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党建创新案例:健康的概念及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5:13:07
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健康的概念及发展
人们都希望健康,健康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和幸福的源泉。任何时代和民族均把健康视为人生的第一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健康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单一维度、消极的健康模式向着多维度、积极的整体健康模式发展,加深了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健康事业的发展[1]。
一、传统的健康观
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文化、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尽相同。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和世俗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将有无疾病视为健康的标准,把健康单纯地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2]。这个单一维度的健康模式使医生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而忽视了疾病的预防,是一种消极的健康观。同时也忽视了生理、病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不同的职业对健康的理解和要求也不相同。运动教练也许认为,饮食规律,经常体育锻炼,保持体重正常和良好的身体状态,就是健康;临床医师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而心理学家认为健康还要包括具有应对情绪问题和心理创伤的能力[3]。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深入,发现这些观点不够完善,仅强调了健康的某些方面或维度,而忽视了整体健康(holistic health)。现代医学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向着多维度的、积极的、整体的健康模式发展。
二、现代的健康观
现代的健康观认为,健康不在仅局限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47),健康的概念为:“健康乃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4]。这个定义从三个维度衡量健康的水平,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在健康概念中的具体体现,促进了健康运动的迅速发展。
多年来,许多学者对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WHO的三个维度的健康模式仍不够完善。有人认为“完满(complete)”要求太高,太理想化,恐怕很少有人达到此标准[2];也有人认为,“状态(state)”反映了静止,而健康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更多的健康工作者认为,健康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情绪、理智、环境、人际关系等,但WHO的健康模式维度太少、太抽象,且不能包括影响健康的所有因素。
1、健康水平(health level)
疾病和健康是一个连续状态,构成疾病/健康谱(illness/wellness cnotinuum)。在疾病/健康谱中,一端为疾病状态,可出现症状、体征和伤残,其极端情况为死亡,而另一端为健康状态,可表现为最佳健康(optimal health)[5,6]。WHO的标准仅强调了疾病/健康连续谱中的两种极端情况,而多数人处在疾病/健康连续谱中的不同位置,故无法对个体的实际健康水平如亚健康状态、亚临床疾病等多种情况进行评估。根据疾病/健康谱的模式,对个体的实际健康状态进行测量,可了解个体不同时期的健康水平,而不仅仅是两种极端情况。因此,使用健康水平衡量个体的实际健康状态较为恰当。
2、健康的维度(dimensions of health)
60年代随着整体健康运动的发展,重视个体对自身及所有因素对健康的全面影响,推动了三维度健康模式的不断扩充。1986年世界心理卫生协会的宣言指出,健康还要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多数学者研究发现,情绪和理智负责心理健康的不同方面,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提出将健康的心理维度分为情绪维度(emtional dimension)和理智维度(intellectual dimension)并增加了心灵维度(spiritual dimension)。为强调职业性人际关系在社会维度(social dimension)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有学者建议将其从一般社会关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职业维度(occupational dimension)。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日益突出。为此,许多学者认为健康还应包括环境维度(environmental dimension)。目前健康已有原来的单一维度发展到了今天的七个维度,各个维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个体处在不同的健康水平[7,8]。故健康是由其各种影响因素构成,且相互作用的动态多维结构。现将健康的七个维度介绍如下:
(1)躯体健康(physical health):指个体的结构和功能状态,以及对疾病和损伤的反应。躯体健康是人们通常所讲的“健康”,它是健康人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对躯体健康而言,健康的行为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如合理的膳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保持体重正常,限制有害物质如酒精、香烟和成瘾药物等的使用。另外,注意身体的疾病信号,定期体检身体,学会基本的自我保健技术,正确对待自身的健康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2)情绪健康(emotional health):通常指人们的情感和心境健康。情绪可表现为愉快、幸福、悲伤、激动、担忧、恐惧、沮丧等,而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为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情绪在心理健康中起着核心作用,情绪健康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情绪异常(如焦虑、抑郁、恐怖等)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情绪对躯体健康和疾病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情绪状态可降低应激相关疾病(如溃疡病、血管性头痛、哮喘等)的发生率,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长期应激和负性情绪可抑制免疫功能,增加患各种疾病的风险[3]。
