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邮箱账号:小组查经活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7:18:20
小 組 教 會 學 講 義
編寫:何應景
日期:2002
學分:2
註:如果你在神學學位課程中修讀過這門課程,你就不必在碩士科再修這門課程。
I.       小組概念
教會小組事工的聖經基礎
教會小組事工的可行性
小組的定義
教會小組事工的四個基本原則
小組的生命歷程
小組約章
II.           破冰遊戲
破冰原則
破冰實際建例子
破冰的四個層面
III.         敬拜與讚美
敬拜與讚美的目的
敬拜是什麼?
什麼是讚美﹖
為何要讚美?
讚美及敬拜的分別
敬拜的方法
帶領敬拜的指引
IV.         小組禱告
小組禱告的內容
小組禱告的方式
V.           領組技巧
帶組表達技巧
良好的程序處理及人際領導技巧
領組難題解決
衝突處理的技巧
組長發問要則
有效與無效小組的比較
VI.         小組查經
八問式查經法
瑞典式查經法
頭心手查經法
靈修式查經法
“六何”問題查經法
歸納式查經法
講道應用
採用現有的查經資料
VII.       作個守望者
誰可以作守望者
彼此守望的精神
守望者要作些什麼
守望別人,建立生命
VIII.     牧養組員
使組員作主的門徒
促進靈命的成長
營造有利於成長的環境
對組員的鼓勵
給予組員及時的關顧
IX.        建立新組
怎樣填滿“空椅”
如何與新組員交談
邀請慕道者加入
小組的衍生
結論:對小組教會的評估和批判
功課作業:
一. 詳細閱讀講義。
二. 親自去觀察一個小組(不管是什麼形式的小組)並按下頁的報告表填寫觀察報告。(50%)
2.1.  你必須親要求教會或小組組長去參加並觀察一個小組聚會4次(不管是怎樣的小組:小組查經班、青年團契小組、小組聚會、婦女小組聚會、家庭小組聚會等等,只要是一個7-15人的小組並常常有聚會就可以了),並且把觀察所得寫成一篇報告交上。
2.2.  觀察的步驟和編寫資料如下:1. 形容這間教會的小組的組織和組成。2. 這小組的組長是怎樣被訓練出來及使用什麼材料/課程?3. 小組組長怎樣帶領小組活動或是聚會?4. 組員有什麼樣的反應?5. 你覺得缺點/缺乏有哪些?有什麼辦法改進?)
2.3.  如果你在最近無法親自找到一個小組去觀察,可以稍後才把這個課程的作業和考卷交上。請你盡量探問那裏有小組,然後安排去觀察。你必項要求該小組組長讓你秘密的參加當中的聚會。你可以告訴教會的負責人或小組組長你的目的,說明你是為了完成一個神學課程「小組教會」而需要參加最少4次的聚會。記得你只是觀察,請你不要向教會或組長作任何批判的工作。也請你不要自以為學了「小組教會學」就了不起而隨意開拓一個小組或代替該組長的工作。
三. 考試。(50%)(見後頁考卷)
參考書:(學生不必購買,講義足夠完成作業和考試)
林漢星              《建立小組的祕訣》。香港:證主,1998。
羅祖澄              《小組手冊》。香港:卓越,1994。
吳蘭玉              《小組動力》。香港:證主,1995。
莊文生              《群體動力──小組溝通手冊》。台灣:天恩,民國八十四年四月。
史蒂夫.巴克         《你也能帶領小組》。台北:校園,1992。
黃孝亮              《聯結與建造──教會的小組事工》。台北:校園,1993。
梁廷益              《細胞小組──破冰遊戲大全(一)》。香港:沙浸,1997。
梁廷益              《細胞小組──破冰遊戲大全(二)》。香港:沙浸,1999。
趙鏞基              《成功的家庭小組》。台北:永望,1986。
賈克斯              《你也能建立家庭小組》。恩邑譯,台北:校園,1993。
張拯民              《教會事工──小組長訓練手冊》。台北:大光,1995。
梁廷益              《細胞小組教會組長指南(上)——理論篇》。香港:沙浸,1998。
林漢星              《建立小組的祕訣》。香港:證主,1998。
吳關玉              《小組動力》。香港:證主,1990。
夏忠堅              《小組長訓練手冊》。台北:大光,1991。
蘇振財              《你也能帶領小組》。台北:永望,1987。
徐錦堯、張家興     《建設小團體》。香港:公教研中心,1990。
校園出版社編         《小組長手冊》。台北:校園,1977。
羅榮光編                   《小組長訓練手冊》。台北:基督長老會,1984。
張棠                            《小組領袖訓練指南》。香港:建道,1997。
張棠                            《建立教會小組牧養手冊》。香港:建道,1997。
張棠                            《小組事工基本訓練課程》。香港:建道,1997。
張棠                            《小組教會模式手冊》。香港:建道,1997。
張棠                            「小組活命錦囊」《建道校外課程筆記》。1997。
李樂夫              《細胞小組教會組長手冊》。香港:高接觸,1995。
李樂夫              《細胞小組教會叢書──樹立新小組》。香港:高接觸,1995。
王利民              《細胞小組組長訓練手冊》。香港:高接觸,1992。
王利民              《齊步向前終身受益──守望者手冊》。香港:高接觸,1993。
王利民              《細胞小組教會面面觀》。香港:高接觸,1994。
陳德俊              《細胞小組聚會手冊》。香港:高接觸,1993。
曾金發              《小組教會事工研討會96:另類選擇(資料手冊)》。香港:播道總會,1996。
中國學園傳道會編輯部         《小組長訓練手冊》。台北:學傳,1980。
香港細小組教會研討會編     《香港細小組教會研討會九六手冊》。1996。
沙田浸信會編         《細胞小組研討會轉型困局的出路手冊》。香港:沙田浸信會,1998。
期刊
周建華:「群策群力」,《教牧分享》。1997年5-7月,7-8頁。
黃偉文:「小組化模式」,《主光》。1993年4-6月,29-30頁。
陳熾彬:「耶穌的小組(三) ──團契與訓練」,《教週》。1993年6月20日,3頁。
陳伍蕙芳:「細胞小組教會的回聲」,《時代》。1992年9月,6頁。
羅祖澄:「肢體生活的代價」,《時代》。1993年8月,8頁。
何應景:「你是不是一位有效的小組組長」,《禮賢季刊》。1997年3月,2-3頁。
何應景:「建立小組關係的技巧」,《禮賢季刊》。1997年3月,4頁。
何應景:「細胞小組的前景」,《禮賢季刊》。1997年8月,11-13頁。
張拯民:「團體動力學──小組長訓練簡介(一)」,《新生命雜誌》。1986年2-3月。
張拯民:「團體動力學──小組長訓練簡介(二)」,《新生命雜誌》。1986年4月。
張拯民:「小組長訓練簡介(三):甚麼是小組?」,《新生命雜誌》。1986年5月。
張拯民:「小組長訓練簡介(四):小組的組織(上)」,《新生命雜誌》。1986年6月。
張拯民:「小組長訓練簡介(四):小組的組織(下)」,《新生命雜誌》。1986年7月。
張拯民:「小組的精神與公約」,《新生命雜誌》。1986年8月。
張拯民:「小組組長訓練(六):如何」,《新生命雜誌》。1986年10月。
張拯民:「小組組長訓練(七):小組成長階段」,《新生命雜誌》。1986年10月。
張拯民:「小組組長訓練(八):彼此認識」,《新生命雜誌》。1986年11月。
張拯民:「小組組長訓練(九):肯定與接納」,《新生命雜誌》。1986年12月。
Arnold, Jeffrey.                          The big Book On Small Groups, Downers Grove. Illinois: Inter-Varsity Press, 1992.
Baker, Steve &                          Small Groups Leaders Handbook. Downers Grove: IVP, 1982.
His small groups members
Couchman, Bob & Win.          Small Group: Times To Build Up God’s House. Wheaton: Harold Shaw Publishers, 1982.
Dibbert, M. T., &                      Growth Group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85.
Wichem F. B.
Icenogle, Gareth Weldoon.    Bibical Foundations For small Group Ministry. An Integration, Downers Grove, Illnois: Inter-Varsity Press, 1994.
Johnson, D. W. & Frank P. J.  Joining Together: Group Theory and Group Skills. Englew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87.
序 言
「小組教會」模式可以說是近年在世界各地教會之間的熱門話題,許多教會取用,包括一些華人教會。有些取用小組教會模式的教會直接把西方發明的小組教會模式整套取過來用,有些把這模式“變通轉化”運用,當中有一些教會成功,也有一些失敗。
這本講義的資料多數是修改和編輯自何老師在神學研究院的碩士論文。何老師是我的學生,有多年的牧養教會經驗,也是一位勤於學習上進的牧者。他平時除了忙於教會事奉的工作,也私下作多方面的研究,記得他在編寫講章和講道技巧方面有很好的表現,「小組教會」是他另外一個深入的研究,曾經發表多篇學術性文章,最後編寫碩士的畢業論文。我當時研究院的教務主任,也指導這份論文。兩年後,我再閱讀這份論文,發現是值得出版,因此著手修改,加進更多資料,重新出版。多謝何老師答允把這份論文修改變成講義,供各地的神學生使用。
這本講義把小組教會的理念和應用交待得很清楚,特別是小組教會的活動形式和元素都交待好,讓小組教會組長容易上手並且立刻可以運作。「小組教會學」原本是一個實踐科目,因此這講義也比較注重實踐應用的討論。在結論時,我們也借用另一本碩士論文的資料來批判小組教會的成功和失敗之處。
盼望神學生和傳道人細心閱讀,完成作業,並掌握好小組教會的事工,侍時機成熟,應用建立教會。
文 牧
2002年7月13日
觀察報告一篇。(50%) (把這份報告連同考卷一起交上)
(你必須親自參考最少4次一個小組的聚會,並把觀察按以下要求寫成報告。不要隨意填寫,請你把所學的「小組教會學」的看見來填寫和批判。)
我在 _____________ 地區,參加了 _____________ 教會的一個小組。
這小組是 _______________ 性質的小組,我一共參加了 _______ 次的聚會。
組長的名字是 _______________,有 ____________ 組員,年齡大約 _________ 之間。
觀察報告:
1.       形容這小組的組織和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2. 這小組的組長怎樣被訓練出來及使用什麼材料/課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3. 小組組長怎樣帶領小組活動或是聚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4. 組員有什麼樣的反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5. 你覺得這小組的缺點/缺乏有哪些?有什麼辦法改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引言
在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機構於一九九四年的普查結論中指出說,「小組事工」將成為香港教會(相信也包括世界各地的華人教會)未來發展七大趨勢之一[1]。他們認為小組事工對教會的增長有積極的影響,包括小組事工對崇拜人數的增長有正面及肯定的關係;小組佈道方法顯示與崇拜人數增長有正面關係及有舉辦組長訓練的堂會與崇拜人數有正面及肯定的關係。再者,他們在報告中也指出小組事工的推行,能促進牧養的質素。他們也指出,因為會眾在繁忙的生活中,因此一些信徒只能付出有限的時間來參加教會的聚會,因此小組可以作為一種把牧養範圍收窄,而能提供有深度的相交生活。
從上述香港教會普查所得,加上筆者兩年來的觀察,香港教會的牧養及關顧,因受小組運動的影響已踏進轉型的路上。“轉型”簡單的說就是傳統教會和福音派教會也漸漸的接受小組教會的觀念,並且把過去的小組教會觀念“變通轉化”成為自己教會適用的形式。這樣的小組教會事工是我們今天所需要關注的,就是順應聖靈在教會中的工作,透過小組的事工去帶領教會朝向更新的方向,叫“信徒皆祭司”的聖經真理更落實在肢體彼此服侍的關係上[2]。
現今小組教會模式已普遍地被教會接納,一般傳統教會雖未蛻變為小組教會,但其肢體相交的生活--團契模式也多分化為若干小組,以方便查經、聯絡及關顧;但成功與否,最關鍵及最缺乏的就是在這些小組內負責帶領的組長(包括質與量)和適切性的小組材料(包括質與量)。綜其原因,有時是教會甚少提供這方面的培訓,加上培訓組長的資料不足,以致小組組長質素良莠不齊。(在結論的批判中,我們會再詳細指出小組組長和資料是小組教會事工的兩個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元素)。
此外,筆者的教會是一間看重禮儀及傳統的教會,於多年前曾把團契劃分為若干小組(約二十五個),而需大量受訓組長,但組長所接受的訓練只是一些傳統技巧,有見及此,筆者盼能編寫一分有關培訓組長的指南,當中包括小組理論及一些領組技巧,務使受訓組長能實踐所學,也期盼能補足教會在這方面的不足。本文共分九章,先從聖經角度去認識小組至建立小組,然後才是探討各種訓練小組組長的材資,最後在結論時提出批判小組的討論。
本文內容如題目所示,它是一本關於“在小組教會中培訓組長”的手冊,故內容大部分只圍繞培訓範圍及作參考之用;至於如何有效地將此內容所提說的培訓及指引加以應用,是要配合教會所提供的組長訓練工作坊始能達成。
第一章:小組概念
一.      教會小組事工的聖經基礎
讓我們先來肯定小組事工的聖經基礎。
1. 從舊約中看小組事工
舊約就有“小組”,它並不是現代的發明。當年摩西在曠野,曾作百萬民眾的審判官,一人承擔所有的工作,相當辛苦。後來,他接受岳父葉忒羅的建議,設立十夫長、百夫長、千夫長,各自按才幹接受任命。於是十夫長帶十個人,百夫長也帶十個人(十個十夫長),千夫長也帶十個人(十個百夫長)(出18:13-27),這樣,整個系統就顯得較為明朗;由於人人隸屬於某一個小組,所以參與事奉的人,只須承擔一個小組的責任即可。此外,組內各人的困難,也可以馬上得到解決,遇上極大的困難,也很容易按部上達。可見當時“小組”的形成,是出於人有限的能力、恩賜和時間,因此分工和授權,形成“小組”。
在大衛的身上,也看見這樣的分組形式。他有三個勇士,在他們後面另有三十個勇士(撒下23:13-24);他設立聖殿的詩班與二十四班次事奉者,每班有十二人,各班均有一個家長帶領(代下8:14),這也是小組。
2. 從新約中看小組的事工
耶穌與十二門徒,是過著 “小組生活”。祂讓這一小群人,與自己有深入密切的交通,並帶領他們傳福音、栽培及造就他們、安慰及扶持他們,這正是一個小組生活模式的典範。
耶穌也把其周圍的信徒,加以適度的分組;祂有三個最親密的人(彼得、雅各和約翰,可能是三個小組組長);然後是他們常在一起的十二個門徒;透過這十二人的協助,影響差派七十個人(路10:1)。
相信當時小組生活的模式,是把福音傳遍天下的最好策略,因為可以產生真正的再生性,而不只是完全依賴某一人的努力和成就。如果我們繼續細讀有關 “佈道大計”或“倍加門徒”等的書籍,我們必從中體會新約中更多小組傳福音的好處。
另外,保羅和新約其他使徒在推展事工上所採用的團隊事奉方式,也值得我們參考。在使徒行傳,我們發現保羅,深深懂得栽培,產生團隊的事奉。他培養接棒人,並與這些人一同生活及事奉,好讓這些同工能不斷地成長並承擔責任。前後計有:西拉、路加、提摩太、提多、亞居拉、百基拉、特羅非摩、德丟和亞哩達古等(參路24:13-17,19,22-24,29-32,35;徒2:41-42;羅12:1-3;西3:1-3,5,12-13,15-16)。
二.    教會小組事工的可行性
1. 由歷史看小組事工
a. 小組是有效的組織系統,是成功的人才培養方法:以目前的企業管理而言,一個人最有效的管理範圍,差不多是5至9人,以7人為佳。只有在這樣的範圍內,領導人/組長對這些人的生活、家庭、工作能力、進修及期望等,可以有較深入而完整的認識,否則,超過範圍,照顧和關心的程度就會有疏漏。而人才的培養,在小組中間來進行,是最理想及最有效的方式。“品質圈”就是今天品質管理一種小組形式。
b. 許多運動在發展推廣時,成功的關鍵也在於小組:我們時常發現,不是“多數影響少數”,而是“少數影響多數”。重要的不是“多少”而是“品質如何”。少數人,只要懷抱著理想及有獻身精神,就能對“大多數人”的社會產生革命性的影響。許多社會性或歷史性的運動,若是有了“理想”及“獻身精神”,若能配上強而有力的組織訓練,將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在新約的初期,我們可以看見,一小群初信的信徒,在不足一個世紀的時間內,就把福音傳到了整個地中海沿岸的國家。另外,我們也發現,近代共產主義就是借用了小組的方式,在不足一百年的時間,就佔有了世界五分之二[3]。可見小組所產生的影響是何等的巨大!
