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是什么党:一二战时期的日本军政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7:31:52
  • 一二战时期的日本军政资料

     http://bbs.tiexue.net/bbs172-0-1.html

  • 在不少历史和军事资料及论坛中,经常能看到不少提到日本在近代和二战时期的一些事件或政治军事名词,看多了,就多少模糊知道一些,但很多问题是一知半解,不确定年代及来历。作为爱好者,我想大家可能也有同感。终究我们不是专家,有些事件或政治军事名词只是一眼带过,疑问总是有的。

    查找资料后,发现也是个大概,只得照葫芦画瓢综合整理一下,只是个简介。太多的版本和说法,对与错,是与非,任凭个人想象。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日本是我们民族情结的心病,但本篇内容完全出于对历史和军事上的了解目的,不夹杂个人和民族观点。


    日本三位天皇

    1912年(明治四十六年,大正元年)7月19日,糖尿病久治不愈的日本第122代天皇---明治天皇睦仁转入尿毒症病危状态。7月30日凌晨0时43分去世,终年60岁。9月13日,明治天皇的遗体运出皇宫,由火车运往京都,在京都伏见地区他老祖宗的陵墓旁下葬。日本历史上享有盛名的明治天皇睦仁的去世,标志着日本历史上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时代结束了。


    1.大正天皇嘉仁


    明治天皇去世的当天,皇太子嘉仁即在皇宫偏殿举行了践祚仪式,接受臣下献上的三种神器(八尺琼勾玉、草雉剑、八咫镜),成为日本第123代天皇,年号选取《周易》中“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这句话,定为大正。大正天皇嘉仁自幼患有脑病,神智不健全,到1920年时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甚至每天傍晚跑出去用筷子指挥士兵唱歌,让皇宫卫队为他表演两人三足、兔跳之类的游戏,在公开场合露面也常常大出洋相,以至到后来既不能接见外国使节,也不能主持各种国事盛典了。不得已,皇太子迪宫裕仁于1921年初提前摄政,11月25日正式就任摄政宫。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少年的皇太子迪宫裕仁

    3.1925年即位的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


    1925年(大正十四年,昭和元年)大正天皇嘉仁去世。皇太子迪宫裕仁举行了践祚仪式,定年号为昭和。1928年(昭和三年)11月10日,摄政七年,践祚三年的皇太子迪宫裕仁举行登基大典,正式成为日本第124代天皇。

    践祚---是日本皇室传统。在老天皇死后,新天皇立即“践祚”,一两年后再举办登基仪式。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满洲---东北地区

    地处中国北方东北部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自古以来,就泛称“东北”,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旧称,满洲一词,其名源于清朝,有几百年历史,与日本无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建立以溥仪为傀儡皇帝的伪满洲国,以满洲为国名。此后,满洲国名称即在中文里成为专用名词,不在用来称呼东北地区,当时国人多称东三省。我们影视媒体所指的满洲也与伪满洲国或伪满政权无关。在关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有关历史文献中,满洲即指中国东北地区。而东北地区一词的出现大多是指日本的东北地区。为了防止混淆,现在除非在我们已知或说明的情况下,一般都会在东北地区前加上中国或日本两字。


    关东---关东军

    中国从明朝始,已将地处中国北方东北部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俗称为“关东”,直到近代仍在民间盛行。

    而日本的关东是指其关东平原地域,是日本最大平原,面积1.6万平方公里。位于本州中南部,北、西连接山地,东、南沿太平洋和东京湾,主要属利根川和荒川流域。

    1898年,沙皇俄国政府强迫大清国政府把中国的旅顺和大连“租借”给俄国,即把这块租借地划为俄国的一个州---即称“关东州”。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1905年7月俄国战败,日本攫取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一切特权。1905年年10月18日,日本在辽阳成立了关东都督府,都督府内设陆军部。 1907年,日本在“关东州”驻扎有1个师团和6个铁道守备大队的兵力。1919年4月12日,日本将关东都督府改为关东厅,设立关东厅司法、行政机关。以原陆军部为基础,改名组建关东军司令部,驻军改称关东军。关东军司令部为最高军事机关。关东军司令部最早设在沈阳,后迁至旅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迁至沈阳,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迁至长春,直到1945年8月投降。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中对关东军下的定义是:“所谓关东军就是根据朴兹茅斯条约,为保护包含着南满铁路在内的日本利益而驻‘满’的日本部队。”


