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蓉温齐按摩膏多少钱:把“活命线”当贫困线是一种耻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45:01

把活命线当贫困线是种耻辱

昨日新政策出台,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一标准比2009年的1196元提高了92%。可事实上中国的贫困线标准依然偏低的。…【详细】

2010年,中国GDP位居世界第二。据据世界银行报告,中国贫困线标准在被调查的75个国家中是最低的,甚至不及人均GDP逊于中国的印度。虽然这次贫困线标准上调,增幅很大,然而还是被低估了。那么,这个被低估的中国的贫困线,划定依据究竟为何?中国特色的扶贫线又是怎么回事?

中国贫困线标准一直很低

工资分布图,我国以收入平均数算贫困线
标准上调到人均年收入2300元仍然偏低

2008年世界银行重新计算了极贫人口的数量,制定了两条贫困线:日收入2美元才是贫困线,用于小康社会;日收入1.25美元的那条,叫作绝对贫困线或极端贫困线,用于黑非洲等二十余个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

在先行汇率下(11月29日),2300元相当于361.36美元,日均0.99美元,仅为联合国绝对贫困标准1.25美元的79%,远低于国际贫困线标准。而且与发达国家比,联合国的标准并不高。虽然相对于1196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我们的贫困线标准仍然没有达到国际极端贫困线。…【详细】

中国采用热量推算法,其实是“活命线”

事实上,我国的贫困标准有两个,一是农村贫困标准,二是农村低收入标准。而公众熟知的“贫困线”是前者,即学术上的“极端贫困标准”。这一标准我国采用了热量推算法。

热量推算法,以每人每日所需摄入的热量为基准,按人均生活费用分组,算出各个组的热量摄入量,再找出摄入热量最接近于基准热量的组,该组的人均生活费用即为贫困线的标准。1985年的贫困线标准,是国家根据当时最低收入农户的食品消费清单和当时的食品价格,推算出的“达到人体最低营养标准所需的最低食物支出”,并采用了2100千卡的热量摄入最低限。

保证基本温饱是其测算的基准,其中食品消费占到60%、非食品部分仅占40%(在1997年的调整中,食品开支比例高达85%)。后来长期都依据每人每天(摄入热量)2100大卡路里的标准来推算出贫困线,“健康生存”的提法是近几年才提出。所以很大程度上,中国贫困线仍只是一条保障吃饭的活命线。…【详细】

中国采用收入平均数比例,而非中位数比例

贫困线的制定也与人均收入关系密切,国际上通行的贫困标准实际也是一种收入比例法。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方法,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中位数(高于此收入的家庭数量与低于此收入的家庭数量相等)的50%划定贫困线。美国07年的贫困线是21203美元,为中位数收入50233美元的42%。美国的反贫穷组织,曾指责美国政府将贫困线定得太低。

而我国采用的却是平均数。08年统计局公布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为29229元,遭到质疑原因之一就是采用了平均数,而非中位数。有学者曾估算,在目前的平均算法下,即使将中国贫困线提高到城镇人口平均工资的1/4,才勉强能让一个拥有两个劳动力的三口之家达到世行人均日收入2美元的贫困线。…【详细】

贫困线标准之所以低,主要是与扶贫线相混

中国贫困线其实被“特色化”了
贫困线成中国特色的“扶贫线”

事实上,我们国家现有的贫困线,更多是一种“扶贫线”。换言之,从最低收入人群算起,国家财力能够承担扶贫到哪条线,就以此作为我们国内的贫困线——这个扶贫线是扶贫能力本位的,是政府可以讨价还价的。

对于中国贫困标准长期偏低的原因,接近决策层的学者分析认为:一是1986年刚开始扶贫时,中国贫困人口规模大而政府财力低,标准定低一点,有利于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扶持的人身上;二是担心调高贫困标准导致贫困人口数量增加,会引起不了解内情的人误以为中国政府越扶贫贫困人口越多;三是中国扶贫被国际机构公认为世界减贫成功的典范,担心调高贫困标准增加了贫困人口数量和比率,会影响政府在国际上的形象。…【详细】

贫困的评定,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决断

贫困线标准提高带来的不仅是穷人数量的增加,还有更多中国的扶贫资金投入。而贫困资金的发放,采取定名额分配及认定贫困县的方式。目前,中国共有592个贫困县,其认定是在1990年代完成的。这不仅造成地方与中央在资金分配方面博弈,引发腐败。而国家级贫困县所覆盖的贫困人口比例逐年下降,超过一半的贫困人口已不再集中于贫困县。

20世纪初,农村贫困人口多、而国家扶贫资源有限,而确定低贫困线,并未随着GDP增长而跟着动。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甲县和乙县争国家级贫困县,甲县失败,县长含泪说:我们这次没争取到贫困县的原因是我们县真的太穷了。不能让扶贫成为滋生腐败的阵地,特权掌握贫困的标准……【详细】

给贫困一个有尊严的标准

该如何让中国穷人脱贫
今日之“贫困”尚不及30年前的“贫困”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10年减少6700万”,“全国贫困人口数量由2010年的2688万人扩大至1.28亿人”等新闻中,关注最多的是贫困人口的数量和贫困标准的钱的数量,却没有在整体经济状况中看贫困的发展情况。

从1978到2008年,农村贫困线增长了7.83倍,而CPI则增长5.26倍。从表面上看,农村贫困线“跑赢”了CPI,穷人的购买力在上升。然而,这种调整方式却存在陷阱:CPI反映的是八大类消费品的综合价格指数,但在贫困线的计算中,最主要的依据却是食品,而食品的价格上涨速度恰恰远超CPI。因此,穷人的实际购买力其实大不如前。从1985年至今,农村人均纯收入已经增长了近14倍,贫困线却仅提高了5倍,二者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贫困线”敢不敢与国际接轨?

“绝对贫困线”,只能满足人们生存的最低标准,温饱为标准。“发展贫困线”,包括用于教育和医疗等的基本支出,涉及到更多人、更多权益。2004年我国城市贫困线的平均值为2985元,而当年农村官方贫困线为668元,前者比后者高出4.47倍。除生活费用差别外,也受两种贫困标准观念的影响。应促进贫困线往“发展贫困线”上倾斜。

西方国家以一个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来衡量个人的贫困状况,为贫困水平设置了一系列福利指标,如:健康与获得保健的机会;就业与工作条件;知识与教育;家庭与社会关系;住房;闲暇;生命与财产安全等。在他们看来,如果一个人没有达到体面人应该过的那种生活水平,那么他仍然可能被认为是穷人。发展贫困线才更为人道和宽容,让穷人活得有尊严才是扶贫的根本。…【详细】

比一比贫困线,我们貌似很幸福;逛一逛菜市场,原来我们被忽悠了。建议福布斯做一个“贫困线排行榜”,让那些排名靠后的低福利国家戴“绿领巾”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