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真实灵异事件:nei第三单元 论据要充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56:22

第三单元 论据要充实

引言:议论文对论据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充分、有力。
所谓真实,是指引用的论据确凿可靠,准确无误;所谓充分,就是根据证明论点的需要,注意广泛选择论据,使论据多样化,做到论据理由充足,事例广泛,令人信服;所谓有力,就是指所引用的论据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既扎实又有分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由此可见议论文的论据应该做到充实。

学习重点

能够选择典型多样、新颖充实的事实论据,增加事实论证的说服力。

写作指导

一、揭示实质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出属性相同或相关的几个事例之后,对其进行归纳升华,点明论据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深化论点。如:

徐霞客一生只走一条路,一部《游记》映千古;司马迁一生只写一本书,一部《史记》绝唱人间;李时珍一生只种草采草写草甘为“草民”,《本草》一书堪为巨典。一生中,只做一件事,一件对人民有益的事,一件无愧于心的事,更可谓光耀千古的事,是缜密的勇者最终的目标。只有敢为人先,坚持不懈,才能真正成就胸中酝酿已久的事业!(2006河北高考优秀作文:做缜密的勇者)

这段中举三个事例后,点明了其中共同的道理,使中心论点“敢为人先,坚持不懈,才能真正成就胸中酝酿已久的事业”得到了有力的论证。

  二、正反对比法

  这种方法,所举事例形成正反对照,然后加以分析,从而揭示材料的意义,发挥事例的论证作用论证观点。如:

于是想日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高该认识自己的实力,再行忘我奋斗。

于是想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国家综合实力大增,又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时值清政府腐败无能之际,颇得了些甜头。于是野心大增,在军国主义的教唆下,妄图称霸世界,实为可笑,可怜。最终在二战中一几涂地。这便是没有认识自己的实力的结果,虽为达到目的,孤注一掷,也可说成“义无反顾”到头来只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但是战后的日本,我们却应刮目相看。他们确实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他们用了30年又重新崛起。是认识了自我,是认清了目标。终于进入了世界经济强国之列。(2006河北高考优秀作文:认识自我与忘我奋斗)

  以上两个论据,一正一反,对照鲜明,有力地论证了“一个国家,该认识自己的实力,再行忘我奋斗”这一中心论点。

  三、反向假设法

  这种方法,就是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假设分析,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

  自古以来,文化是作为一种高尚被人们所敬仰的。古人们为了创造出一部惊世骇俗的文作,往往要花上好多年。看那曹雪芹,毕身(生)的心血才造铸了前八十回的《红楼梦》。看那李时珍,为了一本《本草纲目》经历了多少艰辛。没有付出的厚重,怎来心灵的触动。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们的思维还很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必须做那蜻蜓,在文化的生活中轻舞飞扬,浅浅点水。

如果不是在我们的脚中灌下了文化的重铅,又怎会在成长的道路上留下坚定的胶印。

如果不是我们的风筝系在一处风雨无奈的磐石上,我们又怎能顶住风雨的摧残,冲破云雾见日月。

如果不是文化的洪流为我们洗净心中的杂念,那我们将在歧路中迷陷。 ( 高考优秀作文:文化生活厚与重)

上面的文字有的是正面论据,接着用三个:“如果不是……又怎会……”从反面来论证 “我们需要文化生活的厚与重”的中心论点。体现考生的严密的逻辑思维。

四、正面推理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所举事例的正面剖析,以小见大,从而推证出其具有的普遍意义,强化论点。如

“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所向往的自由,正是像蝴蝶在花间飞舞一般不受拘束的情景,即在梦我与梦蝶的畅想中遨游。这也许就是他人生境界中的最高境界吧!这种表面上自由洒脱,而在本质上拘束又牵绊的状态,其实就是庄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生活其中,当受其约束;思想超然物外,方得自由洒脱。

与之相比,史铁生就不一样了。他由于疾病而在行动上失去了应有的自由。堂堂男儿,只能端坐在轮椅上续写人生,当时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整天闭门不出,把心中的怨气都撒向他的母亲,抱怨老天的不公。可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母亲的关爱,他才慢慢从失去自由的阴影中走出圈外。直到他母亲的去世,才使他真正看透这世上的一切。从而彻底跳出了失去自由的痛苦泥潭,入世生活起来。