    4.沈阳的日本关东军司令部

    5.日本在中国大连旅顺的关东厅长官官邸。1928年8月,日本外务省在此召开大连会议,贯彻“东方会议”的精神。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6.侵华日军关东军。


    日本官制

    二战前和战争时期的旧日本官制分为敕任官、奏任官和判任官三种。在军队中,少将军衔以上军官为敕任官,由天皇直接任命;准尉军衔以上军官为奏任官,需要奏请天皇批准;军士长为判任官,由主官直接任命。

    在日文汉字中,军官写作“士官”,准尉为“准士官”,中文意义上的士官则称为“下士官”。过去中文所说的“士官生”是从日本传入的汉字词,其实是指军官候补生。


    雅浦岛问题

    雅浦岛(Yap Island)位于帛琉群岛(现今帕劳群岛)的北端,一次大战前属于德国占领地。战略位置突出,扼守夏威夷至菲律宾航线的咽喉;是太平洋地区海底电缆的交汇中心,连接亚洲大陆、日本、澳洲和美洲的多条海底电报电缆在这里登陆中转,是美国与东亚地区的唯一备用通信线路(美国的主要通信线路从旧金山经夏威夷和关岛在菲律宾登陆,然后转到上海和菲律宾)。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14年10月,日本海军南遣舰队夺占了赤道以北德属各群岛。美国政府不愿看到这样的结果,但考虑战时盟国关系和进行欧战,只得暂时听之任之。1919年在法国凡尔赛和会上,美国代表强烈要求对日本和英澳新军队占领的德属太平洋各群岛占领地进行国际共管,或交还德国。日本坚持其主张,不放弃对战争中攫取的权益。为了争取日本加入未来的国际联盟的创建,参加和会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即把赤道以北德属岛屿交给日本,条件是不得将其要塞化。雅浦岛问题最后以日本、美国和荷兰瓜分三条主要电缆,美国可以随意进出该岛而告解决。

    直到现在,航海上使用的中英日版小比例尺海图上仍然记载标注着雅浦岛海底电报电缆走向,并用曲线标识海底电缆。


    日本本土

    1921年11月11日,美、英、日、法、比、意、荷、葡、中九国在美国华盛顿大陆纪念堂召开会议,其中的一个议程就是中国及太平洋委任统治岛屿问题。美日两国对如何定义“日本本土”这一概念产生了纠葛。按照日本的理解,所谓“本土”既包括日本列岛,又包括北方的千岛群岛和南库页岛,南方的台湾、澎湖以及朝鲜和“关东州”(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占领的中国旅大地区,现今大连市)。认为不能修建新的海军基地的地区,只是一战中占领的德属太平洋岛屿,即后来的“南洋厅”。

    美国则提出了与之大相径庭的意见,甚至拿出日本内务省在一战后公布的新行政区划细则,指出其中只有本州、九州和四国三岛屿的“三府四十三县”被称作“日本本土”,而南洋群岛既然与北海道、桦太、千叶并列为“四厅”,则其他三厅也不是日本本土,而是海外属地。至于被列为“二总督府”的朝鲜和台湾这两处殖民地则更不能算日本本土了。美国甚至以日本行政区划中将琉球群岛于台湾、澎湖、南洋群岛合称为“南部地方”为由,主张将包括冲绳县全部和鹿儿岛县南部的琉球群岛全境也划到“日本本土”之外。

