊不清,主要是呼吁“建立宪法、团结国家和执行法律”。
  大选过程激烈而残酷。共和党人最团结,他们组织年轻的士兵进行游行,他们穿着黑色油布制成的制服和帽子,手持火把,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走上街头,并且高声称赞“老亚伯拉罕”。
  在11月的大选投票中,共和党人获得了胜利,林肯获得了压倒性优势的选举人票(303票中的180票)。但直接投票却是另一种情况。在4689568名选民中,只有39.8%的人将选票投给了林肯,道格拉斯获得了29%的选票,布雷肯里奇是18%,而贝尔则获得了13%的选民支持。这一普选结果并不是一个好兆头。在美国大选历史上第一次没有候选人获得绝对多数的选票。林肯获得了北部和西部各州的大力支持,南方各州的选举人票没有一票是投给他的。
  林肯是少数人的总统。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所有林肯的竞选对手联合起来,他还是会获得大选的胜利。根据美国的选举方式,只要一名候选人在一个州获得了最多的选票,就能获得这个州的所有选举人票。将林肯所有竞选对手的票联合起来,只会使共和党人损失11张选举人票,林肯仍然可以获得超过半数的选举人选票。
  但是我们假设,一个其他党派的候选人获得了纽约的35张选举人票,那样的话,林肯获得的选举人票数将不到一半,将由众议院决定大选的结果,而在众议院中,每个州只能投一票。因为宪法规定,在这样的选举中只能由三个获得最多选举人票的候选人参选(林肯、布雷肯里奇和贝尔),那么共和党的反对者们可能就会联合起来把票投给布雷肯里奇,使他可以勉强获得胜利。
  美国在布雷肯里奇的管理下会是怎样的呢?一个民主党的总统,得到了国会中许多民主党少数派的支持,将会阻碍南北战争期间由共和党人发起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经济和社会立法。那样的话,钢铁产业很可能就得不到高关税的保护,而这对于美国南北战争后的经济发展是很必要的;愿意前往西部发展的移民也将无法根据宅地法的规定获得6474公亩的土地;将没有横贯大陆的铁路;没有州立大学;没有国家货币和银行系统;没有农业部的专家对于良种和改良耕地进行指导。如果没有这些立法,使美国在世纪末成为主要工业强国的经济腾飞就不会出现,或者至少会被推迟。
  布雷肯里奇政府将会采取支持奴隶制的行动。他会任命支持奴隶制的法官,也会支持新墨西哥和其他南部地区成为蓄奴州,这样的话自由州和蓄奴州之间的平衡将会被永远地破坏。更加另人担心的是布雷肯里奇等民主党人一直希望通过购买或是征服古巴来扩展他们的奴隶王国。虽然这样的国土合并会遭到北方的极力反对,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这一目的,不用通过国会的授权,之后的选举也无法改变这种局面。
  简单来说,如果布雷肯里奇在大选中获胜,美国将肯定会维持奴隶制度,即使所有其他文明国家(除了巴西)都废除了强迫奴役。与此同时,因为北方对奴隶制的反对会继续下去,之后的几十年美国都会处于冲突和斗争的旋涡之中。
  这就是为什么1860年的美国大选显得那么重要。亚伯拉罕·林肯完全了解它的重要性。他知道自己的当选就如同联邦在随后的南北战争中的胜利一样至关重要,这关系到美国是否还能继续保留他所说的“地球上最后的一线希望”。

1912年大选:进步党人的天下
  在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下,1912年的美国大选在美国历史上标志着一个划时代的时刻。有四个总统候选人参加了激烈的选举,大选的结果不仅为美国在国内和国际上确立了新的方针路线,也为之后数十年的政治辩论进行了重新定义。
  参加1912年大选的有:在任的共和党人威廉·塔夫脱,他很不情愿地参加此次大选;民主党人伍德罗·威尔逊,他是新泽西州的州长;很受大众欢迎的前共和党主席西奥多·罗斯福,他是进步党的候选人;还有就是主张经济公平的劳工组织领袖,社会主义者尤金·德布兹。威尔逊获得了629万张选票;罗斯福紧随其后,获得了412张选票;塔夫脱获得了349万张选票;而德布兹则赢得90万张选票。
  德布兹的突出表现——在普选中获得最多票数的社会主义者——标志着改革主义浪潮正席卷美国大地。随着新移民的不断涌入,对血汗工厂和贫民窟的谴责也越来越强烈。记者、社会工作者、牧师和中产阶级对于美国各城市的腐败和极权现象彻底愤怒了。罗斯福和威尔逊都深知,他们也不能阻碍改革的浪潮。
