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信号发射塔 定位:品《红楼梦》中的“四大美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2:04:14

品《红楼梦》中的“四大美女”

   

    一部《红楼梦》,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各式各样的古代美女。她们之中,有的高贵,有的朴素;有的自然,有的做作;有的健康,有的病态;有的快乐,有的多愁;有的刁钻,有的宽容;有的温柔,有的尖酸;有的勤劳,有的懒散。可以说,金陵十二钗,钗钗都是美女。“金陵十二钗”之外,还有“金陵十二副钗”,“金陵十二又副钗”,从“钗”到“副钗”再到“又副钗”,名目虽然不等级,但她们的美却是相同等级的,这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书中的四大家族,根本就是一个个的美女的大本营。

 

   

    林 黛 西 施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是书中对黛玉的描画,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对古越西施的勾勒。当然,鉴于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黛玉又以“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另具神韵。  

    借鉴不等于摹仿,摹仿也绝不可失创新,虽然黛玉从西施的影像中走出,但却也有不少新的亮光:以超凡脱俗出现,言词犀利,语句隽永,引古喻今,有着“语惊四座”的锦心绣口;以纯真无邪走来,纤巧灵秀,明眸浅笑,微嗔轻蹙,竟是袅娜轻柔的仙姿神态;以多愁多病问世,悲秋伤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道不尽孤零凄清叹天涯;以才华横溢的诗人生存,风流别致,细腻委婉,奇巧新颖,开拓了情境交融的艺术境界。也就是说西施仅秉其貌,而无其质,无其洁,无其韵,无其神。更是难能可贵的是,她敢于死心追求世上难得的知己,并为之大倾真诚的血泪,以致她的泪水也成了“酬知己”的注名词——西施浣纱几为贵,黛玉惊鸟名在先。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薛宝钗的出现,再加上“品格端正,肌肤丰泽”,俨然又一个风姿绝丽的杨玉环临世。唐明皇与杨玉怀的离合悲欢引出了白居易的《长恨歌》,白居易的《长恨歌》又生出了洪升的《长生殿》,洪升的《长生殿》再度传染创作《石头记》的曹雪芹。不用讳言,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在—定程度上受到了杨玉环影响:列名上,“宝钗”得意于贵妃金钗钿盒的传闻和蕴含:家庭上,宝钗有兄有弟也有妹,与其只异于组合上的错位:行体上,太真以香艳丰奇袭当时,宝钗常服“冷香丸”,其情韵又尽在不言之中。  

    钗分两股,有爱情、婚姻的标志。在贵妃的故事里,钗盒相伴她有爱情欣喜,也有婚姻的悲伤。不言而喻,宝钗的故事也将有着短暂的悲欢结局。为了不使她全套前人的旧路,她又溶进了辛弃疾的《祝英台·近晚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带莺声住……”可见,她侍女莺儿的来历不无道理,从而使其有了新意,一个似是而非的古典美人又大放异彩:问何时杨妃醉酒?看今朝宝钗扑蝶。  

 

   

    君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这是林黛玉笔下的明妃。另还有王荆公的“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及欧永叔的“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从实质上说,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应该说是悲也是喜:喜就是从无边的清寂走进了情爱家园;悲即远在千里异国,难免背上思乡情怀。所以,历代感叹者都从王昭君的美(因为美必然会联想到爱情与家庭)和昭君的怨上(因为怨一般都是思乡思亲及对人生的感悟)做了文章。可也无独有偶,在曹公的构思里,贾探春也几乎悲喜掺半。探春的才能不在凤姐之下,只可怜一个庶出的标签已经无可更改,加之女儿总是要嫁出门的,凤姐对她也只有些须惺惺相惜的哀叹;也许因为“旁观者清”,自己早已为自己找准了位置,所以她是把大观园看得比较明白的一个人;虽为庶出,但该有的尊严却一分不让,在复杂夹缝的环境中能活出一个自尊,就值得人们竖大拇指!无奈生于末世运偏消!

 

    一曲《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唱尽离别的辛酸,对父母亲情的不舍,又明明没有任何的抱怨,一句坚强晓事的“奴去也,莫牵连”终于放开了手,那情形勾人担于无边的深思。真是:昭君出塞,怨在蓝天月下;探春思乡,愁归海角天涯。 

 

   

   秦可 卿 和 貂 蝉  

    貂蝉为了国家利益,委身于董卓与吕布父子,秦可卿虽然不是为了什么国家利益,但结果是一样的,同样的委身于贾珍和贾蓉秦可卿也是朦胧之美。

 

    作者对秦可卿的描写是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里。“贾母素知秦氏是极妥当的人——因她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至于秦可卿的五官长相如何,作者却没有过多着笔。但却通过宝玉的梦境对她做了进一步的描写:其鲜艳妩媚,又似乎宝钗, 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兼得宝钗和黛玉二人之美。比起凤姐的锋芒外露,心狠手辣,秦可卿更显示了一种和风细雨的温存与内敛,显示了一种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恢弘气度。她知道“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她很清楚“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的末世现状,更可贵的是她懂得“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人生哲理,她对贾家后事应时顺势的安排是她人生智慧的最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