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切割绘图技巧:中国经济:竹节型资本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6:00:43

几乎没人能否认中国已成为了近年来的经济新星。接连两位数的经济年增长率已将中国扶上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宝座,同时它也保持着最强劲的增长势头。深藏不露的则是这一成功的秘诀。中国政府喜欢将原因含糊地归结于典型的“中国特色资本主义”,也就是说,是政府这只有形的大手创造了大多数的奇迹。

可事实确实如此吗?诚然,政府力量之大,举足轻重。政府在扫除物质和技术障碍方面着实下了一番功夫:物质上,建设了公路、桥梁及核电站等基础设施;技术方面也通过各种手段便利了国外知识产权的转让。然而,中国的发展活力不仅归功于自上而下的控制,自下而上的努力也功不可没。正如德国以中型企业作为其经济支柱,中国经济也拥有一大批充满活力的私营企业家,他们是竹节型资本主义上欣欣向荣的一环。

这些企业家通常游走于强大的国企之外,甚至超出了国家法律的管辖范围。因此,官方数据无法详细记录下这些企业家的重要贡献,这成了窥探中国经济一扇残缺的窗口。但正如我们的简报所说,他们是中国一股令人惊叹的力量。

 

<>< span=""><>

中型企业的帝国

 

<>< span=""><>

首先,这批企业家的活动范围极广。三十年前,中国几乎所有企业都受到各级政府的控制。如今据估计,私企所创造的GDP份额可达70%。浙江省工商局党委书记郑宇民去年在一次会议上透露,在中国有4300万家企业,超过九成为私有。这群企业的核心阵地都在中央高层相对无暇顾及的浙江等地区,而类似企业也已遍布全国。

其次,这批企业富有活力。据香港大学教授Qiao LiuAlan Siu估算,未上市私企资产的平均收益比国企或国家部分控股的企业高出10个百分点,而后者的收益一般只有4个百分点。从2000年到2009年,注册私企的数量以每年30%的高速在增长。新建公路及铁路两旁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天候运作以生产各种基本零部件行销全球。这些企业背后的经营者忙于调整产品种类及生产思路,来适应异常激烈的(通常是本地的)竞争及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地方官员的政绩与经济增长挂钩,因而对于这些企业,他们通常不直接予以政府干涉,甚至在土地所有权、劳资关系、税收与颁发许可执照等涉及到法律的事务上也不插手。竹节型资本主义的外壳其实是自由放任的大泡沫。

然而,最令人担忧的第三点直接关系到这类企业的特质:它们太脆弱了。中国对其私有制的管制方针一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充满弹性的制度固然很好,但若在法治上缺少一贯性,企业就只能成为政府偏好下的牺牲品,随时有被打压的可能。要让这些企业在组织上日臻成熟和完善,也十分困难。

<>< span=""><>

 

好好浇灌,不宜乱砍

<>< span=""><>

 

所有这一切都将给中国及全世界带来巨大的影响。法律的不确定性使得违法行为大行其道,比如剥削工人的行为愈演愈烈,就源于对劳动法的轻视。法网之外的私企泛滥,游离于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边缘,夹缝求生。中国到目前为止还能将局面掌控得比较如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政府机会主义与国家主导之间的博弈无疑将产生更大的摩擦,而这两者在中国崛起当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党内的保守派将不得不对竹节型资本主义大动手脚。

若中央能为私有制企业制定一个合适的法制框架,或许情况能有所改观。许多企业家都习惯默默无闻,只因害怕一旦受到审查,自己的企业会成为众矢之的,这也可以理解。然而,若不能打下一个坚实的法制基础,且继续忽视知识产权法的话,名企和名牌的诞生之路只会举步维艰。

法律的不确定性也使得融资见不得天日。结果是融资体系虽拥有无限的弹性空间,代价却十分昂贵。信贷人员预测私企的风险,将“不信任”作为担保,政府主导的金融体系也不会因此嘉奖他们。所以私企经常以巨大代价通过非政府渠道进行融资。传说中的“温州利率”(温州是这一融资类型最典型的城市,因此命名)以18%贷出,甚至可能飙升到200%。贷款期限通常在两年内。旁观者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规划赞叹不已,殊不知在这其中,对大多数最有活力的制造商来说,他们的产品从播种到收割,仅限于一个季度而已。

综上所言,竹节型资本主义必须改革。其实它已在改变中国了。来自私企的竞争抬高了工资和福利,同时也推动了内需,这是任何一部新法律所无法企及的。原本的工厂工人意识到,在生产线上做工不如自己管理生产线来的收益高,因此大量小本经营的企业开始兴起。这一切都表明了私有制的重要作用,既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又推动了中国经济由出口导向型转向以国内消费为主导。

西方国家应感到庆幸,也应有更多国家该认识到竹节型资本主义所带来的好处。政府主导资本主义和严密的政治控制是经济增长的灵丹妙药,这一中国式共识不仅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独裁者奏效,甚至许多西方商业大亨也受之所惑。事实上,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那部分是脱离政府控制的。“中国特色资本主义”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资本主义”,而不是那些个“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