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等于ma是哪条方程式。:祈祷中的听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35:41

祈祷中的听

  

祈祷中的听
 B.J.Groeschel  著; 茫茫  译

      假如你是一个在祈祷生活中寻求进步的人,并且愿意借着祈祷,使自己对天主和对人的交往,更具有基督徒的精神,那么这本书是为你而写的了。
大家公认,已有许多优良的著作,说明祈祷的方法和神学反省,并提供有益的技巧。因为现有的书已如此之多,虽然有许多朋友鼓励我,我也不愿意再多加一本了。当我为此事祈祷时,觉得只适于写一本小书,介绍自己在杂事烦琐的生活中,所体验到的有效的祈祷方式,也就是自孩提开始祈祷以来,从各家著作中所学得的方式,这些方式在我灵修旅程中支持了我。我的灵修旅程可说是一段很长的生活斗争,而不是什么辉煌的胜利。说实在的,我很想把这本书取名为《分心者的祈祷》或《混乱者的神秘学》。
本书所提出的祈祷方法,简单得很难称它为方法,但却非常有力。我相信任何人都能从圣人传记或其他灵修著作中感受得到,它不是别的,就是在祈祷中静听罢了。
假如你学会在祈祷中听,那么,便会发现不单是所有的受造物在你内祈祷,更会听到基督在你内同祷。开始时,他的声音是轻微的,圣奥思定告诉我们,不仅是向基督祈祷,而且是与他一起祈祷,他是在我们内的祈祷者。假如,你学会了听,就可以时常听见圣神在你内回应着圣父和圣子。
这样的奢望是否太高超,太可怕?我不认为如此,因为天主亲临人心,亲临大地,是万物生存的基础。人怎可不听呢?心理上及灵修上的成长,更清楚地意识现实真象,而与之交通。
准确的听是成长的基本要素,在辅导中,辅导者的倾听谓之“同理心”;受辅导者的自听谓之“洞察”。除非先会听,否则我们不能与任何现实自由交通,天主亲临万象,是一个了不起的活生生的现实;而静听是察觉此伟大现实的一条捷径。
准确的听是一件看似简单,但却相当不容易的事。因此好些热衷宗教修养者,多以善功善行,或大堆祷词来建树人生,这样做比较容易。但我们都知道,这种真诚的虔敬会变得非常缠人。静听祈祷却可以简化许多事情,但也使人易受伤害,这一点颇令人却步。
听使人向基督开放,他是天主圣言,在所有事物中讲话,在物质世界、在圣经、在教会及各圣事中,也在周遭人身上对我们说话。祈祷中静听,就是以平静之心,在贫苦人,懦弱者以及自己所喜或所厌者的人身上,辨认基督的声音。
感知心理学中有一项公认的定理,就是对所听到的多少有所回应,才算是真正的听。听和其他感知一样,是双向道,假如我不回应,至少在内心要回应,否则就等于没有听到。通常我们不乐于回答内心的天主的声音,在这种情形下,不论脑海中有怎样的思想或想像,都不算真正在祈祷。
培养听的能力,过程是缓慢的。起初,我们听而断续回答;然后,回应得稍有进步;再经历数年,就做得更多。这样逐渐的进步,可以使我们有时听到“星辰一起歌咏”(约38:7);但也能把自己投入恼人的冲突中,“今天该听从他的声音,不要再心硬”(咏95:7-8)。我们必须期待那“轻微细弱的风声”(列上19:12)。假如继续不断学习静听祈祷,将会听到他的召唤:“跟随我”。相信一定能听到“好像大水的声音......好像弹琴者在自己的琴上所弹的声音”(默14:2)。
本章写了一大半后,突然领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忽略天主对我说的话,而一些无足轻重的事,反倒时常刺激我,自己或他人的私心也会激怒我。天主怎么可能借着卑微、醜恶及不足轻重的事情说话呢?祂与这些事是无关的!然而是他的善良借着这些和我们交往,召唤我们悔改,要我们作一个抉择,走向真正的善。
某天傍晚,我的背部忽然产生一股莫名的剧痛,使我几乎呼吸停顿。两位受惊哧的同伴,带我到医院的途中,我更陷入了一种连做梦都没想到的极端痛苦,它使我丧失了记忆,忘却了身份,也没有了时间观念,只留下理性的残根和少许思及未来的能力。瞬息间,问题闯入了脑海:“天主在痛苦中讲话了吗?”是的,我知道他讲了,他借此让我看到永生的火焰,以及对死亡所该有的敬畏。我以为自己快要死了,因为根本喘不过气来,突然雷击一样冒出习以为常的祷词:“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求你矜怜我。”在痛苦和惊惧中,天主照样说了话。
或许,你已经懂得怎么听,但是祈祷时你会听吗?生活中你会听吗?听得更真切吗?祈祷时只静静地听,别的什么都不做,你会有罪恶感吗?回忆过去或计划将来时,你懂得听吗?甚至在你踏上死亡边缘又感觉有罪时,你会听吗?“上主天主呼唤亚当说:‘你在那里?’”(创3:9)做了善事而感到高兴时,你会听吗?欢笑或啼哭时,会想起要听吗?

