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科技专家登录:美國農村、農業發展及啟示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9:34:56
美國農村、農業發展及啟示
——美國農業金融考察
時間:2011年11月18日 14時02分   來源:中國農村研究網   作者:
字號:『 大字體 中字體 小字體 』  我要評論
1620年,英格蘭的“五月花”號載著102名新教徒漂洋過海到了美洲新大陸,從掠奪土地等資源開始,迅速生根開花結果。歐洲其他國家移民紛紛跟進,隨之爭端戰亂不斷,終於由1775年爆發的“獨立戰爭”而誕生美國。
在我們很多年前接收的資訊裏,美國是邪惡的“帝國”,崇尚的是腐朽的物質生活,還有很多社會底層的人需要我們去拯救;美國是個強大的工業國家,那光怪陸離的生活節奏中根本不需要農民。
這當然是一葉障目,不見“美國”。當我們成長為一個為農業服務的金融工作者,真正接觸到了很多和美國有關的東西,才知道美國之發達絕非浪得虛名。
立秋,該是秋高氣爽天高雲淡,該是稻滿倉魚滿艙的時節,剛過這個與中國幾千年農耕文明息息相關的節氣,我們就踏上了美利堅的國土,開始了考察“三農”、學習其現代銀行管理之行。
我們帶著新奇,帶著問號,一路途徑加利福利亞、伊利諾伊、新澤西、紐約州,目擊美國的農村、農業、農民,每天的太陽照著同樣的土地,但每天的心理卻不停地受到新的撞擊。
美國真是塊寶地,面積和我們中國差不多,可沒有像中國有大片的高原、高山、沙漠、戈壁、鹼灘,它的大部分面積是平原、丘陵,適於草木生長。也不像中國只一面靠海,大片的內陸地區因海風吹不到而常年少雨和無雨,空氣乾燥。美國東西南三面有海,充沛的水汽源源不斷地吹到土地的每一角落。東北部五大湖地區,千湖並生,所蓄淡水佔世界淡水總量的20%;中西部是大片的平原,適宜種植各種莊稼,土地肥沃,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從事農業生産,土地輪耕輪休,糧食出口賺錢……
一、尋找美國農民
美國的農民肯定不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感覺中應該是美國西部片裏戴著牛仔帽穿著花格子襯衣和寬鬆牛仔褲的大鬍子。
但真正在美國尋找農民朋友是件困難的事。
美國農場有203萬個,不足全國人口百分之一的人從事農業,經營著1.52億公頃的耕地和5.6億公頃的牧場,每人平均規模超過200公頃。處於玉米、大豆生産帶的伊利諾伊州,農場平均耕種土地380公頃( 5700畝),它和周邊幾個州的生豬飼養量佔全國的2 /3,肉用牛的頭數佔全國的1 /4,因而玉米帶又常稱為玉米和肉畜帶或玉米大豆帶。經過伊利諾伊大學的引薦,我們在一個有些秋涼的下午驅車去了伊利諾伊州香檳市的約翰?雷福斯特科農場。
香檳的大平原是一片汪洋綠海。一馬平川的原野上村落非常少,在這裡,田地真是大大地舒展了,坦然了,有點兒像中國的東北平原,沒有山,一望無際的,一直延伸到遠處的天邊。無邊的平原被切割成井田,橫阡豎陌。每塊方形農場邊角上有一幢叫人艷羨的小洋樓。
車行四十分鐘,我們來到約翰?雷福斯特科農場。農場道路的左邊是大豆地,綠油油的,在陽光下泛著很亮的光澤;右邊田裏都種著玉米,金燦燦的。“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兩種顏色這麼和諧統一,這麼讓人激動。
農場主約翰?雷福斯特科熱情接待了我們。他是1977年畢業于伊利諾伊大學農學系的“農民”,黑紅的臉膛,健壯的身體,粗大的雙手,牛仔褲,草帽,唯有那一副眼鏡還帶有知識分子的痕跡。“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我們這些農業專家差不多都是這樣,和農民一樣,從小就在風裏雨裏與泥土打交道。但美國人卻不知道糧食從哪來的,他們認為是從超級市場買來的。”
美國的“農民”,並不是自食其力、出大力、流大汗的體力勞動者,而是一個企業經營家,雖然他們仍舊從事農副業生産,但同傳統的農民完全不同了。這裡只有“農場主”,沒有“農民”。
美國農田一年只種一季,春種夏收,哪年種什麼,全由政府下訂單決定,若沒有下訂單,那就讓地撂荒,政府給予相應的補貼,有點兒“計劃經濟”的味道。由於“天時地利人和”,農業生産者的收入比城市人要高,這裡“工農”差別完全消滅了。