2. 由個人需要看小組事工
小組能滿足人心,因為人有愛與被愛的需要,而小組正好使人得著“歸屬”的感覺,小組是一個真正屬於他的地方。再者,由於小組成員的溝通是“雙向”的,因此小組也能幫助個人成長、突破自我局限、提升彼此勸勉扶持,使自己的信仰和生活能結合起來。
3. 由整體情況看小組[4]
小組活動是針對一小群人,所以時間和地點的安排都較容易有彈性,不受限制。再者,由於人數不多,心情壓力較小,無論發言,禱告,或事奉,都比較容易。小組的方式,也可以使那些自覺沒有恩賜的人能有所發揮,使“動員信徒”的理想得以實現。另外,教會可以藉著小組完成一個整體有效的接觸網。例如藉著小組成員的見證、彼此分享、互相支持及代禱。在小組組長的安排中,可使全體組員得著關注,互相關懷,不致有組員被忽略,也藉著小組彼此共同承擔責任,可促成團結,推動事工。
4. 小組的基本目的
小組的主要活動是彼此建立,彼此牧養,因此必要重視關係的建立。各人要建立彼此負責互相承擔的關係。聖經的教導是要我們彼此建立(林前14:26)。況且,為要成長,人人都要為別人負上責任。我們喪掉生命,捨棄生命時,就必得著生命(可8:35)每一個基督徒都要和別人「互相擔當重擔」(加6:2),因為這是愛的基本原則。如果人人都實踐這原則,基督徒的生命就能不斷地成長,教會就能不斷地興旺!彼此建立造就;另一方面,小組也可以裝備組員作有效的事奉及向小組以外的人傳福音和擴大領導層。
三. 小組的定義[5]
目前許多地方都流行建立小組,只是各自有各自的型式,有專業小組、興趣小組、科系小組、福音小組和某一特殊事奉小組,它們各有各的精神和目的。而在這裡,筆者特別要介紹一般小組的定義,這是為了配合教會和團契的基本目標及使命而訂出來的,其詳細內容及說明如下:
1. 定義
我參考過一些小組的書籍,不外發現有一個基本的定義,大約是:“小組是教會裡一小撮的基督徒,約由7-15人組成,在特定的時間內,有目的地面對面聚會;且向著同一目標,要在基督豐盛的生命裡,不斷探索和成長。”基於上述的定義,筆者對小組的元素加以進一步的解釋:
A.       7-15人:這是最佳溝通及支持果效的人數。
B.       特定時間:小組在特定的日期(一週內任何一天),時間和地點聚集。
C.       有目的:非常清楚的目標、宗旨及目的。
D.       面對面:著重人際的關係。
E.        共同目標:朝向共同協議的契約。
F.        豐盛生命:一個在耶穌基督裡願意開放進深的生命。
G.       尋找機會:願意伸展、夢想及拓荒。
H.       探索:為非信徒提供一個認識基督的機會。
I.          成長:為信徒提供一個在信心及委身的層面上追求成長的機會。
2. 教會小組事工的四個基本原則[6]
使徒行傳2:42-47所描述的初期教會生活讓我們看見一個充滿活力的基督徒小組內所有的幾個基本元素。
A. 敬拜與讚美(2:42) -- 透過敬拜,認定神在我們當中。
以神為中心,敬拜神,讚美神,稱頌神。其中的內容可以包括禱告、讚美和朗讀,可選擇詩篇中有關頌揚神、讚美神和感謝神的篇章,也可以朗誦讚美詩中的歌詞,表示對神的崇拜;如果在小組裏有奉獻的實施,可作崇拜的內容之一。
B. 神話語的建造(2:42)──看神的話語,且要遵守聖經所教導的。
以神的話為中心,從神的話中得著造就是基本要素與內容。其中的活動包括背誦金句、聆聽講道、播放錄音帶或錄影帶、歸納式研經、討論並分享神的話語及其他的查經方法。在小組的形式中,這個部分通常是強調組員的參與,一起學習,一起發掘,共同從神有所領受。教會小組應當以神的話為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它所佔的時間也最長。
C. 群體關顧(2:44-45)[7]──強調的是真心的相交而非公式化的相交。
以信徒之間的分享為中心;在團契生活中得以彼此在愛中連結,彼此建造,合而為一,共同在主裏成長。其中的內容包括作見證、分享、彼此代禱、彼此鼓勵和一起用餐或吃茶點;在適當的時候,還可以一起參加一些特別聚會或營會,以培養小組的團體精神;良好的交通與分享確能增強小組的向心力。
D. 使命(2:47)──以行動回應基督的愛。
以小組之外的事奉及傳福音為中心;主要的目的是讓每一位基督徒在事奉上操練自己,鼓勵人,幫助人認識神。其中的內容可以包括有為未信主的朋友代禱、為各地傳福音的工作禱告、請人作宣教或傳福音的報告、一起去分發福音單張、一起策劃傳福音作見證行動、帶著捐獻的救濟品給慈善機構及打電話接觸一個未信主的朋友。各成員一起操練為福音齊心努力,服侍眾人以遵行基督的使命。
四. 聚會時間分配
小組教會喜歡使用四個W 來作為小組聚會時的活動元素。[8]
a.        「歡迎」(WELCOME)把話題打開,藉著破冰遊戲,打破冷場,促進熟絡,所需時間約十五分鐘。
b.       敬拜讚美(WORSHIP),認定神在我們當中,透過敬拜讓神在我們當中,所需時間約十至十五分鐘。
c.        查經(WORD),透過彼此對聖經的認識及彼此分享屬靈心路歷程,看看如何將信仰落實於生活每一層面,此部分約佔三十至四十分鐘。
d.       實踐使命(WORK),藉分享代禱事項及需要,並傳遞教會消息,然後一起祈禱,約佔二十分鐘。[9]
稍後(從第三課至第六課),我們將詳細的介紹這四個W的運作。
五. 小組的生命歷程
小組發展一般分成四個生命歷程。
如下圖所示,小組發展中可分為四個階段:
探索期 à 成長期 à 外展期 à       重整期
查                          經
關                   顧
使               命
(可見查經和使命是來越多,而關顧在起初階段比較多)
A. 第一階段(探索期)── 6-12星期
重點:彼此認識真我個性,營造開放、接納及溫馨的氣氛,增進互相信任。
B. 第二階段(成長期)── 12-24星期
重點:面對並處理組員之間因深入交往而產生的差異或衝突,藉此拉近各人的關係,加深對小組的投入和歸屬感。
C. 第三階段(外展期)── 24-46星期
重點:鞏固組員彼此相愛的關係,開始引導建立向外的目標,並鼓勵組員參與小組的事奉。
D. 第四階段(重整期)── 46-52星期
重點:認識恩賜與事奉,預備建立新組或重新組合,發展第二及第三代小組(也就是進入釋放期)。
* 各小組的成長速度也有不同,可以容許各階段在時間的需要上作出適當的調整,例如六個月至二年。
* 釋放期後也可以有小組重聚日,彼此話舊、關懷及支持小組事工上的服侍。
六. 小組約章
每一小組都需要在小組的目的、目標和守則上有所認同和遵照,這就是小組約章。這約章是重要的,也給與各組員一個認真的開始和加入。也請各組員輪流分享他們的意見,按照下面的句子去完成,努力嘗試達到一致的目的,若有其他的約章要加上的話,可按各組形式附加上去。
小組約章
我已蒙基督救贖,決定讓祂作我生命主宰,成為新造的人,並且受洗加入__________教會。現作為__________小組成員,我樂意跟從組長/牧者指導,並靠著基督遵照下列各項所述而行:
2.        願以真誠開放的心與各人交往相處。
3.        願高舉基督耶穌並全情投入對神的敬拜。
4.        願虛心學習認識真理並付諸實行。
5.        願盡心盡力憑著基督的愛來代禱和服侍別人。
6.        願敞開自己領受神所托付的使命和異象。
7.        願隨時向親友作見證並領人歸主加入小組。
8.        願意支持牧者委身小組成功讓神得榮耀。
就此,在神與弟兄姊妹前彼此立約;一同承擔,甘苦與共。
區牧╱導師:________________(簽名:_______________)
組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簽名:_______________)
組員:______________________(簽名:_______________)
日期:
* 每個組員都應填此立約書。此表一式兩份,一份小組保存,另一份自存。
第二章 破冰遊戲
“破冰”不只是遊戲,而是有目的的活動,幫助我們突破初次見面或聚會開始時的隔膜及害羞,使大家感到自然及舒服。這些活動可能要求每個人依著一個預先決定的題目來分享,或是由幾個人所組成的小組,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一件簡單的工作。它能帶給每位參與者一個共同的焦點。
“破冰”幫助人與人互相結合,雖然只是在表面的層次上,但這正是破冰的目的。因為“破冰”(ice-breaking)這個名字的本意就是只能夠打破各人最表層的冷漠,因此,不要對破冰的果效有太大的期望。有些人認為這項活動是浪費時間,這是錯誤的!因為它能幫助你進入別人的生命中。它的重要性是把各人的焦點從自己身上轉移到整個群體或其他人身上。
所以每一個聚會都應該有破冰的時刻!
一. 破冰原則
每次當聚會準備開始之前,可進行此活動來使組員作為破冰時間。“打開話題”可使組員在等待的時候不會覺得沉悶及不知所措,反會帶出一個輕鬆和諧的氣氛。善加利用此部分時間,可幫助建立一個聚會的好開始。在小組初期,用輕鬆的形式進行聚會,讓組員增加彼此的認識(如背境、喜好及性格),同時建立舒服開放的氣氛,特別是開新的小組或有新組員加入的情況;在已建立關係的組長,“破冰”也可引發不同方面分享和認識;在各人慣常分享的人和事之外,帶領者可以有趣味地提供分享其他生活層面的話題。過程中,應就著當時環境及對方的心情,好好控制分享的內容和時間。另一方面,“破冰”也可被利用作當日主題(如查經)的引子,引發反省和親身體驗,使主題訊息更具體清晰。其實“破冰”本身的趣味及輕鬆本質,可幫助大家由忙碌和疲倦(工作後)中,將思想由掛念當天種種的人和事,轉移到一些遊戲中,從而引發參予投入的心情。
至於時間方面,可隨著各組員間的熟絡而增減;如開設新的小組時,由於彼此關係不熟絡,故須於開組初期建立關係,而破冰時間便相應地被提高了,此時可用30分鐘;此後的聚會因彼此間熟絡了,故時間可減至10分鐘;一般破冰時間約為15分鐘。在進行破冰遊戲時,為了使效果顯著,筆者有以下十三項建議。
1.        以身作則:作為組長必須主動地參與及願意開放自己,這讓將為組員帶來舒服及投入感。
2.        要有耐性:不要期望所有人一開始就能達到深入的分享。從最低開始,慢慢做到最高的層次。
3.        強調誠實:不要拒絕真感受、情緒及意見。
4.        實踐接納:避免因別人分享震驚的資料而反應過敏,相反我們要表達理解和接納。
5.        時間控制:在進行時,要將話題講得清楚,然後讓每個人有機會分享。每人分享約半分鐘。由帶領人開始順時針或逆時針跟次序輪流分享。
6.        避免催迫:有些組員性格較靜,容讓他們有足夠時間預備,或請其他人先發言。分享內容要報喜也要報憂。讓大家分享所面對的難題,同時也要分享得勝的經歷。
7.        留心時間:若第一或第二個人說得太長,我們應介入並說:「請大家盡量簡短,使人人都有機會分享。」
8.        趣味性強:必須有趣味性,不要死板。
9.        人人參與:在設計破冰遊戲時,必須考慮各組員是否可以參與,也要讓他們有分享及回應的能力和機會。
10.    善用工具:多採用工具,顏色或圖像去配合,每次用不同方式去表達能產生新鮮和輕鬆的感覺。內容可多取生活上的事物,或配合季節或節日等。
11.    切切禱告:多多在禱告中祈求神的引導,在生活中留心觀察,以捕捉更多靈感;設計之後,更要藉著禱告,求主祝福帶領。使我們能敏感於開組時各人的情況,預備作適切的調整或變動,不要一成不變,要因應需要而即時作出調整。
12.    分享內容:小組初期不宜觸及太貼身或太個人性的問題,
13.    小結時間:完束這個項目時候,可以稍為作出一個小結語,輕輕地點出這“破冰”的意思
二. 破冰實際例子
1.        例子一:目的是講小組初期建立熟絡的氣氛。
請各人介紹自己名字的來源及包含的意思;務使大家對其他組員的名字更深刻,花名或常用的名字也可以。
2.        例子二:目的是在不慣常觸及的層面上,引發分享。
大包圍的分享題目,如你最近買了些甚麼很滿意的東西?某節日,你預備怎樣渡過?最近你心中有否一些深刻的經節或詩歌?可否分享?
3.        例子三:目的是為主題作引子(主題是“作個誠實人”)
互相寬容,用愛心說誠實話,隨時說造就人的好話,請一位組員為一個短故事畫一幅圖畫,限時30秒;請其他組員發表意見,再比較正面及負面的意見,並帶出弟兄姊妹間在相處時是需要存著愛心說話,也要多從正面欣賞及鼓勵,互相建立,不宜慣用批判的眼光,著眼對方的不足或弱點。
三. 破冰的四個層面
在小組的活動中,組員之間的團契生活,彼此的分享應當佔了極重要的部分。信徒因此而學習彼此間的肢體生活;互相關懷、互相勸勉、互相照顧、互相幫助,以致彼此建立、彼此發揮恩賜、彼此代禱。
小組的彼此分享可分作不同的層面,由淺至深,相處愈久,愈加坦誠。由初步的認識,逐漸在靈裏深入的相交。破冰活動基本上分成四個不同的層面[10]:
1. 基本的認識
是屬於最初步的認識。認識他的家人、他的得救、他的日常生活、他的喜好及他的基本個性等。
2. 深入的了解
是屬於較深一層的人格上的溝通。了解他的價值觀、他的情緒反應、他的重擔、他的人生觀及他對將來的願望等。
3. 心靈的交通
深入認識組員靈命的起伏經歷,了解他的禱告及靈修生活;藉此也可認識組員的的轉變、日常靈修心得及對真理的追求等。
4. 彼此的堅固
小組相處達到成熟地步時,才可以在靈性上彼此坦誠地堅固、勸勉及批評等。若非達到成熟階段,切要提防彼此可能會受到的傷害。
四. 破冰實際例子[11]
破冰遊戲或分享問題,用得合宜有助組員除去羞怯或不安的感受,並且促進彼此的認識和接納,然後進一步建立較深入的關係。以下是一些開場白的問題,可以作為組長們的參考,但要懂得活用,以配合整個小組聚會目的和查經討論,以達致一氣呵成之效。
A. 認識上帝(與神建立良好的關係)
a         耶穌基督令你感到最深刻的是甚麼?
b         在基督的生平中那一件事對你最有意義?
c         在你生命的那一刻覺得神最真實?
d         在你認識和了解神的路上誰給你最大的幫助?
e         當你還是小孩的時候,你對神印象最深刻的是甚麼?
f          你會在何時感到與神最親近?
g         你最想問神一條什麼樣的問題?
h         若神對你是那麼真實,你有什麼憑據?
i           你最希望神為你做什麼?
j           你在何時曾感到神離你很遠?
k         你會如何盡力去表達對上帝的感恩?
l           對你來說,形容神最好的詞句是甚麼?
m        在你的生命中,有那一刻你最感受到神的真實?
n         你最深刻的禱告經驗是甚麼?
B. 認識自己(與自己建立良好的關係)
a.        繪出代表自己的徽號,然後向小組分享。
b.       若果你知道你不能失敗,你會做什麼?
c.        誰是你所遇見最真摯的人?
d.       你最滿意的成就在那一年?
e.        說出你自己三點強項及三點弱項。
f.         在不同階段之中,你最快樂的回憶是甚麼?
g.       描繪你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時刻。
h.       你理想中的男人或女人是怎樣的人?
i.         除了父母之外,影響你最深的人是誰?
j.         你最喜歡的禮物是甚麼?
k.        跟誰在一起,你會最不舒服?為甚麼?
l.         你時常發的白日夢是甚麼?
m.      你最信賴的東西是甚麼?
n.       在你一生之中,誰改變你最多?
o.       若可以的話,你會住在那裡?你會在那裡做什麼?
p.       除了聖經,你讀過最好的書是甚麼書?
q.       那一種社交聚會或派對是你最喜歡的?
r.         試形容你最喜歡的消閒方法。
s.        那一種感受是你難於表達的?
第三章  小組中的敬拜與讚美[12]
讚美與敬拜經常出現在聖經中四個不同的群體:個別的敬拜(路2:20;使3:8-9)、小組的敬拜(路19:37)、群體的敬拜(使2:47;啟19:5)及天使的敬拜(路2:13)。
上述四個不同的群體中,只有天使的敬拜是我們沒有機會參與的,而其他三個群體,我們都能操練敬拜生活;如每天個人安靜靈修的敬拜、教會小組敬拜及教會主日的崇拜等。一個好的教會崇拜生活必須先從個人靈修生活開始,[13] 有好的個人靈修敬拜生活,才有好的小組敬拜生活;有好的小組敬拜操練才可以有全情投入和合一的教會崇拜生活。只要我們多一些認識讚美和敬拜,我們的小組及個人的生命就能得著更新改變。
一. 敬拜與讚美的目的
因為神是配得敬拜和讚美,當信徒聚集,應以榮耀頌讚歸給神,以感謝為祭獻上。另一方面,敬拜與讚美是為了高舉神的尊貴,聖潔、能力和權柄;過程中能使信徒謙卑在主前,尊主為大,並能剛強壯膽,堅持公義,見證福音,使魔鬼敗退,人心得釋放。再者,敬拜與讚美能讓我們數說神的恩典、救贖、慈愛;當聖靈將神的愛澆在信徒心裏時,能激發愛慕神的心。敬拜與讚美能讓聖靈安慰受傷心靈,釋放醫治,其間聖靈能使人悔罪,回轉歸向神。
但最重要的是,敬拜的真諦,是獻上(羅12:1)。參與敬拜不是為了我們得著益處,而是讓神在當中得著益處──被我們尊重、感謝及讚美。然而,當我進到神面前,獻上敬拜,祂就會與我們相會,使到我們生命得以改變,及滿足我們的需要。
1. 敬拜是什麼?
希怕來文shabahi(俯伏)[14],希臘文proskuneo(接吻)[15];latreuo(事奉,服事)[16];故此敬拜,包括了“心態”(崇敬、景仰、尊重)及“行動”(鞠躬、讚美、服事)。最重要的是要記得,敬拜的真諦,是要“付出”、“獻上”[17]。作為小組組長,應帶領組員在敬拜中去瞻仰神的榮耀。假如能夠帶引他們去仰望神,許多的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另一方面,敬拜是神與人之間的對話,而且不斷在基督徒的生活中進行著。敬拜也是向神獻祭,獻上我們一生和我們整個人,是向那位啟示祂自己的三一神所作的回應。再者,敬拜乃造物主與人之間愛的交流之結果及最高表現,也是人心中對神的愛慕、尊崇和讚美,完全降服在神的主權下。所以,敬拜是我們全人、 靈、魂及體都來尊崇神;簡單而言,敬拜就是將上帝所配得的歸給祂。
2. 什麼是讚美?
讚美是直接對神的頌讚及稱揚,也間接地對人頌讚神及尊崇神,並且是基於祂的作為和屬性而去讚美祂。讚美也是外顯並延伸內心對神的回應。另一方面,讚美是一種意志作用,不是基於我們的感覺。簡單的說,讚美是把人帶到神面前,而不是把神帶到人面前。
3. 為何要讚美?
