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海军:论三位一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20:42
公元386年8月的一天,意大利米兰街头,炎炎夏日,酷热难当。一个32岁的青年垂头丧气,泪流满面。他支开了伙伴阿利比乌斯,为的是独自走到更远的地方,无拘无束地嚎啕大哭。他冲进花园,扑倒在一棵无花果树下,泪如泉涌,他哽咽着说,“主啊,你的发怒到何时为止?请你不要记着我过去的罪恶。”泪水如同献给上帝的祭物,源源不断,他呼喊着,“还要多少时候?还要多少时候?明天吗?又是明天!为何不是现在?为何不是此时此刻结束我的罪恶?”
  正在这时,邻屋中传来一个孩子的声音-很难分清楚是男孩子或女孩子的声音-反复唱着:“拿着,读吧!拿着,读吧!”这个青年脸色大变,没有其他解释,这一定是神的命令,叫他翻开书来,看到哪一章就读哪一章。他抑住眼泪,匆匆赶回去,抓起使徒的书信集,翻开来,默默读着最先看到的一章:“不可耽于酒食,不可溺于淫荡,不可趋于竞争嫉妒,应被服主耶稣基督,勿使纵恣于肉体的嗜欲。” 无需要再读下去了。读完这一节后,他顿觉有一道恬静的光射到心中,溃散了阴霾笼罩的疑阵。
  这个青年就是基督教神学两大高峰之一的圣.奥古斯丁了。
  这次神启的经历使他明白,上帝确实是永恒存在的,而且是以三位一体的复杂形式为我们所感知。上帝存在,圣父圣子圣灵这三位一体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它是永恒,真理与意志;它是统一,形式与秩序;它是存在,理解与生命;最重要的,它是记忆,理解,还有爱!就这样,他出于对基督的爱,对上帝的爱,把后半生都献给了基督教,一共留下了93部专著,洋洋千万言。
  最初,拉丁教父们是在思考敬拜上帝和敬拜耶稣这两个一分为二而又合二为一的问题时,遭遇到了三位一体的问题,不过主要还是处理圣父与圣子的关系。到了公元325年,尼西亚信经被确立。公元381年,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召开,确定了三位一体神学的正统表达。奥古斯丁就是在这背景下进入基督教的。他的背景很复杂,一开始的入门读物是西塞罗的著作《荷尔顿西乌斯》( Hortensius),可惜这本书已经失传。顺着西塞罗,奥古斯丁回溯到了柏拉图的思想。同时,他又信仰推崇善恶二元论的摩尼教。而上面的这次经历,最终使得他脱离了摩尼教,进入了基督教。从此,他就开始虔敬地生活,积极地护教。
  后人都说奥古斯丁是古典思想集大成者,因为他的著作几乎包含了以后中世纪神学以及启蒙哲学一切关心的主题。一般来说,他最为后人所重视的有三部书,一部是《忏悔录》,详细叙述个人因为自由意志的诱惑而堕落,而后又是通过上帝的恩典而得救;一部是《上帝之城》,这部书表现出他调和处理希腊古典哲学和《圣经》这两大不同源头重要传统的态度;最后一部就是这本《论三位一体》了。奥古斯丁为了这部书,前后几乎花去了二十年的光阴,这才是他神学思想的颠峰。
   几乎所有奥古斯丁的书都很注重结构,或者说,他是精心设计了的。很多学者都赞同,应该大致将《论三位一体》拆成两部分,前面一半即1-7章是神学的,而后面一半8-15章则是哲学的,这部书经历过一个痛苦的思想挣扎过程。从内容来看,一开始奥古斯丁是本着《圣经》提出疑问的,他耐心地从《圣经》的文本细节里探究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微妙证据。然后,他就进入所谓的“经世三一神学”论证套路,即“三一论”是如何使得人类获得拯救,走向信仰。
   但是,这部《论三位一体》前后写了20年,奥古斯丁的心路历程也经历了重大转折。在写到第8章的时候,奥古斯丁突然明白,从拯救者-被拯救者-拯救来理解“三一论”,终究只是表层的形象。从信仰,经世的维度去理解三位一体,竟然是不可能的。要理解上帝,要理解三位一体,必须走向内在,走向爱者-被爱者-爱。这样,奥古斯丁就进入了所谓“内在三一神学”的阶段。
   上帝是光。可柏拉图觉得,它只是在那里发光,照亮已经存在的秩序。但在《约翰福音》里,我们已经知道,它实在是一种“内在的光”,因为它能够照亮每位诞生在世界中的人。奥古斯丁终于参透了,上帝就是灵魂之中的光,我们只有反省自身,回归内在之后,才有可能看到这道灵魂之光,敬拜上帝。
  
  《论三位一体》奥古斯丁 著 周伟驰 译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