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针灸好吗:远离乙肝79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53:22

远离乙肝79问

 

目  录

第一部分 肝病知识                                 

一、肝脏的结构及位置                                       

二、肝脏的功能                                             

三、肝脏与其它脏器的关系                                   

四、肝病的类型                                             

五、病毒性肝炎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六、乙肝病毒的特点                                        

七、乙型肝炎的发展情况                                    

八、乙肝的常见临床症状                                     

九、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特征及传播途径                    

十、乙肝三系(两对半)中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十一、“两对半”常见的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                     

十二、“两对半”检测中比较少见到的结果分析                   

十三、什么是乙肝病毒HBV-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     

十四、 检测HBV-DNA有何临床意义                                

十五、肝功能检查的内容及目的                                 

十六、为什么要空腹抽血检查肝功能                            

十七、常用肝功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十八、常见的超声波(B超)检查结果                           

十九、乙肝为什么易反复发作                                   

二十、什么是慢性活动性肝炎                                  

二十一、得了肝炎,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二十二、什么叫肝病面容                                         

二十三、肝掌是怎么回事                                         

二十四、小儿肝炎有什么特点                                     

二十五、老年肝炎有什么特点                                           二十六、慢性肝炎会发展为肝硬化吗                              

二十七、蜘蛛痣都是肝硬化的体症吗                              

二十八、肝臭是怎么回事                                         

二十九、哪些皮肤病与肝炎有关                                   

三十、肝炎会引起关节炎吗                                     

第二部分 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三十一、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                                 

三十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期                                 

三十三、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措施                               

三十四、家中有肝炎患者应如何预防感染                          

三十五、肝炎患者所用过的物品应如何进行消毒                    

三十六、乙肝病的治疗原则                                       

三十七、肝病的西医治疗及疗效                                   

三十八、肝病的中医治疗及疗效                                   

三十九、目前采用较普遍的抗病毒药物                            

四十、目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                                   

四十一、目前常用的免疫增强剂                                   

四十二、一般用的保肝药                                         

四十三、目前普遍采用的恢复肝功能的几类药品                    

四十四、常用改善微循环、抗纤维化的药品                        

四十五、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四十六、如何合理的用药                                         

四十七、乙肝病毒感染的父亲和母亲哪方对子女传染性大            

四十八、目前医院是如何治疗乙肝的                               

四十九、目前医院在临床上治疗乙肝存在哪些问题                  

第三部分  乙肝患者生活与饮食调护                         

五十、肝炎患者应如何注意休息                                 

五十一、在家休养的肝炎患者应注意什么                          

五十二、肝炎患者饮食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十三、乙肝患者的饮食禁忌                                     

五十四、肝硬化的患者如何合理饮食                              

五十五、对乙肝患者有益的食品有哪些                             

五十六、肝炎患者为何会出现疲倦乏力                            

五十七、服药后,为何会出现乏力、精神不佳的现象                 

五十八、肝炎患者为什么会有低热现象                                

五十九、服药后,为何出现头晕症状                              

六  十、为什么会出现肝区疼痛                                  

六十一、为什么会出现口干、口苦、大便干燥等症                  

六十二、为什么会出现腹胀现象                                  

六十三、服药后出现胸闷、心慌等现象                             

六十四、服用药物后身上有红疙瘩出现,并伴有发红、发热这是怎么回事                                              

六十五、为什么肝病患者会出现皮肤干燥                          

六十六、为什么肝炎患者易发生出血                              

六十七、到底需要服用几个月可以治愈                            

六十八、为什么在用药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感冒及其它感染            

六十九、为何服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大便不成形                    

七十、服药后为何脸色较以前差                                

七十一、服药多疗程后已全部转阴,巩固治疗后,为何又反复成原状  

七十二、服药后为何DNA的指标反而会升高                        

七十三、肝炎患者为何出现腰痛、关节痛等现象                    

七十四、为何极小部分患者出现明显消瘦现象                      

七十五、肝炎患者为何会夜间盗汗                                

七十六、服药后为何会出现四肢浮肿                              

七十七、原来B超正常,服药后为何出现光点,回声增粗,门脉升高,脾大等现象                                                 

七十八、服药后,为何小三阳转为大三阳或1.5阳转为大三阳、小三阳

七十九、服用药物后原本正常的转氨酶为何又升高了          

第六部分 目前国内国际上最新的肝药产品基本情况           

  第一部分  肝病知识 

一、肝脏的结构及位置

肝脏主要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大部分肝被肋弓所覆盖,仅在腹上区、右肋弓间露出并直接接触腹前壁,肝上界则与膈及腹前壁相接。从体表投影看,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骨,右腋中线平第6肋骨处;肝下界与肝前缘一致,起自肋弓最低点,沿右肋弓下缘左上行,至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斜向左上方,至前正中线,到左侧至肋弓与第7、8软骨之结合处。一般认为,成人肝上界位置正常的情况下,如在肋弓下触及肝脏,则多为病理性肝肿大。幼儿的肝下界位置较低,露出到右肋下一般均属正常情况。

肝的位置常随呼吸改变,通常平静呼吸时升降可达2cm-3cm,站立及吸气时稍下降,仰卧和吸气时则稍升,医生在给患者肝脏触诊检查时,常要患者作呼吸配合就是这个道理。正常肝呈红褐色,质地柔软。成人的肝重量相当于体重的2%。据统计,我国成人肝的重量,男性为 1157g -1447g,女性为1029g -1379g,最重可达2000g左右,肝的长、宽、厚分别约为25.8cm、15.2cm、5.8cm。

肝右叶上方与右胸膜和右肺底相邻;肝左叶上方与心脏相连,小部分与腹前壁相邻;肝右叶前面部与结肠相邻,后叶与右肾上腺和右肾相邻;肝左叶下方与胃相邻。

(脾、胃处于左腹,胆囊与肝脏处于平行位置,即常说的肝胆相照。在患者提出肝区疼痛时应加以鉴别。)

二、肝脏的功能

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化工厂,进行生物化学反应达500种以上。主要的生理功能有代谢、分泌胆汁及解毒功能。其中肝脏的代谢功能主要有:

1、糖代谢:肝脏可将糖类转化为葡萄糖,溶解在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供人体的需要;如肝脏受到损害后肝糖原的合成、分解功能受损,则血糖正常浓度难以维持,这也是慢性肝炎容易合并糖尿病的一个原因。

2、脂肪代谢:食物中的脂肪经过消化,在小肠吸收后,主要通过肝脏的氧化分解,产生热量以供身体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利用糖和蛋白合成脂肪。肝脏的脂肪积储过多,会引起肝脏负担加重,也会引起肝细胞的受损,而出现肝脂肪。所以这也是我们在解答注意事项过程中少食油腻食品的原因。

3、蛋白质代谢:肝脏除了合成本身所需要的蛋白质外,还合成白蛋白、部

分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等。当肝脏受到严重损害时,主要在肝脏合成的白蛋白就会明显降低,而球蛋白可增加,出现白/球比值倒置,当100ml血液中白蛋白含量低于2.5g时往往会发生水肿或腹水。那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适当补充蛋白,也就是我们应提倡肝病患者饮食方面多补充高蛋白食品,如鸡蛋、牛奶、豆制品等。

4、维生素代谢:肝脏能合成贮存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B、C、D、K的

合成贮存与肝脏密切相关。肝脏明显受损时,会导致维生素的代谢失常。

5、激素代谢:肝脏对许多激素的作用时间和强度起调节控制作用,是激素

灭活的主要场所。胰岛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主要在肝内被分解转化。当肝脏受到损害时,对性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而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往往有性欲减退,腋毛、阴毛稀少、脱落,女性月经不调,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等。同时也会因此而导致局部小动脉扩张,而出现肝掌和蜘蛛痣。

6、肝脏的解毒功能也就是生物转化功能,即人体的新陈代谢,由外界进入

人体的各种物质等均在肝细胞内代谢转化,有毒物质在肝脏内被解毒。当肝脏受到损害时,解毒功能下降,患者就会出现中毒症状,此时安眠药、镇静药等由肝脏解毒的药物以及各种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应该谨慎使用,以免进一步损害肝脏。

