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统计局官网2017:2011年高考语文湖南卷试题详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51:51

2011年高考语文湖南卷试题详解

解析:苍梧望云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说明:本版块在去年的基础上由5道题减少至4道,减少了字形题的考查。在考前曾有很多人猜测可能字音字形会合二为一出题。实际上,考虑到“古诗文默写”“有增字、漏字及有错别字不给分”和作文题“每1个错别字扣1分”的明确规定,在语言文字运用板块只出字音检测题是非常合理的选择。题目难度较去年比有所下降。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揖让yī 山岚lán 彤云táng 满腹珠玑jī

B.阆苑làng 盛馔zhuàn 敛衽rèn 未雨绸缪miù

C.遒劲qiú 毗连bǐ 盥洗guàn 鸢飞鱼跃yuān

D.翰墨hàn 睿智ruì 奶酪luò 撑天拄地zhū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识记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其中B.未雨绸缪móuC.毗连pí,D.奶酪lào。这三个错误的读音中,“缪”是多音字引发的错误,“毗”是声旁引发的错误,“酪”是属于字形相近引发的错误,如“洛、络、骆、烙”均读luò;此外,这个字在湖南有些地方的方言中就读luò,容易引发错误判断。三个错误注音所在的词语均为常见词语。对于考生来说,如果平时积累时能准确识记而不望形生音,这个题目的难度应该还是不大的。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山廊慢转,曲径轻摇,柳色乍染,黄莺初啼,几间茅屋在白云深处若隐若现,这一切令人耳目一新。

B.故乡的槐树,成簇成片,遍布四野,似乎散漫凌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千篇一律,

却又各具情致。

C.满耳的阵阵蛙鼓,激昂亢奋地噪闹着,将静夜和旷野喧嚣得如同这季候一般,热情

洋溢,生机勃勃。

D.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对对小而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

真烂漫,活灵活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表达应用,正确的使用成语,能力层级为B级。其中,D项中的“活灵活现”即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此处用来形容野兔,属于用错了对象。A项“耳目一新”指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B项“千篇一律”即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题材、写法公式化,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 C项“生机勃勃”是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很活跃。本题中的这四个成语均属于常见成语,没有在词义上给考生设置障碍,主要考查词语的用法而非内涵,这应该也是词语题考查的方向,毕竟这是一个语言的应用题而不是识记题。本题的语料选用了较为典雅的文学语言,显得厚重有文化意味,符合湖南高考的的一贯风格。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

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B.微博一经推出,就以其强大的即时通信功能,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它正有力的

介入我们的社会生活。

C.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

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

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也是语言的表达应用,病句辨析,能力层级为B级。考生要熟悉病句的六大类型。每一类可以记几个典型的例子,可采用造句类比法、语感审读法、压缩主干法来做题。C项的语病在于成分(介词)残缺,从而导致主语不一致。“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前缺介词“对”。相对于2010年湖南高考语病题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来,今年选出“有语病的一句”明显降低了难度。本题的语料主要涉及到时事材料,考生阅读选项时会感觉到亲切,现实感强。

4.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语言表达是否得体,并以手机短信的形式来考查,属于旧题新考。A项中,“拨冗”是具有文言色彩的客套话,意思是说,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此处使用不当;且特此通知,语气也不当,也不符合手机短信文体;B项中“光临”是敬辞,称宾客来到,不能用于自己;且事务繁忙也明显是托辞,此处使用表现出对母校的不恭,也不妥。C项的“谨此奉告”不适合用于对待母校的语气;“列席”一词指参加会议而无表决权,用于“庆典”不合适。而D项说到“航班取消”是想来而无法来的实情,所以选D。本题一直是湖南卷的语言运用试验田,每年的考查形式都在变,考对联,考诗词填空,考手机短信,形势在变,但考查的考点都是语言的衔接连贯得体,所以考生在考前不要猜测考查形式,关键是以不变应万变,弄清楚语言在衔接连贯得体方面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文言文阅读(23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严祺先文集序 归庄

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其诗亦怪怪奇奇,独辟门户,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曰《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是也,岂非以其汲汲于求于求知干进,志在利禄乎?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今天下多文人矣,身在草莽,而通姓名于大人先生,且朝作一文,暮镌于梓,往往成巨帙,干谒贵人及结纳知名之士,则挟以为贽,如此,文虽佳,俗矣,吾读严子祺先生之文,深叹其矫然拔俗也。无锡自顾端文、高忠宪两先生讲道东林,远绍绝学,流风未远,严子生于其乡,诵艺术,沐馀教,被服儒者,邃于经学。平日重名节,慎行藏,视世之名位利禄,若将浼焉。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韩子尝言:“人笑之,则心以为喜。”夫人之笑韩子者,特以其言辞为流俗所笑,犹杰然为一代儒宗;若立言之旨为流俗所笑,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虽然,使韩子而居今之世,其立言之旨,当亦如严子之迂,必不至有上宰相之书、城南之诗,取讥于大儒矣。严子之文,余所见止数十篇,论理论事,明快严峭,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言辞之工如此!然吾以为文辞之工,今世文人之不免于俗者,亦或能之;其所以矫然拔俗,乃在立言之旨,世所共笑为迂者也。夫世共笑为迂,余独不以为迂,而欣赏叹诧,则余亦迂甚矣哉

(选自《归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1版)

