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要航天发射中心:当前猪瘟发病原因特点、与防空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3:45:32

当前猪瘟发病原因特点、与防空对策2009-7-20  

 

1 目前猪瘟流行和发病的新特点

1.1 猪瘟仍是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2005年1~8月份李有昌博士等利用美国IDEXX公司生产的猪瘟病毒检测ELISA试剂盒,对河北、天津、北京、辽宁、内蒙古等地10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600多份种公、母猪的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发现,10个猪场都存在带毒种猪,最高的阳性率达70%,最低的为3%,平均阳性率为20.5%。

  卫秀余等(2005)利用上述方法对全国各地177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547份样品进行了猪瘟病毒抗原检测,检出阳性猪场37个,占20.9%;检出猪瘟病毒抗原阳性样品90份,阳性率为16.5%。

  我国每年猪群中因发生猪瘟引起死亡的猪只占全部病死猪总数的30%左右,加之流产、产死胎、淘汰种猪,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

1.2 流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过去猪瘟发病表现为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呈现出流行性发生,现在很少见到。目前主要表现为发病缓和,症状不典型,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降低,流行形式转变为地区性散发流行,呈现波浪式、周期性散在发生。而且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1.3 发病年龄幼龄化

  据调查发现79%的猪场发生猪瘟的猪只多在90日龄以下,最多见发病的是3月龄以下的仔猪,特别是2~10日龄的哺乳仔猪和断奶至60日龄的保育猪发病最多见,而育肥猪和种猪发病较少。

1.4 病情温和

  目前猪瘟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但毒力有强弱之分。据Garbre等报道:强毒力株占45%,低毒力株占27%,无毒力株占22%,持续感染毒株占6%。

 低毒力毒株感染可引起非典型,温和型和慢性猪瘟,病猪仅表现体温稍升高,鼻干、减食、消瘦、贫血、尿黄、咳嗽、下痢、四肢无力、行走摇晃、耳尖和尾尖干枯等,病程较长,无特征性病变,死亡率低,但长期带毒、排毒。

1.5 持续性感染(又称隐性感染或潜伏感染)

  持续性感染是繁殖母猪发生猪瘟的一种主要方式。母猪有一定的免疫抵抗力,不表现明显的症状,但带毒并向外排毒,可经胎盘传染给胎儿或水平传播给健康猪只,是猪瘟发生传播的重要传染源。

  妊娠母猪自然感染低毒力毒株或中等毒力的猪瘟病毒可引起持续性感染(潜伏感染),造成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使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和弱胎。据丘惠深报道:带毒母猪综合征在妊娠母猪的感染率可达43%。

1.6 胎盘感染和免疫耐受

  猪瘟病毒通过妊娠母猪的胎盘传染给胎儿,可造成先天性感染。母猪妊娠早期感染猪瘟病毒多数发生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妊娠70日龄感染产出弱仔,发生先天性震颤(抖抖病),皮肤发绀等;妊娠90日龄感染者,产出的仔猪少数死亡,多数可成活6~11个月,但长期带毒,向外排毒。对这些猪进行疫苗注射不能产生免疫应答,出现免疫耐受,造成免疫失败。

1.7 免疫力低下

  何启盖等从全国各地44个规模化猪场采样进行猪瘟抗体检测,结果母猪抗体水平合格率为67%,育肥猪为38%,仔猪为22%。卫秀余等(2005)对全国各地191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5453份血清样品检测猪瘟免疫抗体,结果达到免疫保护线以上的有3977份,占72.9%。由此可见,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整体抗体水平不高。

  免疫低下的主要原因:疫苗质量差,免疫剂量不足,免疫程序不科学,母源抗体干扰,持续性感染和先天性感染的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药物的影响等。故在生产实践中常见猪群在注射猪瘟疫苗后仍发生猪瘟,原因就在于处。
1.8 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增多

  由于持续性感染,仔猪先天性免疫耐受,对疫苗免疫应答低下,所以常见阳性猪群与蓝耳病、伪狂犬病、猪丹毒、猪肺疫、弓形虫病等混合感染,并多继发链球菌病、仔猪副伤寒、大肠杆菌病、气喘病及附红细胞体病等。导致病情复杂化,防治效果不佳,增大了发病率和死亡率。

2 猪瘟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

2.1 引种检疫不严,带入隐性感染的种群

  据涂长春研究员报道:调查发现50%的猪场发生猪瘟疫情都是由购入的后备种猪和仔猪发病而引发的。这是因为引种检疫不严,引入了隐性感染的猪只,带入了传染源所造成的。

2.2 生猪及其产品流通频繁,促进了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随着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增多,生猪及其产品在世界及全国范围流动加快,加之检疫不严,执法不力,猪贩子与小商贩私自屠宰加工猪肉产品,甚至病死猪的产品等,造成猪瘟的流行与扩散。

