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庆日图片:爱的方程式——婚姻的归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30:27

    婚姻除了是一种法律关系,更是一种情感关系,它或者亲密,或者疏远。而无论何种状态,它们之中总是存在着一种权利的争夺之战。大多数时候,这种权利争夺之战温情脉脉,但有时也会相当地残酷无情。如果婚姻成为情感的战场,那么这是对爱的戕害和杀戮,在其中双方都是受害者,而没有幸免者。

  婚姻比爱情复杂,是因为婚姻牵涉到更多的利益和关系。婚姻的不幸,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还取决于身处婚姻大厦中的人们。她们的性格、心理以及情感互动的模式都对婚姻有深远的影响。婚姻不仅影响到当事人,而且会影响到各自的原先家庭以及子女的生活,因此我们在婚姻中承担的责任不仅是个人的责任,而且也对与我们命运相连的人承担着责任。但我们要有一个好的婚姻,却又必须首先承担个人的责任,有能力过好个人的生活。

  婚姻中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严重的冲突导致互相的伤害,乃至婚姻的破裂解体,因此如何在婚姻中以爱化解冲突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历经努力,但有一些婚姻仍会不可避免地走向结束,这时如何保证婚姻的废墟不影响到将后的生活则十分关键。我们要学会告别旧的情感,同时能够缔结一段更成熟的婚姻,以崭新的活力开始新的爱,新的情感关系。

人们往往忽略了婚姻之内的权力冲突,而这种权力冲突广泛存在于各种婚姻之中,包括最为自由的恋爱婚姻。这些权力冲突往往以较为隐匿的方式存在,处于无意识的状态,是个人的无意识,也是婚姻的集体无意识,不为当事人所觉察,然而影响甚大。婚姻权利的斗争,来自实际的利益,也可以来自情感的脆弱、自尊的满足以及对婚姻的不安全感等。

  婚姻创造了现代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婚姻对于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个人其意义也非同寻常。大多数人的生命都起源于父母的婚姻,大多数人也都将步入婚姻生活。

  上世纪30年代陈顾远所著的《中国婚姻史》,罗列了中国婚姻发展的纷繁复杂。古代婚姻的人数有多夫多妻、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等,婚姻的方法有掠夺、买卖、交换、服役、聘娶、选婚、罚婚、赠婚、赐婚、收继、续嫁、赘婿、养媳、招夫、典妻、志愿等多种,关于婚姻成立、婚姻效力、离婚等的礼法规定也十分繁复。

  在人类的历史上,婚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古代婚姻的主要目的是“广家族,繁子孙,求内助”,在广家族方面,结婚是为了合两姓之好,因此“为族娶妇是重,为个人娶妻是轻”;在繁子孙方面,婚姻是为了传宗接代,“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求内助方面,妻子应该帮助丈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古代的婚姻对家庭的意义大于个人的意义,婚姻嫁娶必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对象由父母长辈选定,而不是个人私定终身。《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那么无奈,因为宝玉到底娶谁,要由贾母一锤定音。

  如今,婚姻对于个人而言,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与自由,也更回归了婚姻的本质。婚姻虽仍然承担着社会基本组织和生育的功能,但婚姻更主要的是满足个人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婚姻一直被视为人生大事。即使一个人事业上有非凡的成功,如果婚姻不幸,那也是令人遗憾,甚至是相当痛苦的事情。

  托尔斯泰82岁高龄时离家出走,离开了共同生活近半个世纪的妻子,最后孤零零地客死他乡。有评论家说:“托尔斯泰笔下的若干个家庭,没有哪一个比他自己的家庭更像‘小说’。两个人既爱又恨、不能分开又无法相处的婚姻,耗尽了他们的一生。”

  钱钟书的《围城》对婚姻有一个著名的比喻:“有的人想从围城里面出来,有的人想从外面进去。”无论是进是出,这种选择也许并不完全出于个人的理性。

  一个女孩很害怕结婚,因为父母婚姻的不幸,使她感觉婚姻并不安全。虽然男友在各方面都令人满意,但是当要结婚的时候,女孩内心却有一种恐惧。随着婚礼越来越近,她对男友也变得越来越苛刻,动不动就发怒,最后使男友对是否结婚也感到困惑。女孩很痛苦,也很想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就是控制不了。结婚让她感到紧张,不知道如何应对,为了逃避这种担心,她在无意识地破坏自己的婚姻,使之不能成功,这样就不必去面对结婚所带来的压力。

  一个30多岁的男青年,父母催促着他结婚,然而,他固执地坚持单身,因此与父母发生激烈的冲突。经过心理的分析,他迟迟不结婚正是要违背父母的心愿,他以自己的婚姻作为对父母的“反抗”和报复。因为他对父母一直很不满,所以就在父母最着急的这件事上与之作对,表面的理由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而实际上他拒绝与任何异性谈婚论嫁。

  虽然人类一直在追求着婚姻自由,然而,或许永远无法真正在婚姻上做到完全的自由,我们不是受制于社会和家庭,就是受制于我们尚未意识到的内心矛盾和冲突。即使没有任何外在的压力和干扰因素,对婚姻的选择也受到个人的心理状态以及性格因素的影响。

  在传统的婚姻里,因为父母包办以及从一而终的观念,使婚姻少了自由选择,婚姻不是那么地浪漫。但那样的婚姻也因此稳定,人在婚姻里有一种安定感和归属感,甚至是永恒的感觉。在现代婚姻里,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婚姻也因此面对更多的诱惑和风险,婚姻中的人并不踏实,对婚姻的未来有一种前途未卜的感觉。

  选择本身有时会让人陷入困惑和歧途。有选择,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可能。选择了一种可能性,就意味着放弃了其它的可能性。有更多的选择,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压力。因为选择过后,人们更容易看到失去的,而非得到的。

心理咨询中经常可以看到婚姻中的权力斗争。这个权利问题,并不是在家庭问题上由谁说了算,也不是经济上如何管理和分担,而是指心理上的控制与反控制,对引起冲突的责任承担等。

  婚姻权利斗争,或者赤裸裸,或者含蓄,或者以一种隐喻和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的甚至以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如在婚姻中完全顺从对方。控制与反控制正是权力斗争的本质。

  婚姻中的权利运用可以分为显性控制与隐性控制。

  显性控制表现为个人的强势,强迫对方顺从自己的意愿,事必躬亲,事无巨细都要自己做主,否认对方的意见,否认对方的独立、自主性,在潜意识里认为“没有我,你就没有办法过好生活”,因此把一切的决定权、处理权都抓在自己手里。在这种情况下,配偶在家庭里面被边缘化了,因此对家庭事务中也就采取了旁观的态度,这样又招致了“对家庭不关心”的指责。