    1922年1月30日,无赖碰上滚刀肉,美日经过反复的讨价还价,达成了限制防备区域(不是日本本土定义)的最终妥协,日本方面包括台湾、澎湖、琉球、奄美大岛、小笠原群岛、南鸟岛(西方称马尔库斯岛)以及全部太平洋日本委任统治领地,北海道和桦太除外。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7.一战后,美、英、日、法、比、意、荷、葡八国在太平洋委任统治岛屿划分


    华盛顿海军条约

    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五国在美国华盛顿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五国按10:10:6:3.5:3.5比例裁减海军军备。其中在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方面,条约规定五国海军主力舰吨位为:美国525000英吨;英国525000英吨;日本315000英吨;法国175000英吨;意大利175000英吨。各签约国不得建造单舰吨位超过35000吨的主力舰,主力舰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406毫米)。航空母舰的吨位为:美国135000英吨;英国135000英吨;日本81000英吨;法国60000英吨;意大利60000英吨。单舰航母吨位不得超过27000吨,不得搭载203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

    其他作战舰艇方面,华盛顿条约草案中提出的轻型舰船总吨位为美国90000英吨;英国90000英吨;日本54000英吨;法国31000英吨;意大利31000英吨。这一条草案在法国政府的坚决反对下遭到失败。最后条约对各国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的总吨位没有做出限制,只是规定除主力舰和航母外其他所有类别作战舰艇的单艘吨位不得超过10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203毫米。武装商船不得装备152毫米以上口径的舰炮,平时不得加装火炮。

    华盛顿条约没有对潜艇做出任何规定。英国要求取消潜艇,但是法国的反对却阻止了在这方面做出任何决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规定条约有效期为10年,到1936年12月31日止。该决议由美、英、日、法、意五国代表共同签署,但只有美国和日本国会批准,其他三国均未批准。


    8.华盛顿会议召开地,大陆纪念堂。

    9.华盛顿会议开幕场景。


    伦敦海军条约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30年1月21日,美、英、日、法、意五国在英国伦敦召开新一轮海军军备会谈。由于英国减少了它要求的巡洋舰数量,会议举行的比较顺利。4月22日,五国终于签署了《五国海军条约》。

    根据条约第三部分(法国和意大利没有批准这一部分)的条款,美、英、日三国重型巡洋舰总吨位分别为18万吨、14.68万吨和10.84万吨(日本为美国的60.2﹪),轻型巡洋舰总吨位为14.35万吨、19.22万吨和10.05万吨(日本为美国的70﹪),驱逐舰的比例为15:15:10.55(万吨),潜艇吨位三国相同,均为5.27万吨。

    条约其他部分也进行了规定。而新主力舰的建造被继续冻结6年,即直到1936年之前,各海军大国将不再建造新的主力舰(华盛顿条约规定从1931年起,英美日就可以开始建造退役主力舰的替代舰)。


    10.1934年9月,参加伦敦裁军会议的日本代表团合影。二排右四是山本五十六。


    日本的石油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日本海军使用石油燃料始于1905年的“萨摩”级战列舰,当时只作为喷入燃煤锅炉的助燃剂。而真正搭载重油专烧锅炉的是“长门”级战列舰,此后的日本海军主力舰均以重油为主要燃料。

    根据日本石油会社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调查,把殖民地也包括在内的话,日本石油矿区面积为350万平方公里,可以说石油在日本的领土上是到处都是。但是,具备工业开采价值的,就只有本州岛西北部秋田、新泻一带(两地产油量占日本本土产油量的85﹪),以及北海道。此外,在日俄战争中占领的桦太岛(库页岛)的南部和台湾岛的中央山脉地区也发现过石油的踪迹。1930年日本的石油产量是北海道7500吨,台湾3.2万吨,北桦太石油租借地19.3万吨,本州22.6万吨,合计45.9万吨。

    日本石油公司开采的矿井无法超过500米,1930年从美国引进了加利福尼亚式的深井技术,方可钻深1500米至2000米深的油井,但是没有将其用在石油勘探领域里。中国的大庆油田油层深度普遍在1500米以下,日本石油会社虽然在安达地区进行了勘测,终与失之交臂。欧美垄断了世界石油的绝大部分,而剩下的主要石油产地,在日本手边的,就只有婆罗洲(分属荷兰和英国)的油田了。