(二)听的真谛

我们都知道,祈祷就是把心灵和思想带向天主;可是这样的描述给人留下一种空洞的坠落于地。如此一来,祈祷就像对着天空抛皮球似的,是项徒劳无益的功课。不过,祈祷也有顺畅的时候,思想及心灵真能望向天主,让人觉得终于略有进展了;只是再祈祷时,又下坠了。但有一天,学到一种收敛心神的方法,奉行不误,祈祷时的确增加了冥想的能力,思想和心灵上举的时间增长了,而且就算它们下坠,也缓和多了。
学会一种祈祷技巧,常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但不论哪一种方法都有它的困难,不可能无往不利。人有工作要做,要面对不停的生活干扰,有时又需要放松一下,因此技巧可能反而变成一种负担。于是,经历一连串的徒劳后,又得进入新的一章,或许从所有的收敛心神的技巧,以及传统的默想方法中,能学到一些东西。
技巧都有些共同的因素,即帮助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心生活上,或全神贯注于圣经的某些章节,或注意某一条宗教信念。这种种方法,都是在察觉及回应心灵世界、人心深处的思想、情感及直觉等。但方法之外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在日常事务中听,这样才能开始一个祈祷的人生。

听与不听
听,就它的字面意义来说,便是感觉声音。人的四周常有许多声音围绕但却不自觉,因为人对它们听而不闻,例如时钟的滴答声,远处树梢的风声,小铃铛的响声等。如果人去注意那些声响,滴答……呼呼……叮当……就在脑海里留下印象,当然便会注意到那座钟、那阵微风和那只铃。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是真的听到了。只是人总是忽略了四周,听不见许多声音。当然,假如住在一个嘈杂的地方,不听那些杂音倒也是个福气!
外在的听是这样,内心的听也是如此。人的思想、感情及直觉的内心世界,也都充满着声音,但也同样未受注意,因为我们对它时常不作任何答复,甘愿作个不去听的聋子。我们几乎不去注意蔚蓝的天空,但祈祷者一望即知,那是天国的圆顶。我们走在繁杂的街道上,看到一个喃喃自语的人,就会想:“该把他送进疗养院。”祈祷者看到那人,却听见他内尽的哀哭声,并且在那哀哭声里,他也听到天主子的声音,于是祈祷者会带着温和去帮助对方,倘若真是无能为力,便在祈祷中把受苦者托付天主。祈祷的溪流汩汩内心,便能实实在在地把外在与内在世界连合为一。
但是有的时候,纵然真心祈祷也无法静听。我们参加礼仪时,经句都是熟悉的,自然而然注意力便不集中了,希望那个人不要咳嗽、歌声好难听、神父的动作太快了……
可是如果身边跪着的是一名祈祷者,一眼望去便让人觉得他所注意的,不单是礼仪中的种种,他更深沉地走进神圣的天国礼仪,我们被分心的事情包围,而他却是被天上的诸圣及天使围绕。请问此时究竟谁触及了现实?谁真的在听?值得注意的是,那祈祷者并没有中断感官作用,病弱者的咳嗽,他同样听到了,然而他更专注的是礼仪。祈祷者的感知力能将他带得更远,触及灵性层面。这就是超越现实的正确意义,它是人在感官以外所感受到的现实。
这种超越感官,用心去听,且洞察入微的例子很多。诗人、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与神学家,他们都能听到感官以外的真象,一位真正的祈祷者也能触及这最高的真象。基督曾提醒我们,不要成为一个只听但却不明白的人。