  最重要的是如何控制大型垄断企业过多地。罗斯福呼吁建立“新爱国主义”,政府可以对大企业进行管理。在威尔逊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中,政府的任务在于解散垄断企业,使竞争恢复到一个科技和大市场占主导的阶段。德布兹认为美国中央政府需要对基础产业进行控制,还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广泛基础的工会组织。塔夫脱呼吁要更好地执行现行法律,以控制产业的过度扩张。无论怎样,这四位总统候选人都试图在努力平衡19世纪民主价值观与20世纪出现的新制度之间的关系。对于罗斯福和威尔逊来说,这就意味着要充分行使行政权利,他们俩共同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美国总统时代。
  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担任了两届总统,之后由他的好朋友威廉·塔夫脱接任总统,这也符合罗斯福在1904年的竞选中做出的不会寻求第三次总统任期的承诺。虽然塔夫脱在罗斯福的任期内兢兢业业地担任了战争部长以及驻菲律宾总督等职,但是他从未想过要竞选总统,而是希望能在最高法院任职,罗斯福也曾两次答应满足他的这一要求。但是他的妻子为了他能最终参加总统竞选,却强迫他拒绝了最高法院的职务。罗斯福相信塔夫脱能够很好地施行自己的政策,所以提名他作为自己的继任者。
  塔夫脱很努力,但他确实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而且总是向党派中反对变革的成员妥协。罗斯福对塔夫脱表现出来的背叛十分愤怒,所以在共和党提名总统候选人时终于站出来挑战他。
  作为回应,罗斯福接受了进步党的提名,这是一个由进步的共和党人及其他具有相同信念的人组成的新党派。参加进步党大会的代表主要是一些社会工作者、学校老师和年轻的企业家,从来没有这么多的移民、犹太人和天主教徒同时参加一个政党的大会。这也是首次由女性代表占多数的政党组织召开的大会。
  候选人们在全国各地展开竞选活动,为在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如何治理好国家展开激烈辩论。罗斯福相信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工厂恶劣的工作条件、妇女没有选举权、公共医疗缺乏以及垄断企业对财富的掠夺——必须通过社会公平来解决。他说,这就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更广泛的政府控制”。威尔逊不信任大公司,他认为这些公司对美国在杰弗逊时期建立的小产业和社会生活造成了损害。他认为自己能够通过恢复充分的竞争来避免出现这种损害。罗斯福认为,在工业化的美国,工人阶级所遭受的种种不幸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所预料的是一样的,但是他深知工业资本化的趋势只可能减缓而不可能彻底消灭。
  罗斯福和威尔逊都希望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罗斯福认为美国应该和其他大国协同合作以维护世界和平,并认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武力。罗斯福所走的路与美国保守主义人士是完全不同的。威尔逊更多地则采纳了一种救世主式的国际主义理念,认为美国应该通过一个全球性组织(国际联盟)来发挥其领导作用,他更强调公断、裁军和国际舆论的压力,而军队的使用仅仅是为了集体安全的最后选择。
  当选总统后,威尔逊推行了许多罗斯福所倡导的改革政策。威尔逊降低了关税、建立了联邦商务委员会、支持对美国议员进行普选并且逐步增加了联邦所得税收入。反托拉斯法和联邦储备法案的通过都有利于监督国家的货币供给情况并且消除货币波动的危险。
  罗斯福和威尔逊所各自提出的相对立的方案——规则或竞争——也体现了政府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的福利的两种主要学说。关于美国在世界上地位的争论仍然主要集中在选择武力还是国际法的方面。



1932年大选:罗斯福新政
  1932年,美国民众发现他们正处于南北战争之后最大的危机之中。大萧条使美国工业产量减少了一半,彻底粉碎了民众的信心,每四个劳动者中就有一人失业,而且根本看不到就业的前景。
  美国必须采取决定性的措施,当发现来自纽约的福兰克林·罗斯福越来越有可能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极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沃特·李普曼觉得应该告诉他的读者福兰克林·罗斯福不可能提供美国所需要的东西。“福兰克林·罗斯福不是一个改革家,”他这样写道,“他不是一个民众领袖,他不是特权阶级的敌人。他虽然很想成为总统,但是完全不具备成为一名总统的资格。”
