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怎么登陆:汉语,2035不战而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49:19

汉语,2035不战而胜 

    古代汉语已经消亡。汉语的一些优良传统已经失传。古代汉语是很优雅的,而现代汉语一说起做事情来,什么都是“搞”,这本身就很搞笑(古人不会说“春风又搞江南岸”吧)。既然古代汉语可以消亡,那么,现代汉语的消亡,在逻辑上也不应该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语言学家说,现代汉语使用的大量词汇,都是外来词,连许多语法规则,也不是汉语本身的,白话文其实就是“用汉字写就的英文”。早年,刘半农、钱玄同、鲁迅等都曾鼓吹取消汉字。国民政府还搞过汉字拉音化和拉丁化的方案。新中国成立后,也一度提出要把汉字拼音化,还好,没有搞成。     现在,汉语面临的威胁,是英语咄咄逼人的全球性普及。许多华人都以说英语为尊,以说华语为贱。就算是生活在中国内地的许多年轻人,言谈中也会不时地蹦出一些个英文单词,在计算机平台上,中国人更是热烈地使用着英文。     汉语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有一位叫迟卉的孩子写了一个故事,描述了一个英语统治的未来世界,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住在一条叫做“汉语街”里的人才使用汉语,而其人数不过几百人。汉语街的居民只是模糊地记得,很久很久以前,这个世界上不只有英语这一种通用的语言,那个时候世界上有汉语、英语、日语、西班牙语……每一种语言都有特定的人群使用它,那时候有十好几亿人使用汉语。     故事的主人公说:“我熟悉汉语街上的每一张脸,他们叫我‘丫头’或者‘小姑娘’,而不是‘girl’。汉语街的孩子们都学习汉语,直到他们12岁的时候,也就是正式成年的时候,才去外面的世界学习英语。”     但有意思的是,作者随后又安排汉语街来拯救世界。在未来,使用英语的人不知怎么的互相打起仗来,他们使用的一种武器很可怕:它可以摧毁人的脑子,让人们失去说话和思考的能力。幸存者发现,只有汉语街里的人,没有失去这样的能力。     汉语被认为能够治疗失语症。结果大家全都一古脑儿地冲进汉语街,把这个小小的地方挤得水泄不通。汉语之所以能够治疗失语症,是因为汉语不仅仅是抽象的和逻辑的,汉语是同时具有抽象和形象的语言。     从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对于汉语失落的极度伤感,以及只有像在汉语这样的非西方大语系里,才会产生的对英语的深刻憎恨和强烈反叛,即便在疯狂地学习着英语的学生们那里,这种潜意识的厌恶也是浸入骨髓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韩少功曾在武汉大学英文系苦读,每天上课,他都穿一件中式对襟衫,令那些从英美留学归来的老师哭笑不得。     韩少功大赞汉语的优越性,并声称发现了英语的“阿喀琉斯之踵”,那就是英语的词汇量太大,把全世界各种英语的单词加起来,大约有50万个单词。韩少功说援引《纽约时报》的统计说,最近每年都有一到两万英语新单词出现,每年都可以编出一本新增词典。人们根本学不过来。相比之下,汉语用字非常俭省。联合国用五种文字印制文件,中文本一定是其中最薄的。中国扫盲标准是认1500个字。一个中学生掌握两千多字,读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不成问题。但一个人若是不记住三万英语单词,《时代》周刊就读不顺,更不要说去读文学作品了。     韩少功乐观地预计:再过30年,英语单词量可能是100万。到那个时候,任何人学英语都只能学到苍海之一粟,各个地方的英语互不沟通或只有少许沟通,英语就该完蛋了。

    因此,就让我们像臧天朔唱的那样,等待胜利的那一天吧,30年后,汉语就该拯救世界了——但我想这也是有风险的。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难题。掌握三万单词才能读懂《时代》周刊的民族,与掌握两千多字就能读懂四大名著的民族,大脑皮层的结构也许本就不同,神经末梢处理语言的机制本就不一样,对未来世界的结论大概也迵异吧。因此,要弄清对方头脑里的阴谋,我们又要先学好英语了。而面对100万个单词,我们事实上又根本学不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