(3)理智健康(intellectual health):理智(intellect)为心理的一部分,指个体用以认识、理解、思考和决定的能力,在个体整体健康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们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均需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冷静思考和分析,做出理智的选择或决定。理智健康和情绪健康均为心理健康的组成成分,二者不同,但可相互影响。情绪可损害个体的思维能力,而混乱的思维会增加处理情绪问题的困难。
(4)心灵健康(spiritual dimension):心灵(spirituality)指人们的思想、情感、意识、态度或整个人的品德。心灵健康在个体的健康中居核心地位,人们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和种族不同,心灵健康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心灵可促使情感发展,而个体的健康水平又可影响人们的心灵。
(5)社会健康(social health):指个体愉快的、有效的扮演自己的角色(如儿子、女儿、父母、配偶、朋友、邻居、市民等),且不至于伤害他人的能力[3]。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责任和风险。故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对人们的心理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满足人们对爱、亲密和友谊的需要是社会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这些需要被剥夺将会损害个体的健康。
(6)职业健康(occupational health):个体的职业环境包括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指客观环境,属于环境健康的内容;后者指职业性人际关系,从一般社会关系中分离出来。职业健康主要包括个体对受雇用的满意度,与雇主及同事的工作和人际关系等。
(7)环境健康(environmental health):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环境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前者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环境,而后者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健康主要探讨外环境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龙卷风、泥石流等,以及人为的化学物质(如空气、水源、食品、土壤污染等)、物理因素(重金属、放射、噪声污染等)和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减少灾害和环境污染对健康和生存的危害是当前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社会环境如工业化、城市人口剧增、居住拥挤、交通事故、社会动乱、移民、战争等一系列问题均能危害人类的心身健康。故减少社会环境中这些有害因素,将有利于人类的健康。
3、整体健康(holistic health):健康的七个维度对个体的整体健康而言都十分重要。有些人也许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躯体健康,而另外一些人也许很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如情绪健康、理智健康、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然而,影响健康的所有维度的整合构成个体的整体健康。这些维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个体健康水平的发展。美好的心灵有益于个体的情绪健康,而良好的情绪又有益于个体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关系,且心灵健康、情绪健康和社会健康可使个体更好地预防各种躯体疾病,并有益于躯体疾病的康复。加强健康的任何一个维度将有益于其他健康维度的发展,而忽视健康的任何一个维度将损害个体的整体健康[3]。因此,充分认识各个维度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保持各个维度平衡发展将有益于个体的整体健康。
参考文献
1.Edlin G, Golanty E. Health and wellness. 3rd ed. Boston, MA: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Inc. 1988:1—17
2.Kane WM, Blake P, Frye R, et al. Understanding health. 2nd ed. New York, NY: Random House, Inc. 1987:3—12
3.Levy MR, Dignan M, Shirreffs JH. Targeting wellness: The core. McGraw–Hill,Inc. 1992:1—20
4.Payne WA, Hahn DB. Understanding your health[M]. 2nd ed. Missouri: Times Mirror/Mosby college publishing. 1989:1—17
5.Hales D. An invitation to health: Taking charge of your life. 4th ed. Redwood city, California: The Benjamin/cumming publishing company,Inc. 1989:1—10
6.Sarafino EP. Health psychology: Biopsyosocial interactions. John Wiley & Sons,Inc. 1990:1—34
7.Prentice WE, Fitness for college and life. 4th ed. Missouri: Mosby-Year Book, Inc. 1994:23—42
8.徐斌.从WHO 的健康定义到安康(wellness)运动—健康维度的发展. 医学与哲学杂志2001;22(6):53—55
许明智/文    范长河/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