[]①浼(méi):玷污。

说明:此次湖南的文言文阅读考的是""这种文体,属于文言散文,相较于传记文要难,但这也是湖南卷历来的风格。不同于其他省份,湖南从自主命题以来,传记文考的很少,取而代之的是评论性文章和文言散文。《严祺先文集序》虽然只有510多字,但因为是文集之序,且议论性强,故并不易读,但好在题目不难。这也湖南卷文言文的风格之一,通常给出的文章难懂,但相关的题目则不难。题型较去年有变化,选择题从4个减为3个,翻译题不变,仍为三个,增加一道简答题,客观题的减少,主观题的增加,可以看出湖南加大了对文言文考查的难度。分值也从22分增加到23分。加上后面的文言选做题,明显可以看出湖南卷对古文的考查又加大加难的趋势,这是值得注意的。

【作者简介】归庄,字玄恭,江苏昆山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其曾祖父即为明代著名散文家归有光。归庄与顾炎武同乡齐名,17岁时与之一同参加复社,并与之共谋抗清。两人志同道合,友情深挚,时有“归奇顾怪”之称。归庄的诗文,以反对清朝统治、富有民族气节之作为主体。其诗或质朴明畅、直抒胸臆,如《古意十二首》、《卜居十四首》等;或工整绵丽,如《落花诗十二章》等,被吴伟业评为:“流丽深雅,得寄托之旨,备体物之致。”宋琬评归庄:“以磊落崎嵚之才,为婀娜旖旎之词,兴会所至,犹带英雄本色。”其散文亦酣畅雄恣,感情浓冽,颇受好评。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次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 病:批评

B.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 拔:拔除

C.远绍绝学,流风未远 绍:继承

D.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 加:超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难度不大。用代入法,分析句子并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即可。可以知道C项把“拔”解释为“拔除”明显不通,联系成语“出类拔萃”,此处“拔”应是“超出”之义。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诗怪怪奇奇”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或咎其欲出者

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文虚词在文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难度要低于往年,出题形式较往年也有变化,只考查一个"",从以前的四个变为一个,难度降低。四个选项分别来自《游褒禅山记》《廉蔺列传》《鸿门宴》《伶官传记》四个经典篇目,句子也很典型,考生应该大都不会感到陌生,基本不会产生误判。A.那个,指示代词; B.他,人称代词,作小主语;C.他的,人称代词,作定语,与题干例句相同;D.一定,副词。只要掌握“其”的几种常见用法,可迅速做对此题。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A.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B.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C.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D.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湖南这是第二次考断句,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大大降低难度。可用排除法迅速解答。"故其文立言之旨"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暗含两种倒装句式的考查:主谓倒置和定语后置。把握到这一点,再运用对称法,才能选准A项: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8.结合文意,请你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严祺先的文章:①命意立论,卓尔不群,不被世间平庸的人所理解而受到讥笑;②说理叙事,明白晓畅,严峻犀利。(只答“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或“文辞之工如此”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出题形式由去年的选择题转变为主观题,难度较为去年有所增加,其实也只是对新课改前文言文简答题的一种回归,也是新课改后减少客观题加强文字题的趋势的体现。回答本题时要内容和形式两个要点。从形式上看,首先对题干中的关键词"欣赏叹诧"定位,出现在文末,那么答案必定在前文;迅速找到原文:"论理论事,明快严峭,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文辞之工如此",这就是答案要点,把他翻译成现代汉语,分点即可。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韩文公的文章,振起了八个朝代以来的衰颓(文风)。

2)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事情,不说别的,必须首先去除他的俗气才行。

3)则余亦迂甚矣哉!(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那么我也迂腐得厉害啦。

说明:这三个翻译都不难,没有特殊语句的考查,主要还是实词和虚词的考查,把关键的实词和虚词翻译出来就可得分。文言文的翻译一定要注意两点:采用直译为主的方法,找准得分点。注意“之”“起”“衰”,其中“衰”形容词作名词;“谓”“其他”“去”“其”“可”, 注意“其他”古今同义;“甚矣”“哉”,一定要译到位。

【参考译文】

韩文公的文章,振起了八个朝代以来的衰颓(文风)。他的诗歌也是怪异奇特,独自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但是朱熹(考亭先生)曾经批评他诗文的俗气,认为他的《上宰相书》和《符读书城南诗》就是这种情况,(他)不正是借此来急切的谋求仕进,志在财利俸禄吗?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事情,不说别的,必须首先去除他的俗气才行。现在天下文人很多,身处偏僻乡野,却(试图)在高官权贵那里通报自己的姓名,并且早晨写篇文章,傍晚时候就刊印出来,经常结集成鸿篇巨制,在拜谒达官贵人,结交知名人士时,就拿它来作为见面的礼物。像这样,文章即使不错,也显得很俗。我读严祺先先生的文章,深深的感叹他的卓尔不群,超出世俗之人。无锡自从顾端文(顾宪成)、高忠宪(高攀龙)两位先生在东林讲学,远远的继承古圣绝学,圣人流传下来的风尚不曾远离,严先生出生在这个地方,诵读诗书,蒙受教化,信奉儒学,在儒家经典研究方面很精通。平日看重名节,行止(行,做事;藏,隐退)谨慎。看待社会的功名利禄就好像将要玷污了他。心有感触愤懑填塞其中,就事而发感慨,所以他的文章行文的主旨(思想),大多是被世人耻笑为不合时宜的。韩愈曾说:“他人取笑我,我心中把它当做一种喜悦。”人们笑韩愈,只是因为他(文章的)言辞被流俗取笑,仍然还算是杰出的一代儒家领袖;如果是文章的主旨(思想)被流俗取笑,不又是比古人(韩愈之类)更超出一层了吗!即使这样,假如韩愈处在当今之世,他行文的主旨(思想)也应当像严先生这样不合时宜,一定不至于写出《上宰相书》和《符读书城南诗》这样的诗文,而被名儒大家所嘲笑。严先生的文章,我所见到的只有几十篇,论理叙事,语言明快晓畅而思想严峻犀利,一个恭谨温顺的读书人却能以文笔杀人,其文章言辞的精巧犀利可见一斑。但我认为,文辞的精巧,现在世上那些不免于俗气的文人,也有的能做到这一点;严先生之所以卓尔不群而超出一般的俗人,是在于他文章的命意立论,被世俗之人所共同讥笑为不合时宜。世人都讥笑他不合时宜,只我不这样认为,且(对他)欣赏感叹,那么我也迂腐得厉害了啊!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分)

