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线切割加工厂:为什么我一直是穷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02:24

为什么我一直是穷人

多  味

思维走入误区,必将导致行动上的失败。如果把这句话引申到理财上,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谁愿意身陷于误区的泥潭之中,那么请改变几个观念,记住几个概念,多做几道算术,这才是拨乱反正,及早走出理财误区的开始。

也许在5年前,“理财”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个稍显生涩的词语。但在经历中国理财市场这几年间的爆发式增长后,“理财”的观念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了。不过,正是在这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很多人会发现投入了时间、投入了精力、投入了金钱,却总是不得要领。原因何在?这或许只能说在不知不觉之中,他们的理财方式已陷入了误区。

为了理财而理财

误区:为了能够拥有更多的财富而拼命地工作、拼命地赚钱,却不知道积累财富的意义何在,这种生活方式是自己成了金钱的奴隶,而不是金钱的主人。

理财固然是为了生财,但这并不等于说,这便是理财的根本目的。财富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的重要性自然毋庸置疑,但培根曾经说过:“金钱好比肥料,如不散入田中,本身并无用处。”尽管坐拥大笔财富,却不知如何使用它,不知如何用财富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完满,为了理财而理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新的误区。

那么理财的要义究竟是什么?理财的目的并不是财富越多越好,数字的堆积除了带来一种所谓的“安全感”之外,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真正的要义在于在拥有同样多资源的基础上,动用理财这种工具,让我们获得更多享受生活的机会。

对于普通人来说,辛苦地工作赚钱、积极地投资创富,匆忙之间更需要思考的是,努力追寻财富的根本动力到底在哪里?究竟是为了存折上的数字,还是为了现实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每一分、每一秒。须知,理财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投资只看收益率

误区:选择投资产品时,把收益率作为了唯一的“刚性指标”,只选预期收益率高的产品,根本不在意产品的风险几何,也不管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究竟有没有可能实现。

“这款产品的收益率如何?”在选择投资理财产品时,这是绝大部分投资者必问的一个问题,很多时候这也是他们最为重视的一个问题。

尽管这几年来随着理财产品的不断发展,过去一些机构以“预期收益率”吸引投资者眼球的做法,已经成为了明令禁止的行为。但是很多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仍然习惯于把“收益率”当作了选择投资产品时的唯一标准,投资只看收益率,由此带来的理财不当也不在少数。

事实上,如何看待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已经不算是个新鲜的问题了。预期收益率的依据,是理财产品设计部门在相关数据的预期和趋势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一种“预测”,最高预期收益率也仅在最理想情况下才能够实现。当趋势判断错误,或是预期未实现时,投资者实际获得的收益就可能远远低于理想的水平。因此,就和它的名字一样,预期收益率是一种“预期”,未必是它实际可以获得的收益。

当然,对于不同结构和不同投向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实现的机率也存在着很多的差异。而对于基金、FOF等产品来说,它们的收益直接取决于市场的走势,如果要对它们的收益进行预测,那可能只有“天知道”了。

投资品种与期限不匹配

误区:短期理财目标用了一个长期的理财工具,中长期理财目标却选择了一个短期投资工具,这样导致投资品种与预定的投资期限不能匹配,无法达成自己的理财目标。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多种不同的理财目标,有短期的,也有中期、长期的,还可以是动态可调的。想要顺利实现这些不同的理财目标,首先自己就要做好设定,然后找到合适的投资工具去对应它,并加以实现。

当然,在设定具体目标时,有几个原则必须遵循:一是要明确实现的日期;二是要量化目标,用实际数字表示;三是将目标实体化,假想目标已达成的情景,这样可以加强人们想要达成的动力。

既然理财目标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之分,每一笔资金就会有一个投资期限的范围。而投资期限的不同,又会决定不同的风险水平,继而选择不同属性的理财工具。找到恰当的投资工具,以便匹配自己的投资期限,才可能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理财目标。

盲目投资无主见

误区:投资没有主见,盲目听别人的话,跟随别人的投资行为,导致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或投资产品。

“听别人推荐”和“随大流”,是在股市投资行为中普遍存在的两类现象。很多新手尚未掌握基本投资知识就急于开始投资,并对周围一些获得较好收益的投资者、专业证券机构存在“崇拜心理”,导致他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都出现了仅听别人推荐就购买某只股票或追随大多数人购买同一只股票的情况。而即便是一些老股民,也会出现从众心理,或者以小道消息为投资风向标,结果遭遇惨跌。

而任何投资行为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只有在了解自己、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做出适合自己的投资决策,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想树立自己对投资决策能力的自信,投资者就必须学习并掌握相关股票、基金、债券和保险等投资理财知识。

平时,也要多关注国际国内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多和周围朋友沟通一些投资技巧(而非直接跟随他人的投资动作),学习和吸取别人身上的一些经验教训,做到过滤后为我所用,形成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配置适合自己资产状况和风险承受度的投资品种,而不要和别人去盲目攀比。

最后,“投资要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享收益”,这三个“自主”我们得记牢。如果跟随别人、听了别人的消息去投资,亏了也不能怪别人。

盲目举债

误区:盲目举债过度透支,导致家庭资金压力大、生活品质差;或是害怕负债,无法合理利用资金的杠杆作用增加收益、早日享受高品质生活。

对于盲目多度举债的人士和家庭而言,在申请各类贷款之前,最好能衡量一下自己的还款能力,看看是否在自己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同时,月还款与收入的比例还要计算全面。月还款额不止包括了你房贷的支出,最好也将你车贷、信用卡前款以及其他消费贷款的支出计算在内,得出的数值再和“50%”这个最高限额比较。

如果是“卡奴”,那么最好只保留1-2张信用卡,控制信用卡的总透支额度,把多余的信用卡取消,从源头上控制盲目消费。同时,要做好日常的记账工作,切实做到量入为出。

如果是太过保守的人士,则要稍微积极一点,对自己未来的收入有自信的前提下,使用一点银行贷款,既增加了自己的可支配资源,也可以积累自己的信用。只要在一个合理的负债范围内,“让银行为自己打工”,可以算是上上之选。

最后我们可以探讨一点,到底将债务指标控制在什么样的水准上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大家可以根据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潜力的不同年龄段,给自己一个负债比例的合理范围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