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那些批发市场:上海人的数字情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53:28
上海人对天天用的数字情有独钟、活学活用,在数字上下的功夫、做的文章,真是酷毙了。 
        先说惯用语,“伊开小差一等”,这个“一等”是“最厉害”的意思,是贬义的。但是,“伊跳迪高一级”,这个“一级”却是“最好”、“第一流”的意思。形容“到顶”、“最优秀的”还可以说“一只鼎”。 
        以“一”开头的常用词强调一式整齐,划一性,有“一样生(一模一样)”、“一落式(一 个式样)”、“一排生(整个一排)”、“一脚去(很快告终)”。还有些惯用语也表达整体概括, 如:“一路货(一丘之貉)”、“一帖药(佩服,顺从)”、“一包气(一肚子气)”。在动补格式里则表示“一次性”,如:“拉一枪(指押赌)”、“搏一记 (指拚搏)”、“斩一刀(指敲诈)”、“放一码(饶人)”。“二”开头则强调分,如“两样生(不一样)”、“两起生(不合套,分开)”:“茶杯脱盖头是两起生个”,“阿拉两起生走。”
        上海话用数字构成了一系列专有名词,有“二房东”、“三棣头(租界巡官)”、“三夹板(夹在中间受气的人)”、“三脚猫(似精通又不精通某事点人)”、“三 只手(小偷)”、“三吓头(虚张声势)”、“三光码子(吃光当光用光的人)”、“四眼狗(骂戴眼镜的人)”、“五分头(一巴掌)”、“十样景”、“百得胶”、“万金油(什么病都能用什么都医不好的药)”、“百搭(事事都搭上一手的人)”、“万宝全书(样样皆知的人)”。 
        上海话在本世纪初,还形成了“三”的后缀,如:“长三(上等妓女)”、“赖三(女流氓)”、“小瘪三”、“红头阿三(印籍巡捕)”、“来三(行,有本 事)”、“肮三(不正派,令人不快失望)”、“刮三(事情穿绷败露)”、“牛三(牛皮)”、 “猪头三(畜生)”,连“小三子(小人物跑腿的)”也都落到"三"上,“十三点”也排上了“三”。 
        上海话中由数字构成的成语特别多。用“一”开头的成语,数字“一”主要表“单纯、专一、总括、利落”的意义。如:“一式一样、一天世界、一塌刮子、一票货色、一搭一挡、一时三刻、一日到夜、一时头浪、一歇勿停、一手一脚、一刮两响、一盆浆糊、一脚落手、 一句闲话、死蟹一只、一本三正经、一把乱头发、一只袜统管、一笔糊涂帐。 
        其他的数字成语,数字有表“繁多、长远”的,也有表“杂乱、反复”的等。有“两头勿着港、三头六面、勿二勿三、勿三勿四、老三老四、瞎三话四、三分钟热度、烂糊三鲜汤、五斤吼六斤、七荤八素、七颠八倒、投五投六、绕七绕八、悬空八只脚、千年难板、老茄三千等等。 
        一个人被搞得昏天糊涂时说:现在我已经“五荤六素、七颠八倒、七支八搭、搞七廿三”,弄得“投五投六、六神无主、半死半活、死蟹一只”! 

        切口中的数字,颇有特色。不同的行业,数字切口也是不同的。如猪行里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分别叫"平、竹、春、罗、语、交、蛇、分、旭、老平”,取字的部分;老虎灶则是“豆、欠、台、长、人、耳、木、另、王、合”,纯系取代性;金线业是“欠丁、挖工、横川、侧目、献丑、断大、皂底、分头、少丸、田心”,带有指点性。 

        数字用作夸张,加强了说话的力量。如“谢谢一家门”,把一份人家都谢进去了,当然是反语了。用以强烈表示对别人的讨厌或回绝,这是一个嗔语:“谢谢一家门, 明朝侬勿要来捣蛋了!”;它又是事情被对方办糟时的埋怨语。 “急煞九更天”即“急死人”的 意思,“九”是最大数,可见急的程度;“开年礼拜九”则俏皮遥遥无期无指望:“要等到开年礼拜九了!”。 “半半六十日” 都是夸张时间之久、内容之多,如“我勒厕所门口等了侬半半六十日”。“板板六十四”形容死板得很,不知变通。“碰着七十二个大头鬼”是倒霉之极。“门槛精到九十六”是精明到顶。 
        上海人用发散性思维创造出一些有趣的数字流行语,带有幽默的谜面性。如:“十一点八刻”就是“十三点”。“808”是“手铐”,取其形似。“十三块六角”是“乌龟”,因它有四脚和头尾,背上分划13块。“十一路电车”是“步行”,因用两条腿走路,形似11,这是上海有了电车后产生的戏谑语:“侬乘24路电车,我是11路!”。“根号两”、“六点零五分”都出自中学,一是巧喻人矮,1.41m左右;一是形容老师在讲台上斜着头训人的样子。“386”喻脑子不灵活,反应慢:“搿桩事体介要紧,哪能好叫各386去做呢!”。“3860部队”指老年妇女组成的维护街上秩序的队伍,“38”是妇女,“60”是"老人",带有苏北话口音的上海话。“567保密厂”巧指“环卫所”,因567的乐谱谐音为"扫垃圾",保密厂都以数字为名。“学习144号文件”是“玩麻将”,麻将共有144只牌,围在那儿很认真的样子。这些都是充满诙谐的戏谑语,上海人玩数字的魔方玩得真是有滋有味。 
        至于用数字构成的顺口溜,也有一大箩,最好的流行期是在四五十年代。那个跳橡皮筋的顺口溜,节奏则完全和游戏合拍,唱、跳、算三位一体,益智益体,玩得开心,50年代风靡校园。那时还有踢毽子歌:“一手心,二手背,三酒盅,四肉筷,五吃菜,六佛手,七拳头,八车水,九打长,十连环”。手脶歌:“一脶巧,二脶转,三脶回勿转,四脶拖棒头,五脶富,六脶穷,七脶叫相公,八脶骑白马,九脶挑担卖胡葱,十脶挑只臭粪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