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tnpe哪里有卖:玫瑰女人-魅力女人教程(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52:46



  玫瑰大观园

  玫瑰女人,来自艺术的大观园。在艺术的大观园里,玫瑰女人汲取着艺术的精华,得到艺术的熏陶,使自己变得多姿多彩,摇曳着玫瑰似的风情,流溢着绚丽的色彩,散发出高雅的沁香。她们既是女人,也是艺术的化身。

  西汉时的卓文君就是这样一位卓尔不凡的玫瑰女人。据历史传说,蜀中才子司马相如二赴长安,不久就“官运亨通”,得到了汉皇的赏识,官拜中郎将。一登龙门,司马相如自己

  觉得身价百倍,从此就沉醉在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的生活之中。他忽然觉得卓文君配不上自己了,就一门心思地想休掉卓文君,再另娶一位名门的千金。

  自司马相如进京眼睁睁的五年一晃就过去了。一天,卓文君正暗自垂泪,忽然京城来了一名差官,交给她一封信,并说大人吩咐,立等回文。卓文君又惊又喜,拆开信一看,只见大白纸上寥寥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么一行。卓文君一下子就明白了,当了新贵的丈夫,花了心,而且有弃她之意,这是变着法来刁难她,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等他那么多年,换来的竟是抛弃,卓文君一时悲愤交加,当即写了回书交给了差官。

  司马相如满以为那一行数字能难倒卓文君,正做着新欢的梦,不想她回信竟如此神速,赶忙拆开一看,傻眼了,原来卓文君巧妙地将信上的数字先顺后倒地联成了一首既情意缠绵又正气浩然的血泪诗,请看: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只说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相思,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月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我作男。

  司马相如读后十分羞愧,越想越对不起这位才华出众、多情多义的妻子。终于用高车驷马,亲自登门迎接卓文君,从此郎情妻意,恩爱百年。

  还有一个故事,话说宋代赵孟頫是一位诗文书画样样精通、而且造诣很深的大腕级人物。在他年近50时慕恋一位才女,很想学名士纳妾。于是,他作了一首曲子给结发夫人管道升,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春意,请看:

  "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几个吴姬、越女无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青春不再人老珠黄的赵夫人,面临着丈夫喜新厌旧的纳妾选择,也面临着如花似玉光彩照人妙龄少女的挑战!想自己对丈夫一往情深,不愿意看到第三者来干扰他们的爱情。于是这位素质非凡的才女针对丈夫的曲子,写下了《我侬词》相劝:

  "你侬我侬。忒煞多情,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们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淤泥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赵孟頫一看夫人写的《我侬词》,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很受感动,倍觉惭愧。于是,彻底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两个女人的故事异曲同工,卓文君和赵夫人胜在艺术修养,也就是说女人的魅力之处在于艺术修养。别人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也罢,别人浓汝艳抹胭脂花粉也罢,作为女人,再漂亮的外表也经不起岁月的蹉跎,青春的流逝。只要当你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才能体现出优雅的魅力,而这种内在的气质,是能够永恒的。有才学、智慧、艺术修养的女人,一定会得到男人的青睐,而这种实质性的爱是绵绵无绝期的。

  然而这种艺术修养是长时间从书中得来的,当一个女人走进了知识的世界,艺术的世界时,就如来到了别外一片天空,你的内心就在这片天空中受艺术的熏陶,不知不觉你也就有了一身书卷气,一股清高味,一股艺术气质。

  小说看世界

  史记是历史实事的记载,而小说可以说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正因为小说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所以小说才包罗万象。就表现手法,小说可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古典主义、批判主义等等。手法不同风格也就不同了,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古典主义自然是描绘古代人的思想、风格,连文风都古里古气的;而批判主义,你要是看哪里不顺眼,就揭哪里的疮疤,净说丑的,不说好的,要怎样丢人就怎样丢人,要怎样丑就怎样丑,说得让人看了就义愤填膺,忍无可忍。

  一篇好的小说往往凝聚着作家思想艺术的闪光点。因为从生活体验,酝酿到构思,再到创作,每一步都是精心的艺术过程。说实在的,一个作家要是没有什么想像力哪能写出艺术性高的小说来。而不读小说,缺乏艺术的熏陶,怎能有丰富的想像力。对于女人来说,缺乏这种想像力,又何来魅力?因此女人应该多读点小说。

  女人读小说,不能不读《红楼梦》,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叙事文学的皇冠,与其说是一部古典小说,还不如说它是一部人间女人万象的集装箱。《红楼梦》所展示的各种女人的不同命运,使你能够全面地了解女人,会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享受和启迪。

  读这部小说,先得了解作者的身世。作者曹雪芹从小生在一个封建贵族家庭里,家族兴旺时,生活无忧无虑的,姐妹们个个花容月貌,吟诗作画。后来家族衰落下去,悲剧于是降临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在曹雪芹的心里形成了抹不去的伤痛,于是他把社会的黑暗,女人的命运写进了《红楼梦》里,并且写了十多年。

  他自己也说得很清楚:要使闺阁昭传。意思是,卦建社会认为女人比男人低贱,一切得听男人的。而他要强烈评击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要所有的人都知道,女人和男人同样有才情,女人不是社会的红颜祸水。

  这本书开头,就很有意思,到了后面,有种爱不择手的感觉。这部小说叙述繁杂,场景众多熙熙攘攘,人物众多如过江之鲫,读起来却没有一点嚼蜡的味道。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鬼斧神工似的结构叙述。

  为什么,这与作家独特的艺术结构是分不开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前后呼应,含沙射影技法。前面从冷子兴的话里把贾、王、史、薛这四家的人情世故说了出来,而后才引出了这么一段辛酸史。到了黛玉被送到贾府之后,故事情节又由宝玉梦游大虚幻境,又含沙射影地点明了各人命运。

  于是有了黛玉的:欠泪的,泪已尽。奇!有意思,黛玉呢,原本在仙境是一株快枯死的草,后来宝玉不断地浇水,她才长得花枝招展的,上天为了这段情,宝玉来到人间,黛玉到人间以泪来还他的恩情,人没了,泪也就尽了。

  说湘云的:为官的,家业凋零。后来湘云只得靠贾府救济活着,一生清苦。还有妙玉:无情的,分明报应,和后来的“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被强盗抢走遥相呼应。惜春呢,看破的,遁入空门,看尽了姐妹们的悲剧命运,最后不顾任何人的阻挠做了尼姑。王熙风呢: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她对权势痴迷不悟,处处要占上风,害死不少人,最后也是悲苦而去,和前面也是一一对应,妙!《红楼梦》还有很多其他地方也是运用这个手法,让人感觉不到一点痕迹。

  欣赏《红楼梦》,最重要的是要会欣赏里面的人物,最让人悲悯的要数林黛玉。她不仅美貌绝伦艳冠群姝,而且才华横溢,几番拔得头筹。她那心比天高的傲世气性,使得许多人对她既羡慕爱恋又妒忌指责。然而在她身上所体现的那种爱恨离愁交织难分的性子,正是她人格魅力的所在。敢爱敢恨,却不得不屈从于世俗的压迫,最终只落个“质本洁来还洁去”,泪水流,泪水干,情恨交织心茫然地离开了红尘。