  显性控制的人高估了自己的作用。也许他们必须这样高估自己,否则,就会感到自己在婚姻中没有价值。他们需要突出自己,以免被否定。很多时候,他们确实如“纸老虎”,不仅没有从中得到成就感,而是感到疲惫,感到肩上的担子太沉重。他们也希望有人来分担,而一旦有人愿意分担的时候,他们又表现出不信任和恐惧。实际上,他们把一切都掌握在手中,是因为害怕被抛弃,害怕在家庭中无足轻重。

  隐性控制的人外表看上去不是那么强悍,相反表现出软弱和弱势。或者他们在情绪上很忧郁,总是闷闷不乐,难得开心,或者他们在身体上“体弱多病”,经常头痛脑热,但医学检查又没有什么大病;或者他们经常做出一些自虐、自残或者自杀的行为,不能令人放心。他们表现出没有能力独立生活下去,从而引起对方的怜惜和关照,因此必须顺应他们、照顾他们。他们利用了“良心”来控制对方,来使对方服从。

  还有一种类型的隐性控制是经常制造冲突,他们不能忍受婚姻生活中“风平浪静”,必须经常地弄出一些动静来。因为平静会让他们不安,而经常为一些小事争吵,这样可以证明对方还在乎自己,或者希望引起对方的关注。无论是通过爱或者恨的方式,都与对方建立了某种连接。他们以一个“麻烦制造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害怕被忽视、被抛弃的恐惧。

  “刚结婚时因为我个性较为任性且不成熟,加上两人也总不在一起,所以感情一直忽好忽坏。因为他的淡漠和不体贴,我们经常争吵,后来发展成长期冷战,谁也不向谁低头,很是矛盾,但有个规律,矛盾闹久了,又会合好,相处的很好,几乎无话不谈,相互也很恩爱,彼此很迁就,很默契,像热恋中一样。可是分开之后开始几天还能维持原状,可过不了几天,我们就互相不怎么联系了,慢慢地就感觉很远,很淡,有点像陌路人了。时间久了,我觉得太压抑了,就会找他谈,或者大吵一架,慢慢地我们就又好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这种分分合合,争争吵吵,也是夫妻沟通的一种方式。无论是分,还是合,如果哪一种状态持续了过长的时间,都会让当事人感到不舒服,甚至恐惧,因此又进入了另一个状态。在反反复复中,婚姻得以持续,以致这成为婚姻的一个模式。当然,这是一种不成熟的模式。

在婚姻之中,如果一方付出特别多,或者彼此觉得付出特别多,这样会期待对方变得更好。如果这个期待没有变成现实,渐渐地滋生了失望,彼此抱怨,导致冲突。

  很多遭受父母反对的婚姻,即使当事人冲破阻力,争取到结婚的权利,甚至不惜与父母断绝关系,最后的婚姻关系也往往并不和谐,甚至以离婚收场。并非父母真的具有先见之明,能够看到他们本来不配,也不是他们一语成懴,还在于夫妻双方自己的心理较量。

  当一个人克服了很大的障碍时,自然想求得更大的回报。当一个人付出了更多的时候,也认为有权利索取的更多。曾经被对方父母坚决拒绝、否定的那一个,当他得到了这份爱情后,他的心态也就发生了变化。有时候,婚姻本身在潜意识里只是为了要证明自己,或者是要打败对方父母的一个工具。一旦成功地结婚了,那么他就可能在对方身上施加报复。他可能通过贬低对方、控制对方,甚至虐待对方,来挽回自我的尊严。他觉得自己有权利这样做,因为他曾经承受了那么多不公平的对待。当然,也有一些夫妻会因为结婚来之不易而倍加珍惜,夫妻感情更加深厚,这与双方的心理成熟度有关。

  那些陷入“权力”欲望之中的人,并非总是最有力量的,也可能正是出于对权力的恐惧,才那么在乎权力。我们看到有些人在外面唯唯诺诺,在家里却是一个十足的“君”。因为只有在家里,他才能找到拥有权利的感觉,他滥用这种权利,以证明权利确实存在。

  有的人在婚姻中可以说是有些霸道,说一不二,完全不在乎配偶的意见和感受,动不动就当众批评和训斥对方。

  当一个人不在乎配偶的尊严,那么很难说他是爱对方的。一个鄙视自己配偶的人,也鄙视着自己的婚姻。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婚姻鄙视,那么也就谈不上有珍爱之情了。婚姻或者成为“笼子”,或者已经成为“鸡肋”。

  如果要想婚姻和谐,“权力”就要以一种良好的方式运作,离不开尊重、忍耐和妥协

婚外情俨然已经成为婚姻的最大杀手。

  婚外情是引进了爱情,或者是引进了性,或者是引进了报复和惩罚。也就是说,婚外情往往是对当前婚姻缺陷的一种非正常补充。

  一个有婚外情的男人说:“妻子是个心性很窄的人,和她谈话时经常免不了吵嘴,她还喜欢骂人,有时不讲道理,连我家人都被她伤了心。我为了这个家经常让着她,时间长了我对她也就心灰意冷,话也就懒跟她说了。她这人的脾气我摸不透,一会冷一会热,我心好烦!不久前,在业务上我认识了她,平时我们话题很投机,我和她也就慢慢地走在一起,而且相爱得很深,难以分开。”

  婚外情给人强烈的诱惑和体验,它比婚姻本身充满了更多的调情与浪漫。但这些调情和浪漫通常是对现有婚姻问题的回避和挑战。有时候婚外情只是一个理由和借口。一个结婚数年的女人有了婚外情,只是她厌倦了舒适的、没有刺激的生活。她的丈夫实在“太好了”,她无法启齿离开丈夫,只能以坠入婚外情作为解脱婚姻的理由。离婚后,她的婚外情也结束了。

  很多陷入婚外情的当事人内心也有强烈的冲突,然而无法摆脱这种情感,正如陷入毒品、酒精一样,有一种上瘾的症状,或者如神经症的症状,想摆脱而无法摆脱。更多的时候,陷入只是因为寂寞及内心冲突,婚外情正是一种非正常的替代满足方式。

