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氏脐针:【看懂中药处方煎药服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1:36:22

       在中药处方中,经常看到药名前后写有炒、炙、先煎、后下等。有一些患者不了解这些内容,只是把药全部放在一起一煎了事。以致有些该先煎的不先煎,该后下的不后下,使得药效不能充分发挥,延误病情的治疗,因此了解中药处方中一些使用方法及其它相关内容这对于配合医生治疗,保证疗效及使治疗达到预期目的是有益的。   

写在中药处方药名前的字,常有生、炒、炙、煅等。  
”是指这味中药经过清洗即可使用了。  “”是指某种药经过清炒或加固体佐料炒到一定程度。清炒是不加辅炒,一般又分炒黄、炒焦、炒炭。加辅料炒时常用的辅料有滑石粉、河沙、蛤粉、土、鼓等。   “”是药物加液体辅料拌炒,有降低毒性、提高疗效、除臭矫味,使有效成份易于煎出等作用。一般常用的液体辅料有酒、醋、蜂蜜等。  “”是将药物直接置于炉火之上,或放在适当的容器中进行煅烧,以增加药物的收敛作用,减少副作用或改变药物的性质。  写在药名右上角的字是药物的煎服方法。一般常用的有下面几种:  l、先煎:是将该药煮沸十分钟左右以后,再将其它药物加入共煮。一般常用于矿石类药物,动物的甲壳。骨骼等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材,还可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生石膏、煅龙牡。鳖甲等。  2、后下:在其它药物快要煎好前五分钟左右,将这味药加入共煮。主要防止挥发油损耗过多,降低药效。也可加强药物的作用。如薄荷,砂仁等易挥发之药物。  3、布包煎:可以避免某些药物煎后药物混浊,也可防止其药物的煎计有毛或有刺对咽喉的刺激。此类药有车前子等。  4、另炖、另煎:适用于贵重药,为了充分煎出其有效成分,尽量减少损失,把该药单独煎煮二十时左右,如人参犀角等。  5、泡服:含有挥发油,并且有效成分很容易浸出,用量又少的药物,可以用开水泡后服用,如蕃泻叶等。   以上中药处方中的一些内容,患者及家属了解之后,可以准确地执行医生所要求的煎煮之法,使其中药发挥最大的疗效,有利于身体的尽早康复。 

煎药方法

1.煎药之前:将药物放入带盖的砂锅(或陶瓷锅)中,用清水浸泡30分钟。头煎放入的水量大约1200毫升。

2.煎药过程:先用武火(急火)将药物煮沸,后用文火(小火)慢慢加热25分钟。

3.煎好之后:药物煎好之后关火,待温度稍降后,慢慢倾入一容器中。再如以上方法,煎煮第二遍,第二遍可直接用热水煮药,待煮沸后,文火加热时间为15分钟,之后将两次煮好的药液放入同一容器中,共约600毫升。(温馨提示:一般一瓶矿泉水容量为600毫升,可作参照) 

服药方法

1.服药剂量:每次服用200 毫升。

2.服药次数:一日3次

3.服药时间:离开吃饭时间大约 40 分钟服用。

 煎、服药注意事项

  文火加热时应避免药物溢出及过快熬干,其热度以药液似沸非沸为佳。

  煎药时不可频频打开锅盖,煎好后也不可迅速将药液倒出,以免药气走失,减少挥发成分的耗散。

  每次服药前应将药液加温,切不可服用冷药,除非特殊情况。

  附子等药物需要先煎至少一小时,去除毒性。

煎中药应不应加盖?

 

    据《家庭中医药》报道,煎中药到底应不应加盖呢?其实加盖与否,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比如,要使中药切片煎透,让药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应以加盖煎为好。尤其是煎煮的药中含有可随水蒸气挥发的成分时,如薄荷、藿香、砂仁等,最好加盖煎煮。这样可使含药物挥发成分的水蒸气在盖内凝集,变成水珠滴回药罐内,由此减少药物有效成分的丢失。

  对于多数质地坚实的根、种子或动物药物,如人参、黄芪、黄精、麦冬、五味子、蛤蚧、龙骨、牡蛎等,亦应加盖煎煮,可使药物有效成分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地被煎出,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对于那些质地松散、体积较大的中药,如丝瓜络、通草、菌陈、菊花、桑叶等,煎煮时由于药液易外溢,就不应加盖煎煮,并要随时搅拌,使其均匀被煎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