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吕萨克定律内容:东林党中的君子——黄尊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59:29

东林党中的君子——黄尊素

 

写完东林党的创始人顾宪成、典型代表杨涟、异类汪文言三人的事迹,本不想写了。东林党人成百上千,写出他们的代表不就完了吗?但突然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对东林党人还有什么没描写清楚吗?

东林党人的文学成就、经济策略,这些都不想写,也不是我想学习的,这恐怕属于另类的专业领域。我只是想写体现东林党人的精神。

东林党人还有什么精神我没写呢?

耿直坚韧,勇敢果断;胸怀国事,宁折不弯;争权夺势,不依不饶;捍卫信仰,宁为玉碎。这些在典型代表杨涟身上都有充分的体现,还有什么要写呢?

再三思量,终于明白,杨涟这个人太过勇猛,勇猛到把他描写成一位斗士,而忘记了他原本是位读书人。

是的,东林党人是知识分子的团体。

既然是知识分子,就应该有君子之风,有知识分子的从容淡定。

在无比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谁最能体现这种君子这风呢?

答案是——黄尊素。

关于黄尊素,《明朝那些事儿》中描写并不多,但就是这不多的笔墨,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专门写一篇关于黄尊素事迹的文章。

黄尊素是谁?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他有个大名鼎鼎的儿子,名字叫做黄宗羲。

黄宗羲是谁?你如果问出这个问题,就别看这篇文章了。

说句实话,这篇文章即非传记,更谈不上史书,只不过是写东林党中牛人事迹的,是一篇读书札记,不可能什么问题都回答。

我写黄尊素,并不是因为他有一个鼎鼎大名的儿子,而是因为他本身的事迹就非常传奇。

首先,黄尊素是“狱中六君子”之一。其次,黄尊素和汪文言是当时东林党的两大智囊。汪兄是以干练圆滑见长,黄尊素则以学识渊博见长。再次,就是黄先生从容淡定的君子之风。

要想说清楚黄先生的传奇事迹,先得说说五平民事件。

五平民事件的起因是周顺昌。

魏忠贤最初拟定的逮捕名单中是六个人:高攀龙、李应升、黄尊素、周宗建、缪昌期和周起元。

这就是六君子。名单中没有周顺昌,他之所后来被追加进去,六君子成为七君子,完全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从这一点我们再次可以看到东林党人真是耿直的有点儿愚腐了,连杀头这样的事儿也唯恐落后。

东林党人魏大中被抓过境时,周顺昌把他请到家中,好吃好喝招待,还对身边的东厂特务说:

“你不知道世上有不怕死的人吗?!回去告诉魏忠贤,我叫周顺昌,只管找我!”

后来东厂抓周起元时,他又站出来大骂魏忠贤,惹的魏忠贤大怒:

“无名小卒,以前不稀理你,还当你公公我仁慈啊?”

于是周顺昌也被列为黑名单。

没想到周顺昌这样一个小人物,竟惹起一场轩然大波,吓的魏阴人出了一身冷汗。

周顺昌,进士,东林党人,疾恶如仇,为人清廉,仗义疏财,名声极好。

有个关于周顺昌的故事,能充分说明他疾恶如仇的性格。有一次人家请他看戏,开始挺高兴,结果看到一半,突然怒发冲冠,众目睽睽之下冲上舞台,抓住演员一顿暴打。

原因就是:那位演员演的是秦桧。

东厂特务去抓周顺昌,大概以为苏州人文弱好欺负,抓住周顺昌后就开始往周家要钱,还公开扬言:如果不给,在半路就给把周给黑了。

别说周顺昌家是真没钱,即便有钱,以他执拗的性格也不会给,所以他也公开扬言:就不给钱,看你能咋样?

但这位周兄平时人缘太好,苏州百姓开始自发的凑钱给东厂这帮王八蛋,有人为了出钱,把衣服都当了。

东厂领头的特务叫文之炳,不仅贪婪而且愚蠢,居然嫌钱少,要加价。

这下大家不干了。

第二天,为抗议逮捕周顺昌,苏州举行罢市活动。

文之炳这人智商实在太低,看这仗势,连夜把周顺昌押走不就啥事儿都没了吗?他偏要第二天大张旗鼓地把周顺昌带走,大概还想耍把威风。

我看他实在不该叫文之炳,应该叫傻之炳。

又过一天,苏州十几万市民为周顺昌送行。文之炳此时还没认清形势,气势汹汹地握着刀说:

“东厂逮人,你们这些鼠辈哪个敢妨碍公务?”