  黛玉的性格虽然有些孤僻,为人处世过于率直,比起大观园中其他那些八面玲珑的女人来讲,更让人觉得同情。她的那首葬花词也就是她命运的一个侧面写照。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抷净土掩风流。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让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主角——贾宝玉。宝玉生下来口里就衔着块玉,以至于家人把他当块宝似的,捧在手中怕摔坏,含在口中怕化了,敬他若神仙一般。尤其是贾母,贾政打宝玉的那一段写得最精彩,贾政打了一阵子之后,那贾母一边哭一边摇头晃脑地赶来,威胁贾政要打宝玉还不如先打死自己算了,吓得贾政连忙跪在贾母面前磕头如捣蒜。虽说家人对宝玉百般疼爱,但宝玉骨子里有一种反叛,蔑视功名权贵,不走封建的仕宦道路。他成天在女人堆里,黛玉葬花的那一刻,写尽了他心里的一切,心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没有了,人也见不着了,能不心碎肠断!还有宝钗、香菱、袭人等。宝钗也见不着,则自己又安在哉?怎能心里不凄凉?后来那些如花似玉的女子一个个过早地凋零,他的心也就麻木了,即使上京赶考,考了第七名,他最终还是遁入了空门。

  王熙凤呢,金陵十二钗之一,长着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身型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实际的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最后落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除了宝玉、黛玉、王熙凤写得很成功之外,其他的人也塑造得有血有肉,有灵有性。如宝钗、史湘云、紫鹃、探春、晴雯、平儿、袭人、香菱、妙玉、鸳鸯、元春、惜春,她们不仅仅是美丽、聪明,而且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欣赏《红梦楼》,整个故事都是梦与现实的结合,假亦真和真亦假的结合,就像结尾所写的: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红梦楼》要慢慢地欣赏,细细地品味。它的艺术无境止,多欣赏几遍,隔那么一段时间去读一下,你就会越觉它总有不同的感受。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刺激喜欢神奇故事的女子,你应该去读一读小说《百年孤独》,我想它远远超过魔幻大片《指环王》所给你带来的好奇和艺术享受。《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著名作者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如今已被译成几十种语言,作者凭借此书不仅使哥伦比亚文学在世界文学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使自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从1830年至上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

  作者把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对布恩蒂亚家族众多人物的孤独精神作了生动地刻画。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这个家庭里,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可以说,这些孤独的人让我们不得怜悯,不得不同情。

  外部文明对马贡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是又魔幻化了。如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人们惊恐地看到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而在寂静的夜里,人们居然能听到“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蛀虫啃食时的巨响以及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这些像是现实而又不是现实的情景充满魔幻神秘色彩,使人扑朔迷离,琢磨不定。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运用了前所未有的新颖倒叙手法,这种手法就像人的意识流一样,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头这样写道:“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短短的一句话,实际上容纳了未来、过去和现在三个时间层面,而作者显然隐匿在“现在”的叙事角度。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把读者引回到马贡多的初创时期。这种倒叙手法,不断地给我们造成新的悬念。甚至有点轮回的味道,一点裂痕都没有,让我们读完了又可从头读起,周而复始永无境止。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会发现它的艺术魅力不仅仅是我所说的这些,而且还有其他的方面,如人物的语言、阿拉伯神话故事的引用等等,都需我们慢慢地欣赏,更多地领悟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

  能欣赏小说的女人是与从不同的,可是能写小说的女人,在我看来就更不一般了。在现代才女中,张爱玲虽算不上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丽,但她却有绝对的魅力,她用文字将她的美别致地表现出来,那种美不仅凄美婉约,而且还充满着传奇。

  张爱玲小的时候,母亲和父亲的关系一直不和,后来母亲又出国念书,把张爱玲丢给了尖酸毒辣的父亲,父亲常常对她毒打谩骂,张爱玲的童年可以说是黑暗的,惟一能给张爱玲带来欣慰的是什么,是书,除了书之外还是书。她八岁起就念起了《红楼梦》、《水浒传》什么的。可以说是书救了她,使她逃出了父亲为她包办的婚姻。像她那个时代的人,虽然天天有人喊着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但不见得怎么个平等,更不可能说婚姻自由了,婚姻之舵绝大多数还是由父母掌握的。要不是张爱玲从小阅读那么多的书,从书中获得精神食粮的话,她的命运也许就会重新改写了,她也不会写那么多的文学经典之作,像《金锁记》、《半生缘》、《倾城之恋》等等。

  张爱玲敢于反抗旧社会包办婚姻,这在当时来说其难度之大恐怕今天的我们是无法想象的。当代文坛巨匠巴金老人与旧家庭断决关系之难度,在他的小说《家》中的觉慧身上可以看出来,何况是一个女人张爱玲呢。

  历史上对张爱玲这个人虽然有些争议,但她的小说却不可不读,从她的小说中,我可以看到一个女人生活在混浊世界的内心矛盾和执着的抗争。她那散文般优美的文字,读起来会让你有秋夜里轻风拂面般的清爽感觉,心在文字之间澄静得如同一泓清泉,莫名地生发出一种对人生的慨叹。

  虽然不是每个女人都能像张爱玲那样去写小说,但可以经常去阅读小说,一个常读小说的女人,无论走到哪里,她的气质就像她自己的影子一样如到随形,无处不在显现出来,这种凝铸内在的气质往往令男人们向往,令女人们崇拜。说实在的,一个能欣赏小说的女人,对别人的影响也是不可言喻的。

  好的小说在世界上是多如星辰,我们欣赏小说,就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小说,如我国的小说,古典小说除了四大名著(曹雪芹写的封建社会的爱情悲剧小说《红楼梦》、施耐庵笔下的行侠仗义的农民英雄小说《水浒传》、罗贯中写的关于魏、蜀、吴三国之间战争的小说《三国演义》、吴承恩所著的具有叛逆精神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之外,还有李汝珍所写的具有上百个才貌双全的女子的小说《镜花缘》、文康所写的关于一个行侠仗义女子的爱情小说《儿女英雄传》等等。

  现代小说名著有张爱玲描写旧社会乱世中一个女人的爱情小说《倾城之恋》,沈从文笔下凄美纯真的苗族爱情故事《边城》,钱钟书所写的“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爱情心理的小说《围城》。

  国外的也有不小,如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所描写的男女之间纯真爱情的小说《雪国》、《伊豆的舞女》,紫式部的反映平安王朝期日本贵族淫逸情爱的小说《源氏物语》;美国作家米切尔描绘一个独立、坚强的女人的小说《乱世佳人》、德莱塞笔下的一个女性在金钱社会里追求幸福而最终幻灭的小说《嘉丽妹妹》;法国巴尔扎克写的“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人间喜剧》、斯汤达所写的一个小人物利用女人的爱情向上爬的小说《红与黑》;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笔下的反映资产阶级的冷酷与虚伪带给女人悲剧的小说《安娜·卡列宁娜》、《复活》;英国作家勃朗特笔下的因爱生恨而产生抱负的小说《呼啸山庄》、詹姆斯笔下的一个女人"探索人生"的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以及夏洛特·勃朗特所写的一个女子追求平等爱情的小说《简·爱》等等。

  银幕上的梦

  如今不看电影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电影成了一种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影艺术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既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它集戏剧、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摄影、舞蹈等艺术于一身,它吸收了各门艺术的长处和特点,丰富和充实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它是艺术的熔炉,任何天才艺术家都可以在里面一显身手,任何文化层次的人都可以从电影里得到乐趣。