  同其它婚姻危机一样,婚外情可以使双方意识到问题。因此婚外情如果得到恰当的处理,双方的婚姻可能变得更加亲密和忠诚。犹如一个人大病痊愈之后,会加倍地关注健康,改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在经历婚外情的危机之后,有时候双方会更加关注对方的需求。因此,婚外情可能给婚姻致命一击,也可能让婚姻凤凰涅磐,重获新生。婚外情如果被发现,被表达,被讨论,通过处理仍然可以维持婚姻。

  婚外情的后果主要取决于双方对关系的期待,以及能够在一个有缺陷、受到污染的婚姻中继续生活的能力和愿望。如果在婚外情中过份内疚,或者另一方过分地愤怒,并从严厉的惩罚中寻求安全感和补偿,那么双方的关系就会更加疏远。

  未能“康复”的婚外情可以有很大的破坏力,有时会长期地留下阴影。一个女人在婚外情后十年时间,仍然耿耿于怀,内心沉重。

  “自己曾做过的事情让心爱的人伤心,死了的心还能回来吗?我是一个罪人。我曾经出墙,在丈夫不在身边,倍感寂寞的时候。后来,我又回到了丈夫身边。那之后,我们的生活也有磕磕碰碰。事过10年的今天,当我以为我们的关系稳定下来,日子就这样过下去的时候,他说至今没有忘却当年的伤害。我心如刀绞,可是我能怨谁。经过这些年,我发现我爱他。没有了他,我觉得什么都没有了。可是我做过的事已经让他不能信任我。我的心,在痛,很痛。”

  当一个人对婚姻寄予了满腔的希望,付出了许多,而最后却发现遭受了背叛,这无异于晴天的霹雳,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伴随的是一种强烈的失望、愤怒、抑郁、无助、焦虑等心情,感到被抛弃、被欺骗、被否认,甚至内心有一种被撕裂感,一种幻灭感。这不仅是婚姻和爱情的危机,也是个人的心理危机。

  一些婚外情对很多人造成了伤害,也有一些婚外情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婚外情的发生,总是具有多重意义,许多的动机都可能导致婚外情的发生。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发现这个意义,并采取良好的、恰当的处理方法。

如果说,婚礼是一出戏剧的开幕式。那么,作为男主角和女主角,如何在婚姻的舞台上成功地“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是一门艺术。

  婚姻是两个人的关系,它不可避免地深受双方性格和原来家庭的影响。

  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都是有限的,尚未能认识的部分便成了“盲点”。我们带着这些盲点生活,也把这些盲点带入了婚姻。盲点,给婚姻带来了不确定的因素。

  多少曾经爱得死去活来的男女,曾经山盟海誓、海枯石烂,最后却是劳燕纷飞。有人说,那些立下的最长久的爱情誓言,往往也是最短命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如一句不详的谶语,让多少男女为之心碎。他们中的许多人曾经充满了对甜蜜婚姻的期待,然而最终在婚姻中无奈地徘徊,或者伤痕累累,或者惊恐地想从围城中逃出去。

  “在外人看来,我们两个很般配,幸福。但是,我是有苦说不出,我觉得同床异梦,貌合神离更适合形容我们的婚姻。我也知道婚姻需要磨合,迁就,可是他的缺点比一般男人的还要多好多,人的忍耐是有极限的,所以每次忍耐不下去我就会在一件小事上爆发,但是即使爆发,他还是改不了多少。我很痛苦,我不能跟家人说,我怕他们难过。我不能跟朋友说,他们多是同事,更不想别人问我:他这么差劲,当初你看上他什么了。

  为这段婚姻,我后悔过很多次,离婚的念头也有了好几次。

  我想我早就不爱他了,以前我爱他因为他的体贴关爱,因为他的帅气和才艺,可婚姻中,当体贴没了,帅气和才艺就无足轻重了。选老公,最该看的就是责任心!其实很多差异婚前也暴露了一些,只是当时我爱的稀里糊涂的,没往深处想。如今没有心灵的交流理解,也没有日常生活的温馨和谐,所以我常常觉得很孤独,不快乐的时候很多……”

  没有幻想的婚姻,才是踏实的婚姻。

  曾经抱有美好的期待进入婚姻,尔后发现现实有巨大的反差,所看到的对方不足,远超过以前的了解,这时会有巨大的失落心理。

  有一句话说:“人们因为不了解而相爱,因为了解而分开。”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生活的频繁接触中,我们看到了以前所没有看到的缺点,产生了以前没有产生过的矛盾,婚姻渐渐地有了裂口。结婚初期被忽略的东西在婚姻中并非消失,相反,它们像白蚁一样,一点点地侵蚀着婚姻的柱子。夫妻越来越表现出差异性,相互之间接受程度越来越低,亲密关系降低,攻击行为、诋毁和指责增加。这时有必要回顾双方的婚姻关系,重新定义过去的选择。我们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是为过去的选择去责备对方。

  很多时候,配偶成为我们对自己生活不满的替罪羊。当我们觉得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容易扩大对方应该承担的责任,而淡化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随着个人生活经历的变化,每个人都会不断地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其中包括婚姻关系。婚姻关系可能会从令人满意到不能容忍。这不是婚姻发生了什么本质变化,而是我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变了,因为内心的杆杠和尺度在变化。

  一个女人说:“结婚前他在生活上照顾我,关心我,点点滴滴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我感动了,我觉得我很幸运遇到了他,于是和他结婚了。可婚后,他却对我越来越不如从前,当我气愤地埋怨他时,他很坦诚地说:‘以前对你那么百依百顺是为了得到你,现在已经结婚了,我不可能哄你一辈子,两个人结了婚是过日子的,没那么多好听话说了。’我很难过的说:‘正是因为你以前对我那么好我才嫁给你!’他说:‘夫妻之间哪来这么多甜蜜的情话,我哪里对你不好了?’”