7、分泌胆汁:肝脏每天合成约300ml-700ml胆汁。胆汁可以促进脂肪在小肠内的吸收,同时也可将进入人体内的药物、毒物等随胆汁排泄入肠道,即胆汁既是一种消化液,又是一种排泄液。但如果胆道阻塞,胆汁不能排入肠道而蓄积在体内,就会出现黄疸,同时血液中的胆红素、胆固醇、碱性磷酸酶就会增高。

三、肝脏与其它脏器的关系

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五脏六腑互相关联,任何一个脏器的病变均会影响到其它脏器,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肝脏与脾脏、肾脏关系最为密切,与心脏、肺脏亦有整体联系。肝与脾:从临床上来讲,凡属肝病,势必乘脾。若肝郁不舒,在出现吞酸、肋痛的同时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若脾失健运,可引起腹胀、肋痛、黄疸等。肝脏与肾脏,主要是相互滋养的关系。临床上,在慢性肝炎中出现的腰膝酸软、关节疼痛、两目干涩、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头晕、头痛、耳鸣等病症都与肝肾亏损有关。实际上,肝病日久,必然损及肾脏,而肾脏受损,反过来会加重肝脏的损害。肝与心主要是血量调节与血液循环的关系。肝血不足可以影响心的功能,而出现心悸、怔忡等;若心血不足,可以影响肝的调节功能,而出现失眠多梦、眩晕等。

四、肝病的类型

肝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

肝炎又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化学毒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其中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型,主要区别是由于其病毒类型不同,如乙肝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甲肝是由于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

五、病毒性肝炎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病毒性肝炎是由于不同类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目前主要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分别由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五种病毒引起。近年又发现有已型肝炎和庚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以乙肝最为常见,并且危害最大。常见的一般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其主要区别在于各种症状的程度和发病持续的时间不同。首先,肝炎的许多症状如乏力、畏食、恶心、腹胀等,在急性病人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而慢性病人的反应就不那么明显,有些病人甚至完全没有症状。

慢性肝炎包括普通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简称慢迁肝)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慢迁肝和慢活肝两者就其病情来说属慢性一类,但就肝脏病变程度来说,则不一样。慢迁肝其病程迁延,也就是急性肝炎的病程已经超过半年以上,急性期出现的许多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痛等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而慢活肝是慢迁肝病情进一步严重的结果,大部分慢活肝病人的健康情况都明显下降,肝功能持续异常,各种临床症状及体症反复出现,如:长期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便秘,腹泻,精神抑郁、急燥易怒,失眠多梦,颈、面部及上肢开始出现蜘蛛痣,手心有肝掌,肝区痛,有些患者出现性欲减退甚至消失,月经失调等现象。病程虽较长,但肝功能正常,无症状、乙肝三系显示为大三阳或小三阳的称为普通慢肝;另外,健康的病毒携带者严格意义上来讲为肝功正常的HBsAg(+)或HBsAg(+)、抗-HBs(+)者。

六、乙肝病毒的特点

1、生命力极强:1)在100度高温下仍能存活7-8分钟左右;

2)不惧怕紫外线;

3)在人体以外适合其生存的环境中,乙肝病毒可以生存72小时。

2、复制能力强。

3、广泛的传播途径:1)医源性传播;

2)母婴垂直传播;

3)性传播;

4)密切接触性传播。

七、乙型肝炎的发展情况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为10%,感染率为60%,每年我国有120万人,急性发病现有1200万例慢性肝炎患者,因肝病死亡每年约30万人。

八、乙肝的常见临床症状

1、饮食方面:厌油腻,恶心,呕吐

2、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差,进食后腹胀

3、体力精神方面:感觉身体乏力,易疲倦,精神萎靡不振

4、其他: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皮肤巩膜黄染

九、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特征及传播途径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是我国当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传播:

1、血液传播: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

2、胎源性传播(母婴传播):如孕妇带病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感染等;

3、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一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液透析患者是乙型肝炎传播的对象;

4、性接触传播:乙型肝炎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

亦可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

5、昆虫叮咬传播: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吸血虫也会对乙肝传播起一定作用;

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汗液及乳汁等均可污染器具、物品,以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肝。

十、乙肝三系(两对半)中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1、HBsAg大量存在于肝细胞浆、血液中,少量存在于人体各种排泄物和分泌物中,绝大多数呈游离状态,仅小部分组成Dane颗粒(完整的HBV颗粒)。

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往往有完整的Dane颗粒的存在,所以。临床上常把HBsAg阳性作为HBV的感染指标之一。如果在“两对半”的检查中,只是长期的单项HBsAg(+),而不出现其它四项指标的阳性,特别是病期已久,可能是HBV-DNA的部分或全部整合到肝细胞DNA中去,随肝细胞的繁殖而复制。整合后的HBsAg可能永久性存在,但无传染性。

2、抗-HBs(HBsAb)是由表面抗原刺激机体而产生的相应抗体,是一种特异性的保护性抗体。它的出现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自愈后产生;二是曾经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的效果。

3、HBeAg在HBV的核心内,由于不能与核酸结合而被分离到肝细胞外。HBeAg(+)表明病毒正在复制,如果同时抗-HBcIgM(+)说明这样的病人有极大的传染性(80%-100%)。

4、抗-HBe(HBeAb)是HBeAg刺激机体而产生的相应抗体,无保护作用。抗-HBe呈现阳性表示传染性低,病毒复制弱。

5、HBcAg为HBV的核心部分,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血液中几乎无游离的HBcAg存在;另外HBcAg从完整HBV颗粒中脱出时,在体内易转化为HBeAg。临床上用普通的检测方法还不能从血清中检出。

6、抗-HBc(HBcAb)是人体内对HBcAg产生的抗体,不属于保护性抗体。抗-HBc包括抗-HBcIgM和抗-HBcIgG。抗-HBcIgM阳性是急性(或近期)HBV感染的、重染的重要指标。抗-HBcIgG阳性表示体内有病毒复制,曾有过HBV的感染;如两者均显阳性说明是慢性感染的急性发作(排除化验的错误)。

十一、“两对半”常见的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出现率%
 临   床  意  义
 
+
 -
 +
 -
 +
 30~40%
 俗称“大三阳”,表示急慢性肝炎;HBV复制活跃
 
+
 -
 -
 -
 +
 10~15%
 急性HBV感染;慢性HbsAg携带;传染性弱
 
+
 -
 -
 +
 +
 5~10%
 俗称“小三阳”表示感染趋于恢复;传染性弱;长期持续易癌变。
 
-
 -
 -
 -
 -
 1~30%
 过去和现在均未感染过乙肝
 
-
 +
 -
 -
 +
 5~15%
 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非典型恢复型急性HBV感染;
 
-
 -
 -
 +
 +
 2~10%
 既往感染过HBV;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
 -
 -
 -
 +
 5~10%
 既往感染过HBV;急性HBV感染窗口期;
 
-
 +
 -
 -
 -
 1~6%
 被动或主动免疫后;
 
-
 +
 -
 +
 +
 0.5~5%
 急性HBV感染后康复;既往感染过HBV;
 

 

十二 、“两对半”检测中比较少见到的结果分析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临   床   意   义
 
+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传染性弱
 
+
 -
 -
 +
 -
 急性HBV感染;慢性HBsAg携带;传染性弱
 
+
 -
 +
 -
 -
 早期HBV感染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
 +
 -
 -
 -
 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不同亚型HBV两次感染
 
+
 +
 -
 -
 +
 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不同亚型HBV两次感染
 
+
 +
 -
 +
 -
 亚临床或非典型感染
 
+
 +
 -
 +
 +
 亚临床或非典型感染
 
+
 +
 +
 -
 +
 亚临床或非典型感染早期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提示非甲非乙型肝炎
 
-
 -
 +
 -
 +
 非典型急性感染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
 +
 -
 +
 -
 HBV感染后已康复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
 -
 -
 +
 -
 急慢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上述检查结果在日常工作中接触较少,但应有一定的了解。

十三、什么是乙肝病毒HBV-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

HBV就是乙肝病毒的英文缩写:Hepatitis B Virus.Hepatitis即肝炎,Virus即病毒.DNA即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的复制是靠DNA的复制来完成的,DNA浓度越高表明病毒复制越活跃。