听的步骤
我们对很多应该听的事,都甘愿做不去听的聋子;而对不必听的乱七八糟的声音,又收听得不少,因此错失了很多真象。认清这一点,是有心祈祷的起步。在采取端坐、下跪,或任何一种收敛心神的态度前,内心应该先有这种认知。
实际细听生活中每一事件有两种方法:一种既生动又精确,另一种则比较直觉,需要沉思。研究者表示,第一种方法是藉贝塔(Beta)脑波,反映在心理官能上;第二种方法是阿尔法(Alpha)脑波反映的。关于这方面,在此不作详细说明,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参看威廉强斯的著作《无声之乐》(William Johnston, Silent Music)。(注)
如果你希望静听,那么必须辨认自己是在运用贝塔脑波,还是阿尔法脑波?贝塔脑波记述日常的活动,如工作、煮饭、驾驶及大部分的娱乐,如玩球、园艺、看电视等的心理运作。(无可否认,看电视有时只是在低于人的层次里,毫无反应的接受罢了。)
贝塔脑波倾向于跟随因果律的逻辑思考,朝向一些明确的目标进行。假如你住在紧张而匆促的城市,那么当你走进乡村时,或许应该懂得放缓步调。阿尔法脑波的活动,通常是比较轻松及容易接受的,它接受整个经验而不是分部处理,也不追求一些明确的结果。最普通的阿尔法经验就是享受音乐,如果是一名音乐家,要注意音乐技巧,贝塔脑波就会出现了。
许多活动由一种脑波就可以完成,但是更富人情味的反应,则最少需要部分阿尔法的参与。例如祈祷,与亲爱的人相聚,在森林中漫步,或欣赏美丽的景物等。好事或坏事,任何一种脑波都可完成,只是若要较强烈的效果,就得靠阿尔法的感知。有什么比关心及爱护朋友来得更美丽呢?又有什么比圣咏所描述的在床上策划恶事的人更邪恶呢?这两者都可是阿尔法的经验。
很明显的,要在祈祷中听,把外在的感觉世界与内在的思想和感情世界连合为一,就要运用阿尔法状态来祈祷。领导别人祈祷,例如在教堂里领经,需要相当多的贝塔活动,如果领导者未能收敛心神,那么这段祈祷只能获得很浅的经验。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就职典礼中,我对他完全收敛心神的态度,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成千上万的参礼者以及十亿电视观众前,全然内敛,真能够把外面纷扰的情况,与内心的信仰世界连合为一。
假如你对这两种脑波反映的两种思维方式仍不熟悉,最好在此停顿下来,作一下自我反省,选择一个具体行动,如清理书桌,或打电话。在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听听喜爱的音乐,坐下来,放松,闭起双目,让自己陶醉在优美的乐声里,然后开始祈祷,首先诵念熟悉的经文,为自己或关心的人祈求。随后放松回想一下刚才所做的――我,一个有限的人,竟然和活生生的无限者谈过话!想想物质世界中两种象征天主伟大的东西,海洋与天空,不要说话,静静地回想一下刚才所做的。
假如你作了以上的练习,表示你已经有两次从贝塔思维方式转移到阿尔法的经验,你已经用心去听了。或许,你会很惊讶,其实你经常以阿尔法脑波思考,只是不经心随意而为罢了。学习放松自己而且常常这样做,你就是朝静听祈祷迈出第一步了。

