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易建用的人多吗:修养决定自己的位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07:01
看了一则故事:杰夫的父亲有一位知名的画家朋友。几乎每次去他家,总能遇上有年轻的绘画爱好者上门求教,而他也总能很耐心地给人指点,没有丝毫懈怠。对于有潜力的年轻人,他还热心地充当伯乐,向社会和有关部门举荐。因此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虽然他的时间是那样的宝贵。一次,杰夫忍不住问他:“伯父,您何必呢?你的时间是那样宝贵,而且作品的价值又很高,把花在这些小人物的身上的时间用来创作,岂不更好?”
    画家愣了愣,然后笑着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很多年前,有一个青年拿着自己的画作去向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求教。画家看到这个青年是个无名小卒,连画轴都没让青年打开,就说自己有事,下了逐客令。那青年走到门口,转过身说了一句话:‘老师,以您现在的成就,就像是站在山顶,而我们就是那些站在山下的无名小卒,你把我们看得很渺小;但我也要提醒您,我们在山下看您,您也同样很渺小!’说完转身扬长而去。因为这件事,这个青年后来刻苦钻研,终成大器。正是有了那次冷遇,让他时刻警醒自己,一个人是否形象高大,并不在于他所处的位置,而在于他的人格、胸襟、修养——你猜对了,当年的那个年轻人,就是我。”
    最后,父亲的朋友画了一幅画送给杰夫,那幅画是一座山峰,山顶有一个人往下看,山下有一个人往上看,两个人是一样大小的。

    修养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是成长的标志牌,是成功的通行证,不是人生是否有通途的原因,而是潜因。修养的程度让人难说出口,但影响说出口,影响说出口的话语方向。

    一个人的位置是别人确定的,不是权力、不是财富、不是才气等所能决定的,而是由修养决定的,权、才、财是属于个人拥有,而修养表现出来的待人态度,才构成别人的评价,别人的评价才是在比较中形成的人群位置,这就是个人社会价值的定位。

    人各有长处,未必被别人欣赏,也未必对别人有用,恃才自傲,别人看得更小,山上与山下互看,两个人一样小,能走进别人的心灵,在别人心里有伟岸的印迹,即便是看不见也是高大形象,哪怕是离开世间,也还是留存人格的光亮。

    自负,自傲,自显,自吹,自摇,还有的动不动就火冒三丈,也许是脾气的天性使然,自己并未觉得怎么样,甚至并不想这样,这恰恰是由类人猿进化到人类留下的残核,也是留给人类修习的课题,只要不危及他人、危及社会也无可厚非,但绝不是褒义的个性张扬,不是能力的标志,不是智慧的显示,正是修养低下的倾泻。

    郭美美的显摆引发了一场动荡,一个局长的名烟、名表引发了网友和纪检部门的兴趣,还有富几代的炫富,让周立波剥的体无完肤,让观众听着过瘾。等等。也许这些人物同更有来头的人比不算什么,为什么要挖出来亮亮?还不是修养惹得祸!

    古往今来也有不少无权无势,甚至无能的气场之人,振臂一呼,群起响应,乐意跟从,就在于品格的魅力。

    现实中也不乏别人眼中的不以为然之人,任何一个环境都有这样的典型,以为自己有背景,以为自己有能力,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以为自己“场面”,自诩为脾气不好,率性而为,别人眼中怎么看?只有当时的窃笑,背后的私语,谨慎交之。也为别人的做人作了贡献,也会诞生“榜样”的名言:“做人千万别像他(她)那样”!

    做人总是以修养面世,交往总是以修养确定,看人总是以修养评价,用人总是以修养把关。

    不论站在山上,站在山腰,还是站在山下,都是一样的人,因为山上的要下山,山下的要上山,不会总呆在山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