    HBV-DNA即是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是HBV感染最直接、特异性强和灵敏性高的指标,HBV-DNA阳性,提示HBV复制和有传染性。HBV-DNA数值越高表示病毒复制越厉害,传染性强。

    HBV-DNA检测是一项复杂技术,只有发达国家或国内大型医院才可以规范的做。由于国内缺乏规范管理,亦无统一标准,很多小医院和私人医院做的HBV-DNA检测很随意,甚至有的根本就造假。

    做这项检测,建议到三甲医院,一般价格是150元左右,可以与检测两对半或肝功能时一起抽血,出报告的时间没那么快,一般两个工作日。通常低于10的3次方,结论为阴性,检测报告上写阴性,或“<10的3次方”。HBV-DNA检测非常灵敏,在同一数量级变化通常不能说明病毒变化,例如2×10的5次方和5×10的5次方很可能就是没有变化,但2×10的5次方和2×10的4次方,就有变化了。

十四、检测HBV-DNA有何临床意义

检测HBV-DNA含量愈高,可以说明:

1、患者血液中乙肝病毒数量愈多;

2、患者肝细胞内CCCDNA(乙肝病毒复制模板)复制乙肝病毒能力愈强;

3、患者血液、唾液、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尿液等体液中传染性愈大。

总之,HBV-DNA检测的意义是:了解乙肝病毒在体内存在的数量;是否有病毒复制;是否具有传染性及传染性的强弱;是否有用药治疗的必要;肝功能异常改变是不是病毒引起的;判定药物的疗效;为医生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十五、肝功能检查的内容及目的

肝功能的种类很多,反映肝功能的试验已达700余种,新的检测项目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建立,主要包括四大类。

1、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检测:包括血清酶类及血清铁等,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如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C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等。临床表明,各种酶试验中,以ALT、AST能敏感地提示肝细胞损伤及其损伤程度,反应急性肝细胞损伤以ALT最敏感,反映其损伤程度则AST较敏感。在急性肝炎恢复期,虽然ALT正常而γ-GT 持续升高,提示肝炎慢性化。慢性肝炎γ~GT持续不降常提示病变活动。  

2、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检测:检测肝脏对某些内源性(胆红素、胆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药物等)高摄取物排泄清除能力,临床的检测胆红素定量的常用,总胆红素大于17.1μmol/ L为黄疸病例,如果胆红素进行性上升并伴ALT下降,叫做酶胆分离,提示病情加重,有转为重症肝炎的可能。   

3、反映肝脏贮备功能的检测:血浆的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是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常规试验。ALB下降提示蛋白合成能力减弱,PT延长提示各种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降低。

4、反映肝脏间质变化的检测:血清蛋白电泳已基本取代了絮浊反应,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和预后,提示枯否氏细胞功能减退,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此外,透明质酸、板层素、III型前胶原肽和IV型胶原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脏内皮细胞、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变化,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密切相关。

十六、为什么要空腹抽血检查肝功能

空腹血是指清晨未进餐前所抽取的静脉血,各种生化成分比较稳定。测得的各种数值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机体的生化变化。如果在进食后采血,血液中的生化成分会出现暂时性的变化,测得的各项结果不能反映机体的真实情况,无法与空腹血所测得的正常值进行比较,因而也就不能做出准确的临床判断。

一般来说,需要空腹抽血的化验,大部分是做生化检验的项目。生化检验的各项正常值,均是以正常人的空腹血所测得的数值经统计学处理后获得的,因而每项检验结果都有一项正常范围。

但是,如果进行病毒学方面的检测,则不需要空腹血。

十七、常用肝功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又称谷丙转氨酶(ALT或GPT)

正常值:赖氏(Reitman)法<40单位/升(u/l)

             金氏(King)法<120单位(u)

             国际法<30国际单位/亳升(IU/ml)

临床意义:ALT升高最常见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炎;其它如胆道疾病、其他类型的肝炎如脂肪肝、感冒、糖尿病、劳累等均会使其升高。(因此,我们在回答患者提出的ALT升高时,不一定是由于药物引起的,必须结合自身症状及体征、并发症、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综合判断,并在排除其它疾病的情况下,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2、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又称谷草转氨酶(AST或GOT)

正常值:国际法<35国际单位/亳升(IU/ml)  

赖氏法<40单位/升(U/L)

临床意义:同ALT,但AST明显升高也见于心肌炎、各种肌炎、急性胰腺炎等。

3、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

正常值:0-6个单位(u)

临床意义:急慢性肝炎均可增高,但慢性肝炎持续升高时间较长。血脂高时,此值也会升高。此指标升高程度与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大致平行。

4、γ-谷氨酰转移酶(γ-GT)

正常值:3-50国际单位/升(IU/L)

临床意义:各型肝炎的急性期和活动期均可升高。肝癌、淤胆型肝炎高度增高,慢性活动性肝炎、进行性肝硬化中度增高,普通型肝炎、脂肪肝轻度增高。

5、血清乳酸脱氢酶(LDH)

正常值:0.8-1.5国际单位/升(IU/L)

临床意义:升降可反映肝损害的程度和恢复情况

6、血清总胆红素(TbIL)

正常值:1.7-20.5微摩尔/升(μmol/ L)

临床意义:升高可以反映出现黄疸及黄疸的程度和演变过程,还可以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7、直接胆红素又称1分钟胆红素(DBIL)

正常值:0-8.6微摩尔/升(μmol/ L)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鉴别黄疸

8、黄疸指数

正常值:0-11单位/升(U/L)

临床意义:用于鉴别黄疸

9、总蛋白(TP)正常值:60-80克/升(g/L)

白蛋白(A)正常值: 40-50克/升(g/L)

球蛋白(G)正常值: 20-30克/升(g/L)

A/G正常值:1.5-2.5∶1

临床意义:肝病患者,肝细胞受损,可使白蛋白含量减少,而球蛋白除肝细胞外,其它一些组织也可以合成,故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出现A/G比值倒置现象,此时多属于肝功能失代偿期肝硬化。但是和其它肝功能试验一样,A/G比值没有特异性,需和其它肝硬化指标结合诊断。

10、甲胎蛋白(AFP)

正常值:<20微克/毫升(μg/ml)

临床意义:对原发性肝癌有特异诊断价值,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也可升高。

11、碱性磷酸酶(ALP或AKP)

正常值:20-110国际单位/升(IU/L)

临床意义:肝内外胆汁淤积、肝癌、药物性肝损害和肝炎均可增高。

十八、常见的超声波(B超)检查结果

由于B超受个体差异及检查仪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测定的正常值不同单位有所差别,以下正常值可作参考

1、肝脏:锁骨中线肝右叶最大厚度为11cm-13cm;肝右叶,长6cm-8cm;肝左叶顶部厚度3cm-5cm;剑突下0cm-3cm。

2、门静脉内径:门静脉主干内径为1.0cm-1.3cm

3、正常肝脏B超图像:正常肝脏切面轮廓光滑整齐,肝实质回声光点呈淡而微细,分布均匀,无局限性中断及粗大不规则光点,肝实质内可见血管及胆管的管状结构,走行清晰。肝静脉及门静脉明显可见,肝内胆管及肝动脉较难辨认。

  4、病毒性肝炎:急性期:肝内呈弥漫不均匀的密集强回声光点。慢性期:除弥漫不均匀的点状回声外,肝被膜增厚,回声增强,血管走行不清,尤以肝内小血管变细,分布减少。病毒性肝炎B超图像呈弥漫性病变。

5、脂肪肝:肝脏呈弥漫性增大;肝实质内呈细点状中等强回声;后方及深部组织回声衰减;肝内血管走向紊乱,小血管分布减少。

6、肝硬化:肝脏早期增大,晚期则缩小;外形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轮廓不整齐;肝被膜增厚;肝实质回声不均,有粗糙点、斑、团块样回声并呈不同程度的衰减;脾脏不同程度增大;门静脉及脾静脉扩张;脐静脉开放;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水。

