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学籍档案在哪里:晨钟暮鼓富春山 山水诗画浙江游(组图)(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0:32:37

晨钟暮鼓富春山 山水诗画浙江游(组图)(5)

http://travel.sina.com.cn  2011年04月01日11:10  《中国旅游》

  探寻黄公望晚年隐居地

  黄公望晚年住在筲箕泉,我向一位老农打探。他朝鸡笼山背后一个山坞撅嘴示意:喏,那里就是。我朝他指的方向走进一片密林,路边溪水清冽,空气湿润,布满青苔的崖壁上刻有“万年香火”四字,刚描了鲜艳的红漆,格外醒目。《富阳县志》上说,从前这里一度拥有不少寺院,层层迭迭的殿宇楼阁,晨钟暮鼓,香火旺盛,其中净因院有个“竹轩”,苏东坡曾来小驻,写有净因院竹轩诗:“轩前有竹百余竿,节节深如玳瑁斑,雨过风清谈般若,琅玕声撼半窗寒。”黄公望住在筲箕泉当然深知个中情趣,可惜经过岁月的风风雨雨,东坡的胜,子久的茅庐,早已荡然无存。十多年前,有位台湾人,兴致勃勃赶来,想借黄公望之名,开发旅游度假村,在筲箕泉塑了一尊黄公望石像,盖房、修路、建亭,投下数百万资金。可那时不要说外地游客,连当地人对黄公望也是一无所知,惨淡经营几年,客源稀少,冷冷清清,最后实在支撑不下去,一声叹息,绝望离去。人算不如天算,没隔几年,竟然火了。如今《富春山居图》家喻户晓,游客蜂拥而至,地产商也纷纷看好,想盖别墅,筲箕泉已变得炙手可热。

晨钟暮鼓 静谧美好

  为深入了解《富春山居图》,我特意拜访了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史论家、画家王伯敏先生。王老,87岁,思路清晰,记忆惊人。在王老的“半唐斋”书房刚坐下,他转身从整壁的书架中取出一册《黄公望与王蒙》的书说:半个世纪前,潘天寿先生与我合着这本书时,咱俩专程去了一趟富春江,想通过实地细细领会《富春山居图》的描绘,到了富阳,大雨如注,没能深入下去。我们登上鹳山,富春江,风烟俱净,山水一色。潘先生说:黄大痴画《富春山居图》,费时三四年未得完备,我看他是三年看山,三月构思半月画,加起来就是大痴对这卷画的苦心经营。黄公望在富阳株林坞住过,1984年我去考察,那里颇有《富春山居图》的气象。一年后,我教德国留学生劳悟达《中国山水画史》,必须提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又去了一趟富春江,到过株林坞、庙山坞、环桥头、民丰村,登鹳山,又渡江到对岸,坐船往上游,经太平、中埠、汤家埠??每个小山岗,一一考察,不时打开《富春山居图》的印本对照,还拍下不少照片。归途中,王老随口吟出一首诗:

  太平一片玲珑石,尽是痴翁画中滩。

  隔岸长峦三十里,披麻皴外白云湾。

  《富春山居图》取景富阳山水

  回家后,王老从大量的照片中选出与《富春山居图》相近的景色,加以剪接,制成一幅“富春山水摄影剪接图”,刊登在《西泠艺报》,引起海外学者的关注,美国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吴定一博士,特地赶去富春江考察,写了《大痴富春画中景》的文章。我迫不及待地问:黄公望画的《富春山居图》大致在富春江哪一段?王老打开一卷《富春山居图》的印本说:这卷画的前段,有可能起自于富阳城东的株林坞与庙山坞一带,所画山形、气势,与这些地方的特征,愈看愈对路。这卷画原先的起手有“平沙五尺余”,这在株林坞向南沿小里江,至今仍可以见到,或者在东洲,同样可以获睹江上的平沙。再就是从富阳城沿江向西南,至太平、三山、中埠,值得注意的是,画中部有一座座山,那种画境,在中埠及汤家埠的后山都能看到它的依据,尤其夕阳时分,山皴分明,矾石累累,恰如子久的佳构。他抬起头来说:1956年画家李可染在富春江写生,面对太平对岸的横沙头时说:“这一带风光,在没有新建筑的地方,就是黄子久《富春山居图》中的情调。”王老目光回到画上接说,这卷画至此,画家似乎又顺江东转向富阳,再沿江向东,画至新沙、里山一带而出口,画的起手与桐庐无关,结尾与钱塘江也无关。

千年梅城一洗铅华

  王老潜心研究黄公望几十年,还用心临写了《富春山居图》。他说:除了细读浙江博物馆的《剩山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无用师卷》,至今尚无缘见到。王老仰起头不由地说,真想看到这两卷瑰宝能合璧展出。

  ——相信这也是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据悉,台北故宫博物院将于2011年6月至9月举办“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到时两卷瑰宝合并展出,重现《富春山居图》的原貌,观众可以藉此对这幅旷世名作有完整的认识。(谢光辉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