全心全意地听
能够很容易就收敛心神,并不是一定使人成为祈祷者。其实对有些人来说,心神的聚敛,可能是一种危险,是一种对生活的逃避或退缩。祈祷性的听,要求人的心灵和意识的动作发挥到最高点,会认知会爱,以完整的意识,全部的心神祈祷,是人类最有价值的经验。近年来,许多发展心理学家认为收敛和内聚,是人格成长与成熟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们的内心世界的养料是来自外在感官,而这些养料都化入聚敛的心神与祈祷。
说得具体一点,可以假想在教堂中参加礼仪,教会把我们的感官带向广大的经验,让注意力集中在基督降生成人的奥迹里。尽管圣诞佳节前的忙碌喧嚣(多半是沿袭于外教的习俗),但在整个将临期,听了不少伟大的讯息,再加上个人的阅读,已强化了原有的认知。将临期的歌曲、赞美诗、依撒意亚和其他的先知书,以及自己所选的一些相关书籍等,充实我们的心灵,使它充满了信仰的奥理。
然后我们平静下来,进入内心世界,尝试有所领悟或体验,可是却碰壁了,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奥秘,不是任何一个人能全然明白的。一个婴孩是天主也是人,具有天主性及人性。天上人间一线牵......
或许,此时可以从圣经中选择一个短句,例如“让我们一起朝拜”来滋养心灵,使我们能陶醉在这伟大奥迹中。
从虔诚的聚敛祈祷回到日常生活,佳节的兴奋犹存,但也开始进入贝塔动作。街道上挤满了人,所见所闻又把我们带入某种收敛,商店的唱机播放着《普天大庆贺》这首圣诞歌,我们停下来听,在心中静听,在喧嚷的人群中,谁也不会注意时,举心朝拜上主。
忽然我们发现一位老妇人蹒跚地走在前面,挡住了去路,看了她一眼,一身破旧的衣服显得很孤单,杂在人群中失落而恐慌。我们可以用十秒钟的时间,为她开扇门,对她微笑。她的表情一定会改变,我们的回应可以是一句:“圣诞快乐!”她可能也会回答一声:“圣诞快乐!”但脸上仍是愁眉难展。她消失于人丛中,我们内心必会掀起怜惜之情,中断思绪而转回内心:“天主,求你帮助她、降福她,消除她的寂寞......让我们一起朝拜。”
就是这样的听,这样的祷。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但生活本就是由分分秒秒的小事组成的。未能借着祈祷,学会分秒之间的生活,又怎能奢望年年月月活在祈祷中?
以上所描述的是一个全心全意祈祷的简单例子。我们必须认清,经验的产生不来自决心要行动,而来自决心倾听,全神贯注以及给予回应。假如我们一早就决定:“今天要在百货公司里祈祷,因为现在是将临期。这样的祈祷一定很牵强,而且会自行消失。我们只须决定随时全心全意地听及给予回应,生活也好,经验也罢,都会自然结果的。
这一个既简单又令人心动的例子,就是开始学习听的方法。我们会逐步走进一些富挑战性的经验去听,去爱,去恨,去体会喜乐及忧伤,平安与愤怒。我们必须对不公、罪恶、残废及各样的事物给予真诚的回应。
一个有思想的基督徒定要以创造性的心态,触碰生命中的各样事情。赌注是很高的,因为必须对每一件事情,都以心神以意识去听去祈祷。主耶稣曾劝导门徒要不断祈祷,以免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了方向。

注:《无声之乐》一书对默想心理学有适当的讨论。此书由刘河北翻译,光启出版社出版。

(三)生活中的听

灵性成长的基本要素是各种不同形式的恩宠,例如内在的或圣化恩宠,现恩或暂恩,在某些事件中的召唤,以及圣神七恩,使人能超越自己及自身的能力。
恩宠是一个为人熟知的辞汇,是天主给祂子女的全部赏赐。这些赏赐源源不绝地给,给到最后,便是天主把自己给我们。因此灵修生活最基本的步骤,就是回应天主的每一恩宠。
成熟的祈祷就是静听和回答,不幸的是,听和答常令人模糊不清。许多人认为自己在听天主之音,其实却如圣十字若望所说的,是人在自说自话与自听。
是否有一些实用的规律或建议,能帮助我们避免这种危险?能否确保真的在生活中听清天主的声音,并逐渐回应天主?下面有几个简单的建议。