十九、乙肝为什么易反复发作

基本原因是体内病毒持续存在及急剧增加,清除病毒及抑制其复制主要依靠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与体液免疫反应,尤其是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慢性乙肝患者通常都存在免疫调控系统失常,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无法实现病毒转阴或抑制其复制,当病毒增加至一定程度,即会激起体内强烈免疫反应,破坏被感染的肝细胞,出现了临床症状,如ALT升高、黄疸复发等表现,也有些患者存在着的免疫反应,破坏自己的肝细胞,也是复发的原因。常见的导致免疫调控系统失常的原因有劳累、手术创伤、精神刺激及药物中毒等。

二十、什么是慢性活动性肝炎

患者有多长时间的肝炎病史,消化道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胀和神经系统症状如乏力、精神不好、头晕、肝痛等慢迁肝症状明显,多数乙肝患者一般健康水平下降,而且症状反复发作,患者面色灰暗,颈、胸、面、手背处皮肤可出现蜘蛛痣,并有肝掌,毛细血管扩张,肝脾肿大,肝功明显不正常,除ALT升高外,还有胆红素值升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滴度持续升高等改变,这类患者易致肝硬化,因此,除要好好休息,更要积极治疗。

二十一、得了肝炎,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生活中得了肝炎,肝细胞会肿胀、坏死,吃进的食物不能正常“加工”,会出现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患者会有腹泻,腹胀。

肝脏分泌和产生胆汁的功能减弱,不能正常地消化脂肪,因此会出现厌油腻。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过多的胆红素通过肾脏排泄,患者就会出现小便发黄,甚至深如浓茶;血胆红素从皮肤粘膜溢出,人体就会出现黄疸,患者可感觉皮肤瘙痒;由于胆汁从大便排出减少,患者的大便颜色变浅,甚至变成灰白色,医生称之为“陶土便”。

肝脏的神经分布在肝脏外面的肝包膜,肝炎时肝脏肿大、肝包膜与炎症组织发生粘连,所以出现肝区疼痛,在劳累后更加明显。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患者可出现“肝掌”和“蜘蛛痣”。肝掌是手掌双侧的大鱼际、小鱼际及手指掌面充血发红,就像涂了一层胭脂。蜘蛛痣由于小动脉分支扩张,样子很像蜘蛛故得名。用铅笔或牙签按压小蜘蛛的中心点时,蜘蛛的细脚就会消失。肝掌和蜘蛛痣的形成是由于肝脏灭活雌激素的功能下降。体内雌激素的水平升高,女性会出现月经紊乱,男性可能出现乳房女性化。由于患者的肝脏对黑色素的灭活减少,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

肝炎时,免疫功能会下降或紊乱,易发生各种感染(如感冒、带状疱疹、腹泻等)或并发免疫系统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牛皮癣等)。同时,受病毒和免疫影响的脾脏会伴随肿大。

肝脏是制造凝血因子的场所,肝病严重时,凝血因子减少,患者可表现凝血困难和出血。慢性肝炎患者,肝脏的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形成肝脏假小叶、结节、逐渐发生肝硬化。

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腹水、内毒素血症和血氨升高,甚至肝性脑病(肝昏迷)。晚期还可出现少尿、无尿的肝肾综合征。

二十二、什么叫肝病面容

患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患者,皮肤黝黑,特别在面部,眼眶周围更加明显,看上去给人一种污秽感,好像很久没有洗脸似的,这一现象称为肝病面容。原因是肝脏长期病变时,体内雌性激素增加,使皮内的硫氢基对酪氨酸酶的抑制减弱,结果,酪氨酸酶变成黑色素的量增多,沉积皮内使皮肤变黑、变暗。

二十三、肝掌是怎么回事

肝掌是两侧手掌掌面呈密集成片的红色斑点和斑块,轻压即变为苍白色,解压后又呈红色。肝掌的形成与蜘蛛痣类似,与雌激素过多,肝脏功能作用减弱有关。因此,肝掌可见于慢性肝病和肝硬化,但不如蜘蛛痣多见。部分正常人也有肝掌,称朱砂掌,儿童时期存在,与遗传有关,与肝病无关。部分孕妇也可出现肝掌,常与蜘蛛痣并存,产后即退。

二十四、小儿肝炎有什么特点

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小儿肝炎较为常见。小儿乙型肝炎症状往往不明显,无黄疸,无肝脾肿大。凡症状明显如发热、腹痛、腹泻、呕吐、黄疸深等大多属于甲型肝炎或肝炎的急性发作期。

二十五、老年肝炎有什么特点

老年人(60岁以上)患肝炎者并不少见。是以乙肝为主。患者起病缓慢,急性发作者不多,但许多患者有黄疸,且黄疸较深,持续时间较长,常有皮肤痛痒。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以及可伴有心、肾重要器官潜在病变。因此,老年肝炎易发展为慢性肝炎,病情较重,病死率也较高。

二十六、慢性肝炎会发展为肝硬化吗

慢性肝炎患者经休息和正确治疗,多数能治好,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这与临床类型很有关系。慢迁肝多数可治愈,少数患者病情继续发展为慢活肝或肝硬化。慢活肝易转为肝硬化,但时间长短不一,短由几个月,长则10年-20年。病情差异很大,多数患者病情反复发作而演变为肝硬化,也有的患者人4年-5年无明显变化,甚至HBsAg转阴却发展为肝硬化。

二十七、蜘蛛痣都是肝硬化的体症吗

蜘蛛痣并非肝炎所特有,在生理情况下也可出现蜘蛛痣。如妇女妊娠期、月经期。也有先天带有蜘蛛痣,并无肝病。据统计,只有25%的蜘蛛痣由肝病引起。如发现蜘蛛痣,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因,以便治疗。

二十八、肝臭是怎么回事

在重症肝炎患者身上常可嗅到一种特殊气味,呈鱼腥样又带有芳香甜味的臭气,此即为肝臭味。重症肝炎患者尤其是肝昏迷者呼出的气体和排出的尿液中均有这种气味,气味不浓时,要接近患者或揭开被褥时才能嗅到,气味浓时可布满全室,出现肝臭味时,常常提示病情危重。

二十九、哪些皮肤病与肝炎有关

病毒性肝炎患者有0.4%-25%发生皮疹,急性肝炎可发生荨麻疹、斑疹、丘疹及婴儿丘疹性肢端皮炎。重症肝炎皮肤可出现出血点、瘀斑、痤疮等,慢性肝炎患者可出现结节性红斑等皮肤损害。

三十、肝炎会引起关节炎吗

会的。病毒性肝炎约有12%-27%患者会出现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单个,也可为多个,多发生于指、肩、踝、腰椎等关节。表现为轻度红肿和压痛。急肝关节炎可在3周内消失,慢肝关节痛可反复发生,有关节炎的肝炎患者,大多由乙型肝炎引起。

第二部分  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在第一部分,我们了解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在此基础上需进一步了解乙肝应如何预防和治疗。那么,我们就应该先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及传染期。

三十一、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最短的只有23天,最长可达209天,一般为60-120天。潜伏期的长短与受感染的途径及感染病毒的多少,及人体的抵抗力有一定的关系,大多情况下,经注射(或输血)感染的潜伏期较短,平均约65天左右,经体液或口感染的潜伏期较长,平均约98天左右。

三十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期

乙肝病人的传染期较复杂,很难说出一个确切的日期,患者如果经注射发生HBV感染后,在12天到24周内均有可能在血液中查出表面抗原。可见乙肝在发病前几周就有了传染性,但持续越久,需要血液中的HBsAg、HBeAg等转阴并出现相应的抗体时才没有传染性。

三十三、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措施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有三大措施,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1、控制传染源:处于传染期的患者应进行隔离;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卫生和行业卫生,防止自身唾液和其它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传染他人;HBsAg携带者不能献血,不能担任炊事员、保育员,可以从事其它工作和学习。

2、切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第一、要加强血液及血制品和管理。第二、阻断母婴传播。应将HBsAg列为妇女产前常规检查,对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可用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球蛋白或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加以阻断。第三、要防止医源性传播,做到注射器应一人一针一管,各种器械及用具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等。第四、加强对服务行业公用茶具、面巾、浴巾和理发、修脚的刀剪等用具的管理。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合理使用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和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球蛋白。