  长期的婚姻,也许不会像刚开始阶段那么的激情浪漫,会感到一些简单、平淡。但这种简单、平淡,应该是在一种心灵的平和之中,内心感到双方有一种紧密的连结,而不是感到厌烦和倦怠,不是耗竭了激情。

  在婚姻关系中,有一支看不见的手,大部分夫妻都是感情世界的俘虏。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情结之中,而没有真正地去了解对方。人们往往被感情所驱使着,感性远远大于理性的思考。

  许多因为婚姻问题而来咨询的人,对于痛苦的理解通常很狭隘,他们将婚姻视作问题的根源,认为它是导致了目前所有问题和不幸的罪魁祸首。实际上,婚姻问题往往只是他们自身问题的一个反映而已,婚姻也可能并不是问题的原因,而是问题的“牺牲品”。婚姻的脆弱,显现的恰恰是他们自身的脆弱。因此,无论在任何一段情感中他们都会碰壁。

  婚姻出现问题正给了我们一个机会,重新审视和评价婚姻,对生活方式和婚姻关系做一个调整。

  婚姻中一些潜藏的问题,一些曾经被忽视的盲点,可以藉由危机而得到发现,并及时处理。就如同疼痛可以提示疾病的存在,以便及时治疗。所以,对于婚姻出现的问题,不能漠然视之,也不能随便服用“镇痛剂”,而要及时进行反省和调整。

  有些婚姻在危机处理之后,会得到巩固和升华。如同一个人经历了一场疾病,康复之后有了更强的免疫力。比如患过天花或者乙型肝炎之后,会产生抗体。对于婚姻的危机,也完全不必惊惶失措地视为洪水猛兽,危机有时就是机会的代名词。当婚姻出现了危机,需要格外的冷静,不要让情绪控制了理智。不要在情绪冲动的时候做出任何重大的选择和改变,因为这时候的选择更多地是满足非理性的要求而不是理性的愿望。

婚姻之中发生冲突,证明有人表达了需求而没有得到满足,甚至没有得到回应。

  适当的夫妻冲突,有时可以起到促进夫妻关系的作用。因为冲突的存在,提示我们去面对和改变业已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冷静地审视,那么冲突便如一张CT胶片,它会告诉我们很多东西。适度的冲突也可以激活夫妻凝滞的情感,给双方情感体验带来一定的刺激和变化,促进情感的流动,带来情感的活力。

  健康的婚姻关系不是没有冲突,而是可以公开地探讨冲突。良好的婚姻有一个好的讨论冲突的机制。

  如果冲突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那么类似的问题依然存在着,那么它就会继续积蓄力量,也就有可能会再次爆发。长期处于冲突的婚姻之中,对人的内心是一场持久的消耗。如果婚姻变成了战场的话,那么在这个战场里,永远没有赢家。

  在处理婚姻冲突中,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当我们感到不满和抱怨时,看到的都是对方的缺点和不足。如果我们能够“停”下来看看自己,就会发现此刻情绪的真正来源。除了看到对方的不足和过失,看到对方应该承担的责任之外,我们也要扪心自问:自己在这些问题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自己是否习惯于用现在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而无法使用其它的方式?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防御,或多或少会以非理性的方式去处理感情关系。

  在处理冲突时,我们不仅要理解自己的情绪,也要理解对方的不满、抱怨或攻击。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到:对方的情绪表面上看来是指向你,其实是来源于别处时,我们的内心会油然而生一种同情和宽容。当一个人愤怒的时候,也正是她内心最脆弱的时候。我们最好的反应不是反击,而是抱持她的感情,做她的支撑。必要的时候,也要做她情绪的“垃圾桶”。正像有些人愤怒的时候,会用手去打墙。如果你真的爱她,那么做一次不动的墙又何尝不可。当对方“打”累了的时候,她会知道怨恨的不是墙。当她把所有坏的情绪都倾倒干净了,她会知道讨厌的不是垃圾桶。所以,当对方情绪不稳的时候,我们自己一定要稳定。婚姻最好的稳压器就是你自己。

  在处理冲突时,需要立足于此时、此地、此事。让我们把眼睛看着现在,看着在这个空间、这个时间的彼此,聚焦于此事,解决当前面对的问题。牵扯以前的旧帐,只会导致旧怨新仇一起涌上心头,让矛盾更加尖锐,让情绪更加冲动。所以,我们需要给冲突画一个界限,就像孙悟空用金箍棒画圈一样,让它只在这界限之内冲撞。千万不要在情急之下揭对方的伤痕,这样等于捅了情绪的“马蜂窝”,会激起强烈的反抗,陷入无休止地清算历史旧帐之中。在冲突之中不要纠缠于细节,如果过于注重夫妻之间的细节,那么永远只是剪不清,理还乱。

  在处理冲突时,不要害怕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脆弱的情感。这样,我们就不必假装强悍,不必一直抱着自尊的面具不能放下。如果真的是自己错了的话,那么坦然地道歉。我们允许自己,也允许对方有改变的机会和空间。在婚姻中,我们需要做一个“软体”动物。

  在婚姻当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各种情绪。我们需要用直接的方式让对方理解到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用指桑骂槐、发泄或在其它方面的吹毛求疵来表达。强调自己的体验,讲出自己的感觉和想法,而不去描述对方做了什么,或猜测对方的想法与感受。每个人都有表达的责任,如果你什么都不说,对方又如何理解你呢?没有人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交流是在不断的表达中促进的。

  愤怒等负面情绪也并不总是破坏性的,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种情绪,并且做适当的处理,负面的情绪也有正面的作用。愤怒是提出要求的一种方式。当一方表示出蔑视和生气时,这可能表明,对方没有像自己一样同时增加对婚姻的满足感。有时一方的生气也许预示着另一方的退缩。柔弱、悲伤的感情也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它通常会暴露出夫妻生活中的某种失败。

  冲突如果造成了伤害,要允许对方进行适当程度的惩罚。婚姻是个平衡的关系。如果一方受到了伤害,另一方必须进行适当的补偿,这样才能维持平衡。就如同天平一样,如果一边少了一些东西,那么必须给另一边增加一些。有人可能会说,婚姻不能进行惩罚,否则会导致恶性的循环。其实不然,为了让双方进入一个平等的角色,必须允许被伤害的那一方有惩罚或取得补偿的权利。当然,惩罚的强度和损害不能超过原先的伤害,有时只能是象征性的,否则就会导致新的不平衡。

经济的富裕固然不能保证婚姻的幸福。经济的多寡,与婚姻中的幸福感也不存在正比例的关系。但无论贫富,经济问题对婚姻都是重大的考验之一。

  “我们很穷,生活很苦。这些都无所谓了,当初既然选择和他在一起,就做好了吃苦的打算。因为我们年轻,年轻就是资本。心想只要他对我好一切都会好起来。就是因为他变换工作的事情,我和他吵架了,吵的很凶。他这个人自尊心特别强,即使他有一万个不对,也不许别人说的。哎,我说他的话有些重了,我说你这个男人,要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照这样下去,跟你永远穷一辈子,他来一句:‘我是无能,你找有能力的去吧!’现在日子越来越苦了,可他对我越来越不好了,抱怨多了,说我太强悍了,说他现在的一切都是因为我导致的,我无语。天知道我的苦闷,两年了我都没给自己买过一件新外套。我还鼓励让他买,因为他要出去见客户,没有好点的衣服不行,没给自己买过超过40元的化妆品,因为没钱……”