先听清楚当下的生活在说什么,然后才给祈祷定向。
在此“生活”两字,指的是聚集在我们意识中的一切杂事,外在也好,内在也罢,种种杂事汇成一条感知河流,一条意识溪流,包含自出生以来,或比出生更早几个月的生活体验。这条感知河流,是否能形成我们的知识,全看自已如何接受它,不然,我们便进入一个自己创造的不真实世界,一个恐惧和欲望的投影罢了,里面只容纳一个自己创造的神,一个受惊的自我映像。
不真实世界中的假神与活生生的天主有点相似,它看来也像天主圣三或天主圣子,但毕竟是一个骗子。对有信仰的人,特别是基督徒而言,成长的过程,便是逐渐否认不实在的天主形像,而对真实生活的天主开放。
这种成长在希伯来先知的著述,基督给予门徒的灵修导引中,可以看出端倪。门徒曾抵制真正的讯息,不耐烦的问耶稣,何时向以色列民族大显威风。他们本来追寻的是现世不真实的默西亚,却找到了真实神国里的默西亚,但这是在他们完全抛弃幻想,为情势所逼,认清基督的王国不属于此世之后的事。
我们怎样听生活真象并在其中祈祷呢?第一个步骤就是,尽量摆脱对生活的主观预期。纯朴的人对生活随遇而安,这一点我们都深受感佩,他们一向清楚,太多的事是由不得人的,他们都能静听生活真象,也能在其中祈祷。
不切实际的生活期盼会令人神经质,产生忧虑,而祈祷也变成对天主徒劳无益的控制。整天忙着给天主一些忠告,指导祂如何管辖世界,安排人间的需要,满足每人生活的期待等,因此根本听不到生活中真实的信息,祈祷就变成了幻想故事。

2、获悉生活的信息后,便以对此信息的了解,作为祈祷的目标。
望德是祈祷生活基本的德行。希望是一项恩宠,使人想念无论在生活中发生什么事情,都有它的救恩意义。希望并不佯称人间所有事情都是天主的意愿,许多邪恶、不幸及愚昧,不能以天主的旨意称之。集中营不是天主的意思,耶稣基督被判死刑也不是天主的意思,虽然祂准许仇敌获得暂时的外在胜利,没有派遣众天使去解救耶稣。天主子接受了痛苦,并在履行服从的美德中接受了人的命运,这才是天主的圣意。从那天开始,数不尽的信徒走上了同一道路,从冲突及悲剧中,看到了要成为门徒的因素,并在其间修持成圣。祈祷的生活是要我们祈求,并等待听见生活教训的恩宠。
要注意的是,越对灵修有兴趣的人,越易把自己的意思当作天主的旨意,听的胸怀是少之又少。他会发怒、报复或忍气吞声,深感天主和人都背叛了他,就是不愿听生活现实在对他说什么,他自认早已知道人生信息了,不必再去听了。
下面且举一个生动的例子,显示一个几乎毫无祈祷知识的人,也能懂得听而且有所祷。有位传教士陪我去探访一所麻疯病院,他告诉我该院大约有两百名日本病人,分属三个教会团体,即英国国教、浸信会及天主教。因为疾病驱使他们寻求生命的更深意义,所以许多病人都接受洗礼,成为基督徒。
其中有一位颇不寻常的人,当我们走近那个老人的小茅屋时,发现他的双手、眼睛以及大部分的面颊,都被病菌腐蚀了;但他却显得快乐和恬静,他告诉我很感谢天主,让他感染了这种病,因为在健康的时候,他生活放荡不羁,如今寻找天主,内心已充满了平安。面对这么可怕的疾病,听到的是如此简单的陈述,不过我们看得出来,他的话是内心实情的反应,当他用残余的手臂,抚摸圣母抱耶稣的小石膏像,并对我们说他是如何孝敬圣母时,我的确深受感动。他真是一个快乐的人,能够以生活为祈祷,因为他先听了。
每个人的遭遇都能汇成一股洪流,成为灵修生活的动力,对这个老人来说,虽然他经历了非常痛苦的遭遇,但是丧失肢体而进入生命,不是更有意义吗?这话是耶稣早就告诉我们的!