三十四、家中有肝炎患者应如何预防感染

1、如患者处于急性传染期,应采取隔离措施;

2、应与患者分餐,餐具独用,用后进行消毒;

3、患者专用便器;

4、患者的衣物及床单等应进行消毒;

5、患者所用过的物品应进行消毒;

6、患者或护理患者的家属,要注意个人卫生;

三十五、肝炎患者所用过的物品应如何进行消毒

对肝炎患者的污染物、排泄物可用0.2%-0.5%的“84肝炎洗浴液”或漂白粉消毒;患者所接触的日常用品如碗筷、口杯、门把手、水箱拉手、水笼头等均可用“84肝炎洗浴液”或“乙肝灭”进行擦拭或浸泡5-10分钟,或者煮沸20分钟以上进行消毒。

三十六、乙肝病的治疗原则

1、休息:充分的休息不仅能减少机体体力和热量的消耗,而且能减少活动后的糖原过多分解、蛋白质分解以及乳酸形成而增加肝脏的负担;充分的休息又可增加肝脏的血流量。而过度的劳累可以增加肝脏的代谢及负担,而代谢增加又可使肝脏对缺氧、化学损伤及感染的抵抗力降低。

2、合理的饮食:合理安排肝炎患者的饮食,可弥补因肝脏功能下降而引起的功能性营养不足,如多食豆制品可补充人体所需蛋白,适当的摄取糖可补充人体所需糖原等,所以合理的饮食可促进肝病的康复。

3、药物治疗:合理的用药是治疗肝病的关键所在,但切记要遵守用药从简的原则,即一种药物能解决问题,绝不再多用一种药品。                           4、持续用药:频繁地换药只能加重肝脏的负担,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三十七、肝病的西医治疗及疗效

乙肝的西医治疗,一是采用抗病毒药物直接清除乙肝病毒(HBV),即对因治疗,这些药物在用药期间患者血清中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cAg等)水平下降或消失,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而且抗病毒药物宜早期使用,因为HBV-DNA与肝细胞DNA发生整合则治疗无效。二是采用免疫调节剂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毒能力,即免疫疗法。

三十八、肝病的中医治疗及疗效

目前,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药治疗各类型病毒性肝炎都有较好的效果。不论对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还是抑制病毒复制及抗纤维化等都是西医不可比拟的。特别是中药比西药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服用方便、安全、无不良反应。

三十九、目前采用较普遍的抗病毒药物

有干扰素类、阿糖腺苷、无环鸟苷、聚肌胞、病毒唑(三氮唑核苷)、拉米呋啶(贺普丁)、肝炎灵、猪苓多糖注射液、甘草甜素等。

四十、目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

(通过调整肝脏免疫系统抑制病毒)有:激素类(氢化可的松、强地松、地塞米松、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类抗代谢物、环磷酰胺、其它(D-青霉胺)

四十一、目前常用的免疫增强剂

(通过提高自身免疫力来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免疫核糖核酸、转移因子、胸腺肽、白细胞介素2、左旋咪唑等;中药大凡属于补益类,具有扶正培本作用的大多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效应。抗病毒药物可以与免疫抑制剂或免疫增强剂同时使用。

四十二、一般用的保肝药

肝泰乐、维生素C、维生素B族、维生素E、辅酶A、白蛋白、肌苷、护肝片等

四十三、目前普遍采用的恢复肝功能的几类药品

1、降酶药:五羚丹、五仁醇、垂盆草糖浆(冲剂)、五酯胶囊、联苯双脂、田基黄注射液、甘利欣、五味子等

2、降絮药:十全乌鸡精、乌鸡白凤丸、河车大造丸、复方当归片、蚕蛹粉、青霉胺等

3、退黄药:鸡骨草丸、茵栀黄口服液、茵陈五疸丸、急肝退黄胶囊等

4、降脂药:黛矾散、血脂宁冲剂、血脂康等

四十四、常用改善微循环、抗纤维化的药品

复方丹参注射液、齐墩果酸片、葫芦素片、心肝宝、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复方鳖早软肝片等药物性肝损伤,进入体内的药物,无论是口服或注射均要经过肝代谢或解毒。某些药物可引起肝损伤。此种损伤系代谢过程中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对肝的毒性作用所致。损伤程度与药物毒性和剂量有关。

药物引起的肝损伤依病变大致可分为:

1、只引起肝内淤胆、小胆管及毛细胆管胆栓形成并无肝细胞坏死及炎症反应属于此类的药物有:口服避孕药,甲基睾丸脂酮等。

2、可引起胆汁淤滞及肝细胞坏死二方面病变属于此类的药物有:氯丙嗪,硫尿嘧啶,红霉素,酚噻嗪,磺胺等。

(以上两类当停药或减量时病变反应消失,故遵医嘱用药,不致引起上述病变。)

  3、引起较明显的肝细胞坏死、肝细胞有脂肪变性,嗜酸性变及明显的坏死并伴有炎症反应。属此类的药物有:氟烷(吸入性麻醉药),扑热息痛(退热止痛剂),异菸肼,氨基甲基叶酸(抗癌药),四环素等。此类损伤停药后一部分可恢复,如大量持续服用,病变进展,最终导致肝硬变及肝功能不全。

四十五、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根据肝脏的病理表现,一般把药物性肝损害分为三型,即肝细胞型、胆小管阻塞型和肝细胞胆管型。肝损害发生后,临床常表现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或伴有黄疸。如能及时停药,多能恢复正常;极少数患者也可进一步恶化,发展成继发性肝硬变。药物性肝损害以肝细胞型病变最为常见。下面把能引起肝损害的部分药物列出,供用药时参考:

全身麻醉药:氯仿、氟烷、乙醇。

镇静药和抗精神病药:水合氯醛、副醛、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苯乙肼、尼拉米、苯环丙肼、丙咪嗪。

抗癫痫药:苯妥英钠、甲苯比妥(麦苏林)、苯甲双酮、乙甲双酮。

解热镇痛药及抗关节炎药:保泰松、扑热息痛、辛可芬、丙磺舒。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甲基多巴、优降宁、安妥明、烟酸、普鲁卡因酰胺。

利尿药:双氢克尿噻、环戊甲噻嗪、利尿酸。

影响内分泌系统药:甲基睾丸素、丙酸睾丸素、苯丙酸诺龙、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

磺胺、抗生素类:磺胺嘧啶、磺胺甲氧嗪、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青霉素、乙氧蒙青霉素、新生霉素、林可霉素、先锋霉素、利福平、灰黄霉素、二性霉素B。

抗结核药: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吡嗪酰胺、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

抗寄生虫药:氯喹、酒石酸锑钾、砷凡纳明、四氯乙烯、四氯化碳、 DDT、六六六。

抗癌药: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氨甲喋呤、硫唑嘌呤、农吉利碱、甲基苄肼。

草药类:

1、植物类:黄药子、川楝子、望江南子、油桐子、苍耳子、蓖麻子、雅胆子、雷公藤、龙葵、番泻叶、大黄、泽泻、山道年蒿、红茴香、桑寄生、姜半夏、棉籽、薄黄、千里光、紫金牛、农吉利(野百合)、白芨、元胡、防已、金不换、艾叶、虎杖、石榴皮、酸枣根皮、五倍子、巴豆、相思子、贯众、欧亚薄荷、地榆、水田七、土三七、苏铁、芸香、冬青叶、四季青、桑树、丁香、合欢皮、土荆芥、大枫子、天花粉、猫尾草、肉豆蔻、麦角、商陆、罂粟、乌头、常山、石蒜、麻黄、黄芩、广豆根、芫花、蛇莓、白果、及已。

2、动物类:红娘子、鱼胆、青娘子、斑蝥、蜈蚣、穿山甲等。

3、矿物类:胆矾、黄丹(密陀僧)、硫磺、雄黄、砒霜等。

 4、中成药:壮骨关节丸服20-40d可发生药物性肝病、大活络丸、六神丸(蟾素)、首乌片、甘草片(30-40片/d-100片/d出现肝损)、复方青黛丸、小柴胡汤、蟾皮胶囊、牛黄解毒片、疳积散、百消丹、消核丸等。