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角度提示】

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彩。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作具体分析,也可以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答案示例1

这是一首写景诗,在写景状物上具备动静皆备,虚实相生的特点。(2分)首句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西园春景,在阳光照耀之下,西园美丽而平静;而结句写到蜂来蝶往,给平静的西园增添了几分灵动和活力。可谓动静结合。(2分)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只是作者的推测,是虚写,而结句则为作者的眼前实景,也是作者做出推测的理由和依据。可谓虚实结合。(2分)全诗意象动静皆备,写景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

【答案示例2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用词精当,其中尤以“满、过、知”三字最为精妙。(1分)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晴波”即阳光,“满”字则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暮春时节雨水较多,难得的旭日普照的春景让作者满心的喜悦。(2分)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而一个“过”字点出时令已至春暮,一切美好的春景也行将在绵绵春雨中成为过去,留恋惋惜之情油然而生。(2分)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前面著一“知”字,则表明“花落尽”乃是作者的推测,此处虚写使文章意兴盎然,充满生活的情趣,且顺利引出下句作者作此推测的依据。(2分)

【解析】本题考古代诗歌鉴赏,选用一首体制简短的绝句,在诗句理解上难度并不算大。作者高启,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并有“明代诗人之冠”的美誉。设题上与往年不同,角度(不外乎四个:形象、语言、技巧、情感)任选,开放度极大,是本套试卷的亮点之一。它不再是“问什么答什么”,而是“想什么答什么”,给了考生答题的充分自主权,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考题。但要注意,一个7分的题,在回答时一定要有得分点意识,做出来的答案,要有给你更高分数的理由。一般来说,一点最多2分,一个7分的题,一般不能少于3点;所以要想方设法挖掘得分点,去获取更高的分数。最好采用总分结构,条分缕析。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雕栏玉砌应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2)清风徐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答案】(1)只是朱颜改;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解析:本题考古诗文默写,两个题均出自经典篇目,不仅分数减少了,而且难度降低了,应该说是湖南卷在有意降低识记类题目的地位。本次默写是湖南自主命题以来最为简单的一次,除了通假字“属”可能会有考生记错,考前准备较为充分的考生本题应该得满分。(提醒,默写中凡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引起重视。)当然,据说也有考生出考场就说第一题不会做,最后一句竟然写成“恰似橘子洲头一日游”!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培育一位电影明星,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时间成本看都是昂贵的,一个明星的成长有漫长的过程,还要有天赋和种种机缘。当然还有更为紧要的前提,即明星必须扮演某个角色,借角色而成名,如扮演埃及艳后、扮演安娜·卡列尼娜或特工“007”等,只有作为成功的角色的明星,才能成为生活中的明星。

自从有了电视,情形有了难以料想的变化,明星的概念大大泛化。一方面从明星生成的角度看,周期更短,速度更快,一部电视连续剧,可以使演员每天晚上出境,抵得上十来部电影。另一方面,更关键之点是,有了电视,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成名,明星可以是扮演自身,就像电视主持人。再例如,姚明扮演姚明,刘翔扮演刘翔。亦即当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可以直接登场,以明星自身的名义登场。由此,电视不仅生产了演艺明星,还生成了体育明星、演讲明星,还有大众明星。到了大众明星秀这一步,明星已经不是遥不可及,他们早已脱下神秘的面纱,成为邻家男孩和女孩。当看电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明星就是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既然明星不一定要扮演某一个角色,明星的门槛就大大降低,明星的大门洞然敞开。

明星是社会流行趣味的代表,这种流行趣味不是由哪一位才趣卓著的人物独自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通过明星自觉和不自觉的配合,共同创造的。这就是当代电子文化的特征。当代文化的辉煌是工业文明的辉煌、是物质生产技术文明的辉煌,而这些辉煌的替身或者说集合点就是明星。

明星是流行趣味的代表,大众仰望明星,大众在此岸,而明星在彼岸。从此岸到彼岸应该有一段漫长的距离,跨越这一距离,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还要机缘凑巧。但是陡然间,随着电子媒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电视娱乐节目的大量涌现,大众能直接参与明星生产,自己当明星,他们参加各类选秀节目,哪怕是只当15分钟的明星。明星秀成为一种社会风潮,不但青年人跃跃欲试,连成年任何儿童也加入到这一浪潮中,势头汹涌。一旦当明星不需要以扮演什么角色为条件,那就星途坦荡,而且是条条大道通明星。特别是有了网络视频,人们不一定要上电视节目,也用不着资格审查就能踏上明星之路,只需将自己制作的视频制品拿到网络上传播,就有成功的可能,这大大增加了当明星的概率。也难怪,当年麦克卢汉在对比电影和电视时会说:“看电影时,你坐在那儿看银幕,你就是摄像机的镜头;看电视时,你则是电视屏幕,……看电影的时候,你向外进入世界;看电视的时候,你向内进入自己。”正是电视和网络的出现,使影像电子文化成为日常生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和日常生活场景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中。就像今天的孩子在若干年后会发现,自己的童年早已被细心的父母记录在各类摄像和视频中,自己早就充当了家庭生活的小明星,潇洒地生活在大人们的摄像镜头和屏幕里。