3、一旦获悉生活的信息,就要把它和福音生活准则融汇合一。
除非我们先把福音作为生活的准则,否则不可能按照上述的方法祈祷。
很显然的,只有少数人能度某种程度的福音标准生活,并且能够持之以恒,所以如果要等到德行完备才开始祈祷,那么就永远都不会祈祷了。其实只要按照自己知识与意志所及之力,尽量遵循福音标准生活,也就多少能将大小琐事与灵修之旅融而为一了。如此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就好像天然资源,成为恩宠生活的一部分。
若想将祈祷心态融于全部生活中,有赖于我们尽量接受福音的准则。祈祷与生活之间有一个活动的环,一边的品质改良了,另一边的品质也会跟着改良。我们可能已经奉行了教会的种种要求,用了很多的时间与精神力行善工,热切希望跟随基督;但却发现自己的价值与愿望和无宗教信仰的人一样,没有任何悔改及转变。假如不愿被沮丧或世俗价值所笼罩,静听祈祷是帮助我们面对转变的助力。
基督徒的希望与期待和世俗的价值不同,因此真实的祈祷总是难免受到冲击。静静地听,就可以听到天主的思想与人的思想之间的冲撞声。但是一旦下定决心,继续朝正确的方向前进,也就是走在福音的道路上,那么祈祷就成为真正的基督的祈祷。
也许我们会觉得这并不怎么体面,因为只是很小的一步,离实践基督真训还很远呢,有时还可能是摇摆不定的一步,或是引领我们走向另一次跌倒与失败的一步。这真是令人伤感的经验,桑生(Francis Thompson)称这种经验为“在岩石上耕种”。我们可以为自己的不信及缺乏信心祈祷,这种祈祷不会满足我们的幻想,以为自己在天主面前是一个很有用的人。
值得庆幸的是,这种努力融合生活与福音标准的经验,一般说来是积极的,倒不会全像上述的情形。我们突然间会在一道新的浩光中观看,领悟某些真象,高兴地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内心燃烧着热情,祈祷中充满了光明与喜乐,在基督的道路上提升了一点。
另外一种经验是既非磨难也非喜乐,而是祈祷变成一种严肃的警告及悔改的召唤。我们忙忙碌碌的生活,把大部分的心力集中在看似与天国有关,而实际是谋求自身安逸的事上。我们已学会用心生活,然而突发事件,会令我们踌躇停顿;假如此时能静下心来听,自会听见圣经上常提到的天使的呼唤。
举一个例子说明,可能会较有帮助,因为这些经验我们多少都曾遇过,而且能成为几个月或几年的祈祷主题。某日,我和一个会士在亚特兰大的贫民区散步,一辆旧车突然停靠下来,车上载着三名黑人少女,她们对我们显得又好奇又友善。驾车的那位说:“对不起,你们是僧侣吗?”我们回答说:“是修道士。”她笑了并说道:“噢,都是一样的。”彼此愉快地闲聊了一会,她又问了一个问题,而那个问题后来在我脑海里盘旋了好几年。她说:“你有没有外出传福音呢?”我惊愕!我盼望!我也时常怀疑。我害怕自己不是这样的人——这一点将成为我的劫数,我哀求主的仁慈与宽宥并愿意尽力去做。
如果能再次见到那少女,我一定会告诉她,她所提出的问题一直在我的祈祷中回荡。

4、求,才能懂得如何祈祷。
生活中各种琐事汇成的洪流,给祈祷提供了最大的原动力。主在喧哗的生活中讲话、呼唤并周全地提供我们得救所需的种种,但是要能汲取这条大河中的恩宠,必须得到天主的帮助。圣奥思定早就说过,基督不单是道路,也是推动人走上这条道路的原动力。在灵修生活中,能够停顿一下,祈求祈祷的恩惠,是很有助益的事。
有宗教信仰的人,每天早晚都会祈祷,以祈祷来开始与结束一天的人,尤应利用这两个时段,求上主帮助自己,使能在静听祂的声音中,圣化当天的生活。
我们需要助力以舍弃预定的观念和想像,超脱自己的防御及肤浅的期望,而被升举到恩宠线上。找到的人必要找到,敲的人必得到开门,而听的人必蒙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