根據聖經的記載,讚美是神的命令[18];神也以我們的讚美為祂的寶座[19];讚美也會帶出能力[20]。再者,讚美神如聖經所言,是一件美事[21],因為神配得我們讚美[22];另一方面,聖經告訴我們,受造是為著讚美祂[23]。
4. 讚美及敬拜的分別
一般人會誤解讚美等同於敬拜,其實兩者是有分別的,筆者對兩者間的差異以一圖表說明之。
讚 美
敬 拜
單向
交流
接近神
與神同在
外顯的
外顯及內在
門檻
屋內
慶賀的
省思默想及安靜
喜樂的
聖潔謙卑及反省
爭戰性
探索性
表達謝意
表達愛意
5. 敬拜的方法
敬拜可靜可動,一般傳統教會較接納安靜的方法。今天,小組教會或某些傳統教會已接納或開始接納一些動感式的敬拜模式,如透過舉手、拍掌、樂器、站立、跳舞和呼喊等去表達讚美之情。[24] 我們可以全人地投入敬拜,這牽涉了身體靈魂。這個整體投入的模式見於馬太福音 22:37:「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因此,應該熱衷地敬拜神。熱衷反映出全心全意的活力。英文“熱衷”(Enthusiasm)是從希臘文entheos(啟發)而出,意思是,由神所啟發。故敬拜挑起真正的熱衷的原因是基於神的同在。
況且,在舊約裡,敬拜可有許多不同的表達。在新約,還有更多的例子。由心而發的敬拜,可以藉著身體的各種行動而表達唱歌(詩篇89: 1,105:2),筆者嘗試依據聖經的記載,把有關的敬拜方法詳列如下:
a. 唱歌(詩篇89:1,105:2)
唱歌是一種簡單直接地抒發與溝通情感的方法。當一個人開心時,唱歌是很自然的事。唱歌是表達我們心事最好的方法之一。唱歌可釋放出靈魂深處的動力。不論是浪漫的情歌或是慷慨激昂的國歌,唱歌都是人類生活的一項主要活動。是神賜予人的一項恩賜。歌曲也影響我們的生命,我們所聽所唱的歌就成了我們生命的一部份。
歌羅西書三章16節列出了四種歌曲:「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裏,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
b. 彼此教導的歌
這些是我們用以彼此建立的詩歌,例如“祂賜我不是軟弱的靈”、“我有這喜樂”及“已得救,已得勝”等。
c. 詩章
指舊約詩篇,可用作泛指經文詩歌;這些是聖經裡的詩篇,是給人頌唱的。在新約時期及在今天的教會中,它們都是被頌唱的。這一類中還有直接取材於經文的歌曲。例如:詩篇二十三篇“耶和華是我的牧者”及詩篇八篇“我要唱耶和華的大慈愛”等。
d. 頌詞(Hymns)
指人創作的詩歌,歌詞不是直接取自經文。通常由詩人手筆,配上激勵人心的曲調(一般以起、承、轉、合四部份),並詮釋聖經真理。這些讚美及敬拜的歌,是就著不同基督徒生命主題而寫成的,它們多描繪出個人對神的經歷。我們唱的許多歌都是這方面的,“來綑綁強壯者”,“威榮主/敬拜主 “主賜我異象”,“親愛的聖靈”及“快樂崇拜”等等。
e. 靈歌(Spiritual Songs)
指信徒從靈裡向神湧出的詩歌;另一方面也指向一些信徒的短歌與新歌(通常有和弦進行配合),如“凱旋的歌”(詩 20:5)、“宣揚神權能的歌”(詩 21:l3)、“敬拜的歌 ”(詩 9:2)、“有關於神話語的歌”(詩119:172)、“感恩的歌 ”(詩 147:7)及“釋放的歌”(詩 32:7)等。
f. 對神拍手(詩47:1;98:8;賽5:12)
拍手是為了對王喝采。新王加冕時,總會有喝采歡呼之聲。當我欣賞到好的表演時,我們總會拍手喝采。拍手也是歡欣的表現。
g. 大聲歌唱歌頌主(詩47: 1;95: 1;98:4-6)
大聲叫喊是興奮喝采的自然表達。兒童在他們感到興奮時會大聲叫喊。當我們開心之時,我們也喜歡大聲叫喊。因此詩篇的作者就鼓勵我們:「普天下當向耶和華歡呼。」(詩篇100:1)
h. 在神面前歡欣跳舞(詩 149:3,150:4,撒下 6:13-14)
正如唱歌是表達自己的方法,跳舞也是。就如所有帶有創意的恩賜一樣,跳舞本身是無所謂道德或不道德的,而是人怎樣使用那些動作去傳達些什麼訊息,才引出道德與否的問題。神創造了舞蹈,祂也喜愛參與其中。西番雅書3:17說:「且因你喜樂而歡呼。」這裡用以表示歡欣的字是“喜極旋轉跳舞”的意思。假如神在祂的子民當中,以跳舞與他們一起歡欣,為什麼祂的子民不願與祂一同聞歌起舞?
i. 在神面前安靜(詩46:10 ,谷2:20)
正如大聲呼喊不是空發聲,安靜也不需要是死寂和尷尬的。靜默是表達敬畏的方法。有些時候我們面對一些宏偉的景象而感到驚異時,都會啞囗無聲。靜默也是一種等候神對我們說話的態度。正如我們不會撗衝直撞進到王室貴族面前,我們也應在敬拜中靜候神。在這充滿噪音的世代裡,人們可能會恨怕寂靜,也似乎越來越少人知道如何在生活中使用寂靜時間,更遑論在敬拜中使用它了。許多人都會在寂靜時間中感到不安全,或整體地感覺到尷尬。我們常感到對神說話比聽祂說話容易,常是對我們想告訴祂的事較感興趣,超過對祂要告訴我們的事感興趣。若能在神面前長久靜默,只享受祂的同在,這可反映出此人與祂是有深刻的友誼和同在。
j. 低頭(彌6:6,尼8:6;代下29:30);跪拜(腓2:9-10,詩65:6;代下7:1-3);俯伏(王上18:39,伯1:20,啟ll:16-17)
以上三種都是表達臣服,尊崇和敬拜的方式。第一誡禁止人跪拜或尊崇任何假神。因此在真神面前,下跪是很自然的事。因此低頭,跪拜、俯伏,都是流露出景仰和敬拜神的身體活動,愛神的人不需要被迫進入這些行動。這是對恩典的自願行動上的回應。
k. 舉高雙手(哀3:41;詩28:2,63:4,134:2,141:2,斯9:5,提前2:8),仰頭(詩篇3:3-4,24:7,121: 1,來4: 16) 搖手(利9:21)。
以上三種行動,都可用以表達對神的愛。一個小孩會對父母伸出雙臂要求愛的擁抱,或是去吸引人注意。在這行動中有簡單的信任。當我們舉手敬拜,更能使我們更釋放,與愛我們的天父有這緊密的關係,有多美好,能對祂舉起雙手以簡單的信靠,信任與愛尋求祂,有多美好!
l. 宣讀經文(林前14:26)
這可以是一段你事前已經準備好了要讀的經文或是一段臨場出現的經文。
m. 祈禱(使2:42)
這是以言語對神獻上讚美,感恩及崇拜,而不用歌唱。這是很主要的抒發心聲的途徑。
n. 挈餅(使2:42,46)
o. 見証(詩35: 18)
舊約猶太人的感恩總是一個群體的活動。他們因著神的所為而獻上感恩,並公開宣講祂的偉大作為,使所有人都能夠一起獻上讚美,這是他們崇拜中經常的活動。對東方人而言,見証一環特別重要,因為東方人是重視經歷的民族,也愛聽一個好的故事。在眾多的見証裡,我們可以看見神在我們生命中的真實。
二. 帶領敬拜的指引
組長們若能清楚了解帶領敬拜的原則,就能使整個敬拜流暢地進行;以下是關乎帶領敬拜一些重要的指引:
1. 要作一個敬拜者
帶領敬拜最主要的原則是“心的預備”,而不只是一些技巧方面的事。此外,帶領敬拜者最重要的活動乃是要挑旺自己對神的心,給予祂真誠的感謝,愛與讚美。另一方面,為要使其他人敬拜主,我們必須先是一個敬拜者。假如我們不是真的樂意於敬拜主,我們就不會能引帶組員去敬拜。
2. 明白敬拜的階段
王利民牧師曾於一九九七年小組研討會內指出,敬拜共有四個基本的階段,你或你的敬拜領袖就要帶領小組經歷這四個階段。你要了解這四個階段,以幫助你帶領敬拜。當小組經歷這四階段,他們就會趨向一個目標,與神親近。
A.       呼籲各人來敬拜
這是對人發出的一個邀請,叫人敬拜。可以藉一首歌、一段經文或一段祈禱等來開始。此行動的基本信息是“來吧!讓我們現在就敬拜吧!”。這就立定了聚會的目標,就是帶人心歸向神。
B.       以感恩讚美進入王的院
在這階段,我們銘記神對我們的美善作為,這是一個歡欣證美和真誠感恩的時候。這時候,大家的群體感很強,我們也可以唱些有教導的歌,氣氛應是慶祝的、興奮的及溫暖的。
C.       進入至聖所
這是進入親近觸摸神的敬拜高潮。我們就逐漸進入更富愛意及親暱的字句裡。敬拜的深處就是為要與神結合。這個親近的接觸,在我們唱歌之時,就會引領我們默想我們與神的關係。神或會提醒我們,我們生命中失敗及不協調之處,而使我們知道要認罪。這個親暱的接觸常使我們要藉身體及情感去抒發。
D.       臨在
我們表達了心意之後,就是等候神回應的時候了。停止說話,等候祂對你們說話,在你們當中運行。這就是第四個階段,至高無上的神臨在造訪祂的子民的時刻,這個“拜訪”是敬拜引帶出的,我們不是敬拜以使到我們得著祂的臨在,無論祂臨在此地與否,祂都是配得受敬拜的。但神是居住在祂子民的讚美當中。所以我們應當預期神的靈會在我們當中工作。祂會運行,將救恩、釋放、聖化、醫治帶給祂的子民。神也會以祂啟示性的恩賜祝福我們。
3. 事前預備
事前必須祈禱及作出佈署,因為計劃敬拜時間就如計劃彼此建立時間一樣。筆者有以下一些建議:首先,尋求神給你一個焦點或主題,然後考慮你所要帶出的氣氛。你希望氣氛從一個歡慶的氣氛轉入一個默想的氣氛嗎?還是要一路“得勝”的氣氛?還是要沉思性的?很重要的是先要有主題才選擇歌曲。再者,選歌之時,需要考慮一些因素。你所選定的主題是甚麼?你想營造出的氣氛又是甚麼?為使歌與歌之間能自然流暢的轉移,最好選擇同一調子的歌,音調若艱深或音域太高都不適合同唱,可考慮只是靜靜默想。歌詞不宜太多變化,節數不宜太多,否則會增加熟習和投入的的難度。歌詞直接和重覆唱頌,使人容易入心,引起迴響。歌詞不宜太長。此外,在選譯經文時,要留意歌與歌之間是可以加插經文的。經文不宜太長,應有明顯而直接的主題,朗讀時不宜太快,可於適當位置略停,並重讀其中某些重要,以幫助聆聽者能投入,及捉到重點/主題。最後,若估計組員對經文並不熟識,可先簡單介紹背境,以免組員斷章取義,或不明所以。
4. 工具
應多利用各類輔助工具,讓敬拜能流暢地進行,如用樂器、錄音機、投射器、黑版或白紙均可。
5. 練習
選歌之後,就要保証自己能唱這些歌曲(能背誦更好),知道何時進入及何時結束詩歌,並要計劃如何表達每一首詩歌。如希望組員注意些什麼?會否在詩歌中加插一些說話、經文或禱告?假若有可能,與詩琴或樂手在小組開始之前一起排練較理想。
6. 準備好心靈去敬拜
敬拜者必須用敬拜用心靈(Spirit)和誠實(Truth)去拜父(Father)。真正的敬拜,是任何人都可以讚美敬拜神,但只有很少人願意過敬拜的生活。小組開始之時,準備好心意去敬拜神,把一天的雜念、恐懼、憂慮、罪疚及煩躁都放下,然後用幾分鐘放鬆自己,求神的寬恕,接納與基督裡的得勝感謝神。隨後,集中心思在主身上;用想像去“遇見祂”,想像祂歡迎我們深入祂的同在。問祂有什麼攔阻我們全然進入祂裡面,然後問祂,有什麼會在敬拜中給予祂喜樂與喜悅。此時候,禱告、詩歌、經文及靈感,都可能在這段時間臨在到你的思維,以激勵你及助你帶領敬拜,要儆醒接受。最後,緊記為自己的組員禱告,將自己獻上給主,作祂的僕人,去照顧別人的需要。為帶領聚會其他部份的人逐一禱告。
7. 流暢的敬拜
除上述因素會影響敬拜是否流暢外,作為一個敬拜者本身也非常重要,筆者經過三年帶領敬拜的經驗累積所得,發現作為一個帶領敬拜者必須留意下述各點:
A. 應避免個人分享,特別不要說自己的“不是”,如“我好怕!”“我沒有預備”、“昨晚睡得不足”及“聲音沙啞了”等等。縱然事實是如此,只需交託給神就可以了。帶領時,心中應不斷求聖靈親自引領敬拜,只需讓聖靈藉著經文及詩歌,向聆聽者說話。此刻,敬拜者要充滿自信,告訴自己:「我一定可以的!」
B. 一個領袖是個帶領者,就要掌握場面,主動帶領。然而,也要敏銳觀察及留意你所帶領的人。聖靈在說什麼呢?人們在參與嗎?記著,唱歌不等於敬拜。預期你的組員要敬拜,也帶引他們如此作。
C. 為要使敬拜時間流暢推進,不要讓組員點唱,你應該在事前選擇好歌曲。
D. 要避免在歌與歌之間有冗長的介紹與不必要的說明。不要覺得你需要在歌與歌之間必要說些什麼。
E. 避免太多即興歌曲及無謂的說話,而應充足預備及等候聖靈的指引,所以要敏感於聖靈的帶領,和組員的狀況和投入程度,相應地調節,例如增減、重唱詩歌或帶領祈禱。聆聽聖靈,敏感祂的帶引,是否要去重覆一個副歌或段落等;也要聆聽和吸收尊重別人的表達,因為有些時候,我們只關注到自己的思想、感受、領唱及技巧而忽略別人的投入感;所以,作為敬拜者,必須渴望及察覺聖靈的指引及改變而不可控制每一刻時間。
F. 不是娛樂會眾,乃是討神喜悅。
G. 所有說話應偏向積極思想。
F. 避免教唱新歌及練詩,事前須綵排及練習,選擇會眾詩歌。
I. 可簡單地點出敬拜的重點,直接地表達對神的讚美和感恩。(若組員中有初信者,可考慮多一些引發敬拜讚美的說話,以作引導作用。)
J. 鼓勵每人都開聲讚美、感謝神,使其他組員能同心,歸榮耀給神。
K. 可一同站立祈禱,表示尊敬,也可考慮舉手等身體語言,鼓勵全人投入的敬拜和讚美。
L. 領敬拜者可作結束祈禱,但不宜太長,貴乎帶出重點與真情,免去冗長鬆散或充滿術語的祈禱。
8. 營造氣氛的敬拜
為了增加敬拜內的投入感,適當的氣氛是必須的;可透過適當的節拍及可變換節拍,並且與樂手配合,如在最尾的一段變調──例如提高音調,你需要與樂手練習這類變化。此外,樂手可以延續歌與歌之間的伴奏,以保持敬拜的膏抹。在一首歌,或一組串燒歌曲結尾處拖長伴奏,在伴奏中以口語的讚美及鼓掌持續敬拜,或可轉入靈歌的敬拜。為要營造及維持敬拜的氣氛,你可以變換歌曲的節拍,例如重覆最後幾句,或整段副歌。這種方法,在從慶祝的氣氛轉向默想的氣氛時尤其有效。當然,如此你就要與樂手取得協調了。緊記,要事先按人數備妥歌紙及選擇各人都懂唱的詩歌;若你選擇新歌,切勿超過一首,否則組員較難投入。
9. 其他注意事項
小組的敬拜應比主日大堂敬拜更短,更輕鬆,更不拘形式。組員應圍圈而坐,彼此面對面,並不像主日大家面朝講台。小組的坐位擺設給你們更多機會──彼此接觸交流。小組是帶有濃厚的家庭氣氛,因此不要帶小組敬拜像帶主日敬拜一般。此外,小組敬拜的氣氛應是親密和以關係為主;許多時候,站著崇拜會比坐著更易使人投入。但若因空間不夠而站起來時,反會給予人一種侷促感,所以站或坐便要看當時的環境而作出決定。再者,組長不需要每次都親自帶領敬拜,嘗試把帶領敬拜的責任給予實習組長或其他能夠升任的組員。當指派別人做時,組長必須給予對方清晰明確的指導,並在事後與他檢討,使他能愈帶愈好。在開始敬拜前,先向組員解釋敬拜不是唱歌這樣簡單,敬拜乃是向神歌唱,表達我們對神的感恩和愛慕。因此,在唱歌時,我們要將注意力集中在神身上,因為這不是個人敬拜,乃是小組一起敬拜主,所以在敬拜時,我們應該享受彼此的同在,鼓勵每個人藉著唱歌與禱告參與敬拜。但禱告不需要長,兩三句也可,神喜歡聽真誠的禱告。你的說話必須極簡短,這會鼓勵組員開聲領禱。若你祈禱過長,組員便有壓力開聲領禱。若有一些組員可能還未習慣藉身體來敬拜主,我們不要勉強,但可慢慢地教導他們用身體敬拜神是合宜的,因聖經鼓勵我們舉手讚美神(詩63:4,134:2)。舉手表示高舉主,因祂是我們的王也可表示將我們的讚美當作馨香的祭物獻給神。
10. 敬拜中的個人紀律
假若帶領敬拜者和組員都能夠培養成天天敬拜的習慣,小組裡的集體敬拜,就會有更大的改變性的能力。在詩篇16:7-8,大衛寫道:「我必稱頌那指教我的耶和華,我的心腸在夜間也警戒我,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大衛用很多的時間敬拜,他的生命是集中在神的身上。
集體敬拜與個人私下敬拜是息息相關的。一方面,集體敬拜加強個人敬拜,另一方面,我們每天與神的關係又決定了集體敬拜的質素,真正的敬拜是從一個經常性地,與神有親密關係中出來的。假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親近神,我們就不會在集體敬拜中享受祂的同在了。
因此,很重要的是你要建立一個每天敬拜的習慣。當你如此做時,也教導你的成員要如此作。一個人過著每天集中在神身上的日子,就會過一個滿是神祝福的日子。
為要建立一個每天敬拜的習慣,就需要操練這方面的意志,因為敬拜是對神的回應,我們需要以讚美及感恩親近神。再者,神造人是使我們可以主動地趨向祂,是因為祂希望有自願的敬拜,且希望我們甘心樂意自動地給予祂的。有些時候敬拜是由心中出現的意欲,但有些時候敬拜卻是因著意志的決定。兩種情況之下,神都是配得我們的敬拜的。而這配得,就是關鍵所在;敬拜不應是建基在我們時常變幻及漂浮不定的情緒上。
除了以意志發動敬拜心意,更重要的就是培養出隨時感恩的習慣,「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8)
這當然需要自律,因為我們未必會對事事感恩! 當我們能做到凡事謝恩之前,必先要學會有為好事謝恩的習慣。這是非常明顯的,但許多人對生活裡出現的好事習以為常,使到我們在神面前成了經常性的求乞者,而不是感恩敬拜者。
當你帶引你的小組組員發掘出一個每天敬拜主的習慣,你的小組就必定會是一個很享受敬拜,也有非常之好的敬拜時間的小組。
第四章  小組禱告
“禱告”是小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項目,小組組員除了在一起查經、討論、活動以外,並可藉禱告來學習敬拜神、等候神和經歷神;也能在禱告中使組員們彼此有交通、有服侍、有關懷。
教會小組應當成為信徒操練禱告生活的機構,同心的禱告是小組成員侍奉的動力,也是小組工作成敗的關鍵,因此帶領小組禱告是小組活動節目中極重要的部分。好的禱告不單使組員肯參與,也能使組員更投入,所以必須有充分的準備。
一. 小組禱告的內容
小組禱告的內容非常之廣泛,一般而言,至少可以劃分為五方面[25]:
1.      敬拜和讚美:為神的本性、作為讚美神,如祂是愛、祂是奇妙、祂是公義等。
2.      感謝和感恩:為神的恩典感謝神,如祂的創造,祂的救贖,祂的扶持等。
3.      認罪和悔改:為自己的過犯而求神赦免。應具體而實際,勿含糊,也應在小組中學習彼此的認罪(參雅5:16)。
4.      代求:為小組及組員代求,非按己意來代求,乃按小組及組員之需來代求(參雅5:16)。
5.      祈求:為自己各方面的需要,放膽向神求。
二. 小組禱告的方式[26]
禱告方式可以多樣化,但在聖靈的引導下是不受方式的限制的,故禱告方式沒有既定的模式,但依據有關適合小組採用之禱告書籍,禱告方式可歸納為兩大類,即短禱與長禱,為方便了解其系統及運作,筆者嘗試將此部分以大綱形式列述如下:
1.        短禱
小組聚會後,剩下時間甚少,而要作一個結束時使用的方式。
A.     禱前預備
a           請至少留下10分鐘來禱告。
b           小組組長把今天的信息重點,或各人所交通的重點與需代禱事項,非常扼要的提出來,請大家代禱。
c           同時可以把上週內,主垂聽禱告的事項報告一下,說明主如何成全,讓大家感恩。
B.     禱告方式
a         個別領禱。由主持人提出禱告事項,然後提名請人領禱,或者隨聖靈的感動,讓有負擔該事項者來領禱。
b         兩個人的禱告。由主持人提出一些禱告事項,然後組員分成兩個人一組,個別的輪流禱告。面對一個對象而領禱,不會過於懼怕或緊張,是一個很好的操練方式,給大家有機會學習在人前開口禱告。
c         為左右兩旁的人代求。每個人為坐在左邊與右邊的人代求。首先,用些少時間向左右的人分享自己的近況,並說明個人的代求事項,然後按左邊或右邊二人的需要代求和感謝。
d         自由領禱。大家隨聖靈感動自由的帶領禱告,並提出禱告事項,且用上述各種不同的方式禱告。以輕鬆、自然、自由的方式,使大家都可以參與同心投入的禱告。
e         同聲禱告。由主持人先提出一些禱告事項,眾人同聲開口禱告,然後再換一些禱告事項,大家再禱告,最後,由主持人帶領作結束禱告。
f          主禱文。我們可以用主禱文作為該次聚會的結束禱文。
C.     注意事項
a         請勿指定陌生者、新來者或非常害怕者禱告,以免使他對小組聚會產生恐懼感。
b         請勿太過頻繁的使用上述方法,因為這些方式只是在較特別的狀況下採用,如聚會剩餘時間不足或超時。小組聚會中的禱告,最好是採用“會話式的禱告”,那是更寶貴而有益的禱告法。
2.        長禱
長禱是小組聚會內安排20-30分鐘的時間,若能好好地善用這段禱告時間,將會為組員生命帶來新的活力
A.       會話式禱告
由主持人提出一項禱告事項,凡有負擔者就開口簡短的禱告,一個緊接著一個的禱告。然後再提另一件禱告事項,組員們同心參與,直到大家為這件事都禱告“透”了為止,才再換禱告事項。這種禱告較為自然、簡短而連續,尤如一個人在禱告,所以只在開始或結束時才由主持人說:「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
a         優點
(1)     可幫助初信的人,在壓力不大之下,學習開口禱告,而開囗禱告,會使我們更進入喜樂與成長中。
(2)     這是一種人人參與的禱告,並且會有共鳴。小組3至4人的同心採用會話式禱告,可以帶出更深的相互關懷,更密切的團結和同心.