这个世上,洋洋大观,虽然我们无法享受庄子的绝对自由,但像史铁生一样踏实地走向开朗人生还是可以做到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许多事情换—个角度看,走出思想的局限会不一样,就会给人以新的启示。(高考优秀作文:出入人生)

本段先后有层次地分析了两个人物:庄子和史铁生。庄子体会到生活中的诸多牵绊带来的困惑,终于超然物外,得出一种绝对自由的追求,其绝对自由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史铁生青年残疾陷入痛苦的深渊,最后走出痛苦的泥潭,其入其出却是人人都可能做到的。这样就水到渠成地得出“跳出思维的局限就能走进一个广阔的宇宙”的结论。

五、引申类比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评价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境界或其所作所为的价值、意义的大小,联系实际,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如:

“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所”的爱国志士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饥寒受苦的老百姓,作为士大夫却束手无策,纵身跃入涛涛江水中,为后世可歌可泣之人。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他是一名为黎民百姓谋幸福生活的士大夫,面对朝廷的腐败束手无策,只好投身于海,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司马迁忍辱负重,受过种种刑罚,甚至受过使人生不如死的宫刑,然而他忍受着身体的疼痛与精神的压力,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国家为社会写下了真实的历史,真正的中华儿女的精神。

现代的社会更有许多找准自己位置的人,不盲目羡慕高官厚禄、富足生活的人为祖国的安定、进步、发达做出了贡献。(河北高考满分作文:找准位置发扬自我)

这段文字用屈原和司马迁的事例,引申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在人生茫茫的大海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的道理。这样能体现考生的思想深度。从而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六、因果分析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如:

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

我敬佩他们,因为他们在混杂的尘世,了解本身,找回灵魂,做了乱世中最纯的一滴。纵然谄媚污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追求的只是豪壮;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

坚守灵魂最纯的成分,能和乱世中的美神媲美!(河北高考满分作文:汪洋中的一滴)

  这段话就是典型的因果分析论证法

七、例后解说法

当引用事例的时候,可以在语句后面再加以一定的拓展延伸使之更明确。 如:

从前有一种病,这种病使人食欲不振,最后导致人死亡,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有一位化学家,也得了这种病。有一天他路过一个村子,村里的人听说他有这个病,于是乎告诉他,我们这个村里面有一种神水,一口井里的水,能治你的病。化学家听了,照办了,就去喝那个水,结果病好了。病好了以后,化学家就想:为什么这个水能救我啊?结果就是这么一个村子里的人们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促使化学家去研究,最后化学家发现水里含有芒硝,是芒硝救了他,因此他发现了芒硝的药用作用。

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古人的话,在别人没有产生疑问的地方,你产生疑问了,你这就是比别人前进了一步了。村里的人就知道井水能治病,,从来不想它为什么能治病,化学家想了,结果发现芒硝及其药用价值了。可见,“疑”是发现矛盾的钥匙,“思”与“学”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发现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开端,“疑”便是“思”与“学”的“端”和“始”了。

引名人名言也可如此。如: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各个方面的理性观察,将帮助我们迈过感情的误区,真正认识到事物的复杂与多变性。而在一览无余的最高层,摆脱情感辑绊的我们,或许可以长吟:“莫让浮云遮望眼!” (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莫让浮云遮望眼)

 

例文示例

“三”的智慧

时常听到有人沾沾自喜地说自己“三生有幸”时,就纳闷:这人只有今生,哪来“三生”呢?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才慢慢地感觉到“三”的学问的确不小。譬如,“三思而后行”,“举一反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等短语,其中的“三”字,既概括了社会生活现象、人生经验,或丰富的人生哲理,也蕴藏着许多智慧,的确耐人寻味,引人思考。

  三国时,刘备为成就大业,“三顾茅庐”,恳切地三请诸葛卧龙出山,演绎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佳话,奠定了天下三国鼎立的格局。这“三”里面的韵味告诉我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要想获得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就必须用诚意待别人,哪怕一再被对方拒绝。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向被尊称为“圣人”。这位饱学之士,却发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感慨。孔子曾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虽然郯子之徒,其学问不及孔子,但孔子虚心求学的态度却令人钦佩。在孔子看来,众人的才识和智慧,其中一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如今,“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道理也说明智慧潜藏在“三”里面,藏在芸芸众生之中。