5、注射液:参麦、复方丹参针、四季青、双黄连等注射液均有报道致肝损。

 6、外用药:虎杖、老虎节、石榴皮、黄沧叶、按叶、地榆、酸枣根皮、五倍子等实验对肝脏有严重损害,近报道老虎节引起重肝5例,故外用药也不容忽视。

四十六、如何合理的用药

1、不要盲目用药:有的患者认为用药越多,药量越大,越会“强化”治疗,实际上此行为只会加重肝脏和脾胃的负担,加重肝脏的损害;还有的患者急于求成,经常频繁更换药物也是盲目用药的表现。我们应该清楚,慢性肝炎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病,一些指标的波动或指标未能下降往往与身体的素质、精神状态、休养条件、病程的阶段性等都有密切关系,这也就是我们在遇到患者提出类似问题时,我们必须询问清楚病因、病程、近期的生活情况等,尽量说服患者能够继续用药。

2、肝炎患者合并其它疾病时要慎重用药:肝炎患者往往伴随有一些病发症,且又不容易治愈,这种情况也是导致肝炎为何难治的一个重要因素。鉴于这种情况在用药方面就应当注意凡是对肝脏造成损害的药物最好不用。二是不得不用时,剂量要小,时间不要过长,并要密切观察有无中毒反映,肝脏有无增大,还要定期检查肝功,必要时及时停药或换药。

3、总的原则是:一定要用药从简。

四十七、乙肝病毒感染的父亲和母亲哪方对子女传染性大

母亲对子女的传染性大。因为母亲存在着垂直的血液和乳汁的传播途径,即母婴传播。而父亲对子女的影响,最主要是水平传播,即一般人群的密切生活接触的传播。

四十八、目前医院是如何治疗乙肝的

目前医院治疗乙肝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方面:(1)抗病毒治疗,如干扰素、拉米呋啶、三豆根注射液等等;(2)提高免疫力治疗,如注射球蛋白;(3)护肝药,如肌苷片、联苯双酯、辅酶Q、Vitc、COA、ATP等等。

四十九、目前医院在临床上治疗乙肝存在哪些问题

1、停药后的反弹问题:由于西药的作用机理是抑制而不是杀灭HBV,肝细胞内HBV能否清除取决于机体的免疫清除能力,因而当停药后病毒复制仍可恢复,也就是平常说的“反弹”,从而引起肝炎复发。

2、耐药性的问题:长期应用西药可诱使HBV变异,产生耐药性,使血清中已经转阴的HBV-DNA重新出现。

3、适应症狭窄的问题:比如说拉米呋啶对16岁以上的慢性乙肝患者较适用,而对16岁以下容易发生肝细胞整合的患者来说效果较差。

4、副作用的问题:如干扰素,多数病人初次应用一周内可出现38℃左右的发热、面色潮红、脉搏加快,有的人可有流感样、脱发、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贫血等症状。

5、治疗费用的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肝病造成的损失为500亿元人民币。乙肝患者往往是“一人得病,全家变穷”。如使用干扰素、拉米呋啶等药品,要想达到较理想的效果,没有上万元乃至数万元是不能的。

第三部分  乙肝患者生活与饮食调护

五十、肝炎患者应如何注意休息

休息,对于肝炎患者来说是个重要的治疗方法。对慢迁肝患者来说,不宜长期卧床但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肝炎患者绝不要在晚上熬夜,每天餐后卧床半小时,中午保持1小时以上的午休。此外,还要坚持定时的有规律的生活,这一点对慢性肝炎患者很重要,因为慢性肝炎患者长期病休容易出现情绪忧郁、生活懒散、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会使病情加重。

五十一、在家休养的肝炎患者应注意什么

1、忌恼怒,勿忧思:恼怒伤肝,忧思伤脾,肝气郁结会引起肝区疼痛。脾虚不能统血会出现出血现象。所以要正确对待疾病,既来之,则安之,心态平和,有利于身体恢复。

2、防劳累、勿感冒:劳逸要适度,过度地运动会导致肝功异常;适当地增减衣物,注意起居有节,防止感冒等疾病发生,才有利于肝病的恢复。

3、定期做检查:定期复查,有利于进一步治疗。

五十二、肝炎患者饮食应注意哪些问题

总的原则是:多吃含蛋白质、维生素、热量较高又比较容易消化的食品,少吃多餐为好,也就是,要注意合理与平衡的营养。在选择食物方面,也应根据病情、病程而定,单纯为了追求营养,不问能否吸收也是不科学的。所以在总的原则的基础上应遵照个人喜好合理补充营养。

五十三、乙肝患者的饮食禁忌

1、患者应绝对禁止饮酒,酒精可引起肝细胞的急性损伤,转氨酶上升,加重肝炎病情。

2、油腻食物:应避免减少用,因其不易消化吸收,不利于疾病恢复。

3、刺激性食品:患肝炎后,对各种刺激的耐受性降低,且辛辣食物生热,肝炎已湿热较重,再食辛辣食物会导致临床症状的加重。如生姜、辣椒、葱蒜(生吃)、芥末、咖啡等。

4、饮食以天然食品为主:对含有食品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的食品及附着农药食品要特别注意。这会加重肝脏的损害。

5、因肝炎大多数以湿热为主,因此在饮食上忌食辛热食品如狗肉、羊肉、公鸡肉、螃蟹、丁香、胡椒等。

五十四、肝硬化的患者如何合理饮食

1、糖类食物:足够的糖类供应。过多用糖导致体胖,甚至加重肝脏负担,并发糖尿病。

2、蛋白质食物:应按蛋白质的缺乏程度及病情决定,能够进食的患者采用口服或通过食物补充,而严重消化不良,吸收功能差者,应考虑输入氨基酸、蛋白和血浆。

  3、脂类食物:严格低脂肪饮食,减轻肝脏损伤。

  4、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由于多方面原因可造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应补充维生素A、B、C、E、和K。新鲜的蔬菜、水果是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的最好食品

5、限制水和盐:对腹水或浮肿患者,一定要控制钠盐和水的摄入量。

  6、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禁食硬食、油炸、粗纤维食物,以防损伤食道粘膜而出血。

五十五、对乙肝患者有益的食品有哪些

1、蜂蜜(蜜糖):它能够养肝、保护肝脏。这是因为蜂蜜含有肝细胞易于吸收的葡萄糖,而且能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增加肝糖的储存,因而提高了人体抗感染的能力。

2、蜂乳(蜂王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20余种氨基酸、脂肪、酶、矿物盐、各种维生素、激素、乙酰胆碱及放射性物质等70多种成份。本品具有滋补、强壮、益肝及健脾的作用。

3、食醋(米醋):具有养肝、健胃杀菌、杀虫、活血化瘀、止血及解毒作用。但醋味酸,易恋邪,所以应适量地食用。

4、猪瘦肉:本品有补中益气及滋肝阴的作用。

5、泥鳅与豆腐:两品同用可健脾益气,除湿退黄,最适用于肝炎属脾虚有湿者(如面目及皮肤微黄,右肋痛,饮食减少,体倦乏力,小便不利等)。

6、酸奶:富含优质蛋白和多种营养素,还含有乳糖和大量的酵母菌。进入肠道时,乳酸杆菌抑制和杀死肠道里的腐败菌,减少氨的吸收。

7、猪胆有清热、润燥、解毒、除湿、消肿止痛、泻肝胆之火,明目杀疳及通大便等功效。

8、绿茶: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祛湿利尿,消食止泻,清心提神的功能。肝炎患者应放在饭后饮用。服药患者应与服药时间分开两小时左右。

9、西瓜:含有大量的糖、维生素,有清热利湿,除烦止渴、利尿降压的作用,还可使体内的湿热从小便而解。其中所含的蛋白酶可把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性蛋白质。因此对肝炎病人来说是天然治疗肝炎的食疗“良药”。但需提醒患者应多喝水,因其利尿作用,会导致上火现象。