2.3 疫苗质量不高,产品不稳定

  用C株弱毒生产的疫苗,欧洲规定免疫剂量肌注为400RID(兔体反应量),而我国规定的免疫剂量为150RID。由于免疫剂量不够,不足以切断亚临感染引起的恶性循环。

  猪瘟病毒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有抗原性和血清学关系,两者的同源性很高。生产厂家使用牛睾丸原代细胞生产猪瘟弱毒细胞疫苗,各批苗之间的差异悬殊;生产中使用小牛血清有时造成污染,用这样的猪瘟弱毒细胞苗给母猪免疫接种,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病毒经胎盘传染给胎儿,造成仔猪的先天性感染,加大死亡率,这就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干扰的结果。

  疫苗保存与使用不当

  猪瘟疫苗于零下15℃冷冻保存,有效期为1年,0~8℃冷暗干燥处保存为半年;8~25℃阴暗干燥处保存为10天。疫苗稀释后在15℃以下6小时用完,15~27℃下应在3小时内用完,否则不能使用。疫苗从出厂经运输、保存到使用单位,各个环节很难保证疫苗要求的低温条件,致使疫苗效价降低,必然会影响到疫苗的免疫效果。

  多联疫苗免疫效果不确实

  猪用三联疫苗(猪瘟、丹毒、肺疫),其丹毒菌苗中含有吐温-80的成份,能干扰猪瘟疫苗的免疫;肺疫的血清型发生了变异,出现了温和型猪肺疫,用现在的猪肺疫菌苗免疫对目前流行的猪肺疫变异菌株保护力很低。

2.4 疫苗免疫程序不合理

  血液中母源抗体的中和效价:仔猪3~15日龄时抗体滴度为1:64以上,保护率为100%;20日龄时抗体滴度降至1:32,保护率为75%,为临界线;30日龄时抗体滴度为1:16以下,无保护力。疫苗免疫一定要避免

母源抗体的干扰,以25日龄和65日龄2次免疫为好。母猪妊娠期间不要接种猪瘟疫苗,对胎儿有致病作用。少数猪场,特别是农村养猪户不做抗体检测,凭经验注射疫苗,免疫程序不合理,由于母源抗体的干扰,常造成仔猪免疫的失败。

2.5 药物及其饲料添加剂的影响

  实践证实,痢特灵、卡那霉素、磺胺类药物、链霉素、新霉素、四环素、激素类药物等,对动物机体T、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会影响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用这些药物作饲料添加剂,会导致机体细胞减少,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降低免疫效果。严禁乱用抗生素或长期超剂量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在注射疫苗期间要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否则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2.6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

   猪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肺炎支原体等疾病都能严重损害肺部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引起T细胞和B细胞发生改变,造成机体免疫抑制,可干扰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

2.7 营养因素

  饲养管理不良,生物安全体系不健全,营养不足,缺乏物质基础,如缺乏维生素E、A和微量元素锌、铁、硒等,能影响机体的抗体合成而降低免疫力,诱发猪瘟的发生。
3 防控对策

3.1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慎重引种

   自繁自养建立和培育稳定健康的种猪群,至关重要。引种要慎重,严格检疫,如引入了隐性感染的带毒种猪既可发生垂直感染,又能通过水平传播,这是最危险的。种猪引入后要隔离检疫1个月,做1次血清学检查、补注疫苗、驱虫1次,健康者方可进入生产区饲养。

3.2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配种妊娠、产仔哺乳、保育与育肥四个阶段应实行全进全出,每批猪全部离舍后对猪舍要进行徹底清扫,冲冼干净,反复消毒3次,空舍3天再进入新的猪群。要避免不同日龄和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混群饲养,以减少交叉感染和连续性感染的发生。

3.3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建立兽医卫生防疫与消毒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原微生物对猪场的污染,防止疫病的传播。猪场严禁饲养犬、猫、牛、羊、禽类等,驱赶鸟类。定期灭鼠、杀虫、驱虫、进入生产区的人员要淋浴后更换工作服,物品要经消毒,人流与物流要定向流动,外地车辆及人员不准进入生产区。内外环境定期消毒,谢绝参观。

3.4 加强饲养管理,降低各种应激因素

   猪舍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保温;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氨气浓度;饲养密度要适中;粪尿及污水要无害化处理;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适当增加蛋白质、氨基酸、微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水平,提高饲料质量;饮用清洁的水;实行人工授精;早期隔离断奶要注意防止断奶应激,饲料应激、营养应激、环境应激和温度应激,以减少由于应激而诱发疾病的发生。