約翰聲高氣壯,對著投影螢幕,邊走邊侃,繪聲繪色地講農場的生産經營、育種、基因、生物工程,講得口若懸河,神采飛揚。看得出來,他很愛自己的事業。他的農場有12600畝土地,種了玉米、大豆各半。農場擁有數百萬美元的資産,僅機器設備就達140萬美元。偌大一個農場,卻只有農場主約翰本人一個全職勞動力,播種、收割季節才雇傭1-2個臨時用工,而播種期與收穫期分別只有10天左右,且實行免耕直接播種法。播種時,播種機同時有30個口子把種子播入泥土。如果有哪一個口漏播了一行,電腦馬上就顯示出來,隨時可補上。有GPS定位儀,能隨時對每塊耕地的肥料含量進行測定,然後根據GPS測量反饋的資訊、分地塊分別充實各種含量的肥料,使其土地肥力達到種植要求。收割是無人駕控操作自動收割。農場在玉米大豆銷售方面一般是現貨、期貨各一半,可以有效地減少價格上的損失。約翰又帶我們參觀農具倉庫,1000多平方米的鋼架支撐的倉庫,猶如一個碩大的車間,裏面放滿了形形色色的農用機械,播種機、收割機、施肥機等。倉庫對面那圓柱體的五棟糧倉,在太陽下銀白色閃光。
三層樓的小別墅掩映在幾棵大樹下,室內裝飾典雅,充滿文化氛圍,室外是寬大的綠油油的草坪,整個兒佔地10多畝,夠氣派的。在約翰這樣的美國“農民”身上,沾滿的是泥土和汗水,但他們的氣質中所流露出來的那種超脫神情,具有一種極富感染力的美。無論如何,我們難以把他與“農民”聯繫起來,但他的確就是“農民”,一個既是農場主,又是農業科技與市場專家的典型美式“農民”。
美國現在“農民”之少,其習性不可能影響其他階層了。相反,他們受到其他階層的影響,已經失去了農民原有的習性。他們已經融合在現代的潮流中。
二、美國農民的歸宿感
正午時分,我們驅車去布盧明頓市,訪問伊利諾伊州農場局總部。伊利諾伊州農場局不是中國的農業局類似的行政機構,只是一個州一級民間性質的農業協會。這個成立於1916年的協會,原設在芝加哥,1960年根據農戶的要求搬遷到農作物集中産區的布盧明頓市,而不是州首府所在地斯普林菲爾德。
車窗外,地勢低平,肥沃的草原黑鈣土,土層深厚。路邊玉米和大豆散發著淡淡的香,和著黑泥土的味兒彌散在清新的空氣中。靠近市區,是一片丘陵,沿途林木茂密,在丘崗上起伏延伸,錯落有致,圓潤光滑。綠地遍野,無邊無際。綠得浩浩蕩蕩,富於層次,色澤萬千。
伊利諾伊州農場局總部設在市郊的丘崗上。總部的高級主管道格拉斯?尤達先生給我們介紹農業協會的組織結構、運作模式和農業合作社的情況。
美國農業協會歷史悠久,是一個農民自發組織,成立於1919年,至今已有近100年的歷史。現有600萬名會員,主要是農民(全國有80%的個體農民參加協會)和與農業有關或對農業感興趣的小型生産商或個人。協會分聯邦、州、市鎮郡三級。協會工作體現出相當強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其主要職責是:通過遍及全國各州的協會收集會員意見、建議,每年1月份召開年會,制定相應的、代表多數農戶意願的政策,如農業稅收、環境保護、政府投入等,並代表農戶與國家打交道。協會是非政府組成部門,政府只負責産業政策導向和市場環境建設,而不參與協會的組建、人員安排和經費的資助。美國聯邦政府只從稅收上進行管理,其他政府部門對行業協會等社團無管理權,只有資助或不資助的權利。協會無政府經費資助,日常開銷依靠會員繳納的會費。伊利諾伊州農協現有102個分會,40萬個會員。農協有7個附屬的獨立的合作企業,其中草原農場、保險公司、信用合作社規模較大,效益很好。
美國的農業合作社是農業生産者為了共同的利益,自願組織起來為自己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合作社為全體社員共同所有。這種合作社始於19世紀中葉,當時農民為了農産品的加工和銷售而聯合起來。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農業合作社得到了較快發展,種類多樣化,服務領域不斷拓展。1922年後,農業合作社出現了聯合重組的趨勢,一些基層合作社聯合起來逐步發展成為區域性或全國性的、仍然具有合作社性質的集團公司,合作社的規模擴大,數量減少,營業額增加。我們參觀的州農場保險公司和GROWMARK農業合作社就是在基層合作社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前者是世界500強企業,在美國500強中排名第13位,其車輛保險額在美國保險公司中排名第一,是美國最大的車輛保險公司;後者是美國東北部最大的農業合作社,有6000多名員工,向25萬農民提供農産品銷售、農資採購和銷售、融資和保險等服務。