  好的电影总能让我们忘乎所以,沉醉于另外一个世界里。那是因为动人的故事震撼着我们的灵魂,美妙的音乐在挑拨我们的心弦,激动人心的画面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眼睛。当一个人的听觉、视觉以及他的脑子完全被俘虏住,在那一刻也就忘记现实中的一切了。

  电影有如此大的魅力,最终归功于它本身的艺术特色,也是说电影的基本语言,既蒙太奇艺术、画面艺术、声音艺术。蒙太奇艺术反应的是导演怎样把所拍的影带剪辑组合成一部合情合理的影片,让人在欣赏时感觉不到一点裂痕。在这里,我们只说说电影的画面和声音艺术。画面是电影最基本的艺术,一部好的电影艺术家们都力争画面精益求精,使其和故事情节相互渲染给人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如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就是一部很出色的影片,《红高粱》是根据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张艺谋“摄而优则导”的一鸣惊人之作,由姜文与巩俐主演。通过这个以童稚观点回忆“我奶奶”从嫁人到被日本鬼子打死的传奇故事,塑造了“我奶奶”、“我爷爷”、罗汉大叔等一批中国普通老百姓群像,歌颂了他们敢生、敢死、敢爱、敢恨的民族精神,同时它所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格、心理、文化以及生存方式令人深思。

  这部影片有很多成功的地方,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它那充满震撼的色彩。画面很美,色彩迷人,大胆运用了色彩特殊的审美价值,以红色为基调,为观众创造了一个红色的世界。红色的高粱,红色的大地,红色的天空,这种铺天盖地的淡淡的红色不仅给人鲜亮、热烈、火热的感觉,红色是血的颜色,而且更象征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意志。

  影片里的一切,在那红色的世界里焕发出异样的光彩。中间男女主角在红高粱地野合的片段,观众可以从电影中体会“景人合一”之美,令人看得畅快淋漓。结尾处“我”爷爷牵着“我”父亲行走在由三百多个乡亲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的高粱地里。人月深处,无边无际的红红的高粱幻化成血海。奶奶安详地倒在血泊中,高粱齐声哀鸣,慷慨、悲凉。太阳出来了,太阳被暗红色的血抹成深红,红色的太阳燃得正旺,世界都是红色……可以说,色彩的运用在这部影片里发挥到了极致,是中国影片前所未有的。

  在电影里成功地运用色彩的影片可以说很多,如1997奥斯卡最佳影片《泰坦尼克号》便是一部。历史上最惨痛、最悲壮的海难画面成了一段惊世骇俗的爱情悲歌的宏大背景和壮观配衬。影片的开头,无论是港口码头,还是雀跃人群;无论是挡住了大海遮住了天际的泰坦尼克号客轮,还是杰克和露丝狂吻时的大海和天空,一切都焕发着金黄色,洋溢着欢乐美好。

  然而当人们正享受着愉快的旅途时,“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正前面卧着一座冰山,此时漆黑的海洋和天空成了灰色,铅灰色成了画面的基调,从泰坦尼克号的右侧被冰山划破到一千多人伴随着它葬身于海底,一直都是这种阴暗悲剧的色彩。金黄色与铅灰色的对比和美好与悲剧的对比相衬托,给人一种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说到这,我忍不住要说说它那美妙绝伦的音乐。直面生死的残酷、获取真爱的执着一直是人类周而复始永恒的话题。影片正是用令人惊羡、感动天地的爱情征服了无数的观众,然而我们对它音乐的喜爱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影片故事本身。

  船撞冰山时,弦乐、双簧管的温柔平缓、经定音鼓隆隆地过度,而后异峰突起,以铜管的全奏传入我们的耳中,令人紧张扣人心弦。紧接着音乐情绪变得多彩而感人,或是刚柔强弱、缓急冷热,或是此起彼伏、交织并具。将事态的险峻、人心的恐慌、无奈中的美好回忆以及恋人间生死离别时的感痛悲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当大海死一般的沉寂,到处漂浮着梦一般的尸体,无力发出声音似的弦乐和救生船上人的呼唤“有人还活着吗?”融合在起,给人一种悲壮。

  影片的主题曲《我心永恒》更是震撼人的心灵,在大海和天空之间回响,挥之不去。

  Every night in my dreams, I see you, I feel youThat is how I know you go onFar across the distance and spaces between usYou have come to show you go onNear, far, wherever you areI believe that the heart does go onOnce more you open the doorAnd you are here in my heartAnd 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Love can touch us one timeAnd last for a lifetimeAnd never let go till we're goneLove was when I loved you

  One true time, I hold tooIn my life we'll always go onNear, far, wherever you areI believe that the heart does go onOnce more you open the doorAnd you are here in my heartAnd 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You're here, there's nothing I fearAnd I know that my heart will go onWe'll stay forever this wayYou are here in my heartAnd 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

  歌曲的旋律从最初的平缓到激昂,再到缠绵、高潮,一直到最后荡气回肠的悲剧尾声。让我们领悟到,爱情难以捉摸,或许从来都不永久。然而这首歌在悠悠的悲伤中贯穿着永恒的爱,把毁灭变成永生,将遥远变得贴近。在这凄美哀怨的歌声中,我们体味到友谊、爱情与幸福的永恒主题。

  《泰坦尼克号》是依靠动人的爱情故事,声音和色彩的巧妙结合取得成功的,当然也有高超的导演艺术、演员娴熟的演技等多方面原因。一部影片要是缺少了这些因素,就很难得到人们的青睐和认同。像凄美的爱情绝唱《魂断蓝桥》、隔世情缘《人鬼情未了》、气势磅礴的爱情史诗《乱世佳人》、爱情停止的地方《罗马假日》、野百合也有春天《简·爱》、我用生命保护你《保镖》、爱在战火纷飞时《卡萨布兰卡》这些外国影片都无一例外。

  近年来我国电影也有不少佳片,如张艺谋导演的《我的父亲母亲》、《红高粱》,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等等。在影视剧中,优秀的电视剧也不少,我们也可以去欣赏,如根据莫言的小说改编的《玉观音》、《永不瞑目》;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梅花三弄》、《烟锁重楼》;根据张恨水的小说改编的《金粉世家》等等。

  戏剧人生

  有句俗话说:“戏剧小天地,人生大舞台。”小小的舞台,演绎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戏剧是集文学、音乐、绘画、表演以及语言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一些政治家为了得到农民的拥护,于是提倡崇拜与农民生产相联系的草木、动物之神,在雅典城中举办大型庆典活动。祭祇仪式上经常由乐队和歌唱队演唱,后来有人在舞台中央表现那些神的样子,和歌唱队一问一答的,原始的戏剧就这样产生了。

  世界艺术史上曾产生不少杰出的戏剧,也涌现了不少流芳百世的戏剧家。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剧作家埃斯罗斯的悲剧《普罗米修斯》就是一部早期的经典名剧。剧中普罗米修斯从上帝那里偷来了火种,交给了人类,而自己却被上帝锁在高加索的悬崖上,终日忍受饿鹰啄食胸膛的苦痛。剧情并不复杂,却反映了一种人与神、自然之间斗争的勇敢精神,颂扬为造福人类而不惜牺牲自我的英雄主义。

