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东 装文化:潘先生在难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03:18

先生在难中》

陶(叶绍钧

 

写作特色

     他是五四运动的第一个文学研究会的创立人之一,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他最重要的工作原动力是他的座右铭¡°文学为人生¡±。

 

     他是为人生派的代表作家,表现小知识分子小市民的¡°灰色人生¡±(软弱、自私、空虚、苟且、麻木)。冷静客观的现实主义、手法;平实而富有表现力,自然而纯正的语言。

 

 

 

•            “在记忆中,我似乎从来没有撰述过自己有些模糊或者不甚清楚的知识。换句话说,我不能写那些只是通过想象得来的东西,但我也没有失掉想象力。我生活在城市里,乡镇和农村,我写在那些地方观察到的事物。

 

     作为一名老师,我了解一些教育圈的生活,我也记录下来。在一些相当基础和浅显的层面,我关注着中国革命逐渐的发展,同时,我也记录下这些事情。”

 

 

创作特点

•现实主义是叶圣陶最为鲜明的特点。

 

 

     叶圣陶发现中国的很多人是自私、冷淡、伪善和保守的。

 

        他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希望唤醒人们的知觉并正视这些社会顽疾。叶圣陶不仅写故事,而且报道社会的谬误。他的作品不是用来消遣,而是用认知和对现实的思考来连填充人们的余暇。

 

•              “……写作的基础是一双有洞察力和善于观察的眼睛,而我的眼睛却不怎么拥有洞察力……当然,没有必要以写作为目的训练而一个人的眼睛,对于眼睛的训练,是为了洞察现实,丰富生活。 ”(摘自—叶圣陶,《过去随谈》46页)

 

 

 

•    叶圣陶的语言是简练而感人的,他以用恰当的词语表述自己的能力而出名。 ¡°情感如同忽明忽暗的灯火,但是记述却因为这灯火而引人注目。¡±

人物分析——先生

              初读过后你感觉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吗?

            先生是小镇上的一个教员,他的灵魂是灰色的。他没有锐气、没有理想、安于现状、满足于既得利益,是个苟且偷生、逆来顺受的市民式的知识分子。

 

•    在军阀混战的年月,逃难是人们常遇到的事。作品截取了先生在逃难中的三个片断来写人物。

逃难

           第一个片断,写的是战争要来时,先生带领儿女逃离小镇,奔往上海的情形。

 

           请选出你觉得最有趣的细节描写并说明理由:

     下车,出站,叫车,开房

 

先生的长蛇阵

      先生摆下长蛇阵的目的何在?

 

 

这个片段主要表现了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先生在这节中心情的变化过程:

      下车、出站时:

      行为:

      摆长蛇阵

      心绪:

      镇定        象在梦里       怅惘       一喜       幸运

 

 

 

      叫黄包车:

•      ¡°黄包车!¡±先生很入调地喊。车夫们听见了,一齐拉着车围拢来,问他到什么地方。他稍微昂起了头,似乎增加了好几分威严,伸出两个指头扬着说,¡°只消两辆!两辆!¡±他想了一想,继续说,¡°十个铜子,四马路,去的就去!¡±这分明表示他是个¡°老上海¡±

      自鸣得意,傲慢。因为他¡°从毁灭和危难的当中捡回性命¡±

•    安顿下来以后:

•    饮酒、作诗

•    苟且偷安的陶醉

性格特点

           主要表现了主人公在这荒乱局势的沉浮之中,为了自己身家利益而精于谋算的性格特点,以及苟且偷安的卑琐心理。

回让里

     第二个片断,写先生独自回到小镇的情形。

 起草劝学书的目的:

 表面:

     ¡°子弟的教育犹如布帛菽粟¡±, ¡°是地方和国家的荣誉¡±

 实质:

      为了讨好上司而保住饭碗。

 效果:对他卑琐行为的绝妙讽刺。

 

•   入红十字会:

•   索取会旗与徽章。

•   表面上:

•       装扮出慈善家的面孔, ¡°缴纳会费¡±,宣称愿意把学校¡°作为妇女收容所¡±

•   实质目的:

•       为了弄个护身符以保住自家财产和妻儿安全。

 

性格特征

•    作者通过写先生为了保住饭碗、讨得上司赏识,不顾安危回到让里以及战火逼近时,他又急着入红十字会等情节,表现出了先生习惯看上司眼色行事、懦弱、虚伪的性格特征。

¡°红房子¡±避难,写条幅

•第三个片断,先写先生听到正安失守的消息后,仓惶逃入洋人的“红房子”里避难,接着写战事停止后,先生为欢迎杜统帅而写颂辞。

 

•仓皇避难,叫黄包车:

 

•       ¡°车!车!福星街红房子,一毛钱。¡±¡°哪里有一毛钱的?¡±车夫懒懒地说。¡°你看这几天路上有几辆车?不是拚死寻饭吃的,早就躲起来了。随你要不要,三毛钱。¡± ¡°就是三毛钱,¡±先生迎上去,跨上脚踏坐稳了,¡°你也得依着我,跑得快一点!¡± ¡°先生,你到哪里去?¡±一个姓黄的同业在途中瞥见了他,站定了问。 ¡°哦,先生,到那边¡­¡­¡±先生失措地回答,也不辨问他的是谁;忽然想起回答那人简直是多事¡ª¡ª车轮滚得绝快,那人决不会赶上来再问,¡ª¡ª便缩住了。

第二次叫黄包车

      这次的情态和上次有何不同?