五十六、肝炎患者为何会出现疲倦乏力

引起疲倦乏力的原因,除病毒引起的病毒血症外,还有患者食欲不好,厌油,恶心,呕吐,造成摄入热量减少,加之肝脏炎症,消耗增多,合成减少,引起一些营养物质缺乏,特别是VB、VE等的缺乏,从而引起疲倦乏力。这类患者要注意休息,并及时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热量,如多吃复合维生素和蔬菜、水果及高蛋白食物等。

五十七、服药后,为何会出现乏力、精神不佳的现象

这种情况,我们应先询问清楚患者的肝功能是否正常,食欲、休息状况是否良好。如其它均正常,服药后才出现的乏力主要是因为药物进入体内到达肝脏后,加速了肝脏的新陈代谢,同时体内的维生素不能足够供应所致,我们可鉴别年龄适当地配以维生素类。如年轻人可配合维生素B族,中年或老年人可配合维生素E。

五十八、肝炎患者为什么会有低热现象

发热是肝病患者常见症状之一。主要由于湿热毒邪,正气不足、肝肾损伤、阴虚血热所致。其热度往往以中低热型为多见。如患者持续发热或热度较高,多见于并发症。如肺结核、败血症以及泌尿系统、肠道、呼吸道感染等。

五十九、什么样的肝炎患者会发热

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起病初期常有发热(38℃左右)持续3-5日,有的呈高热,伴有畏寒。随着黄疸的出现,发热就消退了。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病人,多为低热。慢性肝炎也常有低热(37.5℃-38.5℃)。可反复出现,或持续较高,在午后或晚间较为明显。发热原因是由于肝炎导致肝细胞坏死,肝功能损害,肝脏解毒功能降低,使代谢的毒性物质不能被及时清除,刺激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发热。此外,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干扰素,阿糖腺苷等也可引起发热。

六十、服药后,为何出现头晕症状

回答此问题时,需排除是否由于血压、血糖并发症等引起。如排除,此现象主要是药物进入病灶,病灶对药物所产生的免疫反应。由于得病后本身就有肝虚、血虚的潜在症状(如头晕)存在,故用药后出现。适当配合去火药物即可解决。

六十一、为什么会出现肝区疼痛

肝区疼痛可分为病理性的和药理性的。病理性的:如肝实质炎症或周围组织炎症均可引发,属于肝实质疼痛。药理性的:如服用药物前无疼痛反应,服药后出现。这种现象属于药物到达肝脏后,在活血化瘀的过程中,肝脏周围精神的牵拉引起疼痛,非肝脏实质性疼痛,非药物副作用,同时也可作为药物在体内起作用的一种表现。如能耐受,鼓励坚持用药,如不能耐受,建议减量或配服V-K4、V-B12等,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多注意休息,不可劳累、不要生气。

六十二、为什么会出现口干、口苦、大便干燥等症

肝虚很容易引发肝火上旺,出现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燥、肝功正常但小便发黄等症状。服药后出现均属于肝脏对药物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多喝水或配以蜂蜜、饮食以清淡为主即解决。如不能调理,也可配合龙胆泻肝丸、三黄片、牛黄上清丸等药物进行泻火。

六十三、为什么会出现腹胀现象

腹胀是肝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是由于消化液分泌不足,肠蠕动功能紊乱,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所引起,均属于肝、胃不和所致。在这个问题的回答过程中,需了解患者属上腹胀还是下腹胀。如上腹胀,可适当配用一些消食化气的药物,如山楂丸、食母生片、乳酸菌素片等等;如下腹胀,常配用陈皮泡水喝,同时建议患者不可长时间地坐着,少食一些容易产气的食物如土豆、红薯、黄豆等。

六十四、服药后出现胸闷、心慌等现象

这些情况均属于药物刺激肝脏所做出的免疫应答。由于肝虚、血虚、心虚引起。可配用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来解决。

六十五、服用药物后身上有红疙瘩出现,并伴有发红、发热,这是怎么回事

1、首先需考虑患者是否属于过敏体质,不能耐受三次/天,4粒/次的药量。可建议患者减半服用观察,也可配合抗过敏药物(如息斯敏感或扑尔敏),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消退。

2、是否属于肝火旺引起的粉刺类(多见于青年患者)

3、饮食方面是否食用一些刺激性食品而引发。

4、其它病症(如皮肤病),建议到当地医院专科检查;也可考虑停药观察。

六十六、为什么肝病患者会出现皮肤干燥

此现象多见于一些老年患者。维生素A能促进上皮组织的生长和分化,但维生素A只能在肝脏内合成,当肝细胞受损后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的和转运,造成维生素A的减少而出现皮肤干燥现象。临床可通过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E解决,或建议膳食中多补充胡萝卜素等。

六十七、为什么肝炎患者易发生出血

有些肝炎患者有出血倾向,容易发生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等。重症肝炎出血更为常见,且更为严重,如发生呕血、黑便等。肝炎患者易出血的原因是肝功受损,不能合成多种凝血因子,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发生障碍所致。肝硬化患者常有门静脉压增高,如果曲张的食道或胃底静脉破裂,均可发生致命的大出血。

六十八、为什么在用药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感冒及其它感染

因为感冒及其它感染均会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会加重肝脏的负担,造成肝细胞损伤,同时病毒复制活跃,而引起病情反复,影响药物的疗效。同时,机体免疫力下降,会造成其它类型如丙型、丁型等肝炎病毒的交叉感染,导致病情更加复杂。

六十九、为何服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大便不成形

肝病患者,其症直接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脾胃功能下降,药物进入体内对脾胃刺激,出现相应脾虚,引起大便不成形,相对配合治疗脾胃的药物。如:疏肝理脾丸、归脾丸等。

七十、服药后为何脸色较以前差

肝脏感染炎症后,部分人会出现土黄,灰暗,黑暗等肝病面容,但用药后出现的脸色欠佳和真正的肝病面容不一样。即有个别人用药后直接引起肝脏代谢反应,这种反应又会直接影响脾胃,引起消化系统异常并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脸上。从而使患者出现脸色不好的现象,但这种现象一般是短时间的,随着患者对药物的逐步适应,脸色自然会恢复正常。也就是说,用药后的脸色异常不是疾病的反应,而是药物反应。

七十一、服药多疗程后已全部转阴,巩固治疗后,为何又反复成原状

这是一种尾病毒波动现象,是暂时的,只要坚持少量用药,继续巩固,大部分会在巩固过程中重新转阴,小部分则要在彻底停药后才能彻底转阴。

七十二、服药后为何DNA的指标反而会升高

一般转阴肝药,它的转阴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患者用药的过程中,因病毒和药物搏斗,出现DNA指标上升还是下降,都是正常的。DNA指标上升表明病毒和药物搏斗程度比较激烈,并不是病情加重。随着用药时间延长,上升的DNA指标会自然下降以至逐步走向转阴。

(对于长期服药的病人:乙肝病毒的转阴有好几个过程,先是血液中的乙肝病毒的清除也就是HBVDNA的转阴。接着是肝细胞的修复,如果在清除乙肝病毒以后,没有修复肝细胞,病毒的指标也会上升,因此,可以配合一些修复肝细胞的药物。)

七十三、肝炎患者为何出现腰痛、关节痛等现象

慢性肝炎患者发生腰背痛、关节痛较急性肝炎多见。其原因可能是肝脏发炎引起周围和邻近组织器官发炎,刺激或粘连、牵拉腹膜引起疼痛,也可能是由于消化不良、肠道胀气,患者感到胀痛不适。若合并胆囊炎或胰腺炎,或肝脏疾病,则腰背、关节痛都会更明显。

还有不少患者在确诊之前往往不会感到疼痛,确诊肝炎后才感到肝区痛,这与精神因素有一定关系。所以肝炎患者应保持精神愉快。

七十四、为何极小部分患者出现明显消瘦现象

这是患者出现营养吸收障碍引起的一种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患者只要调整一下饮食结构和饮食内容,消瘦就会逐渐改善。方法是少吃多餐,并多吃青菜和米食,少吃面食和不易消化类食物。

七十五、肝炎患者为何会夜间盗汗

这是肝肾双虚的表现,是暂时现象,只要配合服用一段时间六味地黄丸类药物,盗汗就会好转或消失。另一种情况为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如钙的缺乏,可导致夜惊、盗汗,可适当补充。

