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心养蜂夹道:<<怪诞行为学>>摘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3:11:12

人们很少作不加对比的选择。

最幸福的人们并不在个人收入最高的国家里,可是我们还是一个劲儿争取高工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嫉妒。

我们用相对的方法看待我们的决定,就近与现成的其他选择做比较。


要让人们渴望做一件事,只需使做这件事的机会难以获得即可。
我们一旦以某一价格买了某一个产品,我们就会为这一价格所“锚定”,尽管最初的价格是任意的,
但一旦这些价格在我们头脑中确立,它们就能塑造我们目前和未来的价格理念。

出价最高者真正付款的价格并不是他的出价,而是出价中第二高的价格,这称做第二高价拍卖。

我们的初次决定对随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决定会产生共振效应,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基于其他人的行为来推断某事物的好坏,以决定我们是否仿效。这就是“羊群效应”
而“自我羊群效应”是基于自己先前的行为而推想某事物好或不好

星巴克不畏余力地打造这一切,来营造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

将负面体验转变成正面的,由受惩罚做工改变成人们需要付出代价来参与的一种娱乐。
从认识自己的脆弱开始

应该特别关注我们所作的首次决定,它在日后能形成一长串的其他决定。
我们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很大程度上可能由两种因素共同作用-我们对过去价格的记忆以及我们想与过
去决定保持一致的欲望。
交换行为是否互利取决于市场上的交易双方是否真正清楚所交换物品的价值

 

免费的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引诱你在它和另一件商品之间挣扎---并引导我们作出不明智的决定。
多数交易都有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但免费使我们忘记了不利的一面。免费给我们造成一种情绪
冲动,让我们误以为免费物品大大高于它的真正价值。人类本能地惧怕损失,选择某一免费的物品不会有显而易见的损失。

我们花在某一件事上的时间,说到底,是从另一件事上转移过来的。


我们同时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其中一个世界由社会规范主导,另外一个由市场规范来制定法则。一旦市场规范进入了我们的考虑,社会规范就会随之消失。

实施罚款前,老师和家长之间是社会关系,是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迟到的,家长会对迟到感到内疚,这种内疚会迫使他们以后准时来接孩子。一旦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发生碰撞,社会规范就会退出,社会规范很难重建,被市场规范打败后,就很难发挥任何效力
在市场规范下雇员对雇主的忠诚度常常会减弱,而社会规范是激励员工保持忠诚的最好办法。在社会
规范中,人们相信,如果他们出了什么问题,另一方会站出来,保护和帮助他们。这种信念没有写在合同里,但它是一种道义责任,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得到关怀和帮助。

尽管有时礼物的真实价值被错估、低估,它却能在维护雇主与雇员之间的社会规范上起推动作用。
社会规范可以建立忠诚,实行弹性工作制,关心公司,并且积极参与公司事物。

人们不会为钱去死,社会规范--职业的光荣和责任感--才是激励他们献出生命和健康的原因。
    

    将传统的考试分数和工资业绩挂钩可能把教育从社会规范领域推向市场规范领域。金钱到最后经常是最昂贵的激励方式。金钱自己是有生命的,它会消除人类相互关系中最好的东西。

    人类在理性与非理性状态下,思想和行为都不同。我们无法了解自己在另一种情感状态下的思想行为。
    弗洛伊德学说,我们每人都包含一个黑暗的“本我”,一个“自我”和一个能不可预测地从“超我”
那里攫取控制权的兽性。

    对于青少年,在诱惑膨胀之前与之斗争比较容易,身陷其中再企图自拔就难多了。
    抗拒诱惑困难,身陷诱惑之中与之斗争更困难。
    我们需要探索自身的两个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冷静状态,也要了解激情状态,需要明白冷静和激情之
间的不同,它们怎样对我们的生活有益,又如何把我们引入歧途。

    学生们的确有拖沓的习惯,严格限制他们的自由是治疗拖沓病最有效。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了解自己的拖沓倾向,即使那些认识到自己拖沓倾向的人也不一定对自己的问题有
完全的了解。
    抵御诱惑、灌输自制意识是人类总体的目标,一再失败,少有成功则是我们很多苦难的来源之一
    给人以自设底线的机会,选择他们喜欢的行动路径。
    强制性措施,给他们强制设定期限会使他们得到好成绩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引诱面前抑制消费的方法,而不是事后设法抱怨。

    你的天花板是别人的地板。
   

    每个人...都以交换为生,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商人,社会本身也随之成长为真正的商业社会。
    怪癖一,我们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迷恋到不能自拔。二,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会失去什么,而
不是会得到什么。三,我们经常假定别人看待交易的角度和我们一样。