(3)     因著用會話式禱告,大家都開囗,可以讓那些心靈憂傷者、有困難者,更能得著具體的支援,並且得著心靈的醫治。
b         原則
(1)     簡短:每一個人開口禱告時,都只要用幾句話即可,每次禱告絕不要超過一分鐘。因著簡短,我們可以很真誠的說出禱告的中心,避免很多的形容詞和修飾語。
(2)     平易:用詞要力求簡易,用日常的話,避免太過屬靈的話和用語,這可以使那些初學禱告的人安心,不致於害怕或因著比較,產生自卑。
(3)     集中:每次禱告的焦點,都集中在一點上,不要一次禱告太多項目,因為可能我們所禱告的某一重點,別人也還有負擔為之禱告呢,我們要集中焦點。
(4)     共鳴:細聽別人的禱告,不要在別人禱告時,自己打草稿。聽人禱告中,對某事有同感時,或對其內容有進一步的補充祈求時,即可接續著開囗禱告。要對別人的禱告有共鳴。
(5)     密集:每次雖然只禱告一點,只用一分鐘,但我們可以多次禱告,也應該多次開囗。在輔導經驗中,許多人的禱告,第一次很容易只是圍繞在基督徒制約中的態度和用語,但到第三次開囗禱告時,他真正的感情就流露出來;只有這樣的禱告,才有真實的負擔,也可享有完全的醫治。
(6)     清楚:禱告時,頭部可略為抬高,讓聲音放出來,這樣別人才聽得見,才容易有同心的“阿們”。不要讓話語只是在自己的口中打轉。
c         進行方式
(1)     會話式禱告,至少要留下l5一20分鐘的時間來禱告。
(2)     可先報告共同代禱項目,項目勿太多,只要一兩點即可;反之,內容範圍適宜闊一些,並且儘量都能和大家有關。
(3)     簡單說明會話式禱告的原則(視需要而說,不一定每次都要重講)。
(4)     分成3至4人一組,指定一人或自然產生一帶領者來帶領。
(5)     在這樣的小組中,各人代禱的事項再具體說明(一定要有具體內容),但不要再花上太長時間一直解說,以致沒有時間來禱告。
(6)     帶領人可先開口為某事禱告,然後大家自由接下去,各人按著負擔,對別人禱告有共鳴時,即可開囗禱告。記得不要在別人禱告時自己打草稿,只要注意別人禱告的重點所在,有所共鳴即主動配合禱告之。
(7)     為一主題禱告差不多時,任何人皆可開始另一主題,不要怕有短暫的沈默,這可以是享受的時間,也具有鼓勵人開口的作用,但不要有太長時間的沈默,這可能使氣氛沈悶。不妨有人主動再開始為另一事禱告。
(8)     若有人不敢開口,帶領者可在稍微等待後,輕聲鼓勵如:「不要怕,只要用簡單的幾句話,表達心裏的意思就可以了,也許每一位都可以試著開口來禱告。」也可以靈活運用詩歌、聖經,來融入禱告中。
(9)     最後負責人可用主禱文,或同聲,或請一人負責結束禱告。
B.       指定開頭句的會話式禱告[27]
如上述的方式以一句話連續的禱告,所不同的是指定了開頭句來作會話式的禱告。比如一個稱為“愛的公式”的禱告,組員在愛中與主交通,且與小組組員分享和分擔,建立彼此相愛的關係。
a         愛的領受。請各人讀一節有關神應許的經文,為此領受而感謝神:「為此領受,我感謝你。」
b         愛的分享。每一個人數算主恩,每次祇為一件事感謝神:「主啊!我感謝你,因為……」可以多次禱告,而每一次祇限於一件事,組員共同感恩,充滿喜樂。
c         愛的更新。每一個人在主前自我檢討,認罪禱告,祇有心意更新才能祈求或代求,可用相同的一句話:「主啊,求你赦免我!」
d         愛的交託。每一個人為自己的需要禱告,可用如下的起頭句禱告:「主啊! 幫助我!」
e         愛的責任。各人提名互相代禱,每次為一個人代求,可作多次的禱告,要簡短,讓聖靈自由的運行,其起頭句可以是:「主啊!幫助我的弟兄!」
第五章  領組技巧
一個小組能夠成功地發展,是有賴一個組長在多方面的提昇自己領組的才能,如善於表達自己、處事積極、凡事主動、有愛心及對神有信心等。故此部分“領組技巧”是較重要的一環。[28]
一. 帶組表達技巧
組長必須能作出適當深度的自我分享的榜樣,並表達無條件的愛和接納,這個無條件的接納是建基於信任上,並要避免批評及論斷的意見。此外,也要表達對神話語的順服,也需多方面對組員表達出肯定及欣賞對方。在領組時,切忌講道形式分享,這樣會破壞氣氛。在組內必須多些營造的氣氛,臉部經常帶著笑容,讓組員感到溫暖、友善和接納。同時間,組長必須有開放的心態,這能拉近與組員間的關係。再者,組長必須以身作則,對神有信心的,並對基督徒生活認真的,作事積極,常常能運用幽默感。組員在分享感受或代禱事項時,切忌問長問短,要專注聆聽,並要先認同對方的感受,才表達自己的意見。
二. 良好的程序處理及人際領導技巧
提供一個關係的經歷──小組不是大家齊集一起後聽人教書,應該是讓組員有機會彼此交往,表白自己真正的觀念和行為。
1.        給與回應
鼓勵組員去彼此回應,回應未必只是負面的,可以是積極性的回應。這可以建立及肯定健康的行為而減低負面的不健康行為。有些人是會容易與人引起磨擦,作出批評性或敵意性的回應。組長應該阻止。此外,組長應該提供一個好的“給予回應”的模範。其實,回應該是描述性的,而不是批評性的,故應該在愛中給與回應並先認同對方的感受,才表達自己的意見。
其他注意事項
一星期致電一位小組組員,關心他及為他祈禱。組員有問題發生,組長是第一個出現他身邊的人。每次領組均須令組員彼此都覺得相處自然。在探討解決方法之前,引導小組對疑難有一個透徹的分析。組長在發出問題時須清晰,並在適當時能將問題拋回給小組,尤其在徵詢意見時,更要如此。在討論其間,盡量促進彼此間的了解,故盡量使討論集中在某個焦點上而非某組員身上;組長在必要時可作出總結,以澄清論點,提醒組員和繼續討論。另一方面,組長必須讓組員參與的機會均等,並在遇上將咄咄逼人或發言太多的組員時應加以約制。當一旦有誤會和矛盾出現,應嘗試迅速而有效地逐一化解;此外,在進入解決問題的另一個新階段之前,先求取意見的一致。
2.        領組難題解決
在教會小組中,組員的個性各有不同,參與討論的方式也不一樣,組長要能掌握面對不同人物的技巧,應付自如就能使討論達到成功的地步。再者,在討論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遇著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或困難若能給予妥善的處理,可變成令小組更加成熟的好機會。筆者嘗試把處理以上問題的秘訣以圖表列之:
領組難題解答[29]
症狀
問題所在
處理方法
組員遲到
小組慣於遲到開始;正確的時間不清楚。
定出確實的時間;立刻實行;向組員說:「我們的聚會有點麻煩。是不是開始得太早呢﹖跟大家的時間有衝突嗎﹖」讓組員回應。
大家已同意了的事情未能完成
期望過高,與小組活動的關係含糊;缺乏組員委身參與(可能與太忙或有其他優先事務有關)。
要實際一點;可能要改變期望;留意組員都明白同意需事先作好準備。
沉靜的組員
所問的問題太難或太容易回答;沒有發問足夠的觀察性問題。
做足觀察的各項步驟才作出詮釋。讓沉靜的組員大聲讀出經文;提醒人家:「多言的要忍耐一下,沉靜的請盡量發言。」向沉靜的組員發問(注意不是沒有人能答得出的問題)。來到應用的問題時,讓組員輪流發言。在發問後,讓他們有一點時間去思索。
講得太多的組員
有些組員經常發言,而且操縱整個的討論,不給別人機會,他們的特性就是太外向及不喜靜默。
應付這種情況,最好用提名發問的方式,或私下在聚會之前或聚會之後找他談話,說明小組原則是要每一個人都能積極地參與討論,而組員中有好些人完全沒有參與討論,不像他一般積極,可以請他幫忙引導別人參與發言,盡量控制自己。也可讓他知道有時在發問完後,是需要一些沉默時間來作思索和反省的;可提議他幫忙引出別人的意見,如鼓勵他問:「你們其餘的人又怎麼樣想呢?」
長氣的人
有些人講起話來就很難停止,以致佔去太多的時間,而令別人沒有機會發言。
這種人的問題與上述所提的有點相似。針對這類人物,組長要注意等他稍為做深呼吸時,就急速插入,簡單的濃縮他的論題,然後以別的問題來問其他的組員。若有必要,也可私下請他合作,遵守小組的規則。
“凡是” 組員
凡事都知道正確的方法,只知道經文的正確詮釋而不知道別的。
避免爭論誰是誰非,將焦點放回經文上,搜集更多資料,作出撮要,澄清事實;可助組員看到別的可能性和看到“正確”解釋的指涉範圍。
“好爭辯”的人
有些小組組員生性好辯,爭論起來就辯得面紅耳赤,甚至對事也對人,令彼此傷感情,他們三句不離“但是”,“不過” 結果可能令小組停滯不前,沒有行動或結論。
對這種情形,組長千萬不要參與爭論,將他所提較極端的話題傳給別的比較客觀的組員去應付。有時可以不顧那些無理的取鬧。可以這樣回應這些包坳頸的人:「究竟是甚麼令你感到猶豫呢?」讓組員決定擱置行動不冒險還是勇敢直前冒險,但也有成長,問:「我們可以怎樣避開這反對呢?」
過快或過慢的步伐
在某些部份耗費太多時間;很少意見的交流;太簡單或太空泛的問題;不求完整的答案,應用部份太籠統。
為每部份預算好時間;再接流暢自然;跟副組長測試一下研究的問題,看看他們是否清楚、開放而不流於空泛?請組員分享時盡量具體;盡量發掘答案:「還有呢?」
沉悶的對話式禱告
缺乏信任;對組員來說是太新了;不清楚禱告的具體事項。
花多點時間建立信任和彼此的需要禱告;用直截了當和清楚具體的言詞或祈求來禱告;跟組員討論對話式的祈禱;待完成一項事情才轉入另一項事情;祈禱時盡量回應查經所得。
小組內向;沒有成長或使命
目的有欠清晰;查經缺乏動力;對神國的擴展觸覺有限;多恐懼。
計劃邀請別人參加一些無傷大雅的活動;加強外展,吸納新組員,讓小組給予照顧。將查經和敬拜集中在認識神的屬性、神的旨意、肢體生活或教會生活之上。
膚淺的分享
組長未能以身作則;應用不夠具體;建立神國的意識不足以刺激起小組的成長。
為小組的發展而小心策劃好群體習作;請組員分享時盡量說得具體明確;自己分享時也要坦誠而具體;在小組時間以外,逐一約見組員分享和祈禱。
問題多多的組員
小組生活充塞著各種問題;個別組員的哭泣壟斷了小組的聚會時間。
個別跟那個組員傾談;建議他尋求援助的途徑(如輔導);幫助小組清楚自己的目的和身份(教會的小組並不是治療小組);繼續給予禱告和愛的支持。
害羞的人
有些人比較害羞、沒有自信、難發言、怕發言或無發言經驗
最好先提容易的問題,肯定他必能回答,鼓勵他發言,比如問是非性、選擇性的問題;如果他答錯,千萬不要取笑他或加以為難。
懶惰的人
有些人懶惰不管事,在討論時祇喜歡聽,卻懶得發言或參與。
設法使他參與,發問是非題、徵得他同意的問題:「某人你的意見大概也如此吧?」如果他不同意的話大概也多少會參與發言。
自傲的人
有一些組員比較驕傲,以為自己比別人更聰明、更厲害,見識比別人廣,有時他所談的實在涉及相當大的範圍,批評起別人來也蠻刻薄、很刺耳又難聽。
這樣的組員不必與他爭執,請他說明批評的原因和聖經的根據,請他詳細考查再來談他的論點;有時也恭請他對不大方的人給予積極的評語。
不大方的人
有一些人不敢在大眾面前發表言論,祇敢在背後細細私語。
對這樣的人,應該提名請他們發言,或者宣佈不要私下談論,提出後,就加些幽默的語調使氣氛鬆弛下來。
處理錯誤的討論
許多組長在面對討論中出現錯誤時處理不當,會引發不必要的問題。
除非不得已,盡量不責怪錯誤的言論;可將有關的問題再問其他的人。比如說:「好,你們其他人有何看法呢?」「甚麼人可以找到一些經節來幫助我們?」嘗試提出一些問題來澄清或激發更深入的想法。當心錯誤的答案會使人失面子或感到難堪。
處理沈默的氣氛
組員的沈默原因有很多種,作為組長不用過於敏感。
不要害怕暫時的沈寂,也不要急忙地找話題來隨便地填滿時間;有時在討論的過程中,用點耐心,留下一些時間給組員去思考,就會驚奇地發現一些絕佳的想法與亮光竟從小組產生出。沈默的時候可能不是很舒服,好像非講些話不可似的,但不用難過。
處理昏睡的情況
可能由於領組過程過於沈悶之故。
如果要小組熱烈的討論,組長本身必須非常的熱心。通常小組對帶領者的態度會有反應,熱心的來源就是對主的渴慕,及神話語的追求;帶領者須作個榜樣,要是自己不積極,不要夢想小組的組員會積極。
處理引起爭端的主題
基於各人生活背景不同,性格不同,所以在討論過程中產生不同意見是有的。
小組查經的討論中,如果從來沒有爭論過而祇是愉快的談論、屬靈的交通和優美的禱告,那很可能是虛偽沒有太多收穫的討論,或者祇停留在膚淺的討論而已。所以在討論時發生爭端或辯論是正常的事,在辯論時,記得讓聖經的原則和命令作最高的決定權威。
處理離題的問題
一些時候,在討論中是會間中地出現一些離題的問題。
有時在討論中未免會患上離開正題的毛病。遇到這種情形時,組長可靈活的提出另一個挑戰性的問題,將問題導回原來的主題。或者建議列下一些問題等到原定的主題討論完後再繼續討論;有時可以說:「你的論題很有趣也很重要,待下次有機會時專去討論它。」
三. 衝突處理的技巧
衝突是人生的一個事實,活著就是要在矛盾和重重張力之中而活。成為基督徒,身處一個信心的群體中,也不能使我們置身於衝突之外。即使在基督的身體裡,也會有衝突發生,這是不容否認,也不能避免的。基督徒應當本著愛心,辨明和處理好這些衝突,以期得到原諒、醫治、和好、同情和合一。
處理衝突能幫助我們面對自己的限制、過失和罪惡。在整個處理的過程中,或會出現火爆的情緒。若能開放而坦誠地處理,總比將互相衝突的情緒強行壓抑、否認或忽略為佳。假如被牽涉入衝突中,筆者有少許建議及提出一些可行步驟作為參考。
1. 如何面對衝突
A.     看到衝突的價值;視衝突為成長的機會。
B.     不忽視衝突的存在;知道它遲早總會爆發。
C.     衝突總會不時出現;它是人生的一部份。
D.     衝突往往不是說得出來的,而是感覺到的。
E.      以身作則,抱廣闊的胸襟面對責難;不處處自我防衛。
F.      打鐵趁熱,不讓之惡化。
G.     共同解決,沒有輸家嬴家之分。
H.     使每個組員都參與解決。
I.        針對意見而非針對人。
J.       全面探索所有觀點。
2. 處理衝突的步驟
A.     辨明衝突的存在。
B.     辨明衝突的來源。
C.     辨明衝突所引起的感受和情緒。
D.     辨明衝突所牽涉的人物。
E.      作好處理衝突的計劃。
F.      召集有關人士一同處理衝突(所有組員或只是受影響的幾個)。
G.     定出會面的適當時間和地點。
H.     指派適當的人來主領聚會。
I.        討論和解決衝突。
J.       在小組討論時,祈求神賜智慧。
K.    討論大家對衝突的感受。
L.      討論引起衝突的原因。
M.   討論平息衝突的途徑。
N.    為解決衝突的方法謀求一致的意見。
3. 評估結果
在下一次定期的小組聚會中跟進結果,看看是否還有未解決的問題。如果有,試衡量一下受創程度的深淺,決定是否需要召開另一次處理衝突的聚會。假如需要的話,重覆處理的步驟或徵求外界的協助和介入。假如仍無法解決衝突,試讓組員決定他們能否予以容忍。
四. 組長發問要則
在帶領小組時,經常要提醒自己多發問題,問題會培養組員的判斷力、觀察力與分析力。為此要常常記得讓大家參與討論;不過在發問題時應當注意一些原則:
1. 好好準備問題
在實際帶領小組時雖然可以隨靈感發問,而且也常與所原定的次序有出入;但是為了要有效的以好問題來引導小組,還是先把問題準備好。
2. 可以提名發問
首先向全體發問,然後點名回答,這樣全體組員可以注意組長所發的問題;倘若先點名才發問,其他的人便不注意了。先發問使全體都在心中擬試一個答案,然後與回答者作個比較且加以批評。這方法也可按各人的程度而提名;提名時不要按次序問,要讓組員無法推測是輪到誰去回答。提名發問時,若組員回答不出,不必等他太久,可以另提名叫別人回答。
3. 也可自由回答
讓組員自由回答時,千萬要注意,其傾向一定祇有聰明的組員不斷的操縱回答問題;略為差的組員就習慣等別人回答,自己絲毫不去設法解決問題。
4. 問題只說一兩遍
不要過分重複問題,以免養成組員不注意組長發問的習慣。倘若組員不了解問題的意思,可用更明白的字句把它重述一遍。
5. 給予充分的時間回答
很多時候組長不夠耐心。發問後,要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大家思考,不要急於匆匆叫人回答,或自問自答。
6. 處理不正確的答案
組員的回答如果不正確,注意不要加以斥責或使他難堪,更不要當眾譏笑他;盡量找出好處讚賞他,很婉轉地讓大家批評、糾正或補充。
7. 不要只是自己發問,也要鼓勵他們發問