  贫穷给人带来生存的焦虑。人是有欲望的,在本质上都是趋乐避苦的。如果让一个人受苦,他一定要感到受苦的价值才是。在贫穷之中,他必须得到其它的补充和安慰。因此,会对感情的要求更高。人是容易受到诱惑的。在贫困之中,人会想到要改变,特别是觉得还有改变机会的时候,这种诱惑会更加强烈。这时,她会问自己付出是否值得。如果她无法改变,那么在贫困的生活中,更可能放大对方的弱点,因此产生不满,甚至怨恨。所以,在贫穷中,婚姻需要更加细心的苛护。

  当然,对于经济富裕的人来说,他有更多受到诱惑和满足欲望的机会。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情感,那么婚姻就可能在金钱面前被异化了。

  在现代社会,金钱财富对于一个人生活影响巨大,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人的婚姻情感关系之中。在婚姻关系中考虑金钱财富问题,本无可厚非,因为婚姻情感也遵循着付出与得到的平衡原则,金钱有时是一种重要的支出或所得,金钱可以保障一个人生存,也可以用来提升一个人的生活品质。但重要的是,如果把婚姻情感完全出卖或抵押给金钱的话,那么就是对婚姻感情的贬低、也是对自我情感的漠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绝望之中对爱的背弃。一个女孩因为在感情之路历经坎坷,因此对爱情再也不信任了,她说,既然没有所谓的真爱,那还不如找一个有钱人,至少还有财富,感情是不可靠的,至少金钱是实在的。如此的话,其实就是在金钱面前矮化了婚姻情感,把婚姻情感当作换取金钱的商品,这样的人往往避免不了被对方当作“工具”的命运——性的工具、生育的工具或者炫耀的工具等。金钱并不能给人带来心灵的温暖,而只有人的感情才能彼此温暖。一个女人家产豪富,然而,每当她站在自己高档别墅之中,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看着院前的花园,内心却感到极度的落寞,她说,自己的心就像是被关在奢华的监狱之中。

  因此,我们既不能忽视金钱在婚姻中的作用,因为金钱有时确实可以影响到婚姻的稳定,但同时也不要高估金钱在婚姻中的作用。婚姻的品质归根结底还在于双方情感的深度,在于双方在情感中的成熟程度。

在婚姻中如果一方有重大疾病,那么从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来挽救对方,能检验出爱的深度和婚姻的牢固程度。

  看过一篇文章,讲述一个医生同时收治了两个重病女患者,一个来自城市富裕家庭,一个来自农村普通家庭。城市妇女对医生说,有好药尽管开,我们家不在乎看病的钱。农村妇女近乎哀求医生,尽量开一些便宜的药,家里没有那么多钱来看这病,如果这病没有治,最好不要开药,省得浪费钱。这两个妇女的丈夫也先后找到了主治医生。让人惊诧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城市丈夫对医生说,如果看不好就不要看了,省得落得人财两空。而农村的丈夫对医生说,无论如何要救救自己的妻子,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替妻子看病。

  俗话说,久病无孝子。同样的道理,久病的妻子或丈夫考验着另一半的耐心和毅力。

  有一部电影,讲述一个男子在新婚不久因为意外摔成了植物人。为了让丈夫醒过来,妻子自学医学护理知识,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地为丈夫做康复训练。在她的努力下,丈夫终于醒了过来。在这个过程中,妻子付出了自己的青春、毅力和辛苦,也经受了欲望和诱惑的折磨。

  疾病可能改变当事人的心理,也会改变彼此的关系。

  一个妻子在丈夫出了重大安全事故之后,感到非常地困惑,不是因为治病或经济问题,而是双方的关系。“自从他出了事故做了一个大手术后,切除了一个内脏器官,以后好象变了一个人似的,脑子总想着我在外面怎么样怎么样了,经常查我的电话和短信,说我跟那些人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和他们通电话,为什么要和他们发信息。我都跟他说了千百遍了,我跟那些人没什么关系,我们只是说说话而已,发发信息而已,没什么的,可他死也不信。就为了这些事天天跟我吵啊,吵啊。我都快崩溃了呀。他说他想离,跟我没感情了。不过他放不下孩子,可孩子不肯跟他。我现在实在是没法过下去了呀。”

  事故,让这对夫妻站在婚姻的边缘,不知何去何从,感到很迷茫。事故导致丈夫失去了重要的器官,以致他的内心产生强烈的不安、担心和恐惧,担心会被妻子抛弃,会被妻子背叛。他也许怕拖累对方,怕对方最终忍受不了而离开他,这种不确定性在折磨着他。他试图通过自己的行为考验妻子对婚姻的意志,努力求得妻子的承诺。而妻子显然没有理解到这一点,她把丈夫的行为看作是性格的变异,看作是对自己的折磨,而没有意识到丈夫所有的这些反常都是在有意或无意地表达其不安。有时候,一些身患重病或绝症的人,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常,除了可能与生理、药物因素有关外,也可能是他们有意识或潜意识地让家人对他们产生厌烦和不满,让家人能够离开他们或者在他们死后不至于太哀伤,他们通过这些反常的情绪和行为“保护”家人。就这个案例而言,丈夫也可能存在这种心理——因为害怕耽误妻子,但又顾虑妻子会不舍,所以通过这种方式“逼迫”妻子离开,而不让她感到良心不安。

  疾病使人脆弱,对于确实生病的人就应该像对待孩子一样,给予积极的关注、照顾、安慰,尤其是包容。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一些情绪,而这些情绪表明了他们内心的不安。所以,我们不要压制他们的情绪,更不要因此而感到愤怒,而要做他们的容器,给其抱持,让他们感受到你确实理解了他的不安和愿望。

婚姻暴力对受害人心理上的伤害甚至超过了身体上的伤害。有研究表明,一旦开始了婚姻暴力,暴力行为就会持续不断地出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步升级。因为当事人一旦学会使用暴力,暴力行为就会继续。