      上次踞傲、做作,这次惊恐、失态。

•   避难遇局长(对话:主人,局长,局长表弟,中年人,先生)

•   性格特点:

•       他作了一番更精彩的表演,一心为己和善于逢迎,写出先生那自私的胸襟和世故圆滑的性格特点。

 

 

写对联:

先生脑中闪现:

¡°拉夫,开炮,烧房屋,淫妇人,菜色的男女,腐烂的死尸¡±

写下的:

¡°功高岳牧¡±、¡°德隆恩溥¡±。

 

"潘先生这当儿很有点滋味"

      怎样来理解这个滋味?

•    ¡°先生最终很有点滋味地接受别人推举,写字幅为暂得胜利的军阀歌功颂德。

•    ¡°像是办喜事的样子¡±

•    ¡°写什么东西,我完全茫然¡±

•    ¡°觉得这当儿很有点滋味¡±

•   小说最后的结尾,既写出了他良心尚存,也讽刺了这个人物苟安自私的灵魂。

心理特征:

•  胆小怕事、苟且偷安、麻木、缺少正义感的奴性心理。

作品主题与人物形象

        先生在难中是叶圣陶早期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小说反映了直系军阀和反直系军阀之间的狗咬狗的战争。小说对于军阀战争所制造的骚乱和灾祸是有所反映的,作者对于战争制造者的罪行的揭露与指斥也是鲜明的。不过,战争的骚乱仅仅被作为故事的背景而加以揭示,作品的着眼点主要是描写在这骚乱背景之中的主人公的心理言行,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从而来对现实社会、尤其是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灰暗生活讽它一下(叶圣陶:随便谈谈我的写小说)

 

•    先生的形象在当时是很富有时代特征的。作品通过塑造这样一个人物,批判了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和性格弱点。同时也通过《先生在难中》的经历,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   对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作细致具体的描摹,使人物灵魂真实地暴露出来,是这篇小说最主要的艺术特征。

艺术特色

      1格遵循现实的原人生。

 

•    2.善于通过精细而冷峻的细节描写,来传达小说的题旨。

 

•    3.叶圣陶的小说蕴藉含蓄。

 

 

     这篇短篇小说集中反映了叶绍钧短篇小说创作的特点与神采: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描写人生,从而构成一种¡°冷隽¡±的风格。这种风格,往往于客观、冷静中,不加入任何主观议论地显露(不露声色地显露)作者对人物的褒贬。

 

课后作业

  一、细读课文,揣摩语言,回答括弧中的问题:

  1、¡°不知几多人心系着的来车居然到了,闷闷的一个车站就一变而为扰扰的境界. ¡±

     ¡°居然¡±这一词可以看出等车的人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提示:

       诧异,焦急地等来却不太相信。

 

 

2、车轮一顿,在轨道上站定了;车门里弹出去似地跳下了许多人.

    ¡°弹出去似地¡±非常形象,它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提示:

      形象地描绘车上人之多如一个充了气的皮球,人就是里面的气。

 

• 3、于是放下手中的孩子,舒畅地吐一口气,一手抹着脸上的汗说,"现在好了!"的确好了,只要跨出那一道铁栅栏,就有人保险,什么兵火焚掠都遭逢不到;而已经散失的一妻一子,又幸运得很,一寻即着: 岂不是四条性命,一个皮包,都从毁灭和危难之中捡了回来么岂不是"现在好了" "黄包车!"先生很入调地喊.

• ¡°入调¡±形象的刻画了主人当时何种的心态?

•提示:

•     自鸣得意,傲慢。

 

•4、他稍微昂起了头,似乎增加了好几分威严,伸出两个指头扬着说,"只消两辆!两辆!"他想了一想,继续说,"十个铜子,四马路,去的就去!"这分明表示他是个"老上海".

•  ¡°伸¡±¡°扬¡±两词有什么特点?

 

•提示:

•    进一步表现¡°他¡±的洋洋得意,自视高贵的小人心理。

 

          5、¡°茶房似答非答地一点头就走,刚出房门,先生又把他喊回来道,"带一斤绍兴,一毛钱熏鱼来."   茶房的脚声听不见了,先生舒快地对潘师母道,"这一刻该得乐一乐,喝一杯了.你想,从兵祸凶险的地方,来到这绝无其事的境界,第一件可乐.刚才你们忽然离开了我,找了半天找不见,真把我急死了;倒是阿二乖觉(他说着,把阿二拖在身边,一手轻轻地拍着),他一眼便看见了你,于是我迎上来,这是第二件可乐.乐哉乐哉,陶陶酌一杯."他作举杯就口的样子,迷迷地笑着.