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出現了一些新型農業合作社,形成了新型合作社與傳統合作社並存的格局。傳統的農業合作社社員出資較少,合作社的資本積累主要靠利潤留成;合作社的分紅以社員與合作社的交易量計算,每年的分紅不超過8%;由社員投票選舉産生董事會,董事會代表全體社員對合作社進行管理,社員每人只有一票表決權;會員在合作社的權益不能自由轉讓,會員退出合作社後,其權益由合作社贖回。新型合作社與傳統合作社的區別主要在於:其資本金主要來自於會員的入股,按股份進行分紅,股份可以自由轉讓。
美國的農業合作社種類多樣,提供的服務涉及到農業生産和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農業合作社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提高農民的議價能力,拓展農産品市場;二是提供農産品加工、農業生産技術及融資、保險服務;三是採購和供應農業生産資料;四是聯合起來遊説政客,向政府爭取有利於農業生産者的政策。
美國政府視農業合作社為具有某種社會福利性質的非營利組織,從許多方面給予了扶持和保護。一是1992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凱普-沃爾斯蒂德法案》( Capper-Volstead Act of 1992),給予了農業合作社有限的反托拉斯例外,把合作社從《反托拉斯法》中豁免了出來,這對合作社特別是大型合作社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二是對取得免稅資格的合作社採取減免稅待遇,對於無減免稅資格的合作社,與其他企業相比其賦稅也是比較低的。這些支援政策有力地推動了農業合作社的發展。2008年,美國有農業合作社2473個,會員240萬人,總資産達691億美元,凈值為230億美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920億美元,稅前凈收入48億美元,正式雇工12.4萬人,臨時雇工5.38萬人。農協是農民的“家”,農業合作社是農民的組織,團結力量大,其實就是崇尚自由的美國人也是需要組織,需要歸宿感的。農協和農業合作社的制度設計應該是對中國的農業有借鑒意義的,
三、強大的美國農業
連日來,我們一直在與伊利諾伊大學農業與消費經濟系主任保羅?艾靈傑教授、凱西?貝利斯副教授、理查德?沃格教授就美國農業的現狀和特點進行交流。
美國農業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用現代最新科學技術裝備起來的高效率的大農業,具有生産手段機械化、智慧化,生産技術化學化、生物化的特點。當前美國已經進入全盤機械化、自動化階段,不僅種植業、畜牧業離不開機械化,保護自然資源、美化城鄉環境也離不開機械化;不但農田作物生産及收穫已全部機械化,一些難度大的行業與作業也實現了機械化。播種、施肥、收割等,都實行高科技、智慧化管理。在美國,農民就是一個機械手和卡車司機,駕駛卡車在田地巡視,操作農機在地裏耕作。近年來,更是綜合運用土壤保護、生化防蟲、測土施肥、衛星定位等先進技術。衛星定位施肥技術精度可達1-2平方英寸。大學、科研機構幫助農場分析數據,按地塊編制分品種的産量與肥料、濕度等相關關係的操作圖和操作程式,用於指導機械作業。目前已有50%以上的農場採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輔助農業生産,可以依據定位系統,有針對性地施肥、灌溉,大大提高了整片土地的生産率。美國農業中還廣泛使用農業生物技術,降低自然災害發生率,美國目前全部農作物的67%都是具有耐除草劑、抗蟲劑、殺蟲劑等基因改性農作物,直接改善了生態環境。
