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失败:新中国邮票之第一(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57:42
新中国第一套邮票:
《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


[纪1 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图案说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各人民团体共同创立。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大会通过了作为临时宪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会议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并将北平改名北京;决定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中国历史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邮票画面为天安门城楼、华表以及灯笼,灯笼上饰以人民政协会徽,并在画面上标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明天顺元年(1457年)被焚毁,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为九间门楼。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称“天安门”。天安门高33.7米,城门五阙、重楼九楹,体现帝王“九五之尊”之意。“九五之尊”这个典故出自中国最早的经书《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天安门前有华表一对、石狮一对,体现了皇家的尊严和神圣。门前有汉白玉石桥横跨金水河上,是天安门和广场之间的通道。明清两代,天安门一直是帝王发布诏令的地方。皇帝冬至到天坛祭天、孟春到先农坛躬耕、夏至到地坛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亲征等隆重典礼,都要从天安门出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安门仍然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地方。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天安门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华表上的龙亦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不再代表帝王的威严,而被用来象征中华民族。华表古称“谤木”,后名“华表木”。相传中国传说时代的圣君尧、舜为了纳谏,在交通要道和朝堂上树立木柱,让人在上面书写谏言。后世所说的“华表”则是指立于宫殿、陵墓、桥梁等前侧的装饰性的圆柱。天安门前的华表为汉白玉制作,上边蹲着石兽,下边横着云板,石柱上雕刻着云龙。
灯笼,尤其是红灯笼,一直是中国民俗传统中吉祥、喜庆的象征物。
原版和再版的区别:灯笼下方花纹右边第一个花球,原版被断裂,再版是完整的。如下图:

胶版。P12.5。 21mm×29mm。 100(10×10)。 [D]张仃、钟灵。版图绘制:孙传哲。
1949.10.8(原版)、1955.1.10(再版)。面值分别为30元、50元、100元、200元。
1949.10.12(原版,东北贴用,东北币)、1955.1.10 (再版,东北贴用,东北币)。面值分别为1000元、1500元、3000元、4500元。
[Pr]上海商务印书馆。 [Rp]上海市印刷一厂。
第一套特种邮票——《国徽》特种邮票

特1《国徽》邮票于1951年10月1日发行,全套5枚邮票(各图仅面值和颜色不同),胶雕版,原票由北京中国人民印刷厂印刷,再版票(1955年1月10日发行)由北京人民印刷厂印制,孙传哲设计,吴锦堂雕刻,邮票图幅为27.5毫米×43毫米,齿孔14度。今年是新中国特种邮票发行55周年,谨以此文表示纪念。
为宣传国徽邮电部请求发行邮票。国徽是国家的象征,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和说明。为了宣传国徽,同年11月3日,邮电部致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正式提出发行《国徽》邮票的请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国徽使用办法,业经本年九月二十日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在案。本部现拟印制邮票一组,以国徽为图案,除邮票上应有之文字'中国人民邮政’等字及面值数字外,不印其他花纹,以示尊重。”11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复函同意邮电部的要求。
《国徽》邮票开创特种邮票新票种。国徽邮票的志号中标有“特1”字样,从此新中国邮票开创出一个新的票种——“特种邮票”。“根据当年邮票发行工作者的回忆,当时对这套邮票如何编定志号有过讨论。编为纪念邮票显然不合适,因为纪念邮票一般应有明确的纪念日期,并且是为纪念重大事件、节日、重要活动或重要人物而专门发行的。国徽邮票发行距国徽图案正式公布已有一年,其题材本身具有神圣性也决非一般的纪念性质所能涵盖。于是,邮政主管部门为这套邮票专门安排了新的志号'特种邮票’,从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史上开拓出一种新的邮票类型。”在邮票上标注志号,在邮票志号中区分纪、特邮票,将特种邮票作为一个独立的票种发行,这都是新中国邮票的创举。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发现有关“特种邮票”这一名称由来的档案文件,在邮电部关于发行特1邮票的公告中也未解释“特种邮票”的涵义。
印刷条件制约邮票设计。这套邮票的原设计方案是按国徽的规定涂色以金、红两色套印,凸版部分加印黑色线条,另印底色,工艺相当复杂。邮票发行报名“经与印刷厂家的制版和印刷各工序研究讨论,认为这种设计需套色多次,而邮票票幅面积小,一个全张至少也有几十枚,以当时的技术和设备无法套印准确。于是,设计者只得更改方案,在参考了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国发行的国徽邮票之后,决定采用单色雕刻版加胶印底色的工艺。”
《国徽》邮票发行时间引发的思考。《国徽》特种邮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周年之际发行,显然这套邮票的主题与邮票的发行日期有直接的内在联系。从这套邮票的发行目的看,并不是为纪念国庆二周年而发行的,可见这不同于目前时常采用的“纪票特发”,而是一种选择在与特种邮票主题相关的日期发行特种邮票的做法,这种做法在此后的特种邮票发行中经常采用。可见,我们在探讨特种邮票的发行时间时,对于那些发行日期与邮票选题直接相关的特种邮票,应该根据邮票发行的原始资料,区分是有意选择发行日期还是“纪票特发”。
第一套欠资邮票——欠资邮票(第一组)



