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c控制算法:呵护“长江之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23:00:24
呵护“长江之肾”李 勇

    美丽洞庭。   岳胜斌 摄

    洞庭牧歌。  汪皓 摄

    张建设在操作废油回收船上的仪器。

    本报记者 李勇 摄

    本报记者  李 勇

    洞庭湖,容纳四水,吞吐长江,被称为“长江之肾”,洞庭湖区被称为“天下粮仓”。

    经历过排污、治污的阵痛、承受过干旱的煎熬,如今的洞庭,究竟是一幅怎样的容颜?生于斯长于斯的湖区儿女,怎样保护母亲湖?

    前不久,记者来到洞庭湖区,感受洞庭的丰盈或萧瑟,探访洞庭的今天和明天。

    高层声音

    要保护好湖南的“一心一脉一肾”,这“一肾”就是洞庭湖。环洞庭湖区环境优美,区位优势明显,自古是天下粮仓。要巩固洞庭湖污染治理成果,调整环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修复,保洞庭湖一湖清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

     第一章:大湖之美

    经过“十一五”时期5年努力,洞庭湖的水变清了,变好了,渔民可直接用湖水做饭了。

    10月中旬的一个早晨,薄雾蒙蒙,曙光初现。

    南洞庭湖滨的湘阴县青潭乡,渔民吴胜保收拾好渔网,驾船驶向宽阔的湖面,开始一天的劳作。

    “下湖捕鱼,中饭都在船上做,原来烧饭还得从家里带水,现在直接用湖水了。”吴胜保望着一湖清水,满脸灿烂的笑。

    洞庭湖的水变清了

    吴胜保感受到的变化,在位于岳阳市的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得到印证,该中心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

    洞庭湖6个国控断面和8个省控断面中,II类水质断面占监测断面总数的64.3%,14个断面全部达到国家地表水功能标准。

    “原来洞庭湖的局部水质是劣V类。”该中心副主任李利强称,经过“十一五”时期5年努力,洞庭湖的水变清了,变好了。

    生态保护治理启动

    凭着对历史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省委、省政府果断启动洞庭湖生态保护治理,努力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洞庭湖——

    启动环洞庭湖区域造纸企业污染综合整治,共关闭234家企业,停产整治60家企业,整治后,受造纸企业废水污染的洞庭湖局部水域水质已由原来的V类、劣V类上升到III类;

    “十一五”期间,湖区新建20余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8.5万吨/日以上,有效缓解了城镇生活污水对洞庭湖的环境压力;

    实施“洞庭湖生态造林项目”、“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及湿地恢复和湿地保护工程项目,改善了洞庭湖区的生态质量,保护了多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种质资源;

    保护洞庭,已成绝大多数湖区人民的高度自觉。岳阳市君山区六门闸猪场建起了湘北地区最大的生态能源沼气池,将万头猪排出的粪便变成清洁能源沼气和有机肥料,不让污水排入洞庭湖;采桑湖镇、柳林洲镇成立了爱鸟护鸟协会,昔日的猎人放下猎枪,行走在爱鸟护鸟第一线……

    鸟儿恋上了洞庭

    经过多年努力,洞庭湖生态得到了迅速恢复。在汉寿县青山垸,记者见到了鹭飞鹤舞、沙鸥翔集的景象。

    “2008年,我们观察到的候鸟是2万5千多只,2010年有3万5千多只,足足增加了1万余只。”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张纪祥说,黑鹳、灰鹤、小天鹅、白琵鹭等国家珍稀保护鸟类年年都到这里栖息、觅食。

    而在东洞庭,“冬季到岳阳来看鸟”,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鸟儿恋上了洞庭。岳阳市对东洞庭湖6.54万公顷的大小西湖及壕沟正式实行封闭管理后,“失踪”10年的白鹤再次回归。

     第二章:护湖之忧

    大自然的变化,让洞庭湖遭遇了近年来少有的生态危机

    “春自生,冬自槁,须知湖亦如人老。”结合在洞庭湖行走的一些见闻,再读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不免心忧思远。

    洞庭湖“瘦”了

    今年以来,受降雨偏少和长江上游来水减少的影响,洞庭湖水域遭受了前所未见的持续干旱,水面面积较丰水期大幅缩减,洞庭湖“瘦”了。

    “瘦”到什么程度?以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7月21日13时的卫星遥感监测为例:2011年7月2日11时卫星遥感监测洞庭湖水体面积1499平方公里;7月21日,洞庭湖水体面积为1120平方公里,20天时间减少约379平方公里。而在去年的8月2日,洞庭湖水体面积达2060平方公里。