最好養成組員慎思明辨的態度,讓他們多發問題,主動去思考;為此,要鼓勵他們發問。
8. 帶領討論的技巧
組長另要發揮的技能是控制討論的進行。小組討論是授與受的溝通過程,彼此的參與是整個小組達至成功的重要因素。為這個緣故,組長要很好的掌握討論的技巧,才能使小組成員有興趣、肯參與及達至成長的地步。
9. 組長帶領討論所扮演的角色[30]
組長在帶領討論時,他要扮演多方面的角色。
A.     發動者( Initiator)。組長在帶領討論時,他是主要的推動者,他提出新的建議、方法與結論;將整個小組討論帶到靈活的氣氛中。
B.     搜集意見者(Opinion Seeker)。組長的任務是收集組員的建議、觀點、立場,愈多愈好,盡量地客觀、盡量地豐富,使結論愈加完美。
C.     提供資料者(Information Seeker)。組長必須在帶領小組之前搜集資料,才能在小組討論時提供必要的資料;通常他比別人有更充分的準備;所以在作結論之前,極需要組長對討論供應資料。
D.     澄清者(Clarifier)。組長在帶領討論時,有責任解釋組員所提的一些不清楚的概念,有時候或許用比喻來解釋,或者舉例子說明,以澄清問題當然他也可以用別的組員來澄清問題。
E.      調整者(Coordinator)。組長身為調整者的任務是將各個事實、觀念、理想和各不同的解釋加以歸納、綜合與調整,得出最好的結論。
F.      摘要者(Summarizer)。組長在帶領討論的過程中,必須注意每一個人討論的中心,然後,在每個段落中作總結,扼要地把重點重述一遍,以加深組員的印象和記憶。
G.     發展者(Procedure Developer)。在整個討論的過程中,組長要安排一切程序的進行;比如安排座位、分發講義、處理視聽教材等,討論過程中的發展都要他事先分配安排妥當。
H.     消除緊張者(Tension Reliever)。若遇小組在討論中呈現衝突或激烈的辯論時,組長自己要保持冷靜不衝動;尤其若有不信者在其中,他要很智慧地處理問題,因為末信者未能明白信仰的真諦,辯論並不能解決問題。在信徒間的辯論,組長盡量不要偏袒某一方面,務要力求公正,不傷任何人的自尊,不增加緊張的氣氛;而是要以圓滑的方式用愛心調和,並消除緊張的氣氛。在適當的氣氛中講笑話以幽默感消除緊張。
I.        守門者(Gatekeeper)。組長應當在討論中開啟溝通的路徑,對少說話者引他發言,對發言太多者給予適當的控制,盡量使每一個人都有相等發言的機會。
J.       鼓勵者(Supporter)。在討論進行的過程中,組長要很適宜的給予稱讚、認同、鼓助和支持;以身體語言,如點頭、微笑表示你的接納、稱許和支持。
五. 有效與無效小組的比較[31]
筆者嘗試以圖表列出有效與無效的小組對比:
有效的小組
無效的小組
目標清晰,並且能使個人目標盡量與全組目標互相配合而作出修改;目標是集體訂定的。
組員接納既定的目標;目標是由精英訂定。
溝通是雙向的;強調意見和感受均需坦誠而準確地表達出來
溝通是單向的;只有意見被表達出來,感受則被壓抑或忽略。
參與和領導小組的機會平均分配給所有組員;強調目標的達成內部的維繫和發展的轉變。
影響力和權力由職位來決定;權力集中於權威的職位上;順服權威是小組的規則。
決策過程因應環境而定;在不同情況下使用不同的方法;對二人決定會謀求意見的一致;鼓勵參與和小組討論。
決定是由最高權威作出的;少有小組討論;組員的參與極少。
爭論和矛盾是對組員的投入、決策的質素和原創性,以及小組持續的良好工作有積極影響的關鍵。
爭論和矛盾被忽視、否認迴避或壓抑。
強調人與人小組及組與組之間的行為;透過高層次的包容愛心、接納支持和信任而促進團結;認許個人的獨立性。
強調組員所做到的功能;忽視團結;組員被強行管制;高舉 「死板” 的劃一。
難題解決方法的適當性高。
難題解決方法的適當性低。
組員評估小組的果效和決定改善功能的方法;認為目標的達成、內部的維繫與發展都是重要的。
小組的果效由最高權威來評估,如何改善目標的達成也是由最高權威來決定;內部維繫和發展被盡可能忽視;穩定高於一切
鼓勵有效的人際交往,自我實現與創新。
鼓勵循規蹈矩、四平八穩或一板一眼的“機械人”。
第六章  小組查經
帶領小組查經時,最好具備完整的查經資料,以免沒有足夠把握的組長走入旁門左道曲解真理。有時查經資料極受限制,組長必須照組員的需要自選合宜的經文共同查經,以鼓勵每一個組員分別研究聖經,發掘神話語中的信息。筆者現綜合一些我們一般用到的查經方式。[32]
一. 八問式查經法
這種方法適合於無經驗的小組。組長會發現方法簡單,而組員也覺得簡明扼要,給他們一種安全感。主要的目的是從共同的聖經研究中,尋求個人的信息,並將該信息實行在現代的生活中。首先讓大家輪流讀聖經,並供大家充分的時間默讀經文,然後一項一項的用紙筆或討論法回答下列八個問題:
1.      這宗事件發生於何時何地?如果經節是選自書信,查出發信者及受信者是誰?
2.      經文中主要人物是誰?各有何特點?
3.      經文中有何難解之語句?
4.      歷史背景如何?為何如此?
5.      經文的主要思想是甚麼?
6.      經文對當時讀者有何意義?設法將自己處身於經節所敘述的處境,這些經文達到了它的目的嗎?
7.      經文對現代讀者有何意義?當時與現代的處境有何共同點?
8.      經文對我本身有何意義?經過研究之後,我的態度和行動需要有何改變?我是否願意接受這挑戰?要接受挑戰之前我是否需要靈性上的成長?甚麼可增進我的靈性生活?
二. 瑞典式查經法
這方法適合於研究任何種類的經節,尤其適用於教訓或教理方面的經節。它可以鼓勵小組有個別查經的機會,對缺少經驗者給他們一種安全感,因為每個人都會有一定的貢獻。要使用這個方法,小組人數最好不要超過五位,否則討論時間會延長。如果小組人數多,討論時應分成兩三組以節省時間。瑞典式查經法主要照下列的步驟:
1. 介紹經文、作者、寫書對象、歷史背景及其他能幫助讀者了解經文意義之資料。
2. 禱告祈求上帝聖靈的引導和指示。
3. 大家一起大聲唸經節。
4. 個別研究約二十分鐘,各人分到一張卡,內裡註有五個記號要各組員分別寫下答案:
A.     ?疑問號:遇到一個字,一句話,或一節聖經不了解其意思或不同意其看法時,就把它記在疑問號之下。
B.     ↑向上箭號、關於神、基督 ,和聖靈的事,其屬性、工作方式及態度等。
C.     ↓向下箭號:關於人類的事、個性,與他人的關係,人的理想、感覺及喜樂等。
D.     ※亮光:研讀經文後所得到新的啟示、剛醒悟的真理、屬靈的功課及個人的啟示等。
E.      →箭號由聖經中所得的審判、控訴,必須要遵從的命令、良心的受責認罪、生活的實踐、應許及生活的要求等。
F.      輪流分享每人在疑問記號上所有的問題。容易的問題可以彼此作答,其他有關內容或神學上的疑問應寫在黑板上或紙上,以備日後參考後共同討論。
G.     分享向上和向下箭號上的問題,共同了解經文中有關神及有關人的記載。
H.     分享各人的亮光心得,也許各人所得的啟示和見證,可以解決別人在疑問號上的困難。
I.        分享箭號上的問題,務使各人把所讀到的聖經真理及如何實踐等問題作簡單的分享。
J.       一般討論:對沒有解決的問題設法找出答案,若小組不能解決應當請教牧師、傳道或查參考書。
K.    組長綜合結論,並提出經文內所含真理與挑戰。
三. 頭心手查經法
此方法適合小組較少人數之用,參加人數不拘,人數多時討論可分作兩三組。此方法較“八問式”及“瑞典式”的查經方法較難一些,因為小組必須專心努力,才能寫出經文的大綱。主領者必預先準備自己的大綱,才能讓全體小組一起作大綱。頭心手方法是適合於研究任何種類的經節,同時也注重將聖經的真理應用於實際生活上。各步驟需時二十分鐘。主領者的任務是控制時間及控制討論,讓大家參與。
1. 頭
這部分指研究經節的事實。主領者應該事先熟讀所指定之經節並找出比較難解釋的字句或概念,加以說明。也應知道,作者是誰?對象是誰?因何而寫?字句的意義是甚麼?故事的內容或經文思考形態,背景或上下文的內容。其中討論的步驟加下:
A.      一起唸經節,由主領者解釋困難的字句。
B. 各人將經文的大意寫出,簡單地說明每一小節的主題或思想的綱要。
C. 研究經文各段,用自己的話寫出作者的意思。必須了解每段的主要意義。
2. 心
這部分是要找出經節對個人或小組的中心思想是甚麼?其中的步驟如下:
A. 每人默讀經文內容並問自己:這段經文對我個人有何意義?在我的生活中我需要何種改變?我是否像這段經文中所論及的那類人?這段經文對我最重要的教訓是甚麼?
B. 每人寫下他所認為這段經文的“心”是甚麼?
3. 手
這是應用的部分。我們祇知道自己的缺點、失敗、罪過和需要是不夠的。我們必須願意為它們作一些事,或讓神為你作一些事。開始時,大家對經文的意義都已經明白,而應該進一步,認識經文對個人的確有意義。
可以分享個人的心得或想要實踐的計劃。或許有人會發現小組能幫助他解決困難,小組可為他禱告或在下次見面時關心他是否已經完成了神交付他的任務。最後以會話式禱告結束。
四. 靈修式查經法
這種查經法是任選一段長或短的經文,以禱告的心情默想它,直到聖靈指示各人生活的真理教訓。主要的目的是要各人嚴肅地透過背誦、默想和實踐去深化聖經的意思。
A. 禱告求亮光讓聖靈指示如何將經文應用在生活上。禱告求神幫助您將所學到的真理實踐在生活中,準備一顆順服的心照神的指示而行。
B. 試想所選擇的經節。您試著想象經文中的故事情節,試問自己在那種情景中將有如何的反應?當學習一段訓誨性的經文時,盡量發掘每一個字的解釋或意義,並比較其他聖經的譯本,以現代的語句,且用自己的重述經文內容,將經文意義變成個人化。例如:神愛何弟兄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應景,叫何弟兄信祂,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i.        對自己
1.    我需要改變態度嗎?
2.    我有何錯失當避免?
ii.        我對神
1.    向祂認甚麼罪過?
2.    有什麼向祂感謝和讚美?
3.    有什麼向祂稟告和祈求?
iii.        神對我
1.    有什麼應許,我符合條件嗎?
2.    有什麼命令我該遵行?
3.    有什麼榜樣或鑑戒需留心?
4.    有什麼真理要我學習的?
C. 將生活的應用寫下。你在默想時發掘生活實踐的亮光,將它寫下化為現實。在寫下你的生活應用時必須注意下列四個原則:
i. 你寫下的生活應用必須是個人化的。
ii. 你的生活應用必須能實踐於現實生活中。
iii. 你的生活應用必須是可能實現的,不要太過理想,不然你將失望。
iv. 你的生活應用必須能被衡量,這說明你必須有一定的限制,能證實是否成功?
D. 從你的學習中背誦一個主要的金句。金句的背誦幫助信徒常常受提醒而成長,因為神的話藏在心裏,就可使信徒實踐理想。
五. “六何”問題查經法
問題問得好,大家都會熱烈投入,踴躍發言,各有收穫。好的問題如何發問? 這方法介紹了“六何”的發問法, 問了“六何”之後,便緊接著生活上的應用。
A. 六何的原則
所謂“六何”就是何時?何地?何人?何事?為何?如何?其實“六何”是六類問題的標題,每個“何”代表一系列的問題。
i. 何時?
甚麼時候?是早上還是晚上?是甚麼季節?是那日?是安息日,還是無從考據?是那個年代?那個君主的第幾年?是在那件重要事件的前後?是老年或青年時代的作品?
ii. 何地?
甚麼地方?在室內或戶外,在山上或在海邊?在猶太或撒瑪利亞?在本國或外國?在甚麼市鎮?
iii. 何人?
甚麼人在場?誰在說話?甚麼人在聽?誰在領導?誰是受害者?這些人出身及背景如何?有什麼本領、個性及貢獻?
iv. 何事?
甚麼事?講了些甚麼話?這段經文的中心及主旨是甚麼?
v. 為何?
有什麼原因?為甚麼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為甚麼這樣說?為甚麼這樣做?為甚麼不那樣做?為甚麼不那樣說?為甚麼叫人這樣費解?為甚麼連家人也懲罰?為甚麼不多給一次機會?為甚麼?
vi. 如何?
他如何講?這段經文的體裁如何?事情如何發展?如何引致這般景況,這樣收場?
B. 應用
“六何”主要是明白聖經的內容,而查經不單是要明白,更是為要實行,所以應用性的問題非常重要;下面是一些基本的應用問題。
i.        積極方面
有什麼該效法的榜樣?有什麼指示我當勉力遵行?注意其中對人生與靈命積極的指示。
ii.        消極方面
有什麼錯失我當避免?有什麼過犯我該承認?要留意警惕的地方,如已犯罪便不恥認罪。
iii.        寶貴應許
有什麼應許應該把握?聖經中有不少應許是我們灰心時的安慰,苦難時的盼望、爭戰中的力量。
iv.        禱告代求
有什麼禱告和代求的事項?有什麼應向神感恩、向祂獻上讚美?查經與禱告是相輔相成的,禱告是敞開心靈與神相交,要發聲感謝並祈求神的恩典幫助。
v.        認識真神
這段經文有什麼與神、基督及聖靈有關的啟示?神的話幫助我認識三位一體真神。
vi.        金句
那些金句該牢記背誦,以幫助我們消化與實行神的教訓。
六. 歸納式查經法
這方法是信徒們常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三個步驟:觀察、釋義、應用。
A. 觀察(Observation)
觀察事實,詢問事實記錄:速讀整段經文,一氣呵成,先抓住主題中心;並繼讀上下文,清楚前後關係並觀察與本段經文有關的背景。至少用另一種聖經譯本再讀一遍,並寫出它重要的相異處。最後,要小心地再讀一次找出它的分段,並觀察這段故事或議論的發展。不要受聖經原有的段落所限制因為聖經的分段也是後來的人把它劃分的,並用以下問題幫助自已觀察這段經文。
事實方面:可按七方面來觀察:人物(person)、事件(action)、地點(location)、時間(time)、原因(reason)、方法(method)、結果(result)。每一方面在觀察時可以思想的問題:
i. 人物(who)
a. 神。本段中,關於三位一體的神提到了甚麼?用甚麼名字稱呼神?這位神有何特性?在三位之間有何關係?
b. 作者。作者是否在場?對作者有什麼認識?作者的個性、特長在本段中重要嗎?
c. 超自然物體。經文中有否提魔鬼及天使等?經文如何描述他們?
d. 人。本段經文中有那些主要人物?從動詞中對他們有何認識?有那些形容詞描寫他們?名字是甚麼含意?有何家庭關係?
ii. 事件(what)
有什麼行動?有什麼重複出現的思想?有什麼對照的事?有什麼比較的地方?有什麼命令?誰下的?給誰的?有什麼應許?誰給的?給誰的?在上下文中看到了甚麼當時的情況或條件?有沒有提到甚麼當地的風俗?
iii. 地點(where)
在那兒發生的?能在地圖上找到嗎?從這裏到另一地點共多少英里?若在聖經時代需花多少時間才去到?
iv. 時間(when)
這事發生前後距離共有多少時間? 從年代、年齡及族譜的記載觀察到甚麼?有何歷史背景?有什麼其他的時間因素嗎?
v. 原因(why)
這件事為何發生?找出原因,其遠因及近因是怎樣的?是誰解釋了它發生的原因?清楚嗎?
vi. 方法(how)
這事如何發生,列出發生的步驟或一項議論發展的過程。
vii. 結果(what for)
有什麼結果?這結果是預期的嗎?這結果如何改變了主角的一生?如何影響他的家庭及朋友?這結果如何影響耶穌及主角的工作?
方法方面:
i. 有什麼重複詞句?
ii. 有什麼對照及此較詞句?
iii. 列出所有的動詞,它們之間有什麼重複或次序?
iv. 列出形容詞、代名詞或連接詞,注意它們彼此之間有什麼相關及重要性?
v. 參看上文下文與本文有何連貫處?
B. 釋義(lnterpretation)
第二個步驟便是要了解這些事實的含義是甚麼,需要用我們的思考力、判斷力及分析力,以下的問題幫助我們去思想:
i. 意義(Meaning-what?)
1. 作者所用的名詞、片語、句子在當日有什麼意義?
2. 這些用字與用句有什麼現代的說法?
1.        他所說的比喻是甚麼意思?
ii. 原因(Reason-why?)
1. 作者為甚麼在這裏用這些名詞、片語、句子或觀點?有什麼重要性?
2. 他的觀點和其他看法有什麼相關?
3. 事情為甚麼這樣發展?為甚麼造成這個結果?
iii. 結論(Conclusion-What for?)
1. 作者的結論是甚麼?
2. 他要告訴我們的是那些事?
