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大战僵尸保存进度:2009年9月14日 《论语·里仁第四·10》-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1:26:50

2009年9月14日

《论语》学习 2009-09-14 09:10:07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   李里先生《论语讲义》“里仁第四”摘记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君子对天下的事情,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适”就是这样,“莫”就是那样,不这样,也不那样。以什么作为原则呢?以道义。这里的“比”当“从”,表示以义相从,以义为原则。这就是儒家讲的适中的问题。君子对天下的事情,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他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处理事情所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这是变的一面,还有不变的一面就是这个义,道义是不变的:不管我用什么方法来做,我都是符合道义的。比如我教你们两个学生,内容一样,都是圣人之道,但是因材施教,教授的方法就不同,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这句话很深刻,就是说真正的君子并不是那种教条主义者,不是非要这样做或者非要那样做,不是保守、机械、固定的,他是随机应变的,但必须是符合大道的。

 


 

杨伯峻《论语译注·里仁第四·10》摘记

 

4.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⑴也,無莫⑴也,義之與比⑵。”

【譯文】孔子説:“君子對於天下的事情,没規定要怎樣幹,也没規定不要怎樣幹,只要怎樣幹合理恰當,便怎樣幹。”

【注釋】⑴適,莫——這兩字講法很多,有的解爲“親疏厚薄”,“無適無莫”便是“情無親疏厚薄”。有的解爲“敵對與羡慕”,“無適(讀爲敵)無莫(讀爲慕)”便是“無所爲仇,無所欣羡”。我則用朱熹《集注》的説法。⑵比——去聲,bì,挨着,靠攏,爲鄰。從孟子和以後的一些儒家看來,孔子“無必無固”(9.4),通權達變,“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孟子·公孫丑上》),唯義是從,叫做“聖之時”,或者可以做這章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