    干旱,凸显并放大了湖区百姓的生态安全问题。

    由于地质、水质和季节的原因,北靠长江、东临洞庭的华容县原来是“水窝子”,近几年年年喊缺水,但今年喊得格外“凶”。华容河连接洞庭湖和长江,是华容县县城的主要供水水源。 但从2006年开始,长江水和洞庭水位下降,华容河淤积厉害,加之遭遇干旱,华容河成了“死水”。

    华容县连续几年成为全国典型缺水区域。今年1月到5月,华容县境内降雨仅为155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减少65%,该县大面积春夏连旱,早稻近30%因缺水枯萎,棉花等作物无水移栽,县城13万人出现饮水困难。

    华容县水利部门一工作人员称,唯有实施长江引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水矛盾,所需资金约1亿余元。国家水利部已于去年将长江引水工程列入《洞庭湖区治理近期实施方案》中华容河治理工程的组成部分,但一直未获正式开工建设。

    最干旱的日子,湖泊干涸见底

    大自然的变化,让洞庭湖遭遇了近年来少有的生态危机。

    在最干旱的日子里,原本烟波浩渺,气吞长江的洞庭湖见底了。今年6月,记者曾来到东洞庭保护区内的大小西湖,这片巨大天然湖泊突然不见了,湖底长满青草,有的地方干裂开,拳头大的缝隙里,有干死的鱼苗和蚌壳。记者站在湖底巨大的裂缝前,忆起儿时在这里乘船航行洞庭湖中,如同在大海中行驶,水天一色。这沧海桑田的变化,让每一个洞庭湖边长大的人感慨万千。

    据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监测,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西洞庭湖水面仅为去年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鱼类。由于连续干旱,西洞庭湖1.2万亩草滩等鱼类天然产卵场,3.5万亩浸水芦苇地等鱼类索饵、育肥场消失,鱼类水产品天然捕捞量锐减。

    “今年湖里面的鱼比往年少了很多。”汉寿县岩汪湖镇渔民陈后秋告诉记者,今年最多的一天也只捕100多公斤鱼,大多是鲫鱼、刁子、黄牯鱼等,平均每天收入仅50元左右。

    岳阳县鹿角镇位于东洞庭湖,和陈后秋一样,镇上的渔民也在抱怨,“今年的鲶鱼都比往年少,鱼也不大。去年打鱼,做得好能赚三四十万,今年能够赚十一二万就很不错了。”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张鸿说出了他的担忧:连续干旱,使洞庭湖的浅水植被破坏、底栖生物死亡,洞庭湖生态链受到严重威胁。“底栖生物是候鸟的食物,我们现在很担心来洞庭湖越冬的候鸟没东西吃。”张鸿说。

    对生物资源的掠杀仍时有发生

    电网捕鱼、迷魂阵捕鸟……对生物资源的掠杀,在湖区依旧时有发生。

    10月21日上午,湘北地区秋阳高照。8只小黄胸鹀却再也见不到太阳了。记者见到它们的时候,这种全身色彩鲜明的小鸟,正安静地躺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派出所的院内。

    它们是被不法分子猎杀的——

    就在这天早上,派出所民警破获了一起非法拉网捕鸟案件,收缴了一批捕鸟的丝网和10余台诱鸟的收音机。民警们说,黄胸鹀是一种候鸟,从北往南迁,这批非法捕鸟人一直跟着鸟儿迁徙的路线进行捕杀。

     两型行动

   第三章:治湖之策

    进一步整合各方力量,加大对洞庭湖综合治理,实现人水和谐

    行走在洞庭湖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大家的意见惊人一致——

    为了保护母亲湖,为了湖南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责任直面难题,做好当前的事,打好今后的基础。

    今后5到10年,湖南将以全面完成总投资128.8亿元的洞庭湖近期实施方案项目为重点,加快推进洞庭湖防洪蓄洪及排涝工程建设;以四口河系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强洞庭湖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以河湖水域管理为重点,加强洞庭湖水生态保护。

    ——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局长

    沈新平    

    环保部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巩固现有成果,防止污染反弹。“十二五”期间,湖南将“量化”洞庭湖环境承载力,并在此基础上将污染整治重点由工业治污延伸扩展至城镇生活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使洞庭湖的湿地生态功能得以逐步恢复和优化。

    ——省环保厅副厅长谢立

    有关研究表明,洞庭湖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量高达289.6亿元/年。国家已在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我省有两块湿地纳入了试点范围,“湖南应尽快启动洞庭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发挥政府在解决生态效益“外溢”问题的主导作用,促进不同地区间、不同主体间经济发展权的平衡,缓解湿地保护资金匮乏等问题。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胡伟林