  暴力是一种与他人强行进行接触的方式。施暴的人无法真正“接触”到另一个人,也就是没有办法与他人的世界有正常的联系,感觉到被他人或社会抛弃、孤立。在暴力的过程中,他对被侵害的对象是冷漠的,有时并不是把对方当作“人”,而是看作“物”。因为如果把对方当作“人”,那会显出示他本身的渺小。而只有把对方当作物,才能体现出自我的主宰感。电影《沉默的羔羊》中,女参议员的女儿被变态杀人狂绑架后,为了向杀人狂求情,让他对女儿不要下毒手,这位母亲在电视讲话中不断重复着女儿的名字,以此提醒杀人狂他手中的“猎物”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物。如果他把受害者当作一个人,而不是物,那么就会难以下手。这段台词富有心理学内涵,她说:“我向挟持小女的人说话,凯瑟琳是非常温文和善良的,你和她谈谈就知道。你有力量,你有控制权。我知道你有一个向世界展示的好机会,就是你是善良而坚强的。你有能力善待凯瑟琳,比这个世界待你更好,你有这个能力。求你,我的女儿是凯瑟琳。”这位母亲没有愤怒地谴责和辱骂对方,而是以充满人性的语言试图与对方交流,试图与对方建立情感,去理解和接近他的内心。在面对暴力侵害时,我们要尊重和提醒对方他是一个人,是一个有力量的人,但他可以通过其它的、更好的方式表现出来力量来,而不是用现在这种伤害别人的方式,那样他会得到更大的认可。同时我们要显示出自己与对方一样,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有情感的人,并且是一个可以理解他情感的人。同类之心是善良和仁慈的发端,“我与你一样”能够让不同人的情感贴紧在一起。共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与对方交流,说出对方想表达的愿望和情感,那么我们将可以消融对方的仇恨,慰藉对方的心灵,也可以让对方接纳我们。如果我们只是逆来顺受,听从摆布,或者只是站在我们自己的立场上来进行交流,那样我们将让对方感受到的是冷漠,对方也将以冷漠的态度来对待我们,把我们当作一个“物”来加以控制和发泄仇恨。

  施暴者通过暴力感到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力,甚至是生杀大权。这样,他们找到自己的重要位置。虽然他们意识到会受到惩罚,但他们已成就了“自我”。罗洛·梅说:“许多儿童或青年都曾借破坏性行为强迫人们认识到他的存在,尽管他会受到惩罚,但至少人们已经注意到他。活生生地被恨几乎跟活生生地被爱一样好,它毕竟打破了孤独和无个性的极其难以忍受的处境。”电影《七宗罪》中的那个杀人恶魔,他有一种变态的自恋——在行凶的过程中,他感觉自己是在“替天行道”,在与警察的较量之中,他感觉到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他最后自首并拼命地激怒持枪对着自己的警官,以自己的被杀注解最后一宗罪。虽然他被愤怒的警官开枪当场打死了,然而,他“赢了”――他完成了对七宗罪的惩罚,以“牺牲”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也以杀害警官妻子的方式,让那个警官对他终生难忘——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人!

  施暴一方表现出的是攻击性,内心却可能是一种脆弱。他没有办法控制好内心的冲动,也不知道如何去控制,从而习惯于用暴力来掩盖自己的虚弱。暴力有时是一种隐藏自己,防御他人的自我保护方式。

  “她人很老实,结婚后她对我很好,事事都让着我,宠着我。而我却越来越变态,我喜欢抽她嘴巴子,喜欢咬她脸,怎么样过份,怎么样伤她自尊,我就怎么做。我嫌她烦的时候就让她离我远点,心情好的时候又让她围着我转。她惹我生气的时候,我就希望她死。我让她对我百依百顺,稍微有点不合我意,我就暴跳如雷……我不明白我又不是不爱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她呢?”

  他在虐待妻子的时候,也在折磨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感觉爱还在自己的手中,其实他非常害怕失去爱。

  施暴的一方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愤怒,在处理双方关系和交流沟通方面缺乏技巧。他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没有学会用其它的方式面对所遇到的问题。施暴者体验到比常人更多的愤怒,这种愤怒可能来源于个人的早期家庭生活,他们可能在童年或者青少年期目睹了父母的暴力行为。

  我们有时会满带困惑地发现,曾经被丈夫打得伤痕累累的女性,第二天自己又回到了家里,再次被打,再次求助,又一而再地回到那个施暴者的身边。对于这些受害者,我们可能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为什么她们会这样做呢?表面上也可能有现实的原因,但很多受害者本身也有一种心理需要。她们或者习惯于忍受暴力,或者自认为应该受到惩罚;或者在潜意识里,因为个人成长经历中的特殊原因,内心有一种罪恶感,觉得自己应该遭受折磨;或者她们感到了施暴者的脆弱,认为他需要自己,没有自己他会无法活下去,因而在承受伤害中找到了个人的价值。因此,要真正帮助那些遭受家庭暴力的人,除了我们看到的,还要想到我们没有看到的――受害者的内心需求,她们在遭受暴力中寻求安慰。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对对方抱有幻想,希望对方哪天能够大发慈悲,能够觉悟而停止暴力,甚至因为自己的牺牲、忍耐而感动,从而改变对自己的态度。殊不知,家庭暴力只会因为忍受而升级。家庭暴力就像一株毒草,从一开始就不能让它生根发芽。有些施暴者,在施暴之后也会表示悔悟和痛改前非,甚至痛哭流涕,希望得到原谅和再给他们一次改正的机会。然而,实践证明,原谅只会是纵容。施暴者的习惯性行为会一次又一次地重演。

  “他要是不喝酒,还是跟以前一样。但他现在经常跟朋友喝酒,酒喝的都是很多,酒喝多了后,对我就很凶狠,回来后就象换了一个人,那种眼神象是要杀了我一样,语言粗俗,谩骂着我,把我当奴隶似大声命令我给他打水洗漱、换鞋更衣。我稍有不小心的地方,对我就大打出手,还不准我哭。并大喊大叫斥责我,这个不好,那个不好,骂的都是伤透人心的话,还说明天就离婚什么的!第二天起床后,他就又恢复了所谓正常的状态,比较和气了。对前夜的事一概不提,我有意识地提醒,他都说不知道,搞不清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有时候,看到我脸上的伤痕,他说不是他打的。他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作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面对家庭暴力要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委屈忍让,无法消除家庭暴力,指望对方良心发现,更不过是一种幻想。这时,保护自己是首要的原则。如果确实无法承受家庭暴力的伤害,也可以对婚姻做出新的选择。如果想继续维持婚姻,对暴力行为进行心理上的干预,是唯一可以维持和改变婚姻的途径,也是最可能帮助对方的途径。如果身体上受到严重伤害,也应及时求助法律和其它社会支持系统。

