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anu reeves烟瘾大:叩问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4:09:03

叩问教育

 

 

写下这个题目,自己也感觉大得不着边际,但心中有个声音却强烈而固执地拒绝我的更换。况且这篇要写的文章也的确是要表达我对当前教育的一点困惑,姑且就把它当作标题吧。

 

 

上个周四,女儿放学回来对我说,又要报考英语奥赛了,这次她不想报,她想参加语文奥赛。我劝她报考但没奏效,也就没再勉强。

 

 

周五早上,一下早自习就接到女儿班主任王老师的电话。王老师告诉我,英语老师已给女儿报了名并垫了报考费,但女儿说什么也不参加,要我开导开导。接着说到女儿在校的表现,作为班长,她竟然凡事都不愿意出头露面,唯唯诺诺,就怕做不好,就怕失败,没有闯劲。听完王老师的话,我很震惊,虽然也隐约感觉到女儿有点虚荣,好面子,没有十足把握的事不会去做,但实在没有想到会是这样,“唯唯诺诺”这个词让我的心强烈地痛起来,她原本不是这样的呀!五岁那年,从没上过幼儿园的女儿竟然在第一天去幼儿园就敢于在众多陌生的小朋友面前唱《大海航行靠舵手》,敢在全体教师面前让我们外表极其严厉的校长拎着凳子站在旁边等她把调找不准的歌唱完,敢追着校长质问为什么让她妈妈上那么多的课,敢在老师骗她是校长要她老老实实时说校长也没什么了不起也得讲理,敢表达一切她心中的所思所想 ……可是,怎么短短四年的学校生涯竟然就让她变得如此怯懦惧怕失败了呢?

 

 

我突然想到了张晓风那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一个母亲在用心灵呼喊: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我的心剧痛,何用多年以后,四年已足够。已足够磨损掉孩子天性中的无拘无束、胆大妄为和单纯快乐,让他们知道了竞争的无情、失败的沮丧和附带着某些规矩和条件的变了质的所谓快乐。拥有家长和老师双重身份的我在苦苦思索和反省,这究竟是谁的错?是不是自己平时总教导女儿“坐前排”的理论所至?是不是家人总拿女儿的成绩教育她的妹妹们无形中给了她压力?是不是很少听到批评从而滋生的虚荣心理造成的?仔细想想 ,似乎都是又都不是,所有的人,家长、老师包括社会的各种媒体不都是这样的宣传嘛,要孩子们勇攀高峰,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时刻武装自己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云云。虽说对近年来大中学生的自杀自残伤人事件也有反思,但多数以一些客观因素作结,涉及到的主观原因除了心理不健全就是说承受压力的能力太差,很少看到真正探究为什么心理不健全为什么承受力太差的报道,或者只限于探究而没有纠错,是我们忽视了还是刻意在忽视呢?

 

 

问问正上学的孩子们:你们愿意上学吗?恐怕答案会出奇地一致。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学习,因为他们尝试不到学习的快乐。因为他们千差万别的个性用的是一种模式的教育来规范,因为他们独有的才能要靠一张试卷来限定,因为他们只有生而为考试才能被称之为人才,因为他们是为完成父母未竟的理想而学习,因为他们是为获得社会认可体面地生存而学习,因为因为……而不是为了快乐而学习,不是为了有趣而学习,不是为了某种幻想而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可是,你能够这样对孩子说,我不求什么所谓的“有出息”,只要你快乐;我不要你出人头地,只要你能尽情地享受生活不必在意身处何境;我不过问你的所学是否实用,只要你自己喜欢;你要保持你独有的清朗个性,不要违心地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你能吗?我知道,我不能。很无奈,是不是?

 

 

让我们再听听这位母亲的呼唤吧: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猾、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这是不是也是我们洗却心底的尘埃,最本质最自我的同声呼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