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铃声:教师专业发展:要重视对教师的精神引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3:45:22

教师专业发展:要重视对教师的精神引领

李玉民  李 敏(271600)

(山东省肥城市教学研究室  肥城市龙山中学)

【内容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国家对教师“量”的急需到“质”的需求的必然反映。但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在“要我发展”和“我要发展”之间存在着深层的矛盾。不仅要把功夫下在开展培训等活动上,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对教师的精神引领,从高位上采取行动。

【关键词】教师  专业发展  精神引领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的焦点问题,是国家对教师“量”的急需逐渐提高到对“质”的需求的必然反映。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学校在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上,花票子、铺路子、压担子、搭台子、促尖子,多措并举;读专著、听评课、教学比赛、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及各类培训“遍地开花”,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我们沾沾自喜、津津乐道之时,一些不同的声音、一些异样的现象,我们不能不正视:学校提倡写教学反思,包括优秀的教师在内,纷纷到网上下载,敷衍应付;提倡读书,要求写读后感,就相互抄袭,蒙混过关;强调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究,就千篇一律,蜻蜓点水,潦草从事;让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就东拼西凑、东挪西借,滥竽充数……那些原本我们所认可的好举措,竟然如此不受一线教师欢迎!那些原本我们所赞赏的硬措施,竟然会遭到很多老师的反对!原本以为拥有发展机遇的教师,竟然是如此的“不加珍惜”!

问题何在?原因何在?

开展读书活动不好吗?这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鲜剂”啊!倡导教学反思不对吗?这不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吗?各类的培训研修错了吗?这可是人人皆知的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渠道啊!各类教学比赛何罪之有?这不正是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吗?……这不都是为了教师的自身发展吗?这不都是“往嘴里抹蜜”的好事吗?为什么会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是否应该好好反思“好心办坏事”背后的原因呢?

凡稍有远见的校长,就会懂得一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教师的发展是学校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凡稍有抱负的教师,一定懂得专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学校重视搭建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优秀的教师也必然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既然目标相同,但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和“抵触”呢?我想,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和发展者个体之间,在活动的倡导者和参加者之间,在“要我成长”和“我要成长”之间,肯定打着一个“结”,立着一道“槛”。

不可否认,这个“结”、这道“槛”的形成与教师有关。有的缺乏发展动力和发展欲望,自我满足,天天“重复昨日的故事”,没有清晰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有的安于现状,对什么活动也不感兴趣,对再重要的事情也是“炮打不惊”;有的太过挑剔,就爱挑毛病,无论开展什么活动,出台什么政策,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不认同,不行动,问题倒找出了一大堆;也有个别教师觉悟低、讲实惠,凡事都要向学校伸手要奖金,讲条件,凡事都要学校给个说法,等等。

但是,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者、引路人,不能就此将板子打在教师身上,还是应该首先从学校管理者自身找问题。应当深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老师想方设法地去应付,那么多的老师冒险去“弄虚作假”?应当反思:在开展工作时,是否也像老师对待学生一样采取了“满堂灌”,是否在越俎代庖、包办代替?是否存在着他还不想吃肉时硬塞、不想喝蜜时硬灌的“不合时宜”的问题?是否忽视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层次性、阶段性和自主性的特点?是否忽视了不同的教师个体的不同需要?

前段时间,一些教师朋友,虽来自不同的学校,但给我数说的“麻烦事”却大同小异:每节课要写不少于多少页的教案,每节课要编印学案;每节课要做课件;每天要进行课后反思(有的限定千字以上);学期初要制定计划,期末要有总结;每学期要上交论文或教学案例;不定期进行家访,写家访记录;每星期一次业务研究,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60节,听课、评课和业务研究都要有记录;参加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课改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辅导员培训、普通话达标培训等与教育有关或无关的继续教育培训,必须挣够职称评聘所需要的学分;期中、期末考后要写出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每周要找学生谈话;每学期必须读规定的书目,写不少于10000字的业务读书笔记;每学期要写不少于10000字的政治学习笔记;还要应付上级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检查……。难怪他们慨叹:“我们每天都在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哪有精力成长?”。

作为学校,作为教师成长的引路人,是否注意过上述问题的存在?是否认真地想过,假如让我们去做会如何?是否也会不领学校的这个“情”?

所以,从根本上讲,学校和学校管理者才是问题的根源。根源就在于:

急功近利。有的学校政策措施迭出、活动连连,其根本的出发点并不是真心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是为了迎合上级检查,为了装点门面,是为学校、为自己捞取资本。这种“唯书、唯上、唯面子”的做法,正是有正义感的优秀教师所不齿的,这种背景下开展的活动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吗?

形式主义。有些学校“有病乱投医”,盲目跟风;凡事喜欢搞运动,造声势,有的学校喜欢搞一刀切,硬性规定,整天这活动,那比赛,让老师苦不堪言。这些忽视教师承载能力、徒增精神负担的措施能不引起教师的反感和抵触吗?

管理粗放。有的学校要求不切实际,管理方式简单粗放,政策不透明,评价不公正,待遇不公平,有的学校还时常用“不换思想就换人”、“待岗、下岗”等“钢”性要求,“规范”、“约束”教师,教师最起码的被尊重的需求没有得到基本的满足,又怎能去主动接纳、认同和执行学校的政策措施?

