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正大饲料官方网站:网络人身威胁在多国引发不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5:40:17

网络人身威胁在多国引发不安

环球时报 20111202期

    中国的网吧被认为是网络暴力的发源地之一。

    

    ●本报驻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日本、韩国、加拿大记者联合报道

    “法国是世界上言论最自由的国家,但千万不要说‘打破你的头’之类的话,无论是当面还是在网上,任何这类人身威胁都可能受到法律的严惩。”对于中国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暴力”甚至人身威胁,巴黎警官菲利浦感到十分不解。前不久,北京警方破获了一起在微博上公开威胁他人人身安全并“现场直播”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成为因网上人身威胁被法律惩处的第一人。这一事件也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网络管理的一个新切入点。德国研究互联网的学者沃尔夫冈称,在西方,法律注重争辩中的人身保护,现在只不过是把相关法律延伸到因特网上。中国本身此类法律和辩论渠道都比较缺乏,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网络进行管理。但他强调,法律应是民众网络权利和责任的“路标”,而不应只是这种虚拟暴力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才起作用的“底线”。

    网络威胁在多国泛滥成灾

    在中国,网上的语言暴力甚至人身威胁似乎很“平常”,有些人甚至从网上吵架发展到“网下打人”。前不久,北京警方因网络人身威胁对一名嫌疑人处以拘留5天的处罚。此人由于不满一名学者在网上发表的意见而决定报复,要找上门殴打对方。他在网上公开报复计划,并利用微博“直播”实施过程。此人最终成为因网络人身威胁被法律制裁的第一人。这一事件立即引起国外媒体的关注。日本《中国新闻》称,被威胁者是中国一名大学教授,因为表达自己的观点竟被人恐吓,真是令人吃惊!这也反映了中国社会混乱的一面,网络在中国不是被“活用”,而是被“恶用”。

    美国雅虎网站的一篇文章曾称,中国一门户网站的调查显示,约61%的中国网民曾遭遇网上人身攻击,约77%的人认为网上羞辱、谩骂、威胁等人身攻击现象很普遍。日本富士电视台说,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中国人表达想法和情绪的渠道不多。从这点来看,中国网络让中国人言论自由。不过,中国对这种新生事物的负面效应显然缺乏心理准备和有效管理。中国网民喜欢乱骂一气、宣泄负面情绪,将使这种新兴信息工具逐渐会被视为非理性场所。

    实际上,网络走入人们生活后,网络上各种语言暴力及人身威胁就随之产生,并成为社会问题。在美国,一项调查显示,10岁-17岁的青少年遭遇网络威胁的事件近年来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加。2006年,美国密苏里州一名少女梅根曾因网上的人身攻击而自杀。加拿大2008年的一次调查显示,34%受访者认为学生是网络暴力的重点受害者。

    在一些新兴国家,网络暴力和人身威胁引发的社会事件接连不断。韩国《亚洲经济》11月22日称,韩国全体网民中有大约12%的人被归类于潜在的网络暴力“危险人群”,高达62%的青少年曾经“遭受过网络暴力而不安”。在俄罗斯,研究新媒体和社会互动的莫斯科大学萨沙说,“许多网民甚至认为上网就是为了骂人的。在网上一番不负责任的讲话会引起争吵,然后会发展成谩骂,最后是约到一起打架。”他认为,网络已发展到“暴力阶段”了,说虚拟社会和现实生活没关系是不可能的。

    网络暴力成严打对象

    “为什么中国人平时温和有礼,上了网就火气冲天?对一个人观点的不满甚至成为对他人人身威胁的理由?看来中国确实够‘自由’的了。”在巴黎干了十几年警察的菲利浦听到《环球时报》记者说起中国网络暴力泛滥时有些惊讶。

    菲利浦说,法国对于人身威胁案件处罚严厉,无论这样的言行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法国《刑法》第三条规定,以言行威胁他人,可被判6个月监禁与7500欧元罚款;如果开始准备实施人身威胁或者用死亡威胁他人,最高可判3年监禁和4.5万欧元罚款;如果准备实施死亡威胁,可判5年监禁与7.5万欧元罚款。法律还规定,如果受威胁者属于特定种族、国家、人种或特定宗教而遭威胁,发出威胁的人则面临更重处罚。根据法律,因特网只是载体,如果有人在网上发出威胁,只要被威胁者找到证据,威胁者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目前,美国已将网络暴力分为网络骚扰、网络跟踪、网络欺凌三个等级。梅根事件后,密苏里州已正式把“网络暴力和威胁”列为刑事案进行调查。西班牙马德里律师马尔嘉利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西班牙,网络人身威胁被认为与现实中的威胁一样,只要令被害人或其家人产生严重的担忧、恐惧等负面情绪,就被认为是犯罪。根据西班牙《刑法》,对于网络人身威胁,将判处1年到5年监禁。马尔嘉利特称,为了帮助人们应对网络暴力带来的威胁,西班牙警方成立了技术调查总队,并在推特和脸谱上注册账户,专门对受网络威胁的民众提供帮助。