    我们在实际拥有所有权之前就对某物产生了拥有的感觉。
    那些出价最高,参与时间最长的竞拍者是虚拟所有权感觉最强烈的人,他们处在一种非常脆弱的地位
,一旦他们自认为已经是所有者就强迫自己一再出高价防止失去这一地位
    一旦拥有一种观念,我们或许会对它会过度热爱、依恋。我们对它的珍视程度超过了其固有价值,对
它难以割舍--一想到要失去它,我们就惶惶不可终日,转变成一个僵化而且顽固的意识形态。

    用“非拥有心态”来看待每一桩交易(特别是大笔的),把自己和感兴趣的物件拉开适当的距离,尝试着向禅宗弟子那样,对世间万物,尽量待之以平常心。

    计算机专业和建筑专业的课程最完美结合--为海军设计核潜艇。
    在明确目标指引下,我们都会努力追求最大程度的满足。
    困扰人们的不是缺乏机会,而是机会太多,令人眼花缭乱。在门与门之间奔忙是人类的一种奇怪行为
。我们需要把有些“门”自觉地关闭掉。无论做哪一种选择,那些相对来说的细小差别总会存在。

 

    直截了当地告诉人们某种东西可能味道不好,结果十有八九他们会跟着你走。
    器皿的档次提高了,咖啡的味道也随之提高。
    即使你叫一份外卖,也要把泡沫塑料包装去掉,把饭菜放到像样的盘子里,摆放整齐(尤其你和别人
在一起的时候)如果这样做,效果大不相同。如果想让客人更加愉快,花点钱置办一套高级酒具。

    市场营销--向消费者提供信息,提高他们对产品的预期和真实快感
    预期可以形成成见,成见并不是从本质上就有害的,它为我们不断理解周围复杂的环境提供了捷径。

    如果我们对某一人群抱有成见,不仅我们对他们的反应不同,而且当他们认识到强加给他们的标记时,他们自己的反应也会不同(心理学称,他们被标记所“启动”)

    尽管我们的成见会影响自己的行为,成见的激活取决于我们当时的心理状态和自我认识。
    偏见化思维是绝大多数冲突升级的主要根源。
    双方不带偏见地提出自己的认识-只是揭示事实真相,而不去涉及是哪一方采取了什么行动。这种“蒙
眼”状态有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事情的原委。

    冲突的解决一般需要中立的第三方制定法则。我们被固有的信念所禁锢,它使我们对某些事实视而不见,我们需要一个未曾被我们的预期所影响的第三方
    信念和预期影响人们对于视觉、味觉和其他感官现象的认识和解析。人们的预期能够改变他们的主观
、甚至客观体验,从而对他们施加影响

    安慰疗法和安慰剂的作用靠的是暗示的力量,它起的作用是因为人们的信任。有两种机制能够形成预期,使安慰疗法与安慰剂起作用,其一是信念,第二个就是条件反射。
    备受疼痛折磨的人,对价格与安慰疗效的关联哟特别深刻的体会。人们受疼痛折磨越多,对止痛药品
的依赖也越大,关联感就越强烈

    如果我们没有了一切道德规范的意识,就会滑向不诚实一边。但是,如果在受到诱惑的瞬间得到有关道德的提醒,我们可能保持诚实。
    回想誓词和规则只能在受到诱惑时,或者就在诱惑之前那一刻才会有效。
    一旦职业道德(社会规范)衰弱,要想重建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离现金一步之遥的作弊最容易发生。
   

    我们擅长把自己细微的不诚实想法和做法合理化,通常很难清楚地确定非金钱事物对作弊的影响。象征货币不仅能给人们的某些道德约束“松绑”,还能使相当一部分“松绑”得非常彻底。如果一个人习惯与非现金打交道,让他理解诚实就非常困难。

 

    选一种和别人不同的-可能是为了表明他有主见,不愿意跟随别人--于是就要选别人没有点过的,结果点了自己原来不想点的,由此表明自己有个性。那些注重表现自己独特性的人们更可能点别人没点过的酒,以此来证明自己确实与众不同。人们有时甘愿牺牲消费快感来突出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在选择饮料和食品的时候好象有两个目标:或者给自己带来最大享受,或者希望在朋友心目中留下自己某些正面的人格特质印象。说到底,人们,特别是那些独特需求旺盛的人们更有可能牺牲个人需求去换取名声需求。

 

    你想,如果粒子能思考,物理学家该有多难当----默里盖尔曼

 

    如果你在其他国家、其他城市遇到某人,他(她)似乎对你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你要明白这种魅力可能仅限于特定的环境。有了这种认识,即使日后魅力消失你也不会感到失望。

 