    从20世纪三十年代的技术水平来看,全部算上,日本的石油生产能力最高可以达到67万吨/年。日本海军在1931年做过保守预测,推断此后5年内,日本国内的石油需求量最低可压到每年250万吨,即使这样,还有每年183万吨的巨大缺口,需要从国外获得石油来弥补,如日本开战,这个来源会立即中断。那就只有一个办法,抢。日本海军必须在对美开战之初甚至对美开战之前,就先出兵南下夺取婆罗洲油田。

    截至1941年7月底美国实行对日石油禁运时,日本日均汽油消耗量约为1万吨,年消耗量近500万吨,而当时全国(包括占领区)石油储备仅为800万吨。美国的石油禁运事实上把自己和日本都推到了一个或战或和的十字路口。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1.桦太岛(库页岛)真冈地区油田


    条约派与舰队派

    1930年4月,美、英、日、法、意五国在英国伦敦签署了《五国海军条约》。在伦敦会议前日本海军军令部确立的三大原则---辅助舰总吨位对美七成、大型巡洋舰吨位对美七成以及潜艇总吨位7.8万吨,在伦敦条约中都没有达到,日本海军军令部对此表示了不满。滨口雄幸首相和海军省的首脑认为,缔约条约是政府的权限和责任,军令部的意见虽然可做“参考”,但无权置喙签约问题,并在伦敦条约上签了字。军令部长加藤宽治和次长末次信正认为,不待军令部长的意见上奏天皇,政府便发出签字的指示,是干犯天皇的统帅权。

    这场“干犯统帅权”的争斗随即演变为日本政界的一场乱战。海军军令部同海军省产生了严重对立。其实,早在华盛顿条约之后,日本海军就分裂为拥护条约的“条约派”和反对条约的“舰队派”两大派系,“条约派”大多集中于海军省和军务部门,主张对美协调的观点,代表人物包括签订华盛顿条约的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以及谷口尚真、米内光政、堀悌吉、山本五十六、古贺峰一、井上成美等人。“舰队派”包括加藤宽治、末次信正、石川信吾、高桥三吉,以及军令部和舰队中的其他一些强硬派、少壮派人物。在这场反对伦敦条约的斗争中,正友会和枢密院也站在军令部一边,形成废除条约,打倒内阁势力。最后,元老西园寺公望公爵插入枢密院与内阁之争,威胁要奏请天皇罢免枢密院议长和副议长,对枢密院实行改革。

    在西园寺的威胁下,枢密院最终发表了无条件批准伦敦条约的意见。此后形势急转直下,军令部长加藤宽治辞职,海相财部彪也跟着辞职。11月2日,日本国会通过了伦敦条约的批准书。11月12日,内阁预算会议批准了大藏省与海军之间的妥协案,这样,因伦敦条约而引起的政治对立得到了解决。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2.西园寺公望(1849-1940),历任文部大臣、外务大臣。1900年任枢密院院长,1903年任政友会总裁,1906年起多次担任首相,1920年封为公爵。采取亲英美、遏制军部势力的政策。


    宇垣军缩

    1922年和1923年日本陆军进行过两次裁军。1924年,时任日本陆军大臣的宇垣一成强制推行了第三次裁军方案,维持17各师团的兵力,缩减了4个常备师团的3.3万人、马匹6000,准备把节约下来的经费用于军备现代化。这就是昭和史上著名的“宇垣军缩”。但后来发生了经济萧条,财政发生困难,因此这一设想未能实现。

    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日本陆军基本上还是使用日俄战争时的旧武器。不过,由于苏联(远东地区)和中国的军备尚未完善,日本陆军以此衡量自己的军备,不禁产生了优越感,甚至开始考虑关闭1/4的兵工厂,并大量裁减兵工厂职工,实际削减了5/6的规模,大量军备订货被取消。