    在韩国,一名网民对女星李庆实再婚一事在网上发布留言:“李庆实是与黑社会分子发生不伦关系,导致家庭破裂而再婚的”。李庆实随后将此人告上法庭。10月,首尔地方法院作出判决,对此人判处200万韩元的罚金。

    《环球时报》记者曾被巴黎警局请去为一些华人案件当中文翻译。有一个案件是两名华人在网上吵架,其中一名到法国不久的华人用“小心你的狗头”之类的话骂另一人,没想到对方留下该网页的截屏图像并报警,警方立刻逮捕了骂人者。尽管这名新华人在法庭上称这就是说说而已,但后来他仍然被监禁数月。有些老华人提醒新来的移民,在法国争吵时,千万不要像国内那样说威胁的话。

    “网络巨魔”源于“道德放假”

    在世界各国,网络暴力和人身威胁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除了网上威胁打人的,更多的是在网上用侮辱性、威胁性语言攻击对手,败坏对方名誉;采用“人肉搜索”等网络手段,公布施暴对象的真实个人信息,令其在真实生活中不胜其扰等。今年11月,西班牙警方就破获了两起网络犯罪案。在其中一起案件中,一名男性利用8个推特账户对一名女性进行网络骚扰,该女性以生活自由受严重影响为由报警。警方对账户进行跟踪后,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

    为什么这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能容忍的暴力倾向在网上却成了平常事?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社会和组织心理学教授珀斯曼用一个游戏中的族群来称呼那些有网络暴力倾向者——“巨魔”:这些人大多希望自己引人注目、特立独行,但在有正常约束的环境下往往无法实现;网络恰好给了他们机会,不仅可以匿名,而且处在一群虚拟陌生人中,不需为自己的言语承担任何责任和风险。他说,这些“巨魔”不限于某种特定的类型,这就像在球场上撒野的球迷也有很多种一样——不看球时,他们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但到了球场,就肆意地“给自己的道德放一个假”。

    韩国《文化日报》11月21日称,韩国在网上发出人身威胁或攻击者,一半以上并不认为自己有错。该报道称,正因为这种心理,网上威胁或攻击某个人的言论会集中出现,甚至成为一种“舆论”,对被害人造成极大伤害。

    网上表达不应越过“红线”

    随着互联网虚拟空间的争执和现实生活走得越来越近,许多国家对网络暴力和人身威胁开始制定更细致的法律条文。许多新兴国家曾倾向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网络。在韩国,人们曾一致认为,网络实名制是避免网络暴力的最根本办法。然而多年之后,网络暴力和威胁事件仍然不少,一些事件甚至令受害者自杀,这迫使韩国重新检讨自己应对网络暴力的策略。一些批评者称,如今许多网络暴力施暴者明目张胆,单纯靠“实名制”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对《环球时报》说,法律是管理网络威胁的一个办法,但不应将法律的管理扩大化。有时候网民说一两句狠话,无非是一种情绪表达,应该允许这种表达。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认为,中国网络的暴力倾向是因为一些网民对网络的理解有误,把它当成虚拟、匿名的化外之地。但事实上,网络空间也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说话也要负责,网民同时也是责任人。周宁说,对于网络人身威胁,有必要在法律条文上进一步规范化,但也不能完全依赖法律,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的理性与道德。

    德国《柏林日报》说,中国网络已成为“危险地带”。一些人把自己想象成“网络侠”,却很少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违法,是否侵犯他人权利。不过,该报称,这是中国社会复杂性的体现,只有根除社会矛盾,这种现象才会根治。在德国网络问题专家沃尔夫冈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德国,网民可以对政治话题发表任何意见,但几乎不对其他人“评头论足”,这可能跨越“红线”——侵犯他人的权利。网络人身威胁更为罕见不要说,因为那是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