1950.8.4,凸版,P12.5,15mm*20mm,200(20*10),[D]孙传哲,[Pr]华东邮政南京印刷厂。
(1) 100元 齿轮及麦穗
(2) 200元 齿轮及麦穗
(3) 500元 齿轮及麦穗
(4) 800元 齿轮及麦穗
(5) 1000元 齿轮及麦穗
(6) 2000元 齿轮及麦穗
(7) 5000元 齿轮及麦穗
(8) 8000元 齿轮及麦穗
(9)10000元 齿轮及麦穗
1950年8月4日新中国发行了第一套欠资邮票,全套9枚。图案又齿轮和麦穗组成。由于自1955年3月1日新中国实行币制改革,改用新人民币,这套欠资邮票于1956年4月1日停止使用。按照当时规定,自1956年1月1日起,停售旧币面值邮票;自1956年4月1日起,停止使用旧币面值邮票;自1956年4月1日起至1956年6月30日止,可用旧币面值邮票调换新币面值邮票。
欠资邮票是邮局向收件人收取欠付邮资时贴用的专用邮票。通常以“欠资”字样和面值数字为主图,不能作为预付邮资的凭证。欠资邮票的图案和刷色都比较简单,通常是以“欠资”字样和面值数字为主图,多为一种或两种刷色。欠资邮票一般不向公众出售,为满足广大集邮者收藏的需要,只在集邮门市部出售一些。
中国在未发行欠资邮票之前,所有欠资邮件均由邮局贴用普通邮票后,向收件人收取欠资费。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应急需,只好在大清邮政发行的欠资邮票上加盖“中华民国”字样使用。1913年5月,中华民国邮政正式印制了蓝色欠资邮票,图案与清代蓝色欠资邮票大同小异,全套共计8枚,由伦敦华德路公司用雕刻版印制,因此也称伦敦一版欠资邮票。1915年,中华民国邮政又印制了面值和图案与伦敦一版欠资邮票相同的蓝色欠资邮票,全套共计8枚。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印制,故称北京一版欠资邮票。这两种图案、面值均相同的蓝色欠资邮票,仅在某些部位存有极细微的差别。
第一套航空邮票——航空邮票(第一组)

1951.5.1,雕刻版,P12.5,47mm*21mm,47mm*21mm,50(5*10)。
[D]孙传哲。[E]孔绍惠、唐霖坤。[Pr]上海人民印刷厂。
为适应航空邮政业务的需要,中国人民邮政于1951年5月1日发行了第一套航空邮票。航空邮票没有志号,面值均为各类航空邮政资费,主要用于航空邮件贴用。
本套航空邮票共5枚,面值分别为1000元、3000元、5000元、10000元、30000元。邮票图案均为天坛和飞机,主要标明这是一套航空邮票,各枚图案刷色不同。
第一套包裹邮票——包裹印纸(东北贴用·东北币)邮票
包裹印纸(东北贴用·东北币)邮票(志号:包东1),1951年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发行,邮票图案为火车图,全套共4枚,平版印刷,齿孔10 1/2度。后3枚另有无齿孔票。