    由于军费一再压缩,陆军军费已经确实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整个日本陆军的军官坐骑被削减到了10匹,以至于许多将官不得不徒步上下班。由于预算紧张,在整个20世纪二十年代里,日本陆军生产的弹药只能保证当年的训练演习,毫无库存,陆军的士兵在演习时甚至必须随手拣起地上的子弹壳,将其统一上交,再卖回兵工厂。这一习惯在日本陆军中变得根深蒂固,以至“九一八事变”中,关东军士兵在进攻中国军队时,仍时不时地不由自主停下脚步,弯腰在地上拣起那些黄灿灿的弹壳。


    皇道派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0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受到裁军浪潮的冲击,信念动摇受挫的一些下层军官被卷入“国家改造运动”。所谓国家改造运动,是日本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对东亚民族主义运动的回应,其代表人物是自命“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北一辉。北一辉的理论吸引的下层青年军官大多出生于农村,服役于现役部队,深知士兵家庭的贫困。这些日本陆军中的“爱国青年”抱有右翼思想,认为民主是日本的不共戴天之敌,属于这一派的激进派军人,抱有反财阀,反资产阶级思想,号称自己的目的是在日本发动“昭和维新”,建立天皇亲政的“皇道国家”,因此被称为“皇道派”。

    皇道派主张“如今这样软弱的、以政党为基础的政府并不能处理外部问题。如不通过内部改造,建立起强有力的政府,就不可能实行改造”。这个主张后来被称为“内先外后”,即在发动对外扩张的战争前,先将日本改造为军国主义的专制国家。在日本的军备和国力比不上美英等强国的情况下,皇道派并不太重视军备现代化和总体战略思想,而是大肆鼓吹“皇道精神”,以此作为“战无不胜的精神武器”。皇道派成员虽然大多是尉级的下层军官,但是在陆军上层也有支持者,比如荒木贞夫大将、真崎甚三郎中将(后任陆军教育总监)等人。


    13.二.二六政变叛军指挥部---山王饭店,可见写着“尊王讨奸”大字的太阳旗。

    14.真崎甚三郎陆军中将,陆军教育总监。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5.荒木贞夫陆军大将,历任参谋本部第一部部长、教育总监部本部长、陆相、文部大臣。战后作为甲级战犯被判处无期徒刑,服刑7年后假释出狱。


    统治派

    在比皇道派这些尉级军官高一级的佐级军官,尤其是在参谋机关供职的幕僚军官中,早已形成了巴登---巴登集团、双叶会和木曜会这样的秘密团体。1929年,日本陆军少壮派军官的骨干---石原莞尔、永田铁山、东条英机、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山下奉文、武藤章、铃木贞一等人,组成了“一夕会”。这些军官中,除永田在战前被皇道派用刀劈死外,日后全部列在二战后甲级战犯的名单中。属于“一夕会”的这派军官由于全部出身于陆军大学,因此也被称为“陆大系”。 “陆大系”军官由于受过高等程度的教育,主张对政党政治施加压力,推行渐进的国家改造,以此来贯彻总体战和统治战思想,实行“国家总动员”,即通过整顿军备和产业机构,建立所谓“高度国防国家”。这些幕僚军官后来形成了所谓“统治派”,与麋集在北一辉周围的“皇道派”部队军官形成对立。

    “统治派”的精神核心是另一位右翼思想家大川周明。他曾与北一辉合作,但1922年两人产生隔阂而疏远。大川的思想是以先解决满蒙问题为主,以对内改造国家为次要任务,即所谓的“外先内后”,因为“贫弱的日本国土即使改造了内部,也不会对促进国利民福产生多大效果”。

    统治派的“外先内后”和皇道派的“内先外后”,在对内和对外策略上的主张都是一样的,都是要在外吞并满蒙、控制中国,在内废除议会民主制和政党政治,建立军人独断统治,区别只在于实行这一政策的先后缓急而已。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统治派和皇道派之争的最后结果,演变成为“2.26军事政变”。