  李普曼忽视了罗斯福在担任州议员、海军部长助理、副总统候选人及两任州长时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但是对他的其他指责却似乎都是有道理的。像罗斯福那样具有显赫背景的总统候选人——出生和成长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拥有巨额家产,从小就有家庭教师,在哈佛上学——如何能够理解一般美国民众的希望和恐惧呢?他的名人魅力打动了很多人,但那只是伪善的表现。他对公共政策的看法,就人们所知,是明显不稳定的:在竞选过程中他热烈呼吁在改革中要不计代价,但同时又抨击共和党的现任总统赫伯特·胡佛,说他在花钱时不计后果,而这两种相反的论调有时在同一次演讲中出现。
  在选举日当天,起决定性作用的可能就是前总统胡佛正因为国家的悲惨处境而受到人民的谴责,这时候,可能任何一个人都会在选举中战胜他。罗斯福轻松地赢得了42个州的支持。
  他在总统的岗位上干满了12年,比之前以及之后的任何一个总统都长,他对自己国家发挥的作用比之前任何一个行政首脑都要重要。他深远地改变了美国民众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且他所做的一切从来都没有一个蓝图。“选择一条道路再进行尝试是基本常识,”他说:“如果失败的话,就坦然地接受,然后再去尝试另一个。但是最重要的是,你总得尝试一些东西。”
  在福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之前,普通民众很少有机会在和平年代和联邦政府有什么接触。没有社会保险或是失业救济金,联邦政府对银行存款没有任何担保,股票市场没有任何规则,政府对于机会均等或就业率没有任何承诺。所有这一切及其他更多东西都在罗斯福新政期间得到了改变。之后,当世界其他地区都陷入战争的旋涡,当法西斯主义给民主和西方文明带来了毁灭性的危险,美国在罗斯福的领导下,带领同盟国一起走向胜利。当他于1945年死于总统任上,美国已经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了。
  即使是罗斯福最亲密的助手有时也会觉得他不可理喻:他做事可以不计后果、不告诉任何人而且故意误导他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罗斯福常常会选择走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在正统和激进之间左右摇摆。他从来没有彻底地实现过最初的目标:他的政策缓解了经济危机,但是直到史无前例的经济繁荣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所掩盖,这一危机所带来的负面效果也没有彻底消除。
  但是从他发表就职演说的那个寒冷早晨开始,每当他用激动人心的话语激励绝望中的人们,他个性中的闪光点和作为总统所要传达给人们的信息就会永远地闪耀下去。他从未退缩,并且总是坚信没有什么困难是美国民众无法克服的。对于罗斯福来说,事情没有一个好的结尾是难以想象的。他有一个基督徒的信念,即宇宙的构成是和谐的,他还有一个美国人的信念,即历史是向前迈进的。正因为他相信一切,美国人也开始相信这一切了。

1980年选举:气质的碰撞
        1980年不是美国最好的年头。通货膨胀率达到了两位数,存贷款利率也高得接近历史纪录。52名美国人在德黑兰的美国使馆被绑架,1980年4月美国试图武力救援人质,但以失败告终,有8名美国士兵在救援行动中丧生。由于缺少美国人民的信任,吉米·卡特总统清楚,除非让选民们相信选择他的竞争对手会更危险,才能让自己连任。美国和苏联的紧张局势在苏联进军阿富汗后达到顶峰时,卡特说本届总统选举将决定“我们将拥有和平还是战争”。
自信的里根认为他对美国的冷战对手苏联的了解比许多专家还要多。他确信苏联经济上是脆弱的,因此里根主张大大增加美国的军费开支。当他在1980年6月18日被《华盛顿邮报》记者问及增加军费开支是否会引发核军备竞赛时,里根回答说不用担心。里根认为,苏联资金的缺乏和局势的动荡将有效阻止其同美国的竞争。他预测随着美国军费开支的增加,陷入同阿富汗的战争中的苏联会被迫同美国进行谈判。
  里根在1976年共和党候选人的竞争中失利,现在他已经69岁了,听力也不好,并且整个人看起来很脆弱。许多美国人认为他太保守了,认为他是个“和蔼可亲的愚人”。里根已习惯了这样的“恭维”。
  在竞选结束那天,里根借用他心中政坛偶像富兰克林·罗斯福1934年的电台演说中的一句话来刺激卡特。“你在任期间的经济状况好过四年以前吗?”里根问到。“我们的国家是更加强大,具有更强的领导世界走向和平、自由的能力还是较之四年前变弱了呢?”