这时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出面问道:

“你们是奉的魏忠贤的命令吗?”

文之柄大怒,道:

“大胆,魏公公名字是你叫的?小心割了你舌头。我们逮人是东厂的命令。”

原以为能拿东厂吓退这个平民百姓,没想到这人振臂一呼:

“原以为是天子的命令,原来是东厂走狗,扁他!”

说完他抓住文之炳就开始拳打脚踢。

这个人的名字叫颜佩杰,历史会记住他的。

其它特务刚想拔刀相助,没想到十几万胆大包天的人冲向他们,逮住就是一顿暴打。

可怜的东厂特务们平时只会狗仗人势,何时见过如此场面?此时撒退就跑,只恨爹娘少给了自己两双腿。他们有的跑进民宅被揪出暴打,有的跳进粪池中被捞出,有的跳到房屋上被干掉,有的逃跑不及被人踹倒踩死了……

事情闹大了,大到连杀人如麻的魏公公都害怕了,只好大事化小,下了道命令:只把周顺昌带回,其他人既往不咎。

苏州人也有些东林党人脾气,官府还没动手,就有五人前来自首。

他们是商人颜佩杰和马杰,贸易行中间人沈扬,轿夫周文元,卖布的杨念如。

几天后,周顺昌在京城被许显纯拷打至死。

周的灵柩送回苏州安葬,为威吓百姓,那个在群众暴动中曾跳到粪池中的巡抚毛一鹭决定处决这五人。

处斩之日,五人神态自若,毫无惊恐及反悔之色。

沈扬说:无憾!

马杰大笑:“吾等为魏奸阉党所害,未必不千载留名,去,去!”

颜佩韦大笑:“列位请便,学生去了!”

五人遂英勇就义。

从此,世间少了五位平常百姓,世上却多了五位名垂青史的平民。

颜佩杰五人没读过多少书,但激昂大义,视死如归,颇有士大夫的气节。

他们舍身追求的是一种反抗强暴的信念,立志为此殉道,名垂青史。

见过多少平时张牙舞爪、横行乡里的恶棍,关键却时尿一裤子。

这五人平时普普通通,大义面前却能从容赴死,诠释了什么叫做:真的勇士。

还有一个现象想说一说:这五人中有四人是商人,说明苏州的商业贸易很发达。事实也是如此,苏州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源地,这里荟聚了中国最早的资本家。

五平民事件中,十几万人罢市,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斗争精神和力量。

精神可嘉,但不彻底。颜佩杰等人说到底还是追求封建士大夫的那种不畏强暴的气节,脑中无民主、自由的思想。

力量尚可,但无纲领、无组织,属自发的行动。因此反抗斗争不可能有长期性和持续性。

资产阶级思想和制度此时在世界已经开始逐步成为发展趋势,中国的资产阶级萌芽却始终没有壮大,成为主流,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东林党人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政治团体,却看不到世界的发展,也不可能看到世界的发展。

遗憾之余,让我们知道开放对于一个国家是多么得重要!

闲话少说,说了这么一大圈儿,五平民关系和黄尊素究竟有什么关系?

有,非常巧合的关系。

正是这种巧合,体现了黄尊素的从容不迫和视死如归精神。

周顺昌等人被抓,七君子中幸存的只有黄尊素了。

黄先生早做好准备,交待了后事,在家静等特务们上门。

不巧的是,抓黄尊素的特务要想抓黄尊素,必须经过苏州,正巧赶上了五平民事件。这几个人即没捞钱,也没嚣张,倒霉的是他们身着东厂装束,于是苏州人民顺道把他们也干了。

黄尊素在家还纳闷儿呢,他早就知道东厂要抓他,怎么等了十多天还不见来人呢?