    16.右翼思想家大川周明。因精神分裂症,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止起诉审讯。

    17.板垣征四郎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8.冈村宁次

    19.石原莞尔

    20.铃木贞一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1.木村兵太郎

    22.山下奉文

    23.武藤章


    下克上现象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统治派军官身后,还有天皇裕仁插手军务的背景。1925年的“宇垣裁军”实际也是裕仁清洗统治陆军长达60多年的长州派,将统治派的亲信安插到陆军要职的过程。裕仁对**跋扈的长州派及其首领山县有朋侧目已久,其幕僚军官也早就有革新陆军的意向。裕仁隐忍到山县病死后,立即委任自己在皇家学问所学习的老师宇垣一成对长州派展开大刀阔斧的清洗。把持重要岗位的长州藩将军和其他藩阀出身的将军被迫辞职,2000多名长州籍的中下级军官被裁减,历来由长州势力控制的第十三、十五、十七、十八4个师团被取消建制。裕仁亲自扶植起来的统治派军官,由于身为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毕业生中的佼佼者,此时分别在陆军省和参谋本部中担任了课长一级的职务。

    由于日本陆军严格讲究论资排辈,致使一些平庸者进入军部上层,因此这些有能力的少壮派军官逐渐成为陆军中主要的决策力量和实权人物,以至发展到后来,凡是课一级共同商议决定了的事情,上面是不能轻易反对的。决策大权出于中级幕僚,最上层的决策人物反倒被架空,这种局势形成了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陆军中“下克上”的奇特权利结构,并一直延续到日本战败。在任何军队都不会允许或放纵“下克上”现象,但当时日本陆军的风潮就是这样,下级军官动辄杀气腾腾,白刃见血,上级屈服于他们的压力,不得不做出让步。

    几次重大事件和战争决策的背后,都有这些参谋幕僚在操纵,甚至直接向前线部队下达作战命令。其代表人物是河本大作、石原莞尔、辻政信、源田实等人。日本战后一直流传大本营的参谋说法,隐喻某人是其不切实际,欺骗隐瞒,操纵决策瞎指挥。

    《大本营的参谋》一书对此有详尽介绍。


    24.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参谋石原莞尔陆军中佐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巴登--巴登集团

    日美矛盾的存在,使得一部分陆军大学出身的日本陆军青年将校预感到军队自身的危机,以打击旧的长州藩阀、恢复并增强军队的政治独立性、实现适应总体战时代的军队近代化为目标,开始活跃起来。这一行动正好与当时刚刚担任摄政的裕仁皇太子谋求推翻山县有朋独揽大权局面的要求不谋而合。

    从1920年起,裕仁开始秘密地建立起自己的亲信军官集团。1921年5月31日,裕仁结束在英国的访问,前往法国、比利时、荷兰和意大利访问。在巴黎,裕仁与留学欧洲的日本年轻军官进行了秘密会晤,这些受到亲信的少壮军官后来成为裕仁用来取代长州藩阀势力的中坚力量,其中不少人成为三四十年代日本法西斯化的骨干力量。

    1921年10月,后来被称为“东洋三羽鸟”的永田铁山、冈村宁次、小田敏四郎这三名日本驻欧武官在德国温泉疗养地巴登--巴登秘密召开了一次小型会议,日本驻德国军事观察员东条英机也出席了这次会议。与会人员宣誓结成生死同盟,约定回国之后发动“陆军维新”,“在今日长州藩阀栖息之地打开一个大缺口”,将长州派从陆军中清除出去,控制陆军,侵华南进,实现裕仁的“宏伟思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还确定了一个可以依靠的“11个亲信”的名单,其中囊括了此后日本军部“独走”舞台的几个风云人物,河本大作、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矶谷廉介等人。这个后来被称为“巴登--巴登集团”的小团伙,此即为日本法西斯化的开端。


