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舰为什么叫驱逐舰:第四章:由易而出的中国哲学之形象整体思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25:26

整体观方法论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从宏观上把握,但怎样去从宏观上把握,则需要有一个思维方式去进行落实,这个思维方式在认识事物时的整个思维过程成为掌握中国哲学方法的根本所在。形象整体思维就是实现整体观方法论的思维方式。形象整体思维是形象思维与整体观方法论结合的产物,整体,是指整体观方法论,形象是指形象思维及对形象化方法的应用。形象整体思维与形象思维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现代哲学概念中,形象思维被认为是人类的一种自在的思维,只是属于艺术创作时所用的思维方式,在1979年版的《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形象思维:又称艺术思维。文学艺术创作者从观察生活,吸取创作材料到塑造艺术形象这整个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主要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而形象整体思维则是人类或中华民族的一种理性的、形而上的、把自在的形象思维与整体观方法论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华民族大智慧的源泉。形象整体思维遵照整体观方法论的要求,认识事物首先从宏观上把握,整个思维过程均是以宏观为基点去进行的。形象整体思维的内涵是宏观的、尚中的、形象化的。古人对前二者用“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给予了恰当的概括,但对宏观与核心的表述则是用的形象化方法,在对形象化方法有了认知后,才揭开了蒙在古人对"道"的论述上的面纱, "道"的本来面目终于清楚地显现出来,即“道”就是本文所指的宏观。

    对形象整体思维可以用平面和立体的形式给予表达:在平面上,将两条直线呈90度相交成一十字坐标,在几何中我们知道两点成一线,那么两条直线共有四个点,并分出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就是四象;然,在两线相交处又产生出一个新的实点,为第五点,之所以称其为实点,是因为两直线上的点可以随直线无限延长而变换位置,是不固定的,中点即第五点的位置则是固定的,故为实点。古谓“四象既分,五行以出”,从十字坐标中也可看出,四象分好了五行也就自然而然地存在在那里了,这样,一个十字坐标就把阴阳五行的内涵表示出来;在立体上,由于平面上十字坐标中的每一个点均包含有阴与阳,将阴与阳提出分别等距置于这个平面的上下方,再将平面上五个点与此阴阳二点相连,就成为一个四面(或八面)双锥体,中间厚两边薄。这是宏观的立体模式,是一个超稳定结构。由此,可以说一旦把握了事物的宏观,即构筑了这样的架构,就很难将它否定和推翻,而只有向其内充实完善的可能。这也是中国自古创立的许多学科和学说至今不衰的原因。这种四面双锥体模式如果以中间为轴旋转起来,则与宇宙间的星系形状是类似的,都是中间厚两边薄的圆形状态,说明形象整体思维的立体模式与宇宙星系的形状是相似的。了解和掌握形象整体思维的思维过程是重要的,这对我们弘扬中国文化是带有根本性的大纲,中国哲学方法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学科,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认识和掌握的。由于其它有关中国哲学专著中,在讲方法论及思维方式时,把中国哲学方法论讲的多么多么好,而不讲与它相配合的思维方式及其思维过程,则只能让人激动一番而无法落在实处;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由某个人创立的,而是整个民族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共同创立而形成的,春秋诸子只是对它的解释和论述而已,虽然有其个人的贡献,但也不能说中国哲学方法是某个人创立的,更不能将他们的学说称为某某哲学体系,因为,他们的论述均属于中国哲学体系,不能也不可能在中国哲学体系之外又有另一个中国哲学体系。从下面形象整体思维的思维过程就可以看出,古人尤其是春秋诸子均是按照这个思维过程进行论著和创立各自学说的。

    形象整体思维的思维过程主要有三个方法和原则,真正掌握了这三个方法和原则,就可以按照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去对事物进行宏观的认识和把握了,而且对学习春秋诸子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否则只是一句空话。这三个方法和原则是:取象比类方法、形象化方法和尚中合和原则。

    一 取象比类方法

    取象比类方法是整体观方法论在形象整体思维中的具体应用和落实。作为整体观方法论,它只是在原则上告诉人们认识事物要从宏观上把握,具体如何把握,则是形象整体思维的内涵,取象比类方法是其最重要的方法。