(节选自蒋原伦《今夜星光灿烂》,《读书》2011年第2期)

12. 下列有关明星概念“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了电视和网络,明星的生产,变得周期更短,速度更快。

B. 电视上的明星,只需扮演自身,不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

C.电视娱乐节目使明星大众化,明星秀成为一种社会风潮。

D. 影像电子文化进入家庭日常生活,人人都可以充当名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阅读文章要宏观把握,但答题判断则需要微观考量,要将选项还原到文段之中,逐个信息进行核对。原文是“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成名”,选项变为了“不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混淆了或然和必然,肯否失当。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成功的电影明星凭借天赋和种种机缘,可以缩短其成长的过程,而不一定要借角色成名。

B.明星的门槛降低,与明星培育的成本无关,主要原因在于电视不一定要扮演某个角色。

C. 创造流行趣味要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要明星配合,明星则可成为这种趣味的代表。

D.有了网络视频,明星变得不再神秘,人们只要将视频制品在网上传播,就必定成为明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级。解题的关键是将选项信息与文章信息进行比对,注意“一添二漏三改四凑”的惯用伎俩。A项原文是“明星必须扮演某个角色,借角色而成名”,而选项是“不一定要借角色成名”,属于肯否失当;B项“主要原因在于上电视不一定要扮演某个角色”,属于强加因果;D项原文是“就有成功的可能”,而选项说“必定成为明星”,说法过于绝对。只有C项正确,对应信息就在第三段。

14. 综观全文,请谈谈你对麦克卢汉所说“看电视的时候,你向内进入自己”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了电视,明星生产的条件大大改变,明星的门槛大大降低,大众可直接参与明星的生产,自己当明星;(3分)并且影像电子文化与日常生活场景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中。(3分)

解析:本题从题目设置的形式来看,可以看成是对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但从能力考查点来看,既是考查文意理解和信息筛选,能力层级为C级,也是探究和发掘文章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F级。从理解关键句子层面来看,一定要瞻前顾后,看看这个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关键是找准信息区间,从而筛选出理解关键句子的重要信息。此句之前说的是:因为电视网络的出现,当明星不需要以扮演什么角色为条件,也用不着资格审查就可以踏上明星之路,每个人当明星的概率大大提高;此句之后说的是:影像电子文化成为日常生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和日常生活场景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中。前句说的是明星的产生,后句说的是影像电子文化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而且这两者都与电视的出现有关。根据这些信息,探究电视对个人价值展现的影响,对时代的影响。组织答案时,要注意题干中的两个关键词:“看电视”和“向内进入自己”,可以就此分两点作答。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想飞 徐志摩

我们吃了中饭出来到海边去,云雀们也吃过了饭,离开了他们卑微的地巢飞往高处做工去。瞧着,这儿一只,那边又起来了两!一起就冲着天顶飞,小翅膀动活的多快活,一颗颗小精圆珠子直往外唾,亮亮的唾,脆脆的唾,——他们赞美的是青天。瞧着,这飞得多高,有豆子大,有芝麻大,黑刺刺的一屑,直顶着无底的天顶细细的摇,——这全看不见了,影子都没了!

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背负苍天,而莫之夭阏者;”那不容易见着。我们镇上东关厢外有一座黄泥山,山顶上有一座七层的塔,塔尖顶着天。塔院里常常打钟,钟声响动时,绕着塔顶尖,摩着塔顶天,穿着塔顶云,有一只两只有时三只四只有时五只六只蜷着爪往地面瞧的“饿老鹰”,撑开了它们灰苍苍的大翅膀没挂恋似的在盘旋,在半空中浮着,在晚风中泅着,仿佛是按着塔院钟的波荡来练习圆舞似的。那是我做孩子时的“大鹏”。有时好天抬头不见一瓣云的时候听着猇忧忧的叫响,我们就知道那是宝塔上的饿老鹰寻食吃来了,这一想象半天里秃顶圆睛的英雄,我们背上的小翅膀骨上就仿佛豁出了一锉锉铁刷似的羽毛,摇起来呼呼响的,只一摆就冲出了书房门,钻入了玳瑁镶边的白云里玩儿去,谁耐烦站在先生书桌前晃着身子背早上上的多难背的书!啊飞!不是那在树枝上矮矮的跳着的麻雀儿的飞;不是那凑天黑从堂匾后背冲出来赶蚊子吃的蝙蝠的飞;也不是那软尾巴软嗓子做窠在堂檐上的燕子的飞。要飞就得满天飞,风拦不住云挡不住的飞,一翅膀就跳过一座山头,影子下来遮得阴二十亩稻田的飞,到天晚飞倦了就来绕着那塔顶尖顺着风向打圆圈做梦……

飞。人们原来都是会飞的。天使们有翅膀,会飞,我们初来时也有翅膀,会飞。我们最初来就是飞了来的,有的做完了事还是飞了去,他们是可羡慕的。但大多数人是忘了飞的,有的翅膀上掉了毛不长再也飞不起来,有的翅膀叫胶水给胶住了再也拉不开,有的羽毛叫人给修短了像鸽子似的只会在地上跳,有的拿背上一对翅膀上当铺去典钱使过了期再也赎不回……真的,我们一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但没了翅膀或是翅膀坏了不能用是一件可怕的事。因为你再也飞不回去,你蹲在地上呆望着飞不上去的天,看旁人有福气的一程一程的在青云里逍遥,那多可怜。而且翅膀又不比是你脚上的鞋,穿烂了可以再问妈要一双去,翅膀可不成,折了一根毛就是一根,没法给补的。还有,单顾着你翅膀也还不定规到时候能飞,你这身子要是不谨慎养太肥了,翅膀力量小再也拖不起,也是一样难不是?一对小翅膀驮不起一个胖肚子,那情形多可笑!到时候你听人家高声的招呼说,朋友,回去罢,趁这天还有紫色的光,你听他们的翅膀在半空中沙沙的摇响,朵朵的春云跳过来拥着他们的肩背,望着最光明的来处翩翩的,冉冉的,轻烟似的化出了你的视域,像云雀似的只留下一泻光明的骤雨———那你,独自在泥涂里淹着,够多难受,够多懊恼,够多寒伧!