    田中奏折

    1927年7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晋见裕仁天皇,向其递交了一份名为《帝国关于满蒙的积极根本政策》的奏折,也就是赫赫有名的《田中奏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田中奏折包括“帝国关于满蒙的积极根本政策”(总论)、“满蒙非支那领土”、“内外蒙古的积极政策”、“朝鲜移民的奖励和保护政策”、“大陆开拓与满蒙铁道”、“金本位的实行”、“第三国在满蒙投资的对策”、“改变满铁经营策略”、“设立拓殖省的必要性”、“京奉铁路大凌河流域”、“支那移民入侵之防御”、“医院、学校的独立经营与满蒙文化充实”等十二项内容,以及附属文书。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的是总论中的一段话:“(明治天皇制定的国策)……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25.田中义一(1864-1929)。历任陆军省军务局局长、参谋次长、陆军大臣,1927年任首相,1929年因暗杀张作霖事件被迫辞职。

    26.日本陆相田中义一陆军大将。1927年任日本首相,1929年内阁倒台后病死。


    田中---蒋会谈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27年,蒋介石在“宁汉合流”之后辞职,带着亲信张群前往日本。张群到陆军省拜会了铃木贞一,并由森恪(时任外务省次官)安排,于11月15日在东京青山的首相私邸与日本首相举行了“田中---蒋会谈”,蒋介石请求田中协助其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蒋不久后回到上海,发表了声明:“我们对日本在满洲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并未忽视。我们也深知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国民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勇猛精神。孙总理也承认此点,并保证考虑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地位。……我们从未打算唆使朝鲜去反对日本。”

    根据田中和蒋介石的安排,日本将逼迫张作霖不战而退,将30万奉军没有损失地撤回关外,然后以此为资本扶持张作霖,使之脱离中国,而蒋介石则委婉的允诺,如果奉军撤退,则国民军将不进攻长城以北。


    开战之初日本海军的实力

    1940年9月6日,日本御前会议确定了《帝国国策实施纲要》。颁布后,日本海军在组织结构上也开始向战时状态过度。1940年11月15日,海军实施年度编制。到1941年8月底,海军已陆续新编了第六舰队、第十一航空舰队、第三舰队、第一航空舰队、第五舰队和南遣舰队;为弥补辅助舰船数量的不足,还征用了63万吨民船作为特设舰船。9月1日大本营海军部向全体海军部队发布了战时编制的命令,又新征49万吨船只作为特设舰船。

    截至1941年12月7日,联合舰队主要作战舰艇实力仅为战列舰10艘,航空母舰8艘,重型巡洋舰18艘,轻型巡洋舰20艘,驱逐舰112艘和潜艇65艘。战列舰总吨位(301400)为美国的56%,航空母舰(152970)为94%,海军舰只的总吨位(1466177)仅为美国的72.5%。此外还有改造完成的特设舰船522艘约155万吨,以及征用的民船约20万吨。海军总兵力32.2万人,一线作战飞机2400架。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7.1940年日美英海军实力对比


    皇纪2600年

    1940年是日本的“皇纪2600年”。也就是说,如果从“神日本磐余彦”从日向国(九州岛)出发东征大和国、并在大和亩旁的橿原神宫即位为神武天皇之日算起,日本国已经在世上存在了2600春秋。事实上,所谓“神武天皇东征”就是来自朝鲜半岛的百济殖民者在九州岛登陆、然后征服尚处于绳纹时期的日本原住民的事。

    为了鼓舞国民士气,日本政府决定在1940年举行盛大的纪念庆典。这次庆典长达一年,跨越阿部、米内、近卫三届内阁。政府大造声势,鼓励国民前往橿原神宫、伊势神宫和明治神宫参拜,全国祭祀神武天皇的199个神社当年都举行了升格活动还在海外修建了“北京神社”、“建国神宫”(长春)和“南洋神社”(塞班岛)。

    1940年1月1日凌晨零时,橿原神宫的菟田宫司擂响了神殿前的大鼓,宣告新年的开始,头三天,有125万日本人参拜了橿原神宫,创造了历史记录。元旦上午9时,日本1亿国民集体遥拜皇宫。海军联合舰队在山本五十六的率领下驶入大阪湾,发射礼炮向天皇致意。2月11日是纪念神武天皇即位之日的“纪元节”,东京皇宫内举行了纪念仪式,天皇、皇族、内阁大臣和2000多名文武官员参加。同日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赦。6月10日,裕仁驾临伊势,分别参拜了丰受大神宫和皇大神宫,全体日本国民都要在天皇参拜两宫的上午11时12分和下午13时54分根据广播、汽笛和钟声向神宫遥拜。