  最著名的戏剧家要数英国的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他一生创作了三十六部戏剧,其中不少名剧至今都久演不衰,如《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麦克白》。与之齐名的法国地毯商的儿子著名戏剧家莫里哀的《太太学堂》、《悭吝人》、《伪君子》。具有“现代戏剧大师”之称的罗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的《人民公敌》、《玩偶之家》。俄罗斯也有优秀的戏剧,如果戈里的《钦差大臣》、格利鲍耶陀夫的《聪明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等等。

  中国戏剧也应该可以追朔到元代的元曲。一千多年里,可谓硕果累累。关汉卿的《窦娥冤》、孔尚任的《桃花扇》,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等等。到现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剧种都有不少杰作。国粹京剧《杨门女将》、《白蛇传》,黄梅戏《天仙配》,豫剧《花木兰》,汉剧《二度梅》,蒲仙剧《团圆之后》,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话剧曹禺的《日出》、《雷雨》,老舍的《茶馆》等等。

  戏剧的主要构成是:诗、乐、舞。诗是指戏剧中的念白、唱词;乐是指给唱词配的各种曲子(曲牌)和伴奏的音乐;舞是指“手、眼、身、法、步”或是说“唱、念、做、打”这些表演方面的艺术。说通俗一点,戏剧也就是以歌舞的形式演绎不同的故事。

  西方的戏剧表现方法直接,一般从人物的对白中就能知道故事情节的百分之八九十;而中国戏剧的表现方法,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就像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一样,很多时候是动作代替了语言。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出弹性的时空,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从而对戏剧中所表演的故事情节达成共识。

  现在的大部分年轻人不喜欢欣赏中国戏剧,这是事实。就拿京剧来说吧,欣赏京剧的人是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但有些人把京剧说得神乎其神,高不可攀,欣赏入门的文章尽显高雅之能事,好像凡夫俗子没法欣赏。京剧于是让人望而生畏了;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就更难了。其实欣赏京剧,没啥了不起的,女性朋友尽管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听、去看,就如一个花园就在你的眼前,你不进花园,永远不知道花园里的花是不是你喜欢的。

  欣赏戏剧,可以先听段子,找你认为好听的听,先看折子戏,成本大套的先别去动它。戏迷或票友看戏是看“份儿”,听戏是听“味儿”,要不,咱开始可以看看热闹,慢慢的再看份儿品味儿。我说这话是不是有点强迫的意思?说实话,真有点儿。这叫“灌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兴趣。

  在戏剧欣赏活动中,你应先学习一些基本的戏剧知识,了解一些戏剧的流派和著名艺术家。就如京剧人物的脸谱知识,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意思,如红色表示忠义威严,黄色表示粗犷强悍,蓝色表示刚劲骁勇,白色表示奸诈猜忌,黑色表示忠良正直等等。每一张脸谱都有彩色图案,或是夸张或是收敛,从而由形、神、意三个方面象征性地表现角色的性格、品质和身份,既寄寓人物自身的忠奸善恶,又反映观众心理的褒贬爱憎。它的艺术魅力,往往取得极佳的舞台效果。就京剧流派最起码我们得知道“四大名旦”即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出生于京剧世家的梅兰芳,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世称“梅派”。梅派代表作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等。其弟子程砚秋也是“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而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的尚小云。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的荀慧生。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其他的流派还有:马连良(马派)、谭富英(谭派)、杨宝森(杨派)、奚啸伯(奚派),被人们誉为京剧“四大须生”。还有“麒派”老生周信芳以及自成“俞派”的俞振飞先生。

  这些我们是必须了解的,它可以引导你逐渐步入戏剧欣赏的大门,突破看戏只是看热闹的局限;还可以帮助你选择欣赏对象,使你能够广泛地欣赏戏剧佳作。然后根据不同剧种、剧目、戏剧流派的特色以及不同演员的演出风格和特色,努力选择合适的欣赏角度:是欣赏剧情,还是欣赏演技;是欣赏综合表演,还是欣赏某一方面的表演;是对该剧进行全面的欣赏评价,还是注重于人物命运的坎坷起伏。有的时候,剧情的发展和一些辅助性的表现手段常常使得你情不自禁,不知不觉地进入戏中,同剧中人物同哀同乐、同忧同喜;有的时候你又要毅然地从戏剧矛盾中挣脱出来,依靠你的理智、经验、知识进行判断和评价,分析此时的艺术得失,体会此时的情绪感受,发挥你的想象、联想,以至于幻想,以明确的观众身分进行欣赏。

  欣赏戏剧艺术,观众常被演员嘹亮的嗓音,地道的嘴皮子功夫,利落的开打所折服。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在欣赏演员如何“动”的同时,更要欣赏他是如何“静”的,在这方面,更能看出演员的功夫。梅兰芳先生的《贵妃醉酒》,杨玉环在醉态中下卧闻花的造型早已成为尽人皆知的经典。欣赏了上海昆曲演员张询澎的音配像《游园惊梦》。她不是简单地以程序化的动作去配音,而是能动地通过载歌载舞去表现人物。在与柳梦梅对舞时,不时穿插优美而独特的“静”的造型,设计得疾徐有致,恰到好处。特别是惊梦一折,身伏案头,在似梦非梦,似醒非醒之时,用张弛有度的微微起伏的双肩和两臂,配合富有表现力的眉头与睡意朦胧的双眼以及略微翘起的嘴角,很生动地表现了杜丽娘为梦中情景而惊喜的心态,造型十分优美,表情极为细致,使人悟到,平淡的故事中人物性格同样可以是深沉而丰富的,没有刀光剑影的舞台同样也能魅力无穷。

  虽然话剧是五四时期西方的舶来品,但经过艺术家们的辛勤耕耘,也有不少优秀的话剧,而我最喜欢欣赏的就是《茶馆》。一个小小的茶馆,各种各样的人物,全都在茶馆里。除了茶馆老板,老板娘和帮工,还有清宫太监,吃皇粮的旗人,吃洋教的地头蛇,主张实业救国的资本家,也有说媒拉纤的人贩子,相面为生的鸦片烟鬼,落魄的艺人,有破产的农民,失业的厨师教员,学生以及流氓、打手、特务、警察、逃兵、女招待员等等。可谓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无所不有。人物像展览似的出现,虽说众多、纷繁纠葛,似乎互不相干,但经老舍这么一放,茶馆就像旧社会生活画卷了。

  最有意思的是,里面的人物塑造,这也是看《茶馆》最让人享受的一点。如刚强爱国的血性汉子常四爷,痛恨清王朝的腐败,憎恨洋人在中国的肆虐,敢说敢道,敢于骂洋人洋教,还敢公然说“大清国要完”,为此,他被抓去坐了一年牢。秦仲义呢,是一位阔少爷,孤高自负,幻想实业救国,抵制外货富国富民,不惜卖掉房产土地来办工厂,结果是:工厂先被日本抢占,后又被国民党以“逆产”为名给没收,拆毁。他悲愤地要王利发向茶客们讲:“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

  塑造得最典型的人物那就是茶馆的掌柜王利发,他一生经历了三个时代,不仅精明能干,而且为人圆滑,善于应酬。他也一心想发财,有买卖人的自私和八面玲珑的特点,但又为人本分善良。为了招揽生意,他特别注意人缘,多说好话、多请安、多作揖,为了讨人的喜欢,谁也不想得罪,那些三教九流的人物他也能周旋过来,看到秦仲义一进茶馆,他顺口就一堆奉承讨好:“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闲在,会想起下茶馆来,也没有带个底下人?”特别是他和秦仲义谈房租更加反应其性格特点了。

  秦仲义: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当年你爸爸给我的那点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

  王利发: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钱,我一定照办就是!