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到云端里去,到云端里去!那个心里不成天千百遍的这么想?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大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再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

人类初发明用石器的时候,已经想长翅膀。想飞。原人洞壁上画的四不像,它的背上掮着翅膀;拿着弓箭赶野兽的,他那肩背上也给安了翅膀。小爱神是有一对粉嫩的肉翅的。挨开拉斯(Icarus)是人类飞行史里第一个英雄,第一次牺牲。安琪儿(那是理想化的人)第一个标记是帮助他们飞行的翅膀。人类初次实现了翅膀的观念,彻悟了飞行的意义。挨开拉斯闪不死的灵魂,回来投生又投生。人类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飞!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选(1918——1949)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有删节)

说明:湖湘文化追求底蕴深厚,这一点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上可以体现出来。2010年选用了洛夫的《一朵午荷》,2011年选用了徐志摩的《想飞》,连续两年选择了现代诗人的散文,行文都充满诗意,主旨也比较容易把握。两个标题都有象征意义,而《想飞》相对去年的《一朵午荷》就要直接一些,题目直指文章的主旨。

15.简析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云雀的意图。(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描写云雀飞向青天的高远与快活;②引出下文“我”对“飞”的渴望。

解析:本题属于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级。考查段落的作用,作用题一般有两个角度,即内容上和结构形式上。内容上只要对本段信息进行概括即可,结构形式上看,作为首段,不外乎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首尾呼应等等。作为第一题,本题难度不大,只要思路规范,4分很容易得到。

16.为什么只有“饿老鹰”成了“我做孩子时的‘大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庄子笔下“大鹏”的飞令“我”神往,但“大鹏”在现实中“不容易见着”;②现实中麻雀、蝙蝠、燕子的飞是“我”不屑的;③撑开大翅在天空中盘旋的“饿老鹰”,暗合了“我”心目中得“大鹏”形象。

解析:本题考关键句的理解,从题目设置形式来看,需要考生去探究因果。其根本原因是我神往在蓝天飞翔的大鹏。然后可以根据文意可以做一个逻辑推理。一方面大鹏不容易见着,一方面燕雀之飞我不屑一顾,在这两面之间,饿老鹰自然成为了我关注的首选。注意4分以上的题目均要有分点意识,尽量采用原文关键词句,分点作答。

17.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运用第二人称,如对朋友,殷殷相告,有一种亲切感;(2分)②有利于躲着对不能飞的“你”倾注同情与关怀,与“你”共同感受不能飞的痛苦。(2分)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一个语言鉴赏题。涉及的考点为人称的作用。这类题的答案应该分为两部分,即作为某人称运用的共性特点,以及在本文中这一人称的个性特点。掌握了这一答题思路,就容易应对了。作为二人称的好处,一般为有面谈的感觉,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与文本的距离,娓娓道来,给人以亲切感;当然,关键是要结合具体的文本来分析,考生在这一点上因对文本理解的程度,可能会有失分。

18.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并结合现实,谈谈“想飞”的积极意义。(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在作者看来,人原来都是会飞的,但因各种缘故,多数人“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而不能飞是件可怕的事;飞上天空,就能将世界“看一个明白”,彻悟做人的意义和价值。②做人要志存高远,不懈追求;只有心中想着去高分,你才有振翅的勇气,才会去做飞翔的准备。现实社会是个重能力讲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容易让人迷失于物欲的社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去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每个人心中都要有想飞的念头,你才有可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本题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探究题,有两问,其一是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能力,其二才是联系现实就文章观点作一定的探究。两问的设置,让考生至少能在第一问有所斩获,所以这样的题目设置应该说是降低了探究题的难度。第一问不难,这句话出现在第四段开头,所以答案一般应该从第三段和第四段中去提取概括。根据第三段信息,可以概括出人原来都会飞,长大后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了飞的本领,而这很可怕;根据第四段信息,可以概括出老在地上爬会很厌烦,只有飞到高处才能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看得更分明透彻。第二问实际上是阅读后的一种迁移,关键是要联系实际,谈“想飞”的积极意义。飞是一种理想,所以这一问实际就是谈“理想”对每个人的激励作用。可联系自身实际,也可以举社会事例来谈。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9分)

说明:第六大题继续沿承2010年出现的新题型,考生二选一作答。新题型内容由两部分组成:1.新闻短评 2.理解表达题;分值由去年的6分提高到今年的9分,分值的变化体现出新题型更加注重对考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考察。2011年的新闻短评在审题难度上较去年有所降低,考察要求直接明了,且新闻材料是考生熟悉的社会事件: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考生只要把握好新闻短评的两个最重要的点:短、评,找准角度,运用本质、原因动机、结果意义等论述方法进行论证,做到观点、材料、论证、小结四要素完整,写作起来自然游刃有余。理解表达题要求在理解分析儒墨两家思想的基础上,考生谈谈自己的见解。材料所引文字是耳熟能详的儒墨思想内核。在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广大考生,对于这道题,都会有自己的看法。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

