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iper一发子弹55000:第三编 “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66年5月―1976年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57:39

第三编 “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66年5月―1976年10月)

  2011年05月25日06:23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共同奋斗,我国克服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胜利完成了调整经济的任务,从1966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正当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满怀信心,为完成四个现代化任务而努力工作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发生了。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形势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武装斗争风起云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学生运动、反战运动、民权运动日益高涨,左翼激进思潮在不少国家得到发展。另一方面,美国侵越战争的逐步升级,使中美关系处于尖锐对抗状态;中苏关系由于意识形态上的激烈争论和苏联的霸权主义行径而日益恶化,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因此陷于分裂;中国同有些周边国家的关系亦趋于紧张。这些情况不能不影响到党的领导人对整个世界形势的观察和估计,以及对社会主义发展中一些重要问题的思考。面对当时社会主义各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毛泽东认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共产党、工人党变成修正主义了,中国也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对国内形势的估计密切相关。60年代的前几年,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从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尚未完全搞清楚的情况下,随着经济调整的深入,党的领导层对国内形势和调整政策产生了一些不同认识。毛泽东把调整中出现的一些事物当成资本主义,把党内与他不同的意见视为修正主义,从而对当时我国的阶级斗争形势及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对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错误认识随之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毛泽东之所以采取“文化大革命”这种极端形式,是因为他认为过去几年的农村“四清”、城市“五反”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都已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采取断然措施,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才能揭露党和国家生活中的阴暗面,把被所谓“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回来;才能“避免出修正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经过八届十中全会后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理论的反复宣传和深入贯彻,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也有可能被修正主义篡权等观点已越来越广泛地被中国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所接受。如何采取有力措施铲除当时党内认为可能或正在产生的修正主义,使中国避免重蹈苏联等国的覆辙,越来越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党和国家领导体制高度集中的状况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法制建设没有得到相应发展。这就提供了一种条件,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使党和国家难于防止和制止“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
  这场由文化领域批判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随后又被称作“政治大革命”。实际上,它根本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使全国人民艰苦创建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到前所未有的浩劫。社会主义中国偏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同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潮流相脱节,拉大了同一些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
  “文化大革命”十年中,虽然党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占据主导地位,虽然林彪、江青集团利用这种错误煽动极左思潮导致的社会动乱严重发展并长期持续,虽然运动初期曾有大批学生、干部、群众响应号召狂热地投身其中,但是,在党的领导层内,在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中,对“左”倾错误和极左思潮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抵制和抗争始终存在并不断发展。正是由于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进展,尖端科学技术也有新的发展。在国家动乱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仍然英勇地保卫着祖国的安全。我国的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当然,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的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在“文化大革命”中,尽管我们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但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了他们。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历史表明,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