•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 提示:

•     主要表现了主人公在这荒乱局势的沉浮之中,为了自己身家利益而精于谋算的性格特点,以及苟且偷安的卑琐心理。

 

• 6、¡°潘师母不响,她正想着家里呢.细软的虽然已经带在皮包里,寄到教堂里去了,但是留下的东西究竟还不少.不知王妈到底可靠不可靠;又不知隔壁那家穷人家有没有知道他们一家都出来了,只剩个王妈在家里看守;又不知王妈睡觉时,会不会忘了关上一扇门或是一扇窗.她又想起院子里的三只母鸡,没有完工的阿二的裤子,厨房里的一碗白熝鸭¡­¡­真同通了电一般,一刻之间,种种的事情都涌上心头,觉得异样地不舒服;便叹口气道,"不知弄到怎样呢!"

•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潘师母是个什么样的人?¡±

 

• 提示:

• 斤斤计较,小肚鸡肠,不问政治不关心时局(除非与自家性命和利益有关)

 

         7、"你懂得什么!"先生颇怀着鄙薄的意思."这种话只配躲在家里,伏在床角里,由你这种女人去说;你道我们也说得出口么!你切不要拦阻我(这时候他已转为抚慰的声调),回去是一定要回去的;但是包你没有一点危险,我自有保全自己的法子.而且(他自喜心思灵敏,微微笑着),你不是很不放心家里的东西么 我回去了,就可以自己照看,你也能定心定意住在这里了.等到时局平定了,我马上来接你们回去."

•   分析先生说这话的心态变化。

 

• 提示: 

•     当潘师母要他回上司的话时,他表现出害怕虚弱,为掩饰这一情态,只有以生硬的态度对潘师母,而后又觉着不妥,转为劝慰。这是个在上司面前理不直气不壮十分懦弱的人。

 

• 8、扣了十几下,王妈方才把门开了.一见先生,出惊地说,¡°怎么,先生回来了!不用逃难了么 ?先生含糊回答了她;奔进里面四周一看,便开了房门的锁,直闯进去上下左右打量着.没有变更,一点没有变更,什么都同昨天一样.于是他吊起的半个心放下来了.

•    ¡°方才¡±在这里有什么妙处?¡°奔¡±¡°闯¡±两词反映先生什么样的心态?

 

• 提示:

•  看出先生夫妇对保命保家一样不落下。王妈的¡°方才¡±开门足见他们临走之前对王妈一定是千叮咛万嘱咐,而先生对家产的担忧使得他¡°奔¡±¡°闯进屋里。

 

• 9、¡°¡­-一口气奔到自己的学校里,提起笔来就起草送给学生家属的通告.通告中说 ¡­¡±

•  先生为什么要这么着急?

 

•提示:

•    急切想在上司面前挣表现,领头等功。

 

• 10、一个红十字徽章早已缀上先生的衣襟,闪耀着慈善庄严的光,给与先生一种新的勇气.其余几个呢,重重包裹,藏在先生贴身小衫的一个口袋里.

• 若这句话改成:先生把一个红十字徽章戴在衣襟上,徽章闪耀着慈善庄严的光,给与先生一种新的勇气.其余几个呢,重重包裹,藏在先生贴身小衫的一个口袋里。好不好?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提示:

•    原句中的¡°早已¡±和¡°缀¡±两词,把先生得到保障后的忘乎所以喜出望外的情态和的卑微心理表现出来。

 

         11、先生觉得这当儿很有点意味,接了笔便在墨盆里蘸墨汁。

•  结合前后文,说说这里的¡°意味¡±是一种什么意味?

 

•提示:

• 一方面潘先生写字幅要为暂得胜利的军阀歌功颂德。另一方面自己又亲见过战争的残酷,在谎言的矛盾中自然意味深长。

 

• 二、作者着意的描写了先生一家逃难,在下火车时,先生让一家人手拉着手,首尾相连的安排,请分析这一细节的设置对先生这一热外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帮助。

•提示:

• 这一细节让我们清晰的看见了先生整个精神世界里,只有妻子、儿女与自己身家性命的庸俗灵魂。

 

•三、分析先生的性格及形象意义。

 

•提示:

• 1、先生没有锐气、没有社会意识、安于现状、苟且偷生、逆来顺受的小市民式的知识分子。

• 2、先生这一艺术形象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嘲讽、批判了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屈服于丑恶现实的人生态度和性格弱点,也从侧面揭露了军阀混战给社会带来的悲哀和苦难。

 

•四、《先生在难中》的结尾有什么特色?

 

•提示:

• 具有画龙点睛之笔。这是揭露、嘲讽先生小市民劣根性的最深刻一笔。

•    先生在结尾肉麻的歌颂军阀,则是为¡°保全自己¡±而没有是非没有原则了。这是小市民的最劣根性。这不仅是为了¡°保全自己¡±,而且是为了得到上头的赏识而往上爬。这就更卑劣;但这也正是小市民的思想性格的根本特征,是小说的点睛之笔。