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评论大陆:人的一生有多少朋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34:21
人的一生有多少朋友
这个观点已经贩卖有一段时间了,今天贴出来现眼,让大家评一评。
人的一生到底能够认识多少人,社会心理学家很感兴趣,可惜至今没有很可信的答案。我自己的观点是:认识的层次决定认识的人数,这也是我的朋友观的理论基础。
第一类:泛泛之交,点头之识。这样的人可能会很多,在一个单位,学校或家周围,经常去的场所,都会认识一些人。对这类朋友,最重要的是忘记角色,懂得尊重,不用技巧。有很多时候,认识一下没有什么坏处,特别是把守大门等之类的偶尔很重要的角色,你不需要话时间去和他们交流,不需要用什么社交技巧去和他们交往,也不需要考虑他们是什么身份或角色,只记住最基本的东西:尊重。然后在你的生活中某一个不经意的时刻,你需要的时候,就能够很好地帮到你。譬如:下大雨等家人来接,你站在门口,有一个人热情地对你说:进来躲一下吧,里面暖和。我想你的心肯定暖和,等的时候也就不那么烦躁了。我常常和单位里看大门的、食堂的工作人员点头、寒暄,有时间的话聊聊没头没脑的话题,挺有意思,也经常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帮助。譬如,我的车在单位里是很安全的,我吃饭的时候可以得到比较多一点点的菜等等。因此,我对这类朋友的策略是尊重而不用心。这样的朋友我一般有50-100个左右,也许更多,但我不知道。

第二类:同事兼朋友。一般不会太多,有很多同事都是点头之交,我自己的这类朋友不超过50个。对这类朋友,我的策略是和平共处,求同存异。这是最难相处的一类朋友。因为相处时间比较多,很多时候容易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沟通方便,也容易产生友谊。但最大的问题来自于利益冲突。有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在利益面前,友谊的份量太轻。许多多年的同事好友都在相互竞争之中变成仇人,而且对彼此的伤害来得很直接,打击很准确,痛得很深。因此,与这类朋友相处需要很多技巧,也是最花时间、最伤脑筋的事情。而且往往是你付出很多,得到的不是你所期望的。我的策略是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但建立在一个背景下:不在这个群体中寻找真正的朋友,更多是把他们作为伙伴。

第三类:相互需求、互相支持的朋友。离开同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需要很多不同背景的朋友,提供各自便利的支持,互相帮助。医生需要有教师朋友,然后解决子女学习问题,需要银行朋友,咨询投资问题,需要运输行业的朋友,解决应急时所需的票据;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这类朋友的相处相对容易,但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我的策略是广交这类朋友,保证帮助的相互性,不要只看眼前利益。理论基础来源于: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很多时候这类朋友需要一点时间来经营:譬如有时间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一起参加一些活动等等。这样的朋友我一般有10-20个。

第四类:好朋友。往往是同学、战友等等。感情深厚,如果是发小,感情更为深厚。大家彼此互信,交往很自在。对这类朋友,我的策略是真诚、包容,没有技巧。很多时候,真正的朋友来自于此,他们不一定很懂你的心,但是他们能够给你需要的帮助,没有附带要求。而且由于彼此的熟悉,你不要矫情,虚伪,害羞等等,只是告诉他们你需要什么。我有一些很好的朋友甚至一年都没有电话,但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就在那里。这样的朋友可能不多,我只有3-5个左右。

第五类:亲密朋友。基本就是老婆或老公了,也许有人还有情人,另外包括亲或表或堂兄弟姐妹。由于亲情或血缘关系,再加上志趣相投,如果有多几个,真的很好。大部分人现在不会有很多,一个老婆或老公,最多2-3个兄弟姐妹。下一代很惨了,兄弟姐妹没有,他们的亲密朋友不知道还能有多少。情人作亲密朋友比较危险,因为他们往往需求更多,而你又不能给与,所以最好不要有。这里我的策略是包容,因为爱而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第六类:知己。这个很难,人生得一知己,足已。可见有多难。往往大多数人没有,我也没有,或许在某一个时刻,短暂地拥有过。这是最真的最不需要技巧的最难得的。这样加起来,我们人生认识的人应该不超过2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