  秦仲义: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

  王利发: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就那么几句,就把王利发八面讨好,善于应酬的精明性格,活灵活现地勾画了出来。今天的商人和他比起来,也要自叹不如了。除了会讨好之外,每逢逆境就不断变换招数,顺应潮流,正如他自己所说:

  “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别人的后头,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啦,添书评,评书也不叫座儿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我变尽了方法……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

  这样的人甚至比现实中的人还要有血有肉,你闭上眼睛,也感觉得到他在那个茶馆里,招呼客人,对客人打拱、作揖、寒暄的样子,令人久久难忘。

  这里面人说话真是精炼,字字恰到好处,给人一种享受。有名有姓的人物三四十个,再加上无名无姓的有七十来个,他们有的在剧中只出现一次,就能活鲜鲜地在舞台上站立起来。尤其是那个马五爷,虽然只开了三次口,总共也就29个字,然而将这个靠吃洋教洋饭的洋

  奴才那种不可一世的威风便咄咄逼人地摆在读者的面前。特别是那一句“二德子,你威风呀!”竟使一个由满清王室豢养的打手立即收敛了他那股横行霸道的劲儿。

  总之《茶馆》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茶馆》不仅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也是世界话剧史上的经典。剧中的众多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老舍先生举重若轻,通过一个小小的茶馆,勾画出戊戌变法时整修中国的时代风貌,把这种繁杂的社会景象,毫不费力地浓缩到小小的舞台上,不愧为大师手笔。

  当然,《茶馆》所演绎的是一个无可奈何的悲剧。在那种年代坏人嚣张,善良的人只有死路一条,这是历史背景所决定的,而那些想拯救中国,又终无前途的人,他们的悲剧是没有看到真理的悲哀,这些都显示了《茶馆》深刻的内涵。

  我们欣赏戏剧大致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欣赏:故事情节、社会背景、结构、人物及人物语言。戏曲世界名作如林,我们可以选一些较典型的戏曲去念,清朝孔尚任的《桃花扇》,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窦娥冤》,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而国外的像英国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席勒的《阴谋与爱情》,雨果的《欧那尼》,梅里美小说《卡门》改编的音乐剧《卡门》等等。

  吟得诗词添风雅

  在各种艺术里,诗可以说是一切文学艺术的精华,因为诗的语言精练,是一般的文学作品难以企及的。充满激情的诗让人振奋,充满甜蜜的诗让人陶醉。

  世界上最早的文学作品恐怕就是诗。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诗言志”之说,即用诗抒发人的思想报负,我国的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诗也记载史事,像古罗马盲诗人荷马用口述的《荷马史诗》,把特洛伊城的十年战争重现在后人

  的面前。

  唐朝是我国的诗歌艺术巅峰时期,除了享有美誉的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外,颇具影响的诗人还有白居易、王之涣、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张继、岑参、崔颢以及“初唐四杰”即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等人。有的诗人从少就锋芒毕露,像骆宾王七岁时,走在一个池塘边,看到一群鹅在湖中戏水,他独自吟了出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后来这首小诗成了小孩子们的经典儿歌。

  唐诗有绝句和律诗之分,绝句只有四句,有七言和五言之分,而律诗则有八句,也有七言和五言之分。唐诗按内容来看,就是抒情和叙事两大类,而又以抒情诗为成就最大,诗人以李白为首。李白生性豪放、不拘小节、志气宏放、气若盖世,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写的诗大多气慨不凡,豪爽无比,如他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就如站在高山之巅,看到了它的奔流到海和它的"不复回",想到了自己的遭遇不免悲伤起来。可是那种"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既然朋友们相聚何不高兴痛饮一番呢!诗人举杯时心又油然激愤起来,要把的心中郁积发泄出来。他痛恨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的黑暗卑污行径。想到了"古代的圣贤名士",如孔子、孟子、屈原、曹植等虽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终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和报负。发出了“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感慨。诗人越来越愤激,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狂放到了极点。

  整首诗气势恢宏,诗人的心境由悲到欢,由欢到悲,最后又由悲到欢,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抒情珍品。

  李白所处的时代是开元盛世,他写民间的疾苦自然少些。而杜甫经历了整个安史之乱,亲眼看到老百姓的因战乱而流离失所,写的诗也就悲壮了些,哪怕是喜悦,也是颠沛流离中久违的喜悦,如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是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杜甫寓居在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时所作。这年正月,安史叛军头子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持续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暂告结束,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携带家眷流落在梓州的杜甫,听到唐军的胜利消息,喜不自禁,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七律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开门见山,诗情激荡。一个“忽”字,将惊喜之情溢于纸上,同时又将“剑外”“ 蓟北”相隔千里的两地连接在一起,把人们奔走相告飞快传递喜讯的情态和气势都融于字里行间。一个“满”字,将诗人百感交集,喜泪纵横的状貌真实而细致地描摹出来。不是半生坎坷,颠沛流离,饱经沧桑的人,怎会如此“泪满”!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初闻的喜悦,是诗人久违的喜悦。诗人激动得涕泪纵横,惊“喜”之中,回过头来看看妻子儿女,她们脸上平日的愁云,早已烟消云散,呈现出一片欢乐的情态。这就不能不使诗人想到,平日患难与共的妻子儿女,几年来与自己一样遭受过多少战乱之苦,忍受了多少忧愁的折磨。如今也都转忧为喜,这就更使诗人喜上加喜,以至顾不得看书了,胡乱地把书收拾一下,就手舞足蹈起来,一个“狂”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喜悦,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像小孩子一样欢乐得手舞足蹈还不能表达自己的喜悦,还需要“放歌纵酒”才能把喜情抒尽 。“白日放歌 ”纵酒 ,不是借酒浇愁,而是以酒助兴;今日之高歌,不是长歌当哭,而是快乐地欢唱 。他恨不能立即归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正是诗人归心似箭的心理写照。“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穿”、“下”二字,贴切、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想象中在险峡中穿行疾驶与出峡后顺流而下的畅快之情。

  诗中突出地抒发了一个“喜”字 ,从闻喜讯,到流喜泪、观喜容、呈喜态、唱喜歌、思喜归,无处不喜。充分抒发了听到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消息后的极度喜悦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人民生活得到安定的热烈感情。

  当然,除了李白和杜甫之外,其他诗人的抒情诗也不同凡响,如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语言平凡,却又让人一吟三叹,诗从肺腑出,出则愁肺腑。临行时,母亲的爱子之心一针一线地融入了儿子身上的衣服里,既怕儿子误了时辰,却又怕儿子久久才归的矛盾心理,把母爱表达得淋漓尽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看似弱少,实则伟大。语言清新流畅,诗味醇美,千百年来引起无数读者的共鸣。

  综观以上唐诗,我们可以体会到唐诗的语言具有音韵美、节奏美,也有押韵,音调的平仄,吟起来于是有了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充满音乐旋律美。难怪有人说唐诗的语言生动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境界。要领悟到唐诗的精髓,也应从这几方面去推敲。其次多阅读些好诗、经典的诗,譬如:

  李白:《早发白帝城》、《行路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杜甫:《登高》、《兵车行》、《春望》、《佳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王昌龄:《出塞》、《塞下曲》、