缺乏沟通。为引领教师的发展,不少学校可谓煞费苦心,但老师们不买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校管理者“语言金贵”,高高在上,缺少与教师的必要的有效的沟通,没有让教师充分理解某项活动、某项措施的意图和意义,使教师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极大地限制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缺失示范。这是绝大多数学校常见的现象。学校习惯于提要求,习惯于一层层下命令、定任务。目前不少学校,级部主任这个级别以上的“官员”就不再兼课,就开始习惯了指手划脚。强调读书而他不读,要求写教学反思而他只是检查者,要求老师严格坐班,而他总能为自己的迟到早退找出借口。几乎在所有的事情上,几乎没有哪个领导去领着干,干给老师们看。这种行为示范的缺失,能令行禁止吗?

凡此种种,都促成了这个“结”,都加固了这道“槛”。

我以为,“要我发展”是学校的发展需要,“我要发展”则是优秀教师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二者为客体与主体、外在与内在的关系,我们必须要在“要我发展”和“我要发展”之间找到契合点,那就是要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时,注重对教师精神需求的引领,架设起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的桥梁。

尊重和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显然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马斯洛看来,人的存在和发展从低到高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五种基本需求。如果一个人在获得低层次的物质需求之后,就会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感觉心理压抑和精神痛苦。《淮南子·上篇》说:“为人上者,不忘其下,诚能爱而利之,天下可从之”。美国学者加兰德研究发现:校长对教师的某些教育与处理不当,学校缺乏足够的资源可供使用,准备课程的时间不够,学校管理缺乏效率,教师的教育工作缺乏家长的支持,教师工作上升与晋升的空间太小,教师与同事之间人际关系方面不良等,正是教师的这些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满足,从而影响了工作的效能,加剧了职业倦怠,延缓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必须始终关爱自己的教师,必须充分考虑他们的需要,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到教师的心坎上,才能让教师感受到自己被重视,才能最大限度地赢得支持,激发为报答“知遇之恩”而迸发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给予安全感。教学是教师的专业技能,更是一门艺术,艺术水平的发挥需要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大多数教师不喜欢领导推门听课,不喜欢充满创造气息的课堂无辜被打扰,不喜欢在比优劣、排名次的氛围下讲课。纳粹德国时期有个技艺高超的钟表匠,在纳粹的监管下无论如何也制造不出精准的钟表,何也?就在于他失去了和平的安全的环境,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所导致。

要给予信任感。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这样说:“钱多少无所谓,但话不能说得难听,在好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理解和尊重,给予我们起码的信任。”有不少学校热衷于“推门听课”,随机检查坐班纪律,教室里安装监控设备,过多地干预教师的教学设计,甚至强行机械规定每节课必须讲课多少分钟。教师总有不被信任的感觉,久而久之就会对立起来。相反,作为管理者,多往教师中间走一走,多倾听一下他们的心声,给予充分的信任和理解,即便他们的需求一时难以满足,也会因为你的信任而给予学校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要给予归属感。“归属感是人寻找身体和心灵依托的一种心理感受”。肥城市石横中学以“家“的理念办学,每一员都受到充分的尊重,工作热情得到了充分激发,教师发展成长速度明显加快。因此,作为管理者,必须树立民主平等观念,尽可能实行民主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和心理负担。只有当教师把学校当作温馨的家,才会为家而骄傲,为家而努力,才能认同学校的目标,才能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健康发展。

要尊重专业自主权。我们常说,要把孩子的自主权还给孩子。同样,对于教师来说,学校也要敢于、善于将专业自主权还给教师。临沂市罗庄区刘建宇课堂改革的成功,得益于姜怀顺校长的尊重和宽容,我们很多老师不敢改变课堂,就碍于一些校长“成绩下降谁负责”的“金箍”。“隔行如隔山”,在我们做好宏观调控的前提下,不要去粗暴地干涉教师怎样理解教材,如何进行教学设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要一刀切去限定备课要备多少页,要写哪些项目,课上要讲多少分多少秒,更不要在具体的知识的处理上指手划脚。

还要有效引导和发展教师的高层次精神需求。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承载着塑造人、养育人、教化人、成就人的特殊使命,须有高远的精神追求、崇高的教育理想、坚定的教育信仰和价值诉求。作为学校,在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的时候,不能仅仅着眼于开展具体的一个个孤立的活动,要从整体上进行规划,要从思想的高境界上来引领教师的发展,引领教师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强化使命与责任。要引领教师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树立“国家教育,我的责任”的观念,用诚、情、理叩开教师的心扉,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动机,点燃教师尽心尽责的工作热情。

激发发展欲望。“学校绝对不能藏龙卧虎,是龙就得让它腾,是虎就得让它跃”。要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和创新的意识,要给每一位老师创造机遇,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善于发现和鼓励教师的每一点变化,让他们品尝成长的喜悦,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不断激发发展的欲望。

设置最近发展区。教师和我们的学生一样存在差异。在专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上,同样也存在差异。学校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时,就要予以充分考虑,无论是发展的目标,还是活动要求,都应立足每位教师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要求,分类推进,就可避免“好心办坏事”。

总之,只有“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工作方法、科学的体制机制和科学的评价标准,谋划教育发展(刘延东语)”,只有用“人本”的思想,建立富有人性化的学校管理文化,尊重教师的精神生活;只有将“学校需要”与“教师需要”兼顾作为学校的价值诉求,积极引领教师的高层次精神需求,才能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形成合力,才能使管理者的愿景变成被管理者自觉的行动,才能让教师在学校自觉地完成自我预设的发展与成功,教师专业发展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参考文献:

1、王顺前《让教师的精神需求有更广阔的空间》

2、王蜀名《让城郊学校的教师更有归属感》

3、张艳国《论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