    生态的修复是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现在,洞庭湖修复渔业资源,最好的方式就是休渔。采用放鱼苗等方式,可以暂时解决一些问题,但于大局无补。目前整个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已划定4万亩左右的水域完全禁止捕鱼。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张鸿

    湿地及其资源的管理涉及到林业、环保、农业、国土、水利、渔政等多个部门。一个湖,管的部门多,都在管,有时候也会有冲突。建议成立统一协调的洞庭湖流域管理机构,充分协调各市、县和各部门的行动,实现湖区生态保护工作的有序和有为。

    ——岳阳市环保局副局长卿漪

     两型人物

   张建设:洞庭湖上回收800吨废油

    本报记者  李 勇

    [人物素描]

    年过半百,两鬓飞霜,肤色黝黑。岳阳县鹿角镇的张建设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渔民。2003年以来,他在洞庭湖上回收了800多吨废油,被称为洞庭湖上“清洁工”,曾获“全国十大绿色卫士”称号。记者11月中旬采访了张建设。

    [现场访谈]

    记者:您是怎么想到要回收洞庭湖上的废油?

    张建设:我1989年开始捕鱼,发现很多船把废机油直接倒在湖里,鱼活不下去,渔民也跟着遭殃,这样我才起了收废油的念头。

    记者:船只产生的废机油有多少?

    张建设:一条1000吨的船,开三四百小时就要换一次机油,换下来的废油有400多公升。倒进湖里,污染好大一片湖面。

    记者:怎么回收废油?您到过哪些地方收?

    张建设:我花8000元买了两台高压自吸泵,贷款5万元买了一艘机动船,做了一个简单的回收船,然后开着船下湖,看到停着的船只,就一艘艘船去问,进船舱内回收废机油,洞庭湖区基本跑遍了。

    记者:船老板配合您吗?

    张建设:最开始那两年比较配合,后面别人认为我回收废油赚了钱,就开始找我要东西了,烟啊,洗衣粉啊,米啊,总要给他们一些。没东西的话,宁愿把废油倒到湖里,也不给我。我只有每次都“意思”一下,宁愿亏自己,也要把废油收到手。

    记者:您能赚点钱吗?

    张建设:我一年回收废油100多吨,可以卖10多万元。但是船只全年的油费开支超过2万元,还要付帮工的工资、维修费、给船老板的“意思费”,还有前期投入的本钱,算下来一年到头剩不了多少,比打鱼的效益要差多了!我只能顺带着捕捕鱼,捞捞湖里的废铁,补贴生活。

    记者:家里人对您回收废油是什么态度?还继续干吗?

    张建设:老婆吵过,说“搞环保总要吃饭,不能饿着肚子去搞”。不过说归说,还是支持我。我是一个普通的渔民,政府给了我这么多荣誉,还给我配备了一条40多万的现代化废油收集船,只要洞庭湖上还有废油,这件事无论有多难,我都干下去!我把两个儿子都发动起来了,还在湘阴县联系了一个渔民,准备把收集废油的规模搞大。不过,单靠我一家做这个事还真不够,盼着有更多的人来关心洞庭湖,爱护洞庭湖。

     他山之石

     日本琵琶湖治理之道

    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面积约674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174平方公里,是滋贺县1400万人的水源地。1930年,琵琶湖还清澈见底,能直接饮用。

    从1950年开始,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排放到湖体的污染物大量增加,赤潮、绿藻时有发生,浅水区堆满了漂浮的各种生活垃圾。1977年,琵琶湖发生了大规模赤潮,震惊日本社会。

    为治好琵琶湖,日本政府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很多污染物严禁向琵琶湖排放。

    控制污染的措施也非常有效。农民家中厨房里洗碗池的下水道口用塑料网兜扎起来,不让食物残渣进入下水道污染琵琶湖。农田灌溉不是大水漫灌,而是采取浸润灌溉、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并且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在给湖泊休养生息的同时,通过底泥疏浚工程,用芦苇丛净化水质,清理湖内青草,促进琵琶湖生态修复。

    经过数十年坚持不懈的治理,琵琶湖水质好转,透明度达到6米以上,重新恢复了美丽容颜,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本报记者 李勇 整理

    ■链接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系雪峰山脉的陷落部分的盆地,经河流长期冲积变化而成,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它跨湘鄂两省,丰水期面积约为2000多平方公里,是承纳湘、资、沅、澧四水和吞吐长江洪峰的湖泊,在调节江河径流、沟通船运、繁衍水产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起着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