  柳宗元:《江雪》、《渔翁》、《溪居》

  王之涣:《登鹳雀楼》

  王维:《终南山》

  崔颢:《黄鹤楼》

  张继:《枫桥夜泊》

  当然,除了欣赏古典的唐诗之外,也可以欣赏优美意境的现代诗。现代诗不像格律诗那样要求严格,在语言形式上,更加宽松,所以又称之为“自由诗”。国内的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郭沫若的《女神》、闻一多的《红烛》、艾青的《大堰河》、郭小川的《将军三部曲》、闻捷的《吐鲁番情歌》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在当代曾经风靡一时的席慕蓉、顾城、汪国真等人也有不少值得欣赏的好诗。国外的,如前沙俄诗歌的太阳普希金的诗,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诗,德国诗人哥德的诗,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以及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等等,都可以去读一读的,从中体会诗的含蓄和优美。

  任何一种艺术达到了巅峰之后必然是衰落,这似乎是一种宿命。唐诗也不例外,到了宋朝,它艺术高峰渐渐被宋词取代了。有人说后人写诗不可能超越唐诗艺术高峰,于是很多人只有转而写宋词了。成就最大的就数苏轼、辛弃疾、范仲淹、柳永、陆游、欧阳修、岳飞、李清照等人。

  尽管宋朝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朝代,但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离愁别恨也就构成了宋词的主要风格。就连豪放派大词人苏轼写的词也不例外。如他的《水调歌头·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采用问话的方式为开头,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皓月当空,良辰美景虚设似的,独自一人在月下醉酒,向问苍天,明月几时有,人世间一片离乱,真想去天上宫阙过神仙似的生活,但又怕天上太凄凉。这样来回想象了一番,还是不如在人间好,于是化这种不幸为凄美,内心深处有了美好的祝愿。

  与苏轼的词相比,岳飞的词显得豪迈,激烈。如他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写于靖康之难之后,是历来人们传诵千古的名篇,些词表达了词人对入侵者的切齿痛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巍巍的英雄气概。

  词人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被金人侵掠,父老、兄弟、姐妹在金兵的铁蹄蹂躏下,流离失所、辗转呼号、尸横遍野这样的悲惨景象,内心生起一股压抑不住的怒火,压抑不住的狂涛,愤怒而激动的思绪像澎湃的巨浪撞击着岸边的礁石,发出隆隆的巨响。词人时刻在警世自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为了夺回失去的山河,为了靖康之耻,为了那些被蹂躏的同胞,词人誓死要“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

  此词具有巨浪排空,惊心动魄的气势,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千百年来,它一直是鼓舞人民奋勇抗敌的慷慨悲壮的战斗号角!正如陈延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所说:"何等气慨!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南唐后主李煜,当然他与岳飞的词风格完全不同。李煜做皇帝是个昏君,而在文学方面,他却是个大词人。李煜继承皇位时,是何等的悠闲自在?沉迷于书画金石,沉迷于酒色,就如他的词《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香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春夜月。

  宫妃之白、宫妃之多、笙箫霓裳之乐以及李煜的陶醉。他前期身为南唐后主的奢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好禅、好酒、好色、好歌舞的李煜,把这种欢快享乐人生推演到极致。

  然而国破家亡沦为阶下囚之后,巨大的反差使词人变得忧郁失落,只落得如《虞美人·感旧》一般: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词人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可是这些已不复存在,心中却是一股忧愁,好像东流不息的一江春水。把故国的不堪回首,亡国之痛,江山易主之痛表露无遗。

  说到这,怎能忘记女词人李清照呢?李清照,婉约派成就最大的词人,号易安居士,美貌多情,才华横溢的,学识渊博,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她的词多以儿女情长、悲欢离合为主要风格,最经典的就是她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充满音乐和绘画美,就如一幅良辰美景佳人的画卷。此词描绘她一天去溪亭游览,饮酒观景,直至日暮才兴尽而归。词中亭台、小溪、流水、夕阳、醉人,误入碧水池中藕花世界,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形象可感,妙趣横生,读来叫人赞叹不已。

  我想当今没有人不想超越时空去追寻这种天真烂漫,没有任何忧愁烦恼的日子,和朋友们吟诗作画兴尽到深夜,一个人划着船回家,哪怕是犯一点天真的过失也是美的。

  宋词很适合女子,可以说它的意境和女人的多情善感、柔情似水有共同点,因此我们不妨多读些经典词,如:

  李煜:《忆江南·怀旧》

  欧阳修:《采桑子》十三首

  辛弃疾:《贺新郎》

  李清照:《如梦令》二首、《声声慢·秋情》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念奴娇·赤壁怀古》

  秦观:《钗头凤·别武昌》、《满庭芳·春游》。

  闲散不美怎么个美

  你觉得周围枯燥无味吗?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不如闲散一点,读读经典散文,散文是作者随心所遇的想法,也是心灵自由者的天堂。散文只是生活中的一点点感悟,不必为了什么才做什么,而是自由自在,潇洒自然。以诗人的眼光去观察、感受生活,从周围平凡的事和平凡的人身上发掘诗意美,传达出感情的旋律,这就是散文。

  自然得可以流浪,不在乎别人说三道四,指指点点。为了自己的向往,为了实现心中的

  那个梦幻。在气温酷热、人烟稀少的非洲撒哈拉沙漠,她可以一辈子呆下去。三毛就是这么一个女子。

  她嫁给了荷西,也不追求什么仪式、排场,简单又充满情趣,就他们两个人,一个牧师,连结婚戒指都没有,三毛像黄毛丫头似的扯着荷西就跑。

  也许《橄榄树》正是为三毛写的: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为了那天空的小鸟,为了那宽阔的草原,为了那山间的小溪还有……还有……那梦中的橄榄树。

  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在乎自己流浪,不在乎自己漂泊。而梦想就像那天空中的小鸟,宽阔的草原,山间的小溪。

  三毛传奇、浪漫是因为她很有才气,说她是一个闲散的女人,还不如说她是一个懂得闲散而又不庸俗的女人,她常读散文,也常写散文,她的生活也是散文般的生活。当我们读她的散文时会感到是一种享受,特别是她的《哑奴》,精彩感人。

  三毛第一次被请到镇上一个极有钱的沙哈拉威财主家去吃饭时,那财主家像皇宫一样的,原来财主不仅有四个太太还有二百多个奴隶,一个板凳高的小黑奴忙进忙出且一脸惶惑的样子。看着小黑奴三毛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怜悯,于是三毛给了点钱给小黑奴,结果是他的父亲哑奴登门道谢,死也不肯要,他的淳朴善良和财主的贪婪自私形成鲜明的对比。

  哑奴不仅聪明,而且也懂天象,但他却是一个奴隶。在财主们的眼里,奴隶终是奴隶,哪怕是毒热的太阳像火山的岩浆一样地流泻下来,哑奴也得站在阳台上替主人砌墙,热得受不了,像一个不会挣扎了的老狗一样,可怜的脸,好似哭泣似地望着三毛。三毛要帮他,他却不敢无缘无故地接受‘上等人’的恩惠,因为从来没有人当他是人看待,他怎么不被吓坏呢。