    先将取象比类分解。取:意为拿、选择、寻求、获得;象:除了哺乳动物象外,主要指形状,某一事物的状态,在此还有四象的涵义,即“四象既分,五行以出”,隐喻着四象含有时空和五行;比:意为比较、比喻、较量,还涵有察寻之义;类:现今一般词典对类解释为:相同或相属的事物、相像、大概。但类字的古义却不为今人所知,尚秉和先生在其《周易尚氏学》一书中对类作了训诂,他认为“类,阴阳和(遇)谓之类。”庄子谓“类自为雌雄”,通观古人对类的用法,这个训诂是符合原意的。故类在此意指阴阳。然后对取象比类综合起来认识,取象比类不是取各病症或事物的表象进行比较归类之意。而是对万物的认识要取其象数(时空)变化,察明其阴阳五行属性。由于阴阳五行是地球万物的宏观,它是由地球的旋转--自转和公转--得来的,在它的影响下,地球万物均蕴含有由这个宏观所带来的属性。所以,取象比类方法是让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先要从宏观入手去察它们的阴阳五行属性,即每一具体事物蕴含着的宏观因素,一粒沙中可见宇宙就是这个意思。

    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与之相适应的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方法论定出大方向,思维方式给予具体实施应用。整体观方法论给出的大方向是从宏观上把握事物,形象整体思维就有取象比类方法给予具体的、如何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实施方法。否则,只讲方法论,没有与之配套的思维方式,是无法说得通的。然,只讲思维方式,不讲指导它的方法论却也可以从其思维方式中找出它的方法论是怎样的,说明思维方式内含有方法论。但用西方哲学方法来认识中国哲学方法则得出流散无穷的各种各样思维方式,因为这二者在方法上是不一致的。由于人类生存在地球上,首先,一切认识均离不开地球。所以,从宏观上把握事物首先就要落实在地球上,如果对地球上万物的宏观把握不到,整体观方法论也就成为一句空话。然而,中国人却恰恰首先把握到了地球万物的宏观,这就是以7000~6000年前伏羲氏为代表的古人把握到的地球万物的宏观--阴阳五行。形象整体思维也同样要求人们在认识一切事物时,首先要从宏观上去把握,只有把握了宏观,由宏观到微观就容易认识和把握了。因为,一旦把握了宏观,它就可以具有俯视一切的状态,此时对微观的观察和把握就会很清楚。由此,取象比类方法的核心为什麽是阴阳五行就不说自明了,因为阴阳五行是地球万物均要一同经历的、万古不变的日夜与四季更替的来复过程的共性所在。  二 形象化方法    思维的最高境界是要达到形而上的境界。然而,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则是有具体思维方法作为阶梯的,以形象整体思维观察和认识事物时,对这一事物均有一个从宏观方面以一个形象去对这一事物的概括方法,这一方法就是形象化方法。它可以简化为:从形象到形象或是对抽象的抽象。即从具体事物的形象到可以概括这一事物的宏观的形象。中国人通常讲的悟性,实质上就是人们对具体事物认识的形象化程度。形象化后的形象能够概括的具体事物越多,说明悟性越高。对一事物从宏观上给以形象的形象化方法,是中国文化及哲学思维的一大特色,这在古代中国的各门学科及学说中比比皆是。从古人对形象化方法的运用,尤其是在哲学方法中的运用,要想清楚地表达中国哲学方法所要求的那种形而上的境界,非形象化方法就不能很好地、准确地将它表述清楚。用司马云杰先生的话说,“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就是讲的把日常生活所习得的经验实在进行抽象与虚化。这就是寻找‘道’的方法。损之又损,抽象了又抽象,虚化了又虚化,以至于把一切经验实在化为一个‘有’的存在,一个‘无’的存在,这就是道了。”【注1】他的抽象了又抽象的说法,已与形象化方法很接近了。形象化方法是高于简单抽象的方法,是抽象与形象结合的产物:形象是抽象了的形象,抽象是形象化了的抽象。简言之,形象化方法用了两次抽象,先是对具体事物的抽象,而后再对这个抽象进行第二次抽象,将它还原为形而上的形象,即形象化。形象化方法,将具体事物形象形象化为形而上的形象,不仅不像单纯抽象那样生硬冰冷而无生气,反而使论述变得生动活泼,朝气勃勃,成为人们愿意接受的形式。形象化方法最根本的功绩在于解决了把握宏观后对宏观表述的困难。在此用单纯的抽象已无济于事,故要“抽象了又抽象”,用两次抽象才行。当地球的宏观以形象化了的阴阳五行表述后,宏观的形而上的、无形无体的内涵,就可以意会和领悟了。的确,如何对宏观进行表述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它同《老子》“无”和“有”的内涵是一样的,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用一般的语言文字是难以表述清楚的,是一个难题,这个难题先人创造了形象化方法给以解决,今人对中国古代的许多学科和著作不理解,原因就在于不懂得形象化方法--这个中国人对表述宏观及抽象概念的特殊方法。    形象化方法给表述宏观带来自由,也是对宏观表述上的一个突破。它是中国人智慧的充分表现,用了形象化方法后,这时的形象是宏观了的形象,宏观是形象化了的宏观。一旦懂得和会使用形象化方法,认识了形象化后的形象的内涵,就会帮助人们加深对宏观的认识和提高对把握宏观的兴趣,甚至会帮助人们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尚中合和原则    从宏观上把握事物,是整体观方法论和形象整体思维的首要目的。一旦把握到了事物的宏观,继而还要把握与宏观相对的事物的核心。有时一事物的宏观与核心是同一的,有时则是有区别的,但是相互依存、合和为一的。要把握事物的核心就是尚中合和原则的内涵。例如,阴阳五行是地球万物的宏观,其核心是地球本身即五行中的土行,因为日夜与四季的更替均是由地球旋转带来的,日夜与四季的更替在地球上是合和为一的,这个一即指地球。