3. 遇上困難時,可暫時擱置不要亂解釋,借助參考書或解經書的幫助。
C. 應用(Application)
i. 讓聖靈教導你,開啟心門接納他的感動。
ii. 將學習到的聖經重點實現在生活中,有的經文指導信仰真理,有的是要教訓、督責、使人歸正及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後三16),叫人行各樣的善事。無論現今我們的靈命狀況如何,聖經可以指示我們,遵行神話語的教訓。雖然各人的需要不同,而神的話語可以對個別不同的心靈說話。
這一段聖經主要的教訓對我有何意義?那一點是我已想過的部分?那一點對我是新的?我在思想上需要改變?如何改變?那方面正是我的行為?那方面我可以立即實行?我在那方面做錯了?我當有什麼即時的行動?將來我需要甚麼?
iii. 對你有意義的部分應用在你的生活中。主題信息可能對你意義尚小,而不重要的部分可能非常有意義,注意對你有幫助的部分,溶匯在禱告中,滲入你的生活裏。
iv. 考慮一下近代的作者將會如何應用此段經文?目前來說這個原則是否還有意義?是否符合當時文化的限制?要是不能按字面行得通,是否能發現它的原則還有意義?
v. 研經默想時集中在不同的情況及人生的各種關係上。我對神的態度及怎樣順服神?我對別人的態度如何?我在家庭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如同?我每天的工作及社交生活如何?我如何對上司和下屬?我在教會中的服事、教導及與人的關係如何?身為一國的國民,我對國家、政治、社會及經濟等問題的態度如何?我對別國或海外的關心有多少?我是否關心國際局勢?海外宣教工作?僑生的需要?
D. 帶領歸納式研經的幾點提示
i. 儘量圍坐成一個圓圈;留空位給遲到者。
ii. 每人應有一本聖經。
iii. 不要講學,儘量發問引導組員認識經文本身。
iv. 不要回答自己的問題,若發問之後,沒有回應可進入另一條問題。
v. 給時間組員思想及回應,靜默不是一件壞事。
vi. 不要問太顯淺的問題。
vii. 嘗試鼓勵更多組員為同一問題發表意見。
viii. 嘗試提示可以找到答案的經節。
ix. 不要過份批判錯誤的答案,嘗試用另一種表達方式引導問題。
x. 儘量給每個組員有機會參與,若必要時,可提名請組員回答。
xi. 注意查經的進展步伐,不要鑽牛角尖。
xii. 嘗試在一些重要的段落做撮要,結論更是必須有的。
xiii. 別人的感受要敏銳,一旦在查經或分享之中組員剖白自己的問題,我們要盡力協助,不應硬要繼續查經而迴避了別人的問題。
xiv. 要容讓各人有足夠時間做個人應用和反省。
E. 教導及討論
組長在教導時也要注意以下四點
i. 組長透過歸納式研經方法,首先細心研究該段經文。
ii. 跟著注重思想應用性的問題(二至三條)。
iii. 組長不需引導組員進入觀察及解釋兩個步驟,只需用約十五分鐘直接講解經文背景及內容。
iv. 然後提出應用問題引發討論。
七. 講道應用
組長可選取剛過去的主日講道內容討論,再整理出多條引發思考的題目,讓組員在組內彼此分享及溝通,此方法也是一般小組教會所採納的。此方法能減少組長的準備時間;並且藉著講壇信息再一次深化自己的屬靈生命,能幫助講壇信息更能落實於個人層面。在進行時,組員可輪流誦讀講道經文,然後用三至四分鐘去重溫講道重點;之後,跟隨討論以下問題
i. 講員如何從解經中建立這些重點?
ii. 當日講道的應用為何?
iii. 現在你有其他應用嗎?
iv. 有那些應用對自己是特別適切的?你會如何實踐?
八. 採用現有的查經資料
有些查經資料祇具備查經內容,帶領者必須自己預備討論題目,這種資料需要好領導者,有領導討論的才幹才可以啟發組員的參與。有些查經資料祇供討論題目和少許的解經內容,領導者須有足夠的屬靈知識,可以自行參考,發揮解經的內容,才可好好被使用。最好的查經資料就是具備組長講義,也具備組員討論題目,供大家的參與;講義詳盡說明,討論題目也有啟發性;近來新出版的查經資料皆有完備的組長和組員的資料,對一般的組長可方便的使用。同時教會可以按各自的背景決定使用那一種的查經材料。
第七章  守望者
一個人被另一個人守望時,會發生些什麼事?每一個基督徒,畢生都需要一個可以為他人作屬靈導引的人。這個關係,在他的“童年”作為神的初生兒女的階段尤其重要。一個人可從許多途徑學習到神的真理。他可以從牧師的講道、聖經一小時、小組或是從一個信息錄音得到神的真理。當這些真理臨到那人,若是有人能在屬靈上引導這人吸收,以至行出這些真理,使他的靈命有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他們可以彼此分享心得與疑問,同時也得著激發與鼓勵。
每個人都有個人的需要、憂慮、困難和有關戰勝罪和壞習慣的疑難。這個守望者可以是一個和他一起討論、分享、得引導和祈禱的人。我們有許多舊生命及舊國度的錯誤價值觀和壞習慣,會被帶進在新生命裡。這些必須被一些真正了解我們的人,為我們指出來,也挑戰我們去改變。知道有人在隨時守望著你,願意任何時侯都在看守著你,確是一大樂事。
一.    誰可以作守望者
誰可以作守望者?誰有“資格”可以守望另一人?“守望者”是一個負上責任要引導和餵養一個靈裡較他年輕的基督徒的人。這個人未必可以作很多教導,但他是一個引導者,會給予這年輕基督徒多一些的餵養。他就是只作帶引這人去到基督處的事。
這守望者,只需要在屬靈旅程上比他所守望的人前進多一兩步,就已經合資格了。這就是對守望者的唯一要求。守望者不需要具備很多教義上的答案,因為我們的生命未必完全。事實上,我們的生命永不至完全。但我們有基督在裡面活著。當我們守望、建立別人時,我們只是將基督帶到那人處。聖靈會告訴我們如何去服事他人。學習去聆聽祂。當我們需要祂的引領,祂就會幫助我們的。
在幫助一個較年輕的基督徒時,我們或會自感不足且會想:「我自己在主裡面還是年輕的。」要記著,沒有人可以改變另一人,唯有神可以。我們都不足以改變另一個人。然而,神是住在你裡面的。當你願意為神所用,神就會通過你去改變人生命。
我們會發覺,守望與建立另一個基督徒,是最直接和快速地經歷到基督在我們生命裡作工的途徑。祂不止要堅固我們,也要用我們作為建立別人的器皿。
我們若是已經信主六個月了,就已比一個初信者前進了許多步了。我們或許尚未能向人解釋“聖三一神”的真理,但我們已經開始了去經歷一個初信者所要作的調整與改變。而且,正因我們最近才經歷了那階段,就更會較一個相信了十年的基督徒更能體會一個初信者的需要!
我們已經吸收了一些“靈奶”,我們也比這人更為成長了點。所以我們已有足夠的能力,去為這渴慕靈奶的嬰孩拿著奶瓶了。神向我們所要求的,只是一個不自私及充滿愛的心。我們需要渴慕成為神合用的器皿去建立別人。神就會接過我們的交託而去完成這事。
我們是一個“嚮導”,故此我們是可以帶引別人經歷我們已經走過了的一段屬靈旅程。再者,我們不需要是一個已臻完善的基督徒。假如以此為標準,就只有很少的守望者了。不久,很快就會發覺,幫助別人經歷我們已經歷了的那一段,是會使我們有很特別的成長的。
二. 彼此守望的精神
彼此守望是小組生活裡重要的一環,一個小組要有果效,這些成員就必要彼此連繫。一個小組的生活是以組員之間的關係來衡量的。這種關係必要超越一種表面的,只求好玩的關係,所建立的關係必要能觸摸每人內心的生活。
彼此守望的建立,對於小組生活是至為重要的。有果效的小組生活是因之產生的。有果效的彼此建立與守望,會使細胞之中的每一個人都會彼此連接彼此交代,一起成長。這使到小組組長不會成為組裡唯一一個關懷著人的人。這也幫助了那個人能把他所學會的東西,所得到的真理,應用在生活裡。
“彼此守望”的安排,也使到當有人缺席時,有需要時,或陷在罪裡的時候,就有一個自然發動的跟進活動去關注那人。這對於培養小組未來的接班人也是很重要的。
守望與建立別人,也是個人成長的一部份。一個人若要成長得好,他就需要在得到別人的關懷之後,會得付出自己去關懷別人。很重要的是要明白,當你捨去生命,你就會得生命。
“守望關懷”也是我們對神的責任。我們不能忽略我們有關懷別人的責任。因此耶穌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 (太28:19)
三. 守望別人,建立生命
筆者認為能有效地為他人守望,必須遵守下列數點。
1.  建立關係
守望者必須採取主動,創造機會,使你們的關係成為一個優先的事;並且不斷尋找共同點,以增長彼此間的關係;此外,彼此也要坦誠開放及盡量表達愛與親切,方能有效地促進關係。
2.  經常的一起渡過一些時光
彼此經常共處,並透過關懷對方之個人和事奉上的需要;並與他分享你最近所得到的祝福,此外在你們彼此在謀求成長突破的方面彼此交代,並且分享一下,他在下週有沒有需要作一些新事;最後,可一起彼此代求。
3.  明白你所守望的人的需要
為愛心與辨認的能力而懇求主,求神賜我們有一對靈敏的耳朵,去學習、觀察及學習引導對方表白,並照顧他的需要;也要不斷為對方禱告,且適切地表達真誠的愛與關懷,特別是以神的話語鼓勵他及幫助他。
4.  對你的守望者交代
當你在建立另一個人的生命時,也需要有一個人去建立你,你也對建立你的那位守望者負責,在你個人生命及你事奉別人方面作出交代。
第八章  牧養組員
身為小組組長,他們是唯一最直接地負責組員靈命成長的人!所以每個組長必須重視這件事!腓立沃哲(Philip Vogel)[33]如此寫道:「神對信徒的心意是成長,而他所分派的恩賜與事工,也是為了預備及修補(原文意思是補網)聖徒,成全聖徒作祂的工,以致身體漸長,有長成的身體(弗4:11-16)。就如養育和教導孩子長大成人是父母的責任;裝備信徒並培訓他們長大成熟,就是基督徒領袖的責任。」
作為一個組長,我們主要的工作不單是帶領小組聚會,而是在於發展你的組員 。就如作父母的,有責任去預備和帶領他們的子女趨向成熟,身為組長,我們也有責任幫助組員趨向成熟。(弗4:11-16)作為一個組長,我們有一個使命,就是鼓勵你的組員去承擔全部的責任,去運用他們所有的屬靈恩賜。
在傳統的教會裡,會友不需要為自己的屬靈生活負上責任。牧師會為他的會眾作一切所需的研經,然後在教會中分享,個別信徒無需要自己去了解全本的聖經。當信徒有困難,就可以從牧師處得到忠告。會友病了,牧師就來到床邊替他祈禱。假如有朋友需要接受基督,就替他約會牧師談道。教會裡百份之九十的事奉由百份之十的人來作。這百份之十的人,也掌握著教會百份之九十的職位。在會友名單中,可能有百份之五十的人是被列為非活躍的人。一個牧師,往往一星期工作七十小時,但會友卻為需要參加一星期六小時的活動而埋怨。對於會友,作為一個基督徒不是他們的生活方式,而是生活中的其中一方面,且通常是較其他方面如工作、學業及家庭時間為次要的方面。而且,就算會友願意去服事,他也常是只是擔任一些工作,而不是去關心人。
組長的工作是要帶領每一個小組組員去接受合乎聖經的責任。看看這段經文:「弟兄們,這卻怎樣呢?你們聚會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繙出來的話,凡事都當造就人。」(林前14:26)
信息是清清楚楚的──「各人!」、「各人!」、「各人!」沒有例外,所有人都要參與。保羅在以弗所書4:11-16 說到領袖的工作是「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裝備)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 4:15-16)。其實很簡單的,小組組長的工作是要使所有的組員都有成長,達至成熟。為此,他就要裝備信徒去服事基督的肢體。然而,當組長裝備組員,組員接受裝備而又服事其他人時,我們就都(包括組長和接受裝備者)在邁向成熟。
大家需要謹記,只有在付出時才有得著。為要得生命(也就是成長),就要捨去生命。死海是死的,因為它只有進囗,沒有出口。當一個人只是吸收,而沒有付出,他就會停滯,成為死寂,而至腐臭。因此,為要在基督徒生命中成長,就得幫助別人認識主和在祂裡面成長,這是成長的基本原則。
其實在開始作為一個組長去事奉,面對最大障礙是什麼?就是過份控制和過份保護組員。我們會攔阻了聖靈在他們身上的工作,因為我們沒有容許和製造機會讓他們成長。我們將會發覺許多人都在我們預期他們可以之前,已經能夠擔當若干的責任。但有何方法可以牧養組員,使他們在能在基督的愛裡得以成長?以下就是一些幫助組長們牧養他們的方法:
一. 使組員作主的門徒[34]
門徒訓練常被誤解為一對一的事奉,其實在新約裡,門徒的訓練往往是小組內發生的,甚至主耶穌至少與三個門徒在一起,很少與一個門徒單獨進行訓練的工作(可3:14)。因為在小組的環境中進行門徒訓練可以避免新人成為某一個組員的複造品。此外也可以給予門徒更多成長的機會,多經歷到其他組員的教導,指引、愛護、鼓勵、勉勵和他們恩賜的服侍。當然,在小組內的門徒訓練也能為組員提供了一個彼此服侍,互相支持,學習負責及互相服侍的機會。
二. 促進靈命的成長
門徒靈命的增長是一個過程,需要時間和一顆願意的心,但它的成果是基於聖靈的工作,是否對神話語順服,是否願意與主同行及不斷經歷小組群體有意義的關係。作為小組組長,我們不能驅使別人靈命的成長,但卻可以營造一個屬靈的環境去促進和幫助別人的屬靈生命的增長,這些包括在小組的查經、教導組員祈禱、明白聖靈在小組內的角色和建立組員間真誠長久的關係。
組長可以應用小組門訓各類資料,編定一個適合對組員牧養的計劃表作為跟進之用,在整個小組過程中幫助每一個組員按自己需要成長的地方作出行動計劃和目標,然後依著所訂下的方向去實行。
三. 營造有利於成長的環境
你的小組應該在開始之後的六個月,可以因倍增而分組。在那段期間,你就該帶領你的組員經歷“探索期”、“成長期”、“外展期”及“重整期”等裝備,訓練及倍增的階段。這些階段中有兩種環境對增長有幫助,這兩種環境在增長階段中交互出現,就是:
1. 指導性的環境
簡單地說,這是個“教導式”的環境。首先,你為群羊講解在他們面前的事物,然後你就作一個模範,示範給他們看。然後,你就建立組員與組員之間的彼此學習的關係從初信者一直配對,至到實習組長。每一個有學習的心的組員都應配合另一組員,作一個學習者。
你也會帶領小組,對A類和B類的未信者傳福音。就是以探訪組和分享組的形式進行。當一個人沒有人讓他關懷就很難去訓練他及裝備他。因此,這需要有新人不斷加入你組,特別是初信者。這就會幫助那些需要受訓的馬上有幫助別人的機會。
第一階段,得勝的階段,不應是長的,特別是當你的小組源自一個倍增而分為二的小組。這個階段三、四個星期就夠了。
當然,有的組員是不能夠按著訓練的進度發展的。他們單為了生存,已用盡他們一分一毫的精力。你需要滿有愛心的幫助他們,採用指導性的方式,目標是他們全人的發展。你要服事他們,以自己為模範,如何過一個有信心而不是受恐懼轄制的生活,作他們的榜樣。你要鼓勵他們一步一步學習為自己負上責任,然後與他們一起檢討他們的進步。當他們康復之後,他們關懷別人的能力與意願,就標誌了他們的進步。到了這個階段後,幫助這類人就容易了。因他們就可以以小組其他成員作榜樣,學習他們積極的外展。當一群熱心服事的基督徒環繞一人,是非常之有感染力的。
2. 協動(啟發與協助)的環境
這可以稱做“差派與鼓勵”的環境。組員開始投入於協助其他組員,及學習去接受未信者,或在分享小組建立關係。你可能會決定以幾個星期的時間,幫助他們,與他們一起開始那種事奉,一邊推行一邊訓練,漸漸的,你的小組時間就包括了這些分支出去服事的報告,以及為他們困難代禱的時間。
你的小組聚會也會注重組員的價值觀。組中的敬拜與肢體生活也會越來越豐富。因此新人就更願意加入,你也就忙於幫助他們成為新的家庭成員。
3. 營造一個有利的氣氛
讓彼此能坦誠開放地應用神的話語及彼此交代的氣氛,避免聖經作為你們小組討論的焦點。討論聖經當然沒有錯,但應是以組員的生命,在神的話語的光照之下,作為討論的焦點。人們總是有些避免作太過切身的剖白,因此其中一個保持距離的方法就是以聖經作為討論的中心。這樣,人們就可以對聖經發表意見,而不牽涉到表露個人的生活內容。
其實,聖經應是被放在小組的“上方”,組員完全順服在其權柄之下。組長應在“彼此建立”時間開始時,用一段短時間和組員一起翻查聖經,而用大部份時間,讓組員坦誠開放的分享他們在主題經文所顯示的生活。
作為組長,要清楚知道,人是有不願意太“埋身”(委身的意思)的傾向,因而需要發展一種開放的氣氛,使人感到可自由分享他們真實的掙扎,而不會感到有威脅或被輕看。這就會使組員願意表白其生活及彼此交代。對彼此生命開放的目的,就是要讓別人在我們生活上有所參與。在開放分享生活之中以聖經作為生活的權威。
4. 鼓勵組員彼此代禱
組員們擺上的禱告時間可能不一樣,但鼓勵他們經常的彼此代禱,及為神所做的一切事感恩。禱告既榮耀神,也使全組合一。聚會中的禱告,也可成為那一週中其他日子禱告的催化劑。
5. 提供一個信徒可以渴求及使用屬靈恩賜的地方
神給了所有信祂的人,各樣的屬靈恩賜。與別人經常有來往、就提供了生活中常有使用屬靈恩賜的機會。鼓勵你的組員參與,投入彼此的服事。恆常的訓練他們使用屬靈恩賜。讓他們可以獨立的彼此服事。讓他們在小組生活中有更多的責任,去使他們更為投入。
6. 提供一個經常投入於讚美及敬拜神的環境
教導及鼓勵你的組員去敬拜神,讓他們做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
7. 鼓勵你的組員正面面對他們生命裡的現實問題,而去經歷得勝
你的組員既然已委身參加小組,他們就會需要經常的面對和處理屬靈的事。在一個大堂聚會中,你可以令自己不受注意,但是在一個小組中就比較困難,尤其是小組通常分享了一些切身的事物,而不是只討論對聖經的了解。
四. 對組員的鼓勵
當我們用愛心去消除組員的懼怕,鼓勵便出現了。每一個人在生命中都有若干的懼怕,但當我們在別人感到傷痛的時候,可以用愛心為他們纏裹時,這樣便實際地作出了鼓勵別人的事奉。箴言18:21「生死在舌頭的權下」,因此鼓勵的話會帶來生命,而羞辱和嚴峻的話卻帶來死亡。作為小組的組長,我們所講的一切話都要有積極正面和鼓勵的作用,使在情緒上有困擾或受傷的組員得著醫治和復甦。以弗所書4:4「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時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鼓勵實在是建造群體生活的最重要的媒介之一。我們必須努力追求。在鼓勵組員時,有下以四點要注意:
1. 作一個鼓勵性的組長
慢慢地說(箴12:18;13:3;雅1:19),多聆聽,少說話,不要凡事急於給予答案或插手在別人的難事上,必須要耐心的聆聽是非常具有鼓勵的作用。