3.5 免疫预防

3.5.1 把好疫苗质量与技术操作关

  猪瘟兔化弱毒脾淋组织苗:系用猪瘟兔化弱毒C株经耳静脉接种健康家兔(产生定型热反应),采集兔的脾脏和淋巴结磨碎后加稳定剂制成的乳剂,经冷冻真空干燥而制成。大、小猪每次肌注1毫升,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保护期为18个月。可用于加强免疫与紧急接种时使用。

  猪瘟乳兔冻干疫苗:系用兔毒脾淋乳剂接种3~5日龄的健康乳兔,采取兔组织(包括肌肉)制成的冻干疫苗。大、小猪每次肌注1毫升,6天产生免疫力,免疫保护期为1年。用于仔猪超前免疫,首次免疫和母猪的常规免疫时使用。

  猪瘟兔化弱毒细胞疫苗:系用猪瘟兔化弱毒C株接种细胞培养,收获细胞培养物,加稳定剂后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大猪每次肌注6头份,小猪每次肌注4头份,超前免疫每次2头份。4天后产生免疫力,免疫保护期为1年。用于仔猪超前免疫和首免及母猪的常规免疫时使用。

  北京中海动物保健科技公司生产的猪瘟耐热保护剂活疫苗(有兔源与细胞源两种),可在4~8℃条件下保存,使用按说明书执行。

3.5.2 按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

  后备种猪:配种前10天免疫,脾淋疫苗每头2毫升肌注,

  生产母猪:产仔后10天免疫,方法同上

  种公猪: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方法同上

  仔猪:25日龄左右首免,每头肌注细胞疫苗4毫升,60~70日龄2免,每头肌注脾淋疫苗2毫升,

  哺乳仔猪:1日龄吃初乳前免疫,每头肌注乳兔冻干疫苗1毫升或细胞疫苗2毫升,2时后吃初乳。

3.6 做好免疫抑制性疫病的免疫接种

  猪蓝耳病:免疫猪瘟疫苗后7~10天免疫蓝耳病弱毒疫苗,可避免蓝耳病病毒对猪瘟免疫的干扰。

  猪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疫苗,每4个月免疫1次,可一刀切。

  细小病毒病:后备母猪配种前20天首免,间隔12天后2免;产第1胎仔猪后15天免疫1次,可终生不免。

  口蹄疫:猪O型口蹄疫浓缩疫苗,每3个月免疫1次,母猪产仔前1个月不免。

  乙型脑炎:乙型脑炎活疫苗,种猪每年4月份免疫1次,每头肌注1毫升。

  气喘病:气喘病灭活菌苗,仔猪30日龄免疫1次,每头肌注2毫升。
3.7 加强疫病监测

3.7.1 免疫抗体检测


  每季度进行1次,以了解猪群的免疫状况,及时发现免疫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提高免疫水平。

3.7.2 病毒抗原检验

  常发生疫情的猪场应先用猪瘟单抗酶联法检查猪群血清抗体,可区分出疫苗免疫血清还是自然感染血清或阴性血清。如发现存在强毒抗体或无猪瘟抗体,再进一步进行猪瘟病毒抗原检查,如检查出带毒猪,应立淘汰,予以净化。

3.8 发生疫情时应采取的措施

  隔离病猪,有治疗价值的立即治疗,急性病例与无治疗价值的全部淘汰。

  封锁发病猪舍,全面徹底消毒,每天1次。

  没有症状的猪群立即用高倍量疫苗紧急接种,细胞弱毒苗大猪每头10~12头份,小猪6~8头份,注射时每头加入猪用转移因子(大连三仪动物药品公司研发,为一种多核苷酸低分子多肽复合物,具有传递免疫信息,致敏免疫细胞,增强免疫效果和加强免疫功能、降低应激反应的作用)或倍康肽(三

仪公司研发,猪白细胞介素4,具有诱导细胞与体液免疫,增强免疫功能,抗病毒与抗感染的作用),大猪1毫升,小猪0.5毫升。用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后可与疫苗混合同时肌注。

  药物控制

  未发病的猪群可通过饲料添加药物进行控制,如1吨饲料中加入福芪(含黄芪多糖、胸腺素、免疫增强因子)500克,连续饲喂7天;或于300斤饲料中加入阿奇霉素粉(阿奇霉素、氟苯尼考、克林霉素、麻黄)100克,连续饲喂7天。

  病猪的治疗

  猪用干扰素每40公斤体重1毫升,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重症加量2倍;猪用转移因子,用法与用量同干扰素,二者分别用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后分别肌注。同时配合肌注黄芪多糖注射液或板兰根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日1次,连用3天。为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可根据病情加注广谱抗生素3天,如头孢噻呋、庆大霉素或阿莫西林等。病猪改饮电解质多维7天,病重者应适当补液,静脉或腹腔注射10%葡萄糖溶液300~500毫升,加维生素C0.25~0.5克,维生素B125~50毫克,每日1次。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