黄尊素是个聪明人,他明白一个道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战友们都英勇就义,他岂甘落后?于是他自己穿上囚服,主动到衙门报到,几个月后,被许显纯拷打至死。

死的从容不迫,坚贞不屈。

这让我想到庵党第一干将、魏忠贤的“五虎”之首崔呈秀。

他得势时多么的嚣张,杀人不眨眼,可知道自己要死时,下令准备一大桌酒菜,把自己的大小老婆都拉出来,还摆上多年来搜刮的古玩财宝。

然后一边吃一这哭一边砸,吃一口,砸一件古玩,痛哭一声,只因他知道这些东西再也不属于他了。

吃完哭完闹完上吊自杀,真是没一点骨气。

没骨气倒也罢了,尸体还被人挖出来凌迟,被刮了上千刀,真是窝囊!

至此,东林党人覆灭,再无人能与魏忠贤争锋。

写到这里,我的心情是沉重的,真的不想再写左光斗等人的事迹,太悲惨,太可惜了。

但思考是抑制不住的的。

东林党时代过去了,东林党的事迹已被浩荡的历史潮流冲远,但留给我们很多思考。

思考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究竟应该由什么阶层领导。

东林党人至死都奉行着传统的忠君思想,他们认为效忠君主天经地义,并愿为之付出生命。

他们从没想过自己来治理这个国家!

在那样的年代,我们无法指责他们的思想。

我想说的是,到了民主政治成为世界主流的今天,我们国家需要一个阶层。

这个阶层要有文化,要有前瞻性,要有坚定信仰,要为信仰百折不挠,要关心国事忧国忧民,要有原则懂法律,还有一点,要思想稳定且有人数达到一定数量。

这就是我心中的精英阶层。

可惜这个阶层还没有形成,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忙于搞市场经济,关心国事的是些只会嚷嚷的愤青。

思考二:这个阶层该怎样形成。

我的答案是明确的:学习和教育。

我们整个民族,尤其是知识分子,应该学习国际上主流的价值观。

而现实正象白岩松所说的:中国人的价值观很多方面不被国际社会所认可,跟国际社会的价值观冲突。

真正把中国带入近代社会的是清未那些一批又一批公费或自费的留学生。无论是科技制度还是思想文化,二十世纪初的二、三十年都是极端繁荣的年代,是硕果累累的年代。

二、三十年产生的科学家、改革家、政治家、学者和文学巨匠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但成就最大的政治家毛泽东竞没留过学,这不能说是件憾事,是整个民族都应遗憾的憾事。

如果开国元勋毛泽东留过学,会不会成为中国的华盛顿,中国的戴高乐?

功成身退,开国元勋中我最佩服这两人。

不对,还有一人,他便是国父孙中山。

历史不能假设,但我还是想假设:孙中山先生如果能多活十年,如果把大权交给跟他同样留过学的同仁而不是投机分子蒋介石,中国的社会将会怎样?

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达了,竞技体育强盛了,流行歌曲发达了,影视作品繁荣了,但思想界和文学界却相对沉寂,科学巨匠没有出现新秀。

我们需要顶尖的,有理性的,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来推动思想文化界的繁荣,从而出现一大批如东林党人那样关心国事的知识分子。

这些知识分子在新闻界、在教育界应该大展手脚,把国际主流的价值观传播到每个角落,让我们这个民族既能继承优良的传统,又能吸收外来的文化。

我愿做一个小小的宣传员,不断地把好书好理念好思想介绍给大家。哪怕这思想的火花如烛光那般弱小,但也能照亮周围的方寸之地。

 

后记

 

关于东林党人的传奇事迹就写到这里,其实还有很多让我难忘的人物,如左光斗,但实在不想写了。

这篇文章属于读书笔记,绝大部分史料来自于《明朝那些事儿》,加了些自己的思考和感想。如果说文章精彩,那是因为《明朝那些事儿》写的精彩,感动了你,也打动了我;如果说文章空泛,那是我的思考肤浅,夸夸其谈,请不要埋怨当年明月先生。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非常有趣,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它把晦涩难懂的历史写的幽默轻松,却发人深省。

如果看了我的文章而没读此书的人,一定要去读一读哦!

 

                                                  2011122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