所以尚中合和原则,就是古人所谓的“允执厥中”的涵义,其意为其次是把握核心。尚中合和原则是形象整体思维中继取象比类方法第二位的方法原则,它是在不脱离宏观的前提下去把握事物的核心。因为从宏观上把握事物,也要有一个度或是站在什麽立场上去把握宏观。如何把握这个度,就必须遵守尚中合和原则:在把握了事物的宏观后,其次还要把握事物的中或核心。只有这样才能不偏不依地对宏观的表述上更进一步达到清晰完美,自然而然地避免了走向极端化的泥潭。    尚中合和原则就是要把握事物宏观的核心。万物宏观的核心古人把它称为太极,是涵有不断旋转变化意义的,太极的意思就是指阴阳互回,不断地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相互更替的,它是旋转的、运动的。这是一个主要涵义。另外,核心或中还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涵义,就像宏观一样。不管事物的大小,都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核心,它是没有大小可言的,就像表示阴阳五行的平面十字坐标一样,不管它的两条直线延伸多长,其相交的点即第五点也就是中点是永远存在固定不变的,不管两直线中的四个点离它多远多近,它们无法脱离它而去,这是合和的涵义,所以尚中合和原则也是有形而上意义的。古人由地球万物的宏观--阴阳五行认识了“中五”即核心的重要性,并使之成为在对任何事物把握其宏观时均不能忽视的内涵。    由于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方法是一种以达到形而上的境界的方法,认识和把握宏观即是形而上的体现。它对具体事物的认知不像西方哲学那样给予形式化、公理化的各种限制。如果用西方哲学来看中国文化,必然认为中国文化是毫无系统、毫无理论,只是经验的总结。所以,至今许多学者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医学,大多认为是经验的,是唯象的,是主观意断的等等,认为中国文化以及中医学是没有理论的认识根源是不言而喻的。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科学著作中,没有形成形式化、公理化的理论系统,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天文学、医学和农学科学中非常突出。人们的思维常常留在经验层次上,喜欢具体而轻视抽象,喜欢实际而轻视玄思。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发展出有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思辨哲学。事实证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很发达,曾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点已为许多人所承认,为有关学者所证实。但是,却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理论性的科学著作,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并不是说中国人不聪明,正好相反,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国人的智慧都是很突出的。问题在于,传统的实践经验型思维,使中国人缺乏理论思考、理论探索的习惯和传统,因而造成这样的结果。”【注2】一个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却这样武断地、视而不见地否认中国的学术理论有哲学方法的指导,令人吃惊。这段摘录充分说明了当今学术界中受西方哲学影响和左右是多么的严重,有中国哲学方法的指导,是中国科学技术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根本原因,只是近三百年来相对落后了,主要还是中国哲学的失落和社会未前进造成的。但认为各个学科无理论而只是实践经验积累的观点,则是必须纠正的。就中国哲学方法而言,自古以来就有《易经》、《尚书》、老子、孔子、庄子等给予了详细的论述,已经形成一套以整体观方法论为主,并有形象整体思维作为实施的哲学方法,是纯中国式的方法,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同的、独特的、优秀的哲学方法,在它的指导下各个学科均有各自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因为与西方哲学方法不同,所以也不会像西方哲学一样均有形式化、公理化的理论体系,而是有符合自己哲学方法的理论体系。如中医学至今不衰的原因,就是其在中国哲学方法的指导下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所致,用西方哲学及西医学却无法认识它,而强加给它没有理论只是经验总结的帽子。由此说明,说中国的学科没有理论是因为不认识它,而不是没有!说中国式思维是传统的实践经验型思维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    注释:    1.《大道运行论》第10页,司马云杰著。    2.《中国哲学主体思维》第121页,蒙培元著,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本篇文章来自百拇医药网 原文链接:http://www.100md.com/html/dir/2003/04/07/13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