  这篇散文平易近人,感情就流水一样流淌在纸上,读来让人深深地感动,特别是哑奴被卖的那一片断更为精彩。

  我冲到车子旁去,看见他呆望着前方,好似一尊泥塑的人一样,面上没有表情。我再看他的手,被绳子绑了起来,脚踝上也绑了松松的一段麻绳。

  快到哑奴的帐篷,我们大家都看见,哑奴远远地就迎风打开了那条彩色缤纷的毯子,跌跌撞撞地扑向他的太太和孩子,手上绑的绳子被他扭断了,他一面“呵呵”不成声地叫着,一面把毛毯用力围在他太太孩子们的身上,又拼命拉着他白痴太太的手,叫她摸摸毯子有多软多好,又把我塞给他的钱给太太。风里面,只有哑巴的声音和那条红色的毛毯在拍打着我的心。

  几个年轻人上去捉住哑奴,远远的吉普车也开来了,他茫茫然地上了车,手紧紧地握在车窗上,脸上的表情似悲似喜,白发在风里翻飞着,他看得老远的,眼眶里干干的没有半滴泪水,只有嘴唇,仍然不能控制地抖着。

  不禁让人对这种不公平的人间世道义愤填膺,真有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境,催人泪下。

  我们欣赏散文,只要顺着作家的心灵走就行。因为散文完全是感情的流露,语言也不必雕琢,结构也不像小说诗歌那样注重框架,情感表现淋漓尽致就行。

  当你懂得如何欣赏散文的时候,人也就宁静致远,闲散得就像一首诗,像一幅画,生活那样悠闲而有情趣。在读文豪朱自清写的《匆匆》时,你会被他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段折服。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去了罢:现在又到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去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粗看文中的语言平淡无奇,俗得再也不能俗了,但当你细细地嚼咀之后,会觉得一种清香在齿间溢出,闲散而不失雅致,简单却让人从中领悟到很多很多……

  在散文里我们得到艺术的培养,在生活中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美,生活也就有滋有味的

  ,而那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女人,活得有滋有味真难!

  为什么!职业女性,整天为了工作忙得污头垢面的,整个心思也就泡在工作中,吃的是快餐,坐的是慢车,做的是急事,想的是高薪,要的是漂亮,看看,女人多累,头发长长的,怕人家当疯婆子,左梳右梳。衣服上面有没有污点,这些倒没有什么,更烦的就是化妆,男人就不同了,很少人把心思放在自己的穿着上,只要不离奇就行。更不需要美腿,丰臀的,头发吗喷点香水,镜子照一下就行,也不要担心哪里会出漏子。

  懂得闲散的人,也就美得自然,闲散也是一种美嘛!为什么,美是要慢慢来体会的,而不是一闪即逝,就像一件艺术品一样,越是精美的,越是需要长时间来体会,要不艺术家岂不三下两下就创作出一件好的艺术品了,有的人创作一件艺术品还要几年十年的干什么,他就是要表达一种平常很少见到的美。

  往往一个女人的美都在其闲散里得到充分的体现,人们为什么说花园里的花美丽,那是有人去看,有时间去看。而一个人忙忙碌碌的,就算再美的东西,在自己的眼前都会视而不见,工作那么忙,就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对爱情没心思,有时间再考虑吧,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坐车,眼前有一个美女从眼前经过,你赞不绝口的,就知道她美,可是你自己问过自己没有,她究竟是美在哪里,那你一点也就不知道了。要是如果她像《雨巷》中的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姑娘一样默默地,静静地走近该多好啊,让你看个清楚让你看个够。那你才知道她到底有多美了。那样才美得深刻。要不,女人美过之后,要是哪一天那个女的又来到你的面前时,你都不知道她曾经就是你天天想的那个美女。

  我们何不让自己的心灵也闲散起来,给自己的心灵一点休息,生活的美无所不在,女人多愁善感,就让女人的这种美自自然然地流露出来,工作时,既奉上迎下的,和同事的关系又不好,各种各样的压力,倒还不如把这些全都说出来,和家人分享,或者把它们像写散文似的写在日记里,写到散文里,字里行间古色古香的。

  集日月之精华,聚天地之灵气,女人嘛,学会怎么闲散,像散文一样,心情自然地流露,感情随处奔放。一个不了解散文的人是不可能有闲散那个心的,到了今天,我想要是那样的女子,看到花落了心里该有多么的怨愁,下着细雨该多么的多情,细雨如烟、情如丝。

  优秀的散文很多,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茅盾的《白杨礼赞》,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席慕蓉的《白色的山茶花》,杨牧的《海市》等都可以去欣赏阅读。

  国外的散文名篇也不少,如法国夏多布里昂的《美洲之夜》、莫泊桑的《雪夜》,俄罗斯高尔基的《海燕》、屠格涅夫的《树林和草原》,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大海日出》,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在海边的一个冬日》等这些散文可以给我们带来艺术享受。

  柏拉图,坏男人

  如果有人说你们的爱情是柏拉图似的爱情,你的心里肯定会难受,为什么,因为柏拉图的爱情是一种脱离物质的爱情!殊不知道爱情也需要面包。这样的爱情注定是失败的,所以就有人说柏拉图是个坏男人了,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

  大家也知道,柏拉图是雅典最有权威的哲学家,他一生博学多才,除了哲学之外,在美学、物理学、化学、音乐、数学等领域里都有他的建树,他举办的柏拉图学院是那时世界学

  术的核心。

  然而,他坏,那是因为他所说的至少有两个观点别人不能接受的。

  其一,他说文艺作品,特别是戏剧,是洪水猛兽害人的产物,他的老掉牙的理由是:戏剧是由人扮的角色,是以假乱真的东西,对社会只有害而无益。

  他还没说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很明智,完全不顾恩师的面子,针锋相对地指出,戏剧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而是对社会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它通过演员精湛的演出,可以让观众得到艺术上的享受,又可以给观众一种人生启迪。

  为此两人争吵不休。他不得不认输啊,这位桀骜不驯的门生,竟然写出了艺术世界的宝典《诗学》,至今已雄霸世界几千年,后世的艺术家、美学家把它当成典范。

  这一点已让这位大师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大打折扣了,可他还说了一句让大家一看到他就想对他扔盆砸罐的。为什么,他不知是喝酒喝醉了呢,还是神经错乱,说什么:社会来个共妻制。

  他自己一个人做美梦倒没事,可一说出来可就不那么走俏。整个世界像世界末日似的,来了一个大地震,有很多人匆匆和他划清界线,当然也有好多人以他为荣。有人送他鲜花,也有人扔他破烂。

  女人不骂柏拉图不痛快,天地良心的男人不恨柏拉图不爽快。照他那样人类岂不乱了,社会不成社会,人类还算什么人类。好在亚里士多德反对,提倡一夫一妻制,才免酿一次浩劫。要是今天,难以想象。

  何况那时西方国家他们的王子就一个王子,王妃就一个王妃,倒是中国在这个方面就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了,为什么,在封建社会里,哪个皇帝没有三宫六院的,哪个有钱的没有三妻四妾的,多少人为了那把龙椅,争得你死我活的,兄弟之间相互残杀,《东周六国志》可谓演尽同室操戈,为的是美女,更为的是江山。

  爱江山更爱美人,哪个英雄好汉宁愿孤单。

  我倒想的是,给做主子的来个:爱美人更爱江山,哪个九武之尊宁愿陪个皇后。

  这些现象都是不文明的,也是令人唾弃的。是是非非通过对比才行,这也就是哲学中的辩证法了。为什么哲学家那么聪明,就是因为他们善辩,他们为什么善辩,因为他们从事哲学,培根不是说哲学使人善辩吗,也就是这个理。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尼采、叔本华、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等专门研究哲学,他们的口才自然也不一般。