美國農業專業化程度很高。由於各地區氣候、土壤、勞動力以及市場條件不同,美國農業逐漸形成了一系列專業化區,大致可分為九大帶區———地處五大湖以南和東北部地區的乳酪帶;位於牧草乳酪區以南的玉米帶,主要包括衣阿華、伊利諾斯、印第安納、內布拉斯加和密蘇裏等州;位於美國中部和北部地區的平原小麥帶;位於美國東南部的棉花帶;落基山西部山地放牧和灌溉農業區;分佈于棉花帶和玉米帶之間的混合農業帶;太平洋沿岸南部水果、蔬菜和灌溉農業區;墨西哥灣沿岸亞熱帶作物區;太平洋北部小麥和林業牧業區。早在1914年,美國農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種植專業化,這種格局保持至今。美國農業的社會化程度極高。農場的耕作、播種、施肥、噴藥、灌溉、收穫、加工等,可以自己動手,也可以請服務公司全過程代辦。美國農業銷售渠道發達。農場的農産品生産出來以後,一般交由各類發達的商業性儲運機構來運輸和保管,這些儲運機構通常由農場主們合作投資擁有。農場主通過網際網路隨時了解農産品現貨、期貨、期權等價格動態,通過國內外大型糧商、交易所等渠道以有利的價格和方式銷售産品。
美國農業比較效益高。美國農業生産以家庭農場為主,隨著農場規模的擴大和農産品價格的上升,農民家庭農場的收入大幅度提高。2001-2008年,農場年平均凈收入達到9.6萬美元,2007年和2008年更是高達近20萬美元,遠遠高於美國家庭年收入5-6萬美元的平均水準。1993-2007年間,美國農場年投資收益率達到11.84%,高於零售業和辦公樓投資,略低於公寓和工業投資的收益率。美國農業風險承受能力強。美國農場主擁有較大規模的土地、機器設備等資産,且大多數負債率低。農場的平均資産達140萬美元,其中機器設備42萬美元,土地56萬美元。2008年,伊利諾伊州每個農場平均耕種380公頃土地,平均資産負債率為27%,77%的農場負債率低於40%。
與中國農業的長期弱勢性截然不同,美國農業無論與其國內很多行業相比,還是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同類産業相比,均處於強勢地位。
四、美國農村金融與政策
訪問伊利諾伊農場信貸服務公司(系統)是我們此行的重要內容。因為它是農村金融中的重要力量,具有政策金融性質,在支農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設在鄉間的一處丘崗上的公司總部裏,公共關係部副總裁諾德?思特爾與我們進行了熱烈的對話。
農村信貸系統是由美國政府扶持與農場主合作相結合的支農信貸機構體系,其前身是1916年美國政府為支援農民購買土地而成立的信貸機構,1940年政府資本撤出,形成5家區域性農業信貸銀行,通過分別設在15個農業州的97家農業信貸服務社向農民提供信貸和代理保險業務,每個信貸服務社的貸款規模從5億美元到80億美元不等,是政府扶持的主要支農信貸機構。政府扶持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政府擔保,由聯邦農業信用銀行融資公司幫助農村信貸系統在金融市場以較低的成本發行債券融資,從而以較低的利率向農民發放貸款。一般情況下,這5家農業信貸銀行以高於發債成本0.03百分點的利率從聯邦農業信用銀行融資公司獲取資金,加上0.15個百分點利差後提供給97個信貸服務社,服務社再增加2個百分點,即以比發債成本高2. 18個百分點的利率向農民發放貸款,貸款利率通常比商業銀行低。現在的農村信貸系統是依據1987年通過的農業信貸法案,在整合相關機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農業信貸系統的全部方針政策由該系統的一個兼職的聯邦農業信貸委員會負責( 1985年以後是由總統指定的3人董事會),在全國的12個農業信貸區各設有一個農業信貸委員會,根據聯邦農業信貸委員會制定的方針政策,結合本區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方針政策,而農業信貸管理局負責具體執行、日常督促和全面協調。政府農貸機構直屬於美國農業部,這種組織制度較好地保證了農村資金用於農村和農業,並根據不同階段農業的不同發展目標,調節農業信貸方向和規模。
除此之外,美國還有著發達、健全和多渠道的農業金融支援服務體系,農業得到包括農村信用體系、政府信貸、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私人及其他金融機構等信貸支援。僅農場貸款額每年就達到2170億美元,其中政府提供免稅扶持的農村信貸系統貸款佔32%,農業部和州政府機構貸款佔4%,政府擔保貸款佔4%,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及私人機構貸款佔60%,能夠有效滿足農場農業生産經營的融資需求。
