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小组长的办事程序:五年级怎样预习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5:57:48
课前预习是自学形式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前导,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如何指导学生的预习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教师应传授预习方法,让学生会学。首先,形式要多样,单一的练习式的预习是不可取的。例如:社会实践、调查访问、查找资料、上网查询等都可以看作预习。预习不等于将资料书上的内容搬到课本上。其次,要让学生弄明白学习本课的目的,特别要让学生注意课前的预习提示以及课后的练习题。因为它们大多都是紧紧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课文。总之,课前预习是展现学生个性的极为重要的一条途径,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预习。在教学中充分重视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良性行为,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下面列举一些老师在这方面成功的经验与方法:(一)读熟课文即:“三读”。现在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课堂上不能保障学生充分读课文的时间,以至于在学生还没有充分感知课文的情况下,就匆忙开讲导致课堂效果不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学生自主感知课文的任务主要放在了课前预习。预习时的朗读至少读三遍,当然书不厌读,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读的遍数越多,他的收获也就越多。不管学生读了多少遍,都要在读的过程中实现三个层次的递进: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读,读熟课文,理清结构;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结构的基础上边读边思,掌握“四意”即:理解句意、层意、段意、和课意;三读,读出感情,读出体会。这样读过几遍课文,学生会独立完成对课文初步的较全面的感知。(二)要动笔,我为学生的预习设计了一个表格1、生字   音序  音节  部首  组词   形近字  形近字组词2、将生字和新词画出并将理解的词语意思写出来。初读一篇新文章,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僻词。这时,就应提醒学生请来工具书帮忙,并把易错的字音、较难记的字形、字义记录在预习本上。特别是一些多义词,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有的学生从《英才教程》上照抄答案,因此,在第二天小测时就进行验收,以便达到让学生确实学会。3、理清课文思路并写出课文的提纲。在理清文章思路方面要交给学生交给读书的方法。教师,要抓住重点、难点,给予启发诱导,说明讲解,做到疏通难点,启迪智慧。因此,在学生预习时就要交给学生一些不同的方法。首先交给学生抓住题眼的读书方法。比如学习《礼物》就引导学生抓住题目预习,谁送给谁礼物?为什么送礼物?送什么礼物?以礼物为、线索进行导读,学生围绕礼物进行自读。从形式到内容逐步扩展,引导学生自己读书。4、写体会,提疑问。学生预习课文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就是与作者在进行交流,积极主动地阅读,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种种想法,无论错与对,肤浅与深刻,这对他们来说,都是相当宝贵的。“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的观点,我很赞同。课前预习产生的疑问是学生与作者对话的结果,它为学生走进课堂提供了学习准备状态,而学生一旦走进课堂则是多方在对话,是思维碰撞的开始,能够直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其动脑的习惯。所以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至少提出二个与课文内容关的问题。5、搜集资料 ,有些课文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起来就会有困难,所以我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要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课文的相关资料,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6、出自测题,学生在预习完课文后,为了进一步巩固所自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出自测题来检验自学效果。一般分两部分,一是基础知识部分,如拼音、生字、解词、形近字、近反义词等。二是阅读部分,如给文章分段,课后问题,找重点句子等。三、检查、应用学习课文内容时,我的第一课时主要就是用来检查预习情况的,采用了“四读八遍法”。通过朗读,我可以知道学生字音的掌握情况,可以知道他们读得是否流利。然后就是利用分部分来检查标段和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利用提出不懂问题这一环节检查提问情况。基本的生字、生词、及对课文的简单理解就通过天天的小测来检查了。总之,课前预习是展现学生个性的极为重要的一条途径,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预习,在教学中充分重视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自主能力。【话外音】“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得法”,相信您的学生一定会越来越爱在语文的天地里徜徉……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