  我们高考复习,最讲究“举一反三”。从一个具体的题解中,抽象出一个答题思路,总结出一个答题方法,再去解决类似的难题。做学问也是这样,从众多的繁茂芜杂的生活现象中去求异同,寻找规律;然后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种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交杂反复的研究过程贯穿于学问之中。

  现在,国人众盼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商、通航的“三通”,国共两党实现第三次握手合作,这是一种双赢的机遇和智慧。它将使两岸获得更充分的信息、更便捷的运输、更畅通的资金流动和更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各得其所,发挥潜能,大大提高两岸经济的竞争力,加快共同发展的速度,促进中华民族经济的全面振兴。无疑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蕴含着国家繁荣和民族富强的美好前景。

  “三”中含哲理,“三”里藏智慧。诚意求人、虚心求学、专心求法、合作求富。人生就是在反反复复中获得启迪,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披沙拣金,在芸芸众生中不耻下问,学知识,长才干。我们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民族也如此。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离不开五湖四海的支持,也需要天下宾朋的智慧相助。

好一个“三”的智慧啊!               

(06湖北高考满分作文)

[点评]
  以前,我们习惯于以“古今中外”的思维方向取材,习惯于从语文、历史和政治等中学课本中取材,习惯于从名家名言中取材,也写出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可是,有的同学往往执其一端,要么只谈文学,要么只谈科技,要么只谈政治,难免拘其一隅,流于平面化或大众化。要想增加文章思想的广度,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向社会生活,生活中有许多可亲可感的人和事;可以把视野投向更为广阔的大自然,自然万象包含着诸多人生哲理。

  全篇围绕“三”的学问给人生的重要启迪行文,中心突出,概括“三”的学问蕴藏无穷智慧,是对广袤学海,对中华民族丰富文化底蕴的一曲热情赞歌。总述——分述——总述,结构层次清晰,举“三顾茅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三通”“举一反三”的例子,分别从诚意求人、虚心求学、专心求法、合作求富四个方面折射“三”中智慧之大。

摆事实,讲道理,事实有关于刘备、孔子的成语典故,真实动人;说理透彻,令人信服;古今纵横,关注历史,关注时事,意境开阔。举例中大多涉及历史知识,可见作者传统文化知识功底深厚。举例中尤其关注了高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使全篇极富时代气息。不仅谈历史,更谈热点、焦点问题,紧扣时代脉搏,这是本文成功的关键所在。

选文多用的是例证法,注重例后分析做到了论据的多维性,文章的信息量是丰富的,给人的整体感觉是饱满的。

  结尾照应前文,深化中心,是对“三”的赞歌,引人遐想,余味无穷。

写作练习

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性的文字, 在证明的过程中可适当的运用下列语句:
      唯宽容可以得人.
      宽容意味着给予, 给予别人能使自己变得更加丰富.
      宽容是有气量的表现, 而刻薄却是不足的流露.
      宽容是芬芳的花朵, 友谊是它的果实;宽容是理解的桥梁, 真诚和信赖是它的基石.

要求:写成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论据要充实。

学生习作

习作一                       大度之隐忍

    佛说:净扫其室,隐忍宽容,其价值之所在也。------题记

    惟宽容可以得人。

    唐太宗时期,魏征一大忠臣也。忠言逆耳利于行,几度向唐太宗进谏,按常理而言如若是君王必有天子之架,贤臣之言必有扰其心之时。

    可是唐太宗他有大度之心,对于魏征的进言并不恼火,而是下马迎谏,如此君臣之礼,古往今来能有几多,世人对唐太宗的治世之道叹之赞之。此可谓天下之人归心其下矣!

    惟有宽容可以释其人。

    曾有一寓言:两人分乘国马和骏马并架而行,俊马咬伤国马之长鬓之颈,使其流血不止。段章至此。常人必言“骏马难此其咎矣,国马之主必杀之”圣人曰“人善则其马亦之矣”。寓言的下文如是说“国马若无其事,仍然行走自如。骏马回家后却浑身颤抖,水草不沾,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因为咬伤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 托圣人之言,马之主人然此之宽容,其马必也顺之。寓言末演为:”国马牵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一只懂得宽容的马因其德释放了另一只伤害它的马的心灵,使这只马解脱心中的禁锢获得心灵的安慰,就这样一个宽容救了一只抑郁伤身的马

    可见,宽容之心是难得的救命药啊!!