對於政府鼓勵、扶持的農業、農村項目和商業性貸款不願介入的新農場、弱勢農場,主要由聯邦政府農業部農業服務署、州政府融資局直接提供支援,貸款和擔保資金由政府列入預算予以安排,出現損失也由政府列入預算予以核銷。農業部農業服務署主要提供維護農場(土地)所有權貸款、生産經營貸款、意外救急貸款、年輕農民貸款以及女性、少數族裔、新農場貸款等,約佔全部農業貸款的4%。
對那些信用狀況較差、達不到金融機構貸款條件要求的農場,由聯邦農業服務署和州融資局提供借貸和發債擔保,擔保額為貸款或發債額的85-95%,期限可長達18-40年。擔保範圍相當廣泛,包括購買土地、設備,生産經營活動,引用新能源、高科技等。擔保融資額達到農業貸款總額的4%。此外,美國小企業局也為符合小企業標準的農産品加工、包裝、服務以及設在農村的小企業提供類似的融資和擔保服務。
商業性貸款則完全按市場化原則由農場自主向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及其他融資機構申請辦理。目前,全美排名前20位的全國性大銀行中有15家涉足農業信貸領域,有5890家中小商業銀行、20家保險公司開辦農業、土地、農場按揭等貸款業務,它們提供的商業性貸款是農業貸款的主要組成部分。
同時,美國擁有全面、發達的社會信用服務體系,3家全國性的信用服務機構設有上千家分支機構———地區信用局,提供全社會個人、企業、社團等機構的信用記錄和信用評分。丹和布拉德斯特列公司可提供全球4800萬家企業的資訊,政府檔案、法院記錄、政府機構的出版物等都是信用資訊的有效來源。此外,銀行還通過借款人的客戶、供應商以及評級機構、保險公司等查詢、了解客戶的信用狀況。發達、全方位的信用資訊記錄、評價、應用體系促進了社會信用環境的不斷改善,也為銀行貸款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美國農業之所以興盛,除了金融保險扶持外,更多的還是得益於多年來美國政府採取的立法支援、直接投入、生産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強有力的支援和干預。如2002年通過的《農業安全與農村投資法案》要求6年內財政對農業的支援要達到1185億美元。2008年《農業法案》更是將2008-2012年的農業補助金額提高到2900億美元,除了維持和增加對玉米、小麥、大麥、大豆、棉花等農作物的補貼外,還將補貼範圍擴大到水果及蔬菜等專業農作物。政府對農産品生産的補貼已成為農場主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近幾年來,美國政府對農産品生産的補貼佔到生産者總收入的15-24%。政府還為農戶提供有關市場資訊、農産品政策、出口對象國貿易政策、環境、運輸、檢疫、衛生標準等多方面的資訊,以幫助擴大生産與出口。
長期、高額的財政支援和充分、有效的競爭,使美國得天獨厚的農業自然資源優勢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保護,建立了從生産方式到生産力水準都極為發達、競爭力居世界前列的強大的現代化農業。隨著農業的專業化、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農場規模逐步擴大,收入大幅度提高,美國農業生産經營者甚至一些其他行業的業主在利潤最大化的驅動下,積極投資,推進農業生産經營的現代化。在這種良性迴圈和競爭下,實力弱、素質低的農場主被擠出農業領域,農業人口、農業勞動力持續下降到只佔全國總人口、總勞動力的1%以下。土地的不斷集中,規模化經營持續強化,使得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的引入成為可能,從而推動了美國農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其在國內國際的競爭優勢也越來越突出。
五、迷失在美國農村
從皮奧裏亞市參觀卡特彼勒公司全球總部返回時,已是夕陽西下,一抹斜陽和晚霞透射在遍野的花草樹木裏,沿途建在農場邊上的別墅,佔地10-30畝不等,房前屋後放著成套的農業機械,還蓋有高高的圓柱形、圓錐頂的看上去是金屬做的糧倉,估計能盛上百噸的糧食。成群的牛馬甩著尾巴在草場上悠閒地吃著草,藍色的天空和金黃的大地連成一片,一派恬靜安詳的田原風光。