  “我被老公打了很多次,最严重的一次导致骨折,之后他收敛了一段时间,但最近又开始了。面对这样的婚姻,我毫不留恋,可是因为孩子,我没有离婚。我心里很矛盾,一方面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但另一方面又担心:我们的冲突对孩子心理上造成的影响远远大于离婚对于他的影响……”

  正像这位妻子所担心的一样,家庭暴力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深刻的,它的影响超过了单纯的婚姻破裂。

  与暴力行为相联系的是酗酒、赌博、乃至吸毒等特殊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能优柔寡断,以至问题积累、发酵,越发严重。对于成瘾性的问题,要及早地解决,可以通过社会途径,法律途径,也应该同时寻求心理上的帮助。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名小说《罪与罚》中描绘了一个酒鬼马尔美拉陀夫,他原本是一个小文官,因为机关裁员而失业,家里非常贫困,女儿索尼雅被迫卖淫维持生计,而马尔美拉陀夫却沉迷在酒中。他绝望地说:“我想在杯中之物里寻找同情和感情……我喝酒,是为了要使自己加倍地痛苦。”

  成瘾性行为是一种逃避的行为,逃避自己不能接受的问题。然而,这种逃避的做法,往往于己于人都是伤害。

婆媳之间是一种重要的关系,也是一种传统的“冲突”。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描写的是一起因婆媳矛盾而起的爱情悲剧。一对恩爱的夫妻,因为婆媳不和,婆婆逼着儿子休妻,导致媳妇投水自尽、儿子殉情的悲剧。另一起著名的因婆媳矛盾而起的爱情悲剧,主角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陆游与表妹唐婉结婚,婚后夫妻感情亲密。但唐婉不受陆游母亲喜欢,夫妻不得不离婚。几年后,两个人在沈园意外相逢,陆游感慨万分,题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因为婆媳矛盾,导致两个有情人空自牵挂,遗恨绵绵。

  虽然人们常说,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部,包括他的家人。但毕竟两个人是从不同的屋檐下走进来的,需要与新的家庭成员进行磨合。一个女人结婚近十年,每当回到婆婆家,仍然感到自己是一个外人而拘谨和不自在。

  除了现实的因素之外,也有一些心理的因素会导致婆媳关系紧张。一些婆婆过多地干涉子女的生活问题。有一些母亲与儿子的关系非常亲密,对媳妇有一种潜意识的排斥心理、嫉妒心理,母亲觉得儿子被另一个女人夺去,感到一种感情的失落,无意识之中表现出竞争性和攻击性,以及强烈地想要控制儿子的生活。

  “我很不喜欢他跟他妈打电话,只要他们多说几句,我就来气。他妈很会瞎操心,我们这么大个人了,他还总是叫我们这个不要,那个不能的,这些事情连小孩子都懂的,她也能说好几遍,而且是几乎每次都说。老公叫他不要瞎操心,她就说,自己就是这个样的人,对于这一点,我是很嫌烦的。”

  婆婆与媳妇会有一种潜意识的争夺,一个是争夺对儿子的爱,一个是争夺对丈夫的爱,任何一方都不希望自己被排斥,并且希望自己是最重要,好像另一个是“第三者”。婆婆有时会通过自己的“操心”,表达了对儿子的需要和自己存在的价值。

  媳妇一方面因为婆婆卷入了过多,对此有厌烦和排斥感;另一方面,也把她当作“竞争”的对手,害怕被她所打败,害怕自己被疏远,担心夫妻关系不如母子关系亲密。

  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节目:婆婆与儿子、媳妇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婆婆每天打电话问儿子的生活,吃什么、穿什么、干什么,一聊就是好久,占据了本来属于儿子与媳妇交流的时间。甚至她连儿子、媳妇的性生活都要过问,这让媳妇不能忍受,感觉简直要窒息。然而,婆婆一点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她反而认为是媳妇心眼小,自己关心儿子有什么错?这个婆婆无法做到与儿子的分离,她把自己内心的混乱,带入了下一代人的婚姻之中。

  从原则上来说,在夫妻和婆媳关系中,对任何一种关系都应有一种尊重的态度,并要有一定的界限。对婆婆而言,不要用母子的关系来干预儿子的夫妻关系;对于媳妇而言,不要用夫妻关系来干预丈夫的母子关系。如果任何一方试图干预的过多,将会因为卷入而形成复杂的关系和矛盾。

  作为媳妇来说,需要保持对丈夫母子关系的尊重,即使婆婆卷入到夫妻的关系中,也不要过多卷入他们母子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母子关系早于夫妻关系,并且是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不要试图用夫妻关系去“战胜”母子关系,否则会两败俱伤。

  在有些家庭里面,母亲处于绝对的控制地位,儿子与父亲都是“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发言权,不可以有自己的主见,缺少“男子气概”。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做“被阉割的男人”,这种阉割是精神上的,导致一个男人没有能力离开母亲而独自长大,母亲也不会允许他这样做。

  虽然我们都希望爱情是两个人的世界,是两个人的甜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受到各种因素和关系的制约。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家庭背景走入到新的关系之中。当我们建立新关系时,就交织进了多重的关系之中。即使母亲不直接干预子女的生活,她也将发挥“影子”作用。她的存在,已经深深地影响和塑造了子女的性格、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因此,在每一对夫妻关系中都存在着六个人,除了这对夫妻之外,还有他们各自的父母。

  此外,当父母之间出现矛盾,作为子女确实很难处理。对于父母的情感婚姻,即使子女很无奈,也不能过多地干涉,就像父母不能过多地干涉子女的情感一样。父母的婚姻情感里面有很多子女未知的因素。因此他们的感情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处理,作为子女,应该以中立的、非批判性的态度,促进他们的和解与交流。

离婚是对婚姻的“反抗”,或者是背叛,或者是拯救。

  做出离婚的决定,有时是艰难的过程。对于有些人来说,离婚会带来一种恐惧的感觉。如果婚姻真的没有持续的必要,那么离婚并非是一种罪恶,离婚也并非总是一场悲剧。离婚在以前是被看作不道德的,甚至被法律、宗教所禁止,而现在人们认为维持一段不幸的婚姻,更是一种不道德。

  虽然我们都希望婚姻百年好合,能够长相厮守、白头到老。但当离婚不可挽回的时候,能够坦然地决定和面对离婚,也是成熟的表现。它让人有机会结束一段不好的过去。虽然这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然而,这个代价对于未来的生活来说,也许是值得的。