    10月11日,联合舰队在横滨港湾举行了盛大的“纪元2600年特别纪念观舰式”,山本五十六被天皇任命为总指挥官。裕仁登上“御召舰”比睿号战列舰,以重巡洋舰高雄号为先导舰,加古号和古鹰号担任供奉舰,检阅军舰达92艘,共计596000吨。以战列舰长门号为首,排列成五行。以12架巨大的四发川西九七式大艇为先导,小泽治三郎少将指挥的海军航空队527架攻击机、战斗机、轰炸机和水上飞机从舰队上空飞过,并在天皇“御召舰”减速俯首。皇太子明仁和皇弟们也参加了阅舰式。在整个旧日本帝国海军的历史上,这是最后一次举行观舰式。10月21日,陆军同样举行了纪念阅兵式。在代代木阅兵场,裕仁天皇骑着御马“白雪”检阅了部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1月11日,在皇宫二重桥前举行了庆祝神武天皇即位2600周年的纪念仪式,天皇和皇后在文武百官和各界代表的前呼后拥下驾临庆祝现场,裕仁身着军装,向臣民发表了训谕。这次仪式结束后,宣扬“国体意识”,鼓噪效忠天皇的“纪元2600年”系列庆祝也就告一段落了。


    28.1940年在东京代代木举行的“纪年2600年”庆典。该场地后来成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会址。

    29.1940年10月21日的纪年2600庆典阅兵式上,裕仁骑着白马检阅日本陆军


    捷号作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44年7月21日,日本大本营对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下达《联合舰队应遵循的当前作战力方针》,5天后依据上述方针开始规划作战。这一保卫日本帝国的生命线之战,代号为“捷号作战”。

    “捷号作战”依可能受攻击的地区分成4个子计划:捷一号系于菲律宾,捷二号系于台湾、琉球与九州,捷三号为四国与本州,捷四号则为北海道和千叶群岛。对上述地区以东的据点,令部队就地固守,不在增援。而一旦美军进攻这条最后防线时,应将其诱入岸基航空兵航程范围内,予以毁灭性打击。


    30.日本绝对国防圈

    31.日本捷号作战区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裕仁的又一罪行

    1945年的冲绳战役时,当军令部总长及川古治郎将对冲绳岛登陆敌军进行航空总攻击的情况上奏天皇时,裕仁天皇曾询问过:“参加攻击的是否只有航空部队……海军是不是没有战舰了?”明显对水面舰艇部队消极保存实力表示不满。及川海军大将诚惶诚恐,立即指示丰田副武把第二舰队、包括大和号战列舰组织起来进行菊水特攻。

    战后,盟军调查团通过询问当事人和见证人,也认证了此事。裕仁的这句话是太平洋战争中一段很大的公案,也就是说天皇裕仁要对第二舰队的被歼负责。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澳大利亚起诉官就是想把战争首恶日本天皇裕仁扯进来。后来在驻日盟军最高统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的干预下(1945年9月,日本天皇裕仁亲身前往驻日盟军司令部曾与麦克阿瑟密谈35分钟,达成了某种协议),澳大利亚起诉官遵循麦克阿瑟的指示,以日本海军军令部总长及川大将“假传圣旨”的方式处理了这件事。

    1945年4月6日的第二舰队菊水特攻中,舰队只有4艘驱逐舰带伤逃回佐世保军港。大和号战列舰、矢蚓号轻型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沉没,共计3721名舰员葬身大海。


    32.1945年9月25日,日本天皇裕仁(右)来到美国驻日本大使馆,与麦克阿瑟将军(左)密谈35分钟后合影。结果这个战争首恶逃脱了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