  选民的投票给出了最终的答案。里根以489票对49票的压倒性优势在选举中获胜。他获得了51%的选票,卡特得到了41%,这是继赫伯特·胡福之后现任总统所获得的最少选票数。共和党取得了对参议院的控制,在众议院中也多出了33个席位。
里根也将民主党拉向中央。1984年的总统竞选,他在49个州取胜,以压倒性优势击败沃尔特·蒙代尔再次当选。很明显,在新政自由主义的旗帜下,民主党人不可能再掌控白宫。因此“新民主党人”崛起了,例如比尔·克林顿,在他1992年的竞选中,他保证“终止我们所知的福利制度”。随后克林顿和国会共和党人之间的竞争导致了福利制度的改革。里根在担任加州州长时就曾倡导过此项改革。
  在80年代,里根曾经的乐观在美国彻底的消失了。他坚持他的竞选诺言,增加军费开支并减少税收。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他没有实现平衡政府财政预算的第三个诺言,财政赤字成为了保守总统们的习惯性行为。
  里根作为总统的最大目标就是消灭共产主义。一些历史学家争论是与日俱增的国内问题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但在那之前,里根就发现了苏联的弱点,就像他在1980年总统选举前在《华盛顿邮报》上所说的,日益激烈的军备竞赛给苏联带来的压力最终会让他坐到谈判桌前。
  在国内外,他始终相信自由的力量,相信美国人的力量和品质。他相信自由国家的联盟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因此也能够取得冷战的胜利。他对自由毫无保留的崇尚以及毫不动摇的乐观是他在1980年对卡特取得压倒性胜利以及后来取得更大功绩的关键。正如里根最坚定的盟友——英国前任首相萨切尔夫人在他任期的最后一周所描述的,“由于他坚定的信念,当自由在全世界逐渐消退时,他重新把自由扩大到全世界,结果他成功了。”
 美国总统大选里程碑(1789~1864)
1789年:乔治·华盛顿被全票选为总统
1800年:在首次激烈的总统竞选中,经过6天辩论和36次投票,副总统托马斯·杰弗逊击败了总统约翰·亚当斯。
1828年:民主党首次在大选中胜出,安德鲁·杰克逊击败亚当斯当选总统。
1831年:反共济党,美国第一个有组织的少数党召开党内大会推选总统候选人。到1840年,所有党派都开始举行全国代表大会。
1854年:现代共和党诞生。总统候选人约翰·弗里蒙特在1856年大选中落败,但在之后的36次大选中,共和党获胜22次,而民主党只有14次。
1860年:共和党人亚伯拉罕·林肯依靠39.8%的直接选票获得大选胜利。没有一个南方州投票支持他,这也是首次在总统选举中出现地域差别。


美国总统大选里程碑(1865~1919)
1867年:联邦政府首次对竞选的财政来源作出规定。
1870年:第15修正案的批准确保了每个男性公民,无论种族、肤色或之前是否是奴隶,都有选举权。但是许多州都通过各种方式剥夺了黑人的选举权。
1877年:经过一场极具争议的选举,一个由国会任命的选举委员会推选共和党人拉瑟福德·海耶斯战胜民主党人塞缪尔·蒂尔登担任总统,虽然蒂尔登的选票多出了27万张。
1892年:民主党人格罗弗·克里夫兰成为首位当选为总统(1884年)后又被竞选对手击败(1888年),然后又再次当选的总统。
1912年:进步党候选人,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大选中负于伍德罗·威尔逊,但是却获得了88张选举人票和将近28%的直接选票,这是第三党派的总统候选人获得的最好成绩。


美国总统大选里程碑(1920~1963)
1920年:第19修正案的通过赋予了妇女选举的权利。自1980年开始,参与投票的妇女比率开始超过男性。
1924年:总统竞选开始借助无限电波的帮助。
1936年:罗斯福击败了共和党候选人阿尔夫·兰顿获得连任,他获得了98.49%的选举人选票和60.8%的直接选民票,这在美国历史上是最一边倒的一次选举。
1940年:罗斯福以449对82的选举人票击败了共和党候选人威尔基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任期超过两届的总统。1944年,罗斯福再次当选总统。
1948年:共和党人托马斯·杜威和民主党人哈利·杜鲁门购买了电视广告用于竞选宣传。
1951年:第22号修正案通过,限定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
1960年:民主党人约翰·肯尼迪和共和党人理查德·尼克松进行了首次总统竞选辩论,并通过电视进行了直播。肯尼迪的直接选票超出对手不到12万张,在美国历史上是优势最小的一次。


美国总统大选里程碑(1964~2000)
1965年,约翰逊总统签署了《选举权法案》,该法禁止文化水平测试,并保证联邦政府协助登记黑人投票人。
1971年,选举年龄从21岁降到18岁。
1984年,共和党人罗纳德·里根击败民主党人沃尔特·蒙代尔,历史上仅有两名总统候选人大选中在49个州都取得胜利,里根是其中之一(另一个是1972年的尼克松)。
1996年,只有49.1%符合投票年龄的人去投票,这是自1924年以来参与投票人数最少的一次。此次大选民主党人比尔·克林顿击败了共和党人鲍勃·多尔。
2000年,随着选票争议最终被提交到最高法院,共和党人乔治·布什被选为总统,击败了民主党人戈尔。在美国历史上仅有四次选举团推选赢得微弱多数票的候选人就任总统,但是这是从1824年到2000年第18次总统就职不是经普遍多数选举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