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青岛到杭州多少钱:盛夏:被政治吞噬的丁玲:“我对毛泽东一往情深”(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7:32:00

盛夏:被政治吞噬的丁玲:“我对毛泽东一往情深”(2)

发布时间:2011-12-01 13:21 作者:盛夏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813次


  周扬与丁玲本应该是朋友,而不应该是对手,都是湖南人,都是毛泽东的同乡,毛泽东历来看重同乡、同族、同学之类的关系,从事同样的文化创造,同被视为左翼文学的代表人物;拥有共同的理想,同属一个政党;一度同为所崇拜的领袖毛泽东赏识……然而,他们几乎从来没有亲密地合作过,相反却壁垒分明地成为两派,什么是他们两个结怨的原因呢?


  丁玲与周扬,两个人不同的个性,注定他们无法走在一起。性格,这才是许多时候至关重要的因素,决定着整个进程。性格比理想、比政治、比纪律更为内在地决定着人的行为。


  周扬与丁玲是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愿意成为人们环绕的中心,但所表现和所追求的方式却是不同的。对周扬特点的分析,即周扬更愿意以一个领导者的身份出现在文人中间,也就是说,他个性决定着他许多时候许多场合的选择,而丁玲,尽管她也愿意为人们拥戴,但不是借助地位、权力,而是靠文学成就所形成的名作家、大作家效应。


  丁玲作为女作家,具备了女性与文学家的双重特点。同时,她也为自己是一个革命者而自豪。政治、文学在她那里以一种独特的结合,这是与周扬不同的丁玲,也是与众不同的丁玲,她乐于以文学的方式与人们见面,便把自己的文学兴趣与成就,放在了一个特殊的位置。自己仰望着,也愿意别人怀着同样的心情仰望着。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每个时期,她都用新的作品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而且是不同于他人的存在。只有怀着这样的抱负,她才会在暮年仍然雄心不已,仍然充满当年锐气,把创办一个刊物,同自己的存在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来与周扬抗衡。


  1948年周扬邀丁玲一起做文化领导工作,如果丁玲接受周扬的建议,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以往彼此之间的一切不愉快,必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丁玲后来的命运会迥然不同,完全可以做出这样的设想。


  设想毕竟是设想。事实是丁玲没有放弃走自己的路,从而她与周扬的矛盾永远无法化解。而且,随着丁玲小说的巨大成功,随着丁玲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一时的荣耀和辉煌,反倒使矛盾激化,而导致各自命运的曲折坎坷,以及由此而具备的历史嘲弄意味,恐怕是谁都始料不及的。正好说明丁玲是周扬的对立面,仍然没有淡忘与丁玲的隔阂。丁玲同样如此,她也始终没有淡忘与周扬的矛盾。


  历史的积怨不再可能化解。两人之间的矛盾,就这样一直延续着,一直折磨着他们,直到彼此生命的终结。我不知道,当生命即将结束时,他们会用什么样的目光审视他们身上发生的一切。他们的情绪漩涡,会否在一种特定时刻停止旋转,可以以平静和宽容的心情环视周围,回望自己走过的漫长路程。


  公正地说,对一些人认为“丁具有一切坏女人的毛病,表现欲、风头欲、领袖欲、嫉妒……”的说法有失公允,陈明写《事实与传说》以此辩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把丁玲打成反党集团,完全是周扬的责任,怎么也是说不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