2. 保持敏感(弗4:29;約1:14)
說恩慈的話,好像用鹽調和過一樣,使聽見的人得著鼓勵和安慰。
3. 說話時流露愛心
用溫柔委婉的話說,用愛心說誠實話的時候尤其需要有關懷的表現。
五. 給予組員及時的關顧
牧養涉及對組員的關懷,神期望我們對組員的關顧好像祂對自己羊群的關顧一樣。從以西結書34:1-16,我們可以看見神對牧者的期望:餵養羊群,引領他們到可以竭息的地方;尋找失喪的羊;纏裹受傷和破碎者及使有疾病的健壯過來。
作為一個組長,其責任實在繁重,因此,我們必須對關顧的範圍有限制,假若你要照顧太多的人,你必然會很快耗盡。到底一個組長應該參與多少的關顧?關顧的頻密又有多少?這都是值得我們去謹慎考慮的,但基本上關顧有七個層面:
1. 主要性的關顧
這是第一線的關顧,組長給予組員一般和經常性的關注和支持。這包括:祈禱的支持、電話聯絡、鼓勵及探望生病的,或為組員尋找資源及解決他們的需要。
2. 相互性的關顧
這是組員與組員之間互相的關顧。事實上,組長無法去提供組員各方面的關顧。因此,小組之目的之一,乃是要組員學習彼此關顧,這包括:為有需要的組員提供解決的方法和行動,為待產或產後的家庭送上飯菜,去醫院探望生病的家庭等。我們如此做,便實踐了「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6:2)。
3. 後援性的關顧
第一度後援性關顧的防線是你小組的導師,若你的導師不在時,可以找教會其他的領袖一同商議,按組員需要的實況作出有效的“關顧的策略”,去解決他們的困難。
4. 表達真正的愛與關懷
關懷,就是去作那人的兄弟或姊妹;關懷者並不比被關懷的人強,而是認出及認同他有被安慰與幫助的需要,那是一個受苦者告訴另一個受苦者如何去得安慰與幫助。
5. 營造“接納”的氣氛
很重要的是要使人知道,當他們表白自己時是會被接納的。人需要覺得他們不會被論斷,需要使他們覺得無論如何他們都是得著你的愛。
6. 作一個好的聆聽者
在你能夠幫助一個人之前,你先要了解他真正的需要是甚麼?我們只要去聆聽神,也要學會聆聽對方,不要急著給建議。許多時候,你只要陪著那人,就已經足夠了。
7. 你可主動給予適當的幫助
有些時侯,對方是必需要去面對某個處境時,你就可以幫助他不去逃避,而去面對現實,這樣才是真正幫助對方的正確做法。
第九章  建立新組
自創世以來,神渴望人能夠進入祂的安息和團契裡。雖然在三位一體神(聖父、聖子及聖靈)本身有完全和諧的親密關係,但神願意這種神聖的關係可以擴展到祂所創造的人類中,並且渴望在永恆中與祂的子民相交。然而,人因犯罪、墮落及失去在樂園中與神同行的福份,但是在基督裡,神再一次給予人類新的盼望,藉著信可以重享神子民群體的生活。
事實上,從創世記至啟示錄,神給予我們不少這樣的應許,目的為了使人確知祂的心意乃是叫人因基督耶穌得以與祂復和,重享親密的相交。聖經在許多方面也給我們一些例證:神應許給予彌賽亞(創 3:15)、對挪亞的應許(創 9:8-17)、應許使亞伯拉罕成大國(創12:1-5)、神應許使以色列作祂的子民(出 6:7)、神應許大衛一個永恆的國度和給予子民永遠的居所(撒下 7:1-17)、神要祂的名在全地上被尊崇(詩 67)、神向世人招手,在祂的群體中有份(賽 55:1-3)、彌賽亞的來臨將會被全地知曉(彌 5:2-5)、神在全地上被認識(番 3:8-10,20)、神向世人招手接受基督(太 11:28-30)、大使命吩咐叫萬民作主的門徒(太28:18-20)、凡信的都得著應許,在新的群體中有份(約3:16)、聖靈賜力量給一切信主的人為祂的名作見證(徒1:8)及世人不會得著福音,若果神的子民不去告訴他們耶穌的大愛(羅10:14-15)。
換句話說,神正邀請人來填滿祂國度中的“空椅”。主耶穌也為此而來,祂邀請尼哥底母、雅各井旁的撒瑪利亞婦人,行淫中被捉的婦人和十二個門徒,主耶穌天國的邀請在今天仍然進行著。此外,我們又看見安得烈帶彼得去填滿“空椅”、巴拿巴帶保羅去填“空椅”。而保羅又帶提摩太去填“空椅”。作主的門徒,其中的事奉就是帶人去填滿主給他們的空椅子,好讓他們也在主的國度裡有份,這些人包括未信的,在邊緣的信徒和正在尋找肢體團契生活的基督徒。
一. 怎樣填滿“空椅”
我們常遇的問題,就是我們怎樣做才可以實踐填“空椅”呢? 以下是一些提示:
1.        在你未邀請新組員之前
在整個邀請過程中,讓每位組員都有份參與。換言之,每位組員都可以邀請新人參加小組,並在小組中教導“空椅”的觀念,也經常地為填“空椅”的挑戰向主祈禱,最後列出有可能參加小組的名單。
2.        當你邀請新組員的時侯
在開組前與他們建立起關係,並向新組員分享你對小組的異象,嘗試邀請他們為參加小組的可能性祈禱,最後在末開組之前介紹他們認識其他組員歡迎他們嘗試參加幾次小組聚會,直至他們作最後的決定和委身。
3.        當新組員出席小組聚會時
歡迎並肯定新組員和帶領他們來的組員,並請各組員簡單覆述個人的介紹,讓各人一同歡欣感謝神在小組中的工作和祝福。當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太快增加新組員,讓小組有充裕的時間去吸收新組員,也讓他們自然地融入小組的生活內,一同成長一段時間後,才再去邀請新朋友。
二. 如何與新組員交談
在短促的時間內認識別人是不容易的事,它需要假以時日方能掌握一些人際關係的技巧。不過,在小組中我們可以透過“共同愛好”的途徑去發展交情,學習發問一些有禮貌性而沒有威脅性的問題,這樣肯定有助“彼此”關係的建立。開始認識時最好先從其背景入手,如詢問對方怎麼到教會來的?他曾否參加其他教會的聚會?在那些教會內有否參與事奉?其次我們也可了解他們的工作,如他的工作是那一方面?喜歡現在的工作嗎?進一步也可以了解他的家庭狀況,如結婚多久及有多少個孩子?為了進一步與對方熟絡,也可詢問其興趣與嗜好;如有空的時候喜歡做什麼等?當然,我們也不能忘記分享自己的背景、工作與家庭及興趣與嗜好,以增進彼此的了解。在談話時,要自然和雙向對話,在求同存異的原則下建立關係,因此不要太快對別人下“判語”。
三. 邀請慕道者加入
並非每一小組都適合慕道的人,這是基於某一小組的性質或研讀的材料,甚至若干組員的性格而做成攔阻,但邀請慕道朋友參加小組有其補償的地方,使小組外展的生命動力得著發揮。故在開組時,我們要多一些關注慕道者的需要,在研經時,盡量使用易明的翻譯本,使慕道者瞭解經文。此外也要注意,不要用慣常的屬靈囗頭語或教內的詞彙,這樣會使慕道友感到陌生和隔漠,並要留心適切性的應用,不要引起神學性的爭議,要注重聖經的教導。當然,容許慕道友發問是重要的,當他們有強烈的意見或偏差時,必須忍耐聆聽,然後加以解釋。最後,當結束祈禱時宜作簡單的禱文,能用日常的談話祈求而避免用太多屬靈的語句是較明智的。
四. 小組的誕生
小組的誕生是健康自然的事,當然一個小組的誕生涉及生產之苦,分離和因失落而帶來的憂傷,但小組的誕生也是慶祝的時刻,我們應該為新誕生而感到喜樂和感恩。預備開新組時,我們應當將“開新組” 的異象與組員分享,並預備訓練助手將來接手成為組長,也須幫助小組明白並接受挑戰。此外,必須幫助組員關心教會外面失喪的人,使組員們有傳福音的異象。再者,於誕生小組之前,舊組內適宜進行“細組”(sub-group)的體驗,讓組長和助手分別與一些組員有小組聚會的機會,這可能是在同一小組時間分兩小組在不同的房間進行,讓組員漸漸習慣分組,衍生的過程是合宜的。當組長與助手經過協商後,帶領若干組員準備去開新組,新的助手和新的組員可以加入“細組”行列;當然,細組是可用整個聚會間開始小組聚會。最後,若能在開新組或小組誕生那一晚上,來一個慶祝感恩歡欣的時間就更佳。
當小組正式誕生後,日後可以為新組的誕生而慶祝,如定下新組誕生慶祝的時間,並為新組祈禱和差遣他們,求主祝福他們,在差遣過程中可以肯定每一新組的新領袖及組長們,並讓組員分享他們的感受,歡欣或分離的情緒。當然,為了不讓組員有疏離之感,安排新舊小組重聚日(大概在至6個星期後)是必須的。
在誕生新組期間可以有擘餅敬拜的時刻,讓新舊兩組的組員分享他們的近況,同時也可為新舊兩組的前路同心向主仰望,一同有祈禱的時間,求主幫助兩組在屬靈的質素上和人數上有增長,也鼓勵新舊兩組組員互通音訊及寫問候咭等。最後,可彼此定下未來固定重聚的時間表,以達致增長彼此契通的關係。
當然,在開始一個小組時,小組組長必須是由一個受過訓練的組長開始的;此組長應為所期待的小組禱告,並構思一些具體的目標,並嘗試將其計劃跟所屬部門或向所負責之教牧同工商量,徵求他們的意見,看計劃是否可行。在得到認可後,列出組員人選(3至7人),開始為他們禱告。在接觸每一個人選時,請詳細說明小組的時間地點目標合約期限等。並須訂定一個開始日期,好讓此新組長有充足預備時間。小組衍生的類型大致上可分為四種,筆者嘗試以下列圖表說明之。
四種可能性的誕生類型
類型
舊組
新組
1. 組長出去開新組
1. 助手成為組長
2. 找新的助手
3. 舊招待
4. 舊組員
1. 舊組組長出去開新組
2. 找新的助手
3. 找新的招待
4. 找新的組員
2. 助手出去開新組
1. 組長留下
2. 找新的助手
3. 舊招待
4. 舊組員
1. 助手出去開新組
2. 成為新組長
3. 找新的助手
4. 找新的招待
5. 找新的組員
3. 小組核心成員出去開新組
1. 組長留下
2. 找新的助手
3. 有些舊組員留下
4. 加入一些新組員
1. 助手出去開新組成為組長
2. 找新的助手
3. 有部份舊組員跟著開新組
4. 找些新的組員
4. 全組出去開新組
1. 所有組員成為助手
2. 個人或兩位出去開新組
3. 組長開新組
1. 助手成為新組長
2. 找新助手
3. 找新招待
4. 找新組員
結論:對小組教會的評估和批判
編寫此課程目的如引言所述,是基於現今小組化的模式已漸漸為人所接納,可惜的是組長質素參差不齊,故在推行小組時總會面對頗多困難,所以在發展或推動小組模式時,組長訓練是起了十分關鍵性的作用,因為沒有小組組長就沒有小組;如果沒有好的小組組長,小組也不會成功,因為他是相當重要的人物。但是,如何產生這樣重要的一位小組組長呢?相信一套完善的培訓系統是必須有的,只要他們依循系統所示,加上導師悉心的指導,一位出色的組長是指日可待。本論文的目的,只是將坊間一些有關小組培訓資料,加上過去參加不同的小組研討會及訓練,並把多年主領組長訓練所累積的經驗整理而成,期望能補足現在這方面資料的不足,願神使用並在當中得著當得的榮耀!
以下是一篇碩士論文:《對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的評論》中的一些資料[35]。此論文評估香港華人教會之間過去十多年來的四個更新運動,對「小組教會」是其中一個。編者覺得這篇評估對小組教會學有許多深邃的看見,故此在結論中把這些資料提出,讓人對小組教會有更多的警揚。
一  「小組化」運動的源起
在八十年代末期,香港受政治、經濟、社會轉型等問題不斷衝擊,教會作為信徒信仰生活、人生取向的指南,實有疲於奔命,不知如何作先知的教導,安慰並團結會眾,走向未知的將來。與此同時,教會及教會機構發動大小更新聚會,以求安定人歸向倚靠神的心[36]。
「小組化」教會模式引起香港教會的注意,基於它能從傳統模式中突破出來,不單易於掌握整體牧養,也重視生活佈道,帶來了傳統教會以外的一個新出路[37]。
據資料顯示,近年香港推行「小組化」教會模式的牧者,有不少受到兩方面的影響:
一. 知名細胞小組教會顧問李樂夫博士(Dr. Ralph W. Neighbour Jr.),他不但著書立論,也週遊各地推動培植細胞小組教會發展[38]。一九九零年,他應邀來港演講,充份把其信念進一步帶給香港教會[39]。
二. 韓國趙庸基牧師,他以家庭小組牧養模式,使漢城純福音教會得著興旺的發展,聚會人數由八零年的十萬人增加到九零年的六十五萬(當中分成若干家庭小組),為當今全世界最大的教會[40]。
根據引入李樂夫細胞小組教會模式,香港基督教牧鄰教會自述,一九八八年王利民牧師(Wong Lee Man, Benjamin)與四位的基督徒創立基督教牧鄰教會,不久受李樂夫影響,於八九年中轉為細胞小組教會,至今會友超過四百人[41]。近年牧鄰教會不斷著述和翻譯細胞小組叢書,影音盒帶[42],舉辦研討會和訓練,並親自指導協助一些由傳統轉向小組化的教會[43]。據王利民透露,九六年中的統計,香港約有一百二十間彼此有聯繫而不同程度發展的「小組化」教會,稍後會正式建立香港細胞小組教會電腦網絡,以方便本地和世界各地「小組化」教會的聯繫與交流[44]。
除了基督教牧鄰教會恩臨堂的發展較具組織與規模,一些傳統教會先後以舊有的傳統模式,蛻變為小組教會[45]。從牧鄰教會出版眾多細胞小組叢書中,他們的出版人部不斷強調「細胞小組」是神在末後日子復興教會的工具,盡「九十年代世界各地有許多急速增長的教會,絕大部份是小組教會」,她們「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屬靈運動,影響全球教會,給那些在掙扎中的教會帶來曙光和出路!」[46]。
今天信徒對此復興教會的另一進路,又豈容忽視。
二  「小組化」運動的特點
王利民、陳繼德在《適合勞苦大眾的教會》一書中指出:「有小組的教會不一定是等於一間小組化的教會,因為每間教會都有一些小組形式,如查經班、家庭聚會等」,他們「把小組當著教會事工的一部份,在各種事工上加上小組事工。但是一間小組化教會乃是以小組為教會的基本實質,教會各事工都是由小組去達成」[47]。換句話說,細胞小組教會的特色是以小組為教會最基本的構成單位,正如細胞是身體的基本構成單位一樣,發揮了教會基本的見証、牧養、訓練和敬拜功能[48]。
吳蘭玉在《教會小組動力》一書中,提到教會小組的聖經基礎,應當是根據初期信徒的「家庭小組」活動內容為根基(參考徒2:41-47),所以教會小組應包含四個要素:對神的崇拜與讚美、從神的領受與造就、對內的交通與分享、對外的服侍與使命[49]。
羅祖澄在其編著的《小組手冊》裡,也認定教會小組的四個基本元素應包括:敬拜、餵養、群體和使命。四個元素都必須平衡分配,務求在小組活動中加以發揮和發展[50]。蘇穎智牧師在一個小組教會動力講座上,對教會「小組化」的需要,有更闊的列述,其中也成為小組教會指向的特點(只略述部份):它合乎聖經「群體」(community)的觀念、更有效的總動員,運用恩賜、彼此建立、彼此牧養,使牧者、傳道人不致於奔命、容易吸納新人,叫他們較易投入,較易參與[51]。
王利民進一步提到細胞小組教會的四大原則,一定在於對神敬拜,建立人與神關係;群體生活,建立人與人關係;見証生活,立與非信徒關係;以及裝備每一個信徒都成為事奉者為目的[52]。然而,這四大原則也需要有一個系統組織去達成,「小組化」教會有自己的系統特色,它有別於傳統教會的事工架構,雖然仍有組長、導師、區牧等角色劃分,但焦點則彼此生命的關係和建立,盼望有別於只是事工的交代與開會[53]。故此,王利民也認為「細胞小組」教會本身不能帶來復興,它只是一個系統,容易叫教會生命更新和延續更新,一旦「小組化」模式只成為一種表面的制度和方法,它也不能達成復興枯萎[54]。
三  「小組化」運動的影響
1. 重申「小組動力」的探索
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已有教會學者認為,香港大部份教會只偏重以節目和活動為中心,缺乏彼此關懷支持,成年人流失率高,年輕人工作壓力重、移民等問題,加增了家庭牧養的困難[55]。陳克平牧師在《香港的轉變與教會教導策略》一書中提出了「務要發展和建立家庭小組教會模式,才能幫助信徒信仰生活化,家庭基督化,也能將生活見証伸展到社區」[56]。一九九零年四月,基督教協進會舉辦九十年代香港教會使命諮詢會議上,也有教牧領袖提出香港信徒正處於社會動盪轉變,經濟前景不穩,移民潮,家庭創傷等問題,如果能推行「信仰小群體」,彼此支持,互相牧養也是一個可行的牧養模式[57]。
事實上,有關「小組動力」問題,並非是教會或宗派團體的專利,也不是新的觀念,《教會小組動力》一書作者吳蘭玉認為,歷世歷代以來,不同的機構與組織都採用小組的原理來發展並推廣很多方面的工作,如軍事界、教育界、工商界、社會界、心理學界等,宗教小組只是其中之一[58]。據天主教傳教士腓士德(J. H. Fichter, S. J.)總括宗教團體中小組的普遍特性,乃是人數較少、關係較深、彼此有共同理想和價值觀、有忠心和責任感、且不斷改進、有行為榜樣的影響力[59]。宋華忠牧師認使徒行傳的教會就是那種同舟共濟、互相幫助、有宣教理想、影響社區的「屬靈社團」[60]。十八世紀約翰衛斯理的「小團制度」一度成為英國復興運動的理想系統[61]。張子華牧師在「教會的再思」一書中提到「牧養小組」是分擔教會傳道同工的一種更全備的牧養方式[62]。丘恩處牧師在「教會與社會」著述中也提及韓國教會在「家庭小組」事工的發展方面得著許多成就[63]。近年香港教會也有許多開於牧養的研討會議及公開講座都有關注教會「小組動力」的問題。這些參加「小組動力」研討會的牧者,部份對教會小組牧養只是探索和實踐初階,基於過去教會的傳統,還末有一致定型的資料及模式產生[64]。
2. 反省教會更新的模式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陸輝牧師在九一年香港教會未來前景及出路之探索分享裡,認為教會要面對社會急劇的轉變和衝擊,一般傳統教會要應付多元而複雜的人事問題,不一定可以幫助我們面對這些轉變[65]。他引述學者杜勒斯(Avery-Dulles)提供了五種的教會模式,就是教會以「機構、團契、聖禮、宣講及僕人」模式出現,它們並不表示彼此間有任何矛盾衝突,而是因為在教會建立的過程中,基於處境需要而側重了某些重點,慢慢形成了現今傳統及模式。小組牧養,可以說是一「化整為零」的模式,讓教會嘗試將權力下放,會友承擔主領小組及彼此關懷牧養,短期可鼓勵更多信徒參與,長期乃不怕一旦社會及政治環境改變,教會群體會失去生存和發展能力[66]。
九三年九月時代論壇第三一七期的主題為「小組教會面面觀」,她們走訪了四間由傳統教會轉變為小組牧養的教會,得出的正面印像是:「以建立基督裏的情,門徒彼此生活在一起,實踐愛的使命為精粹的小組教會,在上述的教會裏都清楚見到不同程度的果效,肢體間的凝聚力、歸屬感為為加強,互相生命的建立、靈性增長、更願意為主作見証等」。王利民與羅祖澄指出「小組教會給我們最大的啟示並非靈丹妙藥,而是逼使教會重新檢視其教會觀,究竟它只是其中一個可行的模式,真正成功與否仍有賴弟兄姊妹的投入和參與,若沒有人肯付代價,開放自己,落實委身,再好的模式也不能達致預期果效」[67]。