晚飯在住地的郊外中餐館隨便對付了一下,我和壁龍、趙強、東升溜達散步回去。途經一片樹林,高大的楊樹、楓、銀杏和密實的灌木以及時不時露臉的花叢,都顯得生機勃勃。密林深處,曲徑通幽,多是二三層的小樓,佔地面積很大。繼續前行,網球場、排球場、兒童遊藝場裏陣陣歡笑聲此起彼伏。時有大片的空地,生長著保養很好的草坪,參天大樹下大片樹蔭,擺放一些桌椅供人活動休息,或幾人圍桌聊天,或一家人在露天燒烤,烤肉的香味伴隨著煙味隨風而至。人們都很友好,不時有人主動向我們打招呼。
我茫然了,不知這二十幾天裏看到的是城市,還是農村,這裡的住戶究竟是農民,還是市民?這是不是就是我們常提起的城鄉一體化呢?“農村”是對應城市的詞語,指遠離城市,以農業産業為主的從業人員的群居地。可在美國,農民不一定居住在遠離市的地方,他們或獨居,或居住在遠離農場的別墅區,經營自己的農場,或委託他人打理。許多地方,一些城市藍領、白領乃至金領的別墅旁邊就是一家農場,就是一座農場主的別墅,你説那是城市還是農村?許多地方,一些別墅就建在農場邊上,建在森林深處,建在河流岸上,你説裏面住的是市民還是農民?我們轉了一陣,又回到了原地。折騰了幾圈,只好攔了一輛汽車問路。小夥子很熱情,看了我們住的賓館的名片,笑盈盈地讓我們上車,不到兩分鐘把我們送回了賓館。我們鬱悶極了。近在咫尺,竟然迷失方向,又是在郊區農村,簡直不可思議,我們幾個大老爺們兒心中憋得慌,卻不好意思講出來。到美國二十多天,跑了幾個地方,看到最多的是樹,高、矮、大的、小的;再就是草,人工的天然的、整齊的雜亂的。美國的樹不是“植”的,林不是“造”的,遍地的樹好像都是原生的,自生自滅,很少有人工修整的痕跡。目光所及全是樹林和草坪,幾乎沒有看到一塊裸露的地皮,聽當地人講,美國從來沒有揚塵、揚沙和沙塵暴,上蒼給了美國一個好地方。目睹中國與美國“三農”之間如此大的差距,心情不免有些沉重。如何正視差距,重視“三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新農村,實現“三農”可持續發展,消滅城鄉二元結構,的確是國人在當前中國經濟的十字路口需要深思和探索的問題。
我以為,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農村改革之路。由於我國人多地少,資源缺乏,美國模式不可複製。結合我國國情來看,農村改革應該是漸進式的。要深化土地改革,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加快土地流轉租賃和實現土地集並,擴大經營規模;要深化戶籍改革,允許居民自由遷徒,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要加快城鎮化、工業化進程,把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要完善政府財政投入、補貼和金融保險扶植政策;要完善農村綜合服務體系,加大城鄉統籌力度,實現城鄉一體化。當然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乃至全社會的理解重視和支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作為唯一的農業政策性銀行,要堅持政策性銀行的辦行方向不變。近幾年來,總行黨委提出“建設新農村的銀行”、“打造現代農業政策性銀行”的思路是完全正確的。從農業發展銀行的改革發展角度看,務之急是要儘快制訂出臺農業政策性銀行法,進一步明確農發行的職能定位,界定業務邊界,擴大政策性業務範圍;要完善利益補償機制,建立對農發行的資本金撥補、稅收、計劃、資金、利率和貸款核銷優惠政策;要完善農發行的內部運行機制;要加強技術、産品、服務創新;要強化流程管理,強化貸後管理,切實防控風險,提升經營管理水準。從而真正發揮農發行在農村金融中的骨幹和支柱作用,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實現農業的集約化、規模化,實現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讓廣大農民群眾真正富裕起來。
【列印】【糾錯】【求是論壇】【網站聲明】網站編輯:李飛
相關文章
·美媒:為何説美國重返亞洲不划算?
·環球時報:不能讓美國“重返亞太”太順利
·試説美國的“帝國本性”
·美國的亞太“新攻勢”
·《大美不言》在美國起舞
·美國青年眼中的聯合國
·美聯社:歐債危機衝擊美國
·美以會對伊朗動武嗎
·美國“太平洋世紀”的核心戰略
·環球時報:美國應修正“領導世界”的內涵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