本报北京4月28日电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今天宣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区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与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人口净增长量1.3亿相比,减少了约5600万人。十年人口数字的变化反映出,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挑战。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居住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分,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选自《人民日报》2011429日头版,有删节)

请从上述消息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9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角度提示】

①人口变化成绩方面的校对:“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和步伐加快”;

②人口现状面临挑战方面的角度:“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③上述两个方面中的每一个点都可作为一个角度;

④整体的角度:对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做整体评论;

⑤其他角度:如“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的角度;“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与“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相结合的角度;“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与“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相结合的角度等。

【答题要求】

题材是新闻,题目是新闻短评,即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方面做的评论,要有自己对事实的看法即观点,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联系材料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议理,结构也要求要基本完整。期中新闻评论的角度选择不能脱离所提供的新闻事实。

“新闻短评”写作分四步:标题—事实—评论—小结。标题要彰显主旨,一般是“什么怎么样”;概述新闻要简洁,一般是“什么怎么样或谁怎么样”;观点要直击要害,分析要深刻集中(可并列展开、递进展开,也可正反结合;可以析原因、揭本质,也可以谈后果、提措施与办法等)。篇幅要短,200字左右,重在评析。

【答案示例】

经济发展影响到人口的流动

流动人口的增加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内在联系。从上则新闻看来,流动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而城镇人口比重与2000年比也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化程度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被大量吸往城市,流动人口主要就是农民工进城的现象反映。材料中还提到,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应该与这些省份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入城有很大关系。所以说,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人口流动的方向和规模。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 ①其:反身代词,指自己。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9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要点提示】

①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儒家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以及”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若视”表明的是一视同仁,爱无等差。

②可以从强调人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的角度,也可从强调将个人命运融于国家与社会利益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角度,还可从儒、墨兼用,各取所长,有助于维护人的尊严与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等,联系现实谈看法。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本题考文化经典阅读。去年是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年,考虑到要求稳,未考《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的内容,如果今年再不考,恐怕就不会有教师再教这一本教材了。但因为文化经典在语料上存在先天的难度,与考生的语文素养不一定对应,所以在语料选择上是有一定难度的。今年高考选择的这两则材料较为常见,考生应该还是理解得了的。高考前很多考生和老师都认为可能会对经典中的语料用白话文方式呈现,那样就不叫文化经典题,与现代文阅读无异。所以今后的训练仍然要瞄准文化经典的原文进行,要去理解整理文化经典教材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思想。

这个题要求能够从材料中筛选出作者的观点与看法,并进行分析概括,并对经典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一要疏通文意,读懂原文。为理解内容、评析观点打下基础。二要熟悉人物,明辨思想。文化经典的考查,一般需要我们指出选文所表现出来的观点和态度,有时还需要对此作出评价。因此平时我们就必须熟悉一些哲人的主要的学说和观点。只有对他们的主要思想有了明晰的认识,才能在高考时准确辨析。本题抓住“仁爱”与“兼爱”的异同来分析。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解析:

湖南卷今年的作文题改头换面,终于不再是字数越来越少的命题作文,而是以材料作文题的形式出现,材料言简意赅。由标题作文改为材料作文,表现出在命题形式上继续探索开放性与限制性有机结合的努力。湖南高考今年作文题最大特点是“鲜活”。该题最大限度地贴近考生的生活经验和成长感悟,鼓励个性表达,既让所有考生都有话可写,又能让优秀考生充分施展写作才华。题目围绕“生活”和“心灵”两个维度吸取灵感,更鲜明地体现让人感悟生命的“智慧”与“哲思”的特征。

考生读材料时,要捕捉材料的重点。今年的材料,考生至少要把握三个要点:(1)"我""你们"(2)"谢谢"(3)前后两句话的对比变化:在"大家"面前,自"我"消失。有了对材料重点的把握,考生立意时要力求往深度上拓展:"我"、"你们"可以是双方的一种唇亡齿寒的依偎关系;"谢谢"传达的是一种为现代社会所召唤的"感恩"意识,同时更强调人要积极、自觉的感恩;当自"我"消失,"你们"凸显的时候,是人有意识地将自"我"主动弱化,体现了对"大家"、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尊重他们的地位、需求、感受等,同时也折射出了一种可贵换位意识。仔细探究起来,这则材料题意味深长。文体上,议论文是最稳中求胜的选择;如果是记叙文,则需要对选材和行文有很好的驾驭能力,守住立意,否则容易剑走偏锋。考生在选择素材时,如果能将自我定位与和他人交往、家国责任、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处理等素材纳入到自己的写作轨道,将会是一篇篇"嚣张跋扈"的考场佳作。

“大家好,我来了!”和“谢谢大家,你们来了!”都是“来了”,但“你我”有别,境界殊异。前面一句是以“我”为中心,后一句是以“你们”即他人为中心;这个变化,体现的是自我定位的变化。很多人面对失败,可以低调可以谦恭,但一旦小有成就,就施施然自我膨胀起来,浮躁,张狂,不可一世。以为全世界最厉害的人就是自己了,以为没有自己就地球都转不起来了。歌唱家的转变,正是对自我心态的一种调整,一种修正,也是人生境界的一种跃升。心里只装着自己的人,最终会与人群渐行渐远;心里装着别人的人,才能更多的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更加的走近人群。

