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胎手术后多久能下床:王征:文化艺术坚定我的孤独守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04:32
王征:文化艺术坚定我的孤独守候

2010-12-28 14:45:47

浏览 208 次 | 评论 0 条

  

撰稿:陈书娣

 

王征:壁画家,2010年度中华文化人物

 

核心提示:

 

   看到王征,第一眼首先关注他的头发。他的头发干燥地散在脑后,长及肩膀,夹杂着些许花白;第二眼,是他的眼神,从黑框眼镜后透出的眼神,不闪不躲,一览无余,诚恳中透着坦荡;第三眼,是他的衣着,他穿着黑色衬衫和米灰色长裤,看不出质地,但洗得干干净净。

   王征整个儿就给人四个字感觉:无欲则刚。

   第一次见到王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王石先生忍不住对他说:“王征啊,你到南京好好洗个澡,把头发好好梳理得整齐一点,干干净净的。”事后王石回忆说,看到王征就一阵心酸,“他比实际年龄显得老很多,他说他自己未老先衰。”

   在获得2010由凤凰卫视主办的“中华文化人物”奖项之后,王征站在领奖台上,评奖人这样描述他:“骨瘦如柴、发如枯草”。

这个评价让王征回忆每次从石窟里出来,别人看他的眼神“就像看民工一样,都带着一种鄙视。”

这身褴褛,不是时光的磨折,而是他九年如一日在克孜尔石窟临摹壁画所赋予的沧桑。 

1993年,王征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之后主动要求离开城市到龟兹石窟研究所工作,从事临摹保护和美术考古。刚开始,他只是想从古人艺术中吸取精髓,带入自己的创作,但后来他渐渐觉得,自己肩负着重要使命。

他开始临摹克孜尔石窟壁画。进石窟时,他只带一只军用水壶、两个干囊和咸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时他会在洞窟里一住几个月,每天工作到凌晨,唯一的娱乐是深夜点起篝火烧开水泡茶。从纯艺术学习,到开始有了使命感,最后他将这种临摹当成了僧侣修行。

他临摹数百幅,其中有几十幅大型作品堪称世界艺术瑰宝。被专家誉为继“张大千,常书鸿,段文杰之后对古代佛教壁画的继承者”。

2003至2007年期间他独立完成《新疆古代佛教石窟美术风格技法研究》,首次把龟兹壁画风格细分为8-10种类型,比德国学者的风格分类分期更为细致而合理,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在广泛吸收中外学者的艺术考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2010年,他在五台山文殊殿进行壁画的设计与绘制,他用龟兹壁画的造型规律与技法,设计绘制出《文殊菩萨》等大型壁画,被评价“是龟兹西域佛教壁画在当代第一次绘制于佛寺中,也是龟兹佛教壁画时隔近千年后再次融入中原,在佛寺中再度复活。”

这些成绩都不是在物质丰沛的大都市里高居庙堂之上轻易得来,需要肉眼凡胎,风餐露宿,一点点去叩拜诘问。从小学习国画的经历,使他拥有了扎实的童子功,现在将研究佛教美术当作毕生追求,他却说,我很惭愧。

他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小时候我非常非常纯洁,画画的时候真是专心专意,现在为什么不纯洁了?我每天早上起床,都想把肚子里的东西拿出来洗一洗,觉得这样才能干净了。

他质疑自己时,诚诚恳恳,满脸羞惭。

翻阅王征绘画作品,他21岁时作的笔墨山水,虽工整精细,但技巧流浮,于是被他称为“追求流行”;后来他开始学壁画,检讨自己曾年少浮浪:“也喜欢唱摇滚,很个性,很愤青”;当他真正接受壁画这个世上现存最古老的画种,9年下来,他甚至觉得“时间其实很短”。

“在石窟面前,我觉察到自己的卑贱。”他说,每当临摹,就感觉另一个世界在面前打开,甚至每每到了石窟门口,他都会忍不住跪拜行礼,“向古代伟大艺术家致敬时,一个头磕下去就有一个境界打开”。

“它改变了我的生活习惯,对人生、世界、自然、宇宙都有了新的认识。我开始热爱那种修炼的生活,早睡早起,晨钟暮鼓。每次上五台山,僧人们都说,你回家了。”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满脸皱纹纵横卑阖,每一条都写满了虔诚。

    佛教美术,国画,这三者,在古人留下的壁画中有了完美呈现,又由王征的笔承继下来,转述给世人。为什么不索性皈依佛门呢?王征说,需要有我这么一个引渡者,将极其高深的佛教美术深入大众,直指人心;我因艺术而结佛缘,它让我呆在这个过渡者的位置上,保持不动。

王征说,这样,就能不朽。

当我们用物质标准衡量一切,用成功学彪炳自己的位高权重时,有人在深山老林里希望用艺术让自己和人类不朽。

    王征说自己没有多大物质需求,每天从宿舍到石窟远的有两三公里,近的几百米,只要能吃到东西,吃饱就行;穿也无所谓,也不害怕别人看,有时候游客看到他,他就能体会别人看民工的感觉,带着一种鄙视。

在访谈过程中,王征面对镜头,十分羞涩。但天性里的坦荡,又令他真诚表达。他始终不像是在这个社会存活的人,他似乎留在古代魏晋南北朝,汉唐时期,以艺术为美,以修行为美,以高高兴兴唱着歌临摹壁画为美。当询问到他对当今社会新闻事件的看法时,他略显羞涩地说不是很了解,但他觉得社会的乱象频发,还得从根源上找原因,

“我们要思考他的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形成了这种状况,当然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家活着的信念是什么?价值是什么?有没有一定的信仰。而这个信仰,一方面是有宗教的,另一方面对人生问题的思考。”

王征说,活得快乐的人都是对物质没有太多追求的人,简单而直接,因为他很了解自己的内心,没有更多的贪欲。“需要解决价值观问题的话,方法非常复杂,其中需要我们这种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存在。”比如传承佛教艺术,在社会文化建设中,能融入现代,开花结果,为世人精神提供力量。

他又说,哪怕我是一种极端的表率,至少能给这个失去信仰的社会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