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蔵网:仲富兰民俗博客(212)中元节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24:53

民俗博客(212)中元节俗

七月十五放河灯




 

今天是七月半,“中元节”是道教说法,“盂兰盆会”是佛教说法,民间百姓俗称“鬼节”、“施孤”,亦称“亡人节”。或说“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民间祭祖的四大节日。人们因此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丰盛的祭奠仪式,意在让祖先和鬼魂们饱餐一番后好重返阴间,同时祈祷来年的平安。佛教、道教界人士也举办各种法事,超度亡灵。这一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祭祀活动俗称“盂兰盆会”、“普渡”,是民间最盛大的民俗活动之一。




《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别称,与此相应的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各为三官大帝的诞辰。根据有关文史笔记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过(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则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成为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民间则称农历七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徒根据印度一种佛教仪式追荐祖先,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语ULLAMBANA)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解救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土的中元节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盆会便同时流传下来。六朝已降,尤其是唐、宋以后,中元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正月十五称上元佳节;七月十五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七月十五,道士建醮祈祷,也是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民间百姓祭祀祖宗,不忘先人。“七月半”的祀祖与清明节的祀祖,其最大的差别在于:清明节往往聚族而祭,“七月半”大多是一家之祭。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叫做“布田”。那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祭拜的仪式是在傍晚时分举行。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供上食品。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七月十五放河灯,在很多地方也谓“放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究竟有别,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放河灯是祭奠祖先和已故亲人的一种仪式。河灯一般用木板做底,灯体为防水纸,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也有茄子灯、南瓜灯,有的人家还要在灯上写上亡人的名讳。夜幕降临,人们将一盏盏河灯点亮置放河中或湖中,让其顺水漂流,以此祭奠先人,寄托对亲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对幸福、平安的祈求,希望随着长流水,祛除疾病灾祸,子孙幸福安康。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




我认为,如同对我国其他的节日文化源远流长一样,对于七月半的放河灯,不能简单看成是迷信,实际上是民间的一种信仰活动。“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一个民族的习俗和传统,都是某种文化和观念的反映。中国过去的上坟扫墓,过年烧纸和“七月半”祭祖,其基础都是道教关于阴间与阳世的观念,这在华夏这片土地上曾经传播延续了千年的历史。只是到了近代,人类文明从地域性向全球性过渡,在不同的地域性文明之间发生接触、碰撞和消融,情况才起了变化。因为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永远捎不完活着的人对故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即使亲人活着的时候,有不孝顺或照顾不周的情况,在上坟烧纸的时候,念叨几句,也能求得心理的一种平衡。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人们会找到更好的纪念先人的办法,但对先人的祭奠和追思,却是什么时代都不可缺少的。


 

仲富兰

      2011年8月14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