  相对于哲学家,律师是没法比的。但律师也不得不令人佩服,为什么,一个案子,看似案子要了结了,最后一举证,一推理,结果又说出一番大道理来,正邪总在作戏剧性的变化。一是因为他们分析事物周全立体,二是因为他们善辩。

  因此人嘛,特别是女人,应该看点哲学,要不总是被男人欺负。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呢,要像《九品芝麻官》里的星爷一样,他的理论不要说多厉害了,能把弯的说成直的,把直的又能说成弯的,把海水说得直击长空。就算他周围有一大群女人,他都能让她们吐血,就像炸弹一样,隔山打牛似的向后倒一路。

  女人应该做一个能言善辩的女人,面对那些强词夺理的男人,大男子主义,就要用这一套,说得他们服服帖帖的,让他一开口,就知道自己注定是输的。当然,要说就说点接近真理的东西,不要发表一些歪理,那样男人就会说你是一怪物,满脑子的邪念。

  如何才能能言善辩呢,多看一点逻辑方面的书,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我只认为,看哲学方面的书应该去糟粕取其精华才对,像孔子的哲学,精华的一面,譬如:爱好不同,智力不同他就说:因材施教。人与人之间各有其所长,于是他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有很多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此成了一名有学问的人。交朋友,常常不是挂在人们的嘴巴上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做人也有: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最让人难忘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做不到,还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做到。

  而那些好发表言论的能做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作参考,世界也就不会这样乱了。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和一个人是条龙,三个人是条虫这句话应该差不多吧!

  但什么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些便是糟粕了,要是今天哪个女子还以这些终生受用的话,那只能自己毁掉自己一生。

  这些说起来太枯燥乏味了,倒还不如说一点《四书五经》的,《三字经》呢,潇潇洒洒。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这些都蕴含着各种做人哲理,也不失是一种哲学。当你开始为人时,你的本性本来是善良的,虽然大家都是一个性别的人,但习惯却各不相同,这不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道理吗。

  同样,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个孩子没有好的教养,没有人管教,归根到底还是为人父母的过错。学生没有严格的教学纪律一味地令学生自行其便,岂不是老师的懒惰造成的。

  一个女人,是应该去读点哲学方面的,有人认为哲学是一个晦涩难懂的领域,所以大多敬而远之,而简单的也有,像风靡世界的超级畅销的哲学奇书《苏菲的世界》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哲学书籍,我建议作为女士的你也应该去读一读,它可以使你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之中完成哲学之旅的漫游,仿佛是引导人由困惑到觉悟的明灯。

  这本书让你知道什么是哲学,而不是如别人所说的那样,哲学不是什么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的人玩的把戏,而是人类对自己的人生、对周围的世界永恒的叩问。

  做一个有哲学细胞的女人,该不会迷迷糊糊地过日子,任何事情也就会像个懵懂的人一样,而是能够清醒地知道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发生了什么事,都会从容地面对,既不会盲目地相信别人,也不会愚昧地相信自己,更不会人云亦云,断然也不会对那些没事找事说三道四的人在意了。这样的女人当然会活得轻松,自己能对事物辨是非,岂不更好。

  这不,在一个法庭里,一个姓张的女士站在被告台上,告她的是一位漂亮女子,而证人却是她的老公。这案子说奇也不奇,说不奇也奇了,奇是奇在一个博士生导师竟替别人作证把自己的爱妻告上法庭。不奇在于,法庭不是天天开庭审案么,没什么稀奇。

  事情是这样的,张女士老公姓刘,是一个博士生导师,前不久接到学校的一个课题研究,而且还让他带几个研究生。几个研究生中有一个女的姓瞿,不仅花容月貌,而且好学习。

  有一天,实验做晚了,刘博导叫小瞿到自己家里吃饭,而且也和妻子通了个电话,叫她提前把饭菜做好了。到了刘博导家里,刘师母这才知道小瞿长得好看、声音也甜美,心里也就怪怪的了,特别是丈夫叫“小瞿”那两个字显得亲热无比,只觉丈夫冷了自己,热了那个狐狸精。不过做师母的也明智,要是丈夫和小瞿没有那个心,岂不是自己自讨苦吃。上面交给丈夫这个重要的课题,课题顺利地出来,对丈夫的事业也有好处,今后在学校的地位也就不同了。这么一想,刘师母心中的浪潮也就过去了。

  可没有多久,小瞿的肚子大了,而她的男友却和她分手而撒手不管了。没法她只得堕胎,可医院规定堕胎要有亲人签字,小瞿没什么亲人在身边,只得求助于恩师,刘博导想也没什么不妥,也就同意了。他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并把小瞿接到家里来住。

  这下刘师母就没法不气了,心想:我是老了,腰粗,皮肤也没有光泽,我为何腰粗,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啊,现在倒好了,狐狸精的肚子都给弄大了,还装蒜!但碍于面子,也没有说出口,把那股气憋在心里。

  虽然住到恩师家的小瞿很快就恢复了健康,但令她害怕的是自己吃得少,身子却没完没了地长。她不得不到医院里看大夫,经过一系列的化验,大夫告诉她,她的体内有一种动物的增肥剂。她惊呆了,怎么会无原无故地有增肥剂呢,平常在师母家吃饭,师母和恩师都没有胖,偏偏她一个人这样。

  她自己也不敢肯定是师母在饭里做了手脚,对恩师露了点那个意思,刘博导不听倒没事,一听连眼镜也跌了下来。

  “你师母我还不了解,她不可能做出那样的事来……”

  见恩师这么一说,做学生的还能说什么。

  但刘博导暗自想,究竟是不是自己的内人做了手脚呢。于是回家趁妻子不在的时候,走进厨房,左找右找。令他惊奇的是,在厨窗的格子里搜到一点黄颜色的粉沫。于是他拿到化验站去化验,结果就是猪食的增肥剂。自己如五雷轰顶一样,心想一个和自己风风雨雨几十年的女人,怎么做出这样缺德的事来呢,越想越气了,于是来了个:

  做妻子的成了被告,

  而小瞿成了原告,

  丈夫成了证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说明一个人面对事情要头脑清醒,懂得明辨是非,透过现象看本质,清清楚楚。要是总凭自己的感觉去行事,那样其结果适得其反。

  像上面这个故事,我想,无论是哪个女人,丈夫整天和别的女人呆在一起,哪怕是为了工作,或多或少都有点吃醋的心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像刘师母这样,就出格了,为什么,小瞿长得靓,声音好听,她就怀疑人家和丈夫有暧昧关系,人家怀孕了就不加分说咬定打掉的孩子就是丈夫的。她没有一点理智,不把事情来龙去脉弄清楚,只一味地凭主观意识,到最后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没有理智的人,我想,有点像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唐吉诃德》里的唐吉诃德,凭空来个什么骑士精神,把风车当敌人去拼,自己差点散了架。什么英雄救美,倒是坏了人家的好事。到了最后,只落得两手空空,自己吃尽了苦头。唐吉诃德可是赢得无数人的同情,你不理智,那可是另一番风景啦!

  要是这样,我们何不多读一些哲学方面的书,来使自己更理智一点呢。如经后人收编整理的古代哲学家的思想集有《孔子》、《孟子》、《庄子》、《老子》。而西文国家有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法国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录》,英国休谟的《人性论》,德国康德的 《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小逻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