    我们付款时--无论多少--会感受到某种程度上的心理痛苦,社会科学家称之为“付款痛苦”,这就是说我们挣钱不容易,付钱就会有一种非快感(负快感),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付款痛苦”有两个有趣的特点。第一,付款为零时,我们感觉不到付款的痛苦。第二,“付款痛苦”的敏感程度随付款金额增加而相对下降,也就是说,付款越多,我们感到的痛苦越大,但随着金额的增加,帐单上新增的每一美元带给我们的痛苦感逐步减弱(敏感度递减)

 

    如果你想表达友爱之情,加强彼此关系,那么送礼就是唯一的选择
    从金钱角度来看礼品的效能很低,但它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润滑剂。
    工作是为了挣钱,但是人们还从工作中获得其他无形的利益,他们从职场中得到的不仅仅是工资,同
时也获得了向上的动力和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公司方面应该尽力把福利和礼品保持在社会规范之内。

    可变强化程式在激励人类时,作用是难以置信的。黑霉手机被称做“可卡因快克莓”(电子邮件瘾和短信瘾)赌博的乐趣在于,人们不知道大奖什么时候出现,因此会一直玩下去。得到的奖励是不可预期的。用即时、有力、正面的强化因素与那些我们为了长远目标采取的、并非如此愉悦的步骤相匹配,这样做非常有用。

    所有权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观察力,我们对自己拥有的一切都会高估。
    买主买的是房子,而不是我们的家,他们脑子里有自己的家。如果有一天我们要卖房子,一定要去想
买主怎么看?

    这种正面偏见--心理学家起了另外一个名称-“沃比根湖效应”来源于流行歌曲《草原一家亲》“所有的女人都强壮,所有的男人都英俊,所有的孩子都超出一般的聪明。”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存在这一偏见,认真听取别人的忠告和建议。

    在简陋的环境里我们不会有很高的预期。
    时间带给我们的好处之一是它帮助我们淡忘或者混淆过去的一些事情,从某种程度上使我们不再为之
耿耿于怀。

    假如森林里没有人,大树倒下有没有响声?

 

    正面预期增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欣赏,改善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力/不抱预期的危险在于,到头来,我们什么也得不到。

    要求人们在某种财务状况下对贷款数额作出完全准确的预算,这本身就很困难。
   “最多应该贷款多少”和“银行最多可以贷给多少钱”是两个不一样的问题
    银行诱导人们尽量多贷,超出了他们实际的还款能力,尽管银行从资金信用等方面给贷款人威胁,但
是他们没有帮助贷款人进行正确的决策,从而保护银行-也就是他们自己的利益。到头来房地产危机爆发,银行和客户都付出了“断腿”的代价。

    “三无贷款”贷款人无收入,无工作,无财产,酿成次贷危机。向信用较差的人们提供次级房贷的后果,最终几乎吸干了整个社会的经济财富,使所有经济活动几乎完全停顿。有些人本来在经济上就很少得到公平对待,再对他们敲骨吸髓,到头来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伤害。
    政府应该认真对待这种愤怒,仔细考虑如何重建公众对银行系统和政府的信任。

简单的成本-收益计算似乎不能准确说明驱动我们大多数人作弊或保持诚实的真正力量。
    我们期望什么,就可能把现实涂上我们想看到的颜色。我们的眼睛和大脑按自己的期望和方式对信息
实行过滤-我们很擅长于说服着急想看到什么,看到的就一定是什么。
    人们具有难以置信的能力去歪曲现实,并按自己的想象加以塑造,这就是我们的麻烦所在。

    所有动物(包括人类)处于外界事物无法认知的环境下总是做出负面反应。当外界对我们作出莫名其妙、无法预测的惩罚,以及我们对身边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的时候,很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状态。主动地、有意识地对难解、困惑以至受伤的事件进行正确解读,可以帮助人们从中摆脱出来。即使外部事件不可理解,我们只要尝试从自身所处的环境进行解读。就可以从尝试本身获益。
   

    改变我们对新闻的消化方式,从被动接受改为主动对信息加以思考,进行正确的解读。


    把所有人都联系在一起的世界,最后导致的是发明、创新以及进化的终结。
    大众传媒将多样性淹没了,把世界弄得千篇一律。世界金融市场连为一体,实际上必定会减少思想的

    多样性和金融产品的数量,结果减少竞争,降低效率。
    自由市场的基本法则就是:如果不能招募,并且留住最好的业务人才,这些人才就会流失,我们的经
济就只能由剩下来不那么称职的人来管理-到头来,就把我们全都带进阴沟里起。

    仅仅需要机械技能的任务,奖金能起到我们预期的作用:奖金越高,表现越好/一旦涉及初级的认知技能,预期的奖金越高,实际表现就越差。高额奖金与优秀业绩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

    制定政策和建立制度,如果过度依赖我们理性的能力,仍然固执地坚信传统经济学无懈可击,会使我们面临巨大的风险

    为什么我们能够坦然承认自己身体能力的局限,却不愿意考虑到着急认知能力的不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