七十六、服药后为何会出现四肢浮肿

这是患者对药物不适应引起的化水机能下降造成的,只要调整一下药量(减半),并配合一些利水食物就可改善或纠正(食物,如冬瓜汤之类或使用药物,如玉米须之类即可)。

七十七、原来B超正常,服药后为何出现光点,回声增粗,门脉升高,脾大等现象

从肝炎发展为肝硬化需经过较长的一个过程,一般不会在12个月内发生(慢性活动性肝炎有少例),这种患者表明在用药前肝脏就存在很深的病理损害,只是一时没表现出来。(需进行肝穿刺)用药后病毒受到攻击,引起肝脏强烈免疫反应,都会使潜在的病理损害浮出水面。继续服药后,会逐步改善。

七十八、服药后,为何小三阳转为大三阳或1.5阳转为大三阳、小三阳

首先,肯定此现象非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大部分小三阳患者肝细胞内病毒处于相对僵化状态(即睡眠体)一般药物难以激活,这就是很多这类患者服用很多种药物小三阳仍然是小三阳的主要原因。服用药物以后,部分患者的僵化病毒被激活,激活后一部分患者呈现出大三阳现象,在用药期间,无论如何变化,都是药物在起作用的表现,尤其是变成大三阳,也是药后出现的正常现象,并不是病情加重,因为僵化的病毒必须被激活后才能被杀死,从而实现逐步转阴。

1.5阳性在传统意义上称为所谓的携带者,而实际上,这类患者90%左右都是假携带,所谓假携带,就是事实上的潜在的三阳患者,这类患者如果不用药,任其自然发展,极容易演化成硬化或癌变。因此,通过用药,改变其潜在性,则有利于治疗,特别是有利于不良后果的预防。

七十九、服用药物后原本正常的转氨酶为何又升高了

ALT和AST是人体内糖和蛋白质互相转变所需的酶,在体内分布广泛。那么引起ALT、AST升高的原因较多。如肝炎、肝结核、胆道感染、胰腺炎、心肌炎、糖尿病、感染、剧烈的运动、通宵加班、情绪高度紧张、妊娠等均会引起ALT和AST的升高,同时,部分患者服用药物后会提高机体免疫力,打破免疫耐受,进行转阴治疗,这一过程中肯定会因为和病毒相抗衡引起转氨酶升高。如果是非药物引起的ALT、AST的升高,一般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而药物在实现转阴治疗的过程中引起的转氨酶升高,一般不会有什么症状,所以此时需加以鉴别。也可适当配合降酶药来进行治疗。

第六部分 目前国内国际上最新的肝药产品基本情况

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有两种基本的治疗方法,一种是免疫激活治疗,如干扰素,另一种是抑制病毒复制,如核苷类似物。已经上市的治疗新药:

长效干扰素:

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IFN-α2a))

通 用 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剂

公司名称:上海罗氏

药物分类:免疫调节剂

 上海罗氏生产的注射用长效干扰素。1300元每针。

佩乐能(Peg-Intron)(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2b)

通 用 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

公司名称:先灵葆雅公司

药物分类:免疫调节剂

佩乐能是小分子的长效干扰素,派罗欣是大分子的长效干扰素。佩乐能的安全性比派罗欣要高,虽然都可能发生不良反应。派罗欣加重肝脏负担,复发率高。

核苷类似物:

贺维力(阿德福韦酯片)

通用名:阿德福韦酯片

公司名称:葛兰素史克

药物分类:核苷类似物

代 丁(阿德福韦酯片)

通用名:阿德福韦酯片

公司名称: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公司

药物分类:核苷类似物

“阿德福韦酯”长期服用后,病毒变异率低;且对因服用“拉米呋啶”而导致变异的乙肝病毒也有效。

(贺维力是原研进口的,代丁是天津生产的,药的成分都一样,只是生产厂家不同,另外就是药物的结晶形态不同。)

博路定 (恩替卡韦片)

通 用 名:恩替卡韦片

公司名称: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

药物分类:核苷类似物

恩替卡韦(entecavir)是一种环戊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是一种HBV DNA聚合酶的强效抑制剂,可以同时抑制病毒DNA复制的启动阶段和链延长阶段。

还在实验评估阶段的肝病新药(主要以核苷类似物为主)。

恩曲他滨(emtricitabine)是一种胞嘧啶核苷类似物,对HBV和HIV都有抗病毒活性。Ⅲ期临床研究已经完成,很快就可以获得结果。但是因为它的结构类似于拉米呋啶,有出现耐药的风险。

其它有意思的核苷类似物如:替比呋啶(telbivudine)代表了一种新发现的化合物类别,对肝脏DNA病毒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和特异性的抑制作用。体外研究显示这些化合物对HBV复制有明显的作用。

克拉呋啶(clevudine,L-FMAU;1-(2-氟-5-甲基-β-L-阿拉伯呋喃糖基尿嘧啶)是一种嘧啶类似物,在治疗HBV中克拉呋啶有可能成为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已经完成了Ⅱ期临床试验。

 标签: 护理  2007-12-12 17:02

肝硬化腹水病人除了注意休息、积极给以药物治疗外 ,合理的营养与饮食 ,也是辅助治疗的一个重要措施。
  肝硬化腹水病人的饮食原则有以下几点 :蛋白质的供给 :肝脏是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器官。因此 ,肝脏有了病变 ,就影响到肝脏的新陈代谢功能。实验证明 ,肝硬化腹水多伴有低蛋白血症 ,如果血浆蛋白不能提高 ,则其它疗法亦难奏效。因此 ,应供给高蛋白饮食 ,每公斤体重以一点二至一点五克为佳 ,全日蛋白质为八十至一百克 ,其中一半应来自瘦肉、鱼、乳、禽蛋及其大豆制品。
  但必须注意 ,如果肝功能明显减退或出现肝昏迷先兆的患者 ,则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热量的供给 :碳水化合物是我们每天膳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由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和糖类供给。供给足够的热量可减少蛋白质的消耗 ,减轻肝脏的负担 ,促使肝细胞再生。肝硬化腹水病人在休息条件下 ,每天每公斤体重供给热量三十五至四十千卡较为适宜。
  脂肪的供给 :肝硬化腹水病人的饮食宜清淡且易消化 ,脂肪不宜过多。每天从饮食中摄入量以四十至四十五克为宜 ,且以食用植物性脂肪为好。
  维生素的供给 :多种维生素直接参与肝脏的代谢。所以 ,要让病人经常多吃一些动物肝脏、鸡蛋、新鲜蔬菜和水果 ,以保证各种维生素的供应 ,满足机体的需要。
  限制水、钠的摄入 :临床资料表明 ,限制水、钠的摄入为治疗腹水的重要条件 ,约有百分之十的病人 ,只要限制水、钠 ,注意饮食营养与休息 ,即可使腹水消退。对于有大量腹水而少尿的病人 ,可吃无盐饮食 ,待病情好转 ,腹水减少 ,尿量增加后可吃低盐 (每日二至三克或酱油十至十五毫升 )饮食以减少钠滞留。有大量腹水的病人 ,对水分的摄入 ,每天除主、副食、水果中含的水分外 ,不再饮水 ,如感口渴 ,可饮水少许 ,以滋润口腔。
  食物要细、软 ,无刺激性 :肝硬化腹水的病人 ,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 ,如腹胀 ,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等。所以 ,平时所吃食物以半流质或软饭为佳 ,遵循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禁忌煎炸食品 ,易胀气的食物如洋葱、土豆、韭菜等 ,硬果类如花生、核桃等 ,刺激性调味品如胡椒、芥末、辣椒以及各种酒类均应忌食。
  肝硬化腹水病人常伴有食道静脉曲张 ,病人食道静脉的管壁变得十分薄脆 ,极易被伤破。此外 ,这种病人的凝血机制很差 ,出血后很难凝固止血。为了防止因进食不当发生食道静脉破裂大出血 ,病人除了不吃含粗纤维多的食物 (如芹菜、黄豆芽等 )外 ,吃饭时一要细嚼慢咽 ,吃鱼或鸡肉时应当特别当心鱼刺和鸡骨的吞入 ,以免导致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