所以,这里可以延伸出很多话题、立意,比如自我定位,感恩,谦恭低调的人生态度,绚烂之后归于平和,如何对待成名成家,我与他人的关系,战胜自我,等等。

高考作文除了对考生所学和所有进行检测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进行道德引领。湖南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就能引导考生反省自己,思索人生,思考我与他人的关系。这个社会在发展,人心也变得越来越浮躁。有些人认为,他人是我的地狱,人与人之间,尤其是陌生人之间,隔膜越来大了。其实,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与人的交流,决定了只有在社会上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创造自己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多的认可。他人是我的一部分,没有他人,我就不完整。比方一个歌手,在没人的地方唱歌,唱的再好,也得不到掌声,得不到认可,你的价值又能在哪呢?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和掌声,自己的水平也无法提高。人只有在人群中,才能实现价值,得到认可。而高高在上,自我膨胀,只会远离人群。考生如能想到这一层,不仅作文能写出深度,在发展等级上大有作为,而且在为人处世上,也一定能视野大开,人生的境界一定能得到提升,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也一定能最大化。

同题作文

   1.牢记我们的衣食父母

  今天高考,各大中小城市少不了交通管制,为的是考生们有一个好的高考环境。考生被家长们前呼后拥进入考场,断不能有“我来了”的一人独大。

  娱乐圈里的事,向来不太关心,倒是对赵本山有些敬意。对于这位土得掉渣的艺术家心生敬意,是听了他的一席访谈。

  他说,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如意的事。不顺心了,就回铁岭老家,往村头一站,就什么都懂了。对这句话,他有一个解释,说当年的同学,“都长(老)得像我爹!”

  生活的风雨,长久剥蚀乡民的体肤,满头白发,沟样的皱纹,那是劳作的汗水染就,是辛劳的泪水洗成。对比之下,赵本山是该满足了,那里的干瘪乳房,曾溢出他儿时渴望的乳香,那里有他老实巴交长眠的爹娘。

  而很多歌手或者歌星,像这次作文材料中给出的这位“前我”,往往错误地定位了自己的角色位置。许多歌手赚得盆满钵满,惊自己为天人,殊不知,是一个文化繁荣多元的时代,造就了他们的人生。“我来了”,透出霸气;而“谢谢大家,你们来了”,则是在卑谦里找回了真正的自我。从传播学意义上说,受众的爱好决定媒体的走向,观众的爱好决定歌者的存亡。所以“谢谢大家,你们来了”,是真正明白了谁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这是自我认知的一个突破,也是人格的一段升华。

  想起了农民工。现代城市建设,农民工功不可没,干牛样的活,吃牛样的食,拿最低的工资。一身臭汗坐上公交,城里人往往视若乞丐,避之惟恐不及。每每看到这种场景,心中便如刀绞。“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中国当真就这么‘和平崛起’了,那么我们不要忘记,一定要为连续几代数以亿计的苦力劳工,修一座最高最大的纪念碑,来铭记他们的超常牺牲!”这是一位思想家的深切呼喊,这是人性光芒在城乡问题上的一缕灿烂阳光。城里人哪天发自内心地喊一声,谢谢农民工,你们来了,会激出多少农民工积压多年的泪水!

  今天高考,各大中小城市少不了交通管制,为的是考生们有一个好的高考环境。考生被家长们前呼后拥进入考场,断不能有“我来了”的一人独大。整个社会,包括学校和家庭,助威高考,是在培植国家未来的希望。感恩才是考生们的应有态度。说一句“谢谢社会,你们来了”,这人间的情,才不一边倒。社会对孩子们付出之后,才有一种踏实的感觉。因为,我们培养的新一代,毕竟有了感恩的心。

  牢记我们的衣食父母,常思“来之不易”、“物力维艰”,把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看成理所当然的回报,是每位官员的哲学底线,也是每一位公民的人生准则。每个人只要做到了“小我”而“大你”,这个社会便处处充满温馨。

2.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那位把“大家好,我来了”的开场白换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的歌手,应该是懂得了把自己当回事的真正境界就是主动把别人当回事。

  某知名歌手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谈到自己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说起面对观众的第一句话,原来是说“大家好,我来了”,现在是说“谢谢大家,你们来了”。听到这句话是令人感慨的,甚至,由不得人不感慨。

  歌手前面那句话我亲耳听到过无数回了。很多年前,我去歌厅听歌时,上台的歌手无一例外,说的就是“我来了”。这三个字我听了很是别扭。心里就想,你以为你是谁啊?是不是觉得这么多人坐在这里,就因为是你“来了”呢?当然不是。到这里的人,绝大多数是因为自己,譬如上班累了、干活烦了、失恋了、输钱了、要放松了、想和朋友聚会了、在寻找新的自我了,等等等等,极少有人会是因为一个歌手将在这里吼几嗓子而坐在下面。

  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去做某件事,那件事情也只和自己有关。除了亲人、朋友和同事,我们很少关心旁人在干什么。而那个与自己不相干的旁人却总以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话,不免会让我们感到不以为然。虽然在一个被口号捆绑的时代结束之后,每一个个人都在认识到自己的重要和价值,但这种重要和价值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让人最终认清楚自己和定位自己的,还真是难说。就像那些喜欢上台就说“我来了”的歌手,实际上在自我的面对时,失去了一个基本定位。这个定位一旦失去,就会把自己很当回事。

  当然,我们应该把自己当回事,但又不应该太把自己当回事。这中间的度如何掌握,或许才是我们做人的学问所在。我记得美国飞机发明家莱特兄弟参加一次盛宴时,宴会主持人请哥哥发表演说。大莱特不好意思地说,“演说是归我弟弟负责的。”当主持人转向小莱特时,小莱特的回答是:“谢谢诸位,我哥哥刚才已经演讲过了。”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份睿智,更多的是一份没太把自己当回事的谦逊。谦逊赢得的,往往才是对个人最大褒奖的尊敬。