志 编 号包东1版    别平版(无背胶)
名    称包裹印纸(东北贴用·东北币)
全套枚数7发行日期1951-1-25
全套面值3700000圆(东北币)全套售价3700000圆(东北币)
发行机构邮电部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印制机构邮电部东北邮电管理总局
雕 刻 者 设 计 者
整版枚数100(10×10)参考价格80000.00-110000.00(元/套)
参考价格(盖) 参考价格(旧)
筋    票 筋票价格
备    注
图序票图名称面值(圆)票规格(mm)齿孔度数发行量
7-1火车图(深蓝)10000018×21P10.5暂无法考究
7-2火车图(紫红)30000018×21P10.5暂无法考究
7-3火车图(紫红)30000018×21P□暂无法考究
7-4火车图(浅蓝)50000018×21P10.5暂无法考究
7-5火车图(浅蓝)50000018×21P□暂无法考究
7-6火车图(鲜红)100000018×21P10.5暂无法考究
7-7火车图(鲜红)100000018×21P□暂无法考究
第一套军用邮票——“军人贴用”邮票
  
1953年2月为了优待军人寄信邮电部发行一套“军人贴用”邮票,邮票共3枚,面值均为旧人民币800元,图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徽,军徽下面印有“军人贴用”。“中国人民邮政”、“800元”字样。第一枚底纹为橘红色,俗称“黄军邮”;第二枚紫色,俗称“紫军邮”;第三枚蓝色,俗称“蓝军邮”。图幅为21毫米×32毫米,齿孔14度,全张90(9×10)枚。胶版。由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印制。拟于1953年8月1日发行。这套邮票于1953年7月初开始印制,是新中国第一套军用邮票。邮票分批印完,陆续下发到各部队和军事机关,每位官兵每月可得到2枚用于通信。邮票下发后,有的部队反映,在没有信箱代号的情况下使用军人贴用邮票容易泄密,邮票使用范围和对象也难以控制等等,为此,有关部门决定“延期实行”,停止使用。后来,军队有关领导机关作出决定,没有下发的邮票全部销毁。但在个人手中的军人贴用邮票仍被使用。这三种邮票都流出一些,其中蓝色“军人贴用”邮票印成较晚,留存下来的数量最少,成为罕品,极为珍贵。
蓝色“军人贴用”邮票在1994年的拍卖中,曾创造出新中国邮票单枚邮票80万元的最高价。
第一套附捐福利邮票——儿童(附捐邮票)

T92《儿童》
1984年2月16日,原邮电部发行第一套附捐邮票T92《儿童》特种邮票2枚。全套邮票售出后集资60万元,通过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支援儿童福利事业。邮票左下角都印有图案为双手托起的一株幼苗,表示全社会关心少年儿童成长的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会徽。1985年3月15日,原邮电部又发行T105《中国残疾人》特种附捐邮票一套4枚。这是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筹集资金而发行的,所以全套邮票的正下方统一印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梅花型会徽。1989年6月1日恰逢联合国国际儿童10年和国际儿童节40周年纪念日,原邮电部发行第二套儿童附捐邮票T137《儿童生活》特种邮票4枚,每枚面值各为8分邮资+4分附捐金额。
第一套加字改值邮票——中华邮政单位邮票(上海大东版)加字改值邮票

志 编 号改1版    别胶版(无背胶)
名    称“中华邮政单位邮票”(上海大东版) 加字改值
全套枚数6发行日期1950-5-5
全套面值2900圆(旧币)全套售价2900圆(旧币)
发行机构邮电部邮电管理总局印制机构(1)上海商务印书馆加盖,(2)-(6)上海三一印刷公司加盖
雕 刻 者 设 计 者
整版枚数200(20×10)参考价格400.00-500.00(元/套)
参考价格(盖) 参考价格(旧)60.00-100.00(元/套)
筋    票(6-5)捌佰圆筋票价格180.0-220.0元/枚
备    注原票为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印制;第一枚有香港亚洲版加盖;1950年5月5日为通令公布日期,800圆面值邮票已于1950年2月下旬开始发售使用。全套邮票在1952年4月22日停售,1952年5月15日停用,可在1952年5月15日到6月30日调换。(在新疆是1952年10月1日停用,1952年10月1日到12月31日调换。)
图序票图名称面值(圆)票规格(mm)齿孔度数发行量
6-1快递挂号10018×21P12.5暂无法考究
6-2挂号20018×21P12.5暂无法考究
6-3航空30018×21P12.5暂无法考究
6-4平信50018×21P12.5/P14暂无法考究
6-5平信80018×21P12.5/P14暂无法考究
6-6平信100018×21P12.5/P14暂无法考究
改1组外品(齿孔度数P14)