    假若唐太宗无宽容之心,无法容忍魏征之谏,那么,天下又怎么会有此段君臣佳话呢?如有,却一定是历王一样的昏君只弭谤也,终其安能求得天下顺之从之呢?

     国马固危居于骏马之上,可是越是处于颠峰之上的就越要懂得生存之道,没有宽容又谈何生存之计量。

     伟人的邓小平,他之所以成为这样一位令人信服的人,就在于她有隐忍之心。文革的他上山下乡,心甘诚愿当工人农民。他不管是当上党中央的领导,还是与平民一起劳动,都活得坦坦荡荡。最后他总结经验,力举改革开放,为全国人民拓宽了致富之路。这难道就不是宽容隐忍之成就??

     一个人的小小误伤,你就断定是其想谋杀,想夺取,想独享江山,那么身为君王的不是一日都不得安眠了吗?而宽容就是信任他人,所谓得人心必得天下也!!!

     生活中我们有小心眼的时候,可是每当我们为别人犯下的错而烦扰时,不就是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吗?使得自己天天在不开心中度过,试问,这又何必呢?

     宽容有很多,只要你的一句:“没有关系。”“这又算得了什么了”“不用当心,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当你与人共处时懂得这些,,那么生命便精彩无限!!!!

     惟宽容得人心,惟宽容为人道之崇尚也!!

作者写后留言:写完一看表才用了38分钟,老师教给了我们一个习惯,作文要一气写完,完卷后要从头再看一遍,当即在文后写上感受,于是我写下了下面的话:

“宽容,是当今一直流行于现实社会中的习惯用语,可是,真正行使它的人却极少。论证宽容,我从历史名人入手,就是要阐明一点,古人、古物尚且如此,然而作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我们,又怎能拖其后腿呢?所以我写下了此文以之呼吁!

小议宽容

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两匹马同行,一匹将另一匹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
    寓言中动物的宽容是以德报怨,佛教中弥勒的宽容是“肚里能容天下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怎样来理解宽容呢?其实,宽容是一种境界。
    宽容如水
    通常的“宽容”,即原谅他人一时的过错,不锱铢必较,不耿耿于怀,和和气气地做个大方的人。宽容如水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们冷静下来,从而看清事情的本来缘由。同时,也看清了自己。寓言中那匹被咬的马理智地选择了宽容,最终两者和好如初。试想一下,倘若它针锋相对,以同样的方法还击对方,那么除了两败俱伤,头破血流之外,还能带来什么呢?因此可以说,寓言中的国马其实是很明智的。它的明智在于“以德报怨”。
   宽容似火
    因为更进一层次的宽容意味着不仅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更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心灵。心平如水的宽容,已属难得;雪中送炭的宽容,更可贵,更令人动容。从寓言中我们看到,犯下过错的那匹马已认识到自身的荒谬而羞愧难当,这时被咬的马体现出的宽容与安慰,便恰似一团火焰,明亮而温暖。宽容,不仅融化了彼此的冰冻,更将爱的热力辐射进对方的心窝。在被某些人评论成“物欲横流”的时代,自下而上空间正日益缩小的人们所缺的不正是发生在两匹马之间的宽容吗?选择宽容,也就选择了理解和温情,同时也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
     宽容是诗
    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至高境界的宽容,不是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某一事件的处理上,而是升华为一种对宇宙的胸襟,对人生如诗般的气度。宽容的涵义也不仅限于人与人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内心对于天地间一切生命产生的旷达与博爱。寓言中的马无法到达这种境界,而这种境界对于人类却是如此的真实和深刻。
    为生活的平淡与多舛而心存积隙的人呵,请你选择宽容吧。这丝毫无损于你的尊严,反而有助于人们在漫长的生命之河中穿越平庸。具有宽容的思想境界,才会懂得人生的真谛,宽容也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当然,宽容同“方以律己,圆以待人”是不矛盾的。轻易原谅自己,那不是宽容,而是懦夫。“圆以待人”,也得先看对象。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的丧尽天良的人,则是放纵。所以,宽容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门学问。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发生的决不是两匹马这样简单的事。生活,往往纷繁,又常常平淡。正因为宽容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正因为宽容似火,使平淡通过锻烧日趋鲜明;更因为有这诗般的宽容,才赋予人生以艺术,赋予生命以永恒。
讲评总结