  那位把“大家好,我来了”的开场白换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的歌手,应该是懂得了把自己当回事的真正境界就是主动把别人当回事。先把“谢谢”给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给你的掌声。

3.成熟的姿态

   日渐成熟的李娜不再是那个叫嚣着“我来了”的丫头,而是成长为能微笑着低语“谢谢大家”的世界名将。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说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成熟的成功者,以谦和之姿站在人生的巅峰,将自己看得低入尘土。

  成熟不是世故与圆滑,不是庸俗与市侩,成熟的人能客观认识自我,尊重他人。成熟的姿态不是傲视众人的惟我独尊,而是如麦穗般低头,倾一腔之于土地的感激。

  初涉网坛的李娜,曾是那个怒批网坛制度、大吼观众的狂放者,不羁、高调。但当她经历一次又一次成功与失败的锻炼洗礼,当她真正站上大满贯的领奖台,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法网赛场上升起时,我却看见那双坚毅黑眼睛中闪动的泪光,听见她那声谦和而笃定的“感谢祖国”。日渐成熟的李娜不再是那个叫嚣着“我来了”的丫头,而是成长为能微笑着低语“谢谢大家”的世界名将。

  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患有眼疾,在岭南大学上课时着夏布长衫,精心备课,倾心讲学,从不因选课学生多少影响教学。正是陈寅恪的成熟之姿,让他始终在校内享誉美名。那身夏布长衫,那声声教诲,承载着他高尚人格与长者气度,他以谦和成熟的姿态,永远伫立学子心中。

  真正成熟的成功者,早已将他们内心的那份高傲与张扬埋藏于探索追求的艰辛中,那份将自己托举于高峰的骄然已流入汗水,剩下的却是谦和之姿。回眸成功路上的人们,他们如成熟的麦穗般将自己的辉煌归功于脚下的土壤。而今天,又有多少人能许以自己成熟的姿态。留学美国获取哈佛三大博士学位却无法放低自己而精神分裂的邓琳,目空一切自诩大师却满口伪科学的李一,无不昭示着自我的浅薄……

  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只有将自己放低,心怀感激,才能成长为成熟的成功者,拥有自己人生的繁花似锦。

【对湖南高考语文卷的总体评价】

总的来说,今年高考语文湖南卷呈现出“典雅”“工稳”“新变”的特点。

“典雅厚重”是湖南省高考自主命题以来语文卷一直保持的传统。选取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厚重”的作品,注重语言和词汇材料的“典雅”,使整个卷面鲜明地洋溢出青春、温馨的审美情趣。“语言文字运用”题的选材,以保证知识准确、俗雅兼备、涵盖宽广为前提,有意识地追求语言材料来源的广泛、语言表达韵律的优美和语句文化内涵的厚重。“文言文阅读”的材料虽然只有500余字,但蕴含丰富,观点鲜明,赞颂了“重名节,慎行藏”的高尚人格。“古代诗歌鉴赏”选用的是明代诗人高启的《春暮西园》,风格流丽,情韵悠长,颇具灵动之美。“现代文(论述类)阅读”的材料《今夜星光灿烂》的内容来自当下人们身边的现实生活,非常贴近青年的心灵和情趣,湖南作为全国的娱乐大省文化大省,这则材料很让湖南考生觉得亲切。“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题选用的是徐志摩的散文《想飞》,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对于鼓励现代青年志存高远、不懈追求仍然具有非常昂扬的积极意义。“选做题”其一选用的新闻材料,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心人生;其二选用的文化经典语录,鲜明地体现了儒家“仁爱”、墨家“兼爱”的思想,无疑有助于维护人的尊严与和谐社会的实现。

今年的语文湖南卷坚持试卷结构、题型和难度的基本稳定。坚持新课标指引的“自主性阅读”和“探究性学习”的方向,题型设计更注重基础性和选择性,内容上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语言文字运用”坚持考查考生的“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以及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文言文阅读”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虚词、文意的理解,以及断句和古文今译。“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理解、识记和鉴赏评价的能力。“现代文阅读”一是从把握和理解论点论据、分析评价文本的意义与影响等方面,考查考生对社科论述类文章的阅读能力;二是从感受形象、分析作品表现手法、探究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等方面,考查考生对文学类文章的阅读能力。“选做题”根据新课标“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侧重考查考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1年语文湖南卷以素质立意,在考点的选择和题型的设计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调整,体现出常中蕴新,稳中求变的追求。“语言文字运用”题考虑到“古诗文默写”“有增字、漏字及有错别字不给分”和作文题“每1个错别字扣1分”的明确规定,由拼音、字形、词语、语病、语用5个考点调整为拼音、词语、语病、语用4个考点。“文言文阅读”中的第8小题,将“文意理解”由选择题改为简答题,要求考生能准确把握文中相关内容。“古代诗歌鉴赏”题由原来提供2个鉴赏角度并设置两问,改为由考生“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现代文(文学类)阅读”的考点更灵活多样,如“为什么只有‘饿老鹰’成了我做孩子时的‘大鹏’”,在考查文意理解的同时兼顾了对“过程”的考查。“选做题”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分别提供的是新闻和文化经典的语料,任由考生自主选择题目、角度作答。

这些变化体现了今年语文试题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的增大,加大对考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考查。鼓励考生打破常规,放开手脚,进行个性化感悟、深层次剖析、多元化解读和自主选择并有创意地表达,充分展示其能力素养和个性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