组外品新票价格旧票价格
500圆40.0-90.0元/枚30.0-70.0元/枚
800圆1600.0-2600.0元/枚150.0-200.0元/枚
1000圆20.0-35.0元/枚15.0-30.0元/枚
改1壹佰圆香港亚洲版组外品

1950年5月发行的“改1”以中华邮政时期无面值的单位邮票为原票,加字改值,共有6种面值。原票虽然只有4种图样,但曾由上海大东书局和香港亚洲石印局两家印刷,前者为圆孔齿,后者为虚线齿,其中“快递挂号”改100元一种,以亚洲版票加盖的,未经大量出售,这套邮票已宣告停用了。
改1壹佰圆香港亚洲版组外品由常州杨岫云先生首次发现,目前此票的存世量约有十多枚,新票仅见1枚。曾有1枚旧票在拍卖会上以13.5万元的价格成交。
“改1”邮票产生的背景
1950年5月5日(目录时间)开始陆续发行的改1《“中华邮政单位邮票”(上海大东版)加字改值》邮票是新中国普通邮票之一种。关于其产生背景,笔者依据有关文件资料,作一介绍,供邮友参考。
1949年12月10日至28日,新中国首次全国邮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做出了“邮票统一由(邮政)总局发行,各区应清理已发行之邮票检齐样本,报告总局,今后改印邮票,须经总局同意”的规定。会议闭幕后,邮政总局在1950年1月5日落实了全国通用普通邮票(普l)的印刷事宜,并计划于1月底发售使用的基础上,于1月14日发布了供字第18号通令,通令明确了各地邮政部门(除东北地区外)不得再自行印制邮票。已发行的各种分区邮票一律售至3月31日为止,为改1发行提供了契机。
由于普1在印刷时颇费周折,当时物价又波动剧烈,邮资处在不断调整之中,致使各地邮局邮票消耗激增,库存锐减,已影响到邮政业务的正常进行。在此背景下,邮政总局不得不考虑使用库存的原中华邮政邮票加字改值使用,以应急需。1950年2月2日,邮政总局在向上海供应处发出的指令中批准了对原中华邮政单位邮票加字改值,从而揭开了筹印“中国人民邮政”加字改值邮票的序幕。2月7日,邮政总局又明确提出“以单位邮票加印改值之200元、300元、800元、1000元四种,照本局上月十四日供字第十八号通令规定,只能售至本年三月底为止。”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上海供应处在接到指令后虽已于2月11日迅速动作,但“惟厂方因农历年关,又因电源不畅关系,最快需卅五天始能全部交清,一俟开始交货,即将随交随发各局售用,惟三月底以前恕不能售完。”此前已宣布于2月10日发行的普1也只有800元面值一种按时面世,为使邮政业务运行顺畅,延期使用各区邮票及加字改值邮票势在必行。3月8日,邮政总局通令这批邮票的售卖期延长至1950年6月30日,自7月1日停售,但贴用可至8月底为止。
这套后来被编为“改1”的加字改值邮票以上海大东版单位邮票为原票(加字100元者有极少的港版原票),共加盖了6种面值,除前面提及的4种面值外,尚有100元、500元两种。除100元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加盖外,其余5种均是上海三一印刷公司加盖的。改1发售使用后,新普票的续印困难重重,为邮政统一起见各分区邮票已不宜继续使用。再加上原中华邮政邮票(包括部分解放区邮票)还有相当多的库存,在物质匮乏之际,为避免浪费,邮政部门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决定继续加盖和使用加字改值邮票。1950年5月5日,邮政总局发布供字第271号通令,在对改1做了简要的说明后,指出“右述加字改值邮票(指改1),上面均印有'中国人民邮政’六字,且无地区字样,为全国通用邮票,与天安门邮票性质相同,不受售至本年6月底为止之限制(惟在东北地区则不能贴用)”。从而在法律上明确了改1的新中国普通邮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