点评一

     文章一不到40分钟,一个高二学生能写出这样的习作真叫人佩服!作者还别出心裁,用文言句式作分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以之道理更加明白,加之用魏征、邓小平等历史名人作论据,由此文章的中心得以升华。作者还用词字字珠玑,可见功底之厚。

点评二

这篇习作有两大优点:一、见解比较深刻。文章自始至终,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行文不只是例证,而且注重分析,逐层递进地论证了“宽容是一种境界”这样一个抽象的命题,显示了小作者对“宽容”的透彻的认识。全文的分析,不仅富有生活的哲理,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2、论述生动形象。文章巧用比喻,从三个层面揭示“宽容”的本质,思路开阔,联想丰富,由此及彼,较好地把握了三个层面的内在关系。文末的开掘,既概括了上文的内容,又把“宽容”的精神融于生活的艺术和永恒的生命之中,让人产生深远的回味。

通过此次练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用论据说理的方法,并在论证的过程中意识到对论据的分析,尽量地让所使用的论据合理且充实。

【教师下水作文】

大度之隐忍

    佛说:净扫其室,隐忍宽容,其价值之所在也。------题记

    惟宽容可以得人。

    唐太宗时期,魏征一大忠臣也。忠言逆耳利于行,几度向唐太宗进谏,按常理而言如若是君王必有天子之架,贤臣之言必有扰其心之时。

    可是唐太宗他有大度之心,对于魏征的进言并不恼火,而是下马迎谏,如此君臣之礼,古往今来能有几多,世人对唐太宗的治世之道叹之赞之。此可谓天下之人归心其下矣!

    惟有宽容可以释其人。

    曾有一寓言:两人分乘国马和骏马并架而行,俊马咬伤国马之长鬓之颈,使其流血不止。段章至此。常人必言“骏马难此其咎矣,国马之主必杀之”圣人曰“人善则其马亦之矣”。寓言的下文如是说“国马若无其事,仍然行走自如。骏马回家后却浑身颤抖,水草不沾,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因为咬伤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 托圣人之言,马之主人然此之宽容,其马必也顺之。寓言末演为:”国马牵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一只懂得宽容的马因其德释放了另一只伤害它的马的心灵,使这只马解脱心中的禁锢获得心灵的安慰,就这样一个宽容救了一只抑郁伤身的马

    可见,宽容之心是难得的救命药啊!!

    假若唐太宗无宽容之心,无法容忍魏征之谏,那么,天下又怎么会有此段君臣佳话呢?如有,却一定是历王一样的昏君只弭谤也,终其安能求得天下顺之从之呢?

     国马固危居于骏马之上,可是越是处于颠峰之上的就越要懂得生存之道,没有宽容又谈何生存之计量。

     伟人的邓小平,他之所以成为这样一位令人信服的人,就在于她有隐忍之心。文革的他上山下乡,心甘诚愿当工人农民。他不管是当上党中央的领导,还是与平民一起劳动,都活得坦坦荡荡。最后他总结经验,力举改革开放,为全国人民拓宽了致富之路。这难道就不是宽容隐忍之成就??

     一个人的小小误伤,你就断定是其想谋杀,想夺取,想独享江山,那么身为君王的不是一日都不得安眠了吗?而宽容就是信任他人,所谓得人心必得天下也!!!

     生活中我们有小心眼的时候,可是每当我们为别人犯下的错而烦扰时,不就是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吗?使得自己天天在不开心中度过,试问,这又何必呢?

     宽容有很多,只要你的一句:“没有关系。”“这又算得了什么了”“不用当心,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当你与人共处时懂得这些,,那么生命便精彩无限!!!!

     惟宽容得人心,惟宽容为人道之崇尚也!!

作者写后留言:写完一看表才用了38分钟,老师教给了我们一个习惯,作文要一气写完,完卷后要从头再看一遍,当即在文后写上感受,于是我写下了下面的话:

“宽容,是当今一直流行于现实社会中的习惯用语,可是,真正行使它的人却极少。论证宽容,我从历史名人入手,就是要阐明一点,古人、古物尚且如此,然而作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我们,又怎能拖其后腿呢?所以我写下了此文以之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