無論如何,教會「小組化」運動近年的確帶來了少信徒領袖的反省與改變。有來自對聖經牧養的基礎,對社會政治轉變的應對,甚至是作為教會增長、宣教策略的實踐路向,也連帶地影響著整體的復興浪潮,故此,它都值得華人教會信徒們繼續重視和探索。
對教會「小組化」化運動的評估
縱觀教會「小組化」運動因牽涉到教會的主要架構、模式、故表面上的熱潮不如「第三波靈恩運動」[68]的廣汎,爭論點也較單純,它的確有更持久的影響魅力。透過不同教會求改變的慾望,實在產生不少交流,互動與深化作用。一些向著「小組化」理想邁進的教會,她們都積極地分享其更新途徑,然而,一些曾經試行「小組化」,或在探索小組動力和模式時,對「小組化」卻持不同的見解與做法。筆者分析歸納所得,就華人教會推行「小組化」的途程上,主要有下列三方面的問題是需要繼續探索和估量。
一. 小組化是否有正確的神學基礎
在推崇「小組化」的教會中,他們都強調小組模式合乎「群體」觀念,並有「三位一體」神的「團契」屬性[69],並且也參考新約初期教會家庭聚會的模式,如使徒行傳2:43-47:「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裹,且在家中擘餅......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當然,還有其他可供參考的家庭教會經文(徒5:42,13:12,20:20,28:30--31等)都表達在家庭聚會的內容上,有相交、禱告、教導和愛心的服侍。在此我們要回應說,“家庭聚會”是初期教會發展的其中一個模式,並無顯示它的「絕對化」、「絕對好」[70]。我們也相信初早期教會採用“小組化”形式作為教會聚會的情況,當時聚會的人數與年齡,相信也不如「小組化」的限制與劃分,且在訓練、增長和拓展的要求上,也不會有今天「小組化」傾向的制度與功能性。我們相信,初早期教會的「小組化」模式甚至只是一個過渡教會模式,後來教會增長也是進入了有大型組織和訓練的教會模式。把「三位一體」說成神的屬性就是一個“小組”這樣的神學觀更加不可用來當著一種解釋。透過架構模式也是基於當時的處境。這種初期教會的“小組教會”模式到後來也漸漸改變了。樣的的更新改變,可以是一個有助復與的元素,卻不應絕對化地只追求模式上的改變,就以為可以使教會更新或大大增長。王利民也承認細胞小組教本身不能帶來復與,它只是一個系統,容易叫教會生命更新,一旦「小組化」模式只成為一種制度和方法,它也會枯萎[71]。故此,一些教會在探索「小組化」的過程上,發現小組化所產生的實際動力比起一固定模式更重要,他們認為教會應回復使徒時代「屬靈社團」的影響力,或者有人提出「小組牧養」方式,以一種較廣汎和多元的分組方法,目的是針對不同家庭、群體或年齡特性來牧養,不是純粹「小組化」的制度(即教會事工不可能都是由小組去達成)[72]。當然,我們並無否定「小組化」教會要達到對神敬拜、建立肢體關係並向外傳福音的重要原則。事實上,這也應是一般教會在「建立基督身體」的基礎教會觀(弗4:11-16),只是在實踐上面對不同時代的轉變,帶來信徒不少衝擊與障礙。小組化運動重申揭示了教會的不足與弊端,要肢體之間重拾福音使命和彼此牧養,這樣的論點也只能說明傳統教會的忽略,並不能代表是傳統教會的特徵。傳統教會的教會觀原本就注重福音使命和彼此牧養的,只是有些沒有成功推動。這樣的不足也有可能發生在小組教會身上。
二. 「小組化」事工的限制
羅祖澄牧師認為小組化事工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牧養方式[73],是針對在小組動力中所產生的彼此支持及承擔使命,因此他對教會以“事工”為中心的教會觀提出質疑,因為正確的教會觀不是以事工為中心的。蘇穎智牧師對教會中「小部份人演戲,大部份人看戲」早已不耐煩,他認為小組模式是推動信徒「全人事奉」的其中一個方式,但不一定要教會「小組化」。他列舉了中國無數家庭教會和史文都(L. A. Chuck Swindol)所牧養的第一播道會都並非小組教會,但是增長非常快速,因為只要把信徒分工和配搭得宜,一樣教會中的事工都能發揮作用[74]。
羅祖澄不諱言小組模式並不適用於長者和中學生為主的教會,況且也非人人喜愛加入小組[75]。小組化事工並不是建立教會的“萬靈藥”,特別是在處理人的需要上,不宜將小組制度化,非人性化,否則,可能會帶來獨裁與教會分裂的危險。
三. 「小組化」事工的配合條件
除了制度與實際需要的問題,小組化事工還有一些重要因素必須面對,才易於配合推行:
1. 非「小組化」教會要轉型必定會受本身傳統影響。除教牧同工,長執必須認同外,也必須有較長時間的計劃和教導,否則推行過快將會使會眾不易承受。一旦有肢體抗拒加入小組,也應有適當的處理和安排。小組化是必須全面地推動才可以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如果有肢體抗拒加入小組化,那小組事工就很難推動。推行小組化的教會必須重視這種抗拒力量。許多時候,因為一些領袖一味推行小組化而忽略了其他人的反對,因此在推行小組事工後就立刻帶來教會分裂。
2. 「小組化」事工要動員的人力較多,因此宜在推行前先估量人手與訓練安排,否則張力太大,不易延續。特別是組長的栽培和小組聚會要使用的材料。許多時候,一些教會失敗了是因為這兩個條件沒有準備好。
3. 雖然「小組化」教會開始有自己的工具書籍和課程,惟一般華人的神學院仍集中於較傳統的牧養訓練,鮮有小組牧養課程提供,如今「小組化」教會的實踐與神學教育脫節,增加推行上的難度與分岐。許多神學院不注重教導「小組化」的課程是因為對這新興的教會模式還不能完全接納,仍在觀察。
4. 「小組化」適宜於開荒教會中推行,因面對的各種障礙相對較少。
四. 組長的栽培
除了教會主要的領導人必須全心接納和推動小組化事工是一個成功因素以外,另外一個成功因素就是小組組長的栽培。我們發現組長必須有以下的條件。
1. 組長的生命。教會如果急於推行小組事工,需要大量的組長,但是一個好組長是要經過長久的栽培,因此匆匆地栽培和訓練大量組長就推上“前線”使用,把教會增長和艱巨的牧養信徒的工作寄望在他們身上,這會造成可怕的後果。許多組長本身的生命並沒有好好成長,對基本信仰都不弄不清楚,對聖經和神學的根基也好膚淺,結果是組員得不到牧養而流失而組長本身也承受不起帶領小組的壓力。
2. 組長的領導能力。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領導的能力和恩賜,即使是接受了組長訓練。
3. 組長的牧養裝備。活在現代社會的人是複雜的,是會隨著社會和環境的壓力而“變化多端”的。許多有經驗的牧師縱使接受了許多年的牧養信徒的訓練況且認為不足夠應付今天的信徒的需要,何況是接受“短期”牧養課程的組長呢。
4. 組長的委身。委身是一生人的,也需要漸漸地學習和增加。小組組長不是全時間事奉的牧者,是帶職的,平時要上班工作,為自己的事業拼博而生存,又要照顧家庭,這樣的限制時常影響小組事工的有效性。
5. 組長也需要被牧養。許多小組教會因為急於人數的增長,事工或聚會繁多,認為組長是可以獨立了的信徒,忽略了他們也需要被牧養。有時組長遇到問題,投訴無門,最後是默默地離開事奉。
----完成作業和考試,把這部份交上----
小 組 教 會 學 考 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區: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記得還有一份功課:小組教會觀察/實習報告一篇(50%)一起交上。
請回答以下所有的問題,把答案填寫在空格上。可以打開聖經及講義參考。(50%)
1. 按本課程的定義,小組有那一些元素(簡略提出9個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5)
2. 從使徒行傳2:42-47看見哪四個小組事工的基本原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3.  小組教會喜歡使用哪四個W 來作為小組聚會時的活動元素?請形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4. 如何帶領小組有一個流暢的敬拜?(請你按照本課程的資料提出你的意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5. 小組禱告的內容可劃分為哪五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
6. 怎樣作一個有效的守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7. 組長給予組員及時的關顧有哪七個層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8. 談談小組化事工有那些“弱點”(請你具體地評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1] 李健華,李少嫻合編,《香港教會未來趨勢》(香港:宣明會,1996),頁244-245。
[2] Del Birkey, The House Church : A Model For Renewing The Church (Pennsylvania: Herald Press, 1988 ), 29. 信徒皆祭司的服侍有三方面:對神的崇拜、向世界的見證和服侍、肢體間的服侍。
[3] 海德,《獻身與領導》。單國璽譯(台北:光啟),1987。
[4] 參建道神學院1992年之《小組課程》筆記。
[5] 以下有關小組的定筆與含意,是筆者參考坊間有關小組書藉加以整合而成。
[6] 參羅祖澄,《小組手冊》(香港:卓越,1994),頁13-14。
[7] 透過以上三點,是神賜恩典的時候,是得著充實的時候。
[8] 當然,也有小組使用不同的元素或三個或多個 W 作為小組的活動元素,因人而異。
[9] 這三個部份都有其特徵和作用,在預備小組聚會時,組長們應瞭解每部份的動力,並且曉得運用它們去創造出平衡的聚會程序。
[10] 參吳蘭玉,《小組動力》(香港:證主,1995),頁127。
[11] 以下建議是筆者參照多本書籍整合而成,包括筆者在神學院修讀之小組課程的部分內容。
[12] 參梁廷益,《細胞小組教會組長指南(上)——理論篇》(香港:沙浸,1998),頁137。
[13] 要知道,小組教會把「個人靈修」改變成個人靈修敬拜,意思說,個人靈修時也同時是一個敬拜生活。
[14] 創18:2。
[15] 約 4:21-24。
[16] 太4:10,羅 12:1。
[17] 羅 12:1。
[18] 詩150:l。
[19] 詩22:3。
[20] 歷下20:21-22;使16:25。
[21] 詩92:l。
[22] 詩48:1;啟4:11。
[23] 耶13:11;賽43:2l。
[24] 一般上,持不同意見者認為每個民族的文化特性也是神所創造的,覺得希伯來民族或希臘民族是比較喜歡唱歌跳舞,而中國人比較保守或好靜(以靜態的動作去表達內心的喜悅和讚美),因此在小組敬拜方面比較含蓄和安靜。筆者盼望中國人也學習多開放,在敬拜時可以以動態形式去表達內心的喜悅和讚美,但這並不是強迫性的,也不是絕對性的(並不是不跳舞的敬拜就不是敬拜)。
[25] 參慮宏博,《茁苖》(香港:天道,1998),頁77。
[26] 以下有關禱告的方法是參閱有關小組書目而編寫的,有關書目請參閱本文背後書目部分。
[27] 參吳蘭玉,《小組動力》(香港:證主,1995),頁147。
[28] 以下是筆者參照坊間的書藉並整合自己多年累積的經驗而成。
[29] 以下內容有部分是參閱羅祖澄所寫之《小組手冊》(香港:卓越,1994),頁58-61。
[30] 以下部分內容是參照筆者一九九六年於神學院修讀一科“小組與教會增長”而成。我們要評論,這些技巧多數是由一些社會學或商業管理學的技巧演變而成。小組教會學只是借用,希望可以在小組活動中發揮好處。技巧是人想出來的,是一個理想,但是成功與否,就要視乎運用的人的能力和認真度了。相信,要使用理想的技巧,其成功是要付出許多代價的。盼望組長在運用這些理想技巧時,也能夠緊緊依靠聖靈的帶領而成事。
[31] 選自David W. Johnson & Frank P. Johnson. Joining Together (Englew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87 ), 11.
[32] 以下各項查經方法,是參照筆者一九九六年於神學院修讀一科「小組與教會增長」之查經內容整合而成。另外,學生可參考本院函授課程中第一期的「研經法」中的各種類查經和研經法。
[33] 參李樂夫,《小組教會組長手冊》(香港:高接觸,1995),頁45。
[34] 關於門徒訓練的材料和執行方法,可參考本院課義「門徒訓練」一科內的材料。
[35] 袁維新,《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的評估》(香港:中華神學院研究院,1997)。
[36] 近十年香港基督教機構帶動不少更新信徒的活動與聚會。如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的推動全港信徒靈修運動;香港學園傳道會的清晨祈禱運動;青年歸主協會的「建造屬靈人計劃及香港亞洲歸主協會」的敬拜讚美訓練等。
[37] 陳葳妍、羅民威採訪,「小組教會面面觀」,時代論壇,317期(93/9/26)。
[38]李樂夫(Ralph W. Neighbour,Jr.)王利民,《細胞小組教會叢書-細小組教會組長手冊》許揚怡譯(香港:高接觸有限公司,1993),書底背頁的作者介紹。
[39] 陳葳妍、羅民威採訪,「小組教會面面觀」,時代論壇,317期(93/9/26)。
[40] 趙鏞基(Dr. Paul Yonggi Cho)《成功的家庭小組》曾秀敏譯(台北:台灣教會增長促進會,1991),作者自序及史文森序言。此外,可參考香港神學院第十六期院(93/10),有關小組與教會增長的介紹。
[41] 同39註。
[42] 參高接觸有限公司的細胞小組叢書(價錄表)及高接觸資源部的錄音帶目錄。
[43] 王利民在96/6/12一次細胞小組教會聚會中透露近期曾協助問題的教會「轉型」。
[44] 同上的發言,並介紹有關細胞小組教會的上網申請資料。
[45] 陳葳妍、羅民威採訪,「小組教會面面觀」,時代論壇,317期(93/9/26)。
[46] 參細胞小組教會叢書,在不同系列中的出版人的話,皆有如此的表達。
[47] 劉達芳主編,《適合勞苦大眾的教會》(香港:中神,1992),頁329。
[48] 李樂夫(Ralph W. Neighbout, Jr),《新移民手冊》張麗娟譯(香港:高接觸,1994),出版人的話。
[49] 吳玉蘭,《教會小組動力》(香港:証主,1990 ),頁34-35。
[50] 羅祖澄編著,《小組手冊》(導航本)(香港:羅祖澄,1993)頁9-13。
[51] 蘇穎智,《小組教會動力講座》(香港福音二千主辦93年5月19,26及6月2日),講座資料,頁2。
[52] 王利民主講錄音帶,《高接觸-細胞小組教會面面觀之四》,《細胞小組教會的基要(三):原則》(香港:高接觸)。
[53] 王利民主講錄音帶,《高接觸-細胞小組教會面面觀之三》,《細胞小組教會的基要(二):氣份》及《細胞小組教會面面觀之五》,《細胞小組教會的基要(四):系統》(香港:高接觸)。
[54] 王利民主講錄音帶,高接觸-細胞小組教面面觀之一,細胞小組教會的神學及歷史基礎(香港:高接觸有限公司)。
[55] 陳克平,《香港的轉變與教會導向策略》(香港:証主,1987),頁41與時代論壇147-148期分別就「本港家庭制度危機」(90/6/24)與「兩間教會的家庭關顧事工」(90/7/1)題材的探討文章。
[56] 同上,頁41。
[57]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編著,《九七年代香港教會諮詢會議 - 合一承擔牧養萬民》(香港:基督教協進會,1990),頁100-103。
[58] 吳玉蘭,《教會小組動力》(香港:証主,1990 ),頁1-6。
[59] 參考自吳玉蘭,《教會小組動力》,同上,頁3。
[60] 宋華忠,《教會的模式》(香港:聖道,1978),頁6-8。
[61] 施耐達(Howard A. Snyder),《奮進的衛斯理與教會更新之模式》文國偉譯(香港:循道衛理聯合教會,1991),頁91-95。
[62] 張子華,《教會的再思》(香港:證主,1987),頁91-92。
[63] 丘恩處,《恩處文集之二 - 教會與社會》(香港:香港信義宗書院,1984),頁40-46。
[64] 許多教會轉向小組化的模式時, 都有各自設計的系統和材料, 互為參考,但未畫一化。
[65] 陸輝、李健華編,《九七年代的挑戰(全港華人教會概況普查報告及回應)》(香港:世界宣明會,1991),頁121-131。
[66] 同上,頁130-131。
[67] 王利民主講錄音帶,「 細胞小組教會面面觀之二:細胞小組教會的基要(一):異象」(香港:高接觸有限公司)。
[68] 第三波靈恩運動一般指“權能佈道”(講究醫治/行神蹟、禱告/心靈醫治、)運動,不像第二波靈恩運動比較注重方言及先知講道。
[69] 羅祖澄,「以人為本的牧養方式--小組」,福音新戰線(香港:世界宣明會,1995),頁19-21。此外,王利民在主講的錄音帶(高接觸有限公司出版)中,也提及細胞小組教會增長可從「三位一体神」的關係入手,去看神的形象。
[70] 蘇穎智,「特區教會模式探討」,特區教會透視(香港:世界宣明會,1998),頁153-154。
[71]王利民主講錄音帶,「高接觸-細胞小組教面面觀之一」,細胞小組教會的神學及歷史基礎(香港:高接觸有限公司)。
[72] 同上。
[73] 羅祖澄,「以人為本的牧養方式--小組」,福音新戰線,頁19。
[74] 蘇穎智,「特區教會模式探討」,特區教會透視(香港:世界宣明會,1998),頁147-184。
[75] 羅祖澄,「以人為本的牧養方式--小組」,福音新戰線,頁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