  在处理离婚问题上,有两大误区:一是确实毫无希望的婚姻,而当事人却仍不能放弃,无法从中走出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已经无可救药的婚姻,尽早结束这段婚姻应该是最明智的选择。然而,当事人虽然感受苦恼,却无法下定决心去结束。他们仍对这个业已死亡的婚姻抱着起死回生的幻想。这种幻想,有时仅仅是一种幻想。或者因为缺乏勇气,没有能力面对离婚后的生活,包括现实的问题,如经济条件、独立生活等。或者在情感上无法面对离婚后一个人生活的孤独寂寞;或者是对婚姻仍有幻想,希望对方能够迷途知返,幡然醒悟;或者是因为离婚可能带来的内疚感,不道德感、被否定感、失去感等。一个女人不能离婚是因为当初自己坚持要与丈夫结婚,而父母是反对的,如今离婚等于承认自己当初的选择是错误的,而自己曾经对父母的信誓旦旦,都变成了对自己的嘲讽;或者因为考虑到孩子会失去完整的父母之爱;也可能考虑到婆媳关系,一个女人不能离婚是因为婆婆把自己看作女儿一样,离婚不忍伤害婆婆等。离婚与爱一样,需要有能力,需要完整的自我。

  离婚的另一个误区就是冲动地选择离婚,当婚姻出现重大挫折的时候,要给自己的情绪一个缓冲期,避免冲动性地做出离婚的决定,而是可以再思考一下:离婚真的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吗?离婚之后,会过得更好吗?如果等待一段时间,对自己会有什么不同吗?有的人以离婚来惩罚对方。婚姻是双方的责任与承诺,而不是用来惩罚、交换或当作其它的工具,那些冲动性选择离婚的人,缺乏对婚姻足够的尊重,一方面也表明其自我情绪的控制力较差。

  离婚,可能是一次分离的创伤,也可能是一次成熟的机会。

一般来说,感情上的离婚要迟于法律上的离婚。

  困惑和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使很多人难以理智地对待离婚问题。离婚后一段时间,许多人因此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并引起复杂的心理变化。对于许多离婚者来说,最痛苦的在于割不断、理还乱的情感联系,以及对原配偶或原家庭的怀念不舍。

  “我是单亲妈妈,多年来自己一人带着孩子,努力生活,坚强面对。我的前夫是因为有了第三者和我离婚的,我常想为什么他要和我离婚?我是不是很差,如果当时我给他机会他会不会回头。其实他是个不错的人,可能是我年轻时的任性,不懂事,还有遇事时不冷静造成了今天的后果。现在他很成功。有知情的朋友都说我,当时为什么要放弃。他们看我一个带孩子很辛苦。我现在总自责,我还仇恨着第三者,她破坏我一生的幸福。”

  离婚会引发一系列困难的转变,大多数离异者,特别是被动的那一方,在离异后的二三年里,都会有一段心理上的脆弱期,可能会出现如抑郁、忧伤、孤独、迷茫等情绪,也需要面对一个人单独生活的经济、交际以及性的满足等问题。大多数人可以最终走出这个状态,渐渐出现明显的恢复。

  离婚初期的情绪危机是一种正常现象,是一个人迎接新生活的过渡。从一种新的关系中挣脱出来,是一个复杂和艰难的过程,需要有耐心和时间让自己适应。这个适应与婚姻持续的时间有一定的关系,婚姻持续得越久,适应离婚的时间也相应需要更长。

  离婚,是一个人重新成长的过程。离婚,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带来了很多的困惑,这些是成长的机会和营养。

  离婚之后,必须在内心澄清双方的关系与角色。虽然法律上的关系结束了,但感情上、心理上可能还会较长时间地藕断丝连,难以做到分离。我们既可能诋毁原配偶,也可能过份美化对方。但无论如何,离婚之后,怨恨不会解决任何问题。

  一段婚姻可以结束,但婚姻留下来的痕迹却没有办法完全消除。离婚之后,有的人很难从以前婚姻的阴影中走出来,对将后的婚姻也没有信心,不敢抱有希望,或者有畏惧、害怕的情绪。

  “离婚了,因为他对我没有爱,但是他爱孩子。我为自己重获自由而庆幸,为孩子失去父爱而自责。每天生活在矛盾里,经常担心他再婚的时候,就是孩子彻底失去残存父爱的时候。现在,我没有再婚的勇气,又渴望像别的女人一样,有家、有老公,希望孩子有父亲。我很困惑,我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失败的婚姻,对一个人最大的伤害,是对情感信心的挫伤。以前的那段婚姻也许并非纯粹的失败,它至少教会自己更成熟。它的结束,证明这并非真正属于你的,同时给了自己另外一次选择的机会。

离婚后,孩子仍然是双方关系的连接点。孩子与父母的法律关系并不因夫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但孩子肯定会在婚姻的变故中受到影响。离婚后一段时间,孩子出现情绪压抑现象是正常的。不过,父母离异的孩子,并不一定比那些在不幸婚姻中的孩子受到的伤害要更大。

  离婚后要让孩子仍然感受到父母双方的爱,不要让孩子成为传达仇视、怨恨、报复、不信任和争取利益交换的工具。即使自己曾经受到伤害,也不必将自己受到伤害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即使离婚了,如果你在生活中感受到幸福,你会有给孩子更多的、健全的爱。

  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仅在于完整的家庭,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完整的爱。离婚的父母要做的一点,就是明确地让孩子理解到,父母的分开只是父母两人的事情,与孩子无关,不是他的责任。同时,要让孩子感受到,即使父母不在一起生活,他仍是父母共同的孩子。只要父母能够保持与孩子稳定的关系,孩子受到伤害就很小。所以,离婚之后拒绝或限制对方看望孩子,这是不明智的,除非对方的看望确实会给孩子造成现实的伤害。

  有些人在离婚后,把怨恨和愤怒情绪传给孩子,这样做的后果非常严重。在心理咨询中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害怕婚姻,正是出于对父母婚姻失败的阴影。有些女孩很难与男性正常交往,因为从小母亲就一直警告她:男人是危险的。真正高明的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尊重父母中的任何一方,而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情绪加在孩子的身上,不要让孩子承担他不该承担的责任。

  如果家族里面有人离婚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婚姻破裂的“感染”。这里面重要的原因,既可能与这一家人的个性有关系,他们在特殊的家庭环境里面,以一种固有的、习惯的方式导致了婚姻的解体,也可能因为家人之间相互向婚姻失败者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