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的平均比热:《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读书笔记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5:47:25

第3步:让故事吸引人的元素

 

    曾经有人说,在《读者文摘》上刊登的最理想的故事,应该叫这样的标题:《我在FBI工作时如何与狗熊发生关系并找到了上帝》,这个故事确实不错,包括了许多具有高度戏剧性的元素。

 

时间:

    最容易被忽略的元素。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过去和未来,我们的故事内容就得到了延展,就会有更多的读者喜欢。


范围:

    在一篇有关事件的普通报道中,这样的元素包括数量、地点、多样性和强度。

 

变化:

    好故事的品质可能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
    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源:如果记者能够深入到双方的底层去挖掘信息的话,他的故事将拥有一种强烈的市井特质,这是坐在办公室里的人永远无法提供的。

    好人点评:现场,现场感觉。


    提供不同类型的论据反复强调是写作中常的技巧,它就像作家工具箱里的铁锤,如果使用不当,它很可能会把读者的兴趣砸得粉碎。真正的办法是把诸多元素混合在一起,一次只提供一部分,这样你才能抓住读者的心。

    说服别人时,“三个最好”,尤其是需要用证据来支持某个重要观点时,记住,尽量把你的观点放在牢固的三脚架上。

    好人点评:越是重要论证,越要讲究技巧。

 

动感:

    在一个没有太多动态信息的故事中,琐碎小事就成了整个故事的独特亮点。

    我们在写作中,可以把故事的主角放在不断变化换的场景中,通过追踪他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项任务到另一项任务,从一个时间到另一个时间,来让整个故事运动起来。

    好人点评:无奈之举,聊胜于无。

 

    记者必须是一个细致入微的的观察者。如果故事的发生/影响/反作用过程中,已经呈现出很强的运动感,如果故事的主角已经采取了戏剧性的重要举动,那么对琐碎细节的描写和故弄玄虚的技巧只会削弱故事的魅力。

    好人点评:辩证法。

 

记者形象:

    太多的记者都没有把他们自己看作是讲故事的人,而把自己当成了其他人。试图用数据、研究结果以及专家和权威的表态来征服读者是思想。

    很多记者不想让读者在文章中发现他们的形象,他们会尽量避免肯定性的结论,哪怕是根据清楚事实做出的结论。更多的时候,他们还会让故事中的信息源来代替他们进行陈述。他们没有突出故事的内在戏剧性,因为他们害怕被认为故弄玄虚,耸人听闻。

    好人点评:打着客观的旗号掩饰自己的怯懦,打着敬业的旗号强奸信息源的观点。

 

    作为讲故事的人,记者身处故事行业之中,做到的客观是不可能的,至少从我对客观的理解来讲。在选取材料时,在确定需要强调的重点时,记者就已经丧失了绝对客观的可能性。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公平,以事实为基础,而不是依赖于我们的成见。必须永远做到公平报道,这是从事新闻行业的戒律。

    好人点评:相对的客观与绝对的客观。最客观的记者,在采访写稿时,也只能做到自己主观中的客观。既然如此,何不抛弃客观,去追求公平和平衡的报道呢?

 

    讲故事的记者是诚实的,他的态度受到事实和结果的支配,从来不会让自己的态度去支配事实和结果。

    好人点评:“记者要带着感情写稿?”不对!应该说成:记者应该从事实和结果中升华出感情,而不是带着感情去描述事实事结果。

 

    他对于急需明确的结论大声疾呼,他对隐讳的语言和自私的吹捧置之不理,他对琐碎的事实进行总结,让读者不必被同样的琐碎弄得晕头转向。他会时常提供自己的观察,因为他是读者的代理人,是读者派到现场去的眼睛。他能够很好地控制讲故事的尺寸,决不会让故事在他手上失控。

    好人点评:做个有话就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有话善说的记者吧。别老躲在信息源的背后。

 

    记者并不是站在老远的地方给他们上课的冷血动物,而是故事中那个聪明的向导,他知道读者兴趣所在,他与他们亲密无间地交谈,解答他们心中的疑虑。

 

    (我是在写稿子),而不是打造一个完美的圣杯,我并不用去迎合所有人的胃口。

    我的故事可能还不如洗手间里的卫生纸,但它依然是我的故事。没有哪个编辑能够像我一样,如此接近这个故事,没有人对这个故事的了解能够比我还多,所以编辑的幽灵决不能干预到我对故事的构思和写作。

